•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喜丧2015

HD

主演:郁凤云,王士兰,李宝明,阮凤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剧照

喜丧2015 剧照 NO.1喜丧2015 剧照 NO.2喜丧2015 剧照 NO.3喜丧2015 剧照 NO.4喜丧2015 剧照 NO.5喜丧2015 剧照 NO.6喜丧2015 剧照 NO.13喜丧2015 剧照 NO.14喜丧2015 剧照 NO.15喜丧2015 剧照 NO.16喜丧2015 剧照 NO.17喜丧2015 剧照 NO.18喜丧2015 剧照 NO.19喜丧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喜丧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身体硬朗,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林郭氏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子女积极为老人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敬老院床位紧张,只有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按照老人的意愿,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这一过程中,林郭氏中风摔倒,脑神经损伤,得了笑病。 敬老院终于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却在去敬老院的前夕,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溘然长逝。按照老风俗,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 生活重新开始,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马大夫的诊所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第一季清明大学相会东方2020彷佛清新气息行将就木 第五季姊姊2021裙角飞扬的日子诱饵新娘盒中之海爸爸去出差夜班经理第一季带我飞凯歌香槟天赐良缘 粤语处女之死1999慕尼黑:战争边缘摩登如来神掌小小的叛国者乾隆与香妃我的AI男友诸神之战闺蜜四人行 第一季半镜

 长篇影评

 1 ) 写给奶奶

昨天是奶奶去世一周年,上坟回来很低落,想起了奶奶去世前一个月被糖尿病足折磨得生不如死。奶奶离开的时候84岁,也办了个喜丧。所谓喜丧,是做给外人看的,家里每个人都明白老人不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奶奶身体非常好,除了做了两次白内障手术,没有别的状况。但是最近这些年一直住在老年公寓,直到病发才知道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更讽刺的是大伯就是名大夫,老爸转去防疫前也是名影像科医生。

奶奶一辈子生了四个孩子,前两个都夭折了,算命先生说她命太硬,爸爸和大伯出生后只有管叫她“婶”才能活下来,所以奶奶活着的时候,就没被喊过“妈”。老爸16岁的时候,爷爷脑出血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是镇医院的院长,老爸辍学顶了班,奶奶则可以领一个月几十块的抚恤金。爷爷走了之后,开始日子维持的还不错,由于奶奶一直没有工作,老爸盖房结婚之后,又基本用光了家里的积蓄,慢慢的只能靠每月抚恤金过日子,每况愈下。我小学时全家刚搬到县城里,家里租了个门市房做生意,生活非常拮据,奶奶则帮家里料理生意。高中时父母离异,两人都重新组建了家庭,奶奶就这样被送进了老年公寓。奶奶病发前一个月的重阳节我去看了她,那是最后一次见到健康的奶奶,大概记得她问了我找没找到对象我妈怎么样,陪奶奶看了几把牌,走的时候奶奶对我说,“别乱花钱,钱一撒手就没。”

每个老人都应该有尊严的度过晚年,以前总觉得时间无限,直到亲人真的离开,才知道自己拥有的不多。对于前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来说,是老太太的喜丧,对我来说,小城里永远没了一个温暖的去处。

奶奶,希望你在天上过得好。

 2 ) 菩萨保佑

小道有心,谐音“孝道”,二姑家的50块不是他偷的,奶奶以为是他偷的,一口应下女儿的诘问。他是个苦娃子,父母扔下的留守儿童,农村妇女的管教往往是一堆狠话,只有奶奶沉默不言的爱是他心里的一份依靠。最后他也登上了那个修了公路的小山坡,走上了那条通往未知的公路,看过了奶奶生前住的牛棚,一张三口之家的全家福一张奶奶的黑白照片是他全部的精神支撑,他回望着小山村,眼里有些迷茫。

圆圆是老太太的重外孙女,她是一个脱离了“旧底层”的“新底层”,她说一口奶声奶气的普通话,喜欢芭比娃娃,想爸爸……然后她姥爷把她爸爸的骨灰盒放在她面前,她什么都不懂,周围是妈妈压抑的哭声……最后妈妈抱着她在老姥娘的丧礼上看低俗表演,她眼里都是迷茫

婷婷是老太太的孙女,三儿子家唯一的女儿,最温情的一幕是她给奶奶洗头发,她想去南方打工她妈不同意,偷偷走了说奶奶知道。老太太虔诚跪拜礼佛,儿媳妇指着鼻子桑囔她,她都应下,沉默不堪。她提出去女儿家,儿媳妇麻利的把她的碗筷铺盖当垃圾扔掉。后来在三儿媳和二儿媳的对骂中知道,她是“狐狸精”也就是老三的小三,老三孝顺排不上护犊子第一,因为这打了嫂子一巴掌。

二闺女唯一的儿子军团喝酒开车死掉了。卖了唯一的房子买的大车开长途。

最后发丧前村里老人骂二儿几个不孝,老头死的早,大儿才13,小的才9个月,老太太靠要饭把六个儿女养大。哈哈,老太太想哭的时候却得了笑病,越伤心笑的越大声,一辈子的苦吃透了,临老了只有沉默和笑,她总是低着头,因为要饭低头惯了……

她的大儿子和大女儿没有出现过,走出了山村可能过的好,也可能不好,但是母亲的死在他们心里也只有寄点钱聊表孝心的分量。

二儿媳嘴毒心不善,但能干活能吃苦,在农村她是个能干的媳妇,四个孩子自己拉扯大,最后端着煎饼蹒跚起步摔倒在门前子上,进入了殊途同归的轮回

二儿子去母亲住的牛棚,问母亲,“娘,你恨我不”,老母亲只有一句“我儿,你说啥呢”。母亲对儿女的宽容是菩萨一般的慈悲。

老太太洗净脸拢拢发,拿起残破的镜子在油豆灯下看了两眼,这悲苦的一生该结束了

“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

 3 ) 变老的故事总是难以看下去

剧本很棒,台词和几场冷战、吵架、撕破脸的戏都很接地气,真实的生活再现让我需要快进。构图和线索(镜子,照片,钱)的设置都表达出来了想法,不过还是有些生硬,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剧情不够饱满/有张力所以注意力都会被symbol吸引过去,但又有点空。看评论很多人也提到了觉得刻意,但我觉得没有这些motif的话也支撑不起来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所以更应该分析为什么在视觉呈现上失败了,而不是从源头就否定吧。短短以老人等死为主线的一部片子,也呈现出来婆媳关系,信仰,年轻人奋斗,打工人,贫困线上挣扎的人的被没钱围剿的窘态。老人家们演得不错,真了不起啊,不做什么也能感受到她的挣扎和无奈,不会像年轻人一出现在屏幕上如果没有台词就会有点在演的尴尬。个别剧情和走位上有点点出戏,以及有些灯光打得太蓝太好看了而不真实。不过,老少救赎、中间一代扮演黑脸还是有点没有刺到痛点的感觉(加上没有给老人送终,感觉这个走向让剧情不再是活在边缘的人被生活所迫而选择让老人去养老院,而单纯是人性的恶了。)每个人都会变老的教训其实停留在老人家站不起来那里我觉得就可以了…也许作者是走隐忍风格的,视角总在门框外,很多地方我会想要看到镜头推进,比如儿子哭着问母亲恨不恨自己那里,以及少年的脸,但也许是因为演员都非职业,特写会比较难拍吧。为什么没有更丰富的场面调度呢?其实媳妇出村去打工时有一个简短的远景拍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但是其余都是闭塞的,都是人眼睛看到的角度。

关于节奏:在每个儿女家住被迫赶出来可以算是一个小篇章,而都没有太大的波澜;被嫌弃,说着这是最后一次见到你们了,被说过两天再来看你…都节奏很快地带过了,虽然有些处理可能是演员的紧张。

看到有人拿这部和《楢山节考》对比,oooo…原来还可以朝着非半纪录片而是更注重form的方向去思考…对这类半纪录片启用非职业演员的扎根于现实问题-- 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农村大家族的养老问题-- 的电影确实很值得思考。

最后感叹一句摊大饼的那个婆婆演得真的很好,那种大嗓门不讲道理让我瞬间ptsd哈哈。

 4 ) FIFF16丨DAY1《喜丧》:这就是我们头发花白之后想要的人生吗?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喜丧》,下面请看前线家族老人们面对生死产生的复杂评价了!

Xavier-耐观影:

中途退场,驾驭不了乡村沉浸式题材。

曲有误:

被看见,被沉默,被遗忘,亡者哀,生者乐。

zzy花岗岩:

沉重、压抑甚至令人气愤,它展现了农村人口老龄化所面临的困境,情节设计略微刻意,但非职业演员的表现增添了影片的写实感。

赵小毯:

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方法增加了真实感,同时,素人演员的生活痕迹的展露与粗野的台词巧妙的结合。通过老人养老问题的主线和衍生的支线来解析家庭的结构关系。靠近结尾的丧礼上上的喜剧着实令人感到悲痛。

psychopath.MN:

等待去敬老院的日子如同流亡般的生活。也许很戏剧,但是太真实。或许很寻常,但是不正常。或许是自己的解脱,或许是儿女的解脱。被现实抛弃?被情感抛弃?很无力,不知道如何拯救。现实主义题材的乡村故事太值得被挖掘。

Her Majesty:

镜头还是扎实的,固定镜头是学小津的,轻轻摇摆的镜头是学侯孝贤的。那一届first主席是最喜欢小津的王家卫,拿俩大奖有主席个人喜好的原因。非职业演员的木讷表演下,老人成为了子女心中沉重的符号。小津和侯孝贤的镜头是精致的、感官享乐的,而《喜丧》的镜头是枯燥的、荒芜的。

热可可加盐:

沉重的气氛在老人诡吊的笑病中更加刺人,近乎冷血的自私打破了以血缘亲情为主要人际联结的差序格局——有了这层铺垫,老人临终前的孤独、无力才来得如此让人心碎。在乡村设定下,如此的冒昧无知固然有戏剧化的元素,可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人性,这部表达得倒是合情合理。倒是最后的结尾有点狗尾续貂,精简一点会更为有力。

欧.尹:

收音机与电视机中的音乐是老人乃至全家人心境映射,后来音乐没了,只剩下观音,后来观音碎了,只剩下喜丧。这是卖惨,也是实惨,高明的是镜头聚焦之外还有更惨,让人在留白的空间里持续哀痛,二奶奶走时可有痛苦?从来钱到人不到的大哥大姐又是什么样的人?单从观感上来讲,《喜丧》比《东京物语》更能让我共情,片中细节的精心编排与非专业演员的精彩表现显出极大的现实力量——戏剧性是做出来的,但这完全可能发生或每一天都在发生,我看没什么刻意的。或许老是种原罪,但归结原罪是穷与陋,是背后的忙碌与漠然,现实面前,又何曾真能有选择的权利。

鲍勃粥:

图像结构上至少做到扎实(意象的连贯性:菩萨和照片)但是文本结构本身却毫无新意(就算不提小津的东京物语也高度类似传统单口相声化蜡扦)语句过度咄咄逼人,而影像本身在许多时候缺席,比如缺乏面孔的特写,使得人物变成类型学的身份去行进。几处老母亲如“不在场”般的背影和镜中的模糊的确动人,但许多扰乱节奏的被突然插入的不必要的题外话显然多余,反而继续加重了孩子们的“恶”(偷车,偷钱),使得最后的“温情告白”没有支柱,中段没刹住车。最后的魔幻现实主义葬礼显然有点突兀,既不是“喜”也不是“丧”,把堆积的情感一并丢掉然后演成了滑稽戏。

迷幻松饼:

我虽说算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但我妈那边的上上辈往上都是乡下人。我的太奶奶,也就是我妈的奶奶,现在也已经九十多岁了。太奶奶生了五个小孩,大的七八十,小的也才五六十。现在原来的农村都已经拆迁拆掉,我妈那里的亲戚都从自己的田盖的农村小楼搬到了安居房公寓。前几年我太奶奶摔骨折了,因为已经是高龄老人,医院有点不敢做手术,就一直拖着在最小的儿子家里住着。在我记忆里的亲戚的闲言碎语里就曾听到过“老人”、“每个人都给点”、“养不起”这种话。我初中的时候,我的二婆婆的儿子,在二十刚刚出头的时候喝酒骑摩托车去世了,留下一个未婚妻。我感觉我就像是那个生活在城里,离家出走去浙江打工的平平。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我看到了我家农村的生活,可能没有那么残酷,但绝对真实。一些小细节,长镜头和冷色调的运用让人深感窒息。

非有想非无想:

电影发生在鲁南,齐鲁大地是孔圣人的故乡。儒家传统文化把孝道放在很高的位置!毕竟,百善孝为先,教孩子们背的弟子规也是首孝悌。可是,苦难的奶奶靠要饭养大的六个孩子没有一个孝顺!台词处处扎心,沉重的敲醒每个人,尽管电影比较极端的展现了儿女的恶和不孝,但是现实中也多的是更残酷的事实!奶奶总是低着头,因为要饭习惯了,甚至没啥特写,她就静静地看着儿女们对她的嫌弃、抛弃,依然祈祷菩萨保佑儿女的平安。小道、二孩、三孩、桂花、平平、小娟、圆圆……每一个都是我的儿,也都是我的债!当老人没用成为负担,是不是只能为鱼肉任人处置?那每一个都会老去的我们又该怎么办。能这样想,大概是因为还年轻还有力气做点改变还能自主。真的动弹不得也就没了发声埋冤的可能了。电影是有很多问题,只够7分。但是角度和提出的问题实在太心酸不敢面对。

布谷卟咕:

构图和线索(镜子,照片,钱)的设置都表达出来了想法,个别时刻有些生硬,可能是因为剧情不够饱满/有张力时,注意力都会被意象吸引过去,但又有点空。短短以老人等死为主线的一部片子,也呈现出来婆媳关系,信仰,年轻人奋斗,打工人,贫困线上挣扎的人的被没钱围剿的窘态,等各种现实问题。老人家们演得不错,真了不起啊,不用在镜头前做什么也能感受到她强烈的挣扎和无奈,不会像年轻人一出现在屏幕上如果没有台词就会有点明显在演的尴尬。老少救赎、中年一代扮演黑脸还是有点没有刺到痛点的感觉(加上没有给老人送终,感觉这个走向让剧情不再是活在边缘的人被生活所迫而选择让老人去养老院,而单纯是人性的恶和不孝了。)也许作者是走隐忍风格的,视角总在门框外,但很多地方我会想要看到镜头推进,比如儿子哭着问母亲恨不恨自己那里,以及少年的脸,也许是因为演员都非职业,特写会比较难拍吧。

#FIFF16#无人知晓单元第1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5 ) 《喜丧》

1, 儿子去养老院看是否有空缺的床位,工作人员面带笑意介绍“这是胡老太太,病情严重,”很奇怪,试想,含蓄的中国人怎么会介绍一位老人时会首要唯独介绍病情,这就决定了影片本身传递的当代社会孤寡老人的价值就是一个床位,就仅一段存活的时间。

2, 儿子们相互递烟传酒讨论母亲住养老院的事,视一旁的母亲不存在,桌上的饭菜摆在那里,镜头故意停了一下,母亲余下的命运就好像饭菜那样,被儿子,儿媳摆布着。而自己深深无力。

3 ,母亲突然得了笑病,笑得人心冰冷得疼,和女儿的对话:

女儿:“妈,你想死么?”

母亲:“不想死也得死啊。”

“不想死”是最直接的回答,(在母亲的追悼会上,主持的人介绍母亲生前喜欢听广播,听歌,听戏,而且开头还教重孙女唱歌谣,可见她是热爱生活的,但生活不由她。)

只能无处可依时,选择,自生自灭(儿子铺得药是为什么?只是在毒虫?去养老院前夜为何突然忏悔?发现母亲躺在地下只冷漠了试探还有没有气就走开了)

4, 二儿媳的儿媳:“我总不能一辈子呆在这吧,我想让家里更富裕点。”

小道:“我要找我妈,我姥姥说我妈在上海。”

平平:“我朋友去浙江了,在一个鞋厂,我只想去每天开心的去KTV唱唱歌,去世界各地走走转转。”

解脱,人们渴望从久久困扰的环境中解脱,最终老人的丧,去世,也是一种解脱,一种值得庆祝的喜。

5,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称为追悼会的东西,一开始唱戏,后来什么狂魔乱舞(卧槽真想骂人啊!!!!)成年人在笑吟吟,儿童也在下面呆呆地看。很无力~是很魔幻现实。

比《东京物语》更残酷百倍的影片罢。

 6 ) 第一次豆瓣影评写给这部片

影评公众号推荐后看是在鲁中南拍摄的,就是我家那边所以感兴趣找来资源观看,拍摄地在枣庄农村,我家是临沂农村,方言口音说话习惯和我家那边基本一模一样,丧事风俗也大差不差,看到后边真的看哭了,想到我的老外婆(我奶奶的妈妈),老人家活到98岁,还能自己煮饭做菜,儿女因为老人生病医药费的事情大打出手(我奶奶的大姐,大哥,小弟三人,我这些姨奶奶舅爷爷都六七十岁了打架惊动了派出所),老人家看不下去了,晚上喝了农药……我上高中时周末午饭会在奶奶家吃,奶奶做好吃的后爷爷都会去把老外婆接过来,老外婆也拿我特别好,看到后边我就想起我老外婆,到了那个年纪,看着儿女因为自己争吵,可能真的觉得自己的死是对大家的解脱,是为儿女着的最后一次想,影片里二儿子最后问老人家自己小时候什么样,哭着问自己的妈妈恨不恨自己,老人最后吃药自杀前洗脸梳头拜菩萨,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真的真的看不下去了。

 短评

我相信这不单单在批判子女不孝,而是在记录一种无奈的残酷轮回。很多人爱站在道德高点指责人心,忘了什么样的土壤会长出什么样的人心。当你被贫穷与困厄缠身而自顾不暇,对老人能做的未必比片中的儿女好多少。所以寄生虫会发出因为有钱而善良的感慨。所以有些赤贫山村为了下一代将老人抛弃。能在泥沼中坚守德行的人性光辉并不多见,也没有人能知晓那些道德楷模的幕后生活。信仰是被摔碎的观音菩萨,崩坏是葬礼上的大腿舞。无力是老人的自嘲发笑,轮回是儿媳桂花的摔倒。克制的镜头与非专业演员如纪录片真实。中国九亿多农民老龄化才刚刚开始,我儿,敬老院来信了吗?

9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原生态和自然主义是两码事

13分钟前
  • LOOK
  • 较差

各种反讽衬托出的悲凉,个中况味还没等老已能体会。真的不能看有老奶奶的电影,更何况还是如此残忍的一部。

1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日子比你想象的长,人心比你想象的凉

17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竟然忍不住流泪了好几次…笑病的设计太巧妙,哭笑的混淆和交错,让辛酸加倍、张力放大。乡村信仰的消逝、礼义廉耻的丢失,都在最后那场喜丧上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炸裂。母性、孝道、生死、轮回,多重的意义空间。凌厉、真实、窒息感

20分钟前
  • Legs
  • 力荐

直击中国社会现今大隐患,老无所依的现象不惟是乡村的,城市更多见,在人际关系纽带稍强的农村铺展开这个随处可见的故事,更具戏剧张力;笑病仿佛是对一生辛劳却无颐养天年的悲凉自嘲,当死亡成为一种必须,生存的意义显得格外荒诞;葬礼上的尬舞颇有魔幻现实之风。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为了纪录式质感,这么拍,无可厚非,从剧情片角度看,视点有点散乱,出场人物多,杂,没节奏,平实稳妥得像电视专题片,看完有点犯迷糊,没记住非职业演员谁是谁。题外话,作为南方山区人,对北方喜丧不太能理解。老人在,你推我攮人人愁;人死,载歌载舞,民歌、迪高、艳舞大家乐,不知图啥。

2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生如蝼蚁,死如草芥。

27分钟前
  • 动物凶猛
  • 力荐

现实生活有很多面,影片反映的是其中一面。老太太独自拉扯大六个子女,晚年这段时光却活得毫无尊严,只有一个女儿很孝顺。得了笑病后老太太总是抑制不住地大笑,笑得越大声,越是让人感到无尽的悲凉。

29分钟前
  • 无人应答
  • 推荐

非职业演员全员立功

34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一部沉重,压抑甚至是恐怖的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写实记录,众多非职业演员身上,可以找到亲朋好友路人邻居道听途说的各种家庭惨剧。丧礼大腿舞的崩坏,已经深深讽刺了笑着去死的中国梦。但扁平的人物性格和轮回说教的结尾,没有把电影导向一个更高明的艺术表现方式。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老太太临走前的那个早上,起床,倒水,抹脸,篦头,照镜,拜佛,服药。破旧的棚子里,晨光从豁口透进来,远处有鸡打鸣和狗的晨吠。生而为人的孤独啊,在这悠然的一幕中,淋漓尽致。

40分钟前
  • 阿利西亚
  • 推荐

生即是苦难,死亦是虚无。你愿意留在不堪的苦难,还是去往寂灭的虚无?

44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直面农村老人的自杀潮,曾经中国传统的百善孝为先渐渐变成了老无所养,儿媳的冷嘲热讽,自身却也逃不脱岁月无情的轮回,特别讽刺!加上亲戚邻里的“专业”表演,非常希望这样的社会题材电影能再多一点!

45分钟前
  • cœur
  • 力荐

暮投我儿屋,听坟夜招人。老年好可怕,又在跟着人的过去,还会成为人的未来,一边看电影一边计算自己还有多久变老。唉,活着是一件多么苟且的事,才会让死亡才变得光荣。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横跨四代人困境的家族谱系使它在社会议题外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指向。在极为艰难的制作环境下,导演依然展示了他对演员、节奏的准确控制力,尤其对于非职业演员的调度,及对日常县乡镇村生态的冷峻观察。它甚至也可以同欧洲古典人物画像相媲美,镜头饱含怜悯与救赎,珍藏着这个时代最易被忽略的群像。

4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个体很符号,群戏却很真实。节奏慢了点,但是故事本身震慑感略强。电影质感太差了,感觉这已经成独立电影导演通病了…

4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过上了《欢乐颂》中安迪一样的生活,我只知道有很多家庭遇到了《喜丧》里奶奶一样的问题。

5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奔着恶狠狠的中国家庭劣性大全去的,或许在这个维度上想走到极端,造成用力太猛......叙事和对话随处可见重复、啰嗦、拖沓、稚嫩、生硬堆砌之处,尽管有不少闪光点,从葬礼开始好看。

56分钟前
  • 外外
  • 还行

一次被家人期盼的死亡,一次对于生命意义的拷问。真正的死亡都是沉闷的,在死亡到来之前的那段时间,真的让人见证什么叫不堪。中国底层的暮年,中国式的一场丧礼,映射的都是内心的衰败。

60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