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对徐渭的塑造有点意思。
第一集,男主戚继光边喝酒边听戏。台上唱的是《击鼓骂曹》,台下坐着作者。看客:“大冬天拿扇子扇什么呢?”废话,当然是cos演义亮了。胡宗宪多威严一人啊,介胄之士见了他,像诸侯见项羽一般,跪着头也不敢抬。只有徐文长在他麾下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小戚很有批判精神,“曹孟德毕竟是才高功大,用他影射严某人,真是折煞曹孟德了。”徐渭一听,知音啊,收起折扇就坐过去,“请问,这戏怎么就折煞曹孟德了?”定要讨个说法。官兵就来抓人了,“尔等胆大包天,竟敢在此观看反戏!”
下一个镜头,胡宗宪来衙门领人,“徐渭啊徐渭,你能让我省点心吗?”文长笑嘻嘻,“严嵩这个老贼,哪配得上我徐渭管他叫阁老啊?”又求情,能不能把刚结识的几个后生也救出去。胡板脸,“你干吗?你想干吗?”晓得看“反戏”死不了人,成心让他们先蹲一会儿。
小戚在牢里气焰嚣张,“老子骂的是严嵩,又没骂圣上!”徐渭犯轴了,还要问他:“这个戏怎么不好?”戚:“胆子太小了!想说的话不敢说。就这样还敢自称戏曲家?”徐:“你懂个P啊!”
这段情节如同编剧的夫子自道。
彩蛋1:演员和画像神似
彩蛋2:总督居然还看老三国
杨慎的《临江仙》被毛本演义置于卷首。“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则是94版主题歌的题眼。历史的天空,正好那几颗星辰被人们看到。
徐渭一生跌宕,能知彼用彼成就事业的,唯胡宗宪一人。正如夏日肆无忌惮的青藤,把最后一片叶子画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首发于2020年4月
其实扫了一眼海报以为主演是靳东才注意到的。但喜欢这个题材,发现看错了,也要看一会。
目前看到第九集不到,狗血得一度让我弃剧,但有阵子没看古剧了,又看了看。
剧中戚帅是个直憨,历史中的他请客吃饭送礼打点玩得666。没办法,想要干成点事,必须用心,反正目标是正确的。
剧中戚少保的父亲也劝他——马鞍要稳,不能急,才能行千里(大概是这个意思)
看看严阁老和徐阁老,明明想立马掐死对方,却笑得跟花似的。少保是重要下属,至少学了五成了吧?
所以希望人物性格后期会有点变化,不然就太硬了。
下面谈谈小日本。
把日本拍得残忍没错,因为本就如此。可把倭子拍得太高大上了!
什么要挫一挫明朝国威?要换到万历年间那个丰臣秀吉(虽然没这实力,好歹日本被他统一了,而且他真有这野心)我还可以理解。
甲午战争前,日本对中国来说,它就是个球 = =
倭子兵的服化道也太高级了。首领体面一点我也可以理解,那些小兵也太整齐了吧?破衣烂衫才是它们的日常好不好?
最后,剧的色调很怪,尤其红色编洋红。
缺点当然还有,略过。
说说片子的优点吧!
——演员有些可圈可点的。
主角正气英俊。
(忍不住拿口碑极佳的大明王朝1566来比较一下!这对本剧有点苛刻了。)
1566的戚继光当然也正气,甚至因为老了点更有威仪。可是以戚继光为主演的剧,为了让人来看,还是年轻点好,可以理解。懒得查当时戚继光多少岁了,只是偷偷点了下后面的某集,《抗倭》里的少保形象终于有胡子了,算是个基本的交代。
两剧的严阁老都是倪大红老师,好亲切!只是《抗倭》他的化妆没有1566老得那么细致了。
小严阁老就不给力了,当然拿高育良书记那种老戏骨来比有点不公平,但看到目前,小严没啥存在感。不过小严历史上虽然确实嚣张跋扈,但是独眼龙,且才能不在他爹之下,这两点,两个剧都没有拍出来。
同样,1566里的张居正太帅,尤其加上那把胡子,听说张宰相是关羽一般的“美髯公”。《抗倭》里的他呢,简直一愣头青,不管以后造型会不会变,你现在已经是高官了却没胡子。
(呃,说优点怎么又说到缺点了)
王庆祥老师胡宗宪,1566里的他高大全,当然,演得很感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宝宝太难了这种。
《抗倭》里李立群老师的胡宗宪,到目前感觉很不错,只是和1566里的不同而已,值得期待。两位老师都很牛。
提一下,李立群在马景涛版《倚天屠龙记》里演的明太祖我不喜欢,因为是黑高皇帝黑明朝的。但这个不怪他,要怪怪查良庸先生。
后来李演过可能不止一次明太祖,我没怎么看。现在在《抗倭》里演起明太祖后人的部下,一个陷入水火之中的封疆大吏了。
有些剧情可能是编造出来的,我没去考证。什么和第一个女主私下定终身,女主一家的遭遇。什么第二个女主出现,是个水寨头领。什么戚大帅和俞大帅一开始针锋相对后来惺惺相惜等等……
我就觉得这两女的长得好看,尤其是第一个。女性颜值总体比1566强(虽然这不重要)。看到目前还出现了个日本妞,这几个女的都皮白肉嫩的……除了第一个是大户出身,另外两个这么嫩,不太现实。
第一个女主跳崖没死被救,这是狗血了点(她和丫鬟一起跳,两个都没死,这是什么概率!)。第二位呢先和少保大战了一场,这也是狗血了点。不过——也不是不可以,就当是个偶像剧吧。想开点,也不得不想开点,正剧中的领军者1566口碑再好那也是后来的事,当年收视率一塌糊涂,估计亏惨了。
只是偶像剧太多,正剧太少。
话说回来1566有很多是编造的,比如有条叫改稻为桑的主线。比如海瑞和李时珍的交集。沈一石这个人貌似也是编出来的只是有原型。只是这些,编得让人服气。
所以《抗倭》里谭伦冒死守南京,戚与俞的关系,不管真不真,我觉得编得挺好的。
还有,徐渭与汪直这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胡宗宪的军师,一个是胡宗宪的死敌,1566里貌似没出现过。1566里虽然抗倭也是条主线,但不是唯一主线也不是戚少保为主甚至不是主演之一的戏,没有就没有吧。好歹《抗倭》里有,没有的话也说不过去。
十几年前,有位喜欢出头的郭教授,带人去砸汪直墓。汪直作为海贼王(不是日漫那种有好有坏浪漫的《海贼王》)当然是个大恶人,但郭老是以砸汉奸墓的理由去搞他的,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那帮岛国猴子,大多是给以汪(王)直为首的中国老板打工的。
这一点,目前在剧中还没看出给海贼王安汉奸汉奸帽子的倾向,可以期待。
补:剧中有日本人的时候,有次好像听到了 《樱花》(sakura ),这歌因为不论中日都太熟悉了,熟得让人觉得有点怪。
大概查了下,此曲从江户时代末期出现,岛国的江户时代是西元1603-1868。虽然有些古老,却和嘉靖朝对不上啊。
王直死啦好可惜,明朝历史上有很多事情让人遗憾,其中有一件就是没有招降王直,让他成为大明的皇家海盗(参考伊丽莎白一世时代的英国海盗),或者让他成为大海商殖民东南亚,殖民日本,可惜可惜,这剧竟然是因为戚继光而导致王直身死的
还成吧。主要围绕军改写的,这个倒是挺应景的,有人说倭寇不堪一击,事实上戚继光就是没打过啥败仗啊。
看起来剧组实在穷得和戚家军刚成军时一样……动作设计是军营兵技和港风特技杂糅,武戏无法出彩。文戏以胡(宗宪)徐(文长)最精,台词略逊。微见1566和倭踪的影子。
不错啊,主角颜正,配角演技杠杠的。还要啥自行车!最后两集就是乱七八糟,完全不知所云,全靠主角的颜撑着才能捏着鼻子看完。不要这么拆烂污好不好。
老实说,这部剧在央视播过的主旋律古装片中已经算是可以的,虽然造型奇葩,一到战争场面就慢动作,但好歹能我让打起精神撑到看23集了,最遗憾的就是倭寇的造型,完全没有代入感,实在不行,导演你去隔壁鸣梁海战剧借两套行头也行啊
老爸最近在看,瞄几眼,不喜不厌。
徐渭这酱油打得_(:зゝ∠)_
要做力挽狂澜的大事,需要一个不顾一切的理想主义者,也同样需要许多为他挡雷的肉垫。把搞倭的大概理顺清楚了,也是值得一看的。
看着看着开始谈恋爱了,闷……戚继光用兵如神是真的,以一当千也是真的,这是历史不是夸大,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别说是抗日神剧。主角性格有点崩,算了,看完再评价改分(看不完想的起来也会改)。
本来只想打三星,看到评分如此有失偏颇加一星平衡一下。有些人真是吃相难看,看到日本就不假思索地捶胸大呼抗日神剧。美化本国矮化敌军人见人厌,但麻烦动用一下你不大的脑仁读读明史,戚继光就是这么神,不服憋着。服化和剧情基本符合史实。戚继光的演员长相蛮正派,可惜男神徐阶的演员没选好。
穿的像白毛猩猩是因为这一套的上杉谦信家的僧袍,就是这种套装,可见还是研究过的,就是还没到位,从越后也就是新泻到山东这么远来搞侵略也是要有点情怀的。道具组估计是玩过幕府全面战争的。
无意中看到,起了隐射之心,也想看看主旋律如何洗脑,看了6集,弃。
虽然电视剧本身不能说好,但也不差,看得就是一股子"气",看着杀鬼子,就激扬澎湃!5星给戚继光和杀敌将士们!评论里歪曲戚继光的那些逗逼们,我想说你不装会死吗?
CCTV1,我妈喜欢看。
《抗倭英雄戚继光》一二集有感:第一次在大陆剧中看到壬寅宫变,倪大红的严嵩依然经典,战争规模太小,戚继光依然是高大全形象,李立群演的胡宗宪还是不错,万历皇帝的司礼太监冯保怎么到嘉靖朝了,其他的没什么大问题,希望一直保持下去。在x月传,xx榜横行的时代看到这种历史剧,已经是极好了。
不功不过
感觉还可以,至少没让看他出生爬树捣鸟窝以示主角聪明,节奏不拖拉,希望后面继续保持。
抗日神剧终于延伸到明朝了
挺好的。中规中矩。。
支持国产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