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看的第一部片子,全场欢声雷动。
去之前立了个 Flag,满城看电影这么壮烈的事情,要雁过留痕,每部电影写 2000 字影评。看完这个片儿觉得…hummmm…要食言。手机打字,有什么说什么,简单说几句吧…哈哈。
全片是个大拼盘。常规青春电影开头,接着进入 B 级片外星人大趴段落,再到「和莎莫的 500 天」式文艺小清新 MV,再到励志片套路的朋克酒吧 PK,夹杂五毛特效 MV,再到很英式电影的妮可·基德曼阿姨领衔打通关跟外星人谈人生,然后做价值观升华,最后浪漫爱情电影结尾。
外星人设定非常阿西莫夫,一群老不死的视后代如粪土,一边怕死一边守着贫瘠的星球资源等死,还给自己找了很多合理化解释,搞得非常有仪式感,且滑稽,且愚蠢。具体方法是照死里黑 1980 年代的设计师们,Martin Margiela 啊,Alexander McQueen 啊,安特卫普六君子啊…光面材质的外套,性冷淡剪裁,白色蒙面,驴蹄高跟鞋什么的,好看还是好看,但配合神叨叨的举止,就让人看得一头汗。只有灿星出场的时候,导演显得有意进行了正面塑造,但我更多感觉是在向「发条橙」的服装设计师米莱娜·卡尼奥内罗致敬。
男主演,有点像年轻时的 Paul McCartney,又带点「毕业生」里本杰明的色彩,总之懵懂中带着渴望,真诚善良且隐隐发光,很合格的男主演了。虽然我挺反感他用当代地球的价值观去评判外星人的生存选择的,但这是整部电影的问题,不是男主演的问题。
女主演,艾丽·范宁,美是美啦,还称不上好演员。她的角色混合了天使、机器人、公主、邻家女孩等综合特征,一致的部分就是封闭及天真。这类人设有大量珠玉在前,她的表现就很一般。作为一个外星老不死的,她的地球感太重了,太想在表演中讨好地球人了,也是一个当红女星的焦虑吧。相对而言,灿星的角色鲜活的多,她也更有资格担当那个反叛者的身份。但如果把灿星和男二的关系变作电影主线,可就真的深刻了起来,不够爆米花了。
朋克元素,只能被当作蛋糕上的裱花。如今朋克并不是一门显学,片子里提到的老乐队成员们估计都没有力气撑着看完一部 100 分钟的影片不睡着,所以没人提出什么异议。我反正是不高兴。朋克怎么就在片子里成了爱与自由的象征了?退一万步说,哪一种自底层诞生的音乐形式不曾代表过自由?我相信女外星人如果遇见了高司令,她就能演 Lala Land,如果遇见了吴亦凡,就能一起参加中国有嘻哈…但爱呢?朋克爱谁?朋克才不会对另一个世界的价值观指手画脚,朋克爱谁谁!
整片中最朋克的部分就是妮可·基德曼对灿星说:「我没有性生活了,性生活已经过时了。」她实在是相当不适合这个角色,这段表演把她从负分拉回了零分以上。
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部花招密集的「罗马假日」,想到这个本质,让人颇为沮丧(没有谁能拍得过「罗马假日」)。欲望是持久和深刻的,爱情反而只能肤浅且转瞬即逝。地球宅男和女外星人并来不及互相了解,在朋克的感召和庇护下度过了浪漫的 48 小时,就曲终人散。不贪婪地说,这样也挺好。片子临近结尾,我真是提心吊胆怕女外星人留下或回来,那这部电影可就不是肤浅的问题了,会落得一个谎话连篇的下场。
所以感谢导演在通篇 high 大和拼命卖弄的状况下保持的这一点鸡贼和克制。
一部超HIGH到无法分类的电影。
不要被片名迷惑,其实并没有讲太多搭讪秘诀,倒是充斥了很多天文学 进化论 人口学 食人 邪教 雌雄同体 无性繁殖等等的概念和讨论。虽然主线只是发生在GOD SAVE THE QUEEN年代的外星少女和朋克少年的爱情故事,但PUPPY LOVE甜腻又疯狂,一句let me be your virus就足够打动人。
女主范宁非常可爱,男主的设定让我时不时想到多年前最爱的英剧Skins里的那些wanker少年。
中间那段神交MV应该是在致敬SUEDE的同名专辑和HEAD MUSIC的封面,虽然歌词非常Sex and Pistol。
视觉风格太值得称道,有70年代复古科幻朋克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流派。那些色彩斑斓 诡异怪诞的分裂融合场景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并不由得回想起被Channel V启蒙的少儿时期。
本片道出的真理是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朋克才能和外星人无障碍交流。一众外星人自称来自美国,却披着米字旗在英国晃荡,被饰演英伦朋克教母的尼可基德曼喊道你们是我们的后代。哈哈。。。以为导演是英国人,结果发现是美国人在自黑。
总之就是Speechless amazing,唤醒了我沉睡多年却不曾改变的朋克少年心!
技惊四座,脑洞大开,天马行空,如同嗑药。看完大神级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新作——《派对搭讪秘诀》( How to Talk to Girls at Parties)后,胖哥头颅内的荷尔蒙喷涌不止,灵魂肿胀,仿佛嗨高了药,被掏空了身体,需要静卧疗养。
这位拍过《摇滚芭比》、《性爱巴士》、《兔子洞》等惊人之作的天才导演、编剧又一次为影迷们送出了“神来之作”。《派对搭讪秘诀》的原著短篇小说《给男生的派对搭讪指南》曾获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提名,收录于尼尔·盖曼的短篇作品集《易碎品》。雨果奖?科幻类型片?结果片名重点却是“如何把妹”!对,这就是大神约翰·卡梅隆·米切尔的小花招,大杀器。
他总是在其作品中建构多层文本,看上去说的是年轻人的之间的爱恨冲撞,青春迷茫,可一旦刺穿浅文本,掏尽躯体,进入内里,深入肌骨,你会发现令人眼界大开的丰富内涵。
《派对搭讪秘诀》是科幻元素包裹下的青春成长电影,社会背景暗自发力,朋克精神提领全片,爱的召唤“一剑封喉”,让全片以澎湃激情助你起飞,最后用爱的魔力叫你温柔落地。
看片过程,快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同嗑大了药;看完之后,却是黯然销魂隐隐作痛,好似旧疾复发。
1970年代,3个义愤填膺的朋克少年夜晚流连各大地下俱乐部,意外之中,来到一栋神秘莫测,光鲜亮丽的独立别墅。
本想在派对之上把酒撩妹,搭讪宣泄,一尝青春性爱,用肉林酒池麻醉现实苦闷,结果这个怪异荒诞的派对竟是一群人形外星人举办。
搭讪不成,撩妹失败,男主角Enn(艾利克斯·夏普 饰)却对单纯外星女Zan (艾丽·范宁 饰)一见倾心;对大千世界好奇无比的Zan献出了自己在此的最后48小时,要Enn带着她体验真实的当下社会。
一个是15来岁的深度朋克患者,真爱一来,立即上头;
一个是对社会和人无多大了解的外星少女,爱意泛滥,母性闪耀;
他们都在努力和自我的社会体系进行博弈,拉扯。他们都在自己的青春期做着叛逆的行为,向身边的人,身边的社会说着“不”!
为了表现这种“去集体化”、“去权威性”的个体自由意愿,导演约翰·卡梅隆·米切尔引入了朋克音乐作为象征性元素。
朋克(Punk),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它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
最初的“朋克”并没有具有内在的内容,他只是一种发泄方式。当时的战后英国,陷入经济衰退期,万业凋敝,社会充满绝望和不满,年轻人们对未来失望,“朋克”们由此产生了与社会不两立的行为方式。朋克成为了他们的发声方式之一,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社会听到不满,赤裸裸的不满。“用我的行为,用我想做的行为,去引发人群的共鸣“。
《派对搭讪秘诀》第一幕是相遇,第二幕是社会体验,第三幕是选择;影片的前两幕极为惊艳,药力迅猛。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出演了一位地下朋克女王,而她的地下俱乐部就成了当地年轻人的宣泄、逃离之地。
第二幕高潮,那场梦幻般的男女主角对唱,完全就是嗨高了药后,人走火入魔,心神幻灭之后的音画表征。两人的歌词也是大胆且傲慢,骨子里那骨叛逆劲让人既羡慕又害怕。
《派对搭讪秘诀》要的就是朋克的那种疯狂和荒诞。反,反对一切,甚至反人类。正如片中男女主角的示爱歌曲——食人之歌,掏尽躯体,吞吐头颅,刺破灵魂。在一片宣泄的“愤世嫉俗”中,影片还构建了一支特殊的外星人体系,他们按照服饰颜色被分为,灵魂、精神、意愿、声音、性、力量。他们的延续方式是“老师”教导“学生”,“父母”吞噬“孩子”,他们不赞成无限延续,而希望有节制的不断消亡,那位白衣老者将是他们族群的最后一人,待其他旁系都消亡后,他会自行结束自己的生命。
影片的第三幕,已经爱的死去活来,甚至有了“孩子”的女主角Zan将在Enn和族群之间做出选择,是回到属于她的世界,还是留在人类的世界。《派对搭讪秘诀》中,这支外星族群被塑造的光路怪离,无论从服饰还是行为上都是规范化的,集体化的,与Enn生活的英伦郊区格格不入。
它在影片中的功能性就是和Enn的现实社会,朋克精神形成冲突和对比。影片第三幕,Enn为了救出Zan,恳求朋克女王帮忙,一群朋克少年冲入外星人的别墅,仿佛当年法国人民冲入巴士底狱的回光返照。
区别是,这群朋克患者的武器是音响,是音乐。最有趣的一段是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朋克女王与作为性的外星代表进行谈话的场景,早已无性的朋克女王自然不会被性诱惑,反而招抚了外星女性,一大帮人,坐下来喝酒谈心,双方都放下了排斥和戒备,达成了短暂的和解。
毁掉人生的那层糖衣,那是愤青做的事情,叫尖刻;怜爱与怀疑和平共处,互不否定,这一种通透叫苍凉。片中的Enn和朋克迷们在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下,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未来的眺望中偶遇了荒凉,他们逃避,以宣泄代替思考。
就像Enn爱自己有朋克精神的父亲,可现实是他在其10岁就离他而去;Zan疑惑的问,难道这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吗”?被点醒的Zan内心顿时挫败无比,兵荒马乱。难怪Zan会说,“你的观点充满了矛盾”。有观众质疑《派对搭讪秘诀》的第三幕药效减弱,拉低了节奏,但其实那是导演的反思和妥协。
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宣泄。我们需要在生命力饱满时窥到终局的感伤,需要在感情过剩时对枯竭的节制想象。那是电影和人生厚度的来源。
《派对搭讪秘诀》的主题依然是成长,是面对社会既定规则的挣扎和妥协,是集体主义同化和个体保持自由之间的较量,是逃避宣泄和迎面而上的选择。《派对搭讪秘诀》那个动情的片尾就给出了全部的答案。
青春片能拍成这样,早已超越了内地几个层级。
病毒泛滥隔离的时刻,看这个关于病毒的电影,难道也有什么神秘的意义吗?电影用的象征,隐喻,和要表达的信息是什么?我不确定自己看懂了。
虽然非常对这个国家感兴趣,但是毕竟英国的朋克文化,音乐,以及英国的的年轻人了解甚少,这也是看这个电影时候一直对把握导演在说明什么不太自信的原因,那感觉就像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在听一首嘈杂的曲子一样的感觉吧。
电影乍一看会以为是外星人大战朋克家族,其实有很多深刻的东西需要挖掘
这次的反派也是打着“种族不停繁衍就会耗尽星球的资源,所以父母们应该定期吃掉自己的孩子” 来控制人口(比灭霸的响指过程要残忍一些)
在欧陆理性主义前 人们思考活着的意义都是以整个种群而言 个人的享受应该被压抑 而Punk男主在大会上指责长老”我的爸爸虽然九岁就把我抛弃了 但他也比你们强 我至少活过了” 选择Punk做主题 影片一开始就解释了“朋克就是释放内心真正的你”
近现代哲学思想就开始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活着 毕竟对人类整体来说我们的个体是多么不起眼的一环啊 我们的喜怒哀乐 是死是活 真的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繁衍吗 既然不会 那就要珍惜活着的日子 只有活着 你才存在于世 才能感受 不论是痛苦还是快乐 一切都因活着 发生到你身上 这是有生的感觉
影片对女主的外星种类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我们不知他们从何而来 又到哪去 让人颇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很多事就是莫名其妙的 有陌生人会恶意攻击你 也有陌生人会莫名对你好 RickandMortyS01E03 Anatomy Park 甲肝怪和丙肝怪观后有感)也许这是作者故意的手法 以男主的视角呈现这个故事 男主也不比我们观众了解多少 而他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对女王加冕一事不屑一顾,在家庭庆祝派对上公然竖中指脏话不断;安顿完女生睡在沙发后,一个人跑回房间里绘画;赤着脚行走在草地溪流边,爬上父亲给自己做的小木屋(墙壁上贴满了自己创作的Virus boy);在排粪管附近吃野生番茄并拿去卖(人是无法消化番茄籽的);和朋友们一起三个小伙子坐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一人 前面篮子里一人)…………
至于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呢?作者也给出了答案 不用想着惊人的开场白 做自己就好
男主从没问过女主的身世如何,只听她说“我有48个小时“ 就牵起她的手 兴冲冲的带她去体验人生了 结尾另外一个小伙伴让他给今晚约会的自己一些建议,男主说
“You are you. She is her.It's different when you‘re together.”
外星人是这样,咱们地球人也一样,你是你,TA是TA,两个不同的人,在一起能一样吗,既然这么复杂就不要试图去完全掌握对方,给彼此留有一些空间
最后,说一下Virus boy,男主创作的病毒男孩,在小木屋中有解释,一个发型夸张的小男孩朝法西斯士兵发射了朋克病毒,它侵入士兵脑中,最后行为举止变成与小男孩一样。
朋克是一种病毒,思想是一种病毒,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病毒,因为它太具有感染力了,人人都渴望脱下西装革履,回归心底里的那个小孩,感染那些能理解它的人。
影片的结尾,女主为了改变自己星球的衍生方式,拯救同类,毅然离去,男主继续他的创作生涯,成为了人气颇丰的小说漫画家,一群青少年回来找他签名,告诉他 “我们想留下来” 画外音 “我们想体验活着的感觉 ” 我和男主一起泪目 不仅仅是终于见到自己孩子的欣喜,更是自已毕生所坚持的朋克,病毒思维,存在先于本质之说,得以延续。
六个群体 分别代表的是人体的脉轮
依次为
海底轮(红色群体的杂技稳固性)
脐轮 (橙色群体的性表现)
太阳轮(黄色群体的冒险和反叛)
喉轮(蓝色群体的鲸鱼尖叫)
三眼轮(紫色群体的敏感)
顶轮(白色群体的老大);
当然里面除了对于女主黄色群体的冒险能力刻画过多外其余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了,但是从所作所为里都能看出来导演是很迷恋脉轮的。至于最后怀孕出现的第七个群体则是代表爱的心轮,刚好心轮的颜色也是绿色。 嗯 就先科普这么多了 ....
Hmm…别人眼中的朋克Vs朋克眼中的自己。
第一次去蹦迪,在舞池里看到一群人不管怎么放什么音乐都使劲摇头晃脑,于是乎我冷漠地站在一旁看了许久。今天,我找回了这一久违的感觉。
朋克少年误闯new age外星派对,人类学考察艳遇48小时,迷幻繁殖交配,就是结局太不朋克了不开心
终究,小聪明还是玩不了整部电影,越往后,故事的吸引力真的是不断锐减,而且真的不理解这种朋克。
倘若手指就能抵达高潮,还需要接吻做什么;如果音乐可以医治百病,那少了朋克又如何。每个父母都会饲育孩子,你的星球食用后代的肉体,我的星球控制子女的灵魂。我是生长在缝隙里的番茄,蓬勃而茂盛。你像会感染人类的病毒,野蛮且顽强。你们拒绝被食用,我们反对被控制,还有爱似每种病毒,无孔不入。
音乐尚可,紧身衣造型不错,其他一般,艾丽·范宁童花头奇丑,妮可·基德曼毫无摇滚气质,长脸男主角是按“The Who”乐队主唱Roger Daltrey的样子找的吗?
我靠原来原著是尼尔盖曼……我说怎么红毯上那个大叔看着那么眼熟。拍得各种怪力乱神,美服化道和音乐绝对都是奥斯卡提名级别的而且功劳不小,还做出了二次元感……片子一如既往地飞,青少年科幻。特别喜欢里面普通人、朋克和外星人之间不同体系的鸡同鸭讲的对话。
影厅仿佛聚众嗑药现场
“你是你,她是她,当两个人在一起,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别整嬉皮士那一套,都给我朋克起开!!!和导演的频谱成功对接!古灵精怪,天马行空,爱意满满…简直就是给读者的情书~而且还有睡魔彩蛋!盖曼粉真真不能更满足,可惜睡魔项目搁浅不知啥时才能看到了…有男神原作打底这片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以这么小的成本吸引来这么些大咖!…
尼尔·盖曼的科幻还是挺厉害的,有点像《人体异形》的感觉,不过更厉害的是导演拍1970年代的故事,就真的从服化道到视听风格都在切近那个年代,朋克精神不仅是外在视觉上,还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拍的gay gay的,很欢乐。
“只要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她是她,在一起,就会成为另一种东西。”
我的主要问题是,这部电影对外星人的处理太儿戏、太没有想象力了,全片都是这样,导演玩得很嗨,但更像青春期小男孩没头没脑的一场美梦。尤其是对比摇滚芭比而言。
大家好,我永远喜欢Elle Fanning。
好久没看到这么带感的朋克电影了,好玩
有些地方很喜欢,由原本带来的设定非常带感,但是对不起,还是有很多地方觉得不对路,这次得站在众豆瓣大V的对立面一次了
今年看过最好玩的片子,气氛极好多次全场爆笑,甚至有几位一直在夸张的笑也不烦。导演米切尔这恶趣味,无厘头怪力乱神还一本正经的科幻后现代艺术混搭怀旧玩音乐。片名标题党,其实就是朋克大战外星人嘛,范宁这样的天降女友太满足,演员都很好妮可惊人,反复砸的梗台词的吐槽也很到位。欧盟影展尤伦斯
太好笑啦,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是嗑了多少药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朋克不死,脑洞不止,好想也跟外星人谈个萌蠢的恋爱!!!!!!!!!
本来以为会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类的东西,结果是这么个嗑药疯逼神棍片,吃不消吃不消
如果你爱的姑娘恰好喜欢朋克,那你千万注意不要让她怀孕,否则你就再也见不到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