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福冈2019

HD

主演:尹宰文,权海骁,朴素丹,山本由贵,赵芮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日本语言:韩语,日语,汉语普通年份:2019

 剧照

福冈2019 剧照 NO.1福冈2019 剧照 NO.2福冈2019 剧照 NO.3福冈2019 剧照 NO.4福冈2019 剧照 NO.5福冈2019 剧照 NO.6福冈2019 剧照 NO.13福冈2019 剧照 NO.14福冈2019 剧照 NO.15福冈2019 剧照 NO.16福冈2019 剧照 NO.17福冈2019 剧照 NO.18福冈2019 剧照 NO.19福冈201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福冈201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海骁和宰文大学时本是极要好的师兄弟,均是戏剧社的骨干成员,但二人却因为喜欢上同一个女生而分道扬镳,再也未曾相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首尔经营着一家二手书店的宰文已近中年,大学时候的事情不仅没有淡去,反而越来越频繁造访他的记忆。而神秘少女素丹的闯入,更是改变了他的生活,促使宰文和素丹一起远赴日本福冈寻找海骁。在宰文、海骁和素丹又一次的三人行中,往昔被一点点打开,又不知能否真的被化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夏日菊花茶前传托管班的故事傻儿夫妻小神郎困兽第一季诸神之战第一季封神杨戬终身大事外公芳龄38飞黄腾达 第六季珍珠耳环接吻大长垣华山传奇之藏宝图独立大队旱之时潘杨讼最强的名医盗墓笔记克拉科夫异世界世界奇妙物语 2011年春季特别篇美国恐怖故事集第三季血溅忠义门

 长篇影评

 1 ) 有意思的BJIFF字幕

1.

BJIFF第四次观影,其中外国电影均出现过字幕延迟的情况。

《福冈》除了字幕延迟之外还附赠了字幕大幅提前和字幕闪烁。

像被鬼附身了一样。

2.

两位男主角喜欢上了同一个女生,她的名字应该是순희/Soon-yi/顺姬。

中文字幕为“宋宜”,应该是以英文名"Soon-yi"音译而成。

与汉字“宋宜”对应的韩文为"송의"。

"의"发音困难,本身有表示所属关系的语法意义,很少见于人名。

以“宋宜”作人名切断了“顺姬”及“在日朝鲜人”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含义。

她出生在福冈。
在日本朝鲜人的名字比较老土。

酒吧里,韩国客人朗诵了一首尹东柱的《爱的殿堂/사랑의 殿堂》,

暗含了女生的名字。

사랑의 전당殿堂
윤동주
순順아 너는 내 전殿에 언제 들어왔든 것이냐?
顺啊 你是什么时候进入了我的殿内?
내사 언제 네 전殿에 들어갔든 것이냐?
우리들의 전당殿堂은
고풍古風한 풍습風習이 어린 사랑의 전당殿堂
순順아 암사슴처럼 수정水晶눈을 나려감어라.
난 사자처럼 엉크린 머리를 고루련다.
우리들의 사랑은 한낱 벙어리었다.
성聖스런 촛대에 열熱한 불이 꺼지기 전前
순順아 너는 앞문으로 내 달려라.
어둠과 바람이 우리창窓에 부닥치기 전前
나는 영원永遠한 사랑을 안은채
뒷문으로 멀리 사라지련다.
이제 네게는 삼림森林속의 아늑한 호수湖水가 있고
내게는 준험 峻嶮한 산맥山脈이 있다.

3.

呦。

“呦”("요")在韩语中作为常用的,表示尊敬的语尾,在电影中大量出现。

但字幕只给朴素淡的两句台词加上了“呦(~)”。

也许台词里本身里有些许戏谑的含义,但是卖萌很无趣。

4.

你知道什么是演戏吗?

“연극”的确有“演戏”的含义,

但结合海骁和宰文在戏剧社的活动的经历,

这一段剧情里出现的“演戏”应该用“戏剧/话剧”替代。

5.

海孝

海孝和宰文是前后辈关系,因此宰文对海孝都是以“哥(형)”相称,没有直呼其名过。

字幕里一直出现“海孝”的全名,应该也是受到英文字幕的影响(英语中没有后辈对前辈用敬称的习惯)。

但素淡称海孝为宰文时显示的英文字幕为两人的全名,中文字幕却是由韩文翻译成的“大叔”。

那么字幕翻译应该懂韩语吧?

6.

待补充。


回到电影本身

和《群山:咏鹅》的呼应算是不小的惊喜,

但总觉得和《群山:咏鹅》相比少了一些部分,有些许缺憾。

时间和空间上的调度还是熟悉的味道,尤其喜欢在其中穿针引线的幽灵少女。

PS: BJIFF线上调查中,有一题是“你认为BJIFF是否超过了BIFF和戛纳电影节?”

:)

 2 ) 乡愁是一场永远醒不过来的梦游

还是那些熟悉的张律元素:梦;三(多)人行(《春梦》亦如此);在陌生又熟悉的城镇里梦游一般地闲逛(《庆州》《春梦》《咏鹅》都是如此),似乎漫无目的,又似乎在执着地寻找什么(《庆州》里是找一幅春画,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去找;《福冈》里是找铁塔,四个懒散至极的人居然组成两个“战队”、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竞赛)。

还是那个熟悉的张律主题:中日韩的身份认同问题,复杂暧昧犹如三人行。《福冈》的故事表面是三角恋爱情故事,实际是走不出来的身份认同困境。两位大叔一次又一次地叹息与咀嚼:28年了,为什么还不能放下当日的顺伊。在韩国也好,在日本也好,独自一人也好,与也许和顺伊相似的女子在一起也好,永远是带着愁怨,在迷宫一样的街道上梦游。因为故国怎能忘却,因为乡愁就是一场醒不过来的梦游。

《福冈》里再次提到诗人尹东柱(《咏鹅》里也很明确提了)。尹东柱,诗人,出生在中国吉林,祖籍是朝鲜,后因参与反日爱国运动被日本警方逮捕,27岁死于福冈的监狱。

本片导演张律,同样生于吉林,是中国朝鲜族人,现已移居韩国。

《福冈》之所以选在福冈,就是因为尹东柱吧。

片中人都有着复杂的边缘身份,几乎很难说清他们到底是中日韩之中的那一国人。两位大叔日夜怀念的恋人顺伊是出生于日本的韩裔,她骤然消失,也许回了日本,也许没有。海饶是移居日本多年的韩国人,他在日本开着酒吧,似乎也随时可以改为在韩国开书店,又似乎再也回不去了。素丹是韩国女子,但她神秘地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她曾在日本的书店里现身,留下了红衣的日本娃娃,唱着日语的歌谣,一遍遍地呼唤着早已离去的母亲。书店老板(白衣女子)当是日本女子,但她又奇怪地很像素丹在空地上见到的中国女人。而那位中国女人之所以来日本,是因为她曾经梦见过和日本的一处平淡无奇的空地。

中日韩文化元素频繁出现在张律的电影里。《福冈》里的日本娃娃,《咏鹅》里的唐诗,《庆州》里的丰子恺字画。

韩国人素丹在读汉字的《金瓶梅》,从中国飞到日本的女子却在读村上春树(看封面好像是《刺杀骑士团长》)。海饶、宰文和素丹都说,自己明明不懂日语和中文,听日语和中文却完全能够理解。那是因为书籍吧。韩国人也看得懂《金瓶梅》,中国人也看得懂《刺杀骑士团长》。因为一切大约只是书店老板(宰文)在书堆里的一个春梦。宰文就是海饶,他们也是素丹,是那个开书店的白衣女子,是读村上春树的中国女人。

中日韩,他们到底归属何处?这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就石头剪刀布随便选一个不好吗?可做决定的时刻总是灯亮梦醒,永远达不到目的。乡愁是放得远远的白蜡烛: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吹着,总是吹不灭;不去吹它,又好像早就灭了。乡愁是铁塔,总是跟着他们,可真去找它,又找不到了。乡愁也是《庆州》里的那幅春画,总是找不到,但他始终知道那画儿就在那层薄薄的墙皮之后。

在张律的电影里,我们常常划不清梦与现实的界限到底在哪。人生如寄,谁又不是在大地上梦游的异乡人呢?

 3 ) 中国电影资料馆张律福冈映后交流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福冈》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放映,当时导演本人也在观众席中。因为中文字幕翻译得惨不忍睹,导演看完电影后坐不住了,自己顺了一遍字幕,交给电影资料馆的人重新制作。所以,2021年1月10日,我们有幸在资料馆看到了一版导演本人亲自校正中文字幕的《福冈》。

以下是本人幸福地参加映后交流,幸福地与导演交流了一个话题,怀着幸福的心情回忆当天讨论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幸福的记录。以飨同好。可能(一定)有不精确和遗漏,请各位见谅。

当天高亮时刻出现在观众提问环节的开始,主持人沙哥躲开了几个爱提刁钻问题的熟脸,谁知还是第一把抽中了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某观众表示,没看懂这部电影,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什么也没有表达。现场尴尬到冰点,哪里知道导演的回答居然折服了所有人。不论观众喜不喜欢我的电影,能来看我的电影,都是我的朋友。电影拍完了以后,就不再只属于导演,每个人都有解读它的空间,虽然现在你不喜欢我的电影,希望以后你能喜欢我的电影。

其他讨论到的话题有:

为什么选择福冈这个地方?

答:福冈是离韩国最近的日本城市。每次拍了新电影,福冈电影节都会邀请我去参加。所以去了很多次福冈,认识了很多福冈的朋友,看着他们就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一些在福冈发生的故事。这里也是韩国诗人尹东柱逝世的地方,会想拍一些有关这个地方的电影。

电影中有很多跨语言交流的场景,这个想法是怎么来的?

答:我是中国的60后,在我们那代人中,总是有一种乌托邦情节。总想着有一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不论语言文化,都能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甚至不需要语言,就能凭意念交流。在我们的生活里,大家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吗?事实上,在我们的团队里,有一个摄影组成员。其实他只会说韩语,但是不管去哪个国家拍戏,他总是能搞定一切事情。不懂他是怎么实现的,但事实就是这样。

电影里为啥总是有诗元素?

答:其他的艺术形式和电影总是不能完全吻合,比如完全照搬小说来拍电影就不合适,但是诗和电影就没有这个问题。导演原话“诗和电影怎么起腻都可以”。

电影里为啥总是有女性叫顺伊?

答:尹东柱的诗里也经常有女性叫顺伊,然后导演提了几句尹东柱的诗。因为在导演和尹东柱生活的环境里顺伊是个很常见的女性名字。

俩女孩怎么突然就亲上了?

答:事实上前面已经铺垫非常多了,这要是拍一男一女,估计早就亲上了。

导演对素丹的女性视角把握得非常准确,跟侯麦导演可以一拼,这是怎么做到的?

答:在伟大的女性面前,男性都是小心眼。两个男性在一起,他们搞的就是战争。而女性总是试图谅解和包容。

为啥会安排一个中国女性出现在电影里?

答:我拍电影的时候,老是有人来探班,一般我会给他们安排一个角色。我们在拍福冈的时候,这个女演员就刚好在附近,她就过来探班。我问她,现在国内啥日文书比较受欢迎,就带一本过来。然后她就带了一本村上春树。台词也是她过来以后现场现场写的。

 4 ) 《福岡》--- 劇情片情感空間詮釋的新自由

放映當天,可能因為複習進度,早上起就莫名心氣不順,中午出門便有種不太妙的預感,ibon前的同學連著買了三張台鐵票,好不容易取了票、搭上公車,又偏偏一路擁堵,下了內江街便開始往西門町狂奔,還是沒趕上電影開場...對後排的觀眾可以說是十分抱歉,導演首爾書店內搖搖晃晃的手持鏡頭前,還閃過在影院內顫顫巍巍找座位的夜盲本人的鬼影。

不過福岡時不時穿插的靈異元素,卻並非不知所以的感官刺激,而更像是某種,調皮的,靈光一現式的,對某種未知力量的敬畏。就像導演在影后談到,他相信世上有幽魂的存在,相信冥冥中總有一雙看不見的眼鏡注視著我們。時不時迸出零星靈異預言的素丹,被大叔們問及如何可以與不同語言的人互通話語時,背過去低聲喃喃道,“因為你們都有點活得太緊繃了啊”。

螢幕這頭,如觸電般被點醒的我,在那一剎那似乎看見了,這看似互不相關、斷斷續續的一切間,穿插其中的那條線。究竟是少女素丹天生通靈,還是不願放慢腳步的都市人,集體選擇性失明?片中素丹、書店老闆與兩位大叔四人在福岡市内,奔跑尋找消失的福岡通訊塔的场景,將四人關係與“遺落”與“找尋”的隱喻發揮到了極致。

觀影前其實對導演這部片子的定位並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福岡》會以一種跳脫的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看似隨性台詞安排呈現,不過在我看來,導演的這種安排卻恰恰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以劇情片來說,,這種顯然無法討好所有觀眾的安排,的確是一種尤為冒險的挑戰,但從對影像敘事潛能的開發角度,卻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影像真實、虛構敘事交織出的曖昧情感,加之導演的黑色幽默,觀眾的情緒在影院內慢慢感染、發酵,話語權被重新還給觀影個體,微觀情感泡沫在影院的封閉空間內肆意飛舞。為了打開情感表達的自由度,導演並不吝嗇於對事實時間順序的捨棄。

導演回答某位觀眾提問時講到他對時間的看法,笑著說他覺得上了歲數之後便愈發覺得事實上的時間順序非常虛無,很沒意義,而記憶中的時間,恰恰是以某種情感的順序排列的,除了電影,或許,每個人對時間的順序可能都是情感上的順序,,而不是事實上的順序。

總的來說,《福岡》是一部給予觀眾的情感詮釋空間非常自由,也充滿靈氣的電影。


導演影后問答釋惑補充:

福岡的選擇:來來往往福岡進10年

咖啡館中的電影海報:《弗蘭西絲·哈》,台譯《紐約哈哈哈》,拍攝咖啡館滿牆都是電影海報,老闆是影迷,說撕了就別拍了,正好導演也看過這部電影😂

舊書店女老闆:本來想讓真老闆演,但沒有實現,後來就開始即興發揮。福岡方面介紹的演員對談後,感覺她和素丹的角色很像(福岡版素丹),然後再開始想故事,在現場即興拍。

語言相通的設定: 導演對其他烏托邦不感興趣,但語言互相相通的烏托邦願意衝進去

書店玩偶:(妈妈5岁离家出走,女孩對其有一种想象,與日本童谣有關,咏鹅中也有出現)但還是看觀眾想怎麼詮釋

女主的包和背包上的巴黎鐵塔:因為劇組很小,預算有限,在咏鹅里也是用同一个包 🤦♀️

金瓶梅 :現場在首爾舊書店臨時找到,覺得很有意思,一本中國名著在異國二手書店出現。

手持摄影:每个镜头都與攝影師有商量,會有一種漂浮感,另外由於影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完,首尔1天福冈9天,整部片加起來10天,所以手持鏡頭的選用也有時間上的考慮

 5 ) "福冈"中的无中间物打破边界与叙事因果律的断裂

看了"福冈",是看过的头一部张律电影。自然没有更多的经验,目前看到的没法归入浩瀚的作者宇宙中,从而补充一些看法以及确认一些看法...

这部电影在边界上似乎做足了文章,有关空间的,时间的,语言上的,摄影机的...传统电影也会在这些问题上做文章,不同的是,它们会用中间物弥合因为边界转换而产生的空隙,使一切看上去仍是物理的(遵循于叙事因果律的),也就不被观众注意了。比如,在转场时嵌入一个建制镜头,或字幕提示xx年后,xx国等等都是弥合边界转换时常采用的。传统电影这样做的结果是,会让观众觉得事与事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直接能看到因果,就像听故事一样,是持续的,而不是断裂的。 "福冈"的方法不同,它是心理的,因为缺少了中介物的连接,因此有了断裂。比如,开篇素丹和宰文在首尔的书店聊天,他们聊到了去福冈旅游的想法。下个场景,他们走出场景,来到马路上,就到了福冈。视觉上,首尔和福冈的城市空间连成了一片,因为这是一个长镜头。我们可以猜到,所谓首尔的书店也坐落在福冈,空间上的不同只是名称上,或者是作者耍的把戏而已。但有趣的是,作者有意让我们看穿这个把戏。

首尔-福冈的空镜头转场

传统电影连接边界的中间物就是那个不被看穿的把戏。把戏人自然不希望把戏被看穿,除非他有别的什么想法。这种故意揭穿把戏的做法,我猜想,是想使观众产生心理上的感受,困惑也好,陷入理性思考也好,反正是短暂的跳出叙事的因果律,进入到心理层面。 罗素的中立要素说和威廉詹姆斯的感觉材料说大体说的就是这种把戏。主客观(心理-物质)不是本体论层面的问题,它们只是中立要素或感觉材料遇到不同的因果联系时产生的反应。 金岳霖依照罗素的理论举过一个例子,我昨天看到一个人,记住了他。今天又看到了这个人,认出了他。这种因果链条上的小小的断裂形成了主观(心理感觉)。然而这个例子被电影视觉再现的话,可能不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因为我们观看电影始终处于看的姿态(被叙事),这种断裂可能是感受不到的,尤其是加入中间物弥合断裂的话,就更感受不到了。 金岳霖的例子在"福冈中"也有展现,素丹来到福冈的书店,店长说她见过素丹,她之前穿了一身校服在书店里玩娃娃,还把娃娃落在了书店。不同于金岳霖的故事,张律的再现方法是,先再现果,再打破时间空间的边界,再再现因。又一次没有中间物的打破时空边界,故意颠倒因果的断裂,自然会产生心理效果。

这种先果后因,无中间物的打破边界还出现在与中国女人的对话中。那个因出现在中国女人的故事里,而故事的再现是缺席的,这种心理效果也同样通过视觉再现的缺席产生,观众必须动用抽象思维。同时陷入因果联系断裂的困惑中,以及无中间物打破语言边界的叙事脱离中。

这种方法在电影里屡试不爽,也涉及了更多的边界。酒吧里的戏剧表演,像是一场招魂,只不过没有笔仙扶乩萨满教面具之类的东西,但那场戏是有中间物的,蜡烛以及素丹的台词,所以看起来还比较顺畅。大概在不断地断裂,弥合后持续,再断裂,再弥合后持续的循环中,电影结束了。我的感受是,一次次被拉入困惑中,与此同时叙事在继续,驱使你继续看,然后是又一次的进入困惑。 这种感受在看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时有过,但是那些观影太久远了,需要重看。当然张律的电影也要陆续补看,挺有意思的哲学。只是没有太多时间。

 6 ) 《福冈》:语言和鬼魂

语言的狂欢

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自傲,下令让巴别塔倒下,语言差异导致的无法沟通让人类无法随心所欲交换信息。而《福冈》中,中、日、韩三语的糅合和交杂是如此自然得不该被质疑,以至于张律带我们穿梭回了古早的完美理想世界。交流的无障碍让语言之间的隔膜变得清晰而透明,形成了似有非有的网状结构,一切词句都附着于其上,然后被吸收而后汇合。

因为未知的原因,人们可以听懂不同的语言,并且互相用母语沟通毫无障碍:韩国人走进日本咖啡店,中国人和韩国人在公园长椅上交心。在这些情境中,没有“漂浮的能指,滑动的所指”。随着语言作为外壳的融合和消融,我们交流的方式变成心灵。

而书写的语言作为文字同样作为桥梁存在。故事始于旧书店,也止于旧书店;酒吧的板上挂着诗,素丹的手中握着汉字《金瓶梅》。这些文字沟通着当下的人,也沟通着过去的诗人和当下的读者。京极夏彦说“图书馆是书的坟冢,但当下总有人会拜访,阅读本身就是祭拜。”也许书本身就作为沟通的灵魂而存在。

书写的文字和口头的语言共同结合起来,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宣称绝对主宰。一切沟壑都被填平,一切不一致都成了同一。

构造的陷阱

两处地方令我非常在意。一处是无法逃脱,具备如黑洞般吸引力的戏剧监牢,另一处则是拍摄“拍摄”。

戏剧监牢

微光朦胧和黑暗的交接处,三个人围着缓缓燃烧的蜡烛聊天。素丹突然提出“戏剧”的邀约,并称自己扮演顺伊,重现二十年前的三角恋情。

尽管师兄强烈反对,素丹仍自顾自的进入状态,以顺伊的身份说出自己同时爱上两人的事实。戏剧中的戏剧倏然降临,但观众对于界限所在之处仍然模糊。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我陈述,师兄一脸惊愕地诘问到。

“你真的要这样吗?”

它可以被解读为两种含义:

1. (对素丹)你真的要进行这种幼稚的戏剧吗?

2. (对“顺伊”角色)你真的要同时喜欢我们两个人吗?

接着素丹-顺伊回答。

“对。只能这样。”
“不过还是觉得不行...”

在提出“戏剧”概念的一瞬间和确实进入重演状态的一刹那,中间的缓冲充足而暧昧。无法被确切解读的几句台词也带领观众进入了心理的缓冲区和减震带。观众似乎同两男人一样,完全搞不清楚这是对话还是对白,然后在明确戏剧开始的一刻,坠入属于过去黑暗的剧场。

“我怎么能和他对你...”

戏剧继续。


接下来拍摄“拍摄”的动作是我个人偏爱。在阅读和观影过程中,我总是喜欢找寻“元”的信息,比如书中的书,故事中的故事,再有就是这种,拍摄“拍摄”。

拍摄“拍摄”

素丹走进面馆沿吧台坐下,像想起什么一样掏出手机,把镜头对准一袭白衣的书店老板。女子也置下筷子,抬起双眼,热切的、疏离的肉眼和精准的、无感情的机器之眼相对,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囊括了遥远的情欲,也仿佛预示了之后发生唯一可称作“现实”的事件。

鬼魂

去被一个鬼魂所萦绕便是记住,我们从来都不是在当下活着,便是去记住在本质上从来没有在场的形式。————雅克·德里达

鬼魂在《福冈》中有多重表现形式。它可以作为死去之人的目击,可以附身于娃娃作为从未做过之事的幻影,也可以作为抽象增添鬼魅。鬼魂即可以是发生过的非真实,也可以是发生过的失忆,亦可作为未发生的幻影残留在当前。它是不确定,不能确定,无法确定。心理的视线可以从现在跳跃到过去,也可以从回忆跃迁至现在,而鬼魂存在于两者的间隙当中。

鬼魂、疯子,师兄弟对素丹作出简洁而又排异的评价。而她之所以是鬼魂,一定程度上在于这段悬挂于正常流动之上停滞时空间中对当年三角关系的诡谲重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以独特的精神力引导的行为真正主宰了真正存在和不在场的对话空间,让所有话语或多或少地以她为轴心围绕。当只有一个鬼魂存在,现实就被重定义为虚幻,就像在对话时只要出现一个自认为且自我表现的演员,交谈就会不可置否地崩塌为戏剧对白,毫无抵抗能力。现实是脆弱的,磁场无法逆转。

而《福冈》之所以是一场关于“鬼魂”的电影,更在于它不仅不着眼未来,更在于它没有未来,只有不断浮现的对过去绵延不绝的回忆。而这些回忆也似乎像往无底的水井里抛出的石块,没有任何回音。存在也生着青苔,发生即是折返,它们不断浮现,形成细小的突出,蔓延在城市的脉络里。我们无法触摸、无法感知,因为它们已经随着观者的视线进入了身体里,只能凭借血管和神经去感动。而在最后一幕,在语言的尸体构成的迷宫中,在淡黄的月光中,我们发觉一切都是平铺起来的,起点和终点毫无差异。

 短评

补标。比起《咏鹅》,这次的质地比较均匀,历史,回忆,未来统领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两个男人开始做相同动作时很像《宽宽和非人类》。拟人态运镜很有意思,全程我都想象是不存在的朴海日拿着一部iPhone在拍。

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在神鬼保佑下,错中复杂的言语、时空与情感似乎在乱中有序中和谐共处了。

13分钟前
  • TWY
  • 推荐

六星,看傻了,10年代十佳。可以被看作是基于海灵格理论构建起的幽冥影像,跨越了时空概念与文化壁垒的灵魂以“量子纠缠”之名将分裂的个体弥合,没有与外部空间进行任何实质性物理触碰的摄影机也在吹灭蜡烛的瞬间诉说出掩埋于影片深处的秘密

15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有情愁不失浪漫,有争吵不失欢愉。三个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在福冈寻找迷失的情感和自我。觉得最妙的就是影片中几个角色都借用了演员真实姓名,将电影里那种虚虚实实的幻妙一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

20分钟前
  • 🔴🟡🟢
  • 推荐

利維特迷入骨如我會不小心誤以為《Duelle》,生疏語言的朦朧感,兩位男主角對28年來的執念無法放下,依然有很多糾結,人好像停留在那時代,有可愛的地方,也令人討厭的地方,固執,成見,韓國式大男人,神秘女孩就要為他們穿針引線解開心結一樣,福岡成為了一個遊樂場,時而同謀,時而敵人,身份轉換。遊戲是連串的發現,重新認知。張律當然不是影迷型導演,他的創作來至空間,人物,歷史痕跡,那隱藏的互文性其實是回應同時代的中國中年人心境?張律的雙重身份自覺(朝鮮族?中國人?韓國人?或者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人),與那場風風雨雨過後的學運,亦在連串遊戲背後是同代人的失落感。張律的抒情聲音,帶著不合時宜的嚮往,反主流而行和個人化。又借用Bulle Ogier 對利維特的評價,談論是種失禮和冒犯,拒絕語言化。樂在其中者,自會忘形。

23分钟前
  • 何阿嵐
  • 推荐

在《福冈》的咖啡馆里与《弗兰西丝哈》偶遇绝非偶然。倘若不是导演的精心设计,那么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尽管同性情谊并不是鲍姆巴赫那部电影真正的主题,但在张律的这部作品里却是。熟悉张律电影的观众都知道,男女之间的情欲从来都不是他的母题,身份认同才是。细看就会发现,张律这部作品处理的是中日韩这三种语言之间的关系:韩国人在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人在看日本现代小说,这种文化意义上的「同化」借由同性间的一个吻达到了高潮。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从海德格尔的角度来看,这种跨语言交流最终反而是以一种不存在的梦的形式存在着。用含混不清的男女关系来探讨暧昧不明的身份以及展现作者无处安放的乡愁无疑用心良苦,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像现在这样——让观众彻底误解这部电影。

2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深深得感受到西方和东方的感情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人很直接,一上来就努力拉近距离。东方人要含蓄,要内敛,如果距离控制不好容易,一切完蛋。两个可怜的舔狗的故事,舔了28年,最后也是完蛋,还被一个爱读金瓶梅的朴素丹给整了。西方人觉得他们在干啥,笑也笑不出来。韩国中国观众的笑声轰炸全场!张律这次不政治,不讨论边缘群体,给你看这种充斥距离的东方情感模式下的尴尬和可怜。妥妥存在主义喜剧!I Crazily Like It!It is so Fun!

29分钟前
  • 吃电影的番茄
  • 力荐

這部真是本次柏林電影節的驚喜!高度好看。在電影院門口碰到導演,問了他的文本創作方式,只基於大綱拍攝。這幾個演員也都特棒。

32分钟前
  • 無邊無際
  • 力荐

很有乐趣的低成本电影。结束后导演说他唯一想去的乌托邦是一个大家都说着自己的语言但却能明白彼此对话那样的一个地方,与此同时是交迭的中英文问答与翻译,我变得稍微有点感性了 @AMC Lincoln Square 13, NYC

33分钟前
  • 小也羊子
  • 推荐

是三人行的变奏,也是《春梦》的变奏,被诗歌串联起的张律电影,终于来到了诗人尹东柱的终点站福冈。气质越发轻盈曼妙,技法更是举重若轻,不着痕迹地勾连时空,但并不催促观众开始解读。精神足迹遍布中日韩三国,简直想要勾画出东亚人的心灵迁徙版图。在城市里漫游的人,走不出往事的缠绕,心生疑窦的同时却也默许了超现实的存在,决定与之和平相处,最后彻底驻留在过去的回响之中。散淡、优雅而有回味,也包含一种无声而壮烈的浪漫。张律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信手拈来的成熟。#BJIFF9#

38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

洪尚秀只懂爱情,但都不懂感情张律懂感情,更懂人生什么时候不比较他们两位了,只能说明,洪尚秀陷入窠臼,不能自拔;张律渐渐超脱,摆脱年轮

4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张律的味道很足的一部电影,但是整体没有上一部群山好看,想来想去感觉应该是三个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不足。朴素丹实在是撑不起她演的这个角色,尹宰文和权海骁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能让人看出在演戏的刻意感。张律说在福冈就花了十天还是九天拍摄,拍摄前的演员准备和调教工作明显没有做足。张律本人实在是有趣,观众问答环节部分的回答可爱到不行。问答环节里提到这是一个关于“沟通”的电影,基本上是扣题的。

44分钟前
  • 抱抱
  • 推荐

我追着你,记忆追着我,落在身后的执念,成为游荡在人世的鬼。无国界,无语言,无民族,无名姓,无过去,无未来,无亲近,无疏远。信号塔的电波,成为幽冥的通用中转,连接睡梦、陌生、遗失和相逢,鬼魅的频率共振,缝合时间与空间鸿沟里的失重分身,并召至一处。她究竟去往何方,她又为何至此,镜头外的实体,镜头内的伴游。幼稚的男人埋怨又依存而苦闷困顿,精巧的女人轻盈又随心而敏感自如。然谁不曾想吹灭蜡烛,谁又不想魂静心安。

4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想说的话题还是挺明晰的 后汉语时代的东亚交流 并以一直以来的生活态表现。两个旧书店 一本金瓶梅 一本刺杀骑士团长 尹东柱的诗歌 三种语言魔幻式的无障碍对话 一个在日韩国人的突然消失 一个少女的突然出现。但是呈现在作品里我觉得比较失望 剧情的细节想表达一种幻想和隐喻的质地 可偏偏缺少更灵动的设计 比较僵硬和散漫。(手法上 第一个调度镜头和咏鹅里空屋的镜头一样 另外同样用到豆满江里的声画分离 整体镜头有点隔岸窥视 贴合一开头的“我是鬼”)最喜欢的是其中幽默诙谐的部分

53分钟前
  • 海带岛
  • 还行

好喜欢叙事回到轻松状态的张律(after 春梦)!主题依然是“中日韩transnationality”+“日常”,家国历史落到个体情爱上,但这次我有种他可以无穷尽把这个主题拍下去的且越来越有趣的感觉了,因为这两块都有无限空间;制作上越来越纯熟,而且这次引进来东、南亚女鬼传统,并做了有趣的adaptation;期待以后张导有更多的新鲜思考与表达啊。PS1. 如果开一个咖啡馆,除了放古典音乐还要放电影配乐;PS2. 虽然不太喜欢学术圈的电影文本分析,但张导的电影文本真的是太适合学术分析了…

55分钟前
  • 力荐

这些年大剂量服用洪尚秀可能让我丧失了欣赏某种电影的欲望,再没什么可探寻,再没什么可谅解。几个镜头/机位设计,一点对话机锋,几段重逢一点奇幻大量日常,assumed,实在提不起兴趣。情爱都无聊了起来。

60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东方的“祖与占”活到中年后就是这个样子,深情却丧失行动力的男人,抽象神秘的女性审视视角。张律的映后谈里讲诗歌与电影的近亲性,把情绪变成一种节奏,与不同的人交流(语言也就不重要了);关于语言的乌托邦,指向的是交流的困境——就如同台上沙丹、徐枫、张律三人的对谈完全在自说自话,没有任何真正的“交流”,他们也知道他们如此。

1小时前
  • 小楼。
  • 还行

一转身铁塔就不见,不用吹蜡烛就熄灭。祖父两年前去世,食客还能看见他,牵挂了二十载的初恋,始终不能看见她。我们视若仇寇,为爱又聋又哑。语言不通也能听懂,毒药罐里装满蜜糖。日本娃娃四处乱跑还是回到手里,中国女人经常做梦于是来到福冈。通往青春记忆的号码二十八年都没换,铃一响打给旧时光。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2019柏林论坛。福冈电影节项目。演员本名出演。28年不说话的师兄弟完全是朝韩关系的寓言啊(“你们一模一样”)……何况28年算回去是1990年,那么神秘消失的顺伊完全就是冷战幽灵嘛(片子里无人称的POV式运动镜头大概是这么来的吧)……演员状态很放松,视听也很有机巧,有点奇幻色彩(无人称的POV式运动镜头,不知来处的画外音,通过剪辑形成的时间上的混淆等等)。张律通过电影建成了一座巴别塔。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无聊,和金敏喜后的洪尚秀一样无聊了

1小时前
  • 江寒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