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国产剧成了悬浮的代名词,编剧好像没有真实生活过。
剧情脱离实际,穷人不配出现,内容注水无聊,全凭一腔狗血。
最近终于有了一部有着真实生活质感的国产剧,节奏紧凑,演技在线,却又被一些人骂,说是贩卖焦虑。
它就是秦昊、任素汐主演的《亲爱的小孩》。
肖路(秦昊 饰演)和方一诺(任素汐 饰演)是一对感情不错的夫妻,可是孩子的出生打破了这一切。
从住进产房开始,方一诺才逐渐发现肖路似乎没有做好成为一个父亲的准备。
方一诺经历艰难的生产时,陪在身边的是自己的父母,没有肖路的身影。
彼时肖路因为临时接到上司的电话回家加班,却看起了球赛,喝起了啤酒,在沙发上睡着了。
从医院回到家,方一诺夜里给孩子喂奶,想让肖路帮忙倒一杯水喝,却怎么也叫不醒身边这个沉睡的男人。
保姆为方一诺端来一杯温水,方一诺顿时委屈到眼泪流了出来,自己的丈夫倒不如一个外人贴心。
初为人母的方一诺总是过于紧张和焦虑,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这也让丈夫心生不满,两人渐渐交流少了,也有了隔阂。
最终在第三者的搅和下,两人还是走到了离婚这一步。
终于有一部国产剧讨论生育的真实痛苦,这是很少见的,所以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生育前变形的身材,脸上的斑,肚子上的妊娠纹,生育过程的痛苦,生育后短暂的大小便失禁,漏尿,涨奶,哺育的艰辛。
生育对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都被真实地展示出来,这是一个女人成为一个母亲做出的牺牲。
很多生过孩子的女性在看剧的过程中代入感很深,想到自己为生孩子遭的罪。
长久以来,女性的生育功能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但往往回避或隐瞒了其中的巨大痛苦。
一句“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来的”,就抹杀了这种痛苦,再加个“母亲”的光环,生育被灌输成女性的本能。
可女性为生育付出的尊严和代价值得叙述和记录,女性因此遭遇的痛苦也应当被看见。
除了女性生育,本剧也探讨了孩子的出生对家庭结构的改变,以及丈夫在育儿过程中的缺失。
孩子出生后,对于双职工来家庭说,照顾孩子要么需要请保姆,要么需要双方父母帮忙照应。
能找到靠谱的保姆还算幸运,剧中女主与保姆发生冲突后,保姆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婆婆过来帮忙,两代人住在一起,育儿观念、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丈夫在中间周旋。
方一诺生完孩子过于紧张,有些神经质,亲妈则一张嘴不饶人,婆媳碰撞,各自都有委屈,肖路也确实辛苦,哄完老婆哄亲妈,可家里的气氛依旧紧张。
到后来,肖路下班后宁愿加班、坐在车里睡觉都不愿回家,自然也逃避了照顾孩子的责任。
有人说,肖路做的已经比很多现实中的男人都要好,他努力打拼,照顾方一诺的情绪,夹在婆媳、岳母之间周旋,也没有实质性出轨,除了逃避家庭责任,他几乎挑不出毛病。
现实中的丧偶式育儿那才是真的叫人绝望,有的男人既不干活,也不挣钱。
很多人说这部剧是恐婚恐育宣传片,贩卖焦虑。
事实上,这部剧里的现实情况已经很好了,男方是个小领导,女方有稳定的职业,夫妻俩也买了房,请得起一个月一万多的保姆,女方家里父母都有工作,将来养老不用子女操心,只是男方这边的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
并且夫妻双方也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即便在离婚分财产时撕破脸面,恶语相向,也比很多现实中的离婚体面多了。
在一定程度上,他俩的婚姻都可以算得上模范婚姻了,如果连这都不能接受,那你可以多看看现实,现实中的婚姻生活多的是一地鸡毛。
而照顾新生儿这件事,女主确实过于焦虑,但现实生活中照顾新生儿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费心费力。
当然这部剧缺点也很明显,就像很多国产剧一样,设置极端化,有一些情节也很狗血。
对比《82年生的金智英》,同样的主题用平淡的方式也可以很好地表达。
但总体上还是瑕不掩瑜,敢于关注现实,关注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就值得鼓励。
国产剧也太难了,不真实了说悬浮,真实了说压抑。
塑造出一种老子离了谁都能养好禾禾的气势,但是啥事都撑不起来!跟肖旭一样废物点心!
一、不懂得团结所有力量
禾禾刚一确诊的时候,就知道白血病除了配型,剩下就是烧钱的事,肖路上赶着来送钱,人不要,气势汹汹的说:“你光配个型就可以,别的啥也不用管”,不让人家亲近孩子产生更大的动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方一诺人民教师、爹妈退休老人能不伤筋动骨的凑出钱来?
二、对老二工具人的后续不清晰
方一诺光想着减少自己的愧疚感,跟肖路生孩子之前一再跟老谢说离婚,不想拖累他,是,她这想法是没错,然后呢?先说跟老谢离了婚,老谢跟禾禾没血缘关系,离了婚意味着禾禾一下子就没有爸爸了,不光爹没了,那么疼她的爷爷奶奶辉辉哥哥都没了,禾禾的心理会特别受伤,还没死呢爹没了,不光伤心,照顾禾禾一下子少了好几个壮劳力,她爹妈能受得了连轴转吗?再说就算孩子怀上了,一旦生下来,甭管能不能救禾禾,假如肖路表示出为难无法抚养老二这个工具人,势必方一诺是第一责任人,就她这个经济情况,和一对爹妈,没有兄弟姐妹帮衬,能抚养两个孩子?
三、她起到什么明确的作用了吗?
还是那句话,说话气派,谁也不求,一点巴结和讨好任何人的意思都没有,大家还要上赶着对她好,凭啥?又是一个戴着主角光环的白莲花形象。先说董帆,年纪比她小那么多,到最后结局的时候,发挥自己报社的影响力,帮助小影,帮助白血病儿童增加影响力,而且还时不时去看看禾禾,完全支持肖路救孩子。再说老谢一家子,不光起到了劳动力作用照顾禾禾,时常还要给方一诺做顿好的补身体,到最后结局谢家大姐和老两口凑巧也给禾禾拿手术费,在方一诺流产的时候,照顾安慰,没有恶意的去想方一诺是故意流产的。闺蜜社会姐,放松她心情,全力站在她立场考虑事情,也是在她推动下,老苏做了配型,最后救了禾禾,也凑钱拿手术费。前婆婆高彩屏,虽然后期看禾禾次数不多,但也是方一诺她妈不希望她总来的原因,毕竟身份尴尬,又大大咧咧。最后我重点想说,一个是肖路,肖路这人前期是不行,消极逃避家庭责任,无条件扶弟魔,和老妈和稀泥,不操心家里事,还闹了个乌龙出轨计,方一诺坚持离婚,离婚前那些事都算他不对行不行,离婚后呢,尤其是禾禾得了白血病,他一个月挣2.5w,全国来说这都算高收入人群吧?他在后期,既有能力给孩子出手术费,也有爱心陪伴禾禾,这不比方一诺嘴上功夫强?还有就是老谢,虽然咱也不知道他到底为啥这么爱方一诺,时间长深度深,啥事都不是原则性问题,能一退再退,他虽然钱不多,但是人家敢卖房啊,这么豁的出去的后爸上哪儿找去?不光啥事都先考虑方一诺的立场,照顾她,给她营造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不比她这个亲妈付出的少!
最后再说说方一诺这个亲妈,一帮子人帮她救禾禾,最后连个工作都没保住,自己兼顾不了就辞职了,不能坚强一点吗?如果这个不是电视剧,她没主角光环,这个故事就该是这样:
跟肖路离婚,她不让见孩子,行,人家不见,转脸就二婚生子了,禾禾确诊白血病,肖路因为自己有妻儿,而且跟禾禾没感情,无法全力拿钱救禾禾,只能拿出很少的钱。她为了救孩子,私下求肖路生二胎,肖路勉强同意,老谢得知真相,跟方一诺离婚,方一诺被迫与老谢离婚,由于老谢被背叛的愤怒,不再去看禾禾,他父母姐姐也不再接触禾禾,只有方一诺和她爹妈轮流照顾孩子非常疲惫。禾禾非常伤心,除了身体的病痛,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爸爸不再来看她。终于二胎怀了,生了,但是与禾禾不匹配,最后巨大的希望落空,禾禾死亡,方一诺和父母只能沉默的抚养这个二胎,肖路没法管,只能偷着给点抚养费,方一诺有自尊,她不要。所以只能一边上班,一边抚养,没心情再进入感情,爹妈后悔为什么让孩子活成了这样。老谢在离婚后,也找到了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另一半,幸福生活,有了自己的孩子。
我小时候,觉得生个孩子特别容易。
那时候看电视里的女演员,在镜头里干呕几下就是怀孕了,知道消息之后一大家子人欢天喜地,孩子爸爸抱着她转圈圈,把耳朵放在她肚子上听孩子踢她的声音。
然后时间线嗖一下就拉到了十个月之后,只见那个腰上绑了个枕头的女演员躺上了产床,撕心裂肺地喊上三五分钟,周围的接生婆或者护士大喊几次用力,孩子就生下来了。
女演员怀孕期间全程美丽纤瘦依旧,也就是生孩子的时候头发被汗打湿了,生完孩子,她立马又恢复了美丽纤瘦,轻松地像是去菜场买了个孩子。
和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对男性而言,他们中的不少人,直到成年之后,还会认为月经是像尿一样可以憋住的,生个孩子就像电视剧里一样轻松,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老婆特别麻烦、矫情。
而我也是在自己怀孕生产之后,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做母亲这件事,从怀孕开始,对女性的身体和精神都是全方位的摧毁和重塑。
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当一个母亲,需要面对哪些改变和痛苦。
所以,点开《亲爱的小孩》第一集的我,看到开头就被击中了。
镜头中任素汐扮演的方一诺出现在镜中,她妆容精致,神采奕奕,看起来是一位典型的都市丽人。
直到她拿起卸妆棉开始卸妆,卸掉粉底之后,颧骨上的黄褐斑显露无疑,再卸掉口红,她的气色变得黯淡,皮肤泛黄,透着一股疲惫的神色。
她再对镜缓缓脱下外衣,镜头下移,在瘦出了锁骨和肋骨的上身下面,突兀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孕肚,孕肚两边出现了大片紫红色的妊娠纹,像是将肚皮撑裂了一般触目惊心。
在孕肚的中间,还有一条明显的黑线,将孕肚一分为二,让本来就有些恐怖的孕肚,显得更难看。(化妆和特效真绝了)
一诺摸摸自己的颧骨,又摸摸自己的肚子,像是不敢相信一般的几欲落泪。
短短的几幕戏,就拍出了国产影视剧中久违的真实。
它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孕妇是什么样的,真实到近乎恐怖片。
我敢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孕肚会那么恐怖。
就像他们不知道怀孕时会因为胎儿压迫膀胱频繁上厕所,产后可能会漏尿,顺产时的撕裂和侧切可能会造成产后性冷淡一样。
我算是遗传基因比较给力,孕期没长黄褐斑也没有长妊娠纹,但是肚皮中间的黑线,距离我生娃已经十个月了,还没有完全消除。
而一诺的同款孕肚,在我去产检和看育儿app的时候,看到过无数次,那些紫红色的妊娠纹不仅难看,还很难受,会让孕妈们觉得肚皮又紧绷又奇痒难耐,在卸货后妊娠纹也不会消失,而是变成白色,像蛇蜕一般。
但对于做母亲的煎熬来说,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亲爱的小孩》改编自王小帅2007年的电影《左右》,这是一个略显狗血的故事,讲的是秦昊和任素汐扮演的夫妻,因为孩子的诞生爆发了种种矛盾冲突,之后离婚各自重组家庭,可是两人的女儿得了白血病,在化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建议二人再生一个孩子,用这个孩子的脐带血去救姐姐,在三次人工授精都失败之后,走投无路的两人考虑要不要“真刀实枪”地试试看能不能怀上一个孩子……
我先说了,故事非常狗血,是比《心居》还要离谱的程度。
但是它让人能够很快地入戏,原因无它,就我现在看的6集,它将一个女人从孕妇到新手妈妈的转变和无助拍得太真实了。
产后一诺有两次脆弱流泪让我印象深刻,都是有关喝水的情节。
第一次,是她刚生了孩子回到病房,婆婆等人都在围着孩子转,大吵大嚷,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她努力地去够床头柜上的水杯。
直到她的妈妈去买了奶粉急匆匆地赶回病房,第一件事就是把水递给她。
只有你的父母,永远在第一时间关心的是你。
就像我刚生了考拉,我爸好不容易进病房来看我,一眼都没看孩子就急着到我床前问我感觉怎么样,疼不疼。
第二次,是她回家之后半夜喂奶,当过妈的都知道,喂奶或者吸奶的时候,口特别渴,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动辄喂一次奶半小时以上,那种渴意是让人无法忍受的。
而一诺喂了女儿半天奶,秦昊扮演的肖路在一边睡得像死猪一样,她喊“老公,给我倒杯水”,毫无回应。
这时,是刘琳扮演的月嫂悄悄地进来给她送上一杯水,她瞬间又感动又委屈的哭了。
我看过很多新手妈妈说,自己在月嫂离开之后不舍的哭了,因为在她最无助的时候,能帮她安慰她的人,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月嫂。
这两个细节,足以说明《亲爱的小孩》的编剧和演员,为了让看似狗血的故事变得真实可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比如,开头一诺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胎儿已经严重压迫她的脊椎,让她无法在床上以任何姿势入睡,因此她只好半倚半靠在沙发上,迷迷糊糊地休息。
这些细节,没有当过妈的人,一般是不知道的。
还有,秦昊扮演的肖路这个老公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形象,也是靠第一集开头的一个镜头就立住了,一诺行动已经不便,他难得的伺候老婆,去削苹果,结果都不会用刀削,直接用削土豆之类的削皮器在削。
这个细节真的绝了,我甚至会认为这是秦昊本人能干得出的事儿,毕竟之前在真人秀里他就是忙着打游戏,对絮絮叨叨的老婆不闻不问甚至摆出一脸不耐烦的那种丈夫。(当然当时伊能静女士出来为老公挽尊说他是好老公,是芒果在恶意剪辑。)
填补进大量日常翔实的细节会冲淡狗血故事的“传奇”感,使其变得真实可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相反,如果人设悬浮,日常细节悬浮,那么就算是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也很难令观众共情。
产后的一诺,神经紧绷,焦虑敏感,情绪不稳定,总之表现得是会被男人评价为“神经病”的那种女人,但是《亲爱的小孩》用相当多的细节铺陈和情绪的递进,向观众展现了所谓的“疯女人”是怎么诞生的。
生孩子之前的一诺,很快乐很飒,尽管会因为自己身体的变化而难过,悄悄落泪,但她会很快的收拾好情绪,挤出笑容,和丈夫说说笑笑。
她在讲台上破水,但是很快深呼吸几口,稳定住情绪,大大咧咧地对学生们说:“我先去生个孩子,你们都老实点啊。”
在产床上,她还在安慰丈夫说:“我这么大个个儿,我还生不出个他?”
那时的她通情达理,丈夫单位来电话催他去办个事儿,她随时可能会生,她都让他赶快去,尽管她会在他走之后小声嘀咕:“还真去啊”,不过,她也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而她那位心大的老公,还真的在办完事之后就不回医院了,消消停停地在家开啤酒看球赛,睡到第二天老婆马上要生了都不接电话的程度。
丈夫的心大和不成熟,迫使一诺需要更多地去承担育儿的责任,她从产房出来却看不到老公,她老公忙着给婆婆送女儿的胎盘去了,因为婆婆要着急做给自己的二儿子吃。
之后有洁癖的一诺还要面对产后失禁、用成人尿不湿的窘境,丈夫给她收拾完大便之后,一次又一次洗手的场景,完全击溃了她的自尊。
一诺本来也想试着去做一个松弛、快乐的妈妈,但是她信任月嫂说孩子的黄疸没问题,又信任婆婆推着女儿出去遛弯,她的信任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背叛,女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意外的伤害。
结果,所有人非但不安慰她,反而责怪是她这个妈妈没有做好。
在极端的自责和对他人极端的不信任之中,一诺的情绪再也无法放松下来,她只能化身为护崽的母狮,为了孩子绷紧全身的每一根神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一个普通的新手妈妈,大概是没有那么多的心力既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又做一个知情识趣、善解人意、对丈夫充满性吸引力的妻子的。
而她这样的变化,就会被丈夫视为矫情、麻烦和神经病。
《亲爱的小孩》中没有脸谱化的坏人,每一个人只是普通人,他们只不过有着普通人的小毛病,自私和局限。
就像肖路,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渣男,他只不过是个典型的没长大的“大男孩”,比起当爸爸,他更想过自在快活的日子,选择生孩子不过是受不了他妈的催生而已。
从他的角度出发,他也觉得很委屈,自从孩子出生了,老婆就没空搭理他了,两边的妈都来照顾孩子,他和老婆完全没了独处的机会和空间。
婆媳问题的加剧让他越来越懒得回家,他宁愿假装加班也不愿回家,尤其是在孩子一岁老婆依然抗拒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他就更觉得自己委屈了。
他觉得妻子变了,疯了,而妻子则失望于他的不变,他的依然不成熟。
他没法对妻子的焦虑和痛苦感同身受,因为他打从心底里没有把女人生孩子当成一件大事,就像很多观众,在看了剧之后依然这么想。
部分观众批评剧中对新手妈妈的痛苦展现的太夸张,甚至上升到批评现在的女性太矫情、太娇气,不愿为孩子付出的高度。
更有官媒批判《亲爱的小孩》是在“贩卖焦虑”,把生孩子搞得像恐怖片,让更多年轻人不敢生孩子了,这样好吗?
你看,尽管媒体和观众日常批判国剧悬浮,狂撒工业糖精,但当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出现的时候,他们却更难以接受。
我是向来不同意把展现现实生活叫做贩卖焦虑的,难道要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的骗女孩说生孩子很容易,不生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才叫做不贩卖焦虑?
如果关于怀孕和生产的焦虑是真实存在的,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给人自由选择和做好充分准备的机会,才会真正减少焦虑,靠欺骗和隐瞒的手段,只会让女性越来越恐婚恐育。
就像把游戏里的血改成绿色,把人死亡改成笑着挥手说拜拜这种行为,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并不能真正制止暴力的发生。
不过,现在明白人多了,连官媒的评论区都没有控住。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被长辈催婚催生的人,无论男女,都应该看一看《亲爱的小孩》,它会让你意识到,无论长辈如何信誓旦旦地对你打包票说他们会帮你带孩子,但你才是孩子的父母,有很多育儿责任是你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的。
尤其在你自己都还不成熟,还想玩的时候,孩子的到来会结束你漫长的青春期,让你和伴侣过家家式的婚姻生活露出狰狞的一面。
如果你还不想长大,就不要急于把另一个孩子急匆匆的带到这个世界,这是对他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你的不负责任。
电视剧《亲爱的小孩》现阶段只看了6集,这是一篇不成评论的边看边说,因为任何没有完结的作品过早下判断,都很有可能误读。作为一篇边看边说,尽管相较于《人世间》温暖底色、每个人都向善向好的高级编剧法,《亲爱的小孩》还略显稚嫩,尤其是通过一家人不可调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来推动戏剧发展,给观众带来了“吵闹”“喧哗”甚至是“聒噪”的观感,但是,我仍想真诚地给这部作品以鼓励,因为它有勇气直面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变,犹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它们承担了具有指向性的社会责任与反思意识,生育问题不是简单的三孩政策可以解决的,因为两性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等诸多层面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的两性观念究竟进步到了什么层面?我想这是远远超越女权议题的本身的。尽管肖路端水有问题,因为老好人不是真正的好人,但在我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方一诺,不是因为她继承了母亲锱铢必较的习惯,也不是因为她带着老师那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正派处理家庭问题,更不是因为她对丈夫感受的无视,而在于女性应当有一种进步的认识:你有权对这一切,说不。方一诺可以选择做丁克,可以选择不结婚。如果一定要接受某种痛苦,那只能是因为你想要一个孩子,你愿意为其付出一切,别人谁都不欠你的,包括种下精子的男人本身。
可恰恰台词中,在不经意间轻描淡写地带出了矛盾的核心——肖路没想要孩子,自己也没想要孩子,而是父母催催催……这样的原始动机,请问,你为什么没考虑清楚就要生下这个孩子?朴素的道理告诉我们,你想要的,你付出再多都不会觉得累;你不想要的,你付出一点都觉得多余。
所以在生育这个问题上,女性你只需要问自己,你想不想要孩子,这不关乎男人、不关乎政策、不关乎父母、不关乎职业、不关乎家庭,只关乎你自己。
我们有权利坦诚地表达:我想要或者我不要。我想,世界上最无知的行为就是权利让渡,诸如——我爱你,我愿意为你生个孩子。
剧本写得真扎实,走心的,跟着看到快大结局,还真有些舍不得,抱抱剧中每一个人。也感谢这么多读者带来的或相同或不同意见,无意说服谁,只不过是一己之言,存念罢了,也感受到很多人初为人母的幸福,衷祝。
有两场个人认为处理得很华彩的重场戏,廖以为记:
1、方一诺和谢天华的孩子没了,告密方一诺和老肖不是夫妻关系的谢天华躲在树下嚎啕大哭,方一诺本满怀愧疚,没想到谢天华说出自己一心想让一诺幸福,却成为让她不幸的那个人。方一诺说,自己嫁给他时并不爱他,从这一刻起,她才真正爱上谢天华,是他让自己觉得有依靠,让要强的自己变软了,双方扯平了。
2、方一诺和老肖在宾馆里开房那场戏,把人性张力发挥到了极致。剧中几个人物都是聪明人,董帆的台词与行为也全部在线。这也给女孩提个醒,无论多么爱,有些战役还没打其实就输了,血缘就是。
一个年轻的团队,创作了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当我看到谢天华爸爸跨栏白背心上的窟窿,看到父亲去世时年轻时候的肖路和现在的肖路嘴角都有一颗痦子,看到梁天和他闺女像极了,看到肖路内心复杂开车在马路上时的情绪镜头路灯光斑……便也看到了行业的尊严,在这里……
写在之前:我是已婚未育女性,倡导平权。目前只看到了第10集,所以我也就只写10集。
看到很多人说这部剧又是一部贩卖焦虑的剧,几集看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是这样的。只不过这次的焦虑大概是贩卖给男性的(当然大多数人不会这么觉得)。
很担心我的观点会冒犯到一些女性,但还是决定结合我看到的弹幕和评论简单聊几个细节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剧情是以方一诺卸妆拉开的,面部的妊娠斑,肚皮上的妊娠纹,没有一样不让她痛苦。我相信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这些孕期的变化她早就清楚,但还是难以接受。从某种角度讲,她也没有做好接受这个小朋友的准备,或者说其实也没有那么想成为一个母亲。
然后这种情绪就一直像烟雾一样弥漫在整个家庭。
孩子出生之后,对月嫂的疑神疑鬼,导致月嫂跑路,肖路妈妈的到来将矛盾推向了高潮。
站在同为儿媳妇的角度,我认为这个婆婆除了不拘小节,说话不大讲分寸,没有大毛病。至于爱打麻将,爱抽烟两个最令方一诺最膈应的问题,我只能说这是婆婆的一种习惯。既然是习惯,那么哪怕是坏的,也是一时之间很难改变的。
但为什么还是同意婆婆来看孩子呢?月嫂不能迅速就位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是自己妈妈不能提前退休,以免影响退休工资。退休工资和照看孩子哪个更重要只能因人而异,但是我想说,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全让你们一家占尽呢?
最终在婆婆照看小孩严重失误之后,娘家妈姗姗来迟。从此婆婆沦为了老妈子。
当我看到肖旭这句话的时候,其实蛮心酸的。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的妈宝男。简直是万人嫌。但是他的这句话刚好说明了妈妈也是他的宝贝呀。怎么自己的宝贝在别人家就成了被呼来喝去的老妈子了呢?
当朱珠反复翻跃护栏的时候,便能意识到这种很平常的小事这个女孩由于长期被压抑都不曾感受过。所以这不难理解她为什么和肖路接触过几次便爱的死去活来。在我看来,这个小女孩也只是父母婚姻的牺牲品,没有爱与被爱的能力。
至于肖路的“出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明明已经烂醉如泥,稀里糊涂被朱珠带回了家,有没有真正实施“犯罪”都不得而知,怎么就那么该死呢。我一遍一遍的想,让他解释,说出事情的原委。可是没有一个人听。当小三闹到孩子周岁宴现场的时候方一诺扔下老公,自己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到了民政局签离婚协议的时候,大概又是一个大误会,肖路觉得没机会挽回最终签了字。方一诺觉得这么快就签字,原来大家毫无感情可言。
出了民政局的这个拥抱,让我第一次感到了离婚的冷静期有用,可惜,拍这剧的时候大概政策还没执行。我不知道那些大呼早该离的人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如果是我只能说太可悲了。不会有不需要经营和修复的婚姻,逼着他们走向离婚的原因是方一诺的咆哮,拒绝沟通和不担待,还有肖路身上那些男人们的通病。
离婚之后发完微信,迅速拉黑,我真的不理解!肖路可以不是方一诺的丈夫,但永远都会是肖禾的爸爸,对于孩子而言,这个爸爸没有错。即便真的出轨了,那也是对妈妈犯下的错误。
分财产时候的名场面,我真的几度不适,方一诺看似又酷又飒的人设简直崩的一塌糊涂。
我没想到她能拿出一个大厚本,上面记着各种收支明细,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么生活不累吗?她做的是妻子还是会计?
一共有7w+,你俩为啥要孩子呢?要了孩子肖路不出去拼死拼活喝酒挣钱,孩子以后的补习班钱怎么出呢?现在要老公随叫随到在身旁,到那时候真的不会抱怨老公是个不能挣钱的窝囊废吗?
“我为了给你生孩子”,都21世纪了,一个人民教师还拿自己当生育工具吗。孩子是我们的,不管我们现在如何,至少当初我们决定要一个孩子的时候,出发点应该是爱,而不是其他任何。并且经过深思熟虑。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下子想起了第一集的开头。我敢肯定的说,肖禾不光有一个不想要她的爸爸,还有一个同样不想要她的妈妈!
方一诺的各种委屈、肖路的不作为,不断被放大;但与此同时,方一诺那些刻薄的语言和行为、肖路为生活所做的努力不断被弱化,导致女性更容易产生共鸣。但实际上这就像是在拉偏架,而往往真正受到伤害的,恰恰是那些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的女性。
写在最后:
上帝创造男女是为了让他们彼此搭配,更好生活。不是为了让他们在生活里争出强弱对错。
沟通大概是婚姻里的一剂良药,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不要吝惜。生活已经够累了,别总让对方去猜测你的心意。
“男人至死是少年”这句话也是真的,所以哪怕他们犯错误,也尽量领回家教育。对,如果是我,在孩子的周岁宴上,我要好好吃完那顿饭,然后带上我的老公,孩子的爸爸,一起回家(再说)。哪怕再难。
如果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请体面的结束,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分手见人品。
总结:破烂! 不敢相信还能有8.1的评分,看第一集前10分钟还误以为想要为女性说话,但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女主一诺偏执自私到发狂的地步,将母爱作为自我自私的借口。十分讨厌一诺,甚至怀疑导演和编剧是借着为女性说话之名,行抹黑女性之实。后面剧情更是狗血到令人震惊。 谈夫妻关系,用出轨来糊弄过去;谈伦理困惑,用狗血的外人忽然配型成功糊弄过去;谈再婚家庭关系,一诺和肖路再婚的对象都是现实中几乎不存在的完美对象糊弄过去。 披着正剧的皮,看似想探讨各种关系和困境,其实啥也没讨论,实质彻头彻尾的家庭狗血剧!
能把未婚少女看得产后抑郁。
觉得贩卖焦虑的就去看无脑甜剧呗,等你的大少爷花式拯救你😁
说男女主没有cp感的 你和你老公有cp感吗
就前八集来说,这要是美剧英剧早吹上天了。不管是演员演技还是服化道都算顶尖水平了,任素汐非常松弛,秦昊发挥的中规中矩,让人不得不带入了任素汐的视角。很多短评认为这片子引起焦虑所以打低分,让人很疑惑,大家想看什么样的片子呢?真实的生活被说是引发大家焦虑,不真实的说是悬浮。更何况,这部片子甚至是美化过后的婚姻生活。按照生活组来看,虽然他出轨没担当有个混账弟弟但是他,不在乎孩子男女,生完孩子先问老婆,这就算是“好老公”了。继父更是好的离谱,爱孩子,脾气好。现实生活是,大部分老公连几个月孕期都装不下去,离异后重组家庭充满困难。这些生活的苦难被记录,我们才能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宽慰自己,被看轻,被掩盖,被无视,才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大。不要装外宾了,真实的生活只会比电视剧更难堪。
恐怖片吧这是
挺好,在结婚率和生育率都断崖式下降的今天,年轻人更应该结合现实好好看看,不是平添焦虑,是认清现实
好剧!它有当下绝大多数国产剧罕见的现实质感。前两集节奏紧凑,以对比的方式呈现了两性对待生孩子的态度,男人消极、逃避,女人认真、焦灼。任素汐呈现出了宝妈的紧张和关切,表演贴地而细腻。失禁时的自我嫌弃与羞赧;面对月嫂与妈妈递过水时不动声色的感激;像特务一般察看月嫂照料方式的防备;为护孩子周全,甚至用上望远镜,这还不够,要跟着才放心。而当孩子跌落在地,警觉与崩溃都源自舐犊情深,让人看到泪目。这部剧最可贵之处是,它指出了两点真相:1.唯有当过妈的人,才懂宝妈的痛苦与需要;2.唯有生母才会因孩子产生最真切的焦虑与细到针眼般的关心。甚至可以说,面对孩子,妈妈和妈妈以外的人,就是两个物种。
看完恐婚恐育
说制造焦虑的其实应该醒醒了,现实生活带孩子就是这样,让没生孩子的女性看看不好吗???怎么就制造焦虑了
太真实了 所以太窒息了
并没有贩卖焦虑 现实不止如此
又是恐婚恐育的一天!这婆婆也是能把我笑死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一点也不喜欢任素汐的演技 演什么都是满满的话剧感。。。
生孩子,月嫂来,婆婆来,妈妈来,小舅子来,夫妻感情变淡老公遇上心动女生,六集一集一个热点,轮番上阵层层加压一路崩坏,但可惜看完了六集我都不知道这夫妻俩是为什么就走到这一步,人物只有反应,没有原因,就像没相爱过也从不了解。只有局部真实,没有整体真诚。
我看有些评价是配对脑得离谱了,竟然要求一对最后分道扬镳的夫妻也要有所谓的CP感…
节奏太慢了,1.25倍速觉得慢、1.5倍还觉得快🤣秦昊和那个月嫂演的挺好的,着实把我气到了。任素汐那个妈妈的角色的分寸感掌握的不太好,不如让谭卓来演这个剧是《左右》的改编,说实话,没有《左右》看的舒服。
作为孕妇提前看看这个片子以为会压抑,实际上我只觉得太夸张了。秦昊的妈这个角色有点过了,一出现就像大喇叭一样好吵。任素汐表现母亲的焦虑有情可原,但还是有的作的感觉。她是非常敏感的有点强迫症高要求的母亲,既然这样就应该想办法去私立去月子中心。她的要求公立和月嫂的确没法满足。秦昊太帅了,一直没进入角色的感觉,一脸的红光满面,没有生活重压的憔悴。这俩人也不像两口子。任素汐的妈妈是我觉得演得最好的,很多细节都让我挺想哭的。
生活照进电视剧be like,故事贴近生活,演员演技精湛,很有代入感,特别是秦昊哭的那场戏,同步流泪了就是说。
这个剧还是把男方美化了,现实中还有打戏和离婚冷静期
看了人民网的批评之后来的,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看完虽然会觉得害怕,但我觉得这种害怕比未知的恐惧要来的好。起码知道最差是什么样了,我觉得这个剧不是在贩卖焦虑,它仅仅是在描述现实,如果不能直面现实,又何谈对抗焦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