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第36个故事

HD

主演:桂纶镁,林辰唏,张翰,马玉,中孝介,巴钰,张为程,张聿文,袁绪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剧照

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第36个故事 剧照 NO.2第36个故事 剧照 NO.3第36个故事 剧照 NO.4第36个故事 剧照 NO.5第36个故事 剧照 NO.6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3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4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5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6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7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8第36个故事 剧照 NO.19第36个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36个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台北市的一角,伫立着一间清静雅致的咖啡店。它的主人朵儿(桂纶镁 饰)和蔷儿(林辰唏 饰)是一对美丽的姐妹花,朵儿经营咖啡店的想法由来已久,偶然的机缘下,她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在开业之初的喧嚣后,咖啡店渐渐归于平寂。正当姐妹俩为此烦恼不已之时,一本朋友庆贺开业送的泰文食谱启发了鬼灵精蔷儿的灵感。她鼓励姐姐在咖啡店内开展以物易物的服务,吸引各色人等云集于此,寻找、交换彼此的心爱之物。咖啡店渐渐热闹起来,拥有36个城市故事的周群青(张翰 饰)的到来,也改变着姐妹的人生……  本片荣获2010台北电影节观众票选奖和最佳音乐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谢尔顿第二季同一片蓝天厌女者但愿人长久激斗之极乐球道渗透2023末日情缘还有明天2023变身小姐毕业的我们卧底2021冰雪公主2005铁达尼号沉没记 上九连环罪恶黑名单 第八季女大不中留1954保安官总裁宠妻甜蜜蜜彼得堡异人写真失踪的女人 上大刀王五国语版识骨寻踪第十二季六度战栗明治侠客传:第三代袭名

 长篇影评

 1 ) 关于城市,关于环球旅行,关于故事,关于咖啡馆...

       影片很喜欢。很喜欢有时候有特别的原因,也许有时候只是对了你的感觉。也许这个影片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种,不管什么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去看看,就会很舒服。还有,浮想联翩。
♪ 怎么会这么喜欢这部片。

♪ 小资因素,缓慢的调调,柔和的色彩,好像每个人都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像每个人都生活得很自然。

♪ 关于咖啡馆。星期一,生乳酪蛋糕;星期二,提拉米苏;星期三,手指泡芙;星期四,布朗尼;星期五,烤布蕾;星期六,戚风蛋糕;每日果优。享受自由,咖啡馆搞定的时候,慢镜头下桂纶镁欢快的轻舞。心理价值,也许一个人的一个“好吃”的判定。

♪ 浮想式画面,可爱的画面,就像我们脑瓜里一直都有的小漫画。小漫画给生活的小情趣,还有给36个故事画的小画,每天闲时就拿笔写写画画。小纸条。开店第一天同事送的怪东西,什么不实用就送什么。奇怪的泰文食谱,木马,小狗,假哑铃,手机挂饰...也许世界上有人缺少骨瓷,有人多出骨瓷,也许就是这样在寻找对方。

♪ 以物换物,已经流行了很久。用我不需要了的东西去换我想要的东西。各投其好,你还可以用一个故事,唱一首歌,弹一首曲子来换,只要各自都满足。

♪ 关于环球旅行,如果你有一笔钱,你会选择读书还是环球旅行?很想回答环球旅行,因为都是有梦的人。但是真的有勇气?当你什么都不会,当你的钱用完了?我会读书,有知识后赚钱轻松旅行。当一名沙发客,用别人的沙发,提供给人沙发。

♪ 台北的故事。有一天你醒来透过高楼上的落地窗户,看到这个城市突然间就消失了所有的人。你画了一个女人,她一个人喝咖啡,看风景,旅行,但是孤单。你又画了一个男人,他一个人喝咖啡,看风景,旅行,依然孤单,但是他生活在她相反方向的另一个角落。我以为故事会继续,但是就停止了。冷淡的,也许决绝的台北。也许另外一个人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那个人。也许我应该从反方向开始寻找。

♪ 妈妈、姐姐和妹妹三个人一起做同一件事,妈妈总是在旁边唠叨两个女儿。这种场景看起来其实很温馨,母女几个或者刮脚趾甲,一起坐车,一起去吃大排档,一起洗头...很亲切真实的场景。

♪ 台北街头的调查,谈心中最有价值的事,追求的梦想,做的选择...很真实,也许其中有你的答案,也许你有你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自己的生活。

♪ 爱情不是主调,只是小情绪。也不用明指,爱情悄悄的就发生,浪漫不知不觉就蔓延。

       谁会是谁的第36个故事?我们在城市发生自己的故事。

 2 ) Taipei exchanges




 
      在台北,有許多這樣的事情。像《三十六個故事》,在一間以物易物的有點奇怪的朵兒咖啡館裏,人來人往,賠款換海芋,木馬換吉他,兩首島歌換一本舊書,三十五個城市的回憶換三十五封情書,一開始是想最終能夠換到骨瓷和車子,不知道爲什麽,與朵兒的咖啡館一樣,漸漸地,它們都和自己最初的計劃與想象好像變得不一樣。 電影裏,副駕駛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妳在一座高樓的第40層醒來,透過大大的落地玻璃看這個城市,發現一個人也沒有。畫家就裁了一個女孩,讓她飄出去。女孩在城市裏孤獨地走,孤獨地喝著咖啡,看風景。畫家又裁了一個男孩,可是他卻飄向了相反的方向,落在城市另一端。結果他們還是各自孤單地喝著咖啡,看著報紙,他們還是沒能夠找到彼此唯一的對方,但是故事還沒完,這只是變幻無常的一支小插曲。

 

    這些鋪著故事與回憶的流當品和還未找到彼此的人,在心裏度量著每件事物的位置,猶豫著這該放在哪裏,那該放在哪裏。人生好像就是不停地添加,又不停丟棄,孕育著各種可能性,各種各樣的愛和細節,直到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使自己最能快樂的,那個擺放的方式。總有人多了骨瓷,也總有人少了骨瓷,我們只是還沒遇見而已。世界那麽大,而時間漫長,也許總有機會的。如果是我,如果也有著一家咖啡館的小份股份,用來換三十五個城市的機票,也許後來也能變成充滿故事的人的話,或者因爲沒有被困在下雨的城市裏而變得自由豁達,那麽我也很願意。而且我也想看看,接下來,第三十六個故事會是怎樣。

 

    這樣的劇情可以發生在台北,別的地方可以嗎,也可以。不過眼下這一間咖啡館的記憶和從中而展開的溫柔固執的夢想,還只是屬于台北。

 3 ) 故事轻轻地融化入心灵

       本来看简介,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是个人比较喜欢桂纶镁的面相和气质,所以就看了。
       是惊喜吧,很喜欢这个电影,慢热,但是细腻。让我看电影的过程中,有时间在心里去沉淀、去回忆、去畅想属于自己的梦想。
    心理价值,每个人都在权衡着的吧?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心中所看重的、所在乎的努力着吧?
    也很想拥有这样一间咖啡屋,能在白天看店里来往的过客,听他们的故事;在夜幕来临时,算算小账、开小差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知心友人或亲人聊着。
    将心情投入到一杯咖啡、一块甜点,举手投足间,是闲适与优雅的生活态度。淡淡的,舒服地看时光流过。在适合的时候,背上包,踏上旅途,经历属于自己的故事。累了,回来,再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满足的。。。。

 4 ) 忽然感动

在这个城市里面,在这个国家里面,在这个世界里面,每天都有各种各样让我们觉得无奈觉得可悲觉得气愤的事情在发生,这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这是一个大的,不能由我们改变的环境。
但是你可以尽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美好一些,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反正环境不能改变就改变自己嘛,然后影响周围可以影响到的人,这就算是在做自己的微薄的一点努力了。
由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由一群人影响更多的人,然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个世界多一些希望,以小见大吧。
以前我见到一些事情会很激动很不爽很不开心,要大声说出来,大家一起去反对才好,可是我们这样跳脚,除了让我们自己不快乐,又能改变的了什么呢?

你们有没有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讲,在沙俄的黑暗统治下,有个小男孩给他爷爷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被接走,过更好的生活,但是信封上小男孩只写了爷爷收,没有具体的地址,所以这是一封不可能被寄出的信。
当时我们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她问如果不考虑这些,这封信可以被爷爷收到,那么小男孩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吗?
老师后来在班里讲了答案,她说在沙俄的黑暗统治下,就算小男孩被爷爷接走也不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后老师要求我们把问题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可是我却写了不同的答案,我说,小男孩很爱他的爷爷,如果他可以被爷爷接走的话,就算社会环境很黑暗很压迫,他们两个相依为命也可以过的很幸福。结果老师就在全班点名批评了我。可是我到现在还是相信着,小男孩和爷爷是可以幸福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对这个世界太失望,所以我还是坚信着,这样的爱和温暖可以打败一切。
难道电影里面的社会环境就很好吗,不是有很多限制级的问题吗,可是朵儿和蔷儿做着自己的咖啡店还是很快乐,并且让大家都很快乐啊。

电影最后的旁白里说“蔷儿终于得到她想要的车了,她很不好意思地对姐姐说,但我没有帮你换到骨瓷,朵儿告诉她,事情常是这样,不会都照你的意思走。在这个城市里,一定有人多了骨瓷,一定有人少了骨瓷;一定有人多了沙发,一定有人少了沙发,只是还没找到彼此而已。这就是城市,这就是城市日复一日的故事。”
还有蔷儿和朵儿的妈,每次出现都会说一些煞风景的话,总是在对她们所做事情提出质疑,并且不信任可以长久可以挣到钱,但是最后在出租车上,当妈妈发现两个女儿的想法虽然完全颠倒过来,可是在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时。妈妈终于没话说了,笑。

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励志啊,虽然没有什么波折没有什么波澜的,看上去温温和和的走下来,但是让我更加明白一些生活的道理。电影里面问路人们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我有点惊讶的是,大部分人都说到了父母和家人。
我本来想的是杂志啊,工作啊,得到一些什么啊之类的,但是那都是些什么啊,最有价值的,最靠谱的,最有可能陪我们一辈子的,是家人啊。
当然还有健康,没有好身体是会拖累社会的。
而且梦想这回事,只有载体不同,而没有不可实现的。就比如,你可能觉得我做杂志是在实现梦想,但对于我来说,每天写点东西,有点收获也是在实现梦想。所有的梦想都是为了人生可以更美好,那么所有做出的努力都是在实现梦想。
有时候你的面前会有很多选择让你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才好,或者是你一开始是做这个后来发现它并不如你想象中简单,于是你又想做那个,可是后来慢慢发现,自己居然又回到原来在做的事情上了。
适不适合不是人家说的,要自己去尝试过才知道,想当然就永远是想当然。我果然也是在做了一轮杂志之后,才忽然发现,画画才是我一直默默在做的事情啊。
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是不需要选择的,他一直都在你的生命里,只是需要一些契机让你明白,原来就是他,之后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一直相互陪伴了。

关于那个用学费读书还是环游世界的问题,我去问了萨殳,他说他要读书,我在屏幕这边就心照不宣的笑了。他当然是读书的那种人啊,而我当然是要环游世界的那种人啊。
我跟他说,这样也很好啊,你读书,我环游世界,然后你可以跟我讲我不懂的事情,我可以跟你讲我看到的事情,然后等你读完了,我们再一起上路。
之前的很多旅行,我都是一个人,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到处走了,这是多么好。我们好互补呦~

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让自己美好起来,才能去期望大环境的美好吧。我现在不想改变那么多了,实在是能力有限,你让我去吼去骂去反对都很不现实,谁会鸟我啊?
不理解的或许会说我这是懦弱是无能是装逼,但是你们那么不快乐还有什么资格说我啊,我干嘛要鸟你们啊,真是。
就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给别人填很多麻烦,笑口常开,幸福其实很简单。

嗯,总之就是看到这个电影忽然觉得被触动,这个世界一直都对我蛮好的其实。
“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要有爱啊,要有爱。有爱才有希望XD~

 5 ) 文艺姐妹花的上品小清新

侯孝贤监制,雷光夏音乐,桂纶镁林宸希主演,这个电影没有不吸引眼球的理由,官方剧照一出来张张都能当桌面,故事上镜,主演上镜,场景上镜,连倒水的杯具都上镜,精致到了正无穷。遗憾的是,这片子除了精致的过度包装没剩什么,停在摄影和OST上就再完美不过了。

相比较台湾层出不穷的诡异小清新,泰国电影很有上进心,近年拍了不少成功的青春片,2003年成立的GTH公司拍了《小情人》之后拔地而起,09年的《亲爱的伽利略》,说的也是两个女生的故事,旅行,冒险,成长,主角比这里面要低年级的多,故事却比这个窝囊在咖啡馆里强说愁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再说日本的治愈系上品小清新,我最喜欢的导演是荻上直子,《海鸥食堂》《眼镜》《吉野理发之家》,来回就是那几个主演,莫名其妙的场所,神经质的各种交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充满了倔强而强烈的个人风格。

这其中《海鸥食堂》与本片更为相似,也是单一场景,也是餐饮行业,也有拿手料理,几个从路人到挚友的主角与各种顾客在这个叫海鸥食堂的防空洞里因着不同原因交集,有了不浓不淡的情谊,口味非常之轻但印象非常之深。

《36个故事》不知道是跟谁学的,广播剧一样的旁白一出口就低了一档,配上恰到好处的字体,大广告片的气质耸立。一对哀怨的文艺姐妹花,经营着一个小清新的文艺咖啡馆,因为一个文艺的车祸,得到一车皮文艺的花骨朵,用一种文艺的方式,换来一堆文艺的破烂,遇见一个文艺的男人,讲了36个文艺的故事,用文艺的破烂以文艺的方式交换各种文艺,最后桂纶镁用自己店里文艺的沙发交换了远方另一个文艺的沙发……

小清新的好处在,不管剧情衰成什么样,只要画面够糖水,主演够人气,噱头造的足,就能把观众雾化一半,再升华一下主题就沸腾了,就捧臭脚这事儿而言也算捧了一只清新无比的脚,《36个故事》连风光片都不挨着,不管不顾的把背景架空,叙事空洞无力,情节呆头呆脑,就是一个精美的花瓶,你好歹也放两支花,诚意甚至不如可以快进2倍收看的天然呆小可爱《一页台北》。电影里比较可爱的就是她们那位共同的母亲,唯一贯穿的幽默不断repeat:我不是说你,我是在跟我女儿讲。自始至终没有欣赏到植入式广告是个遗憾,简直糟践了这么好的素材,旅行社,航空公司,咖啡馆,甚至做玩具手工皂明信片的,都能从这里恰到好处的捞到几个镜头。值得一提的是,中孝介这位外国友人又出现了,还是无背景无造型无音乐莫名其妙的就站咖啡馆里唱了两句歌儿,他是好使,但是台湾那么多优质的天才资源上不了台面吗?陈建年呢?巴奈呢?胡德夫呢?

桂纶镁我一直都很喜欢,她的气质和性格,做演员的骄傲与诚恳,都是难得,但很难说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我对她最好的印象还停留在《蓝色大门》那时候,其后无数片子都平淡无比没有张力。而今桂纶镁还是那个干净到透明的女孩,陈柏霖已然是个邋遢三,但桂纶镁还只是一杯加了糖的白开水,小姐,你真的有点不给力了,张均甯已经飞到前面了。

侯孝贤主席,他的身份从一个大师变成了一个领导同志,所幸的是他还活着,作为领导,他罩着的台湾电影着实让人担心了,这么下去,只能以文艺的方式哀怨的缅怀文艺了。

 6 ) 记忆的传染与再塑

在这部由侯孝贤监制的小品中,讲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朵儿和陌生男人的关于故事——记忆的对话和交涉无疑构成了这个简单都市故事的主干。其实故事很简单,作为副机的男客从他人那里听来了很多的关于陌生之所的陌生故事,这些故事是构建于男人经验之外的事件,马达加斯加、凤凰城、沙漠,这些遥远之地散发着迷人而且诡秘的气味,那里是荒诞之事的发生之所,吃人的魔树,哭泣而变为仙人掌的男孩,我们会发现,那些抽离了我们自身所处环境之外的异域是何等容易滋生突破常规的奇闻异事,这种故事也许并不一定真实(它们有着一致的反逻辑的结构性),它是一种远距离的想象和构造,犹如我们对于远古泯灭文明的解读。
在咖啡厅里,男客作为第一叙事者将这些故事说给了旁听者朵儿,你可以说这是男人的一种故作狡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而获取某种自足感,但是我们何尝不可以将这一行为看做一种不自觉地对于外在故事——记忆的内化表现和心理暗示?正如片子进行将了之时朵儿所言,男人的故事已经通过某种仪式性的活动(在电影中就是讲述——倾听这一接受模式)转化为了朵儿自己的故事,虽然她本人并不亲身经历这些诡谲的故事。所以,男人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历验了某种记忆的转接过程,通过他人——即飞机的乘客,他们来自于世界的各个地方,同时又前往世界的各个地方——的媒介作用,将一种记忆传递给了他。
所以这所谓的35个故事,就是一个关于记忆的三重转化和内植——乘客到男客再到朵儿——记忆开始剥离于最初的接收者而呈现一种扩散的态势,并且在扩散和传播的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重组和建构,最后转化为一种新的记忆而蕴涵于第三个甚至更多的下一层级的接受者(在影片中即使记忆接受末端的朵儿)的认知领域中。
我们何以断言在这种故事——记忆的不断重述和转移中经历了重组和再次建构的可能呢?或许我们可以用雷乃那部改编自格里耶同名剧作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Alain Resnais: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1961)来做一个简单而不失有趣的解释。
这部超现实主义的作者电影有着强烈的新小说特质,显得诡秘而晦涩,尤其可以看出格里耶在《偷窥者》《嫉妒》等作品中一贯而之的对于叙事和技巧的迷恋:在一座充斥着巴洛克式建筑的城市里,男人X与女人A邂逅了,X告诉A,一年前他们曾在此处相见,A也允诺一年后在此重逢,并与X一起出走。A起初并不相信,但是X不停地出现在她的面前,并且不断描述他们曾经相见时的种种细节。X的讲述开始动摇A对于自我记忆的信任,并开始质疑其可靠性,最终,A开始确信,她与X真的在去年相遇于此。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纠缠于回忆的镜像迷宫之中的故事,内在的心理空间和时间因为现实叙事的逐渐缜密化和具体化而变得不再确定,从而表现出某种变体和异化,往事开始变得具有了极为活跃的可塑性,并根据叙事的具体走向而呈现出不同的可能。雷乃和格里耶合作的这部影片对虚构和真实、记忆和本真之间的界限与互涉做了有趣的探讨,同时也可以看作对于记忆和历史真实性的探索,某种意义上,记忆在外界/内部的暗示下具有自我重构的可能(A是否与X邂逅于此地因为X的叙述而变得不再具有确定性,尽管A一开始加以否认,但随着叙述的进展,这种否定变得不再确定了,直到最后被完全否定),历史也是被重塑的,在不断阐释的过程中,事物的真相开始变得模糊而暧昧,所谓的真实也许只是臆见。
或许这个阐释过于抽象,那么我们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来加以进一步的理解。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本家庭相册(相片即是一种记忆的载体),我们往往会通过和家人翻阅相册来共同经验过去的记忆,但是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是,我们对于同一张照片的记忆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对于拍摄照片当时情境的事件阐释,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出现了冲突甚至对立。
“这是我九岁生日那天照的,这个大蛋糕是我打了一个夏天的工挣来的。”
“不,亲爱的,这是你舅舅买给你的。”
这样的争论在分享记忆中是会经常遇到的一个困境,我们对于一个既定的情境出现了不同的记忆解读,那么,如何来区异并确定真实的记忆呢(我们假定对话中所叙述的事件中有一个是真一个是假)?解决的方式也许是:一,一方动用更加翔实细密的叙事来加强自己的记忆,比如更多的细节性的暗示,在我们这个例子里,比如说,这块蛋糕是舅舅所买,在街角的那家老字号的蛋糕店,花了50元,是店里那个姓王的老板亲自送给过来的,等等,这些细节性的叙事也许并不需要实地地加以考证以确认其是否属实,只要这种细节足够具体丰富,那么,这种叙事就无形中具有了某种合法性(尤其是在反对的一方无法提出同样详密的细节的情况下);二,出现了更多的支持某一方观点的第三方(个人或者群体),比如说,舅舅或者舅妈对“舅舅买了蛋糕”这一叙事的支持。
当然,也许事实刚好相反,这块蛋糕的确是“我自己打工挣来的”,但是在我们假设的这个情境里,当有越来越多的对立面的记忆补充到叙事里,而我自身并不是特别确信自己的记忆(注意,这是基本性的,也是论争出现的原因所在)时,我们很有可能会否定自己的记忆而信服那个可能为假的叙事——记忆。那么,在这种过程中,我们的记忆就经历了一种重构。
那么,何以会出现这种记忆的重构现象?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于自身记忆的不确定性?哈布瓦奇认为(《社会记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5),人们头脑中的“过去”并不是客观实在的,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回忆永远是在回忆的对象成为过去之后。不同时代、时期的人们不可能对同一段“过去”形成同样的想法。人们如何构建和叙述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当下的理念、利益和期待。回忆是为现在时刻的需要服务的,因而也是断裂的。对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认为,叙事者出于某种期待或者动机展开了自己的记忆,“我”可能是为了强调自己很早就自立了,而另一方(母亲?)则是为了暗示舅舅对于“我”的关爱,所以,出于某种可能性的考量,二者的记忆出现了分歧,而这种分歧由于当事者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外在论证的补充而渐趋一致(尽管这种一致性并不是必然的,两个人很可能也会各执己见而不相上下)。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电影,被讲述的35个故事可以看作35个记忆件,它们通过乘客——副机男——朵儿而表现为一种传播(传染)的态势,这种传染可以看做一种记忆的一种兼并性的分裂扩散,或者说,就像是某种疾病的传播一样,它们对客体对象构成了某种影响,这种影响的表现结果就是对于这些记忆件的重构,即是说,通过故事的传染性扩散,受体将这些故事转化为了自身的记忆,一种内化的过程。
过去一方面通过现在的立场来加以阐释,同时,过去又塑造了我们对于现在的理解,这也许看似矛盾,但又是成立的。在影片中,一个明显的表现是朵儿妹妹对于这些故事——记忆的一种转借和再阐释,她将这些故事表现为自己的故事——记忆而讲述给陌生的空姐听,而这一叙事,明显的有一种重构的特征,蔷儿将自己的身世内化于这些听来的故事中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关于自我的记忆,这种叙事是架构在当下的情境中的(蔷儿想要环游世界,姐姐在存钱),所以是一种通过现在的立场来对记忆加以阐释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些故事——记忆激起了朵儿环游世界的梦想,她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她不再满足于存钱的细琐生活,而想要做一个背包客,而这种态度的转变,则是过去——在朵儿,这种过去是一种嫁接而来的记忆——塑造了她对于当下的新的理解和体会。
记忆是可以在个体之间进行传播(染)的,而传播(染)的过程中又会对于不同的受众形成某种影响而促进其对于这种已然社会化了的记忆加以重构而形成一种新的私密化记忆。我们渴望来自他者的记忆,或许是因为我们潜在的渴望富瞻自我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记忆的扩散如同细胞的分裂,促成了新的生命机体的诞生。我们叙述着不同的故事,第36个,或者更多。

 短评

除了电影本身都挺好看的.........

6分钟前
  • Dululu
  • 还行

评分虚高

7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我的梦想都在这个电影里头了T_____________T

9分钟前
  • v_v
  • 力荐

故事八错……

14分钟前
  • 镜花水月
  • 推荐

我也不知為何 就好喜歡

16分钟前
  • 你好,陳鼻涕
  • 力荐

一对哀怨的文艺姐妹花,经营着一个小清新的文艺咖啡馆,因为一个文艺的车祸,得到一车皮文艺的花骨朵,用一种文艺的方式,换来一堆文艺的破烂,遇见一个文艺的男人,讲了36个文艺的故事,用文艺的破烂以文艺的方式交换各种文艺……侯孝贤罩着的台湾电影真让人担心……

21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朵儿的梦想跟我的一样!哇哈哈……

23分钟前
  • B-B-B
  • 推荐

故事5星+配乐5星+意境5星+演员4星半=超5星!

24分钟前
  • 棍儿
  • 力荐

他们讨论的梦想都建立在富二代的基础上,他们纠结的问题也是建造在这样空虚的空中楼阁上,我等穷人还是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不胡思乱想,争取下一代可以这么无聊得闲地环游世界开咖啡馆做沙发客。再想赞一下雷光夏的配乐。

28分钟前
  • 阿朽
  • 较差

我还想 再收到一张小卡片

30分钟前
  • 晚风藏心里
  • 力荐

只有文藝情調,卻沒有生活細節的台北。

31分钟前
  • 愛永
  • 还行

你听了我三十五个故事,画了三十五幅画。你是否愿意陪我写第三十六个故事,为我画第三十六幅画?

32分钟前
  • 待城
  • 推荐

其实就是富二代文艺女青年犯矫情,不过,不过,有桂纶镁和林仔仔就够了,男的看也够了,女的看也够了,les看也够了,gay的话……gay一向爱看台湾文艺片。

37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总是有人多了骨瓷有人少了车,怎么都换不尽的欲望清单

39分钟前
  • floofbagel
  • 还行

我看過的最文藝最空洞的電影 蛋疼小清新 不過挺喜歡 大愛雷光夏的配樂

42分钟前
  • 阿耳忒弥斯
  • 推荐

温暖的梦~

47分钟前
  • 熟瓜太郎
  • 力荐

2010年听过最好的国语原声,虽然theme有点抄袭the shadow of your smile之嫌,小清新和小文艺耍到极致,花絮里的短片很有爱,拍摄无人台北的那几个镜头很赞

49分钟前
  • Notorious
  • 推荐

不要害怕从前 也不要否定过去 慢慢往前走就好。

52分钟前
  • 桃微
  • 推荐

给我...我想要的生活...

56分钟前
  • 小僵尸蹲蹲
  • 力荐

文艺青年应该都喜欢这部电影吧,通俗版的小津安二郎简单版的侯孝贤。我们都渴望这样的生活,开这样一家店,拥有这样一些朋友,甚至,感受一些这样的忧伤。香港有志明与春娇,台湾有36个故事和桂纶镁,大陆有什么,只有地震吗?

1小时前
  • 盲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