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就这样的烂片名,路过一百回我都不会点开看,但今天偏偏就看了。一开篇就吸引我了。一场安排在17世纪法国城堡里的糟糕婚宴,几乎就是今天法国社会的缩影。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它温情大于讽刺。搞笑手段很简单:表演造作。造作是演技低劣的代名词,也能拿来表演?当然能!星爷已经为我们表演了那么多年,大家很喜欢啊。不过该片的尺度要比星爷小得多,经常是笑在心里。
阿黛尔和詹姆斯,两人的拥抱,是我目前在这部电影中受感触最深的桥段。人们大多数时候都更关注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困难,尽管知道别人也有麻烦,可在乎自己总是更多更多。我们习惯只是在表面上去理解对方,觉得别人的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还是自己的问题比较着急吧。但是在他们拥抱之后,他们愿意更加体谅对方了,愿意再去了解对方一点了。
很神奇吧。两人先是紧绷地,敷衍地抱着,互相拍拍对方的背走个过场,然后慢慢放松下来,抱得更紧一些,把头埋进对方的肩膀,轻嗅着对方的气味,让自己全身心的去感受对方,感受另一个生命,把这个拥抱延长。多么难能可贵的拥抱。
我在看到马克思走进燃起烛光的城堡里,大家聚成一圈,跟着鼓声和笛声的节奏拍手起舞时感动的。大家都自在地融合在一起了。比起之前精心策划的一切,婚礼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开始有意义。
以上,是我感受到的本片最浓烈的时刻。
整个片子是很温暖的,因为我知道虽然一切会乱起来,但最终会迎刃而解,矛盾会瓦解,人和人之间会和解,又都会好起来。我只需要观察这一切是怎样慢慢发生的。(这是比较值得深入的问题)
看完之后感觉有一种希望又更强了一些,又可以继续去相信什么了。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天真的信念,是靠着这样的营养留存下来的,因为这种信念的存在,我才不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人,才可以保有身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内心的快乐和体面。
——2018.4.13
浪漫,似乎是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气质。
他们赋予初恋以浪漫。
所以有了《两小无猜》的生猛和《初吻》的清新稚嫩。
但你可能想不到。
法国人就连拍喜剧,都能让人在笑到合不拢腿的同时。
感受到刻在骨子里的浪漫气息——
《无巧不成婚》
Le sens de la fête
《无巧不成婚》在法国本土已经火爆到不行。
票房一路高歌,口碑相当炸裂。
还一举拿下了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凯撒奖10项提名。
看班底,有这样的好口碑不算意外——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曾执导过高分神作《触不可及》。
《无巧不成婚》是他们的第二次合作。
故事发生在一场随时可能会“爆炸”的婚礼之上。
男主马克斯是一家婚庆公司的老板,专门承包各种婚礼和宴会。
和中国的婚庆公司差不多。
法国这边的婚庆也要从婚礼策划、现场布置到摄影、乐队、酒宴一条龙服务。
需要统筹所有事项的马克斯,自然身负重担。
他不仅要应付“花低档价格享受高档婚礼”的年轻夫妻。
还要亲自解决婚礼上可能出现的大小难题。
惨的是,他的团队——
从管理层到雇佣工,都是一群不靠谱的家伙。
甚至包括他自己。
这一天,马克斯接到了一场需要在17世纪古堡举行的豪华婚礼。
观看高清此片请点击这里就可以观看了
婚礼越隆重,马克斯的麻烦就越大。
从早上开始,他就要提起十二分精神来应付各种事情。
还得拯救他的奇葩队友。
首先,助手阿黛尔,一个脾气暴躁的黑人妹子。
婚礼筹备工作刚起步,阿黛尔就和乐队主唱詹姆斯因为用车问题吵了起来。
嗓门大,说话也毫不让步,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
吵架就算了,阿达尔还是一言不合就开些吓死人的玩笑。
同时,和阿黛尔吵架的詹姆斯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原本新郎指明要的DJ主唱因为生病无法工作。
所以詹姆斯刚好顶替。
他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让新郎十分担心,
叮嘱他一定记住自己的婚礼要求:
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詹姆斯完全没放心上,还带来了一摞宣传单分发在所有的宴席桌上。
这波广告打得很是省钱了……
摄影师是马克斯的朋友,奇葩属性中还略带一丝神经病。
因为不务正业,所以根本没有人请他做事。
只有于心不忍的马克斯替他争取各种工作机会。
这次,他又带来一个瘦弱的高中生当实习生,替他扛各种机器。
就连摄影师这样的奇葩朋友,都能被马克斯带入场。
所以这家公司里自然少不了各种裙带关系——
服务员朱利安是马克斯的小舅子。
他行事无常,举止邋遢。
常年穿着一条苏格兰风情的睡裤,还美其名约,是新潮流的混搭风。
而在婚礼准备时,朱利安发现,今天的新娘就是他之前的同事。
要命的是,这个没有一点B数的大哥,对新娘竟然一见钟情... ...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团队都是奇葩,那么主管也不会好到哪去。
从表面看,马克斯hold住整个场面,统筹策划能力一级。
然而,他却总是在细节之处掉链子——
发短信总是输错字母,从而导致各种乌龙发生。
比如,把“让XX过来”发成“让XX滚”,于是他们就缺少了一名服务员。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奇葩和奇葩之前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
婚礼的主角,新郎,一个极其挑剔的男子。
准备的婚宴席发言稿,足足有一个本子那么厚
如此特别的团队加上如此挑剔的客户,注定会使这场婚礼“超凡出众”。
危机很快来临,而且一个接着一个……
首先是冷库电线被那个搞机械的临时工,用剃须刀,切!断!了!
于是,一整箱用来做主菜的羊排全都变质...
而摄影师也不会少惹麻烦——
他在实习生那里学会了使用“YP”软件,很快狩猎到了对象。
而且,这个对象,居然是……
新郎的母亲。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一场婚礼瞬间变成了大型交(che)友(huo)现场。
终于,当这些大大小小的乌龙过去之后。
宴会进行到了最后一个步骤——
新郎的压轴惊喜节目。
新郎身上系着月亮模样的热气球缓缓升起,向众人飘洒玫瑰花瓣。
但瞬间打脸的就来了——
拉扯着新郎热气球的工作人员正是前一秒还吵着架。
却在眼神对视的一秒天崩地裂,浑然忘我。
然后,这两个人就松开了手,拥吻在一起。
松开了手……
天上的新郎已经随风远去。
不带走一丝云彩.....
婚礼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电影也迎来了它结局前的小高潮。
话说回来,虽然本片人物众多,但每一个角色都鲜明特别。
每一场戏都有条不紊,完全不会觉得混乱。
笑点密集,气氛欢快。
绝对让你从头笑到尾。
到最后,它还免不了抒情一番。
就比如电影的另一个译名——《这就是生活》。
一天的婚礼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总会遇到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机遇和让人懵逼的乌龙。
但无论现实有多糟,都要坚持下去。
不走到最后,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上天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杜鹃影院
婚庆公司老板带着手下一帮不靠谱的伙计,把一场婚礼搞得是状况频出啊。一个婚庆团队各自为战,好像怎么协调也撮不到一块去,婚礼过程中总是纰漏不断,老板马克斯只能一次次的亡羊补牢,弄得自己焦头烂额。 最终在烟花乱飞、新郎挂在气球上不知去向的情况下,马克斯终于再也忍无可忍了,彻底爆点了,把所有怪咖员工都数落了一顿。在眼看公司就要砸了的现状下,黯然神伤的一个人坐在了台阶上,好友加最不靠谱的摄影师朋友的安慰下也无济于事。就在他情绪最低落时,怪咖员工们集思广益,终于团结在一起克服自己造成的难题。还别说,一帮不靠谱的人认真起来,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不仅力挽狂澜,而且让雇主在一直不太满意的态度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对他们最后急中生智的设计大加赞赏啊。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结婚确实是让人有点手忙脚乱,而且容易状况频出。所以不求完美,只求顺顺利利,就已经非常好了,都是经验之谈啊哈哈哈哈。
法国人的幽默方式给人感觉很凌乱,神经上总是少根筋,好像做什么事都很难认真起来,就像大师路易斯德菲奈斯的《虎口脱险》一样,明明很严肃的指挥家形象,但他那严肃的表情一开口总给人感觉是那么神经质的俏皮嘿嘿!!!
现在的很多电视剧都喜欢演职场精英,男女高管,自带气场,没有为难得到他们的事。
但是真实的生活更像《无巧不成婚》中的满地鸡毛、跌跌撞撞的。婚庆老板马克斯贴近于真实生活,他会暗怼、吐槽难缠的客户,但是又对婚礼细节要求严格,尽量给客户一个满意的婚礼。他会严厉地处理服务生不带假发的风波,处理小舅子朱利安的麻烦、处理后厨主管阿黛尔和婚礼歌手詹姆斯的争执,与事故不断的下属斗智斗勇,但也会给搬家的下属借卡车、放假的方便,坦诚地与主管阿黛尔、摄影师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他遇到麻烦时,虽然无奈,但也迅速调整心态,提出解决方案,带领团队度过难关。
马克斯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这部电影恰恰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麻烦,马克斯看到了别人的麻烦,去接纳别人的问题,灵活处理,让这些活生生的有缺点也有长处的人一起去完成一个奇妙的婚礼。
在去年的《奇葩说第4季》中,有一期的辩题是:你觉得婚礼要不要办?
当时这个辩题不但在节目中选手们聊得面红耳赤,网络上也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一方说婚礼充满了铜臭味,变成了家庭和朋友间攀比的竞赛;另一方说婚礼是一种仪式,是对两人婚姻幸福的见证。
不管婚礼需不需要,至少每个少女都会有一场浪漫的婚礼幻想。或渴望梦幻般的婚礼,或希望婚礼平平淡淡。我听说过婚礼现场新郎逃婚的,也见识过新娘结完婚瘦了十斤……
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婚礼需不需要,而是一部和婚礼有关的电影——《无巧不成婚》。
一场婚礼办下来有多么不容易?可能电影中的主角麦克斯最有话语权了。
《无巧不成婚》正式海报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奥利维埃·纳卡什和埃里克·托莱达诺。
在2011年,这两位导演一起导演了一部经典的法式温情喜剧《触不可及》,创造了当年零差评的影评奇迹。
《触不可及》剧照
阔别六年之后,2017年他们再度联手,奉上了这部暖心而励志的《无巧不成婚》。影片上映后也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和褒奖,在素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法国凯撒电影奖”提名名单中,它更是获得了10项奖项提名。
可以说,《无巧不成婚》再次让我们领略了法式幽默的温馨和美好。
男主角麦克斯是一家婚庆公司的老板,对他来说今天是艰难的一天。
一大早,他接见了一对为了节省婚礼开支吹毛求疵的情侣,气愤之下,他以冷嘲热讽的方式赶走了这对情侣(说好的客户至上呢?)
但这仅仅只是麦克斯这一天“丧”的开始。因为在市中心豪华的17世纪城堡举办的那场婚礼, “自恋派”的新郎皮埃尔只想把婚礼办成是自己的个人秀。
婚礼现场也是状况不断,麦克斯刚到,就看到黑人姑娘阿黛尔正在咆哮着和DJ詹姆斯在争吵,不但如此,阿黛尔今天对所有同事都发脾气吵架。
这个DJ詹姆斯也令麦克斯很头疼,因为他耍大牌,我行我素地唱他那“落俗”的歌曲,完全不顾婚礼策划的音乐风格。
而自我感觉良好的摄影师盖,不但拍照心不在焉,还偷吃婚礼的食物、摔坏嘉宾的手机,甚至刚从实习生那里学会使用手机APP,就用社交软件勾搭上了新郎的母亲。
最奇葩的是麦克斯的妹夫朱利安,他穿着一条花睡裤就来上班了,而且在婚礼现场还去追求新娘,原来新娘是他年轻时的梦中情人!
之后,麦克斯总算克服了重重困难,婚礼庆典马上开始了。可是,坏事总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晚宴的主菜牛肉全部过期了,这就导致晚餐没有主菜供应。
在工作餐中吃了这些食物的乐队集体生病,无法演奏音乐。
新郎准备了厚厚的一本演讲稿,在宴会上足足讲了三个小时,现场昏昏欲睡。
DJ詹姆斯违背了客户前期的叮嘱,竟然让嘉宾们挥起了餐巾。
本以为扭转局面的终极大惊喜,新郎驾着热气球在空中像新娘示爱,可是没想到拉着热气球绳子的阿黛尔和詹姆斯竟然放走了热气球,激吻起来!
而最后,两名员工因为操纵失误导致烟花爆炸,导致婚宴现场断电……
这场闹剧般的婚礼,眼看就要断送了麦克斯的事业前程。不过最懂浪漫的法国人,总会在最颓丧的经历中给出一个最温馨浪漫的结局。
这里保留一点小悬念,让大家对电影的圆满结局抱有一点幻想。
我想如果喜欢法式幽默的影迷,对《无巧不成婚》这部电影一定非常钟情。片中不仅仅是男主角饰演者让·皮埃尔·巴克里一个人巧如舌簧的台词功底来取悦观众,更有着一堆配角出色的演技和言语,让影片的幽默程度更加饱和。
比如摄影师盖和实习生的幽默对话;阿黛尔和詹姆斯对怼的斗嘴等等,每个演员都通过幽默的台词和动作表情,让观影者忍俊不禁。
我们都知道法国人是十分追求浪漫和幽默的国家,同样在法国的喜剧电影中,导演对台词的设定都非常的讲究,往往一部影片中的对话就能很好地表现出喜剧的效果,而不单单是靠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
更关键的是,演员的台词总能深入观众的心里,让观众感到既幽默又有回味的余地。
比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麦克斯去取牛肉回到婚礼现场,阿黛尔告诉他一个坏消息:“现场有一位老人吃酥皮派噎住了。”麦克斯问她是怎么处理的,阿黛尔表情严肃地回答说:“死了,我们把他的尸体放在冷库了。”
气氛瞬间由开始的紧张变得有趣起来,这样的对话在全片其实比比皆是,包括主角麦克斯、摄影师盖、DJ詹姆斯、妹夫朱利安,每个人都好像戏精上身,幽默感油然而生。
林语堂先生在《论幽默》一文中指出:"幽默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字出现。”
法国电影的幽默不但体现在了剧情上,更是台词上的巧言性,可以说《无巧不成婚》是呈现法式幽默的又一部经典。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电影同样和《触不可及》一样,在欢乐的笑声中、在糟糕的生活自嘲中,观影者依旧能够从中感受到强烈的温馨感。
导演并没有刻意地去渲染生活和工作中的无奈,反而是通过喜剧效果突出写实,并且最终设定一个完美的谢幕,让整部电影从情感上得以喧哗。
《无巧不成婚》诚如是,也许它传递给我们的,就是对美好的向往。
很不错的法式喜剧 虽是关于高大上的婚庆业背后的鸡飞狗跳 其实所有工作的人应该都有共鸣 猪队友一样的同事 永远会出状况的项目 难搞的客户 四处救火的老板...... 这不就是自己的日常吗?会抱怨 会有离开的念头 但最后真的要迈出那一步还是很难 总会有关于集体的温暖时刻停在心里吧
无巧不成婚这个译名跟电影内容根本就是两回事。这个婚庆公司的老板怎么活下来的...摄影师跟饿死鬼一样偷吃,让助理帮他注册了社交软件后,上了新郎的妈;新来的替补服务员能把每一句话都听错;小舅子遇上他前同事——新娘,魂都丢了...结局虽热美好,但这是电影,现实能让人想屎...
生活就跟这场婚礼一样,峰回路转,有危机有转机,反正随机应变就是了。糟心生活里要自己找快乐的点才能过得开心啊~三星半
特别地道的法式幽默和浪漫,异想天开、此起彼伏、意味悠扬、轻松自在。全程节奏把握恰到好处,转折点都如蜻蜓芙水带过,自然又高级。新郎两面三刀和做事认真有创意的浑然一体,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处理也彰显了法国人对人性多面的理解和胸怀。全方位点赞。
一场鸡飞狗跳的欧式婚礼,一个婚庆公司老板倒霉的一天。法国人依旧浪漫的不拿出轨当回事,头发花白的老夫老妻也可以各自培养备胎。欧洲电影则在民族大融合的道路越走越远,不仅仅突出黑人角色,连印度裔都开始频频露面了。
Gilles Lellouche 唱歌还挺好听。
新郎真是戏精本精了,这样的亲友团遇上这样的婚庆团队不出事就有鬼了
用法式幽默包裹了一个中年危机的内核,婚礼上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映射了人生里的坎儿,当羊肉变质的时候就可以用酥皮派加气泡酒填饱肚子,人生就是这么回事儿。
焦头烂额的日子才是日子 不断出错人生才是人生啊!!!
远处传来笙歌,他推开重重人群,在古堡幽微的烛光中,看到一对新人沐浴着祝福蹁跹而舞。竹笛长鼓钢琴大提琴萨克斯,混杂着锅盖打蛋器调料罐奏出一首不眠之曲。此刻乐器不再有区别,欢乐不再分雅俗,成员不再分贵贱。于是挥动餐巾,飞上夜空,吃光加盐的酥皮派,这荒乱的婚夜成为每个人阔别难忘的记忆。
在圣塞看的12部里的最佳,婚庆公司在古堡组织奢华大婚时的各种接踵灾难和化解。放映时一大段漏了英文字幕,不知道最大包袱是怎么抛出的。除去依然有的乱哄哄法式喜剧外,也有更多能让国际观众捧腹的桥段设置,制造巧合和戏剧冲突的频度和强度,堪比1990年代的《电影节贵宾》和《憨豆放大假》。
3.5 无论哪个指标都大概是三谷幸喜60%-70%水平。过分工整的凯撒陪跑片。
看电影的过程中正好又有个同学来邀请参加婚礼:嗯,好,知道了,尽量去。其实不是不愿意去,只是千篇一律的流程,我都能演了,电影中的乱象反而增添不少趣味。于是乎,尘封已久的wedding plan又涌上心头,绝对surprise。前提是,我得遇到那个让我想结婚的人啊~浪里个浪
用复杂的困境作为所有困境中人的出口,“月球”出现是最大亮点。但一点场景浪漫并不能完全抹盖婚礼中投射的法国人际乱象,刻意圆满的结局明示希望,真的很难不去联想这是在影射现代法国社会。整场婚礼运作中的这种天生的“自由灵魂”,实际就是不负责任,却仍满口推辞辩解。醒醒吧。
一场婚宴背后的闹剧,麻烦不断,越理越乱,法式幽默贯穿全片,穿插每个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和妥协,配乐也很加分,这种片子很难不好看。
7.0/10 分。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呀。。。人物太多了。。。新娘挺好看的。。。
他朋友劝他说要换个角度看,因为这是积极的。看清现实不等同于悲观,"悲观' 又有什么问题?
同行看了有共鸣吧…猪队友坑团队,请来的摄影师在梦游,请来的歌手太有个性太跳,老板忙上忙下焦头烂额最好能分身,客户各种改各种白痴,最后甲乙方都快崩的时候,某种巧合化解了尴尬,happy ending。“让我们好好融入法国…”哈哈哈哈…
相比丹尼伯恩,这对搭档导演的喜剧才算是好的法国喜剧。但是相比触不可及还是逊色多了。“不愧是法国人,只有他们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浪漫是全天下人的,幽默是少数人的,而烦恼却是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