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成功和失败,以及各种重要决定性因素、各种意义,体育绝对是最好的观察对象。它充斥着偶然性、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对极限的挑战、精神的力量。其实任何一个单独的项目都可以从以下所有角度找到同样值得包装的故事,但这么整显然没法照顾观众老爷的多样性,也显得样本不那么广泛。
精神要领会,论证的过程可得辩证的看,咱就不说里面多少是杜撰改编(看过太多改的完全脱离现实的、宣称“本片故事取自真人真事”并在片尾放几张老照片的高分烂片),单说为了升华而升华,或者为了升华而逻辑,就应该辩证看。举几个例子,花滑黑妹,你艺术性差不受待见和被肤色歧视,这里面哪个关系大说不清,但显然后者对本片升华有利。狗拉雪橇,咋人没追上来的时候你怕狗狗受伤,追上来就立马不怕了,开始追追追模式了,不就是本来觉得对手这破天气不可能追上来吗。
1. 拳击-找到自我。
片名很棒:Miscast Champion。内向的男主迫于父亲的爱好,成为了一名拳击手,并一步一步成为了职业拳击冠军,在一次被击倒昏迷N天后,退出拳坛。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机缘巧合他开始在媒体上写专栏,最后在好莱坞找到自己的事业:演员、动作指导等,成功找到自我。
2. 足球-戏剧性。
一支英国三级联赛的小球队,保级生死战对强敌。1:2落后时,球员因救球被场边警犬咬伤,在后面的伤停补打入戏剧性一球扳平比分拿到1个积分,同时另一场关乎他们出线的比赛爆冷,最后在积分相同情况下,靠净胜球成功保级(如未爆冷需要拿3分才能保级)。
3. 花样滑冰-不被定义,做自己。
被白人夫妇收养的黑人女孩,拥有超强的技术实力(很少人能完成的三周跳),但在被严重lable的“冰上白雪公主”运动中,强技术弱艺术的风格和肤色一直得不到评委认可。从没得到冠军,一次争议判罚得到银牌后,拒绝上台领奖、颁奖时取下奖牌表示抗议。最后在一场奥运会预选赛受伤无法完成三周跳的情况下,决定用一个自己的独门绝学-后空翻(职业运动员没人练这个犯规动作,也没人能完成)完成了职业生涯绝唱,评委错愕,却得到了全场欢呼。退役后,她在各种表演中不断表演这一绝技。
4. 冰壶-就是要赢,体不体面不是你说了算
痛失好局并和冠军失之交臂后,痛定思痛,开发出一种无聊、缺乏观赏性、当时被认为不绅士的打法,开始了横扫生涯,得到N多冠军,并把同行和观众各种鄙视和嘘声当作一种成功。最终迫使该项目改变规则限制其打法,一己之力改变了冰壶的发展轨迹。多年后还在新规则下重获冠军。
5. 沙漠马拉松-不放弃的信念。
风暴迷路,靠喝尿吃蝙蝠活了9天,生生走到边境线被警察救下。鬼门关走一遭后,参透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突破自我,年年参加,从来没进过前10。
6. 狗拉雪橇-爱冠军,更爱朋友(狗狗)
在男性统治的运动中一路坚持参加,从默默无闻,到连续3年第2名。距离冠军最近的一次,途中遭遇风暴,率先进入补给站,却担心狗狗安全,迟迟没出发,等到对手追上并出发后才出发,最后只输了几分钟。在后面的比赛途中遭遇暴徒冲撞,差点送命,但还是战胜恐惧心魔,年复一年参加。成为精神上的明星。
7. 篮球-放荡不羁爱自由
暴戾老爹给了他暴烈不羁的性格,技术一流,但却无法融入任何正式篮球体系。虽然在街头篮球是明星,但到35岁还需要老妈帮忙付房租。在要彻底崩溃失去生活信念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命中归宿-哈林篮球队。
8. 高尔夫-冠军不一定能被人记住,领导者可以
作为法国绝对的冷门运动。男主年少成名,不听家人劝求稳进高校,选择打职业。以150多的世界排名参加最重大的高尔夫赛事-英国公开赛。凭借独一份的彪悍打法(不用铁杆开球,而是用一号木),并在第二场开启开挂之路,连续夺得排名第一,从默默无闻,到获得全法国关注,决胜局中最后阶段手握3杆优势,放弃稳健打法,延续激进,最终连续失误,勉强进入加时赛,但最终还是只获得第二。虽然职业生涯从未重大赛事夺冠,但凭借英国公开赛表现,成功将高尔夫在法国推广到前所未有的的高度,促进了项目发展。
1. 拳击。
输和赢,不是表面的输和赢。有时候,自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在一次次失败中恢复,胜利。穿越无数个牛熊。
2.足球。
一个被狗咬的看上去很糟糕的节点,反而帮助了球队在比赛中获得成功。
3.滑冰。(本集可反复看)
运动员,可以突破赛制的限制。如果能长期坚持,让人们对你有期待,这就是一种成功。奖牌有当然好,到不是最重要。奖牌,是一种表象,不是最真实的。努力做一名好的运动员,而不是获得奖牌。有时候会毁掉你。谁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世界才是最终的评委。
4.热血冰球。
哪怕对手看上去稳赢,对我方来说,危险伴随着机会,最后总有转机。前提是不受大环境产生心情波动。 确保去向百分百击中的目标,建立团队保护罩——原则。 ①不能说任何人坏话,摊开来谈清楚问题。 ②要睡觉,保持精力充沛到比赛结束。 ③比赛时间不可乱喝酒。 ④不准坐下。⑤不准抽烟,⑥不准性生活。 把比赛规则吃透 →单纯赢比赛 / 缺乏体育精神 → 倒逼改规则 → 再次赢得比赛。
5.马拉松。
每一条终点线之后,都有一条起跑线。
6.雪橇。
有竞争力和有同情心的雪橇选手。
7.花样篮球教学。
如果热爱一样工作,都不能称之为在工作。
8.高尔夫。 一个社会,光谈论成功是不行的。 突破自己,不管前面最优秀的人是谁。
不要让成功者成为天花板。毕竟1903年获得金牌的人,谁还记得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书店留意过。
放在最显眼位置上“畅销榜”排行的前几位,书名基本上逃不出这些套路——
《你的人生应该XX》、《如何成为XXX》、《XX的秘诀》...
成功学。
甚至作为工具书,不管你自不自愿,都曾给它交过学费。
在这节课上,我们被拖堂那么久。
以至于来不及听到别的,就匆匆毕业,进入社会。
今天,就一起来补上缺席的那一门——
《铩羽》。
我们的成语永远是含蓄优美。
还愿意把受挫折的人比作羽毛纷落的鸟儿。
英文就粗暴很多。
直接用“失败”这个动词缀以称谓,简单利落地定性——
Loser,输家。
从片头的动画就开始暗示:
“13”是西方人眼中不吉利的数字。
而身着13号队服的足球运动员,正准备靠点球打开焦灼的局面。
一脚抽射——
果然偏门而出。
网飞这次,就找来了一帮竞技体育场上的失败者。
听条姐聊到现在,你的不屑可能已经挂在嘴边。
谁愿意听一帮loser讲故事?
大数据好像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豆瓣上不到200人评价,烂番茄上只有6个打分。
但看过的人,没有一个打出差评。
说到底。
成功大抵类似,但失败千姿百态。
你避不掉,也躲不开。
01
失败是苦药。
让人不平的是,它总由梦想承装。
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美排行第8。
艾莉就在其中,手握美好未来的入场券。
突然有一天。
她在化学实验室门口看到一张传单,上面写着:
“你为什么要在费城读大学?你明明可以去阿拉斯加的。”
一个高档学府,一个冰天雪地。
哪儿有什么可比性?
但这句话却好像咒语一样,唤醒了艾莉身上的某种本能。
书也不念了,说走就走。
她来到的这座小镇,只有35个人。
无以为伴。
反倒发现了自己最需要的朋友——
狗狗。
最开始,她只是为四处逛逛,给狗狗系上了雪橇。
自打莫名地参加了一次比赛,就变得“过火”——
尽管那一次,她只拿了倒数第二的名次。
一路奋战。
艾莉的成绩,也终于杀出重围。
第33名、第29名、第14名、第11名。
而后,第2名、第2名、第2名...
距离冠军最近的一次,他们在阿拉斯加的海岸边遭遇了风暴。
原本她已经涉险过关,率先来到补给站。
却因为担心狗狗和其他参赛选手的安全状况,迟迟没有离去。
终于。
还是有人不顾一切地从她面前超越过去。
落后20分钟,32公里的路程。
她在夜幕中起身追赶。
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她只落后了22秒。
老天似乎在她和冠军之间,设下了无形的障碍。
喜欢她的人会夸奖她。
“所有人都只把狗当做弹药或燃料,只有她会把它们当作战友。”
竞争对手听了只会摇头。
“她是个好人,但这也意味着她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好的坏的,她一并承担着,再度踏上赛场。
育空河上,孤寂的夜晚。
就在她在冰面疾驰,期待着冲向终点的时分。
一辆雪地车猛地从她身后加速。
还不算完。
车上的人又调转车头,以60迈的速度迎面冲向艾莉。
所幸,罪犯没有下杀手。
但经此一役,有狗狗的前爪骨折。
几枚钢钉,永久地留在了伙伴的身体里。
这场算不上“失败”的失败,差点击垮了艾莉求胜的信念。
如果不是为了快乐,要成功有什么意义?
她甚至不敢看那个罪犯的照片。
所以,当她站在法庭上平静地对罪犯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
你才能体会她内心的力量。
我希望你没有无视我的生命,好像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
在那之后她又重返赛场,却从未拿到过冠军。
你问她自己,什么时候能夺冠?
她总会裂开一嘴白牙告诉你——
“下一场”。
02
希望。
有了它,好像再多次失败也没那么可怕。
但如果从最一开始求胜的渴望,就是建立在畸形的期待上呢?
拳击台,人群的呼喊愈响,斗士的热血愈沸。
世界拳王迈克尔,在簇拥中登上舞台。
在热身赛里,迈克尔本来是作为其他重量拳手的磨刀石登场。
结果硬是含着一股劲儿,把正主干翻在台上。
燃不燃?
台下掌声像雷鸣一样炸起。
你猜他干了什么?
没欢呼雀跃,也没热泪盈眶。
而是把牙托砸向台下,把那句脏话连说了三遍。
去你X的!
他没有一瞬不在诅咒这个舞台。
就像他的父亲,没有一瞬不在控制着他的童年。
他也试图过反抗。
可“不想打拳”这句话还没说完,就是一顿暴打。
所以,从小到大。
每次打拳之前,他都要低声咒骂。
等那口气散去。
迈克尔才意识到,自己的实力配不上冠军的头衔。
但作为头号拳手,行走的印钞机,比赛必须继续。
面对下一个强敌。
他完全没有作战的欲望,甚至连挥拳都变得机械无力。
果然,他被迎面重击。
输掉了比赛不说,还陷入昏迷。
在意识的边缘,他听到自己的父亲在床头说:
“让那个天杀的废物去死好了。”
也就是从那一刻,他苏醒。
颅骨的裂缝无法弥合。
但未来的生活总可以自己选择。
他选择再也不踏上那个斗兽场半步,而转行做了作家、演员。
《拳王阿里》里面威尔·史密斯的宿敌,《百万美元宝贝》的幕后训练师。
直到现在回忆起来,他都会感激那次惨败。
对手的那一拳,生猛地把他打进了人生的正轨。
有的时候。
认输是为了把拳头收回来,再积蓄力量打出去。
终点都没搞清楚的人,哪个方向都是逆风。
03
有的loser,就这么逆着风走了大半辈子。
所有人都替他着急。
唯独他自己不急。
杰克从小就天赋异禀——
不光是在打篮球上,更是在破坏规矩上。
老爹不让打,他就偷偷打。
半夜两点钟从家里溜出去,跑到球场,打一个小时球再回到家里。
愣是没人发现过。
不守规矩,从小到大。
他可以一个人砍下30、40分,却经常在关键时刻因为脾气被罚下场。
造型浮夸、动作夸张。
他总给人感觉像是球场上的小丑。
说到底,还是自卑。
热爱表现并不是什么错。
错在所有人都杀红眼睛的这个场合。
就这样。
天赋越高,越是尽情挥霍。
乱发脾气、酗酒、挂科...
错失球探、被一家又一家的大学开除...
直到最后,全美有数的篮球名校都给他的未来画上了叉。
总会有人给他机会。
而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把机会搞砸。
走投无路,他又回到街头。
再次成为王者,再次享受掌声。
喝喝啤酒、晒晒太阳、玩玩篮球。
这样的日子对杰克来说,好像也挺惬意?
这个时候你就明白。
最可悲的那一种失败,不是充满戏剧色彩的轰然倒塌。
而是抽丝剥茧一般,吞噬你身上的所有斗志。
直到他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被自己辛苦争取来的NBA训练营开除。
直到他在新年前夕,被兄弟姐妹喝令不准再管母亲要钱付房租。
人们都不再给他机会了。
而是别过头去,看他的笑话。
上帝救不了他。
还是只有篮球才可以。
他的表演欲望被人发现,并带着他来到一个队伍。
那里面,汇集着单纯想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街球高手们。
他最爱给孩子表演。
有一次,表演结束,一位修女来到他面前对他说:
“我希望你知道,你在做上帝的工作。”
想象一下。
一个曾经连上帝都拯救不了的人,现在却被人评价为“在做上帝的事情”。
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滋味?
要条姐来看。
这部《铩羽》,就像是一部失败百科书,一座失败博物馆。
里面收录的失败绝无雷同。
有震动历史的,也有啼笑皆非的。
比起胜利,失败从来更值得去细细品读。
《中国合伙人》里成东青说,我不懂成功,只懂失败。
越难直视的东西,越能磨练出锐利的目光。
这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
就像迈克尔在走向夜色中呢喃的那句话——
有时发现自我,需要很长的时间。
“铩羽”,在狼狈中褪尽羽毛。
下一茬长出来的,将会是坚硬得多的铠甲。
还记不记得片头那个踢丢了关键球的球员?
当他沮丧地退场。
有个小女孩站在观众席,默默地为他举起了13号的灯牌。
有人还坚信着。
你又凭什么不呢?
我们从一个人的真实经历开始聊起。
记录片《败局启示录》里的迈克尔·本特,是一名拳击手。他曾4次获得纽约金手套公开赛冠军,5次获得全国冠军。
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他是个成功人士。
可他自己却说:“我不想再练拳击了”。
小时候他就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了,但是换来的却是一顿打。父亲的偶像是拳王阿里,想让儿子成为拳王,所以从小培养他打拳击。
在本特首次登上职业拳台,第一场比赛的第一回合,就被对手揍趴。
输掉比赛以后,本特非常抑郁。他只能给拳王当陪练。 直到有一天,一个经理人发现他的潜力,并签下他。重返赛场后,他一口气赢下10场比赛,成了人人追捧的明星。
可是胜利并不是长久的。在对战赫比埃·海德时,很快便就被对方打倒了。
比赛结束后,他在后台晕倒了。昏迷4天后醒来,医生说他如果以后头部再裂开,哪怕只是走在路上摔一跤,都会成植物人。
也就是说,他再也打不了拳击了。 当所有人都替他惋惜时,他却说,“我终于解脱了”。
不能打拳击以后,他报名了写作班,写下自己比赛失利后的心路历程,文章发表后,竟然很受好评。
同时,他还做起了演员,在电影《拳王阿里》中和威尔·史密斯演对手戏,扮演索尼·利斯顿。
后来,他就彻底转行了,专职给影视剧中的演员做教练,指导他们的拳击动作。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他也参与过。
在拳坛被唾弃的本特,在电影圈里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其实,没有什么通用的办法。只能一边往前走,一边尝试。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呢?那种不让你加班,但是你也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 有的人可能很幸运,在人生的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适合做什么。而有的人却慢些,在人生中途找到了自己适合做什么。 但是,只要你愿意去寻找,总有一天你会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等于什么都没说吗?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探索,如果你都不愿意去探索、去寻找,那么没有人有能力,有义务去告诉你做什么才适合自己。 我也是从研究生毕业5年以后才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这之前一直是在探索和尝试。 希望你也能一边低头努力,一边抬头看路。
推荐:人生做什么才值得?
铩羽:等于翅膀被摧毁,比喻失意,翅膀伤残,不能高飞。
《铩羽》是个乍看起来很不错的剧名,似乎给“失败”与“失意”的故事们披上了一层柔软的“外纱”,用很古典的方式隐藏和消解了些许“失败”的伤痛。
但是这位译者搞错了一点,这部由奈飞出品的体育纪录片,讲述的并不是“失败”的故事,它们讲述的,是“败者”,是那些故事里的人。“败者”们的“失败”也不需要隐藏或者消解,他们直面或者拥抱它,把它变成人生故事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
八段回忆,八个有笑有泪的体育故事,奈飞用一种特别的模式(像极了《爱死机》),串联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失败地球”,这个地球上,有英国出生却最终在好莱坞找到“自我”的黑人拳击手,有来自意大利却差点在撒哈拉大沙漠里丢掉性命的长跑者,有因为队员“被狗咬”保住自己不被淘汰掉的英国足球俱乐部,还有法国孤儿院里被领养最终用后空翻引爆全场却被判出局的黑人花滑女王...
这本是一连串很具有“爆点新闻式”的剧集总结,却又是真切发生过的事,我在写下的时候,都因为回忆起某些细节忍不住又想哭又想笑。
但是这些说出口来似乎都有一点点浮夸的失败故事并不是主要打动我的地方,因为他们失败的故事未必常见,真的让我感动,甚至能够与他们建立链接的,是看到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失败,经历痛苦低潮甚至差点自杀,却最终选择与失败握手,在与它的相处中找到了自我。
成王败寇的时代里,多得是成功写就的故事,媒体报道中存在的幸存者偏差和社交领域中的“炫耀”机制几乎会让人觉得,成功与胜利是一种正常正确,理所应当的事,可生活中谁又不曾失意过,成功者脚下的九十九个失败者谁看见了?《败者》的故事也正是我们的故事。
他们输过吗?输过。
他们输了吗?没有。
我是剧透的分割线
第一集的英文名非常厉害,mis是“错误”的前缀,而cast则是指一部电影、剧里的“角色分配”,champion当然是指这个拳击冠军,这三个词语完美的双关了Michael Bentt的人生。
Bentt为什么特别?因为他是这八部纪录片里唯一一个不“love the game”的主角。他从来没有喜欢过拳击,更别提要当一个拳击冠军。
是他父亲绑架了他的人生,这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是Bentt人生中的最大反派。
我丝毫不怀疑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父亲,因为做父亲并不需要通过任何测试。他强硬的过着儿子的生活,逼迫着Bentt用拳击找到自己未曾实现的可能性,并且一言不合暴力就扑面而来。少年Bentt的生活没有任何其他道路,只有一条他父亲用拳头为他画下的狭窄小道。
这个世界并没有发一手好牌给Bentt。
当Bentt在遇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败之时,他的医生告诉他:“可能你再也不能拳击了。”一个拳击冠军在当时感到的,却只有解脱。
他的父亲说:“Let the fucking guy die.”
这句话像一颗子弹一样击中了Bentt,也击中了我,我几乎能看到,Bentt在说到这里时,心里仍然保留的那种讶异不解,以及愤怒。
现在回想一下,可能那个时候的Bentt浅意识里已经知道到了吧,这是死亡,却也是新生。
后来的故事就像上面的画面一样美好,获得新生的Bentt从事过专栏写作、演员、拳击指导,做过很多事,最重要的是,他做回了自己。
第一集里还藏着一个大彩蛋,一位在拳击界和电影界里更著名的“失败者”:米基·洛克。
这位老爷子一生的故事有多精彩?年少时叛逆风流的他也曾是好莱坞的Golden boy之一,虽然他性格火爆私生活混乱,但是有着桀骜不羁气质同时又演技在线的他,本可是在80年代时代能够成为像强尼德普或者布拉德皮特一样的明星。
可惜那不驯的性格让他开始挥霍自己的青春,拒演了《雨人》中汤姆克鲁斯的角色,以及 《野战排》《沉默的羔羊》《低俗小说》等重量级电影之后, 35岁,对演戏这件事情不再有激情,而且只能开始接一些烂片过活的他,选择了从演艺事业中逃离出来,进军他小时候就一直感兴趣的拳击界,4年后,在他离拳击冠军只差几步的时候,一场比赛,让他严重脑损伤,医生的警告让他选择离开拳击。
而积攒下来的积蓄也基本全部投入至因多次受伤而变型的面部整容手术中,但是手术并不是很成功,又一次一无所有的他也差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的故事也像Bentt的故事一样精彩,已经不复当年容颜和年龄的他决定重返好莱坞,从小角色做起,最终,他在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梦之安魂曲》《黑天鹅》)那里,拿到了一个近乎自传式的角色。
《摔跤王》,喜欢这部《败者》的观众一定要去看,《摔跤王》里的米基·洛克近乎完美的出演,他几乎就是那个片中绝望中的父亲,摔跤手,斗士。这个角色也终于在他56岁的时候,为他带来了一个影帝的称号,第66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以及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时,《摔跤手》也获得了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狮奖。
后面EP不定期更新~欢迎点赞转发留言,它们都是对我写作最好的鼓励~
本片讲述了运动员们在面对失败和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积极心态和应对策略。8段故事令我产生8种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彼此共勉。 1.拳击。当你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再从事职业的时候,你可以通过转行发挥余热。 2.足球。只要你不放弃,狗都会拯救你。 3.花样滑冰。获胜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一个奖牌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要懂得享受过程,要努力做一个好人,做一名好运动员或一个好学生,而不是努力得奖牌,这样会毁掉你,会让你伤心终老。 4.冰壶。找到失败的原因,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努力把弱势变为强势,强到因你而改变比赛规则。 5.撒哈拉沙漠马拉松。为所热爱的运动不遗余力,为之奋斗,即使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无怨无悔。 6.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通过努力不断接近更高的名次,不过这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克服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障碍,成熟和理智才能让你走得更远。 7.篮球。性格决定命运,放荡不羁会毁掉所有,别在有限的时间里白白浪费自己的才华,只有尽早步入正轨,价值才能充分体现,人生才能大放异彩。 8.高尔夫。当遭遇逆境的时候,就需要力所能及地做出改变,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是值得的,投身慈善和教育或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十分推荐一看,每集只有半小时,每一集用不同人的故事告诉你,失败不是最可怕的事,更重要是你的心态。不管是万年老二、成了世界级笑柄、无法出头也好,懂得调整自己继续努力就已经是「成功」了。
选题精准而且独辟蹊径。不仅正能量而且还挺丧。动画部分很厉害。前六都OK最后两集不咋地。
每一个运动员都想要赢,都想要当冠军。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赢得冠军的关键是一点点微小的运气。所有的运动员为了赢都倾尽全力,都付出了一切能付出的代价,但最后时刻,选择赢家的是命运,而不是努力。那么对于那些一直没有赢的人来说,如何面对自己化为泡影的付出和努力,如何面对自己悄然逝去的梦想和野心,如何面对失败之后的漫漫人生,就是这个纪录片所要讲述的故事。
看第二集的时候笑抽了
“Losers”有点“名不副实”,本剧展现的是那些非典型的、意外的、改变规则的、百折不饶的传奇运动员和比赛,包括讨厌拳击的拳王、神奇保级的小镇球队、在冰场上后空翻的黑珍珠、改变冰壶规则的无聊冠军……人物访谈、新闻资料之外,通过动画表现情景、再现历史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循着公众号推文至此。剧集就像是大师们的休闲习作,镜头、剪辑、采访、字体、二维动画,无一不透露出专注性与专业性。相比前阵子的爱机器人,这片子能够以欢快、调皮、从容的视角做一次主题阐释,真的有新时代的色彩呢。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success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learn and to fight enjoy your life,eventually be a better man. It’s a fantastic show
故事伟大
当下正需要。发现自己害怕失败到害怕看到纪录片里的人失败…赞后期制作,音乐和动画都配得合适。最爱ep 3
就跟Harari说的那样,人类这种生物的特别之处,在于我们有创造故事的能力。胜利并非创造故事的唯一方式,它只是不确定性最小的一种方式,而正因为这种确定性,胜利也是所有值得流传的故事中比较无聊的一种。所以说这个系列称颂的不是失败者,甚至不是接受失败的心态,这八个故事每一个都比单纯的胜利几率小得多。当然这是群体层面上的解读,对于个人来说,或许重要的不是拥抱失败的心态,而是从每一种经历中提取收获和故事的能力,才是应该才这些故事里汲取的东西。
风格化动画回溯的形式很有趣。
本来想找到些共鸣,但是与其说这是败局启示录,不如说是天才落难记,不过奈飞的质量还是很高
胜利固然美妙,但经历失败却是件更有意义的事。
这哪算什么失败啊?都非常了不起。
赢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过这样的纪录片所表现的态度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肯定不会成为主流,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就这个系列的纪录片,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集的故事,另外第四集主人公的乡村音乐也很好听。
太精彩了!插入动画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所谓的loser故事比赢家更戏剧化,也更能感受到人生。每一集都好适合改编成电影啊。。。顺便还了解了很多运动规则和经典赛事,Netflix今年到现在看过最好的纪录片(请继续下去!)
還挺療愈的嘛。真是好看,那些迷人的小故事。調皮的剪輯和包裝。可能最後一個故事稍微有點像真真的loser,其他人真的是強的不得了,我理解錯了,鎩羽的人,首先都是冠軍候選人,不是一般人,不過紀錄片講故事的方式還是很新穎的,有啟發性的。
《败局启示录》,把镜头对准赛事中的“失败者”而非赢家,让它成为了一部更加能体现体育精神的纪录片。每集都是诙谐轻松的基调,30分钟左右的片长,节奏快、配乐好听、和动画相结合,非常好看,每集要是展开讲的话都是一部电影。
这些loser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