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是好片子,尤其是14集之后,眼泪都止不住了。看完习惯性地第一时间看了豆瓣评论,看到高中生这段简直骂声一片。其实我倒是觉得高中生怀孕这段还不错(虽然不如其他几个),国人批评的原因无外乎就是诸如自己都养不活自己还养活孩子;或者两个小屁孩不负责任,犯了错还要骂含辛茹苦的父母之类的。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下的我们有这样的批评是很正常,但是骂归骂,但我们不要忘了,这部剧不是卖到中国市场的,人家也没有义务去照顾中国人的感受,所以这是站在韩国本土文化价值观的立场上来探讨这件事情的。
首先,这个故事发生在韩国(一定要强调,不是咱们中国,所以豆瓣骂这段故事的各种理由如果让韩国人看到,人家或许都是懵的),剧里也提到,韩国的法律,是保护早孕者享有继续在校教育的权利的。注意,这个法案不是在鼓励未成年怀孕,而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教育权(跟精神障碍者伤人会被轻判或者无罪也不是在鼓励他们伤人是一个道理)(足以可见韩国的教育法其实比国内先进些),这就证明在韩国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是少数,但是也不会造成影响到前途的无法婉转的局面,更何况故事在济州的渔村里,思想水平更是要比首尔要闭塞,所以16、7岁怀孕在当地不算难以接受(咱们国家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孩子18岁就相亲有孩子了所以不要觉得咱们有多优越好吗?)。我唯一遗憾的是男孩子选择了辍学,但是剧作中其实有提示的,男孩的父亲黑道出身,就是那种男人一定要有担当的意识,儿子遗传了父亲这点,不肯让双方父亲负担全部费用,宁愿暂时(注意,是暂时,人家说了将来要通过别的途径继续学习考大学的)放弃了前途,虽然莽撞,但是符合那个年纪小孩的热血上头。虽然最优选择是孩子由双方父亲带,两个人继续上学,但是更合情的是小孩子的早熟担当。
其次,不要用国产剧的人物塑造模式来去想别国的剧,谁规定小孩子在当下就要很懂事地体恤到父亲的难处?骂他们不懂事只知道对大人大吼大叫的这些看官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真的就懂事到不行吗?男孩子看到父亲强行要拖拽女孩去堕胎,当下热血上头,不但撞倒父亲,而且还把以前积攒下来的怨气用最莽撞的方式爆发出来,这难道不就是正常的下意识行为吗?难道男孩真的就以父亲为耻吗?而且这场戏明显就是为了后面父子和解而铺垫的,后面父亲拍着桌子哭着说我对不起我妈,对不起你妈,唯独没有对不起你,我一直都是为了让你不感到羞耻才这样活着的(大概这意思吧),这才是情感的爆点,男孩这才能够真正得到成长,才懂得在大人的世界里,任何情绪化的话在爽了自己的同时,更有可能深深伤害到最亲爱的人。这两场戏是衔接起来的,是有情感累积的,我个人觉得设计的很妙。
我们往往在做评价的时候,都会用一个上帝视角去审视别人,这里恶心了,那里下头了。就好像我们当年就不下头一样,别傻了,我们都不算什么圣人。我们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保不齐已经忙不迭地喊着要堕胎了,忙不迭地在各自的爸妈面前推卸自己的责任了。反观两个小孩,我觉得最打动人的话就是,我们可以道歉,但是我们不承认我们错了,因为我们就是相爱。
第三,麻烦各位审审这段故事的题目,人家的主题是流氓和赌徒,小孩的怀孕只是破题口,真正讲的是两个成年人的事情。一个社会混混,一个超级赌徒,同样不顾家庭,同样逼走了老婆。(别忘了他们家庭破碎的时候,小孩已经记事儿了哦!)这一段故事其实是通过孩子怀孕的事情来讲两个成年人的成长。
他们当初强烈反对的原因,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其实双方矛盾还好,前面的故事也看出来,虽然见面就骂,骨子里还是亲的。只是孩子的事情出来以后把结痂的伤口重新撕开了而已),更一层就是两个大人都害怕子女重走他们的老路,哪怕女儿说会考大学,爸爸也不敢相信。他们只能用成年人的方式,早发现早除根,试图将这件事抹杀之后就彻底平息(强调的是,他们不是怕丢人,而是怕孩子的未来被摧毁——这个切入点很好)。但是他们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却罔顾了孩子的内心,刻意回避这么做即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后续心理创伤。
看看他们的早期反应吧,当两个父亲在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做了什么?躲起来。当没事儿发生,该做生意做生意,(别说这是为了生计,后面美兰来的时候他们照样大白天出去玩儿),当情绪憋不住了以后,两个大人完全不管不顾地大打出手,完全都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而对于犯了错(当事人不觉得这是错)的孩子,他们一直迟迟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要么是打骂,要么是逼堕胎),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对孩子内心到底造成了多大伤害。他们发泄情绪地把宝宝B超照片丢弃甩开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
题外话,我觉得有场戏特别妙,女孩的爸爸说宝宝是瘤。这场戏太棒了,要知道,生命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环境下造成的,哪怕最终被流产出来,他们也不可以被人叫做瘤。
这就是成年人最真实的映照,不愿费心思去读懂子女的心,总是觉得他们替孩子做的决定就是正确的。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批评两个孩子不顾及父亲含辛茹苦,一意孤行。我们做评论似乎都喜欢站在父辈的立场,殊不知我们连子女都没当明白呢。设想一下,我们站在这两个孩子的角度上,如果我们是他们呢?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往最小了说,从小到大,楼上楼下两户人几乎天天吵架,搁你你受的了?
女孩小时候眼睁睁看着妈妈离开,饿着肚子等爸爸赌输了钱回来,却拉着自己去求别人借钱,她是有记忆的哦。女孩子每去一次市场,身世都要被市场上的人提一遍,然后还要被不断叮嘱“看吧,你爸爸为了你戒了赌,为了你天天凿冰,你要感恩啊”,然后爸爸还要时不时地拿自己邀功“我女儿是全校第一”,你是她的话,你不想逃离?你不想找一个避风的港湾?她的父亲确实做出很大牺牲,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孩子攒学费(还有重回自由的船钱)但是严重缺乏和孩子的交流,有人肯定要说了,他都这么辛苦了哪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不要随便在女儿换衣服的时候推开厕所门这种基本常识应该具备吧?事实证明,父亲在精神层面上对女儿的爱是极不成熟的,他以为无条件地迁就女儿就是交流,他以为说一句阿一古我女儿怎么这么可爱亲爸爸一口吧,这就是父女情感互动了。殊不知,这只会让早熟(且高智)的女儿倍感负担。我是她,我也想逃离,赶紧去首尔吧,这样我和我爸都自由了。
至于男孩,更别说了,到高中了依旧是家庭暴力的忍受者(肢体和语言),这个不是上纲上线,从他们台词可以得知,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就是黑社会的那一套,打一顿就好了。而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好言好语,咱可别慈悲为怀地去替一个未成年人体会他爸爸的嘴硬心软了好吗?对于孩子来说,语气重就是语气重,打我就是疼,我感知不到太多里面的深层爱意的。
所以,别再强调两个父亲支撑这个家了。到底是谁的存在才让家没有垮掉还两说呢。孩子(尤其是男孩)当年要是跟妈妈走了,这俩当爹的早就非死即坐牢了。
这两个小孩,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有了相爱的人,很节制地只做了两次(别告诉我咱们国家的高中生没有人干这种事)而且两次都很好地做了防护措施。他们已经做的很不错了,而且事后的应对虽然慌张但不失理智(知道哪怕再想堕胎,瞎买的药也不能随便吃),只是命运使然,这样都没拦住怀孕,那真的就是纯概率事件了,用女孩的话说就是:恭喜你,成为了我的宝宝。这样的几率,确实值得恭喜。
偏偏这样两个小孩,竟然常年全校第一第二,竟然依旧没有放弃要去首尔大学医学院,(男孩女孩都没放弃,而且男孩选择了更勇敢的路)。偏偏这样两个小孩,被我们很多“二十四孝”大圣人一顿狂骂。
反思反思吧,我们要处在他们的环境,大概率就是海鲜市场丁青了,至于将来能不能人人成为电梯战神,做梦吧您嘞,别说早孕堕胎了,十八岁之前没被毒品害死就烧高香吧。
所以这段故事我个人很喜欢,因为它不是在讲小孩如何早孕之后如何努力地逼疯家长,努力地让观众下头。它其实是在讲大人如何成为大人,被改造的不是两个小孩,而是两个大人。
末尾,要说美中不足吧….就是怀孕六个月,肚子的显怀应该更大一些了,而孕吐也多发作于怀孕早期,六个月的时候,早就缓解得差不多了。
说真的,看剧的时候,真的代入进恩喜的情感里,竟然相信汉修说的话是真的,“和妻子分居7年,马上要离婚”。
汉修是一个重感情的男人,他和恩喜一样,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待投资失败的顾客,耐心用热茶招待,真心让对方情绪“降温”,化解矛盾。不得已向朋友借钱未果,没有气恼,反而鼓励他学着投资。回到济州岛,因为自己没有承担起长男的责任,而羞于见朋友。
对于汉修来说,与所有的人相比,女儿才是他唯一的寄托。因为女儿说打高尔夫球会幸福,于是为了培养她,不惜卖房借钱去支撑。然而,七年的坚持并没有换回想要的成绩,因为易普症影响比赛,需要再花2亿韩元训练一年才有可能晋级。
是进是退,如何做抉择?妻子的崩溃,也没有阻止汉修想坚持下去的心。他就像一心走到黑的边缘人,为了自己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坚信只要女儿喜欢,他就是她的坚强后盾。
而恩喜,一辈子没有结婚,很难说,这里面有没有汉修的原因。这个长得像条白带鱼一样的男人,突然出现在马路上,又像做梦一样消失,她怅然若失,又满怀憧憬。
恩喜是个有钱的女人,银行的户头里躺着好几亿韩元,不投资理财,只是不停往里面存。她每天就是在市场剁鱼头,连五星级酒店都没有住过。为了四个弟弟,早早终结了自己的人生。直到与汉修重新相遇,仿佛才有了期盼。做头发,唱歌,答应他一起去曾经修学旅行的木浦重游。
恩喜虽然没有说,她还是有期待的,就像每天早晨去鱼市拍卖现场竞拍,买到想要的带鱼一样。当听说汉修与妻子分居马上要离婚,才欣然同意一起出行。
有了期待的恩喜是多么开心啊,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以前,在木浦街道上被汉修背着吃棉花糖,在海边与朋友们追逐打闹…那时的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哪怕五个人分吃一根棉花糖,也是幸福的。所以,笑容是那么的灿烂,所以,中年的汉修一再说恩喜,“那时候的你很可爱,真的很可爱”。
青春充满了期待,和美好的回忆,是最令人想留住的岁月。成年的汉修好好的,让恩喜的初恋的美好没有遭到破坏。为此,恩喜充满了感激。
然而,朋友间貌似关心的提醒让恩喜的期待沉入谷底,遭到欺骗的恩喜愤怒质问汉修。
难道真的连朋友都不能做了吗?朋友关心她没有错,为什么不能现在汉修的角度想一想。事情都有两面性,思考也是一样。
恩喜打给汉修2亿韩元,在这个场景没有出现时,已经被我猜到了。面对爱,任何人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然而,恩喜的话说的很有智慧,她这辈子做过好几次亏本的买卖,这次就当也是其中之一吧。言外之意,她本着不让汉修还钱的心,才借于他。
汉修把钱退回去才真正摆脱了渣男嫌疑。
这个故事,除了汉修和恩喜的感情,打动我的还有一个点,那就是汉修对女儿的转变。
虽然是故事,并没有故事的美好,极其冷酷无情。七年的坚持没有开花结果,而是退回了原点,承认教育失败。
这才是现实。
依旧是凌晨,依旧是恩喜在做饭团,依旧是去鱼市竞拍…不同的是,恩喜压低了鱼的竞拍价格。生活一切照旧,周而复始,就像济州岛东部海面上每天升起的朝阳,西部黄昏的日落。
生活不易谁都知道 这剧真是坐实了生活剧的本质——忧伤底色温暖内涵。家人是不能选择的朋友 朋友是自己选择的家人。这剧可能更适合我这个年纪的中年妇女看 太有共鸣!生活教会我们不要轻易评论别人 因为你不知道她经历过什么;不要时时处处讲求公平 否则你就是中二还没长大 ;不要回避真实内心 勇气首先是面对自己。
今天先后看了解放和蓝调 哭的稀里哗啦 自己找虐 不过心里很舒服!因为善良因为爱 这也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吧!感恩
上次看到这么好看的剧还是《请回答1988》,世界怎么了,这么好的剧,尽然没什么人看。8.4分我真的不能接受,最起码也应该9.0。国产剧烂透了的时代,国产电影也烂透了的时代,我真的感觉这世界的人么怎么了,还是我是另类。不论剧情还是演技,甚至小孩,唐氏综合征患者,都在用心的创作这这么好的作品。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发生在济州岛的人情味故事。前两集以汉修(车胜元)恩喜(李姃垠)的故事线为主。这部剧的拍摄手法非常棒,有个一定要介绍的名场面!
青春时期的汉修毫无顾虑地奔向大海,是他内心无所畏惧、自由自在的表现。想起另一部剧的男演员形容过“青春”就是“波涛”、“大海”,在这里被完美地展现出来了~
中年时代的汉修也奔向大海,他漂浮在海面上,却完全不是同样的感觉,晃动的波涛正裹挟着他,就好像无能为力的生活推着他不得不动...
鸟瞰镜头与近景镜头的互补也很有趣!
鸟瞰大海时,人变得非常渺小,青春与中年“并肩”的汉修,看起来和以前差不多,但是已经完全是两个人了。而中年汉修和中年恩喜,也被大海和沙滩的分界线分割得明明白白,两人已经是不同世界的人。
对比近景,即使在广阔的大海上,他也无法暂时抛开烦恼,仍然被现实所困,近景强调了这种情绪。汉修对恩喜说“你借我钱”是真心的,“一起去旅行”则真假参半,他开始想利用这个老同学对他的初恋情怀。
通过大海来比喻、对比汉修青春与中年的心态与处境,非常细腻又巧妙,“借钱”的点也容易引起共鸣,现实得令人唏嘘。
这才是真正优秀的青春与现实交叉、引起共鸣的动人叙事!
不过,这部剧的整体风格是轻松、温情向,汉修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在济州岛就是要得到治愈啊!同时,帅气船长和多情海女的爱情也正在启动中~期待后续!
-------------------------------------------------------------------
-----------------------------------------------------------------
《我们的蓝调》中宣亚的故事,导演用奇特的意象细腻描绘了抑郁症患者的世界。
早上起来,宣亚感觉恍惚,导演用模糊的镜头表达她的精神状态,她坐在床边,指尖在滴水。这种滴水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在电影中通常用水代表情感。
这里不是真的滴水,而是形容宣亚的内心情绪,就像是溺水的人挣扎着从水中起来那样,冰冷绝望的、湿漉漉的······
这种表现手法也生动地展现出一种流动的情绪,表面上看不出,甚至没有表情起伏变化,可是内心是汹涌波动的。
和汉修漂浮在大海上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水具象化表达内心情绪,只是一个是漂浮、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一个是溺水、窒息、深陷其中。
这里的水,象征着忧郁的情绪渗入宣亚每个毛孔,又因为太满而不断地流出来······也可以想象成一块吸收了太多水的海绵,变得无比沉重。
还有她丧失对时间的客观认知,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洗澡洗一整天根本不知道天黑了,在海边发呆站一整夜,明明已经天亮,回过头发现自己仍然在黑夜中。
可能是抑郁症让她产生幻觉、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黑夜,也可能是一种心理蒙太奇,来表现她在发病时内心的绝望感,黯淡无光、失去了一切希望,处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那种黑暗究竟是什么?比起争不到孩子抚养权的悲伤绝望,我感觉更多是一种虚无,感觉现在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孩子的一句“妈妈生病了,不能陪我一起玩”让她感觉自己不被需要了,即使努力过还是失败,就算孩子跟着她也无法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争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呢?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晚,皎洁的明月,在她眼中是熄灭的、被乌云遮挡的,一切都隐匿于名为黑暗的虚无中。而她努力地忍住一跃而下的冲动。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或许不全然是如此,但至少具象化地表现出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也会让一些观众更具体地认识到“原来抑郁症会有这样的表现”。
促使思考背后的原因,宣亚是不是产后抑郁?明显老公不关心她,没有积极地帮助、鼓励她治病,还讲得很轻松,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老公根本就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她内心世界究竟经历着什么样的痛苦折磨。也许现实中,到现在还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想太多”、“闲得慌”、“太敏感”、“太悲观”······身边人的不理解、不接纳,也会加剧患者的痛苦。
我之前写过好几篇《人间失格》的剧评,分析过其中对于抑郁症人群感到空虚、无意义、甚至想死的心理状态刻画以及关怀。
《人间失格》中有这样一段台词:“我在久违的甜蜜滋味中清醒,再次回到记忆的地狱里头。我是否有一天,能当个没有不好记忆的人,能当个仿佛今天刚出生第一次活着的人。是否能重新过上什么事都还没发生,那种安安稳稳的生活呢,无法爱自己的我,这样的我,能够重新开始吗?”
宣亚一定也有这种感受,听到“妈妈生病了,不能陪我一起玩”的话,她可能也觉得自己再也无法“重新开始”了。
跟同期的解放日记相比,这部明显要热度下来不少。两部我都看了,但我真的太喜欢这部蓝调了,是一种久违的1988/机智系列之后的群像剧。没有什么男女主角,只有这样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在生活中艰难的摸索,有泪水也有欢笑。
车胜元居然难得出演了这样一个落寞中年的角色。窘迫大概是最适合形容他的一个词。当一个人穷途末路,只能逼迫自己成为一个卑鄙的人去换取金钱时,我相信他的内心是比任何人都痛苦的。因为连恩喜内心都知道他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啊,不然的话最后也不会还是把钱给了他。有时候人生的路是自己逼着自己在走,退一步,其实家人朋友都在,一切也都在。曾经美好热切的青春变成了如今的沧桑,不是不感慨的。但是既然拥有过,还是值的时不时拿出来回忆一下曾经的自己,也算是一种警醒吧。
一开始对美兰实在是爱不起来,那样一个任性的娇小姐角色,以及这样随意地对待恩喜。可是到了后半段我已经大概了解了她的想法了。她是做错了,她是随意了,但这不代表她不看重彼此的友情。从小到大看似富足但实则孤独的环境可能造就了她的性格,也正是因为把恩喜当做世间的唯一才会不管不顾地释放自己的真实脾气。如果错了,如果伤害了你,你可以打我骂我扯我头发,可我最不希望的就是你强颜欢笑但在心中已离我远去啊。这样的友情也是弥足珍贵的,对她二人来说都是。
很多人诟病的小情侣,只能说是一种万分之一的美好期望。在心智还未成熟时,所有的决定都冒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坚持,那只能自己承担后果。不是另一半,也不是父母。
一直很好奇印权浩息两兄弟是怎么从好朋友走到这一步的。可是这一段我有点不是滋味。无论今天怎么样,当时的浩息就是赌鬼无疑,不听劝,三番两次借钱,甚至还要带着自己的女儿,怎么,被骂一句都受不了了?这么有志气的话,早干嘛去了?当然无论如何我还是喜欢这个俗气的大团圆结局。人生无常,谁能想到亲家这个词居然成真了呢,也不知算不算是命运眷顾。
英玉和姐姐,这对角色太过出彩。船长懂得英玉的假装坚强和假装冷漠。因为曾经这么痛苦过,而外人根本无法理解其中之万一。看到英希的画是我哭了,哭的泣不成声。尤其是最后那一副,英玉喜欢没有我存在的孤独。她什么都懂,有着所有的感情,却被人当做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小朋友来看待。英玉再苦,也不如英希苦。可是这些天真的孩子们,要有多么千万般的幸运,才能遇上真正善良的家人。而我们能做什么呢,也只能是在餐厅里看到他们时,不要多看一眼或者多说一句话,在看到有人歧视的时候能够勇敢站出来哪怕说上一句话。仅此而已。
李秉宪这个老牌帅哥没想到演了这样一个农村俗气大哥的角色。我不怎么想聊他和宣亚的感情,虽然也很动人。但真正令我意识到编剧高超的,正是他和母亲的故事。如此坏脾气的儿子,如此冷漠的母亲,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整部剧里,我几乎抓耳挠腮地想知道当年的原委,想知道他妈妈到底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才会这样对待儿子。是当时有性命之忧吗?是自己难言的苦楚吗?可无论什么理由,造成了儿子几十年的伤害,我都会不能理解这样的所谓苦衷。可是真的绝对没有想到,没有苦衷。
是的,没有任何苦衷。十几岁就出来做工,没有体会过父母的关爱,连丈夫买一碗炸酱面给自己吃都念念不忘了一辈子的女人,你要她如何学会爱人?她在自己理解的世界里给予了儿子全部。她付出了身体,时间,自己一切的一切,换来儿子的衣食无忧和读书上学。她做到了,是啊,所以她诧异,我有什么对不起你的?
我们总以为父母该如圣人一般知天知地,可父母却有着他们年代的局限性。最后他抱着已故的母亲泪流满面,我也是。他一定是后悔的,痛彻心扉的后悔。如此地渴望母爱,可明明自己早一点努力去伸出手,努力去探究,就可以早一点拥有的母爱。后悔两个字,真的太重。
真的好喜欢这部剧,在一个济州岛的村庄里,仿佛说尽了人生。人生是苦中有甜,酸中有辣的。谁又不是呢。
高中生怀孕这一笔真的很败好感,我无能接受
有生之年系列~这几个演员坐一起聊天我都能给五星好嘛
人生何处不相逢。人到中年,小人物的辛酸苦辣,统统在老朋友相逢的酒局中一笑而过吧,
在粗鄙而辛酸的土壤上开出瘦弱的怒放的鲜花,不是被浮夸滤镜包裹出来的浪漫,而是一群被社会打磨成了“油腻”中年的男男女女扯着大嗓门喝酒发疯后坐在室外的小板凳上就着夜色回忆人生中仅有的灿烂青春。她问你到底记不记得,他醉着不停地笑不停地笑;“如果我很可爱,那时候你为什么不跟我谈恋爱?”他没有回答,笑着问你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再没有遇到你这样的人”,谁说车叔配胖大妈是掉价?在那个为了生计满身伤痕的卖鱼富婆眼里、心里,他闪闪发光了一辈子。喜欢车叔漂浮在海里那段,曾经的自己漂浮在旁边默默注视着他,他喊她的名字,哽咽了几声,终究没能向她开口借钱。
不论是春禧奶奶,恩奇小朋友,甚至是唐氏综合症的英希,演技都那么感人,一边哭一边看完。人生无常,但心中常有爱。满分推荐!
卢熙京的剧本真稳啊,把普通生活中的人都能写得这么精彩,是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么闪闪发光的,只是不为人知罢了。这部剧分数绝对会到9+,我先把话放在这里了。
同戏不同CP,好想磕鱼饼哥和敏儿姐这对真情侣的糖啊,谁懂!!!
一部认认真真描写了老人、穷人、残疾人、抑郁症患者并认认真真把他们当人而不是工具人也认认真真探讨了友情、爱情、人生各种羁绊以及生、老、病、死的剧集,每一个平凡普通的角色都鲜活得有如邻里,每一段情绪都细腻得令人动容,如此真挚如此轻缓如此温柔,有什么理由不给五星?
教科书般的作品,普通人的普通事都能拍的那么吸引人,我们跟韩国影视作品的差距跟男足越来越像了!看了评论,认为好的,认为不好的,谁也不用去说服谁,各抒己见,各打各分挺好。如果看完这部剧,还不懂包容那真是没看明白!结尾的那句话真的是对各位最好的礼物:人生不是来经历痛苦的,是为幸福而来的!
希望生活热气腾腾,到处闹哄哄
卢熙京+金圭泰,牛逼我说倦了。原本还担心这么多大咖会不会失调,完全不会!轻松日常又有一点小趣味,每一个人物鲜明立体,哪怕是回忆杀都拍得格外诙谐,强推!
木浦、釜山、浦项以及济州岛……韩国人的海岸情结从「请回答1997」贯穿到「海岸村恰恰恰」再至这一部,主色调依然是生活气与人情味,相较于满屏的乱力怪神和都市恋爱剧,这类小人物群像或许才是永恒的王道。正如所有好莱坞演员都在投奔美剧一样,这两年以tvN为代表的本土有线台以及以Netflix为代表的海外流媒体正逐步拉小韩国电影和剧集间的演员鸿沟,王牌主创与星光熠熠的阵容让这类本就自带“亲民”属性的生活剧更添看点。考虑到演员构成将这部剧的主角简单归类于中年人似乎并不恰当,但又确实拍出了中年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过往的眷恋与羁绊,或许将成为这个十年的「请回答」。
太好看了!全员演技在线看起来就是舒服,运镜也是干净自然克制。原本最帅学习最好打球最棒的男孩去了大都市首尔,却为了女儿的昂贵爱好倾家荡产;留在小村的矮个子卖鱼女孩却咸鱼翻身,坐拥上亿现金和独栋大楼。所以人生从来没有定式啊。两场堵车,人物悉数出场,性格完美呈现,节奏进入的很好,三对男女的故事,完美串联在一起。可能每天能看到大海的生活,心境因此更乐观、辽阔和洒脱一些。当明月从海上升起,孤独被隐藏,人总在祈求更多平静和自由。
很喜欢,很好哭,太喜欢看中年人的生活了,好像是一种预习,希望我中年的时候也能做到这样,担负好自己的责任,有人情味儿。最喜欢申敏儿那一对,两人都是彼此的救赎。也很喜欢海女和船长那一对。太苦了,但每个人都还在坚持,在努力生活,没有自暴自弃,真好。永远不要放弃。
“你也很享受吧” 啊!初恋真的很美好。
四星观望一下,现在这个糖水、虐渣、土味时兴的光景,还敢写敢拍这种日常平淡群像流,才是最洋气、最酷的。
对啊,已婚大雁老爸车婶x卖鱼富婆周立波才适合演悲伤中年回头看那短暂的青春每个瞬间都耀眼,2521为什么。。
被14集震撼了!被这部剧题材的广度震撼了!把镜头聚焦在了残疾人及其家人,真的太难得了,给编剧导演演员点赞!
我敬佩把生活的艰难拍的惬意且平凡的导演,每个人都有自己拧巴遗憾的地方,又有许多反思。(蓝调是黑人奴隶在劳作时抒发情感产生的一种音乐类型,在抒发痛苦的时候又在自我疗愈,每个人都有艰难的时候又会自我化解,可能导演取名的真意是这样吧)
看到第8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吐了!学生那对真的是纯纯让我捏紧拳头👊是谁给女生勇气吐槽她爸自私啊!两个前途光明的人非要生下来未婚先孕的孩子,一个看爹受伤那么严重也一句不关心,立马骂完辛苦攒钱把积蓄给自己的老父亲自私就跑去旅馆,一个书也不读就去餐馆打工还跑去旅馆送吃的送一天的工资,是不是都觉得自己是超级伟大的父亲和母亲啊…连子女都没做明白,就想当爹当妈;连自己都养不活,就想生下孩子读大学!要是有骨气不让家长带孩子,可以预见未来俩人得过得有多混乱糟糕!大型中二反智现场…本来开始单元剧一还挺看好,果然任何一部剧被骂都是有道理的!|看完了 两星没得跑 二倍速都发现至少有两处丑化中国人 炸酱面的梗 情节突兀 为了黑而黑 尬得要死 非要在文艺作品偷掺意shi形态的屎 垃圾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