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历史转折系列一共有两部,一部是本剧即《历史转折中的全斗焕》,一部是著名的《历史转折中的XXX》;既然如此,对两部剧的短评执行换头操作也就没问题了吧(大概)
本评论改编自真实短评,如有雷同我故意的。
每天几乎不分昼夜在看,如饥似渴,热血沸腾,还几度泪流满面。不得不赞叹,全斗焕的伟大非一般坐享其成的领导人可比,尤其是在1212政变、平定光州、戒严令的推行上,表现出了极大的魄力和远见,实在叫人由衷地敬佩和感恩。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全斗焕,韩国现在会是怎么的局面,是还在无休止地运行维新体系,始终以朴总统的话为真理,人民挨冻受饿吗?简直难以想象。虽然是电视剧,很多地方不免夸大,但仍见全小将的风骨、胸襟与魄力。很精彩,节奏控制的很好,语言方面也很符合当时的情境,很真实的感觉。电视剧里还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新军部的年轻人形象,在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下,敢于审讯陆军总长,敢于为先,敢于爱国,实在太叫人感动,又为他们叫好。迫切地想看其他全斗焕的传记,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清醒?
我们这代人都是享受着全斗焕政策的一代人。听小说奇谈一直在说“大师都是成波来,成波走”,看完此剧,才真正明白全斗焕的伟大之处啊,守底线、知进退,讲方法、有手段。我们真该庆幸有了全斗焕,否则,我无法想象今天的生活该是怎个样子啊!
没有全小将,打一两星差评那些人,能吃饱饭么?
很喜欢,豆瓣的某些人太挑剔了,在当今国内大环境下,拿出来我觉得挺不容易的,别以为,看到民主自由,就真的以为自己逼格高,什么都懂。 还原的斗焕小将,挺好,改变了整个韩国。
第六集了,在观看过程中数度落泪,这么好的片子应该让我们的下一代好好看看,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才能强国。
很感动,小将你好!
全斗焕是我最佩服的韩国领导人,获得权力并不难,难得是获得权力之后如何保持初心,保证最底层的人民的基本权利,在现在这个阶级日益固化的时代,全斗焕尤为珍贵。
之前爸爸在看这部剧,强烈推荐给我~我很佩服小将的眼光和魄力!爸爸说,如果没有小将,那他和妈妈是不会有机会进青瓦台的~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比较完整地了解那个年代,不论事实在这部剧中还原了多少,都给我以深刻的认知和启发~
最可敬的全爷爷,为我们祖国贡献了一生。
小将确实是韩国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很敬佩的人物
我觉得这部戏并没有那么糟。起码它展现的当时上至国家领导,下至知识分子、普通市民和农民面对国家困境奋力挣扎探索的精神感人至深。有些地方甚至让人热泪盈眶。 (本条未经修改,直接搬运)
先不从艺术角度分析这个片子的价值,我看完这个片子后的确热血澎湃,渴望10·26,渴望12·12,渴望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尽管,现阶段的国家由于转型积累了较多的社会问题,但是,美欧国家解决这些问题也花费了近百年的时间,韩国能从1979年到现在,这个国家没有全小将还有谁
祸韩国者为愤青!
真的是伟人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眼光长远又干实事还有魄力! (本条未经修改,直接搬运)
韩国人必看!!!
在那样荒唐的时代,荒唐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清醒头脑的Kakka,大智慧的引领一个方向,本身就是特别的难得,可贵的是这部剧也开始客观的反应当时的历史,是进步,而表演和编剧也很到位,加一星鼓励一下
一代伟人,西比西比指挥的非常不错!!!
……待续
一口气看了6集了 简单说下,
意外事件后若想掌控全局,尤其依赖可靠的第一手全面信息和可靠个人势力,外加引导舆论和紧急停摆后的内部安排,情报部长简直是一副好牌打烂的典型。
看到有评论说韩国政治太幼稚,拍的太垃圾。我想说
大国政治相对简单,各种发展各种刚就对了,没别的路好走,分裂更是没前途。
而这种傀儡政权的小国的政治,也别有一番味道,夹缝中求生存,大象有大象的生存之道,老鼠也有老鼠的钻洞之法。一个意外事件打破了权利的底座后的众生相才是这个剧的主旨。
各种关系派系,加之制度不完善,外部大国的影响,隔壁金胖的觊觎。D Z J的内部各有问题。 执政D的不作为和在野党的暴力试探,Z的群体腐败和人情,论资排辈各种臭潜规则,J内部的保守和激进对立。 群体内部下克上,左右派,执政在野,形形色色,狮子臭虫跳蚤各自轮番上台,各展手段,拍摄节奏也非常好,民众的混乱也拍出来了。
其实放下偏见,就事论事的说,比如有评论说全片就一句话,谁上台都是美国意志代言人,仿佛美国直接下场参与似得。
但事实上美国不是直接随便挑个最亲美的人上台,那也太简单如儿戏了,美国收到的是什么信息,怎么收到的信息,是否可靠,跟什么人什么派别吃饭聊的什么,美国国内哪个派别上台,亲哪个傀儡,他们内部军队,大使,情报官员都怎么考虑,对韩的政策怎么转换,都要交代,怎么鉴别各种势力,直接皿煮搞乱还是弄出亲美政治强人?《美国对拉美是皿煮乱搞对中东则是扶植强人》。怎么挑选本地的各种势力派别,都需要仔细分析的,不是一句话都被操控,都代表美军意志就完了的。
再说,玩政的人,就算是被扶植,哪里会全心甘于受摆布的,被扶植的可不这么想,还想着是他利用美的势力呢,上台站稳后,怎么欺上瞒下培育势力,孙子当过了再反咬,恶心美爹也实属真实。我们对朝鲜和北越那么支持,扶植他们,他们还反过来说是替我们当了前线炮灰,帮我们抵挡了美国侵略呢,一点感恩也没还反以为我们占了他们便宜,这种心理到处都是。
画外音非常重要,后世评价的中肯和透彻,但是看官如果代入到,时代的本人接触到的信息,就未必有这么透彻。这是混乱的真实历史。拍的真不错。想想咱们,如果也能拍出从遵义到延安到76再到xx的一系列内部的斗争和外部的事件,也必定是非常非常好看的呢。
尽管《五共》拍的可歌可泣,还有《1987》、《辩护人》、《司机》这些感人至深的电影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五共已经是强弩之末,mz势力的敌人新军部是战五渣。韩国的威权体制在四共时是乌龟铁壳,在五共时只是伪装成龟壳的硬纸板了,一触即溃了。
1.Ideology。新军部这一帮大老粗靠哭爹他上位,豪赌成功后忙着夺权,根本没时间也没人才来思考ideology。二十世纪是ideology(政治乌托邦)的时代,没有这个的证券天然是脆弱的。新军部的论述只有承继四共和反康,而没有自己的理论架构,这天然就吸引(蒙蔽)不了多少人。
2.粗糙。新军部这帮屑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除了打就是打。但是统治术哪有那么简单,靠打来统治副作用是极大的。真正的高明统治术,都是把惩戒包装成民意,驱虎吞狼,用群氓去对抗群中。脸面一定要好看,手脚要够隐蔽。卢信永这个技官当安企部长时五共最安定,换了张世东这个除了打啥都不会的啥口,很快就爆雷了。
3.利益集团。小酱这个贱民出身的,能力水平有限。上台之后,很快新军部自己内部就炸了,分裂成几个派系。小酱想学卡卡,但是只学了个皮毛。卡卡时期四大派系,警卫,情治,枪杆,文官。小酱整派系其实理论上都是枪杆,五共建立在枪杆之上,hanahoe是不能分裂的,这是他唯一的基本盘,在这里搞制衡是自我阉割。另外,他强抢财阀,压制文官,凌辱知识界,基本上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在小将时期,就没有形成卡卡时期的那种巨大利益团体,自然也是站不住的。
结语:五共生于不义,活该死于耻辱。但是mz势力自己弱鸡,汉城之春时不搞内斗,79年就直宣了。新军部渣渣,搞定它固然不容易,但是也没那么困难。比起北傀西傀,不知道有多容易。比一比西傀的统治术,那才是人类智慧的巅峰,千年江山不是问题。
从四月份开始看到现在,断断续续地补完了这部十多年前的剧。电视剧讲的是从朴正熙遇刺,一直到卢泰愚就任总统期间韩国的政治历程。抛开电视剧背后的涉及到的现实政治事件不谈,单就电视剧本身来说,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既突出了角色的特点,又避免了脸谱化的描绘。演员演技全程在线(毕竟是李德华、徐仁锡等一帮老戏骨担纲主演)。而且作为一部政治剧,对于政治事件的描绘不仅仅是高层决策者的视角,同时也有普通民众的视角。最典型的就是光州事件和绿化运动几集。不过这部剧的缺点在于,主线更多的的笔墨在写全斗焕独裁政权的建立和韩国在野党以及民众的民主化斗争,对于全斗焕执政期间稳住韩国经济的事情没有着多少笔墨。不过毕竟从主题曲“绝不宽恕”可以看出来,对于第五共和国这段历史,韩国国内将其视为一段黑暗时期,编剧可能还是希望展现出韩国民主化道路艰辛坎坷这一方面。不过瑕不掩瑜,对于希望大致了解韩国现代政治的人来说,这部剧算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剧。
断断续续看了整个剧(至少大部分吧)。主要关注双十二政变和光州事件,从头到尾看了。
全斗焕这个人,怎么说呢。他的五共在这部剧成了大反派,整个剧都是黑他的,黑这个政权的。不过他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内因——他是个粗野狂妄、只信奉枪杆子强力镇压的武人;第二是外因——他用的方式其实跟前任、他的老上级和知音朴正熙总统没什么本质区别,但是时代不同了,全斗焕没有意识到。这是他和国家的悲剧。
朴正熙统治时期分成了两个共和国:第三和第四。如果说第三共和国还是蒸蒸日上高速发展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那么第四共和国暴露的其实就是韩国社会对于军人专政已经开始不满的环境了。由于国际大环境(1973年布雷顿体系的瓦解,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低速增长甚至“滞涨”时期):一直依赖于日本和美国经济、搞外向型经济增长的韩国自然也连带进入低谷。人们生活下降,自然对于政治高压的社会环境也感到难以容忍。但是朴正熙是怎么处理的?他不像很多韩国右翼保守派认为的那么英明神武富有政治智慧——他的处理本质上还是军人高压式的。1979年的釜马事件就是最大的明证:朴调动三空输武力镇压。这也成为金载圭刺杀他的导火索。可以说如果没有刺杀事件,继续执政的朴正熙肯定会越来越顽固、越来越信奉武力至上。这可不是简单的车智辙迷惑上级的结果(在这点上车倒有点像未来全手下的许文道)。
人们也可以想想:釜马事件和光州事件,中间差了几年呢?就这几年就完全不一样了么?人们的认识、社会的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么?实际上,光州最后搞那么大乃至成为今天的韩国版“二二八”,很大程度上跟它所在的全南地区跟军人政权仰仗的庆北等地在经济繁荣中的不同待遇有很大关系。全南的经济在韩国大环境里是不受重视且拖后腿的,自然人们对于现政权,不管是朴正熙还是全斗焕,都不会有什么好感。朴正熙好歹还算经济奇迹的发起者,全斗焕?
然后谈谈双十二政变。
1979年的双十二政变据说连同后面的戒严时期算上,时长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时间最长的军事政变”)。这似乎没什么好夸耀的。相比于1961年几乎众望所归的“五一六”,1979年的这场政变反对者众多,也有相当程度的流血发生。过程有点险,但最终也算得了一个成功的结果。
兵变的源头其实在于军队中传统势力对于民主化的不满,而兵变受到的阻力较大,也是在于军队内支持民主化的势力也不小。事实上朴正熙如果活着,他肯定会站在全斗焕这帮人这一边。从兵变者的角度而言,如果说这场政变有导火索,那一定是郑升和在军队会议上那句“绝对不能再出现朴总统那样不幸的军人了!”——全的前辈黄永时中将大发雷霆,鼓动全去拉人搞兵变。
政变主要动用的是全的老部队(现在是他亲信卢泰愚指挥的第九师团)、首都警备司令部的两个团(特别是张世东的第30团),还有特战司令部的三个空降旅团(朴熙道的1空输、崔世昌的3空输和张基悟的5空输)。特战司令部基本上成了空架子:作为国军精锐的空降部队居然只有一个旅团靠得住(还缺少运输车辆)。
插一句:3空输真的算空降部队出镜率最高的代表了。前有朴大总统镇压釜马示威用它;再则双十二兵变有它;最后镇压光州起义也是冲在最前线——可谓历代军人总统都喜欢的亲信部队。
政变成功几大要素:
1,全斗焕在兵变前掌握了实权:
全本来就是朴正熙眼中的红人。朴本来想让这个后辈也去搞政治,但颇有自知之明的全留在了军队。在越南,他和老友卢泰愚的搭档干得很不错。回国后被朴任命为保安司令部长官,这其实是韩国国军中的实权控制者。这决定了朴被刺后,虽然戒严司令部是参谋总长郑升和主政,但实权完全掌握在全斗焕手中。他成了戒严司令部名义上的二号和实际的一号人物,因为许和平和许三守的情报处控制了全部情报,信息优势成为未来兵变的关键。
2,全和他的同道们果断且全力以赴:
全自己召集家人显得很悲壮,事实上他也是赌上了自己的前途干这一票。
卢泰愚关键时刻下令停战区的第九师团出动29联队(全在越南战场指挥过的老部队)向首都开进(这完全违反军纪: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就算平时也要在美军指挥下才能调动,结果美国人没管)。
许和平监听到汉江大桥接到阻止政变部队过桥的命令,马上直接连线大桥守备部队说服对方放行。
兪学圣中将想出兵不厌诈的主意,表面提出双方都撤军,实际上默许自己一方通过汉江大桥开进汉城。
兵变集团非常团结,以全小将为中心,群力群策,共同努力促成最终成功!
3,韩国国军内部对镇压政变犹豫不决:
这样的表现有两个原因。
第一,韩国国军的指挥系统完全是乡土关系至上(旧日本军队也是这样)。这种前提下的“忠诚”不是现代军队意义上的。
在兵变最危机的时刻:全让兵变集团的"一心会"成员都去动员能拉上乡土关系的军官去说服不要镇压政变。最后连最顽固的张泰玩也被手下军官抓起来了。这就是同乡说服的力量。
第二,镇压派墨守成规,其实根本就是不当回事。没有调令军队不动,参谋总部的军官们纸上谈兵毫无积极性。
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是:听到兵变枪响吓得先去找老婆孩子一起逃难的国防部长官卢载铉,事后被政变军抓到被迫见崔圭夏,要求这位代总统事后认可。他对崔所言之理由也是这个。虽说这是托辞,但也反映了这种思潮在当时军队中是主流观点。
4,美国的最终认可,这点最终确认了全斗焕的成功:
世人皆知南半岛实际上是典型的美国附庸,与近邻和前殖民主子日本不同,韩国是靠着美国才能免于金家光芒普照的,自然是跪着接旨的角色。韩国国军战时指挥权属于联军司令部(就是驻韩美军司令部、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甚至三八线南边停战区驻扎的国军部队,在平时也是美军才能调动的(结果卢泰愚兵变时擅自做主,美国人都不吭声)。
对比朴正熙当年的五一六,美爹在双十二中的表现很耐人寻味。
1961年朴正熙五月起事时,肯尼迪刚刚入主白宫四个月,正是理想主义的自由派精英大搞进步主义意气风发之时。这个时候的华盛顿主流,对于南半岛民主运动最终由军人兵变结束很有微辞:当时在汉城的代办会同驻韩联军司令会见总统尹潽善,主动提出调动停战区的国军部队回师首都平乱。尹潽善见大势已去也害怕武力平乱会招致内战北方得利,拒绝这一建议。美爹才勉强接受了朴正熙。
时钟走到1979年,世界已经大不同。苏联在这个十年占据冷战主动权,美国则因为在中南半岛的失败国威低落。金日成的"北傀"自从1968年普韦布洛号事件给了深陷越战的约翰逊政府下马威后,越发神气十足——1976年的板门店斧头事件差点引发第二次朝鲜战争。当朴正熙被刺韩国政局混乱时,美爹最关心的首先是南边要稳定——北方趁乱再次南下?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的。
这个时候华盛顿就要求稳了。在汉城的三个太上皇——大使来天惠(作为生于中国的传教士之后,他更喜欢自己这个文绉绉的中文名)、驻韩美军司令小约翰·威卡姆上将、中情局汉城站站长罗伯特·布鲁斯特,最终的共识是:韩国不能乱。全斗焕得到了肯定。当然要是这几位知道全私下派人监视他们(其实他们也是知道的),内心肯定会极端反感的。但这就是政治!
从这个角度讲:后来光州事件时学生居然流传"美爹两艘航妈来救我们啦"可谓毫无政治头脑。事后韩国学生又因为美爹对光州事件装孙子不知道掀起反美浪潮,这甚至成了韩国民意规模性反美的开始。这的确是不了解世界大势的结果吧。
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政治剧。本剧从第4共和国朴正熙遇刺事件讲起,讲到全斗焕卸任结束,外加卢泰愚全斗焕被清算。
整体上对于政治斗争的描写非常棒,唯二美中不足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制作方,政治倾向太明显,看似是以一个公平的角度进行出发,实则处处在贬损独裁的全斗焕政权,第2个缺点就是把大部分的重点笔墨放在政变,镇压以及一系列清算事件中,然而并没有去说,全斗焕在任上真正的去做了哪些事情,只是在揭露全斗焕政权期间的腐败贪腐,或者说哪里做的不好,并没有给出他干了哪些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是非常有失偏颇的报道。
整体上优点也很明显,首先人物塑造的非常立体。尤其是对于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这4个人物的形象树立的非常具体。尤其是对于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这4个人物的形象树立的非常具体。先说说男主角全斗焕,整体上的手段是心狠手辣,更多的政治倾向是偏向于朴正熙式的强硬右派镇压,但又常常因为一心会以及军部而妥协。卢泰愚在整部剧情里相对隐忍,但是背地里会耍小手段,去打压异己,非常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比如说前期是听金钟泌与全斗焕保持一致,后期又多次听取朴泰哲的意见。许和平这个人颇具有悲剧性,有主张,有能力,但是过于的贪恋于权力,以及不识时务,权力是由领导给的,还总想着去威胁领导,这就叫恃宠而骄,反而容易出问题。张世东这个人,整体上不够狠辣,不够无情,虽然有能力有手段,一是对于下属的管控不够细致,二是对于同僚过于忍让,没有当断则断,才造成了他最后的悲剧结局。还有一些非主要人物描写也很具体,比如说能力不行,还总往前冲,而且经常把领导当平级的人,郑镐溶。
再说说其他政权里的人物。先是最开始的一切的引子人物金载圭,整体上就是头脑冲动,虽然有能力,但是有时候不清醒,意识不到自己处于什么状况,到了西冰库还在那儿大吼大叫,自恃一副老长官的样子。再说说其他的在野人物,尤其是三金,整体上这些在野的人物,虽然在制作方角度上来讲,夸他们如何为了民主奉献,如何做出了努力,但事实上我觉得他们的行为自朴政府开始,就是开始一直的反社会,反政府号召人民游行运动,破坏正常治理秩序,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一定的以及团结的革命目标,有点像绿营。金大中这个人有着超强的意志,一直受到迫害,但也一直坚持了下来,确实很了不起,最后好像还成了跛子。
其次,对于政治的残酷性描写也非常到位。
政治这种东西就是你死我活。在金泳三上位之后,一点都不对全斗焕,卢泰愚客气,在金大中上位之后,又因为全斗焕,卢泰愚帮忙联系经济界特赦他们。甚至在卢上位时期对全斗焕的清算,切割也一点没少。这也就是民选政府的问题,人民往往会因为其摄入的知识没有这么充分,得到的情报系统不完备,而导致与政党的领导,高层的决策者看到的,想到的都有一定的差距。怎么能让屁股来决定脑袋呢?尤其是民选政府都是为了选票去听民众的那很多重大的决议不就完全搞不了了吗?不都搞坏了吗?就是去为了买票搞政治操弄,不是为了发展去搞民生,不把政治作为发展手段,而把政治作为夺得权力的工具,私人享受的工具,这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全斗焕虽然贪了一点,但是做出的贡献一样是不少的。该用雷霆手段的时候就是要用雷霆手段,有时候可能个人的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目的达到了,成本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那就是可以做的。
面对学生我重拳出击,面对北傀我狼狈逃窜
十星推荐!!!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政变镇压党争戒严清算竞选,这些统统都能学会。韩国人民能有今天,实在也是付出太多了。
前期政变斗争超神,中段光州+内斗略乏味,结尾下野竟能营造出军人政客枭雄迟暮之感,强推。
任何针对平民的杀戮都是罪大恶极,终有一天。
有人看了五共还好意思说五共是“最好的韩国”,建议送到三清教育队好好感受一下当年“左棍”遭遇的灾难
斯大林给了赫鲁晓夫三个锦囊妙计:1.打倒前任,2.掌握言论,3.寻找继任、早早下台。
唉,看着张泰玩挨个求各部队出动真的难受啊,泰玩真男人啊,全小将属实是贵物
YM/YPM、大明王朝1566、第五共和国,必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常赞的电视剧,对理解威权政治和民主转型非常有帮助。人物刻画比较细腻,历史考证也花了功夫,虽然有些情节存在杜撰情况,有民主清算的嫌疑,但感觉编剧导演很懂政治。
从1981年的《第一共和国》起,历时二十多年,逐次拍摄到这部《第五共和国》,将一个国家重新独立后的全部历史尽收眼底。分别制作的年限也不可避免地留下当时的时代烙印与局限性,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且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写出此段文字的时刻,距本剧播出又过去了十三年,只是不知道对第五共和国之后的民选时代(第六共和国)是否还会有新的作品来做出全面的记录表达:以此剧中结束的时间节点为始,所有的风云激荡又默默地发生了三十年……
以史为鉴警示国人
有可能这部剧是后来的人在清算前面的政治派系而拍的电视剧,可能对全斗焕一帮子人有描黑的倾向--但这能成为歌颂五共的理由吗?我是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严刑拷打随处可见的国度里,不想生活在一个强迫你举报朋友的国度里。谁要是对这种国度充满向往,那他真的是脑子出问题了。另外,当时的大学真的存在所谓的赤色分子吗?所谓赤色分子难道不是政客们借机打压政敌的一个借口吗?没事,社会出问题,就怪左派,怪那些示威者就行了。高高在上的精英们永远都没有错--但如果体制外社会运动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体制内的途径达成自己的诉求,又有谁会放弃体面的议会席位,去街上冒着生命危险游行呢?
比那个人民的名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很好的政治片,过度简化,倾向性明显,但还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其实五共政权是个十分弱势的政权,先天合法性不足,前期缺少政治支持,后期甚至缺少军事支持。虽然对媒体强力管制但仍控制力不足。所以才会有民主化转型。那强势政权该如何转型呢。
這是我繼《OH!必勝奉順英》(2005夏天)后第二部追過的韓劇。這對於我來說,《共五》有著非凡的含義——它是我、阿布和gespenst三人的努力成果。從2013.10.09的策劃到2015.03.22的大結局,41集字幕的翻譯都全靠gespenst一手操辦,著實給力。這也是安那其字幕公社的最代表作。「說實話真捨不得」……
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人总能同仇敌忾,而面对权力却不攻自破。第五共和国的全斗焕、卢泰愚、许和平、张世东等是这样,而在野的金大中、金泳三、金钟铋又何尝没有踏入这个诅咒?本剧前半段政变夺权、光州事件、建立政党到二许流放还是极度紧凑的,执政中期便略显缓慢同时一个个事件变得离散,剧情结构没能体现出像政治那样编织一张紧密的网。民众运动部分则过于脸谱化,其实真实的民众运动从来达不到铁板一块,内部有着极多的分歧,也通常因为没有直接可以对话的对象,而导致此类运动经常以惨案收场。本剧毕竟无法就光州展开而且聚焦点在于军队背部,所以也就对民众部分草草刻画了。
“撒切尔,我们要在你坟头跳舞!”——————五共确实精彩,当然,其实也是这段历史本身的精彩程度就在那里。评论区的众生相(包括我)也都是对这段历史本身的看法。东亚之民主化,一个胎死腹中,一个靠的神兵天降,只有韩国是在血路牺牲了无数的斗士冲杀出来的。光州人仿效巴黎公社进行的奋勇斗争,每每回顾,都让人潸然泪下。但是尼米茨的小企业君赞美全斗焕狠力镇压依然是我理解不能的。毕竟这样的人按理来说最喜欢的可能是Sino式的神国,偏偏还对时局不太满意。。。——————2022.3二刷一遍,感觉后面全卢入狱是有点仓促了。不过把俩人心怀鬼胎,同室操戈还是描绘的很到位的。
喊“忠诚”的人,都不忠诚;声称军人“单纯”的人,亲手葬送了国家的希望;打着“实现正义社会”旗号的政党,干的是最肮脏的买卖。一切都是因为,全斗焕面相差(不是)
前详而后略,刺杀朴正熙、双12政变、光州事件、三清队拍得不错,有的地方令人落泪。韩国总统都不是善茬,且不说全斗焕与卢泰愚,就连金泳三与金大中在权力面前也是争得不到可开交,结果被对手利用。总统实在不好当,没有朋友,防范同学。最后,还是金钟泌最后一集说得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你们还年轻,再过几年就知道社会不好混。”
期待有人挖第三第四共和国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