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Hostel,我就后悔了,因为它给我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近期内甩不掉。
片子本身并不算恐怖,大量利用性和血肉模糊的噱头,虽试图激起观众心理上的不适,但最终也只是生理层面的。另外,片子走向比较模糊,前面颇多矛盾挣扎的金发小帅哥,刚刚成功误导观众将其视为在结尾逃出生天的一号,便惨死了,显得先前诸多角色铺垫设置极不经济。但是,影片中随处存在的疼痛感,却是足以令观众真切感受到的。而且,三尺崇史的出场真是够黑色幽默的,足以使诸Cult迷会心一笑,这似乎是Hostel最大的亮点。
那它怎么又使我有心理负担的呢?虽然导演并没打算深入探究,但阴森的Hostel里着实揭露了人性最BT的一面。尤其是,那些虐杀成瘾的人,不再是平常看到的精神病患者、变态、怪兽或食人族,而是有钱到无所事事的阶级,他们杀人后甚至直接回家继续做个好爸爸,根本看不出兽性的一面。据说,导演的灵感来自真实事件,泰国就存在类似的业务,由于双方自愿,尽管呈现地下的状态却仍是合法的。这就使得现实可怖了——我是无法忍受这种惨状的,更不能忍受的是参与者的若无其事。
我承认,我害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
http://www.blogcn.com/user17/aprilbadapple/blog/33119988.html虽然很喜欢看好莱坞的恐怖惊悚暴力电影,但很少在看完后写点东西,因为这种电影不为身边大多数朋友接受,写了也不会引起多少共鸣,反而会招致主流舆论的鄙夷。大家再结合我对Happy Tree Friends的狂热,得出了我暴力倾向严重的结论,甚至说我心理变态的也大有人在。但几天前看《Hostel》时感想不少,就冒死在此一吐为快吧。
导演叫伊莱·罗思,挺年轻的一个导演,拍过同样血腥的《尸骨无存》。制片人是大名鼎鼎的昆汀·塔伦蒂诺——那位拍过《杀死比尔》的导演,所谓的“暴力美学大师”。
有记者问昆汀:“故事灵感从何而来?”
昆汀:“人类。先是三池崇史(三池崇史还在《Hostel》中客串了一个角色),他可是恐怖片教父,还有铃木清顺,当然还有深作欣二的《大逃杀》。近6年来,日本的恐怖片发展势头相当好,同时还让美国对恐怖感兴趣起来了。《电锯惊魂》、《电锯惊魂2》、《狼溪》……都是这种亚文化的产物。而我的《杀死比尔》先为日本观众拍摄了一个版本,在美国上映的是另外一个不那么血腥的版本。观众已经花了6年时间通过DVD消化日本恐怖电影,那种恐怖程度原本会把大家吓跑。而现在,观众已经将其看作主流影片了。”
昆汀一直致力于将血腥暴力的电影推广给全人类,试图使全世界的观众认同“恐怖暴力也是主流”。伊莱·罗思的风格正好合他胃口,所以昆汀力挺《Hostel》,最终使其通过了审查并被定义为R级,得以上映。而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在上映后竟击败了大砸特技钱的《纳尼亚传奇》,位踞当时的票房榜首。这似乎印证了昆汀的话:“观众已经将其(恐怖电影)看作主流影片了。”
至于电影本身,我觉得《Hostel》可以称为《Euro Trip》的血腥恐怖版,电影前半部分算色情片,后半部分才是恐怖片,而且两种元素都被描写刻画得很过分——说真的,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昆汀的面子,这种片子真的很难通过审查。
上网发现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好评不少,恶语也挺多。有人说看完之后他再也不敢去什么偏僻的地方旅行了。更有人说看了电影中的断肢残躯之后一整天不想吃饭,我想这人心理素质也忒弱了,不至于这么夸张吧。
如果让我评价一下这部电影,我想说:如果你喜欢看像《德州链锯杀人狂》、《千尸屋》、《狼溪》等等这种充满了杀戮和鲜血的片子,我推荐你去看《Hostel》,你绝对能在其中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可以让你释放压力的风格;而如果你一向对暴力恐怖片避而远之,甚至没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去欣赏Happy Tree Friends,那你千万别去看这部《Hostel》。
大开杀戒的我,昨晚,看了一部极其血腥且又变态的电影——《人皮客栈》。导演艾利·鲁斯,本身又是编剧,最擅长将真实的没几个字的消息或新闻,杜撰成恐怖电影。一个“坏死性筋膜炎”,让他搞出了《尸骨无存》,一个“杀人度假指南”的网站,让他搞出了《人皮客栈》。
帕克斯顿与乔什,是两位来自美国的大学生,他们在欧洲进行着背包游。开放的荷兰,让他们享受到了美女与大麻的刺激,还结识了新朋友冰岛的奥利。偶然似乎又必然地,他们在遭遇宵禁时,认识了一个俄罗斯人,在他的“建议”下,三个人展开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的旅程。
东欧的美女,让这三个小伙子神魂颠倒。可是,一觉醒来,奥利不见了。帕克斯顿和乔什有些担心,甚至觉察出许多疑点,所以,他们决定留下来等待,希望找出线索。然而,第二天,乔什也不见了。帕克斯顿非常紧张,他找到了那两个与自己同室的东欧美女,被指引着带到了名为“艺术中心”的荒凉所在。
这是一个圈套。所谓的“艺术中心”,其实是一个血淋淋的人间地狱。所有住进小镇那个旅馆的人,都会沦为“猎物”。当地的警方与黑帮分子是沆瀣一气的,这桩“生意”都有份。付款后的变态客户,可以为所欲为地对他们施虐直至杀死。帕克斯顿也没有幸免,不过,他遇到的“屠夫”,显然是个胆怯的新手,在失掉了两个手指挣脱了手铐后,帕克斯顿将“屠夫”击毙,逃到了停尸间。躲在碎尸下面的他,被带到了焚化间。在那里,他看到了乔什没有瞑目的尸体。
他杀掉了“屠夫”,在逃离前,被一个女子凄厉的叫声困扰,又折返回去,救出了已经被剜出右眼的日本女孩儿。历尽波折,他们潜伏到了车站。在镜墙上看到了自己恐怖容貌的日本女孩儿,不顾帕克斯顿的阻止,跳向了疾驰而来的火车,站台上,一片骚乱,帕克斯顿终于踏上了逃离的列车。
在车厢里,帕克斯顿辨认出了一个衣冠楚楚尽兴而归的“屠夫”,尾随他下了车。在洗手间里,“屠夫”惬意地坐在马桶上,并悠闲地擦拭着眼镜,这时,他突然注意到地面上有一张“艺术中心”的名片,有点吃惊的他,将手伸了过去,结果,手被拉到了隔壁,有人用刀切割着他的两个手指。当然,就是帕克斯顿,他冲了进来,以残暴的方式杀死了他,留下了那张浸血的名片。
帕克斯顿踏上了归程,带着朋友死去的悲痛,带着自己身体的伤痛。也许,那张名片,可以帮助聪明而正直的警察找到罪恶的线索?
这部影片,如果是在电影院里看,很容易把人搞出心脏病或胃痉挛,150加仑的血浆颜料、成堆的残肢、阴森的房间和工具、刺耳的呼喊和尖叫,就是要给你直观的震撼。
很多年以前,就听说俄罗斯有一种特殊的狩猎公园,付了钱的大亨们,可以像猎杀动物一样猎杀在公园内的“人兽”。据说,泰国也有这样的地方。“人兽”们,用自己的性命,换取给家人的生活费。可是,像“人皮客栈”这种被动的受害者,不知道是否确有其事。
不过,倒是给人提了个醒。出门旅行,要小心哦!
“如果你杀了我,会毁掉你的生活,当你每次闭上双眼,你会看到我,我会出现在你每晚的恶梦里,我将毁掉你的整个人生。”
——Paxton面对拿起电锯的屠戮者说的一段德语(《人皮客栈》第一部)
最先接触《人皮客栈》这部电影是2017年7月份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推文,当时章莹颖案轰动一时,“暗网”的概念被披露于人前,才知道这个世界也许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我推荐所有活得幸福安逸的人来看看这部电影,以此来打破你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去悄悄窥探一下人性究竟能丑恶到什么程度。
大部分人对《人皮客栈》的概括不过“血腥”二字,是的,它的确血腥、残暴、色情,甚至有可能引起不适,但却仍不失为好电影,因为看完之后带来的思考和感触会有很多很多,当然这是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如果给它加上一个恰当的标签的话,我认为相较于“恐怖”,“人性”或许更为合适,复杂的人性。
为了防止剧透,我会减少有关内容情节的介绍,而着眼于看完电影之后的思考和感触。
导演伊莱·罗斯的灵感来源于泰国一家网站,上面有穷苦人主动卖出自己的躯体供人屠杀,得到钱供养家人。所以,《人皮客栈》并非虚构,而是具有现实依托,这更让人觉得惊悚。
《人皮客栈》一共2部,由于资源下载问题,我先看了第2部,今天(1月5号)下午才看完第1部,在全部看完之后,发现这竟是一个不错的巧妙安排。
如果说2是在影片结尾残忍地泯灭了最后一丝人性的话,那么1里面Paxton反而无疑经受住了所谓善恶的拷问。我欣赏2里面Beth“宁屠无辜不负己”和骁勇和狠绝,却更钦佩1里面Paxton冒死相救的勇气和智慧。
我更愿意理解为:影片由始至终从没有放弃过的大概是“抗争”的精神,不屈服于屠戮,不卑从于规则。“抗争”到底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活的机会。
恰恰令人最沮丧的一点,大概是看着人活生生地被缚在案板上屠宰,无论反抗还是求饶都无法改变命运的声嘶力竭。看到那些被当成游戏肆意杀伐的人:Lorna、Whitney、Josh、Oli...以及许多其他的无辜人,他们用赤裸裸的血腥揭开了一个残酷的本质——弱肉强食。
人类进化几十万年,从丛林里走出来,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不断洗去身上的兽性,披上文明的外衣,但隐藏在基因骨血里的本能和獠牙大概从未消失。所以当Beth举起屠刀的那一刻,我并不觉得可悲,反而由衷的赞赏,至少她避免了像一只绵羊般被懦弱地、不堪一击地屠宰的命运不是吗?还有Paxton剁下经商老头两根手指的那一幕,不要觉得是善恶终有报,那更像是一场以眼还眼的复仇。
不必惊诧。如果说有关十几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是史前食人族的猜测过于神秘,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各类肉刑又过于遥远的话;那不妨回望一下短短的半个世纪前,法西斯们的暴行大概不会太陌生,奥斯维辛集中营也还没有成为废墟。
而今天,在世界的四处,那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角落,你永远想象不出究竟隐藏些什么。
不就在2017年的8月份,一个英国模特去意大利工作的时候遭神秘组织绑架,装在行李箱里辗转到德国,信息被放在网上公然拍卖,最终因为她是孩子的母亲才逃过一劫……
尽管隔着种族、阶层、国家、语言、宗教等种种的壁垒,但世界上的丑恶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甚至超出了常人的认知底线。美国黑色大丽花案、加拿大蓝可儿案、香港Hellokitty藏尸案、还有近期的章莹颖案、江歌案…说这些,不是为了耸人听闻,只是想提醒一下各位,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有警醒提防之心,要珍惜爱护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
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想到的也有很多很多…但文章总有要有个结尾。这大概算是一篇思维有些混乱、逻辑不够严明的影评吧,欢迎各位看我文章的人发表你们的意见和看法。
最后,送上两段摘抄的原文,它们令我深有感触:
I always wanted to be a surgeon…but the boards wouldn’t pass me. Can you guess why? You see? So I went into business …but business is so boring. You buy things,you sell them. You make money,you spend money. What kind of life is that? A surgeon…he holds the very essence of life in his hands. Your life. He touches it. He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it. He’s part of it.
—经商老头向Josh解释他为什么要杀人(《人皮客栈》第一部)
I prefer to use my hands. I believe people have lost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ood. They do not think: ‘This is something who gave its life so I would not hungry.’ I like to have a connection with something that died for me.
—经商老头对即将送入虎口的“未知的羔羊”们隐晦的表达(《人皮客栈》第一部)
综合分怎么那么低😅作为自小不看恐怖片今年蠢蠢欲动去看了这部重口味恐怖片的菜鸟来说,影片残忍的不知从哪说起😿因为看过一点剧透,提前知道这部影片并非虚构,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确有真实发生(进行时),所以带着很严肃的心情一段不落的看完,又一口气看完了整个系列。。。太残忍了
这是部致郁电影,我抑郁了吗?没有🤔,只是不能边看边吃东西,只是当晚不敢一个人睡(后半夜嫌不舒服又跑回自己床上接着睡也没做噩梦),这里就胡乱记录下我的反应吧,非常正经的说,真的很残忍🙀
好看~
无聊
极品重口味
色情,血腥,暴力,最后人性的沉沦,不错!
斯洛伐克的旅游业不想发展了是吧
完成度不错,前半段香艳,后半段血腥,三池崇史猥琐露脸。
还是很揪心的一部片子,最近在1933里面体会到了屠宰场的阴郁
其实最猛的是那群孩子啊……
典型欧美血浆片。。。。小成本的,。。。白送的美女不可信啊 哈哈
现在这种片子看着真的蛋疼!
即将奔赴东欧的表示压力很大
恶心得没看完
美帝对东欧的妖魔化 还以为小文青是幸存者,结果死的超快 短评里怎么有人说帅哥剥皮给屠夫披,我没看到!!!
正如同阿基多在《阴风阵阵》中所采取的手段,跟随美国主人公的视角,初入小镇时远景全景呈现的哥特式古堡建筑即将美国现代文明远远地隔绝开,人物此时已然陷入囚困,继而在美好欢乐的氛围中逐步被诡异阴邪的气体侵蚀最终直抵阴暗逼仄的地下神秘空间,通过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血腥暴力场景几乎毫无遮掩的呈现创造了地狱,食物链顶端睥睨万物的人类也终于沦为刀下待宰的羔羊,更可怕的是人人皆恶魔(正如波兰斯基《罗斯玛丽的婴儿》),营造出一种无处逃生的末路绝境之感。导演是一味服务于意识形态的需要吗?私以为值得商榷,在极度妖魔化斯洛伐克的同时,并未将美国人塑造成道德无暇的完美受害者形象,乃至在拉高了影片格调的导演版结局中,男主角一反一贯的同恶魔勇敢搏斗的个人主义英雄传统和商业美式主旋律,转而选择了更阴险狠毒的以牙还牙式复仇。
血腥+色情+更血腥,在同类型电影中很极致了
正是日本姑娘跳轨自杀转移了注意力,男主才有机会逃生。救别人一命却间接救了自己,真是一部正能量的恐怖片。
妖魔化对手,也就是变相地美化自己。
够刺激
最恐怖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是基于真实改编的……
每年世界上那么多失踪人口,RIP,自动补脑大俄罗斯真人狩猎……还是宅才是正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