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HD

主演:John Assaraf,Skye Byrne,Mike Dooley,Bob Doyle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剧照

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2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3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4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5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6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3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4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5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6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7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8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剧照 NO.19

 剧情介绍

自然法则:吸引定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所谓吸引定律,又称吸引法则,是指世间万物皆由能量或者振动频率组成,相同的振动频率相互吸引,并引起共鸣。人类的意识也是能量的一种,正面的思想会促成积极的结果,反之负面的能量则会吸引不好的结果。在很久以前,大多数的人类并不知晓这个定律,它作为一个秘密被历史上的伟人、名人以及出色的民族所持有。为何1%的巴比伦人掌握了世界96%的财富?为何比尔?盖茨会成为当今的首富?吸引定律的研究人员认为,一切皆因这个定律而起。财富、健康、家庭、事业、爱情,那些求之不得的东西,尝试转变一下思维,或者便有不错的结果。   一切的一切,信不信由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杰克·莱恩第三季勿忘我1982被称作海贼的男人穿越者 第三季过关斩将1987太空人2019追爱自由行吻 国语荒岛惊魂1966限时追捕庄园孤独的美食家跨年篇囧蛋奇兵低下层大丈夫王志文版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国语版)小鹿乱撞爱上你越战黑金刚疯狂天使之风流院的诱惑敬子的手巧妇怨这就是我们:布鲁克林圣徒队家裂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没有秘密的秘密

  这个片子我看了一遍,书倒是只翻了翻。没有什么新意,也不需要什么新意。“秘密”倒让我想起“功夫熊猫”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Nothing is accident.
  
  如果说有什么秘密,这就是最大的秘密。当朋友推荐这本书和片子给我的时候,我的反应就是,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讲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vs. “law of attraction”。
  
  看看片子里的老外 - 健康,财富,幸福,近一千年来中国人活得太不精彩了,追求的都是外在的东西,如今也是,这本身没有错,可是用错了方法,结果呢,看看近一千年来的华人,杰出的和普通的,就不奇怪现代的文明来自西方。所以我也还是会非常推荐这本书和片子。

 2 )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这部片子很两极化的评价。将它妖魔化视为邪教意淫的人未免太停留于表面 ,如果你慢细地去感受本质,也许会发现确实有其道理并且也十分真实。


【所谓吸引定律,又称吸引法则,是指世间万物皆由能量或者振动频率组成,相同的振动频率相互吸引,并引起共鸣。人类的意识也是能量的一种,正面的思想会促成积极的结果,反之负面的能量则会吸引不好的结果。】



归纳总结一下影片中强调成功的秘密在于:


1.你要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行车,金钱,房子,美女,爱情,幸福等等任何都可以),你要想象它已经发生。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沉浸在这种想象中,将自己处于已经得到某物的状态中,并且从中得到快乐(这个是最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因此感受到快乐,证明你还没做好准备)。

2.每一天都要感恩。

3.摒弃任何负面的你不想要的东西(否则它们会被你吸引过来)。

4.只关注你喜欢的令你感觉幸福的事情。

5.遵循你的灵感,向目标迈进。(你要的东西已经被你吸引过来了,灵光一现是宇宙在提醒你要继续,因此你需要迈出第一步,并且从中得到幸福感,你便会得到what you want)




如果把这个吸引定律简单地理解成潜意识也许会更好理解。
我倒是不知道思想到底可否扭转乾坤令人心想事成,但我一向是笃信潜意识这件事儿的。————很多事情若你从未想过,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一直惦念就很容易发生。不断的心理暗示会产生质变。无论是爱情道路还是人际关系,无论是做事成败或者喜好习惯。积极乐观的成功者总会继续成功,悲观消极的失败者只能愈来愈“倒霉”。所以说“凡事往好处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天躺在床上无论使劲儿幻想什么都不会有结果的。但如果你做好了得到某种东西的准备,并且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始终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因为你相信一定会成功或者说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成功了)。试想一个充满感恩的,永远保持憧憬幸福状态的人。他有一个想要达成的愿望,并且愿意遵循自己的想法去做喜欢的事情,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失败?




至于这部电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你可以纯粹将它看做科幻励志片(莫要夸大或极端)。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中心思想也是我一直坚信的:上帝也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如何,只有你是你自己的创造者,你决定了你的生活和未来。所有不幸都是你自己造成的都是自作自受,所有幸福同样也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信不信由你 : )
 

 3 ) 祝一切有梦的人梦想成真...

看完这个片子, 觉得不得不说一些才能解我心头之郁闷
首先不说这个片子属于什么类型... (有些像传销片的模式....)
首先说片头:
故作神秘的要把此书说成是拥有一个神秘至极的历史背景, 然后又被作者很"偶然"的发现后决定公诸于世... ok....同时还特别指出了历史上的各种名人, 包括"佛陀" 的一些摘抄来证明此书+此理论的确曾使这些都在运用并且保护的秘密.(这里摘抄的句子很有断章取义和硬塞的嫌疑..)..

开头这些伏笔给了观看者一个强烈的暗示: 接下来要说的, 都是很真实, 很有说服力的.

然后开始反复出现了那么一些有着各种头衔的人开始述说他们如何运用这个"秘密"的.


里面头衔有, 作家, 临床医学家, 量子物理学家, 哲学家, 企业家, 空想家, 形而上学家等等.....
我随意的挑了几个人查了一下...

一开头的老头, Bob proctor,
一个高中没毕业的人, 后来自己成立了一家公司
Lifesuccess. LLD
公司网站
http://www.bobproctor.com/
说实话..这个网站做的就个人欣赏来判断属于很垃圾的... 而这个人是个典型的物质主义者, 他的作品等都是关于钱... 钱..钱..
个人认为如果思想过于钱化会离幸福更遥远...
这人在wiki 上 曾经有过一段说明, 但是后来被wiki删除...

另一个是
Entrepreneur(企业家)
影片中人名: John Assaraf
这个主要卖几本书, 加上一个主要产品... Vision Board, 就是此片里出现的, 曾帮助他成功的那块板子... ok, 总的来说, 此人是一个为了钱什么事都愿做, 什么话都愿说的人..

再接下来

Visionary(空想家)
影片中人名 :Rev.Dr.Michael Beckwith D.D
具体这人我没怎么看.. 只是对于空想家的wiki上的解释是...自称有过和超自然力量接触的经历, 类似可以遇见未来等... 不过都无法证实..

最后说说那个神奇的人
Morris E. Goodman "The Miracle Man"
就是那个号称奇迹自愈后走出医院的人.. 说实话, 我花了点时间查了一下, 此人的记录少之又少, 只有很简单的几篇文章重复在各网站上.
内容大致都是简单并且模糊的叙述了此人曾经历了医学界无法承认的超强自愈能力, 基本上能和X-man(电影) 里的那个狼人有的一拼. ... 另外此人貌似还出过一本书.
但是 wiki上却查不到此人, 只有一个同名的,但却是牛把不相干的另一个人....

ok, 关于此片里主要的人物背景调查完以后.. 我基本上已经用另一种心态来看此片了..

总结我的几个观感:

1, 此片种所说的"秘密" 也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
片中所举出的例子基本可以用荒唐来定义, 比如那个只要想着能在哪个空停车, 几分钟后, 就算那个空有车, 车主也会刚好出来把车开走, 而且百试百灵....

还有那个在办公室里被欺负的gay.. 一运用"秘密"的几周后, 他不爽的人全部消失..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是.. 片子其中一人的例子是, 想象着会得到额外支票, 居然后来越来越多的支票来了...

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不但让我觉得越来越想笑..

2. 我也绝对的赞同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绝对是对成功有帮助的, 但是... 不是整天意淫......
此片给我的感觉就是只要意淫到一定程度就会把思想物质化... 谁选择信?我选择笑...

3. 此片过于迫切的想要告诉你, 财富(金钱) + 美女 是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
此方法基本上和传销无区别. ...
(片中那个导演用这种方式先和三个女人约会, 最后得到了真爱同时还拥有了金钱..., 加上几乎每个片中出现的人都在运用金钱来诱惑观众...此手段不敢恭维)

最后, 说说wiki 上对此片的定论
pseudoscience ( 伪科学 )
并说, 对于身体和精神上有严重疾病的人是一种危险的理论...


本人觉得: 乐观积极是可以的, 过度意淫是有损健康的. 有梦想是对的, 但只会做梦那还不如没梦来得清爽....

祝一切有梦的人梦想成真....

ps: 我没给一星主要原因是片中的乐观精神我同意, 还有背景有几个图案我挺喜欢...

 4 ) 很有感触却很混乱的观后感(慎入!)

刚刚看了曾良的日记更新,想起自己在前几年反复看过的The Secret,于是想想,似乎可以写点什么。
一直标榜自己是唯心主义者,什么小和尚问老和尚,是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等类似的禅宗故事在别人看来狗屁不通,我却确信无疑,如果让初中的物理老师知道,肯定要默默流泪了。
记得疯狂地隔三差五就看这部片子的时间是08~09年,转眼3年过去了,每次遇到点沮丧、伤心或生气的事,总是想起那句it's the law of attraction,就有意识地不让自己在负面情绪里面待太久。
我对the secret喜爱到什么程度?因为看的是电影版,一直很想要买一本原文书,可以觉得太贵,因此下载原版的pdf,到打印店打印成书。【你问我是想带着随时翻翻么?我瞥了你一眼,我肿么可能告诉你我原意是想要把这本书背下来,后来因为太懒了,所以计划流产了呢】
因为从来是个敏感孩子,对于心理学啊佛学啊易经啊不成系统地看了一些,加上之后多多少少看了些心理成长的书籍,觉得其实吸引力法则也不是完全不能用科学解释的。
有些人看了“the secret”,很不屑地觉得这根本是逗你玩儿,怎么可能你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呢?那我想要名车豪宅,我想要如花美眷,你让宇宙给我一个试试?
我要翻白眼了~就算是求阿拉丁神灯,好歹你还得拿抹布搓几下灯不是?不带你们这样没有技术含量地瞎嚷嚷啊!要达到所谓心想事成,要什么有什么的境界,看似只要你order,宇宙就会serve你的简单动作,其实真正实施起来难度系数还是很大的。
首先,是你想要,并相信会有。这就很难了吧。还记得我刚才举的那个想要老婆房子热炕头的栗子么?一般人多半是一边想要,一边觉得这根本很扯淡。根本不可能嘛!你要这么想,那基本上想要什么都不会有什么,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了,那宇宙有那么傻么。所以,第一个技术大壁垒就是,你要心悦诚服,真心相信你会一手握着钞票一手搂着美女。
一旦你做到了这点,生活就开始不一样了。看过片子的童鞋记不记得里面那个写心灵鸡汤的作者的自述,当他想要赚到10万美金(还是100万?)的时候,他突然想到如果他的书能够卖40万本的话,那他就能够赚到10万美金,然后他注意到了超市里摆设的national enquirer书架,叮~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有40万个人知道我的书,他们肯定会喜欢进而购买我的书。当当当~~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几周后有个自由撰稿人采访了他,这个撰稿人正是为national enquirer写稿子,文章登出后,他的书就开始脱销了【我真的很不会讲故事啊~拜托你们自己去看前因后果!】
让我们拿这个当做栗子分析一下吧!当你想要赚10万块钱,是哪种想?是【“啊,我要是有10万块钱多好啊”然后转个身就睡觉的想】还是【眼里热火滚滚“我要赚10万块钱,而且我相信一定能赚10万块钱”的想啊】。这两者差别很大的啊!当你是前者的话,恐怕你自己都是当做一个遥不可及的笑话来白日梦一下,你还指望发生神马?10万块哭着喊着要往你身上砸?!但如果你是后者的话,你脑子里面一定正在连续滚动播出如何赚到10万块的方法。这时候,你的视野会非常的宽阔而且有针对性,每看见一个事物都会顺带着反应:这个能不能帮我赚到10万块?就像写心灵鸡汤的作者,超市里的供人阅读的书刊他见过上百次了,都是当做背景的存在,在他满脑子想着卖书赚钱的时候,看到书刊就变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契机。而【当你行动起来的时候,上帝都会来帮忙】~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道理了捏

我讲到哪里了啊,都木有逻辑了啊的分割线---------------------------------

我觉得the secret片子里那种动不动的空气冲击波的视觉效果对我很受用,我很想用磁场或频率来形容它。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你起床的时候很不爽的时候,你一天都觉得诸事不顺,好似什么都给你过不去,然后你就会给自己下标签:今天真是倒霉的一天啊,于是,后面就更倒霉了。片子里给出的解释是:你的负面情绪吸引了负面的事件,而且你还自己要求更多的负面状况发生。看起来很玄有木有?
其实,换一个角度也能解释得通。比如,片子里那个因早上起床时摔到床下而感觉不爽的女人,刷牙时发现【妈的!没牙膏了!】,于是火气更大了;同样这个女人,早上起床觉得神清气爽,刷牙时同样发现牙膏没了【算了,那老娘干刷好了】,心情照样好滴很~看出差别了没有!事情还是那件事情,由于心情不同,做出的反应不同,这一点一滴的事件,不就连成了究竟是【心情好好】的一天还是【倒霉透了】的一天咩?
【关键的是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如何去解读它】。事件本身是很中立的,没有主观的色彩,是人的道德或者情绪或者态度尝试去评论,而产生的所谓好事或坏事。半瓶水就是半瓶水,不同的人看到才会产生究竟是还有半瓶水或是只剩半瓶水的结论了吧。
自从了解了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避免因为一个单独的事件去做出扩大性的负面评断。当因为某些事件不顺而产生【我就是个loser】或【我就是命不好】或【我就是情路坎坷】之类的想法时,马上停止并转变想法,千万千万不要给自己下负面的结论啊!可以就事论事,但是不要因为个别的事件而给自己贴这样子的标签啊!!!

算了,我还是讲到哪算哪~反正也是我自己看的分割线--------------------

这个片子其实覆盖的范围很广,以我来者不拒,但都浅尝辄止的看书方式来说,我发现,不管是基督教、佛学、玄学、吸引力法则或者是灵学,其实大道理都是相通的嘛。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总是遇到虔诚的基督徒,然后在他们都拼命拉我入会的时候,我还总是和他们谈论佛学,然后居然都聊得很hi~我有一个很好的盆友,是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友,时不时会发个QQ问我:你今天喜乐了没?
有个宗教信仰其实挺重要或者功利点说,挺有用的,很多包袱可以抛给上帝或者佛祖或者阿拉,因为人的能力太有限了。遇上点什么不平的事情,【这是上帝/佛祖/阿拉的安排,这是必要的经验】,然后就心平气和了。

最后,有些人看the secret有很多感触,然后在生活中做出改变,有些人看了之后觉得是无稽之谈,该干嘛还是干嘛。这其实也是一种“想”,你多想要改变现状,想要变得更开朗/乐观/喜悦/宽容。。。。。如果你很想很想,那宇宙就会把这部片子作为一种契机,如果你只是随便想想,那即使你看了,也就是看过就忘的电影。说到底,所谓的救赎和改变都不在于外在,而是你的内心,不是咩~

 5 ) Bravo!!!

命由己造,境由心转

我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

导致了我们会采取的措施,会选择的路

而选择的路

就直接影响导致了,我们最后到底会收获到什么

也就是说, 我们的thoughts和feelings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这部纪录片里提出的观点,和"我们懂个X" 某从量子物理学角度来理解物质的纪录片,以及"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同.

相信光明,就一定会到达光明

"人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过程,达到一个喜悦的终点."

The Secret, bravo!!!

 6 ) 吸引力法则:奥秘还是幻觉?

    这是一篇“好事多磨”的文章,因种种原因,在博客上发过两次又删除了,现在重新贴上来,可惜以前朋友们的很多精彩评论。
    此外,这篇文章已被一本书《<秘密>的秘密》引为序言,这本书我暂时还没拿到手,但看内容提纲是披露了《The Secret》这部所谓纪录片的很多内幕,如果对《The Secret》《吸引力法则》《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电影和书很感兴趣的话,这本《<秘密>的秘密》相信值得一读。
    如果只说个人观点的话,我认为《The Secret》这部电影是一部精神传销片。

————————————————

  愿你心想事成!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常给别人发这样一句祝福语。但现在,这个很普通的祝福语变身为“零星的在一些古老的传说、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的“至大的秘密”。
  这是最近一部煞为流行的影片《The Secret(秘密)》的宣传辞。这部影片自称“纪录片”,但在我看来,它并未记录什么事实,而是以超级传销式的风格,用一个又一个“哲人”和“成功人士”一遍又一遍地宣扬“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是这部影片对心想事成的新诠释,“你的想法是有一定频率的能量波,而它会引起具有接近频率的能量波的共振。”于是,如果你有一个糟糕的想法,你就会吸引具有类似想法的人,以及具有同频率的宇宙中的能量波,而最终你会收获一个糟糕的结果。相反,如果你有美好的想法,你最终就可以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
  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念,我在看电影时偶尔也会感到热血澎湃,但当看到影片上一个严重秃顶的男子说“我们能到达任何地方,能做任何事情,一切都能达成”时,我忍不住放声大笑,我很想问他:“老兄,你能让自己的秃顶长满头发吗?”
  大家千万别误解我在歧视秃顶男人。其实,我前额的头发也有日益减少的倾向,所以我只是很关注这一点罢了。
 
警惕不自觉的心想事成
  不过,话说回来,我相当赞成“心想事成”这句话,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这个简单道理,是在3年前的一天。
  当时正近傍晚时分,我独自走在广州滨江东路上。这是大有斩获的一天,有几件工作和生活上的重要事情进展顺利,我心情舒畅,而周围的一切景色也看上去是那么宜人。但突然,我看到一条运沙船在珠江上缓缓滑过,船的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油污带,在落日余晖中五彩斑斓,分外刺眼。
  看着这一幕,我悲从中来,脑子里蹦出了一句话:这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世界!
  这句话蹦出来后,我吓了一跳,纵然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仅仅与我没有直接关系的一条船的污染,竟可以立即摧毁掉几件与我息息相关的重大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并令我得出一个如此悲观的大结论,我这是怎么了?!
  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后,我才捕捉到了这个自动念头出现时我的稍纵即逝的感受——我洋洋自得!
  那一刻,我看上去似乎处于忧虑中,但其实我非常得意,这种得意感仿佛在说:看,我武志红多聪明,我早就预料到,世界是无可救药的,瞧,这艘运沙船不就证明了我的预见能力!谁有我这样的眼光!
  我这种心理机制,用心理学的术语称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我对某一事物做了预言,那么,我就会努力在这一事物上实现这个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概念我早就知道,但第一次深深地理解它的真切含义,还必须经由这种亲身体验。有了这一体验后,再审视周围的世界,发现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一个女子,看上去温柔贤惠,同时也很能干,是一位小有地位的公务员,但她却经常鼻青脸肿地去上班。原来,她的老公很暴力,经常打她。她受不了,离婚了,但第二任老公又是如此。约40岁时,她再一次离婚。
  这时,她对男人绝望了,想单身下去,因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过,有一个男子喜欢她很多年了,这时继续对她穷追不舍,而且这个男人据说没有暴力史,别说打女人,连和女人吵架的事都没干过。
  又爱自己,又是好男人,那还有什么好挑的,她心动了,嫁给了他。但刚结婚两个星期,她给她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哭诉说,她又被打了。
  朋友们赶过来,自然对男人一通斥责: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多不幸,你又说爱她,那为什么这样对待你最爱的女人……但这次来的朋友中有一位心理医生,她没有加入谴责男人的队伍,而是问,你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告诉我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魔鬼,而魔鬼般的细节一出来,所有赶来的人都鸦雀无声。
  原来,两人先是吵架,吵着吵着,女人对男人说:你是不是想打我了,像×××(她爸爸的名字)打我妈妈一样?
  男人回答说:怎么可能,我从不打女人,今天怎么能和你吵成这样,我都纳闷。
  女人不信,说:你就是想打我,你打呀打呀,你不打就不是男人!
  她歇斯底里地一直念叨这句话,某一瞬间,男人突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拳挥了过去……
  男子挥拳前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
  洗脑!这个男人脑子里一片空白,是因为他一直持有的好男人的逻辑被抹去了,而接受了女人用歇斯底里的方式强加给他的坏男人的逻辑。
  女人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心想事成!她预言过“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看似悲观的话是她引以为傲的生存基本,是她对这个世界有控制感的基石,是她自恋——这是芸芸众生最重要需求的重要养料,她需要不断证实这一点,而一旦遇到一个“好东西”,她由此建立起的关于亲密关系的大厦就会崩溃,这会令她不舒服,令她恐慌,所以她会努力将这个“好东西”变成坏男人,那样才能证明她对这个世界的确是有掌控力的。
 
积极的想法常是刻意对抗
  这个女人的故事,以及我的故事,都是从消极一面诠释了“心想事成”。很多人渴望幸福和快乐,但这只是表层的意识层面的,而深层潜意识中追求的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是对这个世界和自己人生的掌控感。这个结若化不开,那么意识层面上无论多么努力地追求幸福和快乐,都可能是没有作用的,反而是越渴望幸福和快乐,就越容易陷在轮回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有数不清的情人,一个八卦网站很无聊地找到了其中几十个女子的照片,而我做国际新闻时也很无聊地用这些照片拼了一个版,拼着的时候发现,克林顿的情人从面容和神情上看可以很明显地分成两类:酷似希拉里的女强人和酷似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傻女孩。
  对此,我想,克林顿是在追求他所渴望的美好情感,他先选择了一个“希拉里”,以为这是他的“正确小姐”,但处得久了,烦了,于是想去寻找新的“正确小姐”。既然“希拉里”不是答案,那么与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傻女孩”该是答案了。但和“傻女孩”处久了,他又烦了,于是又找一个与“傻女孩”完全相反的女强人……
  对这一现象,我戏称为“克林顿钟摆”。那些无比渴望理想情人,渴望正确先生或正确小姐的人,很容易陷在“克林顿钟摆”的肥皂剧一般的轮回中。
  要解决这一轮回的陷阱,关键不是“心想事成”。《The Secret》称,你若对A不满,那么可以忽略A,而去关注B,你多年如一日地将能量贯注在B上,你就可以实现B,而如果你非和A进行缠斗,你就是在将能量投注到A上,而最终你被A所控制。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好。但问题是,所谓的B常常是-A,即A的对立面,这时我们仍然是在与A进行缠斗。
  这也恰恰是我们人格(也即自我)建立的核心。德国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自卑会引出超越的动力来。我自己的观察则发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痛苦总是引出对痛苦的逃避来。也就是说,人格中的动力几乎总是和痛苦对抗的。
   电影《The Secret》、同名书《秘密》和《吸引力法则》等书,以及由这些概念所引出的培训等都在强调,不去关注消极的A,而可以生出一个积极的B,然后关注这个B就可以了。但是,从深层的含义讲,任何由小我主动生出的念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些念头势必是建立小我的一切体验上的。并且,积极与消极常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积极的念头常是与消极的体验的对抗。
  譬如,追求快乐常是与悲伤的对抗,追求欢笑常是对哭泣的压抑,追求性感常是对性冷淡的恐惧,追求卓越则是对自卑的逃避……但是,这些追求都造成了内心的分裂,一个看起来总是超快乐的人,内心中常藏着悲伤,甚至,其意识层面的快乐和潜意识深处的悲伤的分量是相当的。这好比是一个天平,天平这一端的快乐太重了,那一端就要有悲伤与之匹配,这样才是平衡的。
  那么,该如何化解人生悲剧对我们的影响,如何从糟糕的心想事成中解脱出来?
  承认并接受真相!
  我在我的文章中常写到,真相是永远的No.1。人生悲剧的真相会令我们痛苦,痛苦不好受,于是我们很容易去否认悲剧的真相,以此减轻痛苦,并且否认的最常见形式是努力制造“反相”。
  例如,爸爸不好,这很痛苦,于是我渴望改变爸爸,但这个愿望没实现,于是我渴望改变和爸爸一样的男人。结果,童年有一个暴力老爸的人,长大后很容易对暴力男人一见钟情。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反相”的执著,是我们非得想完成一次改造梦想。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子人生中出现了“丈夫打妻子”的四次强迫性重复,第一次是爸爸打妈妈,而后三次是她的三任丈夫打她,最后一任丈夫本是好男人,但她要先把他塑造为坏男人,然后再去玩改造的游戏。
  要终结这种消极的心想事成,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玩一下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而是接受真相,即承认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爸爸,接受这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当彻底接受发生时,我们内心中会自动浮现出一个新的念头,但这个念头并不是我们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彻底接受真相那一刹那时所自动产生的,这种想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会在瞬间将我们从对痛苦的纠缠中解脱出来。
  譬如,这位女子如果彻底接受自己有一个糟糕的爸爸之后,她会对改造男人彻底失去兴趣,于是坏男人对她的吸引力就不存在了,她可以把能量从对这一不幸的纠缠中解脱出来。此后,她才有了玩积极的心想事成的游戏。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最积极的“想”,并不是她的心主动想出来的,而是自然浮现的。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29岁时绝望到极点,觉得痛不欲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是,就在彻底绝望时,奇迹发生了,他在瞬间获得解脱。
  埃克哈特•托利的这个奇迹事件,我和一些高人讨论过,他们一致赞同,如果这时他还抱着任何自己主动的念头,解脱就不会发生,只有全然而彻底的接受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我在我的《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一: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惨往事》等多篇文章提到的Z的故事,类似于埃克哈特•托利的奇迹,她是在小学四年级想自杀时,而在全然的悲伤中自动获得了解脱。
 
执著于“心想”就会“失明”
  在心理治疗中,与积极的心想事成相接近的术语,一个是“积极赋意”,一个是“积极想象”。但这两个方法都不是忽略消极的A而去发展积极的B,相反都重视与消极的A背后的真我的沟通,并最终促进内心的和谐。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心想”而诱导别的存在与自己共振吗?宇宙的大能太玄了,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还是谈谈我们与别人的共振吧。
  举一下一代情圣徐志摩的例子吧。他认为林徽因是他幸福人生的答案,他无比执著于她。可惜,心想事成并未发生,因林徽因感觉,在徐志摩面前,只有他的“心想”存在,而她自己并不存在,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存在,所以她拒绝了徐志摩。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她的灵修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写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心想事成,即你看到的世界和你周围的世界,都是你的心指引你完成的。
  这样的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的确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来塑造周围的世界的。然而,在我看来,除非我们能感觉到别人的真切存在,否则我们对幸福的渴求就总是一场空。因为,幸福意味着和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系的和谐,而当我们太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时,别人还存在吗?
  实际上,积极的心想事成并非是至高的境界。更好的境界,用我的话说就是单纯,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说就是空寂和冥想,而用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话说就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世界存在着本相,我的心若处于空寂的状态,我的心就是单纯的,而别人乃至万物的本相就会在第一时间被我觉察到,这时我就可以做选择,觉察到了善就可以自然被吸引,觉察到了恶就可以自然远离。
  并且,“心不动”非常重要,因为心一动了,你看见的就是你的欲念,而不是其他存在的本相了。
  有人可能会说,积极的心不是很好吗?对此,我的看法是,执著于积极的想法会形成一个屏障,阻碍你与世界的本相相遇。例如,你总是积极地想着,水真甜,这会让你在喝水的时候总是品尝到甜味。这貌似很好。但当一杯臭水摆在你面前时,你会因为执著于“甜水”的积极念头,而觉察不到臭水的存在。
  电影《The Secret》的宣称辞称,吸引力法则是无数名人成功的奥秘,其中包括牛顿和爱因斯坦。但是,起码在他们令世界震惊的物理学定律上,牛顿和爱因斯坦并不是先有了念头然后再去论证自己的念头,而是当他们投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后自然映现的结果。
  我的几位朋友去上过很有名的灵修班。回来后,他们看上去发生了剧变,快乐了很多,但我发现,他们似乎沉溺在一种快乐的飘忽状态,对周围事物的觉知能力下降了很多。这种快乐,就是妨碍他们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的一堵墙了。
  所以,心想事成固然不错,吸引力法则固然迷人,但这并非是多么伟大的东西。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加法固然重要,减法更重要,我们必须去认识自己的内心,去碰触那些痛苦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忽略它们。只是,了解它们也恰恰是为了放下它们。正如一颗脓包已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如果你不理会,它会日益严重,而一旦割开它做了清理,它对自己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点了。
  美国心理学家亚龙说,他和妻子常玩一个“想象中的晚宴”的游戏,设想要举办一个家庭宴会,专门招待某一类人,结果几十年过去,他们发现,任何一种有问题的人,都可以轻松请满一桌人,而惟独真正快乐的人,却始终凑不齐一桌人。
  这说明,掌握一下“吸引力法则”并成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很容易,但想成为亚龙的快乐晚宴上的客人,要难很多。

 短评

这片子根本不是摆事实讲道理大家讨论一下的纪录片类型,完全就是推出一个理论让你必须相信的神棍片,其实我对这理论并无反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又不花钱又不会掉块肉,把凡事儿往好处想想,每天高兴点,有点期待和梦想,并没错,我也是努力这么做的,但真的弄得这么玄乎,这么走进科学,就没劲了

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很差

扯淡!

12分钟前
  • 大莹
  • 很差

举个简单的反例:考试作弊被抓的孩子们当时想的大都是抓不到我抓不到我~结果就被逮着了。所以,此片纯属扯淡。

14分钟前
  • Inking
  • 较差

很受启发.

15分钟前
  • Violette
  • 推荐

who knows...

19分钟前
  • 荼笑
  • 较差

用高中政治课哲学科的术语来说就是4个字:唯心主义。

22分钟前
  • 开花的刺
  • 还行

拍得还可以啊。能看下去

25分钟前
  • MichelleLOU
  • 还行

入职培训时看的,启发蛮大的

29分钟前
  • 甜滋味
  • 力荐

发现这部电影和我的很多想法一致,其实以前也有人说过,总结出来三句话:1,人定胜天,2,事在人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31分钟前
  • nagine
  • 力荐

feel good ,feel good.我不贪心,只希望自己每天快乐

35分钟前
  • 1237
  • 推荐

try it!

39分钟前
  • 小柒゜
  • 推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421558/

43分钟前
  • .
  • 推荐

我选择了相信。

48分钟前
  • mOco
  • 推荐

thoughts→become→things

50分钟前
  • 收尸中心阿姨
  • 推荐

把所有的能量都聚焦在你想要的东西上!

54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片头的蒙太奇不错,紧凑的节奏加跌宕的音乐,有利地展现了一个悬念。但...后面就真心一般了,不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剪辑技巧...其实本片的主题以及主题的展开已经足够吸引人了。

59分钟前
  • 半目
  • 推荐

something you believe and which brings you the positive & better life attitude

1小时前
  • jijis
  • 推荐

bec老师总是喜欢这些心理的东西,似乎看看很有启示。

1小时前
  • apupupu
  • 推荐

片子有点平,我是否要多看几遍才能坚定地去跟随片中的诉说。

1小时前
  • Mena
  • 推荐

简直是邪教的科教片。 这帮人真能忽悠。

1小时前
  • 粉红色大象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