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点燃歌舞激情
其实看这部片子前比较犹豫,因为总觉得现在看来这种已经过时的舞种似乎不怎么会吸引我。万万没有想到,Tracy的第一首歌第一支舞就把我牢牢地嵌进了电影中。
hairspray轻而易举的地点燃了激情,让人不自觉地随电影舞动。一幕幕画面都是那么动感那么斑斓。
在种族隔离如此严重的当时,发胶却让歌舞超越了所有歧视,用单纯的剧情配上欢快激情的歌舞向所有人展现了何为'everybody can dance'.
看着影片中tracy如此自信的表情。不由跃跃欲试,i mean,Why can't i be like her~
2 ) 40年前的超级女声
4年前写过篇文章介绍2002年红透百老汇的一部音乐剧,2007年它被好莱坞搬上了银幕,并且以狂欢式的1960年代流行音乐与著名动作影星John Trivolta以假乱真的反串女角表演而成为年度影坛亮点。它就是《发胶》。
影片讲述巴尔的摩城里爱唱爱跳的胖姑娘Tracy在电视歌舞秀中成名的故事。这是部沉浸在欢愉旋律与奔放舞蹈中的影片,它把超级女声式执著憧憬与美国式率直爽朗的音乐,搅动成一个载歌载舞的狂欢青春瞬间。伴随着摇滚乐诞生初期的典型流行曲风,影片原声专辑的30首曲目组成了一架回到过去的时光机器,这些创作于本世纪初的“老歌”象经过“做旧”处理的道具,不断煽动起年长者的怀旧和年轻人的好奇。片中主要歌曲大多为女声演绎,既有女主角Nikki Blonsky激昂励志的少女歌曲,也有骚灵味正宗的节奏布鲁斯,就算John Trivolta低沉粗砺的伪女声,也把数首爵士合唱曲目点燃出异样的光芒,真担心如此出彩的表演会为她赢回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奖。著名黑人女歌手Queen Latifah也在片中担任主要角色,一首“I Know Where I've Been”的灵歌抢足了两位真假女主角的风头。影片新增了数首在音乐剧版本中未曾出现的曲目,也被一一收录。《发胶》就是一张40年前的超级女声精选,记载了快乐也记载了时髦。(上海一周)
3 ) This is America
20首歌贯穿出一部电影,四个大牌游刃有余的表演像是在拍MTV,复出的米歇尔-索菲隐约的皱纹都在阐释着什么叫性感,布景更是搭了近几年复古的顺风车,花衬衫,猫王头,镶满亮片的晚装,没大脑的公主裙,60年代的美国,所谓时尚家取之不尽的宝藏。歌舞片因为重视观赏性,所以不免要淡化情节的真实性,本片涉及到的一些敏感话题比如“肥胖”和“种族”的真实性也就得到了缓解。本来嘛,看的是热闹,揪出老百姓一肚子酸水,何必呢。比如游行的那一场,相比之下,更像是一本回忆录,一大队人举着牌子穿过小镇的街道,讲述着"there's a road,we must travel.there's a promise,we must make.but the riches will be plenty,but it's worth the risk ,and chances we take."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影片这在里一度运用的叠加的手法,增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感,每个观众都会感慨,但不会觉得沉痛。加上音乐本身就很好听,所以放下耳朵,where I've been
07年的这部《发胶》热热闹闹的给低迷了好几年的歌舞片市场定了个卖座的发型,同样是“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却还在不尴不尬的探索自己的唱腔。之前在三联看到过说西方思想是减法,中国思想是加法的话。西方的歌舞剧把复杂的话题简单化,中国现在有些新出的戏,还是讲求一个“圆”字,想要包罗的东西太多,又争取面面俱到,到头来弄成了不痛不痒的四不像,还美名其约是创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戏曲应该改进一下故事情节中进度上的弊端,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新作《马前泼水》叙事上就采用的倒叙,插叙的手法给人感觉耳目一新.
4 ) 强大的妈咪
John Travolta,《断箭》的主演,冷酷狡诈的狠角色
跑到这里头顶发带,翘着巨大的臀部,伤心欲绝时也要嚼块巧克力,是10年未出家门的洗衣店绝望肥主妇
单凭这一点,也要看看这部《发胶明星梦》,夏天来了,John Travolta会嗲到你冷得鸡皮疙瘩掉满地
5 ) 女主角是真的那么胖吗?
虽然是重拍版本,不过还是有一些新意的,这样的歌舞片还是很适合周末在家好好欣赏的.
电影主要涉及了两个宏观方面的问题:
1.不应该歧视黑人.电视台认为黑鬼日是备分的节目,是可以随时取消的;节目中间,黑人是不可以和白人一起跳舞的;女主角妈妈需要花很长时间说服出租车司机,才能拉她到黑人区找女儿.
2.每个人的特质和个性应该受到尊重.胖人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如果她有才能,就不能因为外型而剥夺她展示的权利.
说说演员吧.歌舞片的演员必须能唱能跳吧,虽然舞步老了点,但是情节和音乐完全能把电影串的很好.
男主角的发型很有猫王的感觉,不过一笑起来,就让我想起"歌舞青春".
女主角是真的那么胖吗?还是化妆?
女主角的爸爸可是美国大片里面的老戏骨了,这次又跳又唱,完全做绿叶.
6 ) 我的午夜场之发胶
这是一度占据今年票房冠军的歌舞片,我看的时候是晚上,为了不吵别人,带着耳机看的,结果就是带着耳机摇头晃脑的大笑,比较神经。
首先演员的歌喉都巨不错,舞蹈更是令人巨愉快,我当时就想现代舞真的还是西人的专利,因为又联想到了全美音乐盛典,看到一众欧美巨星的演出,再看我们自己所谓港台巨星的舞台表演,魅力差的天远地远。 我们东方人的身段,节奏感先天的东西注定无法模仿西方人,西人融入了黑人的柔韧性和节奏感后跳舞唱歌更是没话说,就象西方人要学我们的京剧和民族舞蹈也是差,其实周杰伦再江郎才尽,他推出的中国风还是不错的,再说了我们还有宋祖英,到世界范围都是殿堂级的人物,都能独树一帜,我们加入我们自己的原生态才可以和别人主流抗衡,才不会被边缘化。
扯远了,里面最好笑的是约翰屈扶塔男扮女装饰演可爱TRACY的妈妈,又跳又唱又贪吃,好搞笑。想想他在《变脸》里的狰狞,再看看他在《发胶》里的可爱胖妈妈形象,真的觉得他戏路宽广,感叹好莱邬的巨星天文数字的片酬拿得应该,因为太有才太稀有拉。
还不错,歌舞片嘛够嗨就好,屈伏塔叔也真能豁得出去啊。
穿梭在60年代和现在的空间里的电影~
囧のTravolta
爱死你了!James Marsden!太Q了!John Travolta真是过足了饰演能唱能跳的中年家庭妇女的瘾了!
亚当叔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大长腿男纸,黑的白的都有,pure entertainment;屈伏塔大叔的反串绝了;最后舞群里看见twitch了,不过好小一脸啊。不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人恐怕不能理解我们对这些歌舞的感情。
热热闹闹轻轻松松的精彩
美伦美幻的歌舞场景和打了鸡血似的载歌载舞,充满活力引人入胜。烂番茄94%新鲜度,Yahoo!得分A-,“本世纪最好最娱乐的舞台剧改编作!”、“让人享受的电影周周有,但是能够点亮银幕的影片—像《发胶》—却是少之又少”……
歌舞剧还是挺好的 歌很好听
音乐非常好啊听,舞蹈也非常有年代味,而且我们会看到许多大牌从未展现过的魅力奥~约翰·特拉沃尔塔,米歇尔·菲弗,克里斯托弗·沃肯,詹姆斯·马斯登···全体惊喜呢
六十年代的美国,一切不言自明
有点儿做作和刻意了我觉得……
an exact musical+pure happiness+movie magic= wow! gotta watch the featurette Jimmy and Zac are sooooo cute during the rehearsal and the ch
故事欢快,音乐动感,60年代的种族问题也刻画得很到位。反串的Travolta无敌抢镜,帅哥们居然都有一双透过外表看内心的眼睛。我很想对不装会死派们说,这特么才是群众真正喜闻乐见的歌舞片好不好!
原来Travolta是在cos“世界上最污秽”的男女人Divine,可惜他就是看着有点太干净了,像份刚完成的巨无霸汉堡。影片洋溢着美国式的轻贱乐观与不屌,热闹不冷场的歌舞秀一波接一波,外加一小坨的反抗和恶趣味,以及迷人的复古味道。最受喜爱奖颁给拿下发胶小姐的黑人小姑娘。
对歌舞片一直不太感兴趣,外国的或是华语的,包括陈可辛那部<如果爱>.<发胶>让人感到轻松,尽管这份轻松带着稍许的不适!
美国版芙蓉姐姐成功故事。联想起改革开放初期,全民梳大背头跳霹雳舞,忒雷了~
男二号居然留了一个枪哥的发型 o(*≧▽≦)ツ
去年CCTV6放过的,没有看完全,胖妞跳舞
歌舞比重有点高,整部影片看起来像个综艺节目。肤色歧视的主题有点注水肉的意思。应该叫做,电影的主线不够统一。
没看过第一版本,不过这个已经相当有趣~约翰屈伏塔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