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的片子有时候太让人惊艳了,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太会选角,找这么个掐得出水的小鲜肉演绎一段纪实罪案,精彩还原了原罪犯的形象。而且演员的表现非常的到位,刻画角色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一些细节处理的恰到好处。
片子色彩光线都符合大导的手笔,浓浓的南美风情,看完就是担心这片子太过于浪漫唯美会不会挺容易导致人去膜拜效仿犯罪?毕竟原型是个心狠手辣连环罪犯啊!
谈谈对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的理解。
整部电影卡利托斯与拉蒙的情感是在朦胧中发展的,如珠宝店用几对夫妇的名字暗欲彼此的情愫,但第三者的出现,也就是拉蒙说的那个基佬,其实拉蒙心里知道,他只是借用他人的性倾向来掩盖自己深柜的事实。再者,拉蒙和一同出狱的同伙分别在酒馆与卡利托斯的对话彻底让卡利托斯的情感世界走向绝境,一个告诉他你已经成为我的"前妻",一个告诉他第三者会带他去巴黎,最终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拉蒙的死亡,无疑对卡利托斯生活信念造成深刻的影响,卡利托斯虽在医院再逃一劫,但那唯一哭泣的一幕不难看出他看清了现实,回到拉蒙家,在舞蹈中迎接死亡的来临。
摘录
荒诞、孤独、黑色喜剧、浪漫主义、自由是我的概括.
皮肤的亮橙色透露出阳光及温柔
内裤的白色象征着纯洁
路面的深青色,朴实、柔和、阴险、沉静
汽车的淡黄色,愉快、尊贵
皮肤的黄橙色 ,温暖、热情
这个片段呈现出了安静、温暖恰意却又有所隐晦的氛围感.
我还喜欢他拿火烧保险柜的画面
大片的橙红色带来热烈、紧张、危险的视觉感受.
墨镜的黑色象征的他人物的神秘.
火焰与影子的蓝青色透露出他即便是在偷盗保险柜也保持着优雅.
最后毛衣的红色,赋予着生命与活力
环境的淡青蓝色有着亲切、乐观、以及磊落的视觉感受,烘托着不论是颜色还是人物的主角上.
人有无犯罪的自由?
我始终认为宣传犯罪是不对的,但电影《死亡天使 El ángel (2018)》似乎就是在探讨这样一个主题:人有无犯罪的自由。虽然,影片也刻画犯罪,但它似乎意不在犯罪,因为犯罪的行为和场景都过于乏味和简陋了。如果我们对男主卡洛斯犯罪时的心理读白和对话稍加留意的话,我们会发现本片主旨是在犯罪之外的。
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奇特的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有一群这样的人存在。所以,对特殊个案的调查,以及对个案背后社会原因的分析就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本片编导对此也不例外。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并呈,但呈现得又不那么“传统”,这使得本片别具一格。
就个人原因而言,男主有着天使般的面庞,喜欢男性甚于女性,崇尚自由。其姓名源自德语,有“自由人”的寓意,这当然体现了他父母对“自由”的情感,虽然影片并没刻意展示他父母这一点,但以此可知他崇尚自由缘自何来了。他的童年没有什么阴影,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套路,诸如童年遭性侵或家暴,明显不能解释他后来犯罪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但他的家庭对他仍是有影响的。崇尚自由的父母恰说明他们的本分,这种本分如果不“遗传”就会刺激本分反面的增长,因为他过早地明白谨小慎微的本分带不来任何利益。加上他家境并不宽裕,学习也不好,在姣好面容下,他练就的“盗窃”的“天赋”,是他唯一感到自由放松之所在。所以,他和拉蒙一起偷盗珠宝店时,就建议拉蒙“慢点来”,并说:“我们还活着,为什么不享受其中呢?”这种“盗窃”心态显然不是为了利益,事实上他确从未为分赃计较过,他更多地是从这种天赋中获得一种自由的满足感。从“家猫”式盗窃发展到后来的“团伙”作战,虽然他从中得到了不少钱财,但更多地是为了他对拉蒙的同性情感。
当然,仅以上解释并不足以为男主的犯罪行为提供辩护,但若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一番分析,似乎可以看出影片对男主的犯罪行为是报以同情态度的。对于男主这样的家庭,父母亲都是体面人,有工作,即使父亲干两份工作,仍然买不起蛋黄酱付不起摩托车的修理费,可见社会陷入普遍贫穷了,但却仍有男主可随时游荡的高档社区。男主盗窃枪店后,从此便两把左轮手枪随身,他跟女友的解释是,“街上的情况不对劲了”,他需要保护女友的安全。“不安全”还体现在社会似乎处在军管状态中,因为士兵可以拿枪乱射一个像男主这样的小窃贼。整个社会的乱象应当充分体现在那幅画(即那个老头被男主枪击中后凝视着的、后被男主拿回家挂在自己床头的那幅画)中了。这幅画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军人、警察、官员、教士统治下的群魔共舞?女性只能靠出卖尊严生存,是最能说明一个社会的腐化堕落程度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留给普通百姓的还有多少自由?在男主看来,“自由”就意味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社会留给他这种自由的空间只能是无人居住的房屋了,即使是暂时无人,他也能随着音乐起舞。显然,这种时刻是他的享受时光,而当这种享受显得奢侈时,无论他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这多少是令人同情的。
那么,人到底有没有犯罪的自由?“犯罪”总是相对而言的,为了穷人利益的犯罪可视为“侠”,为了公共利益的,可被视为“义”,这类犯罪之所以具有普遍的合理性,是因为大家认可的“标准”在支持着。如果抛开“公私”的传统观念,以“自由”作为标准时,或许我们会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男主的犯罪了。(文/石板栽花 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
Ps.感谢MAET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这部电影里布宜诺斯艾利斯,1971年。Carlitos是个17岁的青少年。他拥有常人难以抗拒的天使般的面庞。不论他想得到什么,他总能心想事成。在学校,他与Ramon不期而遇。两人组成了魅力难当的美男二人组。他们很快踏上了一条以偷盗、谎言,甚至杀戮组成的堕落之路,而这只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没办法去评价他们。
但是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我很喜欢,就是卡洛斯独自坐在车厢里流泪的画面。
我想他流泪并不是因为悔恨,也并不是他对自己做的一切的忏悔。
像我这样老实读书,努力工作,胆小懦弱的守法公民内心多半藏着一个法外之徒,以至于在银幕上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就兴奋不已,而这部电影则是一道不加掩饰的犯罪盛宴,气味浓烈,一场接着一场的犯罪,几乎没有任何铺垫,令我目不暇接,这真诚强烈的冲击力,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了。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纯粹,漂亮,明艳动人,性感和童真的犯罪片了!
和很多深沉有内涵的犯罪片不同,影片甚至是稚嫩,拙劣的,但导演把一场犯罪拍成了一个童话,这种成片的质感和男主遵循原始的本能而非社会法律道德的内心相得益彰。当男主的枪和钱被母亲放在之前弹奏的钢琴上,当男主在被警察团团围住的屋内翩翩起舞,正印证了男主之前说的:只有艺术家和法外之徒能享受到生活的意义。他仿佛是一只小兽,几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社会的折磨,过于旺盛的生命力和嗜血的本能让他不顾一切,遵循自我地生活,也让他收获了美和快乐,实活实说,他的这种状态是让我很羡慕的,即使我连鸡都不敢打,别说杀了。
我是一个犯罪题材影视和书籍的爱好者,感觉现在的犯罪题材都走向了一种格式,要么是社会黑暗,政府阴谋接连不断,要么就是主人公受过重大创伤,童年黑暗,性格缺陷,这样展现犯罪故事和犯罪者,确实格局更大,更有深度,我也很喜欢不少这样的作品,但看了一些之后隐隐约约仿佛丢失了一些感觉。
以推理小说为例,有一些读者认为本格派只是卖弄诡计,没有深度,除了谋杀一无所有,社会派则揭露黑暗畸形的社会,展现人性,但是如果我们非要说犯罪题材只能符合“社会派”推理的套路,而否定本格,因为这类侦探小说只是为了炫耀犯罪而背后的动机不够深刻,那就像否定本片一样。《死亡天使》只是想讲好一个犯罪故事,把犯罪的过程以一种非常精彩流畅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不去计较逻辑和因果,就像是讲一个童话,让观众跟随主人公去经历一场梦,一场美丽的冒险,仿佛是爱丽丝进入了Wonderland, 对于男主角来说,在一场场犯罪中,他也进入了自己的Wonderland, 我们会去追究童话的背后的动机或者逻辑吗?犯罪片作为一种类型片走到今天,其实已经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了,而这次,年轻的导演为观众奉献了这样一部纯粹的电影,犯罪过程精彩紧凑还不乏有趣和性感。
片名已经向观众透露了这部片子不会批判罪犯,而是有美化倾向的,男主角不仅面容像天使,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纯真的,他的所作所为不掺杂一丝杂质,甚至不掺杂一丝人工和规训的味道,甚至动机似乎都与社会无关,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错了,而导演似乎也将男主置于了一个英雄的位置,他和虚伪的社会和它的规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我无法站在象征着正义的警察,以至于善良保守的父母一边,男主是那么明亮而富有生气,让周围的一切,包括观众,都暗淡了。
然而像很多童话一样,其中的世界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在幻想之中的,现实也总会投下它的阴影。
比如在影片中,当男主角带上珠宝时,他的基友说他像玛丽莲梦露,然而男主却说他们像艾薇塔和贝隆,这明显暗示了南美洲军政府时期的社会黑暗与高压以及伴随着的动荡,更不要说警察的公然索贿,以及开头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虽没有深挖,却已经让观众对背景有所了解,然而这些现实因素却并不是用来解释男主的行为或者深挖他的性格的,而是衬托他行为的“可贵”的。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中,男主这样不小心翼翼地活着,反而大胆做自己的人,加之媒体的渲染,和大萧条时期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简直如出一辙(导演在写给院线的信中也也承认受到了同名经典电影的影响),不仅很难被谴责,反而很容易成为大众的偶像,像童话中的英雄一样,被代代口耳相传。
影片的场景和对白也是戏谑不羁却又十分精妙的。这让影片在色彩斑斓,明亮快活的童话外衣之外多了黑色喜剧的味道。比如男二的母亲在厨房试图勾引他,说你可真渴啊,年轻女孩没有经验,你想和我试试吗这样挑逗的话,男主说我喜欢你老公,她说那你去告诉他。还有男主在男二的生殖器上堆满了珠宝,仿佛是爱你就给你最好的部位最好的。还有男主被问起时说不是我杀了那个老人是他自己死的,我只是帮了他一把。这些场景和对白和男主的气质高度一致,满不在乎却又幽默机灵,还有着俗艳的好品味。
影片色彩明艳大胆,节奏明快,对于犯罪的展现恰到好处,男主和基友的犯罪过程仿佛是童话中的冒险,两个人的感情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那种情欲气息爆棚却又什么都没发生的气氛非常有诱惑力了,仿佛是一滴快要落下的水珠,晶莹剔透,你的心都被它吸引,它却在晃动,射出五彩的光,却终究没有破碎为一片扁平的水滴。
我想,如果换一种方式讲这个故事,放大刻板家庭,黑暗社会对于男主的异化,放大男主行为的社会影响力,放大他的性取向,弱化犯罪抑或是反抗权威的快感,抛弃阳光与色彩,或是放大腐败的政府对男主的压迫,影片会不会不会被批评讲不完故事,或是幼稚?
然而我觉得这些所谓的缺点恰恰是《死亡天使》的优点,它和观众近几年看习惯和默认的犯罪题材背道而驰,然而正是它的简单,纯粹,明艳,甚至是幼稚和拙劣,让习惯了黑暗压因色调犯罪片的我眼前一亮,并久久沉浸在那明艳的色彩和随心所欲的气氛中,和男主一起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做着那不切实际的冒险梦,逍遥法外,翩翩起舞。
#Cannes71# 拍得太飞了!恍似年轻时候阿尔莫多瓦自己拍的!这个题材拍实了反而不好看,就这样贱兮兮的喜剧走法才对啊!竟然还有对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气氛的描写!比今年柏林同类「博物馆」还要好!就是片中同性这条线应该再拎得更清楚些,
完全不做道德审判,一个常理来说道德败坏的疯子有其色泽斑斓的精彩人生。
《死亡天使》头一次啃生肉 因为我实在等了这部电影太久😭说实话影片比我预期要克制很多,甚至还有一点点文艺…最重要的是Ferro小天使真的太可爱了啊我的崽!导演到底去哪儿找来的这样的大眼睛嘟嘟嘴娃娃脸小卷毛肉肉的尖下巴还有点婴儿肥的小天使来饰演17岁就杀人放火的双性恋美少年的啊!!!还有配乐真是美极了bellísimo!
从天上掉落人世的魔鬼,最不该动的是凡心。在他私处堆满首饰,在爱人面前一切珠宝都不值一文。从不相信财产私有制,却把爱人当做私有财产,为他赴汤蹈火,对抗世界,得不到他就亲手毁灭。这个世界本应属于自由的非法分子和艺术家,却被扒光马驹须发当婴儿的家伙掌权。偷窃本是自由的,爱却是不自由的。
撇开三观不说这片真是可爱爆了,男主是哪里跑来的绝世大宝贝啊!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17岁就杀人放火的美少年,天真无邪的作恶。导演把发生在阿根廷的真人真事拍得充满黑色喜剧效果,仿佛看到了阿莫多瓦年轻时的骚劲儿。求原声!!!
只有一点点同性元素,不过犯罪跟闹着玩似的,看得挺爽的。男主是怎么做到车撞车自己不死而害死男二的?没有狗血亲情,没有狗血爱情,没有后悔莫及,没有痛哭流涕,只有在列车上缓缓流下的两行泪,这是男主唯一直白的情感了,其实我觉得这都不该有,男主本来就是杀人不眨眼,天使模样的魔鬼。海市蜃楼男主还是有胡子要好看一些,在这部里居然还有福利。还有,真人真事还是挺让人震惊的。
天使般的面庞,恶魔般的内心,金发红唇的美少年令人意乱情迷。两位男主的暧昧点到为止,有了更多浮想联翩的空间。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到后来的杀人放火,虽然做的全是危险又犯法的事,少年眼中却透露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真,好像一切都如午后的阳光一样寻常。你可以说他是胡作非为,也可以说他是活在当下。他是疯狂的,他是自由的。
这就是不做爱的下场,人都逼疯了。。。
本以为是部慢节奏风情电影, 没想到更像是部黑色喜剧。从一开始金发小男孩打开音乐肆意起舞的时候就完完全全被他迷住了,谁能看出上帝给一对踏实本分老来得子夫妇馈赠的美丽小天使原来长着撒旦的翅膀。小男孩毫不犹豫砰砰两枪杀了人之后会说“我不认为他们已经死了,这其实只是一个玩笑对吧” 一路都做着最残暴的事, 却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看上去比谁都无辜。看预告和剧照的时候还觉得Ramón是要用美男计主动诱惑小男孩走上犯罪道路, 但反而是在小男孩炙热的眼神中,“与其说我们像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 我们更像是贝隆和贝隆夫人”的暗示明示下闪闪躲躲。色调和配乐都喜欢极了。(P.S. 电视台表演的Corazón Contento和高潮那首La casa del sol naciente的演唱者 正是导演Luis Ortega的父亲——阿根廷传奇歌手Palito Ortega) #SSIFF#
当你有一个魅力值溢出屏幕的演员时,其他的一切仿佛都是对的。画面的色调和调度都很美,配乐非常加分,从第一幕开始就打心底里喜欢,全程内心飞扬,男主像极了刚出道的安妮海瑟薇,男二也很帅,非常养眼,故事嘛,至少是有趣的。可能是本届戛纳私心最爱吧
我来来回回检查了豆瓣影片页面三遍来确认这片没有被分到“同性”类别下面……松弛的道德观带来了稍显特别的幽默感,但和阿莫多瓦就别比了吧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他们俩!为什么!没有!大做爱!!为什么!!!
爆款!颠倒众生美少年,痴迷罪案舞翩跹,男女通吃非凡物,拍案惊奇活久见。两位男主的暧昧气息秒杀一众同志片,剧情时而黑色幽默,时而残酷无情。残杀11人抢劫42起,被判刑46年,阿根廷史上最高,却有着惊世美颜的双性恋美男,绝对不容错过。阿莫多瓦制片,你懂的。
有什么样的制片人就有什么样的电影!从配色到人物完全就是阿莫多瓦,能把一个杀人狂拍得这么诱人,也真是很难。不过阿莫多瓦的犯罪者恰恰又都是受害者,这个呢?面对这样让人在观影时有强烈道德不安感的角色时,是不是应该在展现作案过程的同时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构成呢,否则这种喜剧式犯罪意义何在?
Born to be evil, in such a sexy way!!!Lorenzo Ferro is promising! 这电影让70年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如此性感!!!
在这行将就木又斑驳陆离的蛋里,总需要一些倔强的眼神,不屈的力量,去挑战精英的睥睨,去对抗群氓的乌合,“去他妈的世界”谁都会说,“干他妈的世界”才是勇者。即便披上死亡的羽翼,也是为了飞得再高一些,去撬动,敲碎那外壳,回到真正的天堂。
今年戛纳卖相最好的一部,男主活脱脱南美版多兰,得火吧……
尽管有美化犯罪的意思,但仍然具备反思精神,只放在报纸上和体现阿根廷军事独裁的最后一段。愉悦在戏里,反思在戏外。
House of rising sun前奏出来我整个人梆硬,节奏色彩音乐都起飞。卷发男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爱与美的神祇。在一群dreadful pretentious slow的戛纳片中真是哭着感谢这个片子的馈赠。
电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