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觉得她的五官与我在网络中看到的几个俄国小姐姐有几分相像,比如嘴巴笑起来的酒窝,面部比例。此外总觉得剧中她的这张脸给我的感觉在哪张脸上见过。然后突然就想到了- 意大利电影灿烂人生里的她
能投射出灼热的目光
清清白白,痛苦的脸庞
整本书里的人物,我很难想象的角色就是两位女主娜斯塔霞和阿格拉雅。 因为她们的行为谈吐那么特别,让我无法从书中去勾勒她们的形象。
阅读完原著之后立马找来剧目看。可不嘛,世界上肯定有这样的角色这样的脸。通过电视剧的人物刻画,我才真正了解了,并喜欢上这两个角色就像“白痴”公爵一样。
没有人真心爱你,即使有,那人心中也一定有比你更重要的存在,娜斯塔霞。你以为自己得到的爱与救赎,终究不过是怜悯。阿格拉雅自傲,娜斯塔霞呢?阿格拉雅不愿意接受别人施舍的爱,娜斯塔霞呢,如果她知道公爵因为她而不能去追阿格拉雅,知道她让公爵失去所爱之人,知道公爵对另一个女人说我只爱你,难道娜斯塔霞愿意接受这样一份施舍且给带来痛苦的爱? 我不懂为什么公爵爱阿格拉雅,她究竟能给公爵一个什么样的象征或者心理慰藉?看到最后阿格拉雅对娜斯塔霞说的那番话,阿格拉雅之前跟公爵说过,娜斯塔霞爱您,但这个时候她却撒了谎,她说娜斯塔霞太骄傲,她根本瞧不上公爵这种普通人,说娜斯塔霞没有羞耻。可她明明知道娜斯塔霞爱公爵爱得多么卑微啊,就算是情敌相向,也能说出如此咄咄逼人毫无善意的话吗? 娜斯塔霞啊,这辈子,有谁真正爱过你,谁把你当做最重要的人,有谁不在意你的小瑕疵在你悲痛欲绝的时候拥抱你吻你,在黑暗里生长着,被肆意践踏凌虐。那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人,他的眼睛好透亮,“只爱我?”“只爱你,纳斯塔西亚。”谁知连这样的爱都只如昙花一现。宁愿你没有出现过! 如果有人好好爱她的话,并不是无药可救,并不是只有这一个结局,我始终这么认为。
看完《白痴》之后立刻就看了2003版《白痴》的电视剧。叶普盖尼·米罗诺夫演的公爵完全是公爵本人。娜斯塔霞的模样也真的活脱脱像从小说里走出来的一样,太震撼了。《白痴》的小说从小说的层面来讲是有很多问题的。老陀的书虽然都是经典而且直到21世纪依然荡气回肠,但是经历了20世纪电影蓬勃发展的影响,今日的读者比昔日更挑剔,对“故事”的结构意识更加鲜明,稍微有哪里疲软或者节奏不对味都能够被敏锐地察觉出来(虽然他们未必有这个自觉),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因为是名著就对它的一切都奉为至尊。以我个人而言,正是因为《白痴》才使我感慨:哦老陀他还是个人类啊。老陀的小说技巧可以说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达到了巅峰。
《白痴》第一部到娜斯塔霞生日晚会为止非常紧凑、精彩,经典,毋庸置喙。但是第二部往后明显显得疲软。我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才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公爵去别墅度暑这一段的某些剧情的用意是什么。以公爵和阿格拉雅的感情关系为主线,设置了别有用心的加普里拉和虚无主义少年这两个反对派,阿格拉雅的求婚者公爵。娜斯塔霞为了让公爵和阿格拉雅结婚处处干预婚约者,等等。但是在这个颇有狗血意味的、明显会非常好看的人物设计上,却莫名其妙地写了什么,虚无主义少年的自杀自白啊(写了好几页!电视剧里幸亏给改短了),将军偷钱啊,将军气得离家出走啊,将军死了啊。这些存在意义不明的段落偏偏挤在了公爵和阿格拉雅/娜斯塔霞三人感情冲突到最激烈的部分,令人莫名其妙。公爵上阿格拉雅家参加私下聚会那一场,可以说是高潮的戏,紧随其后是阿格拉雅和娜斯塔霞的摊牌。两场戏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联,之后又忽然间插入将军的故事,还有始有终地讲了个遍。我都不想再说下去的。
公爵、罗戈仁、娜斯塔霞在外省莫斯科的这一段重要的日子,原本应该给与单独的段落,直截了当地描写出来,却全部在人物的回忆和台词中表达出来了。到了,人们,其实就是我,也不知道公爵和娜斯塔霞在那同居的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他跟罗戈仁又怎样发展了奇妙的友谊甚至到了交换十字架的地步。是的,我脑子里在脑补、在幻想。但是……你倒是给我写出来啊!
有些读者说“阿格拉雅讨人厌”真的是很过分。这要怪陀爷对她的心理描写不充分。这种傲娇,跟自己对着干的女人,他在《卡兄弟》里面描写丽扎和卡捷琳娜就要高明得多。另一方面,也不不要把阿格拉雅视为讨厌愚蠢的小姐,她对娜斯塔霞当面的指责,辛辣而充满智慧。甚至可以说,只有她有资格说出这样的指责。公爵为人太过厚道,罗戈仁被她折磨到早得了脑髓炎,而她的那些跟班和垂涎她美色的男人们谁也不会去考虑“这是个怎样的女人”。这一段交锋十分精彩,甚至说大快人心。
这么好的阿格拉雅,公爵又是这样地像个初恋的少年一样喜欢她,甚至喜欢到了一听到她的名字就会大叫“住口、不、不!”的地步。这样的感情发展偏偏陀爷将线索藏在了冗杂的、大量线索交替的文本之中。读者不得不被迫去猜,从隐晦的对话中去猜,是不是这样?是不是那样?那位公爵说梅诗金“有可能你两个都不爱”,是这样吗?还是不是这样。不可否认这或许正是爱情的本质,其模糊、暧昧,不可定性。但是您在本来可以写清楚的东西含混过去,果然还是因为喝完了酒才开始写或者是脑子糊涂了吧?
如此种种造成了《白痴》第二部分的疲沓和混乱。完全可以删去管理人列别杰夫和将军等等其他人的戏份。这些人有时候甚至担任着自己不太适合的角色,负担起了事件的某些必须的联系。而陀老又一次感到——也可能是19世纪小说的流行——必须为登场的每一个角色负起责任来。于是他甚至煞有介事在《白痴》的结尾设计了每个人的分晓!有……有必要么!21世纪的读者们大喊着“我们不想看这些人的事情!我们想看公爵!想看娜斯塔霞、罗戈仁和阿格拉雅!您有功夫涉及这些人的剧情不如多写点他们的莫斯科生活啊!!”
尽管如此,在这个疲沓的第二部分的结尾处,那个令人全身战栗、发狂的结尾和令人伤感、伤心欲绝的结局,仍然奠定了《白痴》独特的色彩。对我来说,《白痴》有一种温柔而绝望的色调,是它独特的、自己的色调。它因为有爱情故事的温柔、深情、疯狂和纯真,这些鲜艳而柔软的色彩,正如同那些“多汁的树叶/碧蓝的天空/昂贵的坟墓”一样,令人心头颤抖。而公爵的软弱和动摇,他身在感情、阴谋和仇恨的漩涡中,他并不像真正的耶稣一样预见、躲开,而是心头满怀忧伤地思念他瑞士的雪山,正是因为他的青涩、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和纯真,他也有苦恼、不成熟和自责的时候,如此种种才令梅诗金公爵为我们所爱。我们像爱一个孩子、爱一个夭折了的少年一样爱他,爱某种青涩的理想一样爱他,不是像指望救世主、爱耶稣那样爱他。
电视剧中罗戈仁的那双眼睛令人难忘。这个黑色的男人坐在一身白色的公爵身旁,这一刻他们两个人或是该隐和亚伯。如果说公爵真的能够救什么人、有什么人愿意真的听他的话、真的信赖他,跟他走,那么全剧中只有罗戈仁一个,是有可能的。既然他能够为娜斯塔霞放弃一切,他当然也会放下一切跟梅诗金走。而别人都有不愿意放下的东西,所以他们只能跟公爵做“保持距离的熟人”,一旦公爵想要再接近他们,接近这个“美与幸福的盛宴”,他们就要嫌弃他不懂吃饭的规矩把他排除在自己人之外了。罗戈仁是唯一一个有希望被拯救的人。他虽然“什么书也没读过”,但他无疑喜欢听公爵说话。公爵也提到过“在莫斯科他们聊了很多,我们无话不谈”。公爵即使在放弃娜斯塔霞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过罗戈仁。这个男人可以说是被他火烧一样、诅咒一样、谋杀一样的爱情而毁灭的。从见到娜斯塔霞的第一眼他就注定要被毁灭,而娜斯塔霞注定要被他杀死。在结尾的最后一段,当公爵为了掩饰恐惧问什么“刀子是什么时候拿出来的”,这一段台词设计如此绝妙。它既是如实体现了一个人被逼入如此绝境发疯时强装镇定的反应,又是在回答读者,暗示着“是娜斯塔霞自己让罗戈仁杀死她的”。无疑,这里还有“我不会再把她交给任何人了”的疯狂和绝望。但是,可以说他是被娜斯塔霞逼着动手,杀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的。这个男人的存在令人难忘,令人哀伤和唏嘘。(我多么地希望在他和梅诗金公爵之间没有娜斯塔霞这个女人存在啊。)
俄罗斯电视连续剧《白痴》简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7日 11:00 来源:CCTV.com
为了配合中俄国家年,我台八套的《环球影院》将从3月9日播出俄罗斯电视连续剧《白痴》1—8集,《白痴》是根据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文坛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以后的生涯中,他相继创作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昼》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写出了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穷人》、《死屋手记》以及《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创作于1868年,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白痴》有许多改编版本,其中包括1950年的黑泽明版,以前在我国院线公映过的《白痴》是俄罗斯电影人的改编版。
即将在我台播出的电视剧版《白痴》保持了原著的整体风貌,首次详细、全面地在银屏上再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创作的全部故事内容。该剧注重对角色人物的心理揭示,力图表现原作者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惊人描写。
该剧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令人目不暇接的故事随着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性。
责编:燕芳
· 演职员表 俄罗斯电视频道摄制 俄联邦文化部影视局赞助 因特泰恩门特制片厂制作 费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梅什金公爵—叶甫盖尼·米尔诺夫 主要演员 弗拉基米尔·马什科夫 利季娅·维列热娃 奥莉加·布金娜 伊娜·丘里科娃 奥列格·巴西拉什维里 弗拉基米尔·伊里英 米哈伊尔·博良斯基 亚历山大·拉扎列夫 拉丽萨·玛列瓦娜娅 玛丽娅·基谢廖娃 编剧兼导演 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 摄影 德米特里·马斯 作曲 伊戈尔·科尔涅留克 执行制片人 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 制片人 瓦列里·达塔罗夫斯基
非常推荐,尤其对我这种刚看完原著书人来说,不能太赞了。之前有些情节不太懂或者比较迷茫的,这部剧里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原著。演员的演绎也很赞。公爵的悲悯的眼睛,娜斯塔霞和罗果仁的狂癫,阿格拉娅的骄傲。也看出了阿格拉娅与娜斯塔霞在一定意义上的相似,有相似的骄傲,只不过阿格拉娅的高傲又内自外的,是确定的有根基的,而娜斯塔霞的骄傲则是自卑的面具,犹如浮萍。另外,导演在剧情上基本遵守原著,但也很有巧思,一些情节的演绎可以说比原著巧妙——第三集里,真心话的游戏,在托茨基讲述自己的罪恶茶花故事的时候,导演把娜斯塔霞被其从小诱奸的情节与之交叉,不仅看到了托茨基的虚伪,也理解娜斯塔霞的终极失望。还有很多细碎的情节读书时囿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读的时候无法想象或者根本想象不了,但是剧情给了很好演绎。行书,非常推荐。
读小说时会有几个问题不太懂,看了电视剧,get 到了。
小说细节太多,妥氏特别耐心描写一众"小人物",公爵生日会那章我跳过没读。
1-罗戈任和娜斯塔霞的关系
随着电视剧里的罗戈任一次次登场,我就越来越能明白这个"乡巴佬"对娜斯塔霞的感情:狂热、激情、野蛮、不受控制。 罗戈任一方面受他父亲压抑太严重,另一方面无法理解这个女人,不论是理智还是情感,所以他失控了…
而公爵说的娜斯塔霞深爱着罗戈任,细想确有可能,虽然她一直拒绝他、折磨他。娜斯塔霞非常聪慧,罗戈任在她面前就像一个小娃娃,她看穿了他。她会自毁也是因为太聪慧。她的行为乍看不可理喻,细想情有可原,深思带着疯劲儿。 她一边高呼自己是无辜的,一边又控诉自己是个bitch,在自我毁灭中获得乐趣。
2、公爵对娜斯塔霞的感情
看小说的时候,我对公爵、娜斯塔霞和阿格拉娅的三角关系比较迷茫,这跟陀氏写的细节太多有关(小说的魅力所在)。看电视剧就很清晰了。 公爵一开始爱上了娜斯塔霞,和她同居了一个月,期间他感受到她的自毁倾向,他仿佛被黑暗包围,陷入泥淖。娜斯塔霞已经不是一个正常人,弹幕里有人说她“女魔头”,我觉得十分贴切。
相比于天真光明纯洁的阿格拉娅,娜斯塔霞代表生命中的至暗、深渊、疯狂、混乱,但这个女魔同时有被拯救的需求(也许是不自觉的),这是她身上最矛盾的地方——就好像一艘海上的沉船,罗戈任、公爵,甚至阿格拉娅都被卷了进去。
3、公爵这个人物
看小说的时候,我好像看着公爵被车轮活生生碾碎,我有种失去理智的感觉——难道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样吗? 面对每一个人的丑恶,他就像和孩子相处一样,睁大眼睛去理解他们(他轻易就能理解),然后原谅他们。 弹幕里有人说他“小基督”,真是贴切。
电视剧里就轻松多了,公爵还是那个公爵,但世界多美好! 好几次,公爵回忆起在瑞士养病的日子,想要回去,离开这里的人们。然而,阿格拉娅一方代表的光明灿烂的世界呼唤着他,连带着罗戈任一方代表的黑暗世界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可怕不可救药了。
作为观众,我就看这个小基督一颗孤独的心在那个世界停留一遭,为他高兴,为他叹息。
4、阿格拉娅的不幸
阿格拉娅就是个普通的女人爱上了一个男人。一系列操作非常可爱。 公爵第一次看到娜斯塔霞的照片说“如果心善良就还有救”。,然而娜斯塔霞终于没忍住,出于被阿格拉娅侮辱的愤怒(被自身夸大的、病态的愤怒)报复伤害了对方,伤害了公爵,伤害了自己,伤害了罗戈任。娜斯塔霞就像一艘巨大的沉船,无法自控地把和她最亲近的人拖下水。 我最同情的是阿格拉娅,她对自己的命运完全是未知的。
5、罗戈任对娜斯塔霞的感情
罗戈任非常爱娜斯塔霞。 他回想起她打了那个军官一鞭子,还忍不住为她大笑喝彩。他爱她性格的强烈,但他掌控不住她,最后卷入她的自毁情绪里,不能跳出来看出她已经不正常。从娜斯塔霞后来对罗戈任的态度(“罗戈任你走开。我要和公爵结婚了。”),我有些肯定娜斯塔霞把他当自己人,把他看的非常重要,但她把他看成什么呢? 如果公爵真的和阿格拉娅结婚,她会和罗戈任幸福吗?
我觉得,她劝婚的这一举动,并不是阿格拉娅说的出于自大,而是想要祝福阿格拉娅和公爵,并反过来被他们祝福。 (就和得了肺痨的男孩一样) 如果事谐,她就能重获对光明的信任和信念。
如果有这样的人,我愿意嫁给她,如果他愿意娶我的话!
每次看陀思妥耶夫斯基,都觉得他简直有毛病,完全是乱成一锅粥,但就是莫名其妙的会被他深深吸引,欲罢不能的看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放手。
在央视看过后就念念不忘,一直在找啊找,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再看,太喜欢了,还因此爱上了妥公,拜读了不少他的名作。白痴中的一个章节亲手抄录下.......求大陆版,真的太爱!
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眼睛,天性悲悯而又纯真无辜,简直是为演绎梅诗金公爵而生的。
原著还原到这样也是厉害
找到了墓志铭:从我旁边走过去,我原谅你们的幸福。
为了夸赞这部剧,我亲自打五星,亲自写短评,我相信只要你们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定都会亲自夸赞这部剧的。
太震惊了,太好了,陀的教诲就在眼前。梅什金一说话我的眼泪就忍不住。真的难过又幸福,难过我的爱少得可怜,幸福我还可以感受到那最纯洁的爱。
前年看的剧。朋友知道我喜欢特地送了我正版碟。一到冬天就自动想看老托。这部剧我只有两个词形容:舒服。米罗诺夫不愧是莫斯科国家剧院的台柱,演技了得。梅什金这样的角色要把握好~谈何容易!他做到了。
高密度哲学问题的辩论、探讨、反省,依托于一个很完整的故事架构。
原著里非常精彩的长篇大套和细节删了不少,好在爱情线亦不落俗。黑发控一本满足。
这世间诞生了娜斯塔霞,也诞生了梅什金,当然,其实是诞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演技中的神品我是第一次看见!梅什金的演技太棒了。开篇几个古典绘画的镜头中那双明澈的眼睛今世再无啊!
文学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善良的“娼妓”,都不愿玷污“清白”的白痴。道德感的枷锁像一个诅咒,不幸的人更不幸了。
水平高得吓人。吓人。
伟大,太伟大了!十分还原原著,甚至是台词都一样,这样的影视化对原著来讲太有意义了。陀神的书并不是一遍能看懂的,这样的影视剧对于读过书的人理解人物有了极大帮助。演员们的精彩诠释,演技可以说相当精湛了。梅诗金公爵简直就是本人,这样的人谁能不爱!
真差点看哭了……||2016-11-10在看: 梅诗金公爵演的美好的想哭...😶
竟然在B站看了人生第一部陀氏改编的电视剧,而且竟然还拍得这么好!里面的公爵,娜斯塔霞还有罗戈仁都像是直接从书中走出来的,好几个片段和冲突真的拍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野蛮和神经质,看得人浑身发抖。俄罗斯人真的太厉害了。。真的不敢相信影视改编可以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六星!
我要嫁给这个男人!
话唠俄国人,梅诗金公爵和贾宝玉有着迷之相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