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患难之中,方见真情
当你乘坐着地铁,经过某条河流的下方,地铁却突然崩塌,河流中的水涌入了地铁,如此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你会想什么,当地铁紧急制动,无数的人因为强大的惯性而被摔死的时候,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会让多少人觉得可怕,地铁停下了,那些幸存者们开始往外跑,他们的脚踩着地铁隧道里的水,然后因为触电,又有大批的人被电死,这场面又是何等的惨烈,最后跑出来的一部分幸存者,又惊动了地铁候车厅的人们,地铁候车厅一阵骚乱,大量的人员被踩踏而亡,此情此景堪称人间炼狱,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灾祸的第一时间就跑出来了,还有几个之前在等待着最佳时机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还被困在地铁之中。
一位外科医生,他是一个好父亲,但他有着自己坚守的原则,再加上工作很忙,他已经冷落了妻子很多年了,因为倍受冷落,所以他的妻子在外面出轨了一个做工程的男人,医生的女儿也不是很理解父亲,总觉得自己的父亲太软弱,太妥协,许多事情明明自己是清楚的,却从来不声张不发火,在地铁崩塌的当天,医生的妻子和做工程的男人刚刚缠绵完,做工程的男人准备把医生的妻子送回家,而医生忙了一个通宵准备回家休息,女儿却让他送她上学,看着妻子也没回来,医生只好同意,就这样,阴错阳差地医生带着女儿去乘坐地铁了,二人前脚刚走,做工程的男人就把他妻子送了回来,妻子向做工程的男人表示,会尽快和丈夫摊牌,然后结束这一切,做工程的男人在告别了医生的妻子以后,因为赶时间,而且路上堵的很严重,也来坐地铁了,在地铁站,一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儿,对一个腼腆稳重的女孩一见钟情,男孩也不客气,上去就去和女孩子搭讪,女孩子或许也有那个意思,但还是保持了固有的矜持,医生带着女儿,还有做工程的男人,也都到达了地铁站,就这样,一个丈夫带着女儿和他夫人的男小三;以及一对一见钟情的男女,女的有哮喘病,一旦发作就需要呼吸器;还有一个在地铁出事故以后一只胳膊受伤的,重视家庭的、最后因为惧怕黑暗被水流冲过来的地铁车厢撞死的话痨胖子;外加一个信阳上帝的单身老处女;还有一条主人不幸挂掉了自己还在顽强地活着的、还与医生的女儿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宠物狗,他们坐上了同一辆地铁,一辆即将面对地铁崩塌、河流水驶入地铁的地铁,在灾难面前,那些人的情感又该何去何从,一切的一切,随着带给他们灾难之地铁的车轮的转动,将逐渐拉开序幕,等待着他们前方的将是无尽的考验,当河水渗透,整个地铁都被水淹了的时候,一个小小的下水道口子将是他们获救的出口,在灾难面前,生命的顽强让人敬佩,医生的妻子最后也算是明白了丈夫的良苦用心,选择了家庭,那对一见钟情的男女在灾难的考验下,也最终走在了一起,相亲相爱,他们的爱情会比磐石还要坚固。
以下附上个人观此电影时,截屏出的画面的链接,可能涉及剧透与泄底,慎入: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786149631/ 。
完。
2 )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无论是电影还是俄罗斯
2000万美金放在现在的好莱坞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普通商业片投资的10%左右,而俄罗斯用这些完成了一部灾难片,这事在好莱坞是无法想象的。当大家抱怨除了开头一个急刹车有强力的视觉冲击外,其余部分都太坑的时候,请记住这笔帐。假如再给他5000万的预算的话,要做出好莱坞级别的效果完全不是难事。
说到底就是没钱。
就像电影里的莫斯科,作为一国首都,基础设施如此陈旧,地铁设施已经用了80年了,居然没有翻修过。这要不出意外还真有鬼了。为啥苏联时代的东西一直沿用到21世纪?那还不是在冷战时期被西方拖垮掉的经济吗。如果有钱翻修这些基础设施的话,苏联也解体不了了。活在中国的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大兴土木的痕迹,旧的楼房拆了造造了拆,翻新的不亦乐乎,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十分罕见的,就算是美国,它的很多机场地铁也都是60年代造的,地方政府也都拿不出(舍不得)钱来翻修。也归功于中国近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福利。
另外要说一说主人公,那名外科医生,这是一个公立医院的外科医生,为什么强调公立医院?你知道知道俄罗斯的公立医院的概念就明白为什么他的老婆要出轨了。
众所周知,从苏联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有全民医保福利,可以在公立医院免费看病。大家想一想要实施这样一项政策该具备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反正绝对不是当时的苏联的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因此公立医院的医疗条件严重缩水,医生的工资也非常低,再加上后来对官僚阶层大开特权门,因此遭到老百姓的一致谴责。于是在这个有所谓的免费医疗的国家到处开满了私人诊所,收费的医院服务热情,看病看的好,久而久之人们就很少再去公立医院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也越来越少,所有想挣钱养家的医生也都去开私人诊所了,留下来的医生基本上就跟护工一个级别了。收入非常低。
最后来说到说到这段三角恋,有人惊叹到一个活王八怎么能戴十二年的绿帽子而不离婚的,这也太奇葩了吧,但是在我看来,那个高富帅的情夫,集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优点于一身万人迷型的角色,居然为了一个有夫之妇守了十二年的单身,这难道不更奇葩吗?战斗民族果然不同凡响。
3 ) 若没有地铁更要命!
其实不太该看这电影,毕竟地铁早已是我生活在深圳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幸好,竟然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如果一个航拍可以看到深圳地面上所有的人,别以为那就是能看到的全部,在地底下还有深圳的另一半,成为城市的另一个生活圈,里面流动着深圳总人口中不小的单位,深圳的人和地都因此变成双倍。我每天有两个小时都要在一个既属于深圳又不能算是深圳的地底下穿梭,嗯,一直都觉得自己像是地鼠一样。
很好奇地铁是如何运行的,每次列车进站都盯着车头的驾驶车厢看,司机那里是什么样的视角?如何操控?整个城市的地铁网络实现正常运行太神奇了,深圳还算是简单的,目前只有五条线(今年要增加三条),仅仅和广州比就小意思多了。电影用很多镜头表现地面车况的密集和堵塞,非常写实,也正是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才有了地铁和各种城市快线。现代化真好,但也带来了好多意外,新闻时有发生,庆幸自己没有遇过,但经历过好多次紧急停车,都是上班高峰期,停在黑暗的隧道里,一脸懵逼地听着广播反复说“临时停靠,不要打开车门”,感觉真的很废话,你倒是说说为什么停下来啊(当然,如果真有什么严重情况还是不要说的好,知情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地铁里也经历过“新手”司机突然加速减速,全车人一起猛然倾斜的,而电影里的灾难是让人难以想象的紧急刹车,把一车人压缩成一堆肉,留下几个空荡荡的车厢,灾难发生瞬间就被挤死的不在少数。如果司机当时不刹车会怎样?
灾难往往是接二连三的,灾难电影的高潮自然就在这些灾难发生的瞬间,而如果角色的旁白太多往往让人有点讨厌。每一场救援,一定都会有不停在希望-失望-希望-绝望中等待救援的人,如果等不来,只能以一种没人知道的方式死去,甚至永远不见天日。与此同时,另一边是更让观者同情的,他们就是每次都与逃难人群方向相反的人,明明受灾遇难的不是他们,却要深入灾难中心,去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全身而退的地方,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勇敢有奉献精神的人?
有一条情感线一直在撞击我心,丈夫凭什么不原谅不理睬救了他们的出轨的妻子,瞬间泪崩,明明一开始是你们男的不像样啊,你们没有尽丈夫的责任,我得不到想要的,我冷,自然无意识地走近有火源的地方,我们是犯错了,可别忘了是你把我推向这境地!有时好怕,自己犯的错会不会报应在爱的人身上,就像电影中那样。
4 ) 俄罗斯电影--意外惊喜
因为前不久刚去了莫斯科,还做了传说中的莫斯科地铁,所以特意在上映电影的时候“包场”看了这部电影,算是意外收货吧,反正我是觉得挺好看的。下面总结该影片的几个特点:
1.水平完全可以和hollywood媲美了吧,而且拍出了自己的风格。非常喜欢片中的另类配乐,主题曲也很好听;
2. 个人经验:莫斯科地铁很深,坐电梯要3分钟才到达地面,而且装潢的非常漂亮,像地下宫殿。从片中看出俄罗斯的基础设施确实有待改进,还有腐败现象。
3. 最喜欢的一段就是急刹车那一段,真是太太太美妙绝伦了,美国电影也没有拍出这个水平的!怎么说呢;真实、残酷、还有点“黑色幽默”。
4. 模仿了好莱坞的亲情戏,感情部分,觉得应该结尾再突出一下,这样会更有感染力。
5. 几个大场面镜头座的还不错,因为刚去了莫斯科,所以有些感同身受。群众演员都表现的挺好的。
6. 如果是去莫斯科之前观看了此影片,估计不敢做那儿的地铁了,呵呵……
5 ) 真实的灾难
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觉如此真实动人的电影,尽管看上去它在一些方面一点都不真! 在浩瀚的科幻片灾难片阵营中,讲述的故事大多是一小帮人的故事,这样的好莱坞标准做法在这部电影中同样的体现,但我仍然觉得它更加真实,这种真实来源于自己的不安或是不可遇见的未来的一种反应,以及对于人类本性的恐惧。
看完电影,我少有的不批评电影各种bug的想法,却以领会的方式去感悟电影中的精髓,而不是以极其苛求的目光去看待这部作品。
依然清晰可见:
1、地铁急刹车那一段,我能想象那每一分每一秒可能发生的事,镜头缓慢的记录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如此真实的还原;
2. 地铁撞来撞去之后,小女孩的爸爸从人堆中翻出小女孩,因为不确定小姑娘有没有伤着骨头什么的,然后让小女孩依次活动手→胳膊→……如此真实细腻的细节体现,表现力极强。多少科幻片忘记了这些不为人知的处理方式,细节。 这些可圈可点的细节描写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尽管有些不合逻辑,但至少 他们不是马虎的拍电影,而是在科普。
3、这应该是苏联时期发生过的真正有过的自然灾难(人为灾难),他告诫着我们这些建筑设计师们,任何一个错误,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这不是极刑所能解决的。。 。
4、在处于感情戏份上,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对年轻情侣及妻子出轨后,二个男人的聚首,实在是少见的组合; 在通过女儿表现这两个人的人物行为上又并没有一概的偏袒,结局依然让人回味。
……
这几年,发生在南京,武汉等地的地铁修建过程中的地陷,我能说什么?
人类的无知和错误都是未来无法预知灾难的巨大隐患!没有人希望看到历史重演的一幕,而我们要做的,还有太多!
摘录:
列宁格勒地铁1号线事故简介:
1974年4月8日在开掘下线隧道时开挖了一片未冻区, 导致流砂突出, 流砂体积超过4万立方米, 紧接着上线隧道也发生了流砂突出。隧道很快淹没, 在6 h的过程中, 2条隧道从工作面到工作井(约600m)都被疏松的沙子填满,最终在森林站砌筑2垛3m 厚的封堵墙才得以控制事故。事故导致地面产生沉降, 形成400m×200m凹槽, 在流砂突出的中心部位最大沉降达3. 5m。在沉降区域内楼房和建筑物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形, 而且其中一部分发生了毁坏。事故发生后采用液氮冻结, 这是全世界首次采用液氮冻结, 全国的液氮槽罐列车都开往圣彼得堡。隧道恢复工作直接在水中进行, 在- 185℃的温度下流砂也没有停止, 使用了超过8 000 t的液氮, 事故终于得到了成功的控制。当时完成了长达70m的冻土封堵体。
1995年12月3日夜, 下线隧道大量涌水, 上线隧道急剧下沉, 灾难发生。1995年12月4日, 隧道运营终止。1995年12月10日紧急状态小组会议决定, 灌淹上部隧道。1995年12月16日, 下线隧道也封堵灌水。
对这次事故列宁格勒真理报有这样一段描述: ,20年前预先安装的3 t重的钢制防水闸门从两头永久地关闭了圣彼得堡地铁这条500m 长的繁忙线路, 再砌上了6m 厚的混凝土封堵墙。咆哮的地下水灌满了封闭的区段, 导致事故区域上覆土层的巨大沉降, 综合技术大街和红色十月厂区的民宅和厂房遭到破坏。掉入地坑的汽车, 布满裂缝的房子, 滚滚而上的地下水。。。
从此以后, 地铁红线被一分为二, 每天超过50万人的长期客流要在森林站或英勇广场站转乘免费公共汽车越过被关闭的地铁段, 然后再下到另一侧的地铁线继续他们的行程。
导致该事故的政治因素:
就线路规划而言, 采纳了不合理的线路。穿越地下河的方案是施工难度最大的, 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该方案工期短, 如果在重大日子前交工, 隧道掘进者就可以获得奖励, 当时的重大日子是苏共第25届代表大会。
6 ) 一部缺乏常识、逻辑弱爆的灾难片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危机的设定都很随意,很多小设计都完全不符合基本常识和物理规则。当然大部分豆瓣网友都是缺乏常识和物理感知的,所以不会多想。
大城市地铁地下段时速不会超过80公里每小时,尤其是市中心站点距离不大很少超过2公里,通常时速在40-60公里,即使急刹车,也不会造成电影中这样的伤亡,除非是全速(不刹车)撞击水泥墙,才会有如此的动能导致如此严重人叠人的死伤;
关于列车的侧翻,电影中的情况完全不会导致列车如此角度的侧翻,男二几乎在顶上趴不住(这得多大的角度),隧道里面又不是地震,即使单侧脱轨带来的测翻角度也不会超过25度,怎么可能发生片中那么多次侧倾?什么力造成的?水的浮力?可笑!
还有触电情节,完全应该早一点切断电源,前一辆列车为何不能加速?这一段轨道水位很浅啊,即使停下来,也可以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因为距离车站不到一百米,一边是几十条上百条人命,一边是多走几步路,怎么选很清楚啊!更不要说那个胖子死得既没有必要,也毫不合理,几百米也跑不了了?那个车厢速度这么慢,水平面也刚刚到膝盖,居然可以就此认怂受死……
所以该片太多危机是经不起推敲,作为灾难片无法共情。但是,该片最细腻有趣味的就是三角恋出轨的描写,俄罗斯人的那种炙烈情感九十度大拐弯显得反而很自然…….
故事精彩,制作精良,尤其是作为一部俄罗斯电影来说。另外,我真心觉得正牌老公应该退位让贤,人家情人真比你强多了
题材不错 演员演技欠缺
太拖沓。
且看战斗种族如何解决豆腐渣危机,地铁急刹车内段儿乘客大撞击做的真不错。
影院版不知少的是哪25分钟…… 死胖子注定立FLAG啊,因为前头不立,后面也钻不出来啊。哮喘女和铁道迷作家男这一对子挺好,居然没被棒打鸳鸯,我还以为FLAG会一个接着一个呢。
特效视觉感确实略逊于美国大片,结局被强行拨乱反正有点意难平,倒不是说我思想陈旧,而是想表达只有真感情才是维系婚姻稳定的基础。
太长了,可以压缩半个钟头……一个个都爱闹脾气,内斗,歇斯底里,嘚啵嘚啵话多,真想给他们每个人抽一嘴巴,尤其是小姑娘,女的只会添乱;上去后把下面的防水门关上啊……手球队员亮了;记者竟然做好事;莫名其妙就逃出去了不科学;他老婆真是个bitch;战斗民族就是都活不了还要打一架;片尾是真好听
最后男二的车跟急救车擦肩而过高喊的那声停车让我差点泪崩,太可怜了!十二年的时间.经历.感情,浪费在了一个过分优柔寡淡的女人身上,哎!!
俄罗斯低成本灾难片
三星半,剧情虽俗套,但灾难场面和慌乱的人群令人印象深刻,俄罗斯的灾难片效果不俗,人物冲突理想化中带着写实,人情味浓,后半段虽有刻意安排拖沓之嫌,但来回几次惊险情节足够精彩,人物设定很出众,女主角相当矫情,哮喘妹很靓
白富美嫁给了矮穷锉,却恋上了高富帅,一场灾难,再现了患难见真情的点点滴滴。在你向左我向右的最后时分,两车嘎然而止,本以为已经明朗的感情纠葛会再生波澜,哪知是编剧给为之动容的观众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赞一个。
“能把你的电话号码给我吗?”这一段有点小感动。2014.1.10成都太平洋电影城(盐市口店)
撞车前后都很好,紧张和恐怖都挺到位,之后的剧情就……本片的最后高潮是原配大战情夫,狗血得比较无语
比好莱坞差的那一点气就在于流畅的火急火燎的节奏感,感觉大家都太喜欢讲话了,讲着讲着被水淹了,讲着讲着摔倒了,讲着讲着被车子压到了,为什么毫无性命攸关感啊!!
看到后半部分有点疲惫,感觉还能精剪一下……紧急撒车的瞬间帅爆了。
后面是在学海神号吗 情节一点都不紧凑 看的差点睡着 话说男主不应该是高富帅情人吗 绿帽老公懦弱无能 脾气又不时暴躁发泄 压力山大的中年妇男形象 在CM里肯定会变serial killer的好嘛 最后竟然老婆孩子全家团圆了 很难合理啊
几个大场面都拍得很好的,但是真的太~~~~~罗里吧嗦了。出轨的事情有这么重要吗?俄罗斯也有这种谐音梗吗?
结局的意思是情夫不如狗
好莱坞标准灾难片模型。
很真实的灾难片,或许会加重我的地铁隧道恐惧症。落后的俄罗斯及其腐朽的官僚作风,和拥堵不堪的交通现状,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观众的幸福度,比起生活在噩梦中的俄罗斯人民,我们现在就生活在他们的美丽中国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