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抒情小品,舒缓的节奏,干净利落,没有花花哨哨,算不上故事的情节,其实写的才是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但是我喜欢。原因很简单,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背着绿色行军包的大男孩儿,到处跑来跑去,在外乡磕磕碰碰的挨日子,用某种梦想装饰自己的生活,用满脸忧郁任性的向生活发泄不满,就是不想回到小城的家,因为在那里你要承认自己的稚气和脆弱。当然,不是每一个jim都会碰到一个片中护士那样的女人。他们可能在家舔伤片刻后,无所觉醒,急忙重新踏上载着虚妄梦想的火车或巴士离开故乡,而没有想一想生活到底是什么!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影片的节奏:在平淡略带郁闷的生活中,总有些快乐片段随机的出现又迅速的终结,无奈的再次回归到生活中去。或许是最近失去工作的原因,对这个片子很感冒,片尾,小朋友的话“I thought you never ran.”,竟然震撼到我,生活的力量实在强大啊 :)
或许就是这种懒洋洋垮垮的气质特别吸引人吧,感觉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了。阿弗莱克的腔调与海边的慢切斯特如出一辙,消沉中透着懒洋洋,他哥哥懒洋洋,护士女友懒洋洋,整个小镇懒洋洋,连孩子们也是严肃的,很少表现出童真的快乐,似乎压抑颓废就是日常,而人随着这样的日常会越来越陷下去。结尾有温暖的地方,但是那一点光不足以抹去心里的忧郁。全片没有回答妈妈提出的问题:我们究竟做了什么,让你们如此不快乐?
作为观众很想知道答案。
美国的电影业厉害在既有好莱坞这个文化霸主,又有独立电影的芸芸众生。跟猛片烂片的陈腔滥调反差巨大的是,那些拍小人物的低成本戏,用的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和图像,而且无形中打破了好莱坞制造的关于美国的幻觉。了无生气的无名小镇代替了LA、NY,人物是既不型英帅靓正,又无材无财的家伙,故事可能平淡似水,一筐芝麻绿豆。乍看怎么像欧洲的艺术片?但美国人就能做到在剥夺高潮、技巧之后不让人睡着觉,还觉得心窝有点暖。相对于好莱坞出品,这类电影是艺术片,相对于喜欢用缥缈镜头、非线性剪接、玄乎的对白的欧洲片,他们没有highbrow的高姿态。Just like good old folk songs~~~
“Thumsucker”讲的是teenage crisis,“Lonesome Jim”讲的是20 something crisis,“I Heart Huckabees”讲的是30 something crisis,讲midlife crisis的,可能就变成B片了。
我喜欢这三部片,老老实实地拍着小人物。小人物总是觉得lonesome,小人物总是不得志,小人物善良又自私,小人物想逃离又惰性十足。小人物被更多的小人物包围。小人物=我。
十四场比赛没进过一个球的小女孩篮球队,在第十五场即最后一场比赛中率先进了一个球!也是全场她们进的唯一一个球
字幕怎么也对不上,硬看的。
懒洋洋 垮垮的电影 阿弗莱克的腔调与海边的慢切斯特一致 但故事却温暖得多 哥哥也懒洋洋 护士女友懒洋洋 舅舅垮到无可救药 看来性格真是遗传的....美国屌丝标签式电影 布西密的状态不管是演戏还是导戏都透着一股屌注孤的自嘲感
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影片的节奏:在平淡略带郁闷的生活中,总有些快乐片段随机的出现又迅速的终结,无奈的再次回归到生活中去。或许是最近失去工作的原因,对这个片子很感冒,片尾,小朋友的话“I thought you never ran.”,竟然震撼到我,生活的力量实在强大啊 :)
看到自己可见的未来出现在屏幕上真是让人如坐针毡。吉姆几乎就是我,迷惘而无措,懦弱无能,一事无成,却偏偏还有着追求。“我做了什么,为什么你们这么不快乐?”我的母亲也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做父母吧。”吉姆这么回答,我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其实我知道这不对,我的父母已经尽其所能的做到了最好。为什么我不快乐?怎么样才能快乐?从中学时代起,我就为此困扰,可是一直也找不到答案。 你想加入CIA,如今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抚养两个孩子,做小孩子篮球队的教练。真惨啊。我想成为作家,却只能在纽约给人遛狗,一分钱也没有灰溜溜的回家。能实现梦想的始终只是少数人吧。我真应该抛弃幻想与追求,踏踏实实的做自己更能把握的事,可是,好难啊。
出乎意料挺好的,狼狈的日常比故意搞笑的片子好笑多了。很棒的细节,洗澡时妈妈径自进来试水温,茫然地跟哥哥说我觉得你的生活没有意义,墙上的作家和笑脸,大人吵架时低头站中间像自己犯错了的小孩,超兴奋庆祝进了2个球然后被反超成28:2,结尾强行HE但失而复得的矿泉水也让人感到温柔
最后还是在一起了!真好,好喜欢看casey对着liv笑的样子,温馨暖洋洋的幸福感。haha最后上小车的时候孩子和liv都会心的笑了ps这是衰叔导的片啊,闷骚的衰叔拍出闷骚的文艺小品
无力无助失败
'Mum. I promise not to waste anymore time or take your love for granted ever again. I love you so much. Jim."
表演同節奏都甚好 還有能引起共鳴的好臺詞 具體評論見博客~
废柴作家破产还乡,向老妈讨酒钱消愁,教唆亲哥自杀,勾搭小护士;如何鼓舞小学生球队参与一场必输的球赛?给海明威换上张笑脸。I thought you never ran……忧郁小清新,结尾太正能量了,没有《伤心树屋》来得好玩
Jim拿給媽媽看的書是The Sun Also Rises。冬天傍晚孤獨小鎮的燈火。
A big smile for Hemingway.
慢性絕望症...只是你從來都不跑而已...墻上的作家...有幾個都很喜歡
在偶尔厌世的心境之下看它确实会产生一些奇妙的反应……沉闷、拖沓、打鱼晒网地活着。海明威就是不会笑,所以不要对我宣扬生活很美好,就是因为它根本不美好所以我才偶尔能感觉到它美好了那么一会儿——慷慨而盲目的乐观因此才显得刺痛。其实我觉得就丧到结局也挺好,但追车真的太可爱了一点……
哈哈,布希密导演,随便玩玩的片儿。凯西连说话声音都有卢瑟的感觉。favourite耶茨。
The past doesn't always predict the future 亲爱的妈妈,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始 所以我就从结束开始,回到以前 我回家,是因为我花完了钱,别无去处 如果我还有别的选择的话,我不会回来 我从前并不认为有处可归是件幸事 相反,我觉得这是个负担,也是
doubtful & unhappy的人总想跟fun & cheery的人在一块儿
一直觉得家人失败,其实失败的是自己。孤独的吉姆最后不孤独。2012年最后一片。
看完才注意到是史蒂夫·布西密导演。卡西很在状态,孤独迷茫青年的返乡后经历,无情的生活,温柔的人情。片子本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