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小说和电视电影类别,对这种多角色叙事手法掌握得很好很有尺度,超级棒,比如Joel Dicker的《真相》,Paula Hawkins的《火车上的女孩》。The Affair也是如此,从各个角色的角度出发来讲述同一件事情,爱情婚姻家庭外遇。 婚姻真的不是简单的相爱的两个人的结合,双方的家庭、即将出生的孩子、生活的艰难、对梦想的追求,在这各种张力结合中过个十来二十年,甚至更久。 在这个“幸福”标签下,被定义为“好男人”的他,以逃避的借口也好,以猎奇的借口也好,离开去开始新的生活,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还是“好”男人吗? 而两个从婚姻的围墙里以外遇的形式“突围”出来的人,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因为与前妻共同抚养孩子的关系,因为与前夫共同投资生意的关系,还跟各自的ex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个新的结合体,能够没有猜疑地一直走下去吗?Life always gets on the way, isn't it? 在这个大场景之下,他们都被推到了一场车祸杀人事件的风口浪尖... ... 我想说,The Affair真的好好看。
(编剧在塑造Noah Solloway这个人物时,或许遇到和Noah这个人物本身一样的困境,在好与坏之间踌躇徘徊。) Noah的视角,是explicit and verbal的。只有他的故事,边述边议,配着他自己的旁白。在故事情节时而缓慢时而飞速地进展之间,常会呈上一大段他的独白——给警探描述自己的生活,跟Helen坦白婚外情,向心理医生陈述心底的迷乱,以及最后与Alison说分手,也是来了一段陈情之辞,才掉头走人。 Alison的视角,是implicit and non-verbal的。言语很少,你会常常看见她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走,不是海风就是林间之风吹拂着她,裸露着的臂膀肌肤感受阳光空气。也许她没有能力表达出她感受到的恐惧压抑和痛苦,所以你看见她哭,用小刀自残,跌倒向海里。都是几乎没有任何对白的画面。 后来扩展出来Helen和Cole的视角,和Alison更相似,他们故事里的人物,沉默地开着车,跳着失心疯的独舞……抑郁的人没那么多话。又不是作家。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大家同情所有其他人,也不同情Noah。他总有机会找托辞找借口粉饰自己的欲望和自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人物自己的主观声音太强,影响了观众对角色的代入。 我翻看了Showtime官网里列的媒体评论里的观众留言,几乎没找到一个挺Noah的。声称自己喜欢Helen的最多。看来,在受害者身上施舍同情寻找认同这件事,不存在跨文化差异。一开始我还觉着有点儿意外,没想到美国的观众真的这么保守,简直比我国观众三观还要正、还要保守主义。但转念一想,只有保守主义那些人才会那么积极地在网上声援婚姻、家庭,而那些真正思考过婚姻与家庭,有过类似挣扎的人,肯定会更冷静沉默些。 第二季最后一集,Scott给Alison唱了首歌,唱得特别动听。(House of the Rising Sun,我把所有能找到的版本都听了一下,发现最接近的版本是Pip在The Voice Season 2 里演绎的版本。)因为Dominic West,我想到这首歌若是用到The Wire里,也特别合适呢。这首歌大概就是讲,一个出身穷苦低贱的人,如何逃不开命运,深陷囹圄。 从这首歌,来理解主人公Noah,他陷入的,是一个所谓的“好男人”的囹圄。 他一开始是个好人,一个好孩子,替酒鬼父亲照顾重病卧床的母亲;一个好学生,靠自己赚钱读书完成学业;一个好丈夫,对妻子忠诚了二十年,在岳父岳母面前忍气吞声,对孩子尽职尽责。 然而“好男人”这个形象对于Noah来说,就像它对于Breaking Bad里的老白一样,不是令人称羡的光环,而是让人疲惫不堪的束缚。展开一场婚外情的意义就像breaking bad一样,是踏上了一段寻求真我的路程。 如果永远和Helen在一起,Noah永远只是Helen眼里的好老公好爸爸。而离开了Helen,Noah被Alison当作解救她于水深火热的值得依靠的情人,被某书虫同桌视为意志力超人的英雄人物,被出版商包装为才华横溢的bad boy型作家……只不过,Noah其实不像老白,善恶莫辨。他更像Pinkman,一路滑到边缘底线,也仍跨不过恶的槛。 所以,他被内疚折磨,在清醒的时候憎恶那个糊涂又冲动的自己,最后干脆站起来认了一个并非自己的罪。他生来是个好人。这才是Noah身上的悲哀感所在。 p.s. 不禁联想到Noah Solloway简直是当代盖茨比,在纽约长岛的某处,有钱人家的女人撞死了人,穷人家的小子主动替罪,结局恐怕是在劫难逃了……只不过盖茨比没能娶到Daisy,而Noah娶到了Helen,Helen的耳朵根子跟Daisy一样软,说不准啥时候就会弃卒而去。
p.p.s. 心理学记忆研究里,将记忆分为两类,一类是explicit memory外显记忆,一类是implicit memory内显记忆。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意识的参与程度。前者是有意识的能用语言回忆起来的,后者是缺少意识参与,不用语言来回忆的。(我的理解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前者通常指不熟练的记忆,后者指经过反复练习后内化了的记忆)我感觉这两种不同,正是Noah的视角与其他人的最大不同。 -
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经常看电视剧看不下去,就看了剧情简介就完事,因为我很爱看文字类的。but,这是一部看了剧情简介还想回去看的电视剧,第一季真的是靠肉和科尔的痴情撑起,第二季剧情比第一季还好,不想错过任何一个镜头。。。。。。演员演技都是太棒。女主的嘴巴也没那么嘟了。不得不说编剧是会剖析人性的。alison居然认为诺亚是为了保护她,而实际上诺亚是保护hellen,不得不说之前一直以为诺亚是个屌丝凤凰男,成功了以后也会跟下属鬼混那种,后来真的是做了件反本能的事。可能真的。男人都想出轨,极少有专情的人,但是有些人会控制。
虽然很赞,但是把人性——还不是那种宏大的人性,而是最稀松平常的人性——描绘得如此卑微,越看到后面越疲惫,到最后几集简直连点开的勇气都没有了。好在从大结局的苗头来看,这大概是已经触到底了,希望第三季能一路上扬吧。
每一个演员像突然开了窍 开始用眼神和坐姿 细说台词好的故事 剧情巧妙 让角色鲜活 最好的故事里 角色让剧情不再重要他们会自己把余下的路走完 而不再是作者随心所欲的木偶(在这里顺便鄙视一下乔治 R R 马丁)
这部戏的牛掰之处就是你讨厌主角们,戏里各种毁三观,但反而吸引你去看他们怎么作。叙事结构新颖,内心戏十足,主角配角路人都刻画的有血有肉。people watching剧~
好绝 演员表演 导演设想 编剧编撰 似乎渐渐磨合到位并正在形成他们的“完美模式”
所以说婚姻里爱不爱就不重要了,爱你又如何。
靠老婆娘家过上富足生活的怂逼男人心怀不甘,打着实现抱负和遇上真爱的旗帜肆意妄为,小人得志之后喜当爹也不算意料之外的结局,没法找到更好的对“道貌岸然”这个词的诠释。最后自认大义凌然地替生命中的俩鲶鱼嘴丧气女挡罪,喜闻乐见。
看哭了、看醒了、看傻了!这不是狗血言情剧,而是部深刻的文学作品,深入骨髓,又结构严谨。
这一季将不同视角中的记忆差别用在人物刻画上真是太绝了。上一季只是对affair发生的不同记忆的趣味性,而这一季即使没有杀人悬疑没有狗血情节也足够吸引人,一是叙事方式导致观影本身就是一种推理和解密,二是对于人物情绪的把握太准确了。这剧细节做得太缜密了。
此剧细腻到令人发指…女主随意穿一件普通棉质吊带裙就美的连身边的景物都看着如画般惬意柔软,Hellen老爹出租车上随意说的一段话都是epic,cole回忆的或者说臆想的那段重逢心疼的让人感到绝望,唯有男主…呃…实在是想不起来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除了那对永远瞪大的鹿眼?
第十集心理咨询那段秒杀
卧槽!男主简直泰迪附身看谁都想上
看到Alison的嘴巴就想吐。。最后一集加分真的分不清真真假假了。总觉得这季看的恶心。
古典、悠扬,风光绝美,人心陡峭。
怎么说呢…胸口发闷…when you understand the dark side of people, you would more like to believe in the bright side. 当生活由于惯性使人厌恶,生出了逃离的想法,人们变得鲁莽不顾后果,打破表面平静的包装的和与不和,这一点上,由身体与心灵发出的无力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这么好的剧为什么就是不热呢 看了第二季第二集简直爱死COLE和HELEN两个角色 甚至心疼COLE哭得自己莫名其妙。最后法庭上COLE的长镜头棒得要命
如果可以,没有人想发生婚外情。
这部剧除了啪啪啪太多,弄的我在地铁上看老不好意思的,其它都很不错!
就是喜欢这种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刚看了第一集,这是二婚之后要和前妻搞婚外恋的节奏吗?感觉剧情越来越刺激了,刺激是一回事,千万别狗血!
很好看,美剧新高度。主演是俩英国人竟然。
简直是近年来看过最棒的美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