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要在最后才说清楚律师为何要被报复,因为他违反了对客户的忠诚,虽然可能是正义的。还有,德尼罗从开始就占着上风,最后确突然爆发,感觉是他先崩溃,在最后律师已经无力反击的时候。或者还有他全身刺青,然后去图书馆读尼采。
马丁一贯的粗暴仍然十分明显,虽然感觉很拧,即使算做恐怖片是有某种倒置的感觉。
报复在冷静的理性和控制不住的兽性之间展开,结果也很难说,或者律师他们死掉会更好?而德尼罗其实一直都不存在——作为报复,只是一个奇怪的人,是对意志的直接解释吗?这样更有道理些。作为报复意志的符号的人,其实可以完全不存在,起码他们以后要这样认为。是因为恐惧吗?没有,用尼采的话说应该是超人的。所以,还是作为人的人活下来。与道德正义公理无关——不是道德问题,只是恐惧还不够罢了——想想律师从拒绝违反到有计划的谋杀,这才是马丁想要讲的故事,虽然我不想太强调尼采。
也可以讨论一下比较好莱坞的悖论:关于律师的正义,合法与守法,都不一定代表着正义,而代表正义也不一定要守法,虽然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报复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导演对某种偏见的偏执地批评。虽然这也可以用尼采来讨论:并不是法律的问题,也无关公平,人其实是要被超越的,德尼罗更接近某种中间的状态,最终却也还是终有一死的人,也可以是一死完成了最后的意志——虽然那对人来说终于无用:我们只是不提罢了。
于是整个电影变得愤怒和清高,骄傲而偏狂,于是提到尼采就十分特别极其适合。只是表达而已,与真理无关——不管是在什么程度上看。
刚开始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但是在看到中期时候,各种情节开始连贯,麦克斯被律师背叛多判了6年、律师对于自己女儿的禁锢的爱、以及14年前因为要保护女性受害者而隐瞒的对麦克斯有利的证据等等。使得这部片子有了一层深意,但对于剧中一些情节,比如麦克斯与女儿在戏剧院的那段、以及逃避到船屋个人认为有些冗长
超喜欢罗伯特·德尼罗,角色从来都是那样拿捏自如,好演员真是厉害。演坏人就那么让人厌烦,好人就那么让人放心,那种范儿感觉十足。
麦克斯因为强奸少女被起诉,他请来了有名的律师萨姆为自己辩护,结果萨姆隐匿了一项对麦克斯有利的证据,自此麦克斯一入狱就是1年。在监狱里,他发奋锻炼,还有就是读书识字,发现了萨姆当初的欺骗。
从狱中归来的麦克斯发誓要让萨姆尝到失去自由和爱人的滋味。一段时间,麦克斯天天跟着萨姆,让萨姆烦不胜烦。最主要的是麦克斯已经下手了,他先是下药毒死了萨姆家的狗,萨姆的妻子和女儿非常痛苦。
麦克斯发现萨姆和同事偷情,于是便找到萨姆的同事,和她调情上床,然后把她毁容,因为萨姆吃准了她害怕被律师同行嚼舌根。萨姆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萨姆的妻子也发现了丈夫的外遇,两人一度陷入争吵中。
同时,麦克斯开始勾搭萨姆的女儿,先是用戏剧老师骗丹妮出来,然后和她搞暧昧。又是给丹妮在她家门口留下黄书,小孩毕竟不懂这些,套路挺深的。
萨姆决定反击,请私家侦探找人来揍麦克斯,把他打残废。结果请来的三人全被收拾了。私家侦探和萨姆合计在家里制造针对麦克斯入室犯罪的证据,结果私家侦探被当场干掉了。
萨姆一家来到恐怖角,麦克斯尾随而至,这段时间把萨姆一家吓得够呛。麦克斯抓住了三人却没有杀害他们,然后扮演法官审判萨姆。大风暴来了,救了萨姆一家,麦克斯也沉入大海,不知所踪。
罪犯与律师,我讨厌开始时律师的那种傲慢,拿钱就能买断一切的嘴脸,他应该收到惩罚。罪犯开始时让我很同情,但他那种偏执的异教般的狂热又让我担心。两个人一直在较量着,其中的各种手段我们都称不上是对或是错,换做我们也会做出他们两个人所做的一切。但游戏毕竟是游戏,总有个输赢有个高低有个对错。底线就是不能杀人,不管你是为了什么,你都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的立场去剥夺别人的生命。当女佣和私家侦探惨死的时候,胜利者已经出现了。是的,律师违背的职业道德,但职业道德的背后又是更大的人性道德,那个女孩是滥交,但即便她是个妓女,你也不能强暴她,而且是无耻的虐奸。十几年前律师背叛了他的职业道德,却忠实于人性道德。就像律师欠你的再多,你可以一枪打死他,或是勒死他,但你不能在一个父亲和母亲的面前企图让他们亲眼看你强奸他们的女儿。所以罪犯饱读诗书也无法掩盖他动力源泉只是无耻的报复,泯灭人性的恶魔,伪装成君子般的模样。
律师该惩罚但不该是你的那种方式。再见恶魔,电影里最后的每一秒我都怕你伤害了这个家庭,因为你的方式超越了人类的底线,你死时我松了口气,可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你并没有死,只是躲到了某个角落
擦!有这么操蛋的律师吗智商低成那样能当律师?不合逻辑!都是因为这个stupid jerk所以给两颗星吧。那个rapist很多话说的挺有道理,比如marriage is synonymous with deception.i need a vice to remind me i am a human.
感觉德尼罗很享受这个变态角色啊,杀别人狗虐别人情妇吻别人女儿,最大的惊喜是年轻的兰姨和少女时期的朱丽叶特刘易斯,不过根本看不出是老马的片子。。
老马全面致敬希胖,除了无处不在的风格引用,连配乐都请来了希胖曾经的御用伯纳德赫尔曼。正反双方的道德对比趋于模糊化,德尼罗被冲走与尼克诺特洗去手上的血迹,人物的不同结局使观众的道德立场在最后一刻被完全转移。
马丁·斯科塞斯翻拍的惊悚片。不用一惊一乍的玩意吓人,用剧情和演技来营造氛围。罗伯特·德尼罗演技超赞。把一个复仇反派演得有血有肉,既能风度翩翩又能癫狂报复。魅力十足。可以说他才是男主角!真心拍得好。类型片中的优质佳作。
作为顶尖影迷的老马翻拍汤普森的电影,风格又致敬一把希区柯克。德尼罗演过的最强悍角色,除去在精神、语言上的塑造。德尼罗粗壮的四肢、结实的肌肉一直紧逼屏幕,给人急促的压迫感,对字母纹身的反复强调,似乎受到了《猎人之夜》的影响。扮演自以为殉道者的杀人,简直是通往神演技必须要跨过的栏啊
真是恐怖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讲电影故事恐怖,我是说电影拍成这样,太失败。看来我真的对马丁斯科赛斯一点都不感冒。另外说说这故事,主角一个犯罪分子,强奸狂魔,如此丧心病狂,还如此振振有辞,各种大道理,还打着复仇的高尚旗号,真TMD醉了。
斯昆梅克大概是影史最会创造动势的剪辑师了,高能镜头一个个目不暇接。德尼罗的角色是刺入腐朽中产家庭的利刃,他和刘易斯的少女成长副线比主情节有趣多了
这个律师不就是美国吗,难怪名字叫山姆,自以为可以代表法律惩罚别人,结果被干,马丁这个片子是在嘲讽美国政府,告诉白宫不要做世界警察,就算那些国家是恶棍,但报复你也不是完全没理由。
即使作为九十年代的电影,形式手法与画面还是老旧得可以。大半段的沉闷惊悚感欠奉以及后来的急转直下,观感不佳。看不出DeNiro帅在哪是代沟还是只是这部片的问题呢。
没觉得多恐怖,不过,德尼罗是个迷人的坏角色
老罗在1991年没有获得影帝,被烂片沉默的羔羊男主角抢走,实在是有失人性化。
马丁是个超级影迷,他用一部翻拍向原版致敬,向希区柯克致敬;那种"你明知道会发生什么可就是移不开眼球"的感觉贯穿始终,全片五六十年代老式好莱坞的风骨极正,手法娴熟到会产生错觉;至于德尼罗,这般表演实在是太令人咋舌称叹了;若要说缺点,或许就是太过于沉迷于"致敬"了。
这是在警告所有的律师,不要乱打官司!我说怎么看那个老律师那么眼熟呢,原来是派克啊派克啊啊~~~~~
1.马丁第一部大制作的片子,(3500万制作费,斯皮尔伯格监制),在踏上好莱坞主流舞台时,马丁也付出了拍一步不是自己风格电影的代价 2.然而与原版的对比还是能看出马丁的痕迹:将主角律师变成了一个亦正亦邪的人 3. 德尼罗倒吊时,你是否想到了蝙蝠侠? 4.剧场挑逗一幕,马丁教了全世界如何拍不色情的色情
其实和东方快车讨论的是一个问题,道德与法律相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律师确实应该收到惩罚,但是不应该受到私刑;反过来也一样,罪犯也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样也应该用法律作为武器。怪不得德尼罗说我是来让你爸明白他错在哪了。罪犯所承受的一切,其实和现在的律师一样,都是私刑。不能因为她是滥交,你就可以强奸她,同时不能因为他是罪犯,就可以不走法律途径,惩罚他。道德与规范有时候是冲突的,但理解起来很难。但是我觉得律师罪不至此,尤其对妻儿的迫害,这明显是对其他人的犯罪。
1.有文化的恶棍真可怕;2.高潮戏很长很精彩;3.正因为生命和时间都无法挽回所以才弥显珍贵,也真是如此,你无需跟我道歉和赔礼,什么东西都抵不上,所以我要杀了你。
斯科塞斯致敬希胖。大律师遭遇恐怖复仇者。罗伯特德尼罗难得演一回大恶棍,一身健硕肌肉和夸张纹身,叼雪茄、扒车底、影院狂笑、调戏女孩,无恶不作、派头十足,文盲翻身后还能读尼采、谈人生、用法律,最后的反宣判和肉搏战疯狂出了滑稽感。朱丽叶特·刘易斯的人设多少有些奇特,青春期的怪少女。
如果自己的当事人是个真的有罪的恶棍,律师是否就可以违背自己的职业准则为了自己心目中的“正义”而隐瞒证据呢?
看着近年越发老态龙钟的德尼罗,都差点忘记了这个心中No.1演员的神技。回头看德尼罗的老片,重获信心。小妖女刘易斯不俗,但是在对手德尼罗时的几场戏明显越来越张力不足。喜欢此片,就剧情而言,德尼罗操之过急了,慢慢玩才是硬道理。再次致敬斯科塞斯,据说是希区柯克的原作,Mark一下。
德尼罗所饰演的不仅是具有实感的复仇者,而是如撒旦一般的诱惑者、拷问者、审判者。他的出现撕裂了美式中产阶级家庭的和平与伪善,而更深层次的恐惧则来源于他阴魂不定的踪迹与极富煽动性的演说。马丁吸收了希区柯克极致类型框架下的反类型处理,由灾难指向诅咒,感官恐惧延伸至动机恐惧。大段高速推拉摇镜让人物时刻处在不安焦虑之中难以脱身,结尾撒旦被巨石砸死,但真正的末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