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共犯者们

HD

主演:崔承浩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7

 剧照

共犯者们 剧照 NO.1共犯者们 剧照 NO.2共犯者们 剧照 NO.3共犯者们 剧照 NO.4共犯者们 剧照 NO.5共犯者们 剧照 NO.6共犯者们 剧照 NO.13共犯者们 剧照 NO.14共犯者们 剧照 NO.15共犯者们 剧照 NO.16共犯者们 剧照 NO.17共犯者们 剧照 NO.18共犯者们 剧照 NO.19共犯者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共犯者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国纪录片电影,该纪录片将矛头瞄准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前放送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金寓龙、前MBC电视台社长金在哲、前MBC电视台电视剧部门部长张根洙等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员们也在影片中登场,讲述了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并利用KBS、MBC等电视台操纵舆论,欺骗大众的行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基督山伯爵华丽的复仇101次求婚2013九人禁闭室叶落情未了疑犯追踪第四季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澳门往事小校风云孟山都公司眼中的世界下一任:前任邪恶女巫槟榔血丑小鸭2015控制2013相棒第11季红肥绿瘦顿巴斯2018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二季危险人物1981小象的故事2000英语灵异漩涡之万丈鬼渊

 长篇影评

 1 ) 既然该说的大家都说完了,我就来说点别的吧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关于韩国新闻人的坚持和斗争,赞扬与羡慕各位在短评和长评中都已说了很多,这里我就不多做感慨了。 顺便提一句,本片的导演崔承浩已在2017年底回归MBC就任社长,他回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这十年间被不当解雇的记者和导演们一一雇回。

近来韩国娱乐圈热闹了起来,由胜利的夜店引发的一系列非法交易,其中还涉嫌与执法部门的勾结,挖出了南韩娱乐圈存在已久的灰色产业。 一时间,韩国娱乐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现在想来,其中原因之一是文在寅上任之后,调查记者们回来了,所以关于社会特权阶层的曝光也回来了。

影片中印象最深片段之一是崔承浩追MBC社长那里。 因为想和崔顺实的前夫拉关系,MBC社长把崔的前夫的儿子空降到MBC电视剧里,一连演了7部电视剧,就因为这事儿,看到记者的MBC社长抱头鼠窜,吓得在安全通道里一通狂跑,上气不接下气,崔承浩就挡着门不让走,一通狂追,看得我哈哈哈哈……

当时看到这段我的感觉除了觉得精彩,心里还有一丝疑惑。

因为对比我国的娱乐圈,空降一个演员到剧组真是太正常了,这也值得把电视台社长吓成这样?好莱坞一直有casting director(选角导演),我们没有是因为剧中角色用谁演,大部分“热心”的投资人都帮导演搞定了。

在我们这里,经常会有小哥哥或小姐姐被片中提到的“高级进口车”送来片场,导演被告知主演是谁,这些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大部分和投资方有关,偶尔和政//治和军//方有裙带关系的人也是有的。 这些人在片场,好几个人伺候Ta一个,导演没地儿坐都不敢让Ta没椅子坐,而对于这些,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各国的娱乐圈都是畸形扭曲的是非之地,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它会乱象丛生,并永远是社会最热的讨论话题。只是,中国和韩国的娱乐圈畸形的方式不同,扭曲的形状不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世界第一,在如此庞大的人口面前,如此广大的市场资源面前,注定了中国明星是金贵的,无论怎么折腾,都有数不清的赚钱途径可以选择。

拿不到核心资源可以拿核心周边资源,周边资源拿不到可以拿卫视资源,一线卫视没有还有二三线卫视,卫视资源没有还有各地方电视台,电视上的没有还有网上的,网剧资源,网大资源,网综资源,直播平台,抖音等等等……即使彻底过气之后还有市场更大的三四线以下城县商业走穴演出。即便一路下滑最终沦落到跑夜场演出,出场费也是好几万人民币(这个数字足够韩国艺人羡慕了), 所以在中国当艺人,即使不会大红大紫,只要你稍微勤快点肯定是赚的到钱的。如果你不想潜规则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逼你,毕竟想大红大紫的都在后面排队等着潜呢。

物以稀为贵。过于广大的市场,庞大的观众基数,以及政策原因,我国娱乐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大,近几年又是资本横行,热钱飞速的滚进滚出。再者,在庞大的资源面前,我国目前极度缺乏关于演员这条赛道的良性的竞争机制, 所以那些只会瞪眼面瘫的“影帝”和“影后”走到台前,一个出道不久没有一部像样作品只会微博买热搜的流量演员,一集的片酬比堺雅人和木村拓哉还要高,拍戏多年却连台词功底都不过关的演员,一集的片酬远超过韩国许多作品被请去戛纳的年轻演员们。

所以,我们的内容创作一天不如一天,逼得那些稍微对演员,演技和戏剧要求高一点观众,人人都翻得一手好墙,全在外网上挂着看。

当艺术在资本时代沦为奢侈品,当艺人们都把追求艺术放在追逐利益之后,在这个系统里,损失最大的是观众,受益最大的是艺人。

和我们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韩国的娱乐圈。

韩国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和我国的浙江省差不多大,浙江省在我国省份面积排名第25。全韩国有大约五千万人口,首尔本地居民加外来人口两千多万,也就是说,韩国将近一半的人口在首尔,所有的娱乐公司,唱片音乐,电影公司都在首尔。

市场太小,艺人太多,艺人在韩国娱乐市场中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不得不往邻国和世界去扩张业务。 但也是因为如此“僧多粥少”的惨烈竞争,每个最终能留在舞台上的韩国演员和艺人,作家和导演,都经过了公司层层的筛选淘汰和大众的市场考验,从而催生出了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和极具创造力的从业者。

韩国的偶像团体少说有八成,都能跳到偶像群舞的天花板,再激烈的舞蹈雨里雪里照样跳(但就这样大部分偶像团体还是在赔钱),韩国电影和演员是戛纳和欧洲各电影节的常客,韩剧在美国也依旧火,综艺就不用我说了吧,咱们微博热搜上的那些综艺都是从哪买的?

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不稀有的物品也就不金贵,

在市场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韩国艺人们,为了“不饿死”付出的东西可就一言难尽了,每一位韩国艺人都有一张由公司层层压榨剥削的合约,其专制程度堪比旧社会的卖身契。严酷的竞争造就了韩国娱乐圈的体制,对艺人人身保护十分薄弱,人权保护基本没有。偶像团体中跳领舞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是身上常年带伤的,张紫妍在韩国娱乐圈里何止一个。

在这个系统中,损失最大的是艺人,受益最大的是观众,是你和我。

从小关注韩国的娱乐商品,那时韩流这辆公交车还很空,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想挤上这辆公交车,越来越难在这辆车上站稳,很多时候,我看这个圈里的人都不由的感叹,这真tm不是人呆的地方。

文在寅总统作为卢武铉的心腹,和卢武铉相惜相知20余载,他在自传里写“愿为江水,与君重逢”,而江水是卢武铉的自称,卢武铉在任期间对待韩国的财阀们就毫不手软,引得财阀们的不满,在他卸任之后政//治报复,文在寅接过卢武铉的衣钵,实际上,文在寅要当总统又何尝不是对那些人的报复呢?

胜利的事件只是揭开了韩国娱乐圈和特权阶层常年不把人当人的一个小口,以后文总统要如何和韩国的财阀们以及资本势力缠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 ) 经过两代总统的努力,韩国终于没有了调查记者......

十年过去,韩国终于没有了调查记者。

2008年,从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起,便开始利用韩国的公众电视台对国民进行舆论控制,从KBS到MBC,时事政治节目一个个下架,青瓦台钦点的电视台长轮番“空降”而来,尽管媒体工作者们一次次抗议、罢工、游行,媒体自由的抗争仍然于事无补。

如今,总统李明博和朴槿惠纷纷下狱,16项指控加身的李明博正在受审阶段,朴槿惠已经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和200亿韩元的罚款。但是,韩国媒体的自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不过,那段新闻人的热血时代被导演崔承浩纪录了下来,目前在豆瓣有9.3的高分,该片在韩国上映的时候,吸引了14万人前去观看:《共犯者们》

01

导演曾是韩国著名的新闻节目PD

《共犯者们》又名《帮凶》,导演叫做崔承浩。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爆红的李沧东新片《燃烧》里,崔承浩出演了男主刘亚仁的父亲。

在此之前,崔承浩可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工作者。1961年出生,25岁时进入韩国公共电视台MBC工作,先后负责过多个时事新闻类节目。

然而,自从2008年李明博开始舆论管控后,电视台多档时事节目下架,尤其是崔承浩负责的《导演手册》,整个制作组成员都被以各种方式打散。

李明博对电视台的操控引起了媒体人的强烈不满,随即爆发了多次罢工,其中最长的罢工时长达到了170多天,崔承浩也因为参与了罢工而被MBC解雇。

离开MBC之后,崔承浩等人对媒体自由的抗争还在继续,除了创办「破除新闻」之外,还担任了纪录片《七年:被出卖的新闻》的编剧,并且拍摄了两部纪录片:《自白》和《共犯者们》。

02

一步步失掉的自由阵地

《共犯者们》纪录了过去八、九年间,韩国政府的干预新闻自由之后对韩国新闻及背后的公众电视台的影响。影片一共分为了四个主题,分别是「帮凶」、「占领」、「反击」、「三流记者」。

政府干预新闻自由,电视台走向衰落的开始,是在李明博上台的前一天,KBS报道了当时环境部长候选人南柱洪涉嫌投机炒房以及其配偶拖欠税金等不法行为,直接导致了南柱洪主动请辞。

那时,无疑就是KBS的黄金时代了,而黄金时代之后,便是走向衰落......

李明博上台之后,便开始施压当时的电视台社长郑渊珠,让他主动请辞。

电视台的媒体人们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们围堵了会议室,共同鼓励他们的社长说,“一定要挺下去!不能妥协!”

不过,这样的反抗其实只是以卵击石,KBS还是换成了“空降”来的社长,而且很多一线记者被调到了无关紧要的岗位。

KBS之后,韩国另一大公共电视台MBC也成为了青瓦台的眼中钉,因为MBC顶风报道了轰动一时的「疯牛进口事件」。

生长超过了30个月的牛,患上疯牛病的几率便非常高。也不知道李明博咋想的,居然和美国签订了一个进口条约,取消了对美国进口牛肉的月龄限制,同意接受美国30个月以上的牛肉,这无疑是根本不顾民众的死活。

MBC的报道激起了群众的民愤,爆发了大批民众参与烛光集会,抗议青瓦台,最后,李明博不得不取消该项条约,但是,“清理”MBC的计划也提上了这位总统的日程。

就这样,从KBS到MBC,以及后来应援的YNT,时事新闻节目要么被关停,要么被更换主持人,社长和高层管理员也被大换血,全都成了李明博的亲信,韩国最大的两个电视台成了被青瓦台驯服的马儿,而那些仍然桀骜不驯的“野马”,全都被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解雇、劝辞、降薪、调任......最终被剥夺报道权。

而报道了「疯牛进口事件」的MBC主持人辛京岷也在这场风波之后被停职,他在最后一次新闻直播中是这样陈词的:“根据公司决定,从今天起我将不再主持此节目,过去一年里,我所坚守的原则便是,自由民主对力量的牵制,对弱者的照顾,就算还有很多话要说,我的结束陈词也到此为止。”

此后,KBS和MBC的民众信服力在瞬时间内急速下滑,甚至当韩国的民众在街边看到KBS的车时,会直接被嘲笑和辱骂,这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莫过于是最大的侮辱。

03

谁将成为孤独的“疯子”?

“实在没办法抗争,完全看不到出路。”除了要面临民众的揶揄,还要被青瓦台派来的人“诛心”。

在很多调查记者眼里,他们的价值与责任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为了劝服这群“野马”主动辞职,青瓦台派来的人经常会把他们叫去会议室,然后开始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你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就算没有你,也无关紧要,我们也能做出新闻来。

工作上被穿小鞋,一直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受到冲击,也许很多人感到了绝望。不过,自由的争夺并没有就此暂停,KBS、MBC、YTN纷纷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他们只想坚持新闻自由,坚持在政治上独立,既不愿做执政党的宣传工具,也不愿做在野党的夺权手段。

即使这样,青瓦台也没有做出一点点妥协,反而是变本加厉,管控更加严格。继续待在电视台里只能苟且,很多媒体人还是遗憾地选择了出走。

被解雇了的崔承浩并不甘心,靠着民众的资助和支持创办了「破除新闻」,开始了民间新闻的报道,继续自己对新闻自由的追求。

直到2014年4月17日,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之后,当时还有三百多名学生留在船上,但KBS和MBC却严重地错误报道说,船上的人已经被全部救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救援,最终造成近三百人遇难。

在电视台苟且的媒体人虽然愤愤不平,但是也只能无奈地忍气吞声。不过,在偶然的一天,忍无可忍的PD金岷植在MBC的总部大楼里,大声喊出了三次内心的想法:“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并把这段视频传到了Facebook上。

没想到,他的妻子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却跟他说:“现在在MBC,你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内部没有任何人有反应,就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说到这里,金岷植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不能潇洒地走出MBC大楼,但是这样的苟且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梦想的出走,一种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还好,MBC的新闻人没有让金岷植失望。第二天,Facebook上突然多了很多大声呼喊时任台长的金长谦下台的视频,而背景正是在MBC总部的大厅。

04

没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李明博撤了时事节目之后,推出了关于总统的问答节目,但是这样的节目也是需要电视台提前拟好问题给青瓦台过目的。

总理办公室的人说,他们平日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前一天各时事节目的总结陈词,只要发现有问题,就“绝不姑息”。

面对新闻人的抗议,青瓦台虽然也撤换了台长,但均是青瓦台的亲信,除了换汤不换药之外,他们对电视台罢工的态度也转而成为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和李明博同一阵营的朴槿惠上台之后,继续加强了之前的言论把控,MBC和KBS彻底成了韩国政府的代言平台。

尤其是世越号沉船事件误报之后,大批民众到KBS前聚会抗议,原本拒绝道歉、拒绝与死者家属见面的KBS吉恒永社长,因为青瓦台的一句话,出人意料地当面给亲属们道歉了,这也侧面印证了,KBS被青瓦台控制了。

除了误报世越号沉船事件之外,当JTBC爆出“崔顺实事件”之后,KBS和MBC都选择了沉默。

如今,李明博和朴槿惠双双入狱,但是曾经自由激昂的新闻时代已经消沉了一大截。

执着的崔承浩找到了李明博,崔承浩不停追问到:“有人说是你毁掉了韩国的媒体,你怎么想。”

李明博选择了拒绝回答,只是匆匆离开了。

崔承浩气氛地说:“这些人毁掉媒体,最终甚至毁掉了国家,但是没有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在崔承浩看来,“如果不让记者提问,国家会完蛋的。”

05

光是纪录就很有意义了

长达将近十年的抗争,青春失去了,甚至人生都失去了,但仍然能保有当初那颗热爱新闻自由的心十分不易。虽然这一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但仍然有人坚持下来了,只因他们相信这样一句新闻箴言:“唯有国民,才是主人。”

纪录片的最后,有MBC工会委员长郑英河去到一个村庄拜访了一名得了癌症的前新闻人李龙马。

短短5年间,李龙马憔悴了很多。

郑英河问李龙马说:“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

李龙马回答到:“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休养期间的李龙马住在一个湖光山色的小村里,他的房子是古老的韩屋,四面有些透风,冬天住着会有些寒冷。或许,李龙马就是想时刻记住那样的寒冷时刻吧。

随着同属新右派的李明博和朴槿惠下台之后,文在寅上任韩国总统。韩国影视行业一时间关于李明博和朴槿惠在任期间的各种黑料历史的纪录片和改编电影井喷。

在《共犯者们》在韩国正式公映前,MBC的法人及5名MBC前、现任工作人员本想以损毁名誉为由起诉崔承浩,想禁止此电影上映,但最后他们放弃了,电影正常上映。

让人欣慰的是,《共犯者们》的导演崔承浩在被迫离开MBC近六年之后,于2018年初又再次回到MBC担任社长。韩国的新闻环境是否能得到改善,崔承浩的新闻理想能否实现,只能看这群新闻斗士们的了。

 3 ) 温驯的羔羊

看完共犯者们 我觉得这是出身自儒家文化圈的人才能理解内核

从头到尾贯穿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的舍我其谁是身受孔孟纲纪之人才能懂得的使命感,而其中的强权对反抗者的压迫,是汉末门阀的翻版也是晚明阉竖式罗织的重复,还有如同东汉太学清议,前清公车上书一样的士人振臂……是在牧民久矣的文化中的驯民才熟稔的触动

在过程中有几次 ,我一下子张着嘴巴 不是想说什么 是想抑制住呜咽 我也不知道我是在想什么 ,我到底是是不是易被嘲讽为因为鲁莽被利用的傻瓜?我的颤抖到底是不是因为我易被拱火的天性?那么,那无数崖山死战的人,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也从愚蠢的学生时期走来,他们用他们死亡捍卫的应该也绝不只是愚蠢。

这些愚蠢的读书人,中国历史上不止这一批,南宋有,先秦有,清末有,现在还该不该有?

 4 ) 需要真相,也需要职业素养

韩国有记者保留下来这些拍摄的素材,本身确实是不容易的。记录下来,自有后世去评说。 我们平时更多看到的是新闻联播式的繁荣,即使是我们的隔壁邻居韩国也不例外。而像“疯牛症”事件、“世越号”沉船事件等等,为了稳定民众情绪以及维持最起码现状,适当程度地有所妥协是有必要的。但最基本的事实真相若有所隐瞒,作为记者不但是失职的,官民两极化的对立情绪也将难以避免。其实有些像当前武汉新型肺炎期间,有部分当地媒体,笔杆子一挥,“高水平”文章铸成,看上去维护了既有的利益,但却间接地质疑甚至挑战人民群众的呼声,也难怪社会舆论的“一边倒”了。 但是作为职业记者,即便在像过去韩国那样高压的政治生态面前,更多的应该是维持住基本的职业素养,保留下整个社会所需要的那个真相,而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极端,或是阿谀奉承,或是剑走偏锋(类似于游行示威)。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记者的职业形象,也会造成社会的更加不安定,毕竟“传声筒”的角色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写得不太好,请见谅哈~

 5 ) 追求真相的记录是一种强烈的反击

在看这个纪录片之前,就有关注过很多关于韩国的新闻。纪录片中提到过的韩国重大的新闻事件,之前也陆陆续续关注过:胜利性贿赂事件,沉船事件,朴槿惠被弹劾事件… 当听到这些新闻时,难免会怀疑韩国青瓦台政府,政治结构出现了问题,导致这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社会丑闻?看了这个纪录片后,不由感叹他们自由民主的国民特性,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前mbc某主持人说的一句话:自由,民主,对力量的牵制,对弱者的关怀和安全都是他一直秉承的。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去概括所有为了追求真相而被免职,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也要追求真相的媒体人。

不管在哪个国家,我觉得媒体人、记者和政府是相辅相成的。记者就是政府的照妖镜,好的媒体机构一定是能够起到监管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完全被政府征用,操纵舆论的工具。包括为什么韩国电影导演们能够把这些新闻事件拍成电影,能在电影院里传播出去,除了电影行业有财阀的投放支出之外,也从侧面说明这批文化媒体人们做到了他们自己的本职,也侧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体制。

最后一段被解雇的前mbc记者李马龙说的一句话让我很震撼,“我们抗争的意义吗?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段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当然在这近十几年的岁月里,很多抗争的人,青春人生都消散了。我觉得这是不得已的牺牲,我也是这样,但我们并没有沉默。”作为一名媒体人,虽然经常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但就像这名导演说的一样,记录到真实的东西就觉得是有意义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鼓舞,但是也要承受相应的牺牲。

和邻居韩国相比,我觉得某国从xxx等方面确实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也是无数记者们和媒体人士都应该一起努力的,因为探索“民主、自由、真相”,本来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看到被解雇的前mbc导演金民植和众多媒体人士共同在mbc大楼里直播,让mbc现领导人下台的画面,直播完后大家笑了起来。笑给了他们足够的尊严和底气,也是一种对当局赤裸裸的蔑视和不懈。让我想起电影《切尔诺贝利》中,矿工顶着生命的危险为国殉职之际,用自己沾满煤灰的手拍拍西装革履的某领导的胸脯,笑着走过去。那是一种尊严的回归,那是对那些为了自己的仕途而对无数人民的“白手套”视而不见的一种蔑视。

从纪录片的叙事角度来说,李明博政府时期到为时间线,穿插了前放送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金寓龙、前MBC电视台社长金在哲、前MBC电视台电视剧部门部长张根洙等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员们的主动请辞被裁事件。伴随着多重社会丑闻,相关媒体人也面临了被解雇的危险。从叙事结构来说,个人觉得比较完整,而且随着诸多领导人政权统治时间线的推移,相关媒体人的命运也都联系到了一起。全片开头采用倒叙手法,后面又解释了这一场景的出处是《破除新闻》的导演在拷问李明博的画面。最后以在李明博统治时期被解雇的前mbc记者李马龙的生存状态结尾,介绍了他的命运,以他的一句话,还无数人以希望。希望韩国媒体十年的挣扎与自救没有白费。

 6 ) 韩国记者的窝囊时光

这部纪录片的海报,很讽刺,电视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下面为您播报错误的新闻”

电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是KBS和MBC,韩国三大电视台的其中两家。

一个国营,一个公营。对这两家电视台社长的任命,韩国总统都有很大的决定权。

因此,两家电视台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韩国总统是否尊重媒体独立、自主,分不开关系。

在卢武铉执政时期,媒体还能保持独立。

从李明博开始,到朴槿惠,过去10年时间,韩国媒体和记者,经历了漫长的黑暗。

01.

李明博的报复

2003年,前总统卢武铉上台时,曾对KBS社长说:

“两个地方我是不会打电话的,检察厅总长和KBS社长。”

意思是,他不会干预司法和新闻自由。

他做到了。

但2008年上台的李明博,对媒体的想法,却不像前任。

对于得罪他的媒体,他从不轻饶。

李明博新内阁上台之前,KBS报道了政府两名候选部长存在金钱问题,导致两位部长就主动请辞。

很快,李明博展开了对KBS的清算

青瓦台(韩国政府)私下召见了KBS理事会会长,要求社长郑渊珠请辞。

国税厅、检察厅、监查院也收到指示,开始调查郑渊珠。

虽然大量KBS员工支持他,企图阻止要罢免他的理事会召开,但政府派出警察,把抗议者挡在门外。

巨大压力之下,郑渊珠被迫辞职。

但清算没有结束,他刚从KBS回到家,就被检方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

而青瓦台钦定的新任社长,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批评李明博的几档节目,都撤了。

曾经的调查报道组实际上也被解散了。

作为替代的,是宣传总统的节目。

李明博作出亲民表现,主动倾听民意,但所有节目中的提问,都要经过青瓦台筛选。

KBS收拾完了,接下来就是MBC了。

2008年,MBC的新闻节目《导演手册》在“牛肉风波”(青瓦台不顾美国疯牛病风险,向美开放牛肉市场)中表现抢眼。

因为这件事,李明博差点被弹劾下台,最终不得不向国民道歉,内阁集体辞职,才保住总统职位。

风波刚刚停息,报复就来了。

检方以损害公务员名誉为由,逮捕了《导演手册》的节目导演。

当时KBS的主播,仍然很有骨气,在新闻节目中讽刺这一行为将被外国笑话。

第二天,这个主播马上被停职处理。而有权决定MBC社长人选的放送文化委员会(李明博上台后成立的政府部门),也不断给社长施压,甚至人格侮辱,迫使其辞职。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MBC空降了一位亲政府的社长。

虽然面对抗议者,他嘴上说着要坚守MBC免受权力的侵袭。

但转眼,《导演手册》的成员被一一调走,节目组实际上被解散。

取而代之的,则是播放政府要求的内容。

02.

无疾而终的反抗

被迫改组之后的媒体,很快失去了民众信任。

在新闻现场,KBS和MBC的记者都会被民众呛声:

”就算拍了也不播,你们还来干吗?“

痛定思痛的KBS和MBC的员工们,终于在2012年开始罢工,要求各自的社长下台。

他们喊着把电视台还给国民的口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发明了罢工操,天天在电视台里跳,喊社长下台。

还找明星帮忙录制主题歌。

韩国人,真是连罢工都很有娱乐精神。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家电视台的社长,安稳不动;领导罢工的记者们,几乎都被解雇,有的还被检方调查。

03

朴槿惠时代,一切未变

直到李明博任期结束,朴槿惠赢得选举之后,两家电视台的社长才下台换人。

但换上来的新社长,仍然是总统的亲信。

朴槿惠对媒体的钳制,与李明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KBS的新社长,对员工提出要求:报道要有倾向性

这样又倾向性的报道,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时间,韩国,乃至周边亚洲国家,都刮起了一股“朴旋风”。

韩国民众,也很爱戴他们的首位女总统。

MBC这边,新上任的社长,把参与罢工的员工,都赶出了节目第一线。

还反复打击这些员工的自信心:既然你要罢工,那干脆就别干了,没有你,我们照样也行。

但这些被扫地出门,或自愿出走的新闻人,没有放弃发声,他们组建了《破除新闻》

一个没有广告,只靠市民资助,也没有播出电视台,只在YouTube等线上平台播送的独立新闻节目。

与此同时,被拥护政府的社长把控的KBS和MBC,则彻底沉沦,对公众反对青瓦台的声音,充耳不闻。

每天报道的是什么新闻呢?

——天气太热,马路可以烤培根。

——为朴槿惠参加的各种活宣传。

04

人命关天,更多的反抗

“电视新闻中华丽的画面和辞藻,也许眼下会令人开心,但终究会化为剧毒。“

预言很快成真。

2014年,韩国发生世越号沉船事件,船上300多人被困。但早已忘记什么是新闻独立的KBS和MBC,只是青瓦台的传声筒,做出了完全错误的报道。

甚至当前方记者发回现场情况,告知船上还有人被困时,电视台领导仍然执迷不悟,坚持青瓦台的宣传口径。

失去媒体监督的青瓦台,面对灾难,表现得非常无能。事件发生后,不仅迟迟没有发出救援令,连还有多少人被困,都没弄清。

朴槿惠更是消失了7个小时。还跑去做了头发。

因为错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船上304人遇难。

愤怒的家属和围观人员到青瓦台游行,要求青瓦台为救援不力负责。

但MBC和KBS是如何报道的呢?

他们说家属是强盗,无理取闹。

这彻底引起了民众的愤怒。

为了平息众怒,青瓦台撤掉了KBS和MBC的社长。但新换上来的人,仍然是朴槿惠的亲信。

2016年,韩国纸媒揭露了朴槿惠闺蜜崔顺实干政事件,但KBS和MBC保持了沉默。

随着事件发酵,韩国民众彻底失去对朴槿惠的信任,对偏袒朴槿惠的KBS和MBC,也失望透顶。

当时,这两家电视台的记者上街采访,就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在这样的氛围中,朴槿惠仍然换汤不换药,又换上了另一个亲信——金长谦担任MBC社长。

有良知的MBC员工,对这样的局面,彻底绝望。

有一个员工在电视台楼道里,将心里话喊了出来:金长谦,下台!

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到Facebook上,结果视频被网友疯传。

回到家,老婆对他说了一段话:

“如果没有人响应你,你就是一个疯子。”

说着说着,这个满头银发的员工突然泪流满面。

一个有良知的人,可能是勇士,也可能是个疯子,这要取决于,身边的人给予什么样的回应。

幸好,疯子不只他一个。

第二天,MBC的大厅里,挤满了员工,他们拿出手机,在Facebook上直播,手舞足蹈,大喊:金长谦,下台;金长谦,下台。

看上去很燃、很激动人心,但改变从来没那么容易。

到这部纪录片结束,金长谦仍然稳坐MBC社长的位置,KBS社长也稳如泰山。

07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纪录片最后,导演去拜访了一个曾经的同事。

这位老记者患上了癌症,住在一个没有暖气的小房间里,生活艰苦。

导演问他:你觉得我们这些年的抗争,有意义吗?

这个老记者说了一段话,很感人:

“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当然在这将近十几年的岁月里,许多抗争的人,青春啊、人生啊,都消散了,我觉得这是不得已的牺牲,但是,至少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沉默。”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这是很悲壮的话。

但幸好,他们没有白白牺牲,他们的努力,改变了韩国这个国家。

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并因收贿、滥用职权、泄密等多项罪行,被判刑25年

2018年,李明博因收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刑15年

2017年起,MBC员工发起的大罢工,最终也将金长谦赶下台

而本片的导演,当初因为参与罢工被解雇的崔胜浩,时隔6年,再次回到MBC,并被选为新任社长。

他上任后,那些因为批评政府被解雇,或被不当调动的员工,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韩国的媒体,终于因为他们没有沉默,而恢复了正常。

08

讨人厌的韩国记者

最后,针对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崔胜浩,多说两句。

他是不屈不挠的韩国记者的代表。

在MBC当记者时,他曾当面质问时任总统李明博关于工程暗箱操作的事。

被随行人员暴力推开之后,他还不依不挠,对着李明博喊话:

2012年,他因参与罢工被解雇。但又组建了《破除新闻》,做独立报道。

2013年,李明博卸任后,他还是不依不挠,找到了李明博,质问他毁掉了韩国媒体。

对着李明博离开的车队,孤零零的崔胜浩说了一句话:

在采访时,被拒绝,被驱赶,甚至被暴力对待,对崔胜浩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在电影里,你能看到崔胜浩是如何被一遍遍拒绝,又如何一次次坚持提问的。

这样的人,在有些人看起来,或许很讨厌。但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韩国记者,让韩国变为今天的样子。

 短评

不带任何立场是不可能的,但发出抗议的声音才是最艰难最可贵。差距。

7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在韩国生活了8年,这些年这个国家给我的印象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情绪很复杂,爱恨交加。但是每当看到这样的电影出现,总是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

11分钟前
  • Air
  • 推荐

觉得韩国人的骨头真的好硬好硬……能拍出让我们只有羡慕的电影,如今这纪录片也是拍的,如此的直面问题,真的太有勇气了,要给十颗星

13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力荐

我是学广播电视编导的。看了这个,真的很受冲击。对于韩国记者,编导们,我就一个字,服!头一次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原来可以这样活着!为了新闻,为了真相!

18分钟前
  • 韩一鑫94
  • 力荐

在歎息和思考中看完 和《潛水鐘》一樣 意義大於形式 其實都不能完全說是部電影 充其量也只是個新聞節目記錄 立場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客觀 畢竟製作者們也是受害者 但是 還是那句 敢說真話的都是勇士 能說真話的地方都讓人羨慕

19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韩国几个主要电视媒体也是国家控制的,是国有的。从根子上讲就是逃脱不了被控制的命运。看这个片子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相由心生,尤其是到了40岁之后,而且年岁越大越能够从面相上看得出人的品行、善恶,以及过往岁月的作为。韩国的媒体还是有一定独立性的,我们连这个都没法跟人家比。

2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我们常常高估了“民主国家”的民主,低估了“民主国家”控制舆论的成本。

24分钟前
  • 童书小读伴
  • 还行

这个电影在韩国是可以上映的。

2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以为是简单的政治斗争,没想到讨论了媒体责任权力边界的问题,值得看看,全当借镜。毕竟是编导个人反抗体制的作品,剪得有点碎,但节奏还行,从个体的愤怒转化成群体的对抗炸点越来越密。主线之外还能看到韩国社会的日常,比如基层组织、假大空的表达习惯、执拗的秉性。此时韩国电视台又在罢工,祝好。

34分钟前
  • yum
  • 推荐

韩国要是有半个中国那么大,民主和自由的尺度,会缩减目前程度上的百分之九十吧。

38分钟前
  • 钗钏金
  • 推荐

纪录片的最后有同仁问一位当时参与抗争后来罹患癌症的媒体人,“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他回答:“我觉得光有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么黑暗的时刻我们没有选择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41分钟前
  • 娃娃鱼
  • 力荐

韩国成为亚洲乃至于全球民主推动的重要力量,平民功不可没。政治丑恶,权力腐败,哪里都一样,关键看人民行不行!韩国哪届人民都不弱呀!

46分钟前
  • Shirleysays
  • 推荐

勇气额外给一星。虽然不喜欢棒子,但不得不承认人家文艺界真的是有种,电影各种叫板政治就罢了,公营电视台居然直接调查总统,总统要任命自己的人吧,这些媒体还动不动就罢工游行。所以没事别辞退记者啊,因为不知道会挖出什么来,现在可好,全球都知道韩国政坛一团乱。

4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力荐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都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啊

5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最想哭的一段是 他们在大厅在广场喊出了下台吧金长谦 支援了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人 他们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疯子”

57分钟前
  • 柳缺木
  • 力荐

看得痛哭流涕。想起了自己放弃做记者的时候:社会新闻部,接到太多热线电话,却不能采,不能写,不能登,三个月实习期一到,夹着尾巴灰溜溜的走了。正因为如此,更觉得这个纪录片里的媒体人都是壮士,十年饮冰,热血依然未冷。

1小时前
  • 黄青蕉
  • 力荐

记者总在报道各种“一代人的悲剧”“时代的牺牲品”,终于有一天被点破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十年就是一代人了,一个记者只有一次青春。

1小时前
  • 熊阿姨
  • 力荐

这就是站队,是媒体与政治间,是良心与生存间。电视人看着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被霸占,自己的梦想被摧毁,自己的使命被践踏,要多么的痛心。不光电影国人应对韩国而汗颜,如今电视人也该如此!韩语中喜欢一个词“守护”,如今众多站队良心的电视人正在守护着“电视“

1小时前
  • 莎翁笔下的精灵
  • 力荐

比较厌恶强采这一招,明知对方不会有什么回应,就是要看对方这个态度,来一点是可以,都这样就会显得像没有办法的无赖。中间偶然兴起的fb直播呼吁,及“世越号”事件牵出的问题,才是好的点。

1小时前
  • Yuruky
  • 还行

这个世界泛娱乐化真是太严重了。人类哪怕有一分一秒是好的都是安慰,不过还真是从来没有过啊。

1小时前
  • HH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