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片一种职业,一个故事酸甜苦咸,意料之外的泪崩…
说责任。港警一定是个极得尊重的职业,看过的港片该有百分之九十都离不了警匪关系,匡扶正义的践行,为社会大义奉献自身,“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人群,远离车群,站在原地,伤亡最少”赴死的人肉炸弹,眼睁睁地看着,多悲壮多痛心的嘶吼,是作为警察作为儿子在世间留下的最后一点顶天立地的勇气。
说情谊。为了伙伴奋不顾身,会心痛会流泪会失落会狂躁…是为人性,相拥泪两行,却是来自朋友实在的安慰,言语苍白,若有幸,我们再并肩。
说爱情。只也是那一瞬间,便爱上了你,日久情更深,说再见,却更是牵挂,原来相遇时就期待了相守,只是才明了的心,等得到你说那句“我爱你”吗。
用生命守护生命,疼得那么深,傻坐着,哭成泪人…
《外科风云》因为白百何的突发事件严重影响收视率,但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继续在一线卫视播出。在观众广泛质疑其行业题材的专业性的时候,它又开始打同情牌,软文一篇一篇抬高豆瓣评分,鼓励大家去拉高收视率。可惜与《人民的名义》硬碰硬,只能铩羽而归,在《人民的名义》破7破8的时候,《外科风云》还在为破1挣扎。
平心而论,正午阳光已是国剧良心,白百何在年轻影星中也算演技不错,但行业剧要有行业的专业性,不奢求你能像美剧《豪斯医生》、《实习医生格蕾》那样成为经典,但犯一些诸如手术前未消毒的常识类错误则是无可容忍的。所以,请正午阳光少一些媒体公关和套路,美剧太遥远,学习学习香港怎么拍行业题材的。
这部《拆弹专家》之所以在五一档四五部大片左右夹攻的残酷现状下仍能保持票房领先,靠的是大家对于港片的钟爱和华仔代表的香港精神的尊重,更是行业题材的吸引力。香港电影擅长警匪片,香港警署的各个部门甚至公共关系科被TVB拍了个遍,匪徒的各种犯罪如黄赌毒、绑架、抢劫、黑社会帮会上位争地盘、江湖仇杀也屡见不鲜,但拆弹专家题材还是较少。我们印象较深的是成龙电影中的“剪红线还是剪黄线”,但现在炸弹的复杂程度早已登峰造极,现今世界各地的防不胜防的炸弹恐袭就是明显的例子。我们只是在新闻中看到炸弹爆炸后各种残骸,但对于炸弹背后的故事,却所知甚少。
行业题材首先要体现行业特点,每种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具和场景。医患剧肯定是手术台,而不是手术不做,陪小孩玩了大半集。法律剧肯定是法庭,警匪片肯定是枪械爆破,所以这次,《拆弹专家》让你对各种炸弹一次性看个够,一开始就是匪徒制作汽车炸弹的场景,天然气出租车加上几桶汽油,黑红零火线,我们对中东恐怖分子的汽车炸弹的威力记忆尤新,这一次汽车炸弹用于抢劫金库的掩护。抢劫金库用了臭名昭著的C4,炸门是专长,这次直接炸开金库的大门。在日常任务时,有二战遗留的航空炸弹,那是用来炸航母和战舰,穿了防爆服炸了也就是个全尸,不穿拆引线干活还方便些。匪徒姜武报复时用的是电饭锅炸点,利用汞和导电来引爆。还有小定时炸弹,遥控炸弹,手雷弹,当然重量级的还是最后炸毁隧道的1000公斤C4。虽然有主演对炸弹不厌其烦的专业术语介绍,但不用怕观众们看不懂,观众们的智商比你想象的高很多。
行业题材当然要体现职业精神。医生就是救死扶伤,与家属谈判交费用的事情让院方去做。律师就是维护公义,黑幕会有,但更多的要体现职业的底线,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保护伞。警察就是要维护公共安全,而拆弹专家则是用生命保护生命,所以要感谢上帝让你每一次都选对线。当然,现实是残酷的,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有时候只能赌,每次寄望于上帝也是枉然的。所以,我们看到主演刘德华在一次次解决炸弹危机之后,救得了女朋友,也解决不了同僚的汽车炸弹,在最后面对庞杂的线路只能赌命。这一次,他输了,但救了隧道,维护了公共安全,实践了自己的职业信条。
行业题材可以谈恋爱,谈主角背景,但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要为主题服务。所以刘德华特地找了宋佳谈恋爱,还交代从认识开始的恋爱。拆弹专家也是人,也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同事的关心,所以女朋友和同事的担心和支持镜头在影片里有很多,倒是让拆弹专家这个角色更加丰满有层次感。自己有职业信条,女友的爱人,同事心中的楷模,匪徒的眼中钉。全方面立体化刻画人物,拆弹专家拆弹也会害怕,也会拆错线,也会让同事在面前惨死而不敢靠近,这才是人性。相比之下,内地的电视剧有个通病,就是注水。《人民的名义》老师和学生吃饭聊天可以吃两集,《外科医生》医生陪小朋友玩也可以玩大半集,以前的律师剧《离婚律师》里的一个当事人办离婚典礼扯了一集,这也叫主创没有职业精神。
邱礼涛以恐怖片《人肉叉烧包》闻名于内地影迷,最擅长的是低成本的邪典电影。但只要有了资本注入,他也可以拍出炫目爆破为噱头的高质量的院线主旋律商业大片。当然,导演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死板地按套路出牌,拆弹专家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有恐袭肯定会有死伤,人质会死,拆弹专家会死,最后灭恐袭的办法还是强攻,以小的伤亡换取大家的安全。将生命凌驾于正义之上,值得我们铭记那些保护市民安全的无名英雄。
片子非常棒,某人看完后竟然哭了,哭得衣服都湿了。其实我也挺想哭的,但是看到某人哭就把我的眼泪给吓回去了。。。(捂脸)毕竟一直到最后一秒我还在妄想男主角一定不会死,一定会活着回来,大结局一定是男主角迎娶女主角的美好画面,可是这次编剧却坚持没有给我们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最后的最后,镜头从宋佳怀里的照片,转到紫荆花旗掩盖的棺木,透过棺木看到里面仅仅放着的那套警服。。。果然,一整吨炸药完全不是开玩笑,燃魂的热血英雄最终尸骨无存。
片中的第一个泪点当然是小警察赴死。某人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章sir要给他做那么久的心理建设,一遍又一遍地怒吼,要求他复述自己的要求:我是警察!我要远离人群!远离车群!这样才能将伤亡降低到最小!!!某人觉得这是影片在故意煽情,但其实我觉得特别真实,因为小警察在背着炸药包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语无伦次地询问能否拆除,手忙脚乱地阻止剪线,战战兢兢地告诫自己是个差人,惊慌失措地面对死亡。。。(这一段小警察演得特别好)毕竟还是个孩子,你怎么能保证他在最后一刻不会失去理智呢?大道理都会说,可是放在自己身上却不见得能够办到。所以章sir死撑到最后一秒,也陪伴他到最后一秒,更是坚守到最后一秒,提醒着他作为警察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小警察最后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之好了,毕竟拆过这么多的炸弹,章sir这样的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小警察不过是个入职不久的督察罢了。。。只可怜章sir的女朋友,刚走出深渊,就又落入黑夜。。。以及小警察的爸爸摸了很多次手腕上的表,我一直以为他会有什么戏份是去冒死抢回儿子送的最后这件礼物,但是一直等到片子结局都没出现这一幕,感觉很遗憾但又那么真实。。。毕竟生活不是戏剧,没有那么多奋不顾身为了重要的人冲出去搏命又能将事态反转,其实小警察的爸爸和小警察一样,都是尽力将伤亡减小到最少的人。。。
其实我对拆弹这件事还是不太懂,就像章sir说的,干这行其实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剪红线还是黄线全靠蒙,每一次都是拿命去赌,以命换命。。。
还有一个让人惊讶的点是接待大陆团的导游,职业素养非常之高,简直超出你的想象。从一开始他十分卖力地向游客宣传自己不是购物团,到提醒游客吃药,再到堵车时借机介绍香港的几条过海隧道。。。如果说这些都是常规的导游素养,那么当后面灾难发生时,慌乱的游客跳车被匪徒抓住,他奋不顾身地冲下来保护游客,回到车上后一直安抚游客情绪,甚至匪徒遣散人质时选中了他,还主动提出换其他人,自己留下继续照顾乘客。。。某人笑说大概是想挽回前段时间香港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吧,不过电影里的这种职业素养,现实中的导游们真的做得到吗。。。
不过我特别想吐槽的是,在香港人眼里的内地游客,穿着打扮和气质还是那么土。。。但是为了讨好内地,又特地给了一个内地女游客超长的戏份——被匪徒用枪指着脑袋长达近十分钟,却临危不惧,大概是想凸显内地人视死如归的气质?而且这位女游客的发型还挺像刘胡兰的。。。
在看完预告片的时候,我很愤慨,豆瓣怎么才6.5什么鬼,年度最佳港片气质电影,年度第一爆破电影,就这么被水了。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分是给高了。
演员的表演是没有问题的,白瞎了这一大帮捧场的50岁大叔和女神宋佳。故事由引子卧底故事带出。是不是有种how old are you的感觉,没错又是卧底,是不是所有的警察种类都得来一遍卧底才开心。
十多分钟引子故事结束,进入平静的开启阶段,让我们了解这是拆弹警察的故事,是很危险的,感觉警察也是人。三分之一处,b故事展开,女神出现了。礼炮庆贺,终于有能激起观影兴趣的元素了。姜武可以挥着枪出来绑架了。感觉故事要往高潮推进了,太兴奋了,有木有。然后华仔很平静的进去挨了顿打,按警匪片剧作模式的话,接下来应该是华仔解扣的时候了,快到高潮了有木有。木有!你想多了,挨打就挨打了,大不了我再死一个警察,年轻警察慷慨激昂负死。说到这里,又想吐槽一下,“我是警察,远离群众。”卧槽,这台词是谁想的。和我党对着干啊。既然a故事推不动了,感觉b故事该发挥威力了,然后就是华仔教女神如何抛弹。有没搞错,本应该放在二分之一处的剧情放到三分之二处,是不是不知道节奏是怎么被带死的。气愤啊,却发现本来在加快交集程度的a.b故事又开始各玩各的了,are you kidding ,期待已久的高潮来了,终于要来了,可以屏住呼吸了,然后反派很顺利的失败了,一声爆炸后华仔挂了。然后呢,高潮呢。说真的我以为俩人手机互发短信后是为了最终没炸死,得到圆满的b故事结局做铺垫了,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简单朴素主旋律且唯一的悬念都没留。就到结局了,what?怎么就结局了,就炸了几下就完了,剧情呢,卧槽,一直停在第二幕中段,连口气都续不上。警匪三个回合,草草了事。你也太平了点了吧。好歹警匪片啊,稍微有点悬念啊,兄弟情啊,忠孝不能两全啊什么的啊。你的这是什么啊,爱情,工作不能两全?不懂啊。再说一句演员演的不错,但是你来说说,除了姜文,刘德华。哪个不是脸谱,符号,如果是这样干嘛弄这么多场戏啊,没有一丝的推动作用。你直接去开三场枪战戏不就好了,两星给女神男神,求邱礼涛别再自己做编剧了。
结局正如我想象的,一颗炸弹结束了所有幻想与想象。剧中那样不平凡的人不能因为庸俗的日常和非议而迫降。每条线都是上帝对他的作弄,英雄般的死去,或是懦夫状的面对幸存者,回应家属。
警匪,警匪。作为一名预备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旁观者的态度看完这部剧。我只想让他降落,让他回到我所认识到的现实。
小警察现在接受着的教育是服从式的,但这种服从却虚伪而不符合我想象中的正义。这所谓的服从,上至处长队长,下至学生干部。这种病态服从却未曾教过我如何爱民,如何爱责。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即将从事的工作多么值得人尊重,值得人热爱。常常出现的是我们被多少人仇视,被多少人监视。我们的每个行动都是步履为艰。我们就像走在钢丝上,左边是违反犯罪,所谓正义的敌人,右边是遵纪守法,所谓公务员的敌人。我们这堵城墙也许是被两边所冲击着,才没倒下吧。我在这种生活中既没有从同伴那边获得担起警察重任的庄重感,也没有从我所保护的人那里获得认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继续像帅气站到最后的小哥哥一样,保持姿势,告诉自己我应该做的事情。说到这点,不得不吐槽,那一部分跟洗脑一样,一点都没有看出小哥哥为自己警察的身份感到光荣和骄傲,一点都没有为荣誉而战的凝重,害得眼泪啊憋回去了。
这部剧其实真的好多槽点,我以为的伏笔都没有上,我以为的感情线都乌七八糟的有头无尾,只好自己脑补出一部虐恋情深,你爱我,你不爱我的脑残恋爱剧,砰砰梆的💣戏最有意思,本来想要精进一下的射击理论水平,大家都群魔乱舞一样的射子弹,子弹还不要钱,几匣几匣的装,难过到不行。
好啦好啦,剩下的两年要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做一个有脑子有热情的警察。
邱礼涛导演2017年有四部电影上映,3个月拍一部,努力程度堪称导演届的蔡依林!#整体还好,刘德华甩下绑满炸弹的警员人质直接就跑的设置不错,除了宋佳和刘德华情感线的莫名其妙,结局与姜武那场对峙戏真的崩裂得令人发笑.....#
当年癫狂火爆的节奏变为赤裸裸的政治表述:邱礼涛让刘特首告诉全港市民,不选红线就是死路一条,红黄相间的折中方案起码“基础结构”还在。
媒体提前点映。有个五分钟戏份的小警察,非常赞,不知道演员是谁。but并不是很明白为啥让拆弹专家去做卧底。
那只手表承载着厚重的父子情,见证了信仰离间亲情的威力。手表是个象征,提醒着你时间的岌岌可危。隧道俯拍亮眼、最后硬攻火爆。姜皓文戏精,蔡瀚亿会红。给小老鼠点赞~
刘德华说:拆弹不是谁都能做的,需要上天的批准。上天说:炸死你,我让你吹牛逼~
1.小老鼠说:正义凌驾在我的生命之上。2.洪继鹏,你去死,我不想跟你走,你去死,你去死,你去死……3.我没有病,为什么要看心理医生!啊啊啊啊啊啊!4.copy copy copy copy 5.你打我的脚,我也打你的脚!
买得起炸弹不能给他买块iWatch啊混蛋什么玩意没有诚意的哥哥=͟͟͞͞(꒪ᗜ꒪ ‧̣̥̇)
看了首映,我在不断的爆破声中,哭了两次,好看
好人炸上天,坏人丧病狂。刘德华完全是用英雄主义在拆玩意,多次失败。宋佳并不是全片唯一的无趣人设,好人与坏人的脸谱化,严重到了闭眼睛可以往下走的地步。红磡隧道的大阵仗,无非迎合了本片最大意义:邱礼涛上了预算,下一步可以拍它个湄母河行动。即便你们说它喊政治口号,但真的有意义吗
看哭我了 从小记得看香港电影都是拆弹要剪红色的线 所以当刘德华剪黄色时 我就猜到完了 要爆炸了。20170428 @ 传奇奢华影城8号厅 4排3座
剧情就像隧道战时躺在担架上被推来阻去还中枪的弟弟一样。一直在笑场。
刘德华: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3星半。1.片子刻画最好的是那对父子情。2.若说年轻警察那段“反其道行之”的处理给观众的冲击是10,那结尾华仔那段算“故技重施”,但累计起来对观众的冲击超过20,为本片最大亮点。3.香港只有刘德华一个拆弹专家?4.桥上记者和警察路人演技堪比《我是歌手》观众。5.女主开篇戏多了,可以删,不影响。
第四颗星给小警察
看完全片觉得最耐炸的是立白的广告牌 在隧道口被炸的稀碎的时候 广告牌依然坚挺 但我还是喜欢用威露士洗衣液 靴靴
我心中的拆弹(蛋)专家只有一个,那就是NBA金州勇士队的追梦格林。
全程只有姜武的破音最让我沉醉……这种最有看头的反派为毛要找姜武这种毫无邪典气质的五大三粗的糙老爷们演啊喂_(:3J∠)_
看影评,里面有个人说,刘德华怎么可能被选去做卧底,根据我看完电影后的观察,全香港只有刘德华一个人懂怎么拆弹,他去做卧底的时候,香港怎么办?
第一天,我们强攻吧!不行,里面有人质!第二天,我们强攻吧!不行,里面有人质!第三天,算了,我们强攻吧!人质?管他呢!导演想要大场面,伤亡人数编剧会做控制。前90分钟还可以,最后半小时混乱不堪完全烂尾,钱都花在1:1搭隧道了,特效捉急,但为了个六毛特效爆炸,值得吗?还不如不炸呢。6/10
不再有最后一秒营救,不再有完美结局的英雄,看到华语类型片也在逐步改变。每一次爆炸都揪心重重,我这种老年人快受不了。“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这句台词出现时,真的跟着唱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