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描述了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但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浪漫偶像剧——暴殄天物,将耀眼的明星仅仅作为陪衬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导演不是别人,就是曾以《八月照相馆》和《春逝》而名闻世界影坛的许秦豪。许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大家风范实在值得嘉许,换言之,这部情节性影片针对的主体应该是那些具有专业眼光,心智成熟的观众。 初春的一场不寻常的暴雪,一场车祸导致当地一名男子死亡,来自首尔的一男一女因伤势严重陷入昏迷。仁书,音乐会灯光师,接到电话说他妻子在某滨海小镇受伤,不得不中途退出正在进行中的大型音乐会会场,当他赶到那个小镇时,他遇见了舒瑛,她来探望昏迷中的丈夫。对两人来说,这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们既悲伤又难堪,他们的配偶在同一辆车内,醉意醺醺地驶向不为人知的某个地方。也许他们将永远不知道,如果不是在车内发现他们的行李,他们使用的避孕套。在移动电话和数码相机里,仁书和舒瑛看到了言词肉麻的短信,更为糟糕的是,他们看到了场面不堪的镜头:他们的配偶随意而亲热地躺在床上。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仁书和舒瑛忍受着情感的煎熬,等待他们的配偶醒来或死去。有时,他俩希望能够打破这种沉默的状态。在某个难堪的时刻,应保险调解员的要求,他们出席了车祸中丧身的当地男子的葬礼,这场葬礼因车祸而起,沉浸在悲痛中的母亲初始以为两人是儿子的朋友,他们不得不尴尬地解释他们与死者的关系,之后遭到死者母亲的驱逐和亲属的暴力恐吓。那种特别的罪恶感(仁书和舒瑛有什么过错呢)令人信服地拉近了两人原本疏远而不寻常的关系,他们从无话可说到相互问询,最后走向爱情。
大量的镜头令人无法置疑仁书和舒瑛走到一起的原因,他们从家里出来,来到死寂的医院走廊,漫长地等待着医生最后的判决,他们身心俱哀,在最坏的情况下发现配偶的背叛,换句话说,他们伤痕累累、同时沦落天涯,这些无可争辩地让他们无法忽视对方,进而被对方吸引。但是,这部影片的绝招是:两人心理的情感重负盘旋于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想法之中。
男女主人公在忧愁苦闷和犹豫不决中逐渐接受了对方,日久生情,这条路走得艰辛,每一步都在影片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足迹。两个人从最初的行同陌路,到随后一起去安慰车祸受害者的家人,却被无情地驱离,女子无助地失声痛苦,男人心存怜惜却无能为力。他们成
为彼此眼中无处不在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交付真心,相携散步,共进晚餐……
恬淡而内敛的叙事风格正是许导演的过人之处,在这部影片中,他最大限度地摒除了煽情的台词和解释性的画面,小心翼翼,穿针引线,将微妙的情感掩映于故事情节间,织就了一副淡泊优雅,宁静至远的爱情画卷。他将被各自伴侣背叛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潜藏的激情,对真爱的渴求,如此感人至深,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观众。与此同时,内心深处的渴望吸引着两人,彼此依靠,许导演却将现实引入这宿命的爱情中,并将问题留给观众,如果如斯的爱情发生于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将会何去何从。
同时,真挚,纯良,中规中矩,裴勇俊收放自如的表现可圈可点。而孙艺珍,一贯的优雅动人,将普通的家庭主妇塑造地亲切可信,从《假如爱有天意》开始,我就认同,她是个天生的演员。
老师在放完《花样年华》之后紧接着放《外出》,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深意,但是对于业界的观点:《外出》将永远处于王家卫风格的浪漫悲剧《花样年华》的阴影之下,我想,这是一个错误的推论。从概念上看,这是怀旧影片,但又有些不同,它走出了单纯的怀旧。《外出》现代而风格明晰,王家卫的影片怀旧而表现轻灵;《外出》提供答案,给出结论,《花样年华》模糊暧昧,不予解答。这些特点有意义吗?当然,在你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浪漫的人,就更有意义。
夏季的暴风雪甜蜜而苦涩,这无疑是来自于韩国的又一部优秀影片,它不是以怪力乱神和电脑科技来吸引人,而是以人间条件为卖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凡,在四月的春天中发现四刺骨的寒冽,也在人性的冬天中发现永不言弃的生命春天。
早年看的106分钟版本,很喜欢,隔几年就会翻出来看一遍。倒也不是多么完美的电影,就是那种沉默、缓慢的氛围下,涌动着一种压抑的情感令我念念不忘,这段感情来自什么令我始终看不透。
最近偶然找到了140分钟的导剪版,看完后,这部15年前的电影在我心中终于圆满了。
不同点一:
导剪版在两个人去警察局了解情况之前,多了一段仁书在医院楼梯间看到淑英坐在楼梯台阶上哭,然后默默退出楼梯间的剧情。
这里其实能看出仁书是很温柔的那种人,公映版减掉这里影响不大,后面去受害者葬礼时,淑英在路边大哭,仁书在一边默默陪伴,以及回途仁书开车时想抽烟,但看到淑英睡着了就下车抽了,这两段也能体现出仁书性格里的温柔。
不同点二:
导剪版淑英吃饭时看了照相机里的内容之后,加了一段她出了饭馆走在路上突然呕吐的剧情。
这里和后面我觉得是有呼应的,因为后面仁书拿到照相机,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走出房间,画外传来一声很轻的呕吐声。两个人面对背叛的应激反应都是呕吐,是相同的一点,这段公映版删掉对剧情是有影响的。
不同点三:
导剪版仁书第一次回首尔,加了一段回到首尔家里第一件事是洗了碗,照顾了一下家里的花。
我对这段的理解也许是过度解读,但碗都堆在水槽里,妻子休假仁书却不知道,说明家务本来就是仁书在做。所以后面淑英对仁书说自己的工作是做家务,仁书说是很辛苦的工作。我想仁书之所以能理解淑英,也是因为他有在做家务。而照顾花这一点,我想如果花是妻子养的,男人的心大概不会细到会记得照顾花,所以我猜是仁书喜欢花才养的,而淑英后面送了仁书一盆小花,也说明两个人都喜欢花。再加上仁书说最开心的时候是睡觉,淑英说她也是。两个人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其实是两个人会被彼此吸引的铺垫,但公映版少了这些相似之处的铺垫,就会觉得两个人关系的开始有很多冲动的成分在里面。
这后面仁书解不开手机密码,还加了一段去手机店解密码,在马路上看到妻子短信内容。以及淑英回到首尔的家收拾行李,收拾到一半把箱子里的衣服掀了的剧情。两段对整体没什么影响,所以不多赘述。
不同点四:
两个人一起吃泡面之后,加了一段一起散步的剧情。
从两个人一起吃饭聊天之后,关系就开始亲近了,这之前仁书会在医院付钱的时候呆呆忘着另一边买泡面的淑英,或许在从葬礼回来仁书对淑英道“晚安”那时,就是两个人关系转变的开始。
不同点五:
导剪版仁书第二次回首尔,家里的花死了。
还加了一段仁书先是打电话到旅馆淑英房间,然后问了淑英的手机号,问到后傻笑的剧情,而淑英接到仁书的电话也明显很开心。
之后淑英回首尔,又加了仁书去车站接她,淑英很惊喜的剧情。
这一整段使两个人的关系比起公映版多了更多循序渐进的过程。公映版直接就是两个人在车上,然后下车散步又跑步的剧情。
不同点六:
导剪版淑英给仁书送花之后,仁书在阳台上其实是在看散步的淑英,公映版把淑英散步剪掉了,看起来像仁书自己在想事。
不同点七:
最大的区别来了,导剪版第一次约会,两个人在喝完咖啡之后接的海边散步,谈了喜欢的季节和雪并照相那里,之后加了一段去电影院,两个人牵手并接吻的剧情。
之后是回到汽车旅馆,在仁书的房间,仁书和淑英气氛暧昧时,仁书的岳父敲门的剧情,再一次约会时才是两个人去酒店第一次发生关系。
这段剧情和公映版喝完咖啡直接去酒店发生关系区别太大了,公映版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太快了,好像两个人真的是带着报复的心情,但两个人做的时候那种耳鬓厮磨感觉又好像两个人都很走心,所以公映版第一次发生关系这里我看起来有点割裂,只能理解成报复心态中又带有一丝互相慰藉的心情。导剪版因为有这一步步的发展,两个人是很明显的互相吸引,所以第一次发生关系也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导剪版做之前和睡醒后,仁书都把淑英紧紧抱着,看起来亲昵很多。
不同点八:
导剪版第三次约会也就是公映版第二次约会,两个人去博物馆,多了仁书看前后无人吻了淑英一下,很甜蜜的一段剧情。
这种甜蜜和后面两个人看到彼此照顾各自的伴侣时那种落寞的心情,对比很强烈。能感觉到两个人都投入了很多感情,又觉得自己并不能取代彼此的伴侣,看起来更虐心一点。
不同点九:
导剪版仁书在楼下望着淑英房间之前,加了一段淑英躺在床上哭红了眼睛,手机一直在振动她没有接。
淑英这个时候已经想放弃仁书了,所以第二天仁书约她吃饭她才会拒绝,但是仁书不肯放弃,才有了第二次发生关系。
不同点十:
导剪版淑英在丈夫的葬礼之后,回到家中大哭。
这里和仁书看到淑英空着的旅馆房间后哭时一样,因为前面的感情铺垫所以显得很合理,公映版仁书的哭倒给我的感觉好像没有情深到这一步。
不同点十一:
导剪版仁书的妻子得知情人死了大哭之后,多了一段仁书和妻子回家一起生活的剧情。
仁书在做饭,妻子叫他过去看两个人曾经甜蜜时拍过的录像,仁书有些动容但仅此而已,看完很平静地走开了。躺在床上时妻子问仁书是不是有别的喜欢的人了,仁书说“嗯”,然后妻子说“我们离婚吧”。
公映版少了这一段,只有仁书在一个房子里和一堆打包的行李,倒也能看出两个人是离婚了。
不同点十二:
导剪版结尾仁书在春雪之后去找了淑英,两个人一起在车上。
所以导剪版很明确是两个人相爱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比起公映版大量留白,导剪版要圆满很多。这种圆满使得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从一个在婚外情中反复挣扎的伦理片,变成了两个相配的人因为这场背叛和车祸才相遇的纯爱片。
公映版的两个人感情看起来复杂很多,有情欲、有报复、也有同病相怜的互相慰藉,但导剪版给我的感受是更纯粹的爱情,情难自制,泥足深陷。
当然不管是公映版还是导剪版,最重要的一点都是,在一开始两个人对伴侣的背叛都是怨恨的,并且想要知道为什么,但在两个人也走向了婚外情之后,则对伴侣慢慢谅解了。
人心本就善变,婚外情也是难免,一段婚姻中就算肉体不出轨,精神上也总会的,肉体出轨和精神出轨并不能分出哪个更糟糕。婚姻是契约也是枷锁,真正能安于婚姻关系的人是少数。
导剪版增加了30多分钟的时长,却没有多出多少台词,整部电影不管哪个版本,男女主的大部分相处都是在沉默的。这是非常打动我的伴侣相处模式,我始终认为有个陪着自己一起沉默的人最难得。不是需要聒噪的交流去维持亲密关系,也不是久处生厌的各自沉默,而是两个人一起沉默,这种沉默包含了一种默契。
这个世上到底是互补的性格容易互相吸引,还是相似的性格容易互相吸引我说不清,但我知道所有的人都会被温柔的人吸引,就像仁书的妻子和淑英的丈夫也是选择了他们成为伴侣,那么两个温柔的人有什么道理不相配呢。
小孙的半身裸背就是我看这电影的动力,剩下一星给导演的镜头语言,雾气蒙蒙足够闷骚,我喜欢。BTW:小孙哪,作为一个韩国爱情片来说,你露得太少了,还有洗完澡出来,小内裤就够了,不用单裤,哈哈。
典型的韩剧类型,一眼就能看到结局。剧情进展平缓,略显单薄。
韩版的花样年华,韩国爱情片的节奏让人蛋疼由来已久,为女主的名字加两星
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半命题作文,只是不能换两个主角吗?用这两个主角严重让人出戏,出轨的那两个人是瞎了还是脑子有问题?
【补標】韩国情色『2021-2-2重新下载再看』
那个悬念,不是悬念。如果要走安静的戏路,那么请把“暗涌”这东西练到家。
首先表白男主很帅,其实就是典型的韩国电影从开头就能知道结局,情节也是慢吞吞拖拖拉拉的韩剧范
情感与欲望双重报复的事件设定有点太扯了,一起毫发无损地植物人,什么鬼啊。许秦豪试图把《八月的照相馆》的纯爱与唯美套入“外出”的情欲中,其实有点荒腔走板了,使得影片的叙事在情与欲之间拎不清,情不到位,欲不痛快。床戏拍得扭扭捏捏,跟人物的身心状态一点都不吻合,白糟蹋了两个演员。
1、许秦豪,你的名字叫磨叽!2、典型韩剧的虐法,是个杯具版的《花样年华》。3、许秦豪已经有风格了,很好,《好雨时节》是失手,不过《外出》的沉默和固定镜头已经足以彰显风格,《八月照相馆》一脉相承。安静或者节制得有点过分。4、床戏:许导原来是恋腰的……
她离开房间,到对面咖啡店里坐着,静静地看,然后,看见他走进她的房间.原来,他对她是有感觉的.
裴先生哭起来很厉害会流鼻涕。。
纯粹是冲着孙艺珍去看的,可惜内容实在单薄,孙小姐表演脸谱化。依旧是许式安静细腻的缓慢叙述,氛围很有感觉,可是对裴勇俊无感。
仁书说:不如他们死了的好。
许秦豪的风格,来讲这么一个狗血的故事,裴勇俊唤了一声妻子的名字,然后退出病房带上门,走向走廊尽头的窗户,房间里传出妻子的哭泣声,下个镜头提着大矿在搬家的房间里,妙,从故事的层面是这个分数,但从导演调度技法审美来说,评分低了,五星给形式。
很少很少背景音乐,这样的片子表示:导演很大胆或者制片方没有钱,孙艺珍和裴勇俊的激情戏很唯美
无可奈何的背叛,不是外遇的外遇...纠结的片子,但是氛围代入感不是特别强
韩国版《花样年华》。
归根到底婚姻不是个可靠的东西,或早或晚,人类都会想要“外出”(的行为以及念头),去看看四月会否也下雪的风景。
他们的爱情不该来,可偏偏来了。后来他们都走了,他们都在等待着爱情的归来。
孙艺珍咋能这么漂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