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剧透
看不到苏维埃的伟大,只能看到苏维埃的官僚与利益交换。这是俄罗斯拍的?我还以为是美国人为了黑苏联拍的。
男主为了送孩子去瑞士治疗,加入了第一次的志愿者,而然结尾飞机下来好一大堆人。第二次的支援反正我看不到他强烈的动机,也许这个时候是爱国。下水每次都要卡人数,尤其第二次。图个啥?为了凸显孤胆英雄?男主的消防队全灭了,消防就上一个还能理解,电工第一次就一个,第二次还是那一个?第一次还能说只能使用本地的电工,怕操作错了,第二次开水闸也只需要一个电工?军队的人呢?片子里不是说“他们没得选吗”,“他们”呢?
不过再看看百度的说法,又觉得这是在美化苏联。
48小时后才开始疏散很近的村庄,辐射量是致命量的几百倍,五一继续,一周后瑞士报告给莫斯科才引起足够的重视,之后的数个月才搞定。这么看这部剧确实在美化苏联,爆炸第二天开始灭火,男主从火场到医院醒来后(感觉也就第三天),楼下有民众,男主回女主家,开始全城撤离。男主途中加入第一组志愿者,算上第二次能有几天,也就一周搞定,比百度的确实美化了很多。
过度的英雄主义,不知道是不是被美剧洗脑了,看不到一个国家面对灾难的伟大,只有这几个的英雄,改名《阿列克谢》算了。不过一看导演是男主,那行吧。
并不了解历史或者政治,看这部电影之前切尔诺贝利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可怕的名词。
不知道从电影的什么时候开始,台词开始变少,像一部令人窒息的默片,恐惧和压抑从昏暗的电影色调里溢出来,让我也无法呼吸。
这部电影很奇怪,好像没有宣扬什么英雄主义和国家主义,大家都想逃离,又在互相帮助。基辅道路上的大人和孩子在准备五一,他们对灾难一无所知,一无所知的被灾难侵蚀;士兵们被不断送往现场,他们知道自己是去干嘛的吗,大概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电影里说体制就像这辐射,一直存在,毫不减弱。这一场灾难里,投身入沸水的只有士兵,和“志愿者”。冲锋陷阵的每个人都有理由,但好像没一个是为了国家。
沉重,无力。因为灾难,还有一些描述不出的东西。
或许就像片尾曲里,只是投身于命运罢了。
30年后仍然达到3000微西弗辐射,造成所有生物基因突变。 放射性污染两万年消失,森林中的微生物被放射线杀死,无法消解落叶,容易引发山火,届时大量放射性灰尘进入空中四处飘散。 动物大量回归,体内富集大量放射线,不可食用,由于动物体内基因突变,部分哺乳动物数量逐渐凋零。生命总会找到出路,自然生态已经适应。但昆虫几十代后数量依然很少。 动植物大部分出现基因改变,有的有利,可以抗辐射。有的不利,比如不规则的蜘蛛网。由于自然选择,大量不利突变已经消失,有利突变如鱼类可以修复DNA损伤遗传下来。 150人私自回来常住,被严密保安,考察需要严格审批,大量的来自各国的生物学家云集至此研究开发。
看到评论区里有人捧着美剧踩这个片,当时就无语了。且不说二者类型上有别。同名美剧和《王冠》等都是充满美式自恋的揽镜自照和伪饰历史,让人很难相信具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观众会从现实影响的角度认可这些电视剧。同名美剧基本是从抹黑苏联政治体系的角度在编剧。相比之下,这部俄罗斯电影则是以亲历者及其直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讲述故事,我对此有天然的好感。
电影具有毛式艺术的风格:舒缓悠长,脉脉含情。如果说给苏苏招魂,那依然是抓到了痛点:不否认问题:赶ddl没有按照蓝图施工,事故原因是人为;但,一心想回基辅开始新生活→保命的男主,也是像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贪生怕死的男主,为了女朋友才刚认识的儿子(以及他们身后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的生还和延续),选择回返,和同志一起用肉身筑起钢铁长城。这其实是在刻画“人”的伟大,一个有瑕疵但能让人用真实的情感相连的国度从个体身上引发出的超越了个体的意义。看完后甚至好像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日本福岛为什么不可能做到。人只能因为与他人的相连而变强。资本主义社会原子化的、精致利己的所谓“人权”必败。
看到影评区竟然有活的精苏(ID: ee子,对前苏联的歌颂可在长评最后一篇找到),故特此罗列一下前苏联干过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前苏联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处理竟然开始被美化了(可能一部分是仇美崇俄的政治正确,一部分是福岛处理不力的同行衬托),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澄清事实——
1)国务院新闻办//douc.cc/0spwqg
2)俄语国家和部分事件亲历者对HBO版的评价参见//douc.cc/4ibJeg。另外,很多精苏爱拿小人物的壮举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挽尊,但事实上很多“志愿者”在前往的时候并非自愿,甚至部分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
3)前苏联如何处理核废水——“以及冷战后才公之于世的直接向自然水体倾倒高放废物的行为,排放造成卡拉恰伊湖(Karachai,至今是地表核辐射值最高的地方)、特察河(Techa)、白海、喀拉海的严重放射性污染。”此外,其在1960-1993年期间还往日本海、巴伦支海倾倒核废水。具体参见//douc.cc/3d1Tka和//douc.cc/0ZYp7L。
注:将经过处理和检测的核废水排放进海洋是IAEA推荐、全球通用的常规操作://douc.cc/3ZPtEq,前苏联排核的争议点在于核废水未经全球认可的机构检测,而非排核本身。
4)前苏联造的石棺撑了二十年就不好使了,俄罗斯撒手不管,二代石棺是乌克兰向国际社会求助之后各国共同出资建造的。
5)安德烈夫湾的放射性物质至今仍未清除,目前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运营的NDEP Nuclear Window基金提供资金,换句话说就是其他国家一起给前苏联的核遗产擦屁股。
最后附上前苏联的核事故合集。历经无数事故仍然不改进工作流程,这叫啥,这就是真正的理论自信啊(滑稽
以一个消防员的视角来看太单一了,剧情相对于整个灾难来说也显得很片段化,格局实在太小了,多拍几组人物会更好
杜撰、渲染得过分了,HBO迷你巨制后东道国一次壮烈的飞蛾扑火。
2019年看过西方拍的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很吸引我,打过五颗星。这次事发国的人自己拍了一部同名的电影,当然要看,看是否能收获更多真实丰富的事实。确实很失望,格局小一些不是问题,既然以这个重大历史灾难为片名,就不应该用这么个GX的虚构爱情故事为主线,它完全无法撑起这一历史叙述的骨架。导演应该是位著名的演员,自己第一次做导演又兼主演,如此青涩,也算正常。
看了纪录片再看这类剧情片完全无感。再好的戏剧也没有真实纪录更感人。
要是不方便或是不明白的地方就会巧妙的隐瞒着。但是即使是遵守规则的人之中,也有聪明的家伙,巧妙地利用着这些规则。比如说福利体系,全部都是头脑好的人故意弄的很难明白,设下的从什么都不知道的、头脑不好的人那里大笔捞钱的圈套。也就是说,不用脑子,光是抱怨麻烦的家伙,就会一辈子被骗,被迫付出很多的钱。聪明的人能不被骗,战胜规则。笨蛋就会一直被欺骗吃亏输下去。这就是现在社会的体系。所以你们要是不想被骗的话,不想吃亏输下去的话,就要努力学习!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你们这些小鬼对社会都不知道啊。与其说是不知道,还不如说是大人们故意不让你们知道。与之相反,还说什么你们有未知的无限的可能性。把什么根据也没有,不负责任的妄想根植于你们身上,为此而感到喜悦,以为会有自己的个性。
看起来很沉重,实际历史比这还要沉重的多,可悲的是这段历史已经被掩埋和模糊了,就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却被英美抹黑窃取了一样,典型的输一次就永远都输了。
抱歉,作为一个以现实为基础考量的历史爱好者而言,我考虑的首先是资料真实度。而不是豆瓣一大群欧美追星低能用户的脑补。我估计原子能机构的切尔诺贝利事件调查报告都没看过就在这里玩意识形态了。你们这群废物讲道理是真恶心。HBC的电视剧倒是分数挺高哦~这种脑子我估计当年都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忠实用户。
最高的那条评价…
叙事从消防员角度过于单一了,只是剧情片,远远未到美剧的叙事级别~
好,强烈支持毛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击/21.6.17看完了,西方为了否定苏联历史,在美剧版里视角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进行一场道德批判,而作为亲历者的俄罗斯所呈现的视角则是一曲为逆行者谱写地悲歌,面对灾难没有人故作清高地指责,而是奋不顾身去挽救一切,对于切尔诺贝利,尊重历史的人会做出公正的评判,不用指望这一部电影就能平衡舆论的天平。即使单纯作为一部灾难片来看,取材于真实事件可以吊打《福岛50勇士》,特有的俄式悲壮也可以比肩《潘多拉》。
等等看这部吧,那种带着明显的某世界大国主义的不看也罢。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关于这部分的讲述,比这电影好太多太多。
电影是一般,不过豆瓣里活跃的那点美粉还是少越圈发言装理中客了吧,想吹歪曲事实的美版propaganda式电视剧请右转隔壁麻溜的滚
看到有人说仅限于消防员的视角,没有对事故的反思?!我一脸懵。福岛五十勇士不也是这么拍的,连韩国都“偷”过去了个版本。苏联的消防员至少没有像福岛的那样白白牺牲,拍他们难道不对吗?!电影故事拍的很完整,用一个不那么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从家庭责任的角度切入整个切尔诺贝利,中规中矩。视效比较普通,没有很深印象的,
即便俄罗斯都不丧事喜办
一开始的重逢部分抻得很好,有杰作的影子,后面的剧情速度突然加快,然后突然结束,可惜。
吐了,说的好像美国那版不是胡编乱造一样。
苏联小孩那时候竟然崇拜的都是史泰龙 施瓦辛格 成龙这类的外国影星吗 开头用一对旧情人见面引入还挺有意思 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竟然是一个级别 甚至福岛更严重 但福岛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也太低了吧
时代感还原比HBO好很多,尤其在前半小时展现了苏联80年代的都市摩登生活,以世界流行文化(史泰龙、成龙)对年轻人的影响。其实「解冻」以后,苏联基本就算改革开放了,根本不像HBO臆造的——大型古拉格现场?但影片的好也就止步于此,把这样一个大灾难事件,拍成一个典型的为了family拯救世界的好莱坞故事,太烂俗了!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拍911一样是《世贸中心》这样的主旋律大俗套。
其实没imdb评分那么低,但还是在这里吹一下(消失的)剧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