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哭戏,杨颖火速登顶热搜!
这石破天惊,惊天动地的架势不由得让人以为她可能是孟姜女转世(这个槽……好冷…)
其实一开始关注这部剧是因为导演——陈正道。
他的作品向来剧本烧脑,口碑稳健。
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对于自己非常苛刻,
不仅热衷于在豆瓣给自己的作品疯狂打——三星,还会时不时在评论区冒个泡,写点长评什么的……
时刻不忘精益求精,不由拉高了对本剧的期待。
但是看到主演是天宝的那一刻,还是难免心脏骤停了那么一下下。
不过万万没想到,在这两天的追剧时光里,居然不断被真香和打脸轮番连环爆击。
评分一路从7.9涨到8.3。
这意味着什么?
质量过硬、口碑发酵,内容为王,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片名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
蜂巢式规划,全天候管理,地上地下共51层,共四栋楼,有近三千个住户,各行各业一应俱全,整个大厦系统就像一个自给自足的微缩社会。
开篇三分钟,一段凌厉的快速剪辑混杂钢琴演奏会的蒙太奇,将紧张的气氛、强烈的情感被烘托得溢出屏幕,喷涌袭来。
本剧以每2集深挖一个嫌疑人的节奏逐一剖析,9个有头有脸有名带姓的角色轮番登场。
而一切都围绕着大楼里发现的一具尸体。
(不得不说,杨颖老师对于这种不会动的角色有着的入肌刻骨的理解,让屏幕前的观众再度想起曾一度被《寻龙诀》所支配的恐怖)
死者名叫钟美宝(这名字真的不是在强蹭“天宝”热度,原著里就叫这个)。
大厦底商咖啡店的老板,是位独居单身女青年,现场没有发现厮打和被侵害的痕迹。
而发现尸体的大厦保安当时情绪失控,大声叫嚷是自己害了死者
自投罗网的作死行为自然引起了探员的注意,本剧开篇就从这个不起眼的小保安开始。
谢保罗本是名牌大学高材生,因为一次飞来横祸,不仅分手、卖房、丢了工作,还任由动机不纯颇有自杀碰瓷的被害人一家吸血压榨,按他的说法,自己的善举宛若《圣经》里的信徒保罗那般悲天悯人。
但经排查,不仅有私下骚扰前女友的案底,宿舍里也挂满了鬼气森森的恐怖娃娃。连死者入住日期这种关键信息也说的驴唇不对马嘴。
情绪失控只是觉得自己工作失职才导致钟美宝被害身亡。这种敷衍的供词显然无法说服任何人。
著名新锐设计师林大森,看似婚姻幸福美满,事业也风生水起。
其实凤凰男出身的他,全因妻子家族的提携才有了如今的事业,
按照他的口供,他不仅是钟美宝的房东,更是她的青梅竹马兼秘密情人。关键是这段感情的开始是死者主动向他投怀送抱。
但诡异的,说是地下情人,但他的举动可是一点也不低调,不仅送她和妻子同款的衣服、手饰,更是明目张胆将美宝安置在自己的小区。
这种近乎于作死的自爆行为,自然造成了惨烈的翻车。
跨年烟火大会上一场撞衫同框“大房手撕小三”的八点档将这段恋情搞得人尽皆知。
按照妻子李茉莉的说法,陈大森婚前剽窃自己的设计,结婚后又背着自己在外面偷人,渣得五颜六色多姿多彩。
但诡异的是,事发后不仅没有及时止损,反倒火速给渣男怀了一个宝宝,更奇怪的是美宝不仅没有搬出大楼,依然住在李茉莉名下的房子里。
而这个虚伪凤凰渣男的人设,在中介林梦宇的口中也得到了印证。
按理说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中介不可能知道这些细枝末节,
怎奈这个林梦宇兴趣广泛并且天赋异禀,不仅会利用职业便利,时不时在业主的房子里和cosplay同好丁小玲上演捕捉爱的小游戏。
还会游刃有余地匍匐穿梭在整个大楼的通风管道中,茶余饭后将家家户户的生活当成电视剧来看。
而且还因为这场独家直播的真人秀,居然对女主角暗暗生出了情愫。
随着剧情的展开,事件背后牵扯出的人逐一浮出水面,
但对美宝怀有特殊情感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们……
患有巨旷症,足不出户的小说作家吴明月,却唯独愿意跟美宝敞开心扉。
美宝的家政阿姨叶美丽看似普通,但却可以和外籍客户谈笑风生;
其他雇主家的孩子意外垂危,居然能用高技术难度的手术进行抢救。
同母异父的弟弟叶舒俊是个钢琴天才,但却患有精神疾病……
罗生门般的供述由点成面,慢慢铺展成一张大网,勾勒拼凑出钟美宝满目疮痍的原生家庭、悲惨的童年,复杂的人际脉络关系。
在看似透明亮丽的外表下,其实裹着一层层的迷雾。
本剧改编自中国台湾地区作家陈雪的同名小说, 原著水平其实中规中矩,充满猎奇噱头:
百合、断背、乱伦;
偷窥、出轨、家暴;
校园霸凌、未成年人性侵、带字母的小游戏……
五花八门、张牙舞爪。
虽然披着推理小说的外衣,但本质其实是描绘一个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之间关的疏离感,阶级的难以逾越、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底层的生存焦虑……
要将如此多的人物事件穿连,谋杀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剧版则对此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删改力度不亚于近乎于原创,只是借了一个外壳。
人物关系、主旨、结局截然不同,更是颠覆了本来近乎全员恶人的设定。
在外探社会黑暗,内查人心幽微的基础上,还着力展现了法制和程序的正确和道德良知的正义间的撕扯,职场的性别关系,女权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社会对女性强加的偏见,紧扣时下社会议题的脉搏。
原作显然意不在找出凶手是谁,而且到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凶手。
重点是呈现出大厦之中的钟美宝和他周遭的众生浮世绘,既能目睹金玉其外的恶之花,也可照见败絮其中的善之力。
所以一直在刻意避免推理小说中侦探和警察这种角色的出现。
而剧集版为了增强张力和剧情节奏的推进,原创了两位主演的警察角色将线索穿连。
不仅在背景信息上进行了扎实的塑造,在人物性格和行为冲突上也都做足了交代,没有游离悬浮在整个故事的大闭环之外。
杨子姗饰演的新人杨警官不仅要面对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流言蜚语,还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找平衡。
而郭涛饰演的钟敬国既要面对由自己不当行为所触发的内部调查,又要处理和单亲“女儿”之间剑拔弩张的亲子关系。
这两个人物的加入不仅放大探案过程和悬疑元素,也让叙事和推进更加精准、高效,大大提升观感。
悬疑片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是勾起好奇心的悬念和层层揭开伏笔的爽感。
本剧在这块无疑下了大力气,开篇即用强悬念钓起观众的好奇心,
角色过多看似混乱,但逻辑和主线的推进逻辑清晰、目标明确——
谢保罗为何会记错钟美宝搬入大楼的日期?
不明来由的唱片上为何会出现关键人物的指纹?
美宝为什么会给情敌频繁打电话?
众人的口供看似莫衷一是但目标却为何出奇的一致。
通篇没有废笔,开始本以为是一个小龙套角色口中的只言片语,最后发现全都暗藏伏笔,甚至对关键情节有着直接影响。
看似合情合理的表象早已预示着惊天的反转。
但当包袱抖出来时,整个故事又因为之前扎实的铺垫而完美自洽。
这就是编导团队的本事。
在镜头语言、剪辑节奏、音效配乐和气氛的烘托方面,导演用的都是电影级别的标准,质感肉眼可见。
而两集深挖一个人物的单元剧叙述手法,只有15秒的超短片头、片尾ed的神插入(这里要严重批评打断情绪节奏的片尾广告)等又借鉴了美剧的模式。
剧组还特意找来了今年国漫当红炸子鸡好传动画【戳我复习 up狂吹《雾山五行》】,将剧中暗喻着美宝真实人生、指引案件真相的小说——《祥云幻影录》,用动画但形式完美呈现。
八个篇章虽然风格各异,但却一气呵成、 浑然一体,足见主创的用心。
这样大胆的尝试,不禁让观众对国产类型剧之后的发展充满希望。
作为一部群像剧,一众实力派的稳健发挥更让本作的质量有了坚实的保障,
就连童年美宝这样的龙套角色,都是由《隐秘的角落》里的普普来扮演。
从上到下都无一短板,相当稳健。
而唯一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全剧灵魂人物钟美宝的扮演者——杨颖女士。
平心而论,不得不承认,天宝此次的发挥其实是超出预期的。
曾经的她只要涉及到情绪波动,就会呈现出一种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干嘛?的呆滞状态。
而在本作中,就拿首集的开篇镜头——
人物的情绪和状态是对的,这段的表现起码较之前是更入戏了。
要知道,在之前的一些国产烂剧里,她可是这样的——
而且显而易见,相较见证家庭冷暖和社会百态的《我的真朋友》等之前的作品,
安吉拉眼睛的瞪大程度毋庸置疑已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按原著中的描写,钟美宝这是个美丽到足以改变整栋大楼的女人。
在这个外表富丽堂皇内部千疮百孔,牛鬼蛇神群魔乱舞的大楼里,钟美宝梦幻得就像一个肥皂泡里的精灵。美丽、亲切,脆弱,清新、不妖艳,梦幻得不现实,所有人都喜欢她。
素有美人灯、瓷公主、洋娃娃(虽然都不能算是褒义吧)之称的大宝贝和这个人物起码在外形和气质上是贴合的。
虽然谈不上什么科学的表演体系,也谈不上什么深邃的人性光芒。
至少这个颜,很能让人服气。
看剧时最直接的观感就是——
“咦?这次居然还可以”、“咦?表情管理居然成功了”、“咦?居然没有抽搐的面部肌肉和呼之欲出的大眼珠子” ……
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近乎于奇迹的呈现出一种hold住了,没拉胯的状态。
而本作摄影、配乐终洋溢的电影质感,色调、节奏始终在营造迷离惆怅的气质,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这种结果的发生。
当然,以上都是基于相对局限和特殊的评判标准。
人人心中有杆秤,一切的是非功过还是得交给大家来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陈正道面瘫女星救世主的名号应该是坐实了。
之前在他的改造下,宋茜成功的摆脱了疯狂撕扯头发,刺耳尖叫、面部崩坏失控的演技。
在《结爱·千岁大人》里舒舒服服地美丽了一整个剧集!
面对灾难系数完全不同量级的大宝贝,导演仍然可以让她脱胎换骨。
真·奇形怪状女星改造机。
但抛开一切,本片的成功还是靠着质量够硬,并有一个强有力内核的支撑。
情与理、善与恶、罪与罚……
想说的太多。
但归根结底比起是谁杀了钟美宝,这部剧真正想传达的是,
这个世上不应该再有下一个钟美宝出现。
裙子短又怎样、化了妆又怎样,犯罪就是犯罪,和受害者的表象没有关系。
虽然人性中的原罪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在面对真正的罪恶时,在良知的驱使下选择友爱、互助等光明的一面。
而浮于穷凶极恶之上的,永远会是善良正义、这些温暖人性的力量。
看完最后两集其实挺失望的,前面十四集铺垫的很好,无论是剧情还是演技或是制作都是良作,但是最后两集看完后感觉一下子档次下来了,顿时觉得前面十四集假口供颇有些做作,整个故事前后矛盾的问题太多了。以下只分析逻辑,不涉及关于女性立意等问题。
1.三个人为什么要装作不认识,三个人是姐妹,曾经上过同一所大学,也应该有过短信联系,通话记录,美宝也参加了茉莉的婚礼,不说别的,三个姐妹都还曾经出去过茉莉她家,这种痕迹是抹不掉的。最后也没有解释为什么林大森会和美宝频繁通话,因为实际上他们没有关系。警察不可能查不到,所以为什么要装作不认识。所以装作三人不认识,警察也查不出来是不成立的。隐藏这个关系有意义吗,还把指纹都擦了,如果一开始承认三个人是认识的,家里有她们指纹也不奇怪呀,只要咬定不知道囚禁事情不就可以了。
2.美宝有必要囚禁继父吗,剧里描述是美宝把继父打晕了所以害怕,为了他不继续纠缠弟弟而囚禁,但实际上这个有可行性吗?首先若不是最后茉莉他们自己招了是把颜打晕了,警察根本查不出曾经有这一幕,说明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打晕的,完全可以不承认加不管他。其次囚禁的位子是在人口密集的大楼,把人带进自己家里,万一有人来查个水表,物业来检查下不就暴露了吗,周围空房间不可能永远空着呀,房主总有一天会察觉。要囚禁也应该在偏远地方,哪有人把危险放在自己身边,万一继父挣脱了怎么办,而且就一块布怎么可能栓得住……人饿着饿着就瘦了,瘦了就可以挣脱……颜都被囚禁了,居然还乖乖的把屎尿拉盆里面……可能吗。还有喂安眠药…警察居然在家里没有找到安眠药,居然也没查到购买安眠药记录,这都喂一年了,肯定是长期购买呀,怎么可能成立。
3.美宝最后不想自杀,居然放了继父,准备第二自首,结果自己命搭进去…我可以理解她决定不自杀,决定做个善良人不杀继父,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放了继父,为什么要第二天去自首,警察局24小时值班呀。这完全是为了制造他杀设计的剧情。这么危险的一个人,还把危险放到暗处,让他继续报复其他人,请问意义在哪。而且美宝小时候很恨继父,为了保护家人甚至拿刀捅过,出于保护自己家人和朋友更不可能让他放出去祸害其他人。
4.中介的妻子为什么不说实话?剧里面解释是嫉妒,但是她拍摄的画面影响的是美宝是自杀还是他杀结论,无论是自杀还是他杀对于前妻来说没有影响呀,她隐秘真相是能起到什么污蔑美宝的作用吗。
5.颜勒索过程也有问题。颜手上都是小时候照片,我记得女作家给警察提供照片时候,警察都说照片里是谁都不能确定,甚至一开始都认为是女孩子,那就说明他这个照片如果真的公开了也不定能认为是弟弟。其次就虐童的行为是被社会给唾弃和违法的,在现在公开媒体上我们是看不到虐童照片,也不会有媒体会大力宣传。这和一些有道德争论的丑闻性质不一样,毫无争议,施暴人就是会被唾弃。所以颜他不敢曝光,他只是为了勒索,一旦曝光他就是在暴露自己的罪行。其次如果真的他曝光了,也没什么好怕的,因为小时候照片如何和现在成人相匹配,舆论也会正面引导,这毕竟是虐童事件。弟弟给钱我能理解,因为他内心有阴影。但是姐姐和她朋友给钱完全没用呀,这不是解决问题方式。
其实bug真的很多,这只是我现在能记起来的部分。
追评:很多朋友说,本作不是推理,更不是本格,没有必要符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很中肯,但问题也就在这儿。
如果主视角不用两个侦探(警察),按原作文本来搞单元剧,最后揭开美宝的悲惨身世和魔性人生,完全伦理,我觉得那很OK,就算拍成现在这样,我觉得单元剧的伦理故事也都不错,所以我也给了三星。
但是,从宣传上强调悬疑推理,到实际剧情大量双主角警察的推理分析,都在暗示我们这是个推理剧并且诱导观众看到最后,结果真相是,前面就是单元剧,跟最后结局无直接因果关系,仅仅我个人意见,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结构。
(这里是分割线,下面是原剧评)
================================
看完全剧,尤其是最后四集,很难受。
在隐秘的角落后,很期待国产悬疑剧能来到一个黄金时期。本作前几集挖坑画饼,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佳作诞生的可能。非常期待的每天追下来,到最后,只能一声长叹,佳作难求。
要说最让人难受的,就是人物的行为逻辑集体混乱,毫无目的。
美宝关了恶毒难缠的继父的禁闭,准备最后脏自己的手解决掉他,以除后患,没问题。结果跟弟弟一个电话,决定不杀了。可以,这个我们也完全理解。然后,接下来的一幕太捉急了,她就那么放了继父,说你走吧,回去就自己开始接着听弟弟的钢琴曲,陶醉起来了。追了你十几年的恶人,你等他出了门你安全了再听会怎样?!这么多年躲着他追,躲着他缠的阴影就没了?还是说为了一个反杀的反转非要这么演不可?!
接着说警察,头部重击这么明显的一个证据怎么就自杀了?钝物重击后脑勺这个放到任何推理小说里也绝对不会被无视,这里居然警察就觉得无所谓了呗?然后作案凶器继父也没带走啊?找不到了?拖美宝到床边留不下指纹么?我不信建筑师男后来擦指纹会擦到美宝衣服和身体。。
然后说各位女配和女配的男人们,包括上述的建筑师男。你们一个个的说要帮美宝,帮什么的了?如果最开始要设计继父是凶手,帮美宝把他关进监狱,你们串好口供,引导警察把矛头指向她继父啊?各种编来编去的,一点没把火烧到继父。如果说没有串通好玩坑爹,一切不知情,那么看到美宝时候快点120救美宝和110控制住继父啊?!所以你们搞了半天都瞒了些啥?没有原配最后的良心发现,继父就成为最大赢家了有没有?
没看过书,跳过原著不谈。如果能梳理好人物逻辑,演出一个为了N式的故事的话还是非常精彩的。不然就美宝和母亲仙人跳恶女,报复继父外带骗了大家的白夜行也可以。可是,一切只是美好期待,饼很大,现实很骨感。
一个从小看绫辻行人,看有栖川有栖,看岛田庄司的本格推理爱好者,希望更多有像隐秘的角落一样的值得推敲的佳作出现。希望下一个佳作不会太远。
作为法律工作者,从我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角度,我来给大家讲一下,如果被害人报警,我受理了这个案子,从目前的证据,继父被定罪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注意!
注意!
注意!
看本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关闭上帝视角之后再思考问题(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司法人员那样)
首先我们来看本案都有什么证据(针对猥亵、恐吓等等美宝兄妹儿时的犯罪):
1. 物证:完全没有。
2. 书证:幼童被拍的照片。
3. 被害人陈述(两名被害人,都是儿时的记忆,且其中一名被害人有精神疾病)
4. 犯罪嫌疑人供述:零口供,完全不认罪
5. 鉴定、现场勘验等:全部没有。
首先好多人认为一出手就能钉死继父的照片,从专业的角度讲,你们不知道它有多薄弱。首先你得证实拍照片的人就是继父。这个继父完全可以说是当年他们的妈妈在外面认识的不三不四的男人做的,而他尽了一个父亲的责任把他截下来,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想万一将来能作为证据告那个人,所以保留至今。至于为什么现在拿来要挟,可以说这些年因为两个孩子不尽赡养义务所以因爱生恨,而且甚至可以说,不是要挟,只是想要这些年的抚养费。(至于敲诈勒索罪的问题,我后面再说)
言辞证据呢,两个被害人当时都是幼儿,案发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会不会存在偏差,会不会是其他人(比如曾在夜总会工作的妈妈)刻意引导的结果。在与犯罪嫌疑人存在重大矛盾的时候,尤其要谨慎认定事实,尤其是其中一名现在还有精神疾病。
其他的,全部都是传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镇上的人只能证明这个继父对孩子打骂,连虐待都不一定能够,更证明不了猥亵;李桂兰医生、后来的朋友们,全都是听美宝的转述,不是直接见证人。全都没有证明力。
其他证据没有了。
当然,在二、三十年前,如果遇见特别特别愤怒、觉得实体正义远远大于程序正义的警察,可能会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犯罪嫌疑人最后也供认了,那本案倒是可以定罪了。但是在如今的法治环境,绝对不可能。
所以上面这个案子,因为年代实在是太久远了,在没有超过上面证据的情况下,很大可能性,结论就是“直接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无法排除,不能排除全部合理怀疑,无法达到起诉标准”。
看起来好像很无力。这也是最后男主说“无罪”大家瞬间暴怒的原因。
因为大家有上帝视角,可以看到继父实际上都做了什么,可是这个案子将来办理的检察官、法官们都没有,只能按照证据判案。
而且,这个“无罪”,反而是司法进步的体现,是几代法律人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才确立下来的越来越严格的证据标准,以及在西方称之为“无罪推定”,在我们术语上叫“存疑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
因为法官没有上帝视角,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就只能放掉一些,不确定有没有犯罪的人。这真的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不断平衡之下,所得到的结果。
可能你们会问,这样会不会不公平,会不会是“迟来的正义”,可是你们要想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谁来评断到底什么是正义。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谁来判断哪方是正义。
你们想想有多少人在继父视角第一集的时候动摇了?即使坚定的那些人,是不是依靠的也是之前上帝视角得来的线索,而不是证据。
上面的这些原则,就是保护每一个人,在将来,不会因为一些巧合,一些看似合理的证据,而被判自己没有做过的犯罪。
要知道,现在很多有名的冤案,当年的证据可是比上面这个案子的证据要充分得多。
所以你们要问以后遇到这种问题就没有办法了么?
答案是有,就是被害人马上就报案。
依照现在的刑侦技术,如果被害人马上就报案的话,根据现场的很多其他物证,比如体液,比如被害人身上的伤痕,而且因为事发时间较近,即使是被害人年纪小,他们的证言也会更加可信。也更能找到邻居、老师等等作为一些其他的佐证,加强幼年被害人证言的证明力。
总之就是可以找到很多对抗犯罪嫌疑人的无罪辩解的证据,而不是像本剧中,只有两个被害人时隔久远的指证。
美宝和俊能够成功将继父送进监狱的最好机会,是当年马上报案;随着时间流逝,这个概率永远只会越来越低。(在继父拒不认罪的前提下)
下面就要来到我说的第二个问题。
被害人为什么不报警。
这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的原因。看了很多评论,我真的很愤怒,也很无力。
首先,因为我上面说的证据不足难以定罪,即使被害人报警了,也很难将继父最终定罪,结束之后不但可能遭到疯狂报复,继父一旦将照片公布(请注意,仅仅公布照片不一定犯罪,而且他有很多秘密公布的方法,或者就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我坐牢你身败名裂),那么小鲜肉钢琴师弟弟会遭受到什么样的舆论呢?司法人员定罪需要程序、需要证据标准,可是网友不需要。
具体你们脑补一下现在某个当红明星如果被传出(都不用照片,只要微信截图啊、甚至文字的指控)小时候曾经被性侵过,那么针对他的舆论将是什么样的?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到吧。
其次,就算报警之后,能将继父定罪。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有人把事情传到网上去么?别跟我说什么司法工作人员严密保密这种事情,任何环节都有可能有万一,毕竟被害人是明星,被害人不想冒这种万一,也很正常。而且继父就算定罪猥亵,他会关一辈子么?他不会刑满释放么?他出狱以后不能找记者么?
然后也来到了,你们总质疑的为什么不报警敲诈勒索。调查敲诈勒索犯罪,性侵照片的事情就能保密么,继父因为敲诈勒索才能判几年,四、五年顶天了。然后呢?他出狱以后呢?
你们怎么能够要求两个常年受这种精神压力的人,心理有问题的人做出这种正确的选择呢?至于闺蜜等社会精英为什么不报警?他们凭什么用别人身败名裂得机会去赌呢?这件事归根结底,不还得是弟弟释然了,弟弟同意报警才可以么(也就是本文的结局)。
把他杀掉然后闺蜜们一起掩盖这件事你们就不要跟我说了,这是另外一种题材的片子,不是本剧这种现实的片子,更不是现实。你们在现实中不会真的会决定把继父直接杀掉吧。。。【来自法律人的凝视】
那你们就要问了,我上面呼吁被害人当下就报案;后面又分析被害人选择不报案,很正常,难道不矛盾么?
是的,这就是我今天叨叨叨这么长篇大论,要说的最重要的事情。
造成这种悖论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被害人有罪”、“完美被害人”理论。也是本部剧最核心的价值观。
总有一些评论说,大结局女主警察说服楼主前妻的那一段话,强行女权。但是并不是,她只是总结了全剧的中心思想,可能总结得愣了一点,但是绝对不是突然的。她的这段话能够真的引起同为女性的共情,也真的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毕竟我们受此困扰太久了。
“被害人有罪”、“完美被害人”理论是贯穿全剧的。
从上来第一个案子,保安撞死人,因为被害人家属的贪婪,就有弹幕说“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
茉莉在森的叙述中,对森颐指气使、不够温柔的时候,弹幕说“这样的女的,不被出轨才怪呢”。
发现美宝好像也认真跟森哥哥在谈恋爱的时候,也开始有人期待美宝实际上对于森已婚的事实不知情,不是真的小三。
倪虹洁饰演的妈妈一旦表现出“贪钱”、“偷人”的性质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怪她,仿佛这些是她被家暴、她儿女被继父性侵的原罪。
就不用说,即使男主警察,也时刻对着战友女儿冒出来的“穿这么露不是引人犯罪么”等等直男癌言论,此时弹幕也有大量人认可,女性不应该穿这么性感,可以减低犯罪率。
以及最终的,被害人因为被性侵,怕性侵的事情曝光,所以选择不报警,居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本剧最大bug???你们知道现实中有多少人遭遇性侵后选择不报警么?你们知道即使报警了,有多少强奸案、性侵案,定不上罪么?你们又知道被害人在这个过程中要遭受多少伤害么?事后就算不被捅到网上,难道邻居不知道么?邻居不会指指点点么?你们没看到仅仅因为美宝妈妈“偷人”,他们就二话不说诬陷他们“偷东西”么。(当然虽然最后被证实是他们编的,当然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夜总会工作的女人养的孩子一定会教坏自己家的孩子,有什么错,肯定也先怀疑他们家的孩子)
(不报警敲诈勒索同理,因为敲诈勒索就一定得曝光犯罪工具-性侵照片,跟曝光性侵,没有什么区别)
是,呼吁性侵、家暴被害人报警,也是我们必须的工作之一,也是为了能将更多的性犯罪分子、家暴者绳之以法的最好的手段,增大他们的犯罪成本,让他们不再抱有“就算我侵犯你了你也不敢报警,你不怕被人说闲话么”的侥幸心理,不敢犯罪(而不是所谓的,让女性穿更多的衣服)。
但是这个工作绝对不是,你说一句“你们要勇敢”、“坏人需要绳之以法”这么简单粗暴,是一系列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
首先社会要建立更多相关的机构,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保护他们的隐私、帮助他们在投告不成功之后,进行身份的隐藏,让更多有此遭遇的女性知道有这样的社会机构存在,懂得前来求助;其次要慢慢转变社会舆论,让“受害者有罪”、“完美受害者”理论慢慢变得越来越少。等等,是很大、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的。
而本剧这样优秀的影片,就是影响社会舆论很重要的手段。
我们现今的舆论、社会环境,绝对不是被害人能够放心大胆选择报警的环境,即使在这么一部抨击“被害人有罪”的电视中,弹幕中仍然充斥着“被害人有罪”的评论;仍然有很多人觉得不自觉的认为,被害人不够完美,就活该被害、被出轨、被家暴;女性太美了,穿着太暴露,就会引人犯罪;很多人质疑被害人为什么不报警,甚至因此打差评。
简直就是大型社会观察样本。
我们必须从心底里接受,被害人有理由选择不报警(因为怕受到各种伤害)、有权选择不报警(人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被害人选择不报警(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他们被害不是他们的错,她们可以选择不报警,她的家人、社会仍然会接纳她,而不是对她在整个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用放大镜观察,只要有一点不符合传统女性的框框,甚至不报警,就苛责、质疑。这个认知,仅仅是第一步而已,都这么困难。
所以,很久没有在网上发表过什么言论的我,写了这么长的评论,就是想感谢本片的导演、团队,作为女性,作为法律工作者,我感谢你们这部片子在这个问题上发声,在这件事上做出的努力。
我也看到了,有很多人,已经受到影响了。
这就已经是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的。
更何况本片的服化道、各种细节、音乐、剪辑。
打2星?excuse me?(也不是完美无瑕一点bug没有,我只是针对上面这一个争议发表观点,其他不予置评【求生欲】)
光是倪虹洁杨子珊等等演员的演技就值5星了好不好。(我没提ab,对于她我不予置评,你们可以认为我觉得她演得好,也可以认为我觉得她演得差,我不想扰乱本文的重点,本文不讨论ab的演技,仅仅是不讨论,我没有任何意思【求生欲】,只是怕影响讨论重点而已)
倪虹洁老师我吹爆啊,要知道在此之前祝无双给我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即使我再告诉自己不能这样,我都免不了对倪虹洁塑造的其他影视形象有负面印象,真的是童年阴影。但是这部剧我真的忘了祝无双了,我完全沉浸在她本人的演技中了。各个版本中不同的眼神、肢体动作,时而阳光,时而妩媚,要表现勾引人的时候,连腿的动作都带着风情;恐惧、爱子的疯狂,都展现地恰如其分。太爱了。
我从此能忘了祝无双了!!
最后,欢迎针对我上面所说的专业问题进行提问、探讨,只要是合理的,合逻辑的,认真的,我都尽量回答。
释法说理,让大家理解法律的规定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么规定,也是我们的责任之一。
…………………………………………………
【更新】
加了好几天班,几天没仔细看,居然变热评了。我真的是好慌张啊……
我已经好多年没在网上跟人吵架了,因为怕看吵架,我平时连弹幕都不太爱开,这个片子真的是因为晚上才开始看的,有些地方实在害怕,为了高能预警,所以才开的,也是幸运,才能看到我上面所说的,“被害人有罪”论的微观社会缩影。
现在在网上发表点什么观点真的是好难啊。
我原文的求生欲难道还不够强烈么。
我只想讨论一件事,就是被害人不报警,到底有没有社会基础,到底是导演凭空想象的,还是真的有大量被害人默默地忍受着压迫,不敢反抗;而对于被害人不报警处境的体量,就是为了将来能让更多的被害人放心报警,做好的舆论准备。
这个剧有没有bug,真的不是讨论重点。我也知道只要加入这些东西,就是无休无止的争论。而且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我错就错在在结尾说本片值5星。好吧,我再求生欲一把,我觉得本片值四到五星,因为我这个人很看中社会价值、社会责任感,所以我私心因为这个多加一分。但是我尊重你们给他打一到三星的权利,毕竟每个人欣赏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角度。我发表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说你们打低分不对。我错了……我不是粉丝洗地,你们其他人随便给这个片子打分,都可以。
我这篇文不是讨论这个片子作为悬疑片有没有bug,是不是完美无缺的艺术作品的地方。我这篇文是因为一部还算比较成功的影视作品(从流传度和讨论度来说的,因为只有流传度和讨论度高了,才能给更多人传达价值观)讨论了以前比较少的人讨论的话题,也恰巧是我关注的话题,是和我的职业比较相关的话题,所以我很感谢这部片子。
我也想传达一下自己的价值观,真的只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件事,那么被害人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不放纵犯罪,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我也明白所有人都一下就转变观念不可能,国外已经进行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展的事业,咱们国家拍了部电视剧就改变了,我还没有那么天真。但是至少我看到评论里面很多人,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开始理解被害人的处境,那么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至于我是不是专业人士。只要接触过一阵司法体系,尤其是刑事部分的人,从我的行文就能看出来我是干什么的。但如果你还说我不是,那好,你对。我总不能把我工作证复印给你看吧😂
总而言之,关注重点,关注重点,关注重点。
因为打给本片打低分,觉得被我冒犯到了的人,我错了,我不对。
一夜两倍速看完。剧情反转再反转吸引观众不弃剧还是好的。但是剧情太牵强了。不忍细敲。那个故事part都大量的漏洞就是为了故弄玄虚的讲故事。别的不说了,主线都是乱糟糟的。(剧透慎入)首先继父这个人渣pua母亲。让母亲带着孩子一直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倒也罢了。他到底怎么具备能力一直能找到两个小孩的。为此两个孩子还十几年不见面。自己家暴猥亵还拿着自己的猥亵照片去勒索一再得逞?女主是个高中学学历,弟弟有心理阴影倒也罢了。两个闺蜜一家子有钱有势连这个混蛋都解决不了?真当法律形同虚设?要用囚禁这么差的方法?另外如果只是为了掩盖囚禁或者把继父制裁那前面几段故事表现的有什么关系啊。如果只是想着借剧情表达更多的社会现象,故作悬疑的话婚外情那一段又是为啥啊。弟弟已经是个成年人但是成名立万,怎么跟医生还是拐卖关系并且还坐牢了。这点事儿都跟警察说不清楚?本来感情戏已经很突兀了。医生对孩子的感情,姐妹的感情来的好像就是要衬托家里有多不幸。但起码的逻辑常识基本的事实还是要遵守吧。
最后就是正义和正确的哪一段。理解艺术手法为了创作艺术冲突。但这个中介原配原本知道凶手是谁一直不说?中介也不喜欢女主啊。她也没参与那群人的群戏。怎么就保守秘密不说了。
然后就是故事的根本逻辑了。一个女孩子长期被敲诈勒索。然后选择的办法是把坏蛋囚禁了。然后两个闺蜜一起帮忙。然后闺蜜的伴侣也帮忙。这么个事实确凿的混蛋就没人想把他绳之以法。就是怕给成名的弟弟坏了名声?然后女主都死了,还讲一大堆有的没的东西来掩盖囚禁这件事。还写个乱七八糟的隐喻小说来表达事情的真相?这么个臭名远扬的混蛋就没法律能管了最后还要让警察说出他无罪的话?
好好讲好故事,再说别的。
這部劇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復雜了,主要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中我們常常在網絡熱搜上看到一些聳人聽聞的犯罪案件。當我們帶著獵奇的眼光去圍觀去評論的時候,是否認真想過這些事情有可能就發生在妳身邊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
《摩天大樓》的改編也是基於這樣的立場,雖然我們用了一個懸疑推理的外殼,用懸念勾著觀眾進入故事,不停的反轉再反轉;但昨天應該有很多觀眾已經看到大結局。但我想說的是,這部劇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究竟是誰殺了鍾美寶,而是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再有下一個鍾美寶出現。
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最近許多關於女性的犯罪案件,在網路輿論的討論中,總會要求女性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好像社會對她們有比較高的道德標準。當她有一點點“缺點”,或是當她有一些自我表現,又或者是她有一些跟大眾普遍認知的女性標準不同時,在這樣的犯罪案件中,明明是受害方的女性就會在輿論中淪為“她活該”這樣的網絡暴力中。
我們創作這部戲的目的就是告訴大家,犯罪就是犯罪!
這是《摩天大樓》最重要的一個議題,整個故事在前面的大部分篇章,呈現出的是各種人物跟人物之間,女性跟女性之間的一些掙扎和痛苦,甚至是誤會。但我是希望表達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唯有大家都勇敢起來,互相不再批判對方,女性能夠相互理解和團結在一起,很多惡的事情才能夠得以伸張。我希望傳遞一些溫暖人性的力量,即使人本性可能是有私怨私利私僻的,不同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和誤解其他人,但如果放在一個真正的罪惡前面的時候,每個人心中都還是有良善正義的一個部分,在那個良善的驅使下,每一個人到最後還是會選擇最光明的,最互相幫助的那一面。
最近這幾週,我都會不定時的來主頁回覆大家的提問,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是關於劇情的、幕後趣事的,或是想來瓣嘴的。😬
推理有点复杂,感觉看着谁都有杀人动机,也不知道该相信谁口中的故事。感觉每个人都在编故事,故意把线索带跑偏…… 看个剧,我可太难了……
一开场画面和镜头运用有点电影那味,尤其配合这段钢琴,紧张刺激的悬疑感我非常可。这个停电的晚上生孩子的、带客户看房的、发现美宝尸体的,大家都没闲着啊。谢保罗说的只是整个冰山的一角吧,要揭开真相,还得看别的住户怎么说,继续追~
全员恶人的设定爱了爱了!!!第一集那个群像镜头配上钢琴乐的片段我吹爆!!!目前来看有种轮到你了的即视感,但盲猜后边有反转,哈哈哈这就是悬疑片儿看多的后遗症,永远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些看都没看就直接打一星真的没必要吧,有一说一Angelababy这次演技确实有点进步啊,我反正看了四集还没有出戏。而且听着台词也是原声,说的确实还不错,剧情我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很期待后面出现的嫌疑人了。
四星观望,整体质感不错,演技都在线,ab并没有印象中的那么烂,也不要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嘛。总体来说比隔壁非常目击要好。盲猜会不会是东方快车式结尾啊。ps:就没人夸一下杨子珊??她这个造型好好看。
陈正道的手法绝了 整个剧的质感和色调都非常电影化!很舒服很惊喜 ab表现也不错 其他演员都在线 配音什么的都好!
《罗生门》+《白夜行》,以一场凶杀案展现人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的点子很赞。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每个人讲的都是“故事”,不是“真相”,不知道谁说的才是真的。并且探讨了大量女性问题,李茉莉的父亲重男轻女、林梦宇的妻子对钟美宝的偏见、这个社会要求女性早点结婚、人们不去指责强暴犯却去指责受害者穿太少……缺点也很明显,林大森在短时间内擦掉所有指纹是不现实的;很早就讲了颜永原是个人渣,你就会猜这个案子和颜永原有很大关系,结果真的是这样,回过头来看前面很多剧情都是多余的;第16集开头将钟美宝的死定为“头部受到撞击后烧炭自杀”,她的头是自己撞到的还是被别人砸的法医是能看出来的,就算没有最后的反转也不会定为自杀;最大败笔是不应该请杨颖演钟美宝,她绝大部分戏份都是在哭,优秀的作品永远是演员没哭,观众哭了。
那个男的真是集近几年社会新闻里所有恶魔于一身啊
特别的惊险,而且我觉得这次Angelababy演技得到了我的认可
啊啊啊啊!!!我不管我不管ab演得好!!!(声嘶力竭)哈哈哈哈哈
罗生门一样的叙事在电视剧中很少见,在国产剧中更少见,这个结构还是很惊喜的。整个故事其实不复杂,但在形式上的创新给予了故事极大的丰富性,在剧本的创作方面也极其考验编剧对于整体逻辑的把控。剧中涉及到的热点话题以及对善恶的思考都细思极恐,看好这部剧!
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很擅长视觉层面的东西,先不用看故事,单是镜头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了,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灯光昏黄的走廊,色调清冷的房间,这种诡异可怖的气氛可太有代入感了!喜欢。
一开头就亮明了所有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对我这种脸盲患者来说很是友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起来非常错综复杂,不过这反倒给剧情增添了一些神秘感。美宝看起来很完美,但她身上又有很多悲剧人物的特质,挺让人心疼的。
看完真的很生气,为什么这么样一群有能力又情感团结的人,没能给美宝姐弟想出一个更合乎逻辑、也更有利的解决方案呢!报警并确保媒体不扩散消息,那么难做到吗?借助弟弟的人气形成有利于己方的公关攻势那么难吗?建筑师、金牌中介、医生这么些人设,怎么就默默允许了你们爱的美宝走上了鱼死网破的最糟糕境地!这些人是爱美宝的吧?这是悬疑剧的底层逻辑啊,这个逻辑站不住脚,我实在没办法给更高的分。有一说一,全员演技在线;讲故事手法异常优秀;每个人都有小秘密;触及的社会话题也表达到位。就是作为一群人合力拱的一桩案子,群体逻辑不自洽,略感遗憾吧。
今天看完了全集,真的很好看了,故事很抓人,虽然前四集节奏稍差一点,但那后面的真的很精彩.每一个演员都演的很好,包括争议很大的杨颖,我觉得她在里面也挺不错的.看完这个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两个知己好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 不用死亡走出黑暗
期待的是或推理或社情的走向。是陈正道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是对陈雪笔下奇诡都市空间的还原。希望能拍出“偌大一栋楼,吞噬了一切,再将这一切消化吐出”的感觉。ps:保安好面熟,居然是《孔雀》中纤细脆弱的弟弟。pss:片尾曲《you and me》好听中带有一丝渗人。悬疑剧把多少阳间音乐变成了阴间音乐?
不拿它和隔壁的《非常目击》比较(因为非常目击太垃圾了),和《隐秘的角落》比,《摩天大楼》是非常正统的推理剧了。剧版《罗生门》,非常满意没有《罗生门》的男性视角和各个版本女人皆祸害的诱因 。以为是《亲切的金子》的复仇大赛,但却是走向了正统又原始的正义 。(ps.根据描述,美宝必须得是个美女,我承认杨颖在各大红毯比美上都能赢,但是她在银幕上实在是美的很“网红”。要是换个演员演这个角色,肯定爆了。)
ab这次演技确实提高了,尤其是哭戏竟然感染到我了,说实话还真有点被圈粉了,加油
还可以,里面女性情谊部分真是给人一种集体幻觉做梦的爽感(实际上生活中这种情况十分少见,性别和阶级诡计极为容易就破坏这种理想化的sisterhood联合)。倒数第二集点明一种真相:在资本社会的正典(canon)中,程序正义屡屡被提出来作为正义最高级很有可能是一种神圣谎言(noble lie),程序正义并不能全方位无死角的维护人造法律的公正和朴素道德的满足,程序正义在银幕上必须要被朴素道德所纠正,以掩盖程序正义在日常生活中对朴素道德的压倒式胜利。使我惊觉程序正义也许是神圣谎言的正是这种在propaganda 层面需要“被消失”却必须在现实中“被实现”的现状。(有些绕口)
我觉得这次Angelababy的演技还不错,期待更好的ba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