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挺好,很安静,没有多余的音乐,有音乐时感情早已到位,所以是一段特别慢热的观影过程,到沸腾时,温馨已入味。很有台湾经典时期电影的style,有点侯孝贤、有点杨德昌。再加上许冠文,精彩!全程演技担当。
习惯性找中心思想,但是不明显,靠脑洞想了一点,最后说。
我觉得这个片达到了一个目的,这是韩寒追求过的目的,也是冯小刚追求过的目的:痛快地哭一场。尤其老男人,活着活着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但冯小刚和韩寒没做到。都是公路戏,都是一段生活,都是台词特多,韩寒那部有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感觉,没多大事儿哭不出来。冯小刚那部也是用力过猛,又绝症又自杀的,太尴尬,一滴眼泪没有。而这部一路顺风,不知怎么的,许冠文等几个老戏骨大段大段的独白和情景一映衬,一段故事说下来,让人想哭好几次。
我前几天看《故事》这本书说:好的剧本得把浩瀚的生活浓缩在两小时,但同时也要表现出自己舍弃的那部分,简单的说好剧本得见微知著。韩寒那部电影《后会无期》,没生活。说来说去都是特想当然的青春时期发生的那点事,本来就没生活还浓缩个屁啊,更别提表现别的了。冯小刚那个《非诚勿扰》上下部就更搞笑了,观众都能替你把广告费算出来了,到处塞着心机还指望观众感动。观众的情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故事》里提到,好剧本要用很独特的生活细节,来表达一个很广为共振的人类情感。你电影里要没这个情感核心,或你包装上一个情感外衣,其实核心要不就是大空洞,就是和客户签的软文合同。观众共振到的感觉就是空洞和广告。观众不会被表面一层情感外衣糊弄到。
这部《一路顺风》就做到了这种春风化雨的过程,让几位主人公背后的故事,通过几个人互打嘴炮就让观者接收到了全部信息。各种兄弟情,父子情,用很日常的对话就表达出来。电影开头就能看到戴立忍和庹宗华这俩人的兄弟情,就从戴立忍调侃庹哥的沙发和手表,就看出这两人是朋友,他俩说话跟我们身边两个特好的哥们没区别,就是格外搞笑了一点。庹哥临被枪杀前还跟戴立忍讲了个他觉得好笑的故事,搞得庹哥死了,戴立忍的心情大家心里都能感受到,逗逼的好兄弟死了,心里能不难受么,这也为了他之后的报仇做了铺垫。
纳豆和许冠文,则形成了类似父子般的情感。这个情感怎么建立的?一开始许冠文回去搭救纳豆,两人因为白搭的葬礼礼金,争吵。可是,这点真的很香港,两人吃着吃着东西,就和好了。香港无论是tvb电视剧还是电影,吃吃吃情节特别多,糖水、煲汤、叉烧饭、钵仔糕~许冠文果然是带着香港身份出现的,和纳豆相处没一会就问他要不要一起找找吃的。最搞笑的莫过于两人被关奔驰车后备箱,许冠文一个劲地讲自己以前为了找免费车位,找了很久,结果自己老婆和岳母,等都不等自己,也没给自己买小笼包的心酸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日常,就像我前几天我对我老公一个样。但许冠文在后备箱和中弹的纳豆说出来,还说:你提醒了我,如果今天我能活,我一定要去吃小笼包。他说完这话我就莫名戳中了。
而纳豆过去的心酸也是超搞笑台词揭露的,拿出一张照片说这个大概就是自己的爸爸,结果许冠文来一句:你是不是生过病,这个照片上的人这么高大帅,哪点像你爸爸。不要随便认爸爸!!!这里我脑洞开了,这是不是在说香港和台湾的关系呢,一个是无论戏里戏外都风华不再的香港老戏骨,如同走过黄金时代的香港,只剩硬撑,这是许冠文的角色。而纳豆,则是亚细亚的孤儿,如同到处抱大腿的台湾。被许冠文一句不要乱认爸爸!骂的哭了出来。现在如果大家看FB,香港和台湾经常像这爷俩一样,在他们共同怕怕的大陆强人国面前,互相勉励“撑住”。这部电影是不是在诉说这样的情怀呢?
不过如果这样想,那戴立忍和庹哥是干嘛呢?所以这个理论可能撑不住。
最后情节收在戴立忍撞车,纳豆还是坚持要完成戴立忍部下的任务,管许冠文借车,许冠文有说了一大段他辛勤一辈子,感觉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这个车。许冠文最后钱都不要了,直接爱谁谁了,睡了。这时电影响起了一首日本歌曲,据说非诚勿扰也用过同一歌曲,可是这效果,刚刚交完心的纳豆和许冠文,在这疲惫的夜晚,伴着这首歌,有种说不出的哀愁。这里正是电影化雨的哭点。
雨后必有彩虹,这是一部暖心之作。许冠文一觉醒来,似乎一切麻烦都消失了,更令人惊喜的是,纳豆也办完事(说实话这段细节没看明白,还要二刷一下)纳豆开着宾士给他买了小笼包,还祝他生日快乐。电影就完在这温馨的结局里结束。美丽的歌曲再次响起,哇,银幕里大家都活着好好的,大合照好么~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使用的手段,好手段!立刻哭了好么~
B站弹幕:莫名感动
公路片这一类轻喜剧似乎都有着相同的套路,欢喜冤家一路闹腾,最后到达地点,落个圆满的大结局。《一路顺风》还往这套路里加了黑帮元素以及暴力美学,这就像是往汉堡包里加了几片酸黄瓜,味道更胜几分,但若没有这几片酸黄瓜,食客似乎也难以察觉,多出来的这层味道便是食客咬出来的惊喜。
故事很简单,纳豆负责给黑帮运毒,但他的运毒方式有所不同,俗话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纳豆“深谙其道”,他通过计程车完成黑帮老大下达的任务,许冠文饰演的计程车司机“老许”便是此次的“欢喜冤家”。送货过程坎坷,纳豆和老许被卷入黑吃黑的困境里,看见接货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两人吓傻了眼,枪战结束后,他们被丢进了宾士车的后备箱里。
前途未卜,或许接下来死的便是他们。老许在阒寂、黝黑的后备箱里,打开了一闪一闪的黄色小鸭灯,望着纳豆说道,“我第一次坐宾士车,好稳、好安静喔。”丝毫没有临死前的绝望,随即老许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去年他生日那天和家人一起去吃小笼包,他的原则是要找不违规的、不收费的停车场,等他停好,才发现离小笼包店已经很远了。等他走到小笼包店时,妻子、小孩、岳母都已经吃完了,却没给他外带一份,等他来了,抱怨等他等了好久,老许说回去开车载他们回去,妻子一脸怨气的叫了辆计程车,离开了,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小高潮。故事的第二个小高潮是两人脱离困境后,老许坐在驾驶位,纳豆坐在副驾驶位,纳豆找老许借车,老许说起二十年前的经历,离开香港到台湾打拼,兜兜转转几十载,最后只剩下这一辆破旧的计程车。
两处高潮都发生在逼仄的空间内,没有其它物体辅助表演,仅仅只是主人公语调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但许冠文将角色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语速缓慢、吐字清晰,似乎留给了观众足够的“喘息”时间,但从他张口的那一刻起,他的情绪便如滴入白开水中的墨滴,只需微小的一滴,便能改变水的颜色,而我则是那杯水。
你或许没法和黑帮老大共鸣、没法和运毒小哥纳豆共鸣,但你一定能和计程车司机老许共鸣。从满怀壮志的年轻人到与世俗言和的中年人,他的一生中肯定包含某个时段的你。他开了一辈子的车,对他来说,也算是顺风顺水,本以为接了大单,时来运转,却不料卷入了黑帮战争中。人这一生怎么可能顺风到底,常常转个弯,风向也就变了。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买一笼你最爱的“小笼包”,眼睛一闭一睁,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就像结尾处那只瘸腿的鸡,铆足劲,在黎明到来时也能嘹出最响亮的一嗓。
“其实人生下来本来就没有带什么东西来的,我觉得现在我能拥有这部车,已经算是很幸福啰。”
看完电影,被谷村新司的《昴》惊艳(我之前没听过),忙着在手机上搜索。好巧,映后的Q&A环节,我邻座的观众第一个提问:“为什么选用这首歌?” 导演:“……这里面的东西是很接近的,就讲几个无奈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想要做一点翻转。这个歌词我看完之后也觉得很感动。据我所知,因为我住(台湾)南部,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常常会在深夜的时候,有些节目会放这个歌。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学啊,把这首歌放进电影里,送给那些生命需要抚慰的人。” 的确,电影中这首歌就出现在夜晚的车载电台里,戴立忍的脸随着车子经过的路灯时明时暗,意味不明。 另一个画面,老许开着他的老旧计程车在荒野小径上兜兜转转寻找出路,可是小径结束于海边草丛中。老许下车,往前走几步,看着海面,无言。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那生命的荒野中,唯一的路啊。 “开了半天还是开不出去,什么鬼地方。”这样的抱怨,只有当路还在向前延伸的时候才有意义,一旦“开不出去”的结果不带商量地摆在你面前,就只好沉默,也只能沉默。 “过日子嘛,在哪里都是过日子,没有什么这里好那里不好的。”老许二十多年前离开香港,想趁着年轻闯荡世界,最后不知怎么地来了台湾,听人说开计程车好赚,又可以学国语,二话不说就买了车。可是二十多年过去,结果发现既不好赚,又没学好国语。 “二十多年,不知道怎么的就过去了。”每天得拿一千两百台币回家交给老婆,赚不够还得拿私房钱补上。“回头一看,好像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确定是自己的,只有这辆车。” 纳豆问能不能借老许的车,老许絮絮叨叨地讲了这些话,忽然回过神来似的问他:“你刚才问我什么?”许冠文到底是许冠文,精明市侩、看破世事、疲倦、坚持,都不动声色在镜框后面的皱纹里。 导演说,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觉得这个世界更好看了”。因为“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但是你只要撑下去就会好的。” 大概因此,影片最后,小笼包腾起的蒸汽中那句“生日快乐”,虽然透着点让人觉得“到底还是这样”的鸡汤感,也平淡得有点滋味了。
中岛长雄导演这次玩film-noir混搭的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只要有许冠文出镜的所有场景都很发亮!
看到许冠文的时候,又是一阵悸动。这种细水长流神神叨叨的公路片有了台式特有的清新,就像腐烂的人头上长了一顿小花一样。对戴的态度一直很中肯,换个角度看看,艺人能如此明确的表明立场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们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所以,是部不错的电影。
难怪金马会被大陆片“血洗”(apple日报标题),今年港台实在没什么硬气的作品。八项提名的一路顺风也不过如此,既不好笑也不深刻,只有许冠文的演技是令人折服的。在台北诚品艺术影院看的,人家的观影氛围真好,这点领先大陆100年
沙发塑胶聊审美,木锯头颅咬根烟;哭爸蹭饭不容易,黄鸭闪闪聊人生;小笼包和停车位,江湖道义和数学诊疗;人越老拥有的越少,生日树下喝早茶。闷骚滑头和老出租的简单怪奇公路行,冷幽默,狠台湾
整部片子都很奇怪,风格不断在跳,剧情和类型都很不稳定,挺失望的片子,只有许冠文正常发挥
小籠包, 我想食....8.9/10 過咗咁耐先睇到一次許大師, 餓死我地乜, 大師, 唔好叫我地等....
喜欢,造作得恰到好处,音乐满分。
人生是这般身不由己,想在生日当天吃一顿小笼包,想在宠物医院用一下健保卡,想活到1400岁,想算对三九加二的数学,那手中流沙一般的人生竟这么难以捉摸。抽完整只烟就能活命,拥有台破车就很幸福,但往往故事里的人活不下来,生活中的我们都不幸福。惆怅夜车无法掉头,追风赶月别留情,祝你一路顺风。
一开始以为是黑帮片,许冠文出场,变成公路片,看到最后,觉得自己看了一部黑色幽默灰暗影像纯爷们的人生寓言片。许冠文的絮叨、纳豆呆萌、庹宗华的粗人粗语、戴立忍的阴狠斯文、吴中天的淡然木讷、两个叛徒的怪鸡猥琐,都各有特色,奉献了一台不错的男性群戏。
一笼小笼包的温度,也是陌生人之间抚慰的极致
假如他晚点再拆那层塑料 他死的那天血迹就不会留在沙发上了。
整部戏的叙事节奏都有不少问题,但最后出现谷村新司的歌时竟然还蛮有感觉的,还觉得蛮喜欢的,真奇怪!
好看,配乐太棒了。居然哭了三次,两次小笼包,一次劫后余生的来自老司机的讲述。
一部孤独又温情的电影,话痨与沉默相随,泪点共笑点齐飞。人生多歧路,顺风更难求。开车二十载,一屉小笼包。
如果真的懂电影,会很喜欢
80/100 这就是那种我自己十分欣赏但是却不会推荐给别人的电影,因为它的私人化以及所产生的共鸣的力量,共鸣的点来自于同是生活中挣扎的底层,同是自觉拥有faith的人,同是幻想着操纵他们命运的阶级翻车的人,一起结伴同行。钟孟宏良心之作。
预告片足以激动人心,那些乱打一星的人是在侮辱电影艺术
小笼包超长广告。广告词我都想好了:想着明天有顿好饭,就会一路顺风。
冲三小个台独,戴立忍依然这么棒,整部电影充满了不经意的小幽默和满满的黑色气息,看得云里雾里却又相当带感,酸爽到不行!
3.5 这黑色幽默林被太呷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