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总是活成自己爱的人希望的样子,活成别人。青春里留下的暗号,是我们耗尽一生都无法解开的结。不过就算知道了注定的结局,让我们重新选择,我依旧会重蹈覆辙。一切好像都是注定的,有意义却没有意义,几十年后,又有谁会记得我们的故事,又有谁会听闻过一段段离奇的过去?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我们离开后湮灭,一切都将被时间和质记录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离开时,我们好像从未活过;分开时,我们好像从未离去。
之前男朋友就推荐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觉得男生推荐的爱情电影能有多好看,所以一直都没有提得上兴趣。
一部让人感动的纯爱电影。
隔离期间和男友远程看,他在实验室,我在房间,用着腾讯会议一块看。一开始的剧情很害怕陷入老套,总觉得故事可能会和《你的名字》一样,所以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在电影开始之前,准备了瓜子还有小零食,怕上火还装了一大杯子的水来喝。
随着剧情的发展,越发觉得男主的爱,让人动容,演技是真的不错。
在还是青年时期的时候,看到男主和兄弟的对话,总让我觉得我在看小品。这里反应演的实在太像小品了。他们第一次约会,在雨中,男主在跳舞的那段,一开始觉得是有一点夸张,不过仔细想来,一个高中生,可能就是做事起来比较率真,哪里会管得上别人的指指点点呢
范伟演的真的好,男朋友说,只是几个片段,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让人带入进去。能感受到他一个人的孤独,还有对妻子的爱意。男主也演得好,能感受到他对父爱的渴望以及对父亲的歉意、遗憾。哈哈,也许演戏从来不是通过大张大合来表现出来,而是更应该注重细节、内敛,如行云流水般的表达。
从男主和父亲的对戏,我就开始哭成了个狗。 还有当男女主在街上算完命,跑开,气球飘向上空,我就知道,刀来了,呜呜呜 这就是镜头语言?哈哈哈哈哈哔哩哔哩没少看这种分析哈哈
男朋友的感动,是默默的感动
我的则是哭成狗哈哈
希望我的专属电影放映师,下一次,再多配合我一下嘛~~~
我的隔离五一假期,因为这部电影,变得更开心了~~
只有在一起时间才有意义。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就在刚过去的七夕,上映一周至今(8.31)已突破4.2亿,评论已经成攻势:"俗气、老套、生硬、狗血..."。作为科幻片,硬伤不小,但既然赶七夕,——爱情片,真的有那么烂吗?我不信。。所有,本文是一次尝试的“拯救”之旅。。
首先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1.墙上海报
在一开始,墙上出现了《时空恋旅人》海报,讲述的也是一个穿越和时间的故事。
21岁的Tim偶然知道自己家族拥有穿越的“超能力”。这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但是他能够改变自己生命中发生过的和将要发生的一些小事,——说白了他是希望穿越,给自己找一个女朋友(是不是突然觉得好浪费),最后如愿以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显然也启动了时间穿越,不过并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回到过去后,单方面“擦除”男主在世间的所有信息痕迹。并得付出不小的代价:加速自己的衰老。
2.关于人名
格林,G.M.T.(Greenwich Mean Time) 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南郊原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地,地球本初子午线的标界处,世界计算时间和经度的起点,地球自转速率的一种形式。总之,“格林”是一个时间符号。
邱倩(秋千),秋千有两个涵义:象征美。古代多是少女玩的,坐在秋千上的少女有引诱的味道。其次,时间。秋千有一种宗教含意,象征着长寿 (秋千=千秋)。倩还让人想到小倩,《倩女幽魂》中小倩也是为了爱不顾一切,自我牺牲的精神。
3.爱因斯坦与时间设定
爱因斯坦是片中出现较多的画面,爆炸头,黑板,方程式,构成了科幻设定的逻辑支撑,但观众得明白,这部分着墨并不多——最终要的是丁游(饰演物理教授)的一段解说,大概就是:时空重启后,重启者会回到事件发生的时间起点,有关你的记忆因时空改变,全部擦除,由于这个过程消耗巨大的能量,穿越者也因此消耗生命,加速衰老(一次大概消耗10-15年,因为林格穿越了三次,从21岁左右,就已经到接近死亡的自然寿命)。
4.只有在一起,时间才有意义
这句话在片中的后半段出现,与时间联系在一起,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诠释了爱情与时间的意义。如果没有你的日子,活的再长有什么意义?
5.关于两种爱情
剧中林格、吴航是两种典型的爱情代表:
林格:青梅竹马,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有血有肉,我把他归为“恋爱对象”。
吴航:有车有房,有气派且有能力,我把他归为“结婚对象”,有位豆友说是一个“工具人”,也不无道理。
6.跨度巨大的年龄角色
林格这个角色前两次失忆的扮演,并不觉十分出彩(并非李鸿其演技问题),但到了40岁以后的角色,堪称叫绝,沧桑的胡渣,蓬松的头发,特别是在笔记本上写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台灯,昏黄的灯光,大海,走廊,每个背影都写满了苍凉;李鸿其本人嗓音十分低沉,中年老年男人拿捏完美(他第一次假扮邱倩的老师,可见一斑),要知道男主还是90后呀(1990年),能到这个程度的确不易。
7.最后的辩护
看到评论里有不少的吐槽,不遵守穿越的规则设定,化妆不专业,镜头等等。
不过小编看来,本片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因为这是一部七夕爱情片,它的定位,其实是一部爱情电影,非科幻电影。因为时空措置的电影已经相当多,如逻辑严密烧脑的《蝴蝶效应》,《记忆碎片》;或者爱情与穿越结合的《预见未来》(尼古拉斯凯奇饰);时空措置本身就会引发巨大的脑洞,但从本片开篇的《时空恋旅人》来看,至少本片定位上,的不是科幻为主,而是更多的是辅助和推动剧情,主要讲的,是爱情。
其次,爱情无逻辑可言。这不是否定逻辑的意思,如果派电影没有逻辑主线,当然是烂片,可是当你的聚焦点并不是在逻辑设定上呢?看到有人质疑:既然穿越的设定是擦除一切信息,男主为何还能去美国,找工作,办签证... 一系列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剧情硬伤”,——如果用逻辑思维的话。但确实,存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完全都“说不通”,可以完全不讲逻辑:“飞流直下三千尺”,地球哪来落差那么大的瀑布?“朝如青丝暮成雪”,完全不符合时间常识;这样的例子就不多说了。
不如用一个更有发言权的人——爱因斯坦曾说:逻辑会带你从A到B,但想象力能带你去到任何地方。研究了一辈子逻辑、最后获得诺奖的约翰纳什最后对老婆深情说道:最大的理性,是爱。在逻辑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想像的世界,善和美的世界,在那里逻辑甚至“失效”。因为爱,本就无逻辑可言。
最后总结,这是一部失败的科幻电影——如果从专业的科幻、逻辑、镜头等判断,但显然科幻并不是最重要的定位。在复工后特殊的七夕上映,爱情才是最终定位,“情”字是最重要的内核。
想起一句老套却又很贴切的诗: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因为情,有可能苦,如李莫愁和陆展元,也有可能甜如杨过小龙女。林格的付出值得吗?世间真有这样傻的人吗?不得而知,
但,一生有一个值得你奋不顾身一次的人,有一次奋不顾身的去爱去恨,这就够了,也许答案真的不重要。
这部作品的爱情观很有问题,这部剧始终是以男主的回忆代入到女主情感里面可是这并不可能实现。没有人会因为某一段文字就能立刻相信你所说的一切甚至跟你一定终身。这个爱情本身就很荒谬女主能够对着自己并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陷入回忆陷入悲伤?当然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因如此所以在抒情戏的时候也并没有打动到我。加的一颗星是给范伟老师的可以说范伟老师这段戏份是全片唯一打动我的地方。最后我认为把爱情片里加入奇幻元素本来就是件错误事情,世上不可能有荧幕里出现的爱情,正如世界上并没有时间倒流一样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接受它消化它。所以剧中这种爱情观的树立无非是给那些幻想爱情的少年少女们高高举起然后再将他们重重的拍在地上。
电影市场复工后的票房统计已经出炉,第1名的自然无可争议属于《八佰》,但是第2名你肯定想不到。
这就是这篇文章谈论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如果你去看网上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会发现争议还是比较大的。有不少人批评,情节老套、逻辑不通,豆瓣5分的评分也说明了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些评价多少有一些偏颇,我更认同豆瓣上的一个高分短评。
“2020这么艰难,幸好还有爱情”。
是的,至少从一部纯爱题材作品的视角看,这部作品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她对“守护”主题的把握,非常有深度。
到底如何理解“守护”?
请看本文。
首先说说男主林格。
电影桥段的设定其实非常简单,在日本电影《与君相恋100次》和韩国电影《被掩盖的时间》都有类似的设定,男孩接受不了女孩的死选择一次次倒转时间,同时又独自付出衰老的代价。
当然,如果要说是电影版的《想见你》也可以,因为也是玩时空概念和拯救的题材。
其实,这些故事都不是真正的源头。这类故事的原型都来自一部童话故事:
安徒生童话的《海的女儿》。
把“时间穿梭”这样现代时髦但已经用烂的梗去掉,你会发现,这些故事的核心都是:
美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甘愿牺牲自己的故事。
因此,《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本质上,也是在讲自我牺牲。
很多观众只看到女主不断地死去,然后男主不断用自己的生命去为她“续一秒”,就以为这就是故事的主题,其实是这个理解有点浅显了,电影真正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自我牺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1、青年期
两个人的故事,虽然肇始于少年,但是真正有了情爱的交际还是在青年期。
青年期的林格,是怎么守护女主的呢?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女生的注意,如送话梅水等。
这个阶段的男生对女生的爱,是羞涩的,总在努力地吸引着对方的关注,但是又不太愿意(不敢)直接表达心意,这些都是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守护一个人的时候,会做出来的一些举动。
我相信有很多青年观众看到这些场景会会心一笑,因为这恰恰其实就是在没有办法言说于口的时候,在守护他人的常见反应。
爱情最美好的时候,有可能就不是两个人真正走在一起,而是这种我在远处默默关注你、不断靠近你的时候。
但是很遗憾的是,有时候,走着走着,两个人很容易就这样错失了。
就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在他想表白之际,女主突然离开了人世。
我认为这种离开人世除了推进剧情,也可能是一种隐喻:现实生活中,很多这样的守护就是等不到你表白,这一段感情可能就错过了。
2、中年期
由于女主去世,他开启了时间之门,发生了时空倒转。
很巧的是,此后他的年纪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年龄层级跨越而增加的(青年—中年—老年),这次就从青年变成了中年。
中年阶段的林格,依然在守护女主,但是中年人的守护和青年时候的守护就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阶段,他的守护主要体现在帮助对方解决一些现实层面的问题,而不是这种送送话梅水的小清新了。
对女主来说,她其实是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实现舞蹈梦。如何帮助女主实现这个梦想,成为这个部分的核心。
大家不要觉得帮助对方实现梦想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越是到这样的阶段,彼此都有自己希望去实现的梦想,很多矛盾就会因为这些梦想的不一致产生。
《婚姻故事》是近年来比较现实主义题材的婚恋电影,她就展示了中年夫妻是如何因为梦想不一致,最终导致两人分崩离析的。
男方戏剧导演查理希望在自己更有发展的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女方女演员结婚多年照顾家里,也想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前往自己更渴望发展的地方生活。
两个人谁都不愿意退让,最终只能分开。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一方选择退让,但是往往退让的一方也是心有不甘。
因此,这就是中年期的考验:你能够为了对方,牺牲自己吗?
林格是的。他为了顾及女方尊严,编造了一个奖学金,然后自己打工支持女方出国读书,而他陪读。白天在各地打工赚钱,晚上还要回家照顾女方。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以为这样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其实这是对方默默守护自己的结果。
这一段的结束,是以女主在舞台上突发事故结尾的,可以说是在她事业最高峰的时候,偃旗息鼓。
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隐喻。对很多伴侣来说,当一方终于苦尽甘来,被光环笼罩的时候,恰恰是他忽视另一方存在的时候,两个人的裂痕也就在此出现。
3、老年期
当他再次打开时间之门后,已经是老年期,眉毛胡子都已经花白。
那么,老年期的人是怎么守护心爱的人呢?
他到这个阶段已经清楚明白,两个人并不是在一起才是目的,再说,要在一起的话,又能在一起多久呢?能够看着对方,默默守护对方,也是一种选择。
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倾向于的方式是,不打搅你的生活,但我也是希望能够在不远处支持你、陪伴你,比如雨夜的时候,送上一把伞。
貌似又回到青年期,但是这和青年期又不一样了。青年期的做法还是希望能够吸引对方的关注度,然而老年期则是不对你有任何的企图和索求。
其实老年期的守护最典型的体现,可以从老年人他对孩子、对孙辈的守护中找到线索。
他们对孩子和孙辈的态度,其实和他们对爱情的态度也是类似的,也是默默付出,不索取任何的回报,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出现,当你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动远离。
所以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爱情了,而是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悲悯,是一种终极意义的守护。
因此,如果你只是看到主人公在不断地切换时间、不断拯救,却没有看到不同时期的细微差别,那就没办法理解守护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而这种差异的背后,是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而这正是这部电影比其他穿越拯救题材更加深刻的揭示。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地方,就是她不仅仅是从纵向的角度解构了“守护”,而是提供了守护了另外三种面向。
电影中,并不是只有林格一个在故事的“明线”里负责的“守护”,其他几个主角其实在“暗线”中都有守护的一面。
1、邱倩式女性色彩的守护
女主邱倩在很多人看来,是不断遭遇各种的危机,然后被男主拯救的弱者,好像谈不上守护,然而,如果深入理解这个人物,会发现她的身上也有守护的一面。
首先,是青年期的时候。虽然是男主主动追求她,不断讨好和吸引她,好似她不动声色,但是转过身,她会突然释放一个羞涩的笑容。
这是那个阶段的女生会有的对男生的守护:我并没有谢绝你的一切,我对你做的事情也是在意的,只是傻瓜,你怎么都没发现呢?怎么都不主动来跟我挑明呢?
然后是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发现男主其实是苦苦支撑两个人的生活。她直接说,要么就回国吧。这种“放软”,没有一定要男主“前进”的姿态,也是一种守护:对我来说,更在意的是跟你在一起,而不是那种五光十色的生活呀!
到男主老年期的时候,当她发现了这一切的奥秘,决定选择和男主在一起。此时的男主又老又穷,肯定不如张超饰演的有钱公子哥。这就是这个阶段的她守护男主的方式。在两个人之间做出的选择,就是她会提供的守护他人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女生,男生一定要明白,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她愿意做这样的一种看似“下嫁”的选择,已经是她很大程度的付出和守护了。
最后的大翻转,女主愿意让一切回到事情的起点,其实也是一种守护:我宁可让这一切没有发生过,从头再来。
这就很接近《海的女儿》的那种自我牺牲了。
因为这实际上是在抹去自己的所有记忆。
以上的种种守护,是一个偏向女性思维的守护版本,其实在爱情中也很多见。
只是有多少男生对此心领神会呢?
因为女生的表现不像男生会那么“夸张”,所以常常会被男生忽略掉,就像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也忽略掉了是一样的。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在电影之外,意识到还是有那么一个人在那默默守护,只是你可能已经遗忘。
2、吴航式费尽所有守护
很多人觉得张超饰演的吴航夹在两个人中间,就是个“工具人”,其实他代表了另一种守护的模式。
在青年期,他就频繁打断男女主的接触。站在官配的角度,当然这样做不讨喜。但是站在吴航的角度,他无非是也想接近女生,想把她身边的其他男人都赶走,这不就是那个年纪的男生会有的守护吗?
到国外读书的时候,女主遭遇困难,吴航突然出现。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场合吗?他会随随便出现吗?
我觉得也不是。他是这种当你碰到困难,我来伸出援手,希望让你关注到我这样的守护。
当男主林格的事情渐渐为人知晓的时候,女主问她,知道不知道这个人?他马上回答,不知道,都不做思考。
回答得如此干脆,以至于我没法相信他是真的不知道。大概率的可能是知道也要当做不知道,因为他不想让女主离开自己。
当女主做了最终决定,要回到男主身边的时候,他表现得倒是比较大度,选择了远离。
他费尽心机,最终一无所有。
这个人物出场不多,但是就是这几个细节,体现出了另一种守护的态度。
这类人,注定不是感情中的赢家,但却也是用情很深的一类人。他们喜欢用一些小技巧,但是我们又能理解这种小技巧,也没有坏心,因为他也有被爱的渴望。
谁说只允许男主玩开挂,来赢得女主的喜欢呢?
他也用了自己的金钱、才华、时间来陪伴女主啊!而且,很显然,他这样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当我们把眼睛盯着男主林格模式的守护,也不要忘了生活中还有吴航这样的人在默默守护自己。
3、林格爸爸式“我在,你就在”守护
很多观众心目中,范伟饰演的父亲和林格的对手戏,是本片的一大亮色。虽然出场不多,但父子情的戏份,还是很打动人的,很多人说,从他们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影子,特别是那种对父母深爱的理解。
不过我倒是还想把重点放在爱情上。
范伟饰演的角色是在青壮年时期,就失去了自己的太太。电影的第一幕,林格失去了母亲,他何尝不是失去了自己的太太?
首尾呼应的时候,他还一直保留着太太折的千纸鹤。几十年来发型也没有变,林格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的回答是:
因为太太喜欢这样的发型。
这是一种非常非常深沉的守护:哪怕你已经不在了,我依然在默默的守护着你,只要守住我们彼此的回忆,其实你也就还在这个世界上。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收获不错的票房,我认为和“天时地利人和”也不无关系。
今年疫情其实对全人类的心灵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们普遍认为,人生有很多无常的事情会发生,你都不知道下一秒发生的可能是什么,你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
最近台湾艺人黄鸿升不幸去世,他的死因特别令人唏嘘:
竟然只是去洗澡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磕破了头。
所以,谁能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
越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越是想用爱来慰藉自己。
而观察爱的方式,其实就是看看有没有人能够为我们做些什么,能不能守护我们周全。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环顾四周之后,会发现很失望,好像没有发现有这样的人存在。而这恰恰是他们在这样的天灾大难面前,更感孤独的一面。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当然也是做了一个提醒,其实你不知道的是,在你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人,其实在默默关注你,默默为你付出,只是你就像女主一样,或者就像电影中的其他人一样,好像记忆被清洗过一遍,你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所以,我们也需要去翻一翻自己的林格写的那本属于我们的日记,当然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个写日记人——就像电影中展示的一样,其实这是双向守护,绝非单向。
最后想说,有很多网友一提到此类电影,总是在说片子里有很多逻辑问题,解释不通,没有办法理顺。
我想提一个我自己的思考。
我同意,包括这部电影在内,有很多作品纯粹从逻辑上是经不起推敲的。
《想见你》算同类题材中的精品了,但它也有很多逻辑性的问题,之前被不少人写过了。
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此类文艺作品,其实就是不讲逻辑。因为要讲逻辑,像这样的事情,压根就不可能发生。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貌似是嫁接了物理学,构建了一个时空穿梭空间,让男主用自己的时间换回女主的时间,好像是符合守恒规律,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但是,你想,爱情这东西,特别是一个人的默默守护,哪里可能是守恒的?
这就是一个不合逻辑、完全不对等的单边付出行为啊!
正因为爱情是不讲逻辑的,所以这样的事情才可能成立。那我们又怎么能要求,这一切都符合逻辑呢?
是不是我们活的有点太理性主义了,所以看不到这样的爱情存在呢?
如果爱情的逻辑是成立的,我想这部作品的逻辑也就成立了。足矣。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
电影开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躲过雨的街角都写满心动的点点滴滴。之后就是老套的穿越情节,以一块表为大门,以有情人的眼泪为钥匙,然后男主以消耗生命为代价换个女主的三次重生。从第一次穿越期待重新开始到第二次穿越给她不打扰的温柔到最后一次隐忍之后喷涌的爱意,电影对情绪的调动是成功的。在披萨店里的再一次遇见,想象力美好的结局、大学里的拥抱以及真实的结局还是把泪点给的够够的。有个人爱你,哪怕被忘记,有个人爱你,多久都愿意,你是他平凡生命的惊喜。 电影还在老套穿越时间的爱情情节加入了一些友情和亲情的情节,当我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坐在他面前的时候才终于懂得了他,可唯一能做的只是微笑着告别。 电影结尾毫不意外,邱倩知道真相流下伤心的泪水,然后手表再次启动,这一次换我来爱你,直到时间的尽头。 林格说自己只一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于我的记忆。莫名让我想起来寻梦环游记,在爱消失前,请记住我。
设定还可以,大概就是你可以为自己爱的人献出一切,乃至生命么?但是,这个过程的反复有点太多了,男主竟然连续反复了三次,结尾还加多一次女主的变化。这使得,这个梗在不停地重复中,变得有些廉价了,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情感的力量。
3.5抱着去看烂片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发现还可以。虽然剧情落俗,但是拍的还算OK。范伟最后那段真的是...轻描淡写的说一番话就把我弄哭了。BTW姚导很漂亮啊...
C 也还行吧,不好看也不难看,真觉得比八佰好看。
无论我忘记你多少次 当你在次出现在我面前时 我还是会再一次奋不顾身爱上你
中规中矩,《想见你》版《雨中曲》,李鸿其还行。
我极其喜欢这个电影。事实上也很喜欢被说就像如果芸知道那样糟糕的如果芸知道。特别是电影的后半段或者说爱情的后半生。我特别喜欢那种因为衰老无法积极响应,以至于暗流更加汹涌的迟暮感。
原来,是个“续一秒”的故事。范伟怕是没想到,自己一个东北爹,怎么就有了个台湾腔儿子,也难怪要酗酒。
剧情拉胯,趁七夕捞一笔电影,李一桐蛮漂亮的
李鸿其到底在干嘛…还不如吃苹果
都是情侣在看,但是在看电影的就不太多。
小妞影片,适合女孩子或舔狗观看。没想到本片的最大槽点居然在李鸿其身上,要演五个年龄段,除了头发其他几乎没变,包括声音,身体状态,皱纹。女孩子也没有时光流逝。再加上李鸿其好像从来不缺钱。
看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日本电影《与君相恋100次》和韩国电影《被掩盖的时间》,男孩接受不了女孩的死选择一次次倒转时间,同时又独自付出衰老的代价。在故事概念不算新鲜的前提下,导演对感情的把握还是蛮准的,把这个片子当成是讲述纯爱的童话,还是可以忽略细节的bug的,毕竟童话不是现实。
日记式mv
熬过了前半程的尴尬,后半程渐入佳境。
女主真的不太适合大荧幕!
2020那么难,还好有爱情。
太老套了!太无趣了!全程我都想看手机,我邻座我前排都在看手机。但是李一桐笑中带泪的画面好美,李鸿其很适合这个角色。演员这么努力,奈何剧本太差!
李鸿其在我眼里一直特别像张若昀,结果大荧幕居然没撑住,青春戏部分演技略油腻,李一桐倒是第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些许灵气。故事的开篇老套,节奏偏慢,叙事铺陈不够巧妙,胜在至少情感模块打电还不错,我还是哭了一次。时长太长,剪辑功力偏弱,中间的许多戏剧冲突太分散了,大部分事件都很随机。一大惊喜是罗辑给这部戏加了很多分,果然是姚婷婷看拍档了。总体值得一看,姚婷婷还能更好。
如果一个男人可以无条件去守护一个女人,那么肯定是她亲爹。
给李鸿其一颗星,给导演一颗星,给俩人拥抱杨宗纬唱歌那场戏一颗星。不能再多了。而且因为李一桐,我会扣0.5颗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