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如果我是球迷,我会是魔迷.
曼联 United
这部电影让我领略了红魔的精神,正如巴斯比说的,曼联队服胸前的徽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果我是球迷,我会是魔迷.
慕尼黑空难
事件简介
1958年2月6日是全世界所有曼联球迷都无法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满载着俱乐部官员,教练,球员和随队记者等43人的客机在慕尼黑起飞时发生致命事故,刚刚客场淘汰红星队闯进冠军杯四强的曼联瞬间消失在夜空…… 飞机在慕尼黑加完油后连续两次起飞都告失败,第三次尝试飞机坠毁湮灭在茫茫白雪之中,导致22人丧生,包括8名球员,3名官员和8名记者。现在让我们为这8位伟大的红魔哀悼:
邓肯·爱德华兹(Duncan Edwards)遇难时21岁。被认为是曼联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16岁185天出现在甲级联赛中,17岁入选英格兰队,身材高大,脚法细腻,擅于带球长途奔袭,巴斯比爵士(Sir Matt Busby)曾说“他也许是英格兰乃至世界最好的球员”。
罗杰·拜恩(Roger Byrne)遇难时29岁。队长,伟大的左后卫,最早的巴斯比孩子之一,曼彻斯特 本地人。为英格兰出赛33场。天生的领袖气质使他从1954年2月成为红魔的队长,为曼联出场280次进20球。率队三夺联赛冠军。
汤米·泰勒(Tommy Taylor)遇难时26岁。曼联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之一。为曼联出赛189场打进128球,代表英格兰队在19场比赛中有16球进帐,可见其是一个极为罕见的高产射手。
马克·琼斯(Mark Jones)遇难时24岁。中后卫,滞空能力强,擅于抢断后就地组织反击。为曼联出场120次进1球
大卫·培格(David Pegg)遇难时22岁。17岁成为曼联青年队主力,一个速度快技术好的前锋,帮助球队两夺联赛冠军。为曼联出场150次打进28球。
艾迪·克尔曼(Eddie Coleman)遇难时21岁。右中场矮小灵巧善于盘带,为球队两夺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在淘汰红星队的比赛打进两粒关键入球,没想到竟然成为绝唱!为曼联出场108次
比利·惠兰(Liam Whelan)遇难时22岁。爱尔兰国脚,中场球员,代表曼联79场进43球,曾创下8场连续进球的记录。
杰夫·本特(Geoff Bent )遇难时25岁。队长拜恩的左后卫替补,在其他队肯定是绝对主力,但对曼联忠心耿耿的他选择留在红魔。本来可以逃过这一劫,可是拜恩的受伤使他也搭上了这班飞机。
除此之外,杰基·布朗奇福勒尔(Jackie Branchflower)和强尼·巴里(Johnny Berry)等也因空难的打击未能恢复信心和体能,从此告别绿茵。
再次向以上的Flowers of ManUtd默哀并致敬!
空难十年后,曼联队捧起了冠军杯
为了曼联的复兴,空难的幸存者们强忍悲痛,用血泪和着汗水立即投入了工作。昔日曾在曼联队踢球的队员纷纷赶来效力,空难后曼联的首场比赛是足总杯第5轮对谢菲尔德星期三队,上场阵容中除了福克斯和格雷格两名老队员外,其余全是替补和青年队员。他们一进场,全场观众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曼联队同仇敌忾,以3比0获胜。此后他们一路闯进足总杯决赛,但在决赛中负于博尔顿队。在1958年的冠军杯半决赛首回合中,曼联在球迷的助威声中仍然以2比1战胜了AC米兰,捍卫了老特拉福德的荣誉,只是在客场失利。此后曼联积极地培养新秀和招兵买马,许多英雄也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从四面八方投至曼联旗下,其中包括后卫坎特威尔、前锋丹尼斯·劳和边锋乔治·贝斯特等。巴斯比说要花5年重建球队,1963年5月,他的苦心经营得到了报偿,曼联夺得了当年的足总杯冠军,这是慕尼黑空难后曼联首次夺冠。1964年,在联赛和杯赛中共进46球的丹尼斯.劳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1964/65赛季,新生的曼联队终于夺回了英格兰联赛军。1966年,博比·查尔顿和曼联队友斯泰尔斯、约翰·康纳利一道为英格兰夺得了世界杯,而查尔顿也成为当年的欧洲足球先生。1966/67赛季,曼联队再次成为联赛冠军。众人齐心合力,不足十年光景,曼联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无坚不摧的足坛劲旅。 1968年5月29日,在慕尼黑空难整整10年后,巴斯比带领他的新孩子们终于捧起了欧洲冠军杯。在温布利大球场,曼联面对尤西比奥领衔的葡萄牙本菲卡队,在大将丹尼斯·劳做手术缺阵的情况下,经过加时赛以4比1大胜对手。慕尼黑空难的3名幸存者博比·查尔顿、比尔·福克斯和格雷格参加了这场决赛,查尔顿还攻入了第一球。赛后他久久地伏在草地上,用绿草擦拭自己的泪水。巴斯比也老泪纵横,和查尔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完成了对死者的誓言。巴斯比把这尊曾经为之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的冠军杯高高举起了8次,每举一次就念一声10年前死去的球员的名字,全场观众随声万众鼓掌。博比.查尔顿等队员纷纷割破中指,将鲜血滴进冠军杯中,然后倾洒在绿茵场上,以告慰那些故去的人的亡魂,倘若爱德华兹等人泉下有知,也会瞑目了。 1968年,才华横溢的乔治·贝斯特和博比·查尔顿分获当年欧洲足球先生第一、第二名,马特·巴斯比则被英女王授予爵士称号。1969年1月,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巴斯比爵士宣布赛季结束后辞去主教练职务,退隐江湖。这位60岁的苏格兰老人谢绝了球队的挽留,当他离开老特福德之日,10万余人夹道为他送行。他带走的仅仅是一个爵士头衔和满身的伤痕,留下的却是众多金灿灿的奖杯,和无法用金钱计算的精神财富。
来至百度百科......
2 ) 《曼联重生》
《曼联重生》
凤凰,浴火重生;曼联,亦,浴火重生。
关于1958年坠机事件,关心足球历史的您,一定是知道的。本片借助BBC电视剧的形式,再度重现了那一幕!
重点描述了当年初出茅庐的Bobby Charlton(鲍比·查尔顿)和时任曼联队助理的吉米·墨菲(Jimmy Murphy)。
作为“巴斯比宝贝”的年轻球员之一,鲍比·查尔顿将空难而亡的其他优秀选手精神发扬光大。
回顾那场空难,23人死于飞机失事。包括外号美洲豹的邓肯·爱德华兹、当年身价最高的托米·泰勒、队长罗杰·拜恩在内的23人都死于这场空难。在幸存下来的十个人中,只有4个人还可以继续踢球。面对着惨剧,吉米·墨菲并没有被打倒,他迅速组建起了一支新的曼联队,参加了下一场比赛,以及1958年的足总杯决赛。
再现红魔的历史:
对于曼联的球迷而言,1958年的慕尼黑空难是俱乐部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但是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主帅巴斯比和查尔顿、后卫福克斯等年轻球员重组球队。十年之后,曼联4比1击败了尤西比奥率领的本菲卡队,第一次获得了冠军杯。赛后,巴斯比将那座为之奋斗的奖杯高高举其8次——代表着在空难中罹难的8名球员。每举一次,他就将球员的名字大声念一遍。
这么一个励志的、饱含着奋斗意味的故事打动了所有人——包括影片的主演和制片。在剧中扮演吉米·墨菲的大卫·田纳特说:“我并不是球迷,但是当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我知道这会是一个值得一读的剧本。因为我之前和编剧、导演有过合作。不出我所料,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剧本。在故事里,我们跟着曼联队展开了一段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复兴史。我觉得整个故事都是励志而且大气磅礴的。而且,这样的故事,不会得到什么恶评,因为其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我在看完剧本后,就决定要加入剧组。”
实际上,曼联的复兴史非常长,球队用了十年时间才从空难的泥潭中走出来。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说一支球队的复兴,显然不太现实。影片的制片人茱莉亚·斯坦纳德说:“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团队如何重拾信心并从灾难中走出来的故事。而且当年的那支曼联有着太多的传奇球员了。活下来的查尔顿、遇难的邓肯·爱德华兹,都是巨星。如果这些球员没有遇难,真不知道当下世界足坛的格局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拍摄这部电影,并不是要回忆球员、空难的。而是希望人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回信心的。我们拍摄它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当时曼联队的这种不被困难打倒的勇气和信心的赞。曼联队的这种历史,值得我们尊敬。”
面对彰显英国人顽强奋斗、不屈不饶精神的本剧,媒体给予了非常肯定的评价!
“CGI版本的老特拉福德球场看起来比真实的还要真实,年轻演员的表演和球技都很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卫·田纳特的表演,他的发挥足以震撼到所有人。 ——每日邮报
影片拍摄得非常精致,而且也揭露了当时的足球和现在的足球之间的诸多不同。整部影片可以说是令人激动的,当然也令人动容。如果你没哭,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比我还狠心肠的家伙。 ——卫报”
评论家们没有将此片看作一部地道的“体育运动片”,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看见导演摄制一出比赛还原的场景。
因为英国人想要的是,描绘精神!
导演詹姆斯·斯庄说:“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发生在球场上,所以它并不是一部以运动为主题的影片。我想要讲述的是一群年轻球员的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当然,还有他们和年长者走出痛苦的历程。我觉得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要看曼联的历史、曼联的故事,应该去看曼联队的纪录片。而电影则一定要有主题和感动人的情节。我所用的途径就是把目光集中在两个人身上,用他们的关系和心态的变化来展示这个大时代和大背景下的球队的故事。”斯庄选择的是球队助理吉米·墨菲和年轻的鲍比·查尔顿。他说:“查尔顿是众人皆知的大球星,而墨菲则算得上是一个幕后英雄。墨菲在空难后,的确为整个俱乐部出了很多力,是他的坚定和坚持才让曼联队运作了下去。他和查尔顿的关系并不为人所熟知,所以我们着重挖掘了他们的关系,用这两个人关系的变化展示了整个球队的命运。我想,这就能叫做以小见大。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影片主旨和足球的联系并不是太大,它讲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虽然BBC为影片只投资了200万英镑,但是唤起的志气与动力,数百倍于此!
我们也希望,看见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件,可以被拍摄成如此精神激励!
人,太需要一种精神!
3 ) 白衣与红衫
哈哈我会说以为是个新片是准备讲述弗格森生平的电影么。
还记得97年买了人生第一件球衣,因为喜欢白色又恰逢英格兰队服是白色里面最好看的,所以见人如见衫,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英格兰粉。等到印号的时候就在报纸电视里面找球员,发现有一个长头发小帅哥,嗯他最近刚刚退役。
隔年买了第二件也是最后一件球衣,这次是红色的。
那一年的世界杯但凡有英格兰的比赛不管多晚我爹都会叫我起来一起看,看到长头发小帅哥被罚下,老子在电视前哭成了傻逼。于是有个人让我记恨多年,他的名字叫西蒙尼。
因为长头发小帅哥所以喜欢那支红衣服的球队。
现在想想喜欢曼联就像因为女孩长得好看所以喜欢一样,初衷很傻很bug。到后来其实初衷就不重要了,我想大概再也没有机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里喜欢那些穿黄色蓝色橙色的球队了。
是个煽情的电影,后面泪点茫茫多。有一种在看姑娘讲述爷爷奶奶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影响她让她有了现在的气质跟底蕴。
TMD感觉还是有点腐啊。
May God bless all
4 ) 曼彻斯特联啊,TMD把悲剧演成了传奇!
每个人选择信仰的机会是有限的。往往在他懵懂着对世界还不甚了解的时候已经轻易的作出了选择,而往后的人生,无论是推翻重建还是从一而终都会深深、深深地被这最初的选择左右着。
但有趣的是,人们选择信仰的原因经常单纯甚至愚蠢地让听者哑然失笑,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原因,自小被灌输的理念深植于心后不得不让其恣意生长罢了。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大多数国人生长在无需选择信仰的人生中任意行进。也许会在某个转角,突然遇到神诋般的启示,自此开启新的纪元。我想之于我就是13岁那年遇见了曼联。
有人说,足球高于国界,高于种族,高于信仰。而之于我,曼联,高于足球。
这是一支有生命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球队。每个球队的陈列室里都会有各式各样充满故事的荣誉,金光闪闪的奖杯和黑白照片底下的传奇名字一道隽永恒久。
但唯独曼彻斯特联,把一场灾难定格,生生地将其和老特拉福德球场联系在一起,但凡来到此地,不能侧目,不能回避,你要景仰历史,就必须悼念历史。
1958.2.6的慕尼黑。邓肯爱德华兹、吉奥夫本特、大卫佩格、汤米泰勒、埃迪科尔曼、马克琼斯、利亚姆惠兰和球队队长罗杰拜恩。
慕尼黑雪地的惨白映衬地不仅仅是8位风华正茂的球员的凋零生命,更是曼联彼时悲剧的前景。
感谢马特巴斯比感谢吉米墨菲感谢鲍比查尔顿感谢很多人,在那一刻让曼联坚守住了脚下的绿茵,而下一世,这份骄傲成为了曼联队徽里的鲜红成了曼联人骨髓里的精神,与命运为敌又如何?!
曼彻斯特联啊,TMD把悲剧演成了传奇!
再度冲上云霄要多久?
马特巴斯比和他的新球队用了十年。
电影中没有提到的是,1968年的温布利,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曼彻斯特联以4:1在决赛中战胜本菲卡队。颁奖仪式上,巴斯比爵士将奖杯高举8次,借此告慰慕尼黑空难中遇难的8位天才。
这传奇的故事一定在曼联的更衣室里训练场上又被重复了无数无数次,以至每个来到这里生活在这里为他踢球的男孩儿们都能挺着胸膛阔步走出通道在球场上奋勇奔跑。逆转,绝杀,永不放弃,这些都是在梦剧场再熟悉不过的情节。
像我之前说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更了解世界之后再度选择信仰,哪怕经历推翻重建的阵痛(我有个朋友曾是米兰球迷后转回至国际,虽然当时觉得不屑,但现在看他安心痴心专心地爱着国际,我觉着也许真的有二次选择这么回事情)。
但问题是,你不可能找到比曼联好的了。
今天凌晨夺冠庆典,看到看台上球迷打出的标语“I'VE NEVER SEEN ANYONE QUITE LIKE YOU BEFORE”。TRUE!NEVER EVER!!!
尼玛,陪着曼联就算TM与世界都为敌也是一件绝酷无比的事情!
前无古人的19座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3座欧洲冠军杯冠军。
2011.5.28,咱要去HOLY HOLY WEMBLEY!!!电影里说的好,温布利,你TM真不知道神马时候还会再来!!!
嘿!传奇TMD还在继续!
====================================================
擦一句,这电影要我说,该翻译成魔传!这TM才够荡气回肠!!!
(尼玛,但愿我没矫情!不然丢大发了。。。)
5 ) 不是曼联球迷,也一样热泪盈眶
你如果因为太阳的消失而泪眼迷茫,你将永远看不到灿烂的星光。——泰戈尔
镜头在慕尼黑寒风的咆哮声中开始缓慢推近一片雪地,渐渐看到的是白雪上格外鲜红的血迹、破碎零落的物品、飞机部件的残骸...紧闭双目的年轻面容。
那群风华正茂的生命还远未飞翔就永远地消失了,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他们被球迷爱称为“巴斯比宝贝”,那是一群有斗志有梦想的天才球员,是那个繁忙的工业城市每个周末人们都会齐聚老特拉福德为之呐喊助威的英雄们。英雄们离去的太过突然,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悲伤,因为人们难以想象那些熟悉的身影不再在老特拉福德驰骋,人们更无法接受早已寄予了欢腾梦想的那片绿荫有一天竟会寂静悲凉。
这是曼联历史乃至人类足球史上最悲惨的一幕——1958年2月6日“慕尼黑空难”。满载着俱乐部官员、教练、球员、随行记者的客机在慕尼黑机场积雪的跑道上第三度尝试起飞时失败坠毁,刚刚在客场淘汰红星队成功晋级欧洲冠军杯四强正欲展翅的红色之翼瞬间消失在了夜空...包括8名曼联球员在内的23名乘客罹难。
BBC2台的新片《United》以这起令无数曼联球迷痛彻心扉的空难为切入点,主要以幸存的年轻球员博比·查尔顿和球队助理教练吉米·墨菲为线索人物,从他们身上分别展现了足球作为人类最伟大的体育运动带给人们友谊的力量和信仰的精神,他们分别有一句代表性的台词:
“我怎可以接受和我一起奔跑的队员不再是邓肯、罗杰,我怎能忍心看到那些球衣号码不再属于我熟悉的他们。”幸存的博比·查尔顿因队友们去世的打击难以归队时说。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这有关向世界展示曼联的精神,展示曼联的精神不会向命运低头。”空难后不到一周便艰难地找齐队员继续联赛的助理教练吉米·墨菲在鼓励俱乐部时说。
在他们两个人身上分别辉映着足球团结无间的友谊力量和永不屈服的坚韧信仰,这种精神通过曼联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展现了足球“无关生命,却高于生命”的伟大魅力。
相信看过的朋友都会熟记其中催人泪下的一幕:空难后,球员邓肯·爱德华兹苏醒后对身旁陪护的助理教练吉米说“吉米,我们星期六的比赛几点开赛...可别迟到了,教练”,吉米哽咽而又语气坚定地点头说道“We will win”,邓肯微笑着痛苦躺下,接下来的镜头,吉米一个人在昏暗的楼梯间内卷缩着,痛苦地抽泣,像个无助的孩子。(不久邓肯就去世了,遇难时只有21岁,他被认为是曼联历史上最优秀的球员,博比曾说“他也许是英格兰乃至世界最好的球员”。)
1968年,在慕尼黑空难整整十年后,曼联队夺得了欧洲冠军杯,慕尼黑空难的3名幸存者参加了这场比赛,博比·查尔顿还攻入了一球。赛后,博比久久地伏在草地上,用绿草擦拭着泪水,他们纷纷割破中指,将鲜血滴进冠军杯中,然后倾洒在绿茵场上,以告慰那些故去的队友。
6 ) 放弃不应该成为他们的奖赏。
"Some people believe football i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I am very disappointed with that attitude. I can assure you it is much,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但在经历生离死别那一瞬间,一切远不是那么重要了。“United”的精神不是多少的奖杯,不是多少的胜利。
永不放弃,从MatthewBusby开始、从JimmyMurphy开始,从United开始,一直在坚持。
很幸运,我从小就是曼联球迷。
我想打五星的一定是曼联的铁杆
必定是惹争议的题材,且不谈当事人感受,这边Busby的儿子都叫嚣着此片很多虚假信息。如果没有1958的慕尼黑空难,DuncanEdwards、TommyTaylor、LiamWhelan、RogerByrne、EddieColeman、MarkJones……一言难尽。
作为非曼联球迷,我也得承认这的确是一部好片子!主要是演员阵容太犯规了啊><
看到很多人在吐槽字幕组,我真该配上中文字幕再看一遍,我倒是很喜欢这样的电影,典型的BBC作风,避开烧钱的地方,在细节和气质上很出彩。足球本来就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题材,加上曼联真实的灾难史,片子视点散乱和主旋律煽情的毛病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精神特励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bbc的运动类主旋律电影
蛋疼的利村球迷看过表示的确蛮煽情的 MU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这段苦逼历史令人唏嘘。电影可以给个三星半吧 但是分数给魔蜜们刷的太高了 就给个三星好了...
再无一支球队可以如红魔一般缔造不老的神话。我只能陪曼联一段,但红魔却伴我一生
红魔强势关注!差点看哭
老特拉福德的7号传奇。。。
光荣属于曼联!
更衣室里前后对比太揪心
如果你不是球迷,不是曼联死忠,那就很难理解与感动了。
看得我老泪纵横!不是球迷也要看,作为电影也还不错。DT太帅了,Jack O'Connell演得也不错。
爵爷5.29前夜给队员们再放一遍,打打鸡血,干掉巴萨影帝队。比利亚不会进球,完全是精力全用在演戏上了。
作为一名KOP,我也深深为这种曼联精神而感动。而然弗格森究竟不是巴斯比,我讨厌现在的曼联不意味着我不怀念之前的曼联,正如我喜欢的那支为自由而战的老巴萨,而不是现在充满铜臭和肮脏的巴萨一样。
一个我一生挚爱的球队。5星算什么?
Whether or not you love football, it is a good movie about dreams which are never dead.
从坠机开始一直哭到底。。为巴斯比爵士的那句Keep the flag flying,为更衣室里的Rising from ashes,为在慕尼黑逝去的23位英灵。我们不为悲剧而屈服,球会未来之精神,将立于今日之所为。光荣属于曼联!
我第一次听说慕尼黑空难这个故事的时候,看着文字便热泪盈眶,这让我爱上了这支球队。如今,我为我当时选择了红魔感到无比幸运,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战斗,这不是虚构的热血漫画,这是一次次真实的历史时刻。当巴斯比爵士八次高举冠军杯祭奠英魂,博比将手指血滴入奖杯之时,我知道,红魔永不会倒下
曼联,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