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很悬浮,女主一个何不食肉糜,另一个虚荣拜金。编剧改变她们年龄之后,她们所有的行为和年龄都不在符合逻辑。两个人设25岁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却无法自食其力,好好工作。
刘诗诗离家后,从啃爹变成啃妈,却一口一个公主。
朱锁锁的那些行为本来是18岁的小女孩,没有经济能力,这种情况至少是逻辑自洽的。但是改成25岁后, 倪妮每日卖惨寄人篱下,好想有个家,然而却连工作都没有找,还要爹给生活费,什么玩意。你去搞个网红直播,卖个淘宝都能养活自己好伐。
这种剧,不知道是什么人才会共情这种奇葩女主们。
剧情混乱,前后矛盾。比如前面南孙还很白莲花的责备章安仁举报王永正。章虽然为自己考虑很多,但都是在合乎规定的举报了违反学校规定的王永正而已。南孙家破产时,南孙要求物质条件不好的章安仁要毫无保留的帮她们家。后面硬是安插了蒋南孙要吃苦耐劳感动观众的戏码。于是突然冒出不知从哪里来的蒋爸爸的朋友,口说无凭的来要债。正常人肯定是不会凭着别人一张嘴,你说欠了就欠了,我乖乖还。这弱智的剧情是哪个编剧写的。然后呢,蒋南孙就不要富有多才的新男友王永正帮一帮了,要走苦情戏。柿子只挑软的捏啊。对家境不好的一个样,家境好强势的又一个样。之前是怎么道德绑架章安仁的。于是后面就是南孙到处走关系找工作,耍手段搞了好多钱出来。之前还白莲花的diss章安仁留校呢。明明行为这么卑鄙,却硬是被编剧写的得多么清尘脱俗。然后,后面碰到章安仁的前女友。按理说,她一脚把章踹了,应该就不会对别人的前女友有什么醋意,敌意了。但偏偏她要去给人家媛媛使絆,欺负她。然后故作大方的”恩赐”她买房提成。这个明显就是上海本地人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蒋南孙估计是想她虽然是落魄上海人,也比外省打工人高贵吧。或许这就是编剧潜意识有这么个观念,无意中编进去了。这部剧主要内容就是要创造机会认识富豪,然后走富豪后门,事情搞不定,就要走认识的有钱人的关系。至于像章安仁,媛媛这样辛苦隐忍,这样没背景家境不好的人则是渣男,坏小三。文艺弄堂朱锁锁,老钱三代蒋南孙。简陋职场总裁爱,神话一般闺蜜情。再搭痴情富二代,踹掉凤凰章安仁。另寻富有海龟男。
确定不是封建社会?不开玩笑一开始我还以为看的是民国剧。
这个里面所有人不管父母儿女国外回来的还是国内长大的思想都还停留在封建的旧社会,拜金,小家子气,幼稚…封建故事内核强行加上现代场景就很诡异。角色塑造脸谱化严重,人物特点太单薄。
只有俩女主的大白腿能支撑我看下去。
价值观扭曲,演员可以,给个两星最多了。
看了两集,没有追下去的动力。
强烈的好奇,为什么总是有些国产电视剧能用仅仅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成功劝退一大波观众???
真的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同样是花费时间来消遣,看这种剧真的不如去刷2个小时抖音来的快乐。看这部剧的冲动说白了是冲着导演和倪妮来的,沈严老师,不能说白璧无瑕,但出手过《无处安放的青春》和《天盛长歌》,作品还是有一些质保的,在加上倪妮的颜,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
为什么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明明已经大学毕业(准)了,干的事说的话像个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少女?
为什么倪妮饰演的朱锁锁骑个电动车那面部特写给的像是获得了五四勋章似的,莫名其妙的得意?
为什么杨祐宁饰演的王永正油腻的像个盲流子?外国留学反而更会注重礼仪礼法吧?
为什么杨玏饰演的章安仁要把凤凰男的极端属性buff全部叠加在身上?凤凰男也得有正常社交思维吧?角色塑造的也太单一了吧?
为什么两场吃饭的群戏能演的那么尬?倪妮那场,饭桌上即便谁的女朋友再漂亮男的也不可能都像猪八戒一样把那副恶臭嘴脸全部摆在明面上吧?女的再怎么瞧不上眼也不会这么明着较劲吧,毕竟初次相见,无冤无仇的。刘诗诗那场就更尬,真的要用这种方式来塑造这个完蛋爹嘛?我觉得不必,难道张老师就演前几集?着急下线?
还有搬家那场群戏,为什么那些“狐朋狗友”们一进来就开始自顾自的弹吉他,开始莫名其妙的自嗨,都是喝了大酒来的?我看不像啊,进来之前走的还挺直流啊,也不吵不闹的,是进门给摁了开关了?
编剧老师,要么你就把剧拉长,把所有的内容想明白了往细腻了去写,且融入生活,贴合实际一些;要么你就足够精简,把所有不必要的内容全删了,做精品短剧。当然我没看过原著,可能原著比这还扯?
看《流金岁月》总忍不住对比原著,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它实在太不“亦舒”了。
大红或大黑的亦舒改编作品,都有一个定律,那就是至少把握到了亦舒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精髓。比如《我的前半生》中,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恐慌。再比如《喜宝》中对拜金那种郭敬明式的无限放大,不过这是失败的反向操作,大家不要学。
《流金岁月》的问题刚好就出在这里,从故事的主线上来说,它几乎已经完全跳脱出了原著的风貌,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因为,《流金岁月》原著是一个和欲望,或者说“物欲”紧密相关的故事。但剧版《流金岁月》的朱锁锁和蒋南孙,都是没有物欲的。
本文发表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欢迎关注。传送门://mp.weixin.qq.com/s/E0YNc1sKxx55hdQIcIzLhA
《流金岁月》原著的文字非常淡、非常冷,亦舒写作喜欢留白,给读者很多想象空间,所以不好改。
这点上剧其实做得很不错,不少配角人物都完全立体了起来,比如小说中寥寥几笔的谢宏祖,着墨不多的王永正,乃至章仁安,都写得很好。
范金刚和杨柯这两个角色都属于那种神来之笔的配角,特别情景喜剧的那种范儿,一个是用夸张戏谑的方法去说现实,一个用现实又直男的方式去教现实。
《流金岁月》另一个特别拉好感的地方在于写好了朱锁锁和蒋南孙的友情,这些年没有撕逼没有嫉妒的女性友情故事开始变多,有《三十而已》里的三人组也有《延禧攻略》里的皇后和魏璎珞,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女人终于不是上来就要抢男人了。
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原著有时间背景,且这个时间背景很重要,八十年代末,正是国门大开,最光怪陆离的年代,所以才有《流金岁月》的说法。 蒋南孙和朱锁锁的成长里是充满了物质冲击和裹挟的,朱锁锁甚至做过舞小姐,名字念起来叫“朱骚骚”,放到现在的环境,显然已经不适用了。这个名字,更不能出现在我们的屏幕上。
《流金岁月》把时间改到了现在,但是其实片中很多地方的打光、置景都特别八九十年代,我个人觉得特别割裂。不过因为故事背景在上海,有那么些老上海洋派气息,这个就不深究了。
可是,不同年代/岁月下的“流金”,或者说物欲体现,原作中蒋南孙和朱锁锁面临的那种成长、诱惑、困境,放在不同年代,应该有不同的拍法。
举个例子,如果把时间改到2000年,那就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讲法,那时候大学生刚好开始不分配工作,大家都会对未来迷惑,李亚鹏的角色还去倒卖手机,那是那个年代的“流金岁月”。
如果改到近些年,那是《三十而已》的讲法。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上海囡囡蒋南孙要想着怎么真正独立,会很像钟晓芹的成长。朱锁锁这样的寄养姑娘,有家等于没家,奋斗之类不该比王漫妮轻松,996应该是常事。
如果放到2020年以后,那估计就是北京流调和外国留学生如何高价航班回国的讲法。当然不可能这么拍,这是开玩笑。
丢掉了年代感,《流金岁月》也就丢掉了“岁月”带来的真实性。 《流金岁月》的另一部分气质在于“流金”,也就是我上面说到的“物欲”。
虽然亦舒文字清冷,但《流金岁月》这部小说里其实是充满欲望的,那是刚刚走出家门的女孩,对这个世界蜂拥而至的诱惑,那种又害怕、又好奇的物欲。
亦舒还用了《绿野仙踪》来写这段隐喻——
阿姨感喟,“你们这一代,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依着黄砖路走,很容易到达目的地。” 锁锁问:“《绿野仙踪》中之黄砖路――难道生活像历险记?” 阿姨说:“刺激得多了。”
两个女主角对物欲的感知刚好又是反着来的,蒋南孙是跌下来,朱锁锁是一步步爬上去。两人的成长路皆铺满金石,父母的、别人给的、小姨的、男人的、自己挣来的。
即便朱锁锁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是近墨者黑,蒋南孙也是有些许羡慕,比如这一段——
南孙不禁羡慕起来,离开学校就可以玩疯狂游戏,待她数年后毕业,锁锁已是九段高手。
朱锁锁代表坏女孩走四方,蒋南孙是好女孩上天堂,但也经历过诱惑和捷径,比如这一段——
南孙双目中再也没有锐气,嘴角老挂着一个恍惚的微笑,这种略为厌世的,无可奈何的神情,感动不少异性,生意上往来的老中青男人,都喜欢蒋南孙,她多多少少得到一些方便。 南孙知道,命运大手开始把她推向阿姨那条路走。 也不是一条坏路,虽然寂寞清苦,但是高贵。
亦舒没有直白写,但那些关于物欲的部分都藏在这些边边角角,朱锁锁因为物质去打拼,得到很多,也有很多抓不住。蒋南孙因为失去物质,又要维系生活,才从梦里醒过来。
但是在剧版中,这种物质的部分被拿掉了。
先来说朱锁锁。
朱锁锁虽然一直说自己物质、爱钱,但那是嘴炮。但在她的行动中,体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忠诚的、单纯的、谁对自己好她就对谁好的单纯女孩角色。她在公司的利益关系中一直力求忠诚,在面对谢宏祖家庭的时候几乎就是杉菜。这样的朱锁锁就像一个标准正能量电视剧的女主角,打着吊瓶也要宣传自己卖的房子,就已经是最努力工作的证据。
对于她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搞事业或者为自己找来一个家,而是“维护人物的道德感”。
原著里的朱锁锁是真物质,亦舒用了大量的生活物资来写朱锁锁在毕业后的起飞。在跟谢宏祖结婚的时候,蒋南孙问她“会长久吗”,她回答了那段最有名的台词:“世上没有永远的事,一顿饱餐也不过只能维持三两个小时,生命不过数十年的事。” 但现在的朱锁锁,会跟谢宏祖说,让他好好奋斗成为叶谨言。 印象很深的还有剧里,谢宏祖说爱上朱锁锁是因为她拿着酒来KTV找他的样子太单纯了。
我就笑了,这要么是对朱锁锁人物理解完全错误,或者我更倾向与认为剧版的《流金岁月》重写了一个朱锁锁。
男人不会因为朱锁锁单纯而爱她,就跟女人不会爱老实人一样,朱锁锁等同于男人里的浪子,爱她的男人都是要当她的最后一个港湾。 当然,剧中倪妮演的朱锁锁很美,可比起原著里的“朱骚骚”,没有欲望的她,少了那么一点烈与真实。
再来说蒋南孙。 刘诗诗的好看,从外形上来说,绝对符合王永正一眼就爱上的描述“她一脚泥泞,破裤,面孔却似拉菲尔前派画中女角,浓眉大眼长发,象牙般皮肤。”
但刘诗诗从神态到表演到眼神,都不像是一个富家女家道中落后,被迫挑起人生重担的样子,这里不仅仅是她表演的问题,也是剧集没有为人物设定更多障碍的问题。
即便是父亲死后,需要还债、没上博士,要去找工作,蒋南孙都没吃过什么苦头,还有旧日相亲对象送上门来的结婚机会,职业上也有王永正帮忙。
她的眼睛里,是没有“为了生活拼命”几个字的。 刘诗诗比较好的一段表演,我个人认为是家里出事后,她在饭桌上回怼奶奶家里有男孩就好了的表演。那个时候的她,不是刘诗诗或者蒋南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女孩,对重男轻女文化的回应。 在原著里,后期的蒋南孙,是非常接地气的,比如这一段——
南孙穿着运动衣就睡了,拖着一头早应修剪的头发,身上起码多了五公斤脂肪,弄得邋邋遢遢,这是她逃避现实兼自我保护的方法。
这是多好又多现实的成长故事,对于女孩们来说,简直是近乎恐怖片的教训。但刘诗诗太美,美到没法、不能、也不会接受这样的重击,那蒋南孙的成长,也就形同虚设。
剧版《流金岁月》里的朱锁锁和蒋南孙,都是没有物欲的女人。而“物欲”,又刚好是《流金岁月》原故事的精髓。 现实世界是很物质的,回头看看这些天的新闻,一切都可以被明码标价,工时计算,大家在猛烈讨论着996。
但是在我们的电视剧里,说要现实,却最终要拐回单纯,需要物质为生的主人公,却自始至终没有什么物欲。这是比象牙塔还皎白的童话。
亦舒要写的女人如何在物欲中成长,又如何利用物欲,逃过被物欲吞噬的危险 ,并不得不付出一些代价。这种“与狼共舞”的状态,是很多女性经历的现实。
但可惜,在我们如今的影视里,女性并不被允许拥有欲望。
哦对了,小三角色可以有。她是剑靶子。
+++
本文发表于我的个人公众号“闵思嘉”,欢迎关注。传送门://mp.weixin.qq.com/s/E0YNc1sKxx55hdQIcIzLhA
《流金岁月》在昨晚开播,一口气看完两集,吃饭戏拍得好。
它拍出中国人餐桌上的阶级色彩,几场吃饭戏遥相呼应,让观众看到阶层分化,了解人物性格,也为故事发展埋下铺垫。
《流金岁月》前两集大约拍了六七场吃饭戏,最好看的是朱锁锁参加的两次饭局,蒋南孙家的两次家宴。
它们拍出生活真相:一个吃的饭,就是他的阶层。
先说朱锁锁参加的第一次饭局——表哥的同事聚会。
表哥邀请朱锁锁参加部门同事聚会,并声明同事都带女朋友,她一口回绝。随后她主动提出参加。这种改变说明朱锁锁不喜欢表哥,又担心得罪他。
出尔反尔,有朱锁锁的生存焦虑。
她的颜值高,住在舅舅家,有一位没有血缘关系,愿意为她当舔狗的表哥。寄人篱下,让她没有底气得罪表哥。
餐桌之上,朱锁锁成为最亮丽的风景。表哥同事喜出望外,羡慕表哥艳福不浅。
这证明了朱锁锁的美貌,也在暗示朱锁锁是表哥这一阶层得不到的女神。
他们是会为在上海买房辛苦拼搏的社畜。
在饭桌上,表哥同学的女友们积极讨论工作上的事情,彰显程序员身份。
这种对话实在好,她们嫉妒朱锁锁的美貌,不服她对男人的吸引力,于是讨论工作,希望对让待业在家的朱锁锁产生挫败感。
值得玩味的是,朱锁锁在餐桌上撒谎她与表哥因为相亲,所以相爱。
顺水推舟当表哥女友,由此可见朱锁锁不管对错,擅长权衡利弊。
她懂得自己的斤两,一个寄人篱下的待业女子。
朱锁锁和马先生接连吃了两次饭,限于篇幅 ,我就重点聊聊颐园饭局。
论排场和消费标准,这次饭局让朱锁锁相信马先生是有钱人。
在饭局上,饭店老板亲自服务 ,彰显马先生的VIP身份。
老板亲自为他选螃蟹做金蟹套餐,送别时主动赠送两份秃黄油和蟹粉礼盒。
马先生在饭后主动要求送朱锁锁回家,他确认朱锁锁是上海小市民家庭出身的姑娘。
两份秃黄油和蟹粉礼盒,他全部赠送,是马先生对朱锁锁的示好,现在送小礼品,下一次送名牌包。
值得一提的是,马先生开豪车吃饭,和表哥骑电动车聚餐形成对比。表哥带锁锁在大厅吃火锅,马先生领锁锁在颐园的包间吃金蟹套餐。
马先生是不是有钱人,一直是前两集埋下的悬疑线——根据第二次饭局说自己滴酒不沾,声称爱好开车等细节推断,马先生极可能是有钱人的司机。
朱锁锁是表哥得不到的女人,却可能是有钱人得到的女人。在朱锁锁的朋友圈中,马先生是有钱人的象征。
朱锁锁身边当然不缺有钱人,比如蒋南孙就是她的多年闺蜜。
两人可以一起吃学校大餐厅的饭菜,吃爱吃的西红柿炒鸡蛋。
这样的食物是朱锁锁的日常饮食,却不是蒋南孙的。
蒋南孙参加的家宴,一次在外面聚餐,一次是在自家吃。
两次聚餐都足以让凤凰男章安仁感觉到阶层不同带来的羞辱感。
先说第一次。
聚餐人员有蒋南孙,蒋父蒋母,小姨戴茜、王永正。
戴茜是饭局邀约人。
戴茜是个人脉广大的厉害角色。
朱锁锁认识的马先生,正是戴茜的人脉为她提供了可能。马先生背后的霸道总裁叶谨言是戴茜的朋友。
戴茜组的饭局释放两个对剧情有铺垫作用的信号。
其一,蒋家陷入经济困境。
蒋妈妈买不起宝石,开始戴不喜欢的钻石了。
其二,章安仁不是蒋南孙的真命天子,王永正才是。
蒋南孙的男友章安仁没有参加饭局的资格,王永正却得到了邀约。
或许有人说,王永正的妈妈是戴茜的朋友,请他吃饭也是长辈的心意(海归博士+海王身份也暗示王永正是富二代)。
如果这样说,章安仁于情于理更有资格参加这次饭局。
于情,章安仁是蒋南孙自己盖章的正牌男友,算得上她的晚辈。于理,章安仁为戴茜维修房屋提供设计图纸。但凡戴茜承认章安仁,她都会顺水推舟请他一起吃个饭。
然而,戴茜邀请的是连图纸都没有做出来的王永正。
这说明王永正出现在戴茜的饭局,是同一阶层使然。
在餐桌上,王永正画了张草图就得到戴茜的认可。
苦出身建筑师被海归富二代吊打,一个残酷的阶层寓言。
真不能怪戴茜不近人情,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一起吃饭确实会各种尴尬。
蒋爸的资金陷入困局,想要打章安仁的主意,主动邀请章安仁来家里吃顿便饭。
这一段饭应该是《流金岁月》最尴尬的场面之一。
一桌子美味佳肴,却是满满的阶层分化。
如果说章安仁是努力多年才到达罗马城门口的励志凤凰男,那么蒋南孙的饭局会让他意识到,蒋南孙就出生在罗马。
章安仁在饭桌上表现的无知,紧张局促,搞砸了他想要营造的好印象。
先说无知。
蒋爸给他挖坑,就坐前问他喝酒吗?
他也没有观察饭桌上的饭菜,直接说不喝。
章安仁甚至不会说一句,叔叔高兴喝,我也喝。
章安仁看到蒋南孙会喝酒,他才发现蒋家吃蟹喝黄酒的习惯。
当然,没有规定说吃蟹必须要喝酒,但从健康的角度看,吃蟹喝黄酒是最佳搭配。
这是蒋南孙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却让章安仁手足无措。
再说局促紧张。
章安仁要黄酒时,叫蒋家的佣人“阿姨”(正确叫法应该是贾阿姨),然后问蒋南孙“阿姨不来吃饭”——蒋南孙说蒋妈去打麻将了,也能证明蒋妈并不认可章安仁。
章安仁不被蒋家重视,因为他是需要努力奋斗才有望出头的苦出身。
苦出身也让章安仁拙于应对蒋家的规矩。
叫佣人“阿姨”,或许章安仁觉得自己很懂礼貌,蒋南孙也不会多想,但是像势利眼如蒋爸却会膈应。
不会说话可见章安仁的紧张。开吃时,他弄撒了黄酒,可能是缺少相关操作经验,也可能是心里紧张局促不安的大爆发。
相信在那一刻,无论多么美味的淮扬菜,在章安仁嘴里都会泛出苦出身的酸涩味。
习惯性起身说话,也是章安仁在饭局上格格不入的标志。
叫贾阿姨拿酒时,他起身。
蒋奶奶问他的名字,他起身。
章安仁这一过分客套举动的背后,源自他卑微的心理。
同样的场景,我们也能在《半生缘》看到。
叔惠在世钧家吃饭,佣人端来羹汤,叔惠直接起身接住。
苦出身的叔惠以为自己是乐于助人,其实这是一种冒昧的举动。
叔惠是沈家的客人,客人抢佣人的活,主人家是没面子的。因为叔惠的举动冒昧,餐桌上的翠芝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同样是面对佣人,世钧是一脸老爷相,让佣人盛饭。
叔惠和世钧在餐桌上的举动不一样,因为两人的出身不同。
叔惠出生在上海租房的小市民家庭,世钧家有产业,母亲是十指不染阳春水的富太太。
贫穷限制了叔惠的想象力,他没有世钧这种大户子弟的生活经验,不明白下人的工作,客人无需动手。
话说回来,章安仁也缺少蒋南孙的生活经验,于是在家宴上局促不安。
他看到蒋家置办了好多饭菜,直接就说,自己吃饭随便,无需做这么多菜。
蒋南孙告诉她,平时也是这样吃,这一次只加了个狮子头。
这就是不同阶层造成的误解。
章安仁对蒋南孙家饭菜的惊奇,像极了大多数人对奢饰品的态度:我们眼中的奢饰品,不过是有钱人家的日用品。
人与人的差距总是很大。
它就像同样是自编自导的导演,有人是尔冬升,有人却是郭敬明。
作为近年来双女主的现代都市剧,亦舒的原著改编融入了现代元素,把整个时代背景放到了当下,放在了上海的大家族和小弄堂里,对于在上海生活过的人看起来非常有亲切感。刘诗诗和倪妮诠释了两种不同家庭环境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前期我羡慕蒋南孙的恣意潇洒,后期我羡慕朱锁锁的有人庇护,不一样人生经历才有不一样的精彩!
喜欢这种多元化的多条线并进的剧,职场和友情都是看点,入股不亏。
刘诗诗...
刘诗诗跟张晨光对戏简直是被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看不下去了 二星给倪妮和众配角
首日等CCTV8看完第一集 观感还是很不错!每一帧都像是壁纸一样 和片名一样泛着光 目前满意 希望后面渐入佳境!顺便日常感叹,刘诗诗倪妮真的太美了呜呜呜!!!洗眼睛了!
里面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女的,都好上海哦,太对味了。
从片花爱过来的!为妮写诗也太美了叭,神颜!一个清秀至纯,一个明艳动人,好期待这条闺蜜线
长发的刘诗诗和倪妮好美啊~有种校园青春女神的感jio,我好吃双女主的颜,爱惨了这种绝美的妈生脸!
亏我还坚持了快两集....画面卡司都还可以 但是这个故事嘛 人设也....
开场的一瞬间就大呼:好美!除了人类幼崽,美女算是世界上另一个可爱物种吧,倪妮和刘诗诗的颜啊啊啊,我有点微醺了~
不好看
刘诗诗美是美的,但是表演生硬,吵架环节里几乎每一个微表情都是那种“我知道你下一句的台词是什么的”演出。可以称之为“摆演”,对应“摆拍”。倪妮和袁泉都很好。一个问题是,都已经讲到民宿了,其实是近几年的背景了,但是环境啊人物表演啊其他的质感啊,都像是九十年代两千年初·······所以这个岁月到底指向哪儿呢。为什么计较这个其实是因为,《流金岁月》里的年代感是很重要的,原小说八十年代末,那是国门大开,最光怪陆离的年代,自然也被物质裹挟,所以这样去讲两个女生从校园到成人赛场的成长是可以的。如果把时间改到2000年,那就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讲法,如果改到现在,那是《三十而已》的讲法,如果放到2020年以后,那估计就是北京流调和外国留学生如何高价航班回国的讲法。当然不可能这么拍,只是对比开玩笑。
画面滤镜太执着于流金了吧,看着不舒服,梦游一样。倪妮勇猛地把都市剧依然演出了秦淮河的味道,刘诗诗造型清爽,演技台词还是捉急,袁泉出现的瞬间仿若一股清风,啊,这才是都市剧的味道。另外开头太腻了,毫无搞姬的快感。
质感画风都很好 刘诗诗超美的演技气质跟蒋南孙契合度很高
太奇怪了,为了还原原著或者说电影版而刻意营造年代感,又非要放在当代,观感非常拧巴。剧情和人设乱七八糟,刘诗诗演技也太差了吧。后面的剧情真的一坨屎……
新丽完蛋了,做这种东西出来
这部剧应该改名叫《我和菩萨的女儿同年同月同日生》
只想看小姨线 女主人设真的不行 西皮感觉太油腻了 隔壁了不起的女孩虽然女三注水剧情偏了但是CP比这舒服太多
既没有刘诗诗那种富家公主的生活,也没有倪妮那种靠着美貌就能跻身大公司的颜值,也不想看公主动不动就剪头发以示独立,更不想看放佛是街拍大片串起来的光影人生,看似家庭、友情、爱情、职场诸多元素都有讨论,实则个个悬浮的都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年代,我怀疑大光圈慢镜头强滤镜就是在告诉观众:别猜了这故事就是一个梦
质感不错,节奏舒适,蒋南孙和朱锁锁双线进行的结构很舒服,美女开局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倪妮太适合这种风情万种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