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You are your answer man
每个人都有各种问题,找不到答案,期待着一个精神导师降临,解答所有疑惑。可其实我们最想听到的,还是自己本身已经想到的答案,那些一直在脑海里盘旋,却不敢确定的答案,只希望能从一个权威的人那里得到肯定,领袖伟人,精神导师。。。想从那些被人们认可,敬仰的大人物口中,为自己卑微的想法,找到寄托。
却恰恰没料想到,众所崇拜的精神导师,居然也和凡人一样,一样会生病,一样会发怒,一样做糗事,一样在第一次约会前念念叨叨自我打气。
当他坦白真相,自己并不能和上帝交谈后,有人问,那你是说你就像我们其他人一样?他答,“还没有,但是在努力”,努力走出自己的封闭的生活,努力去追求自己心爱的人。
电影打破了精神导师的光环,却有达到更好的励志作用,原来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精神导师,自己的answer man, 从出生到成年自己度过多少的挫折坎坷,只是一直不敢承认罢了。就像一直知道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内心的问题,却偏偏要借电影才敢肯定一样。
2 ) 内心深处的亲情,不可磨灭 一旦失去,真的很难去揭开伤疤
一场关于亲情救赎的喜剧片,让你在不经意的冷幽默下感悟亲情所带来的一切。
Alex的爸爸
Chris的爸爸
Alan的爸爸
他们都因为此而受到了伤害,难过,
Alex被老师排挤,上课不认真,开小差,艾利克斯的妈妈不准备告诉儿子,你的爸爸已经不会再回来了,其实Alex小孩子的直觉已经有察觉到异常了,这样骗小孩是不对的,阿伦知道后,他对小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理解,要给孩子自信不可有太大压力,孩子其实自己知道的,反过来,当Chris跑过来寻求阿伦的帮助和慰藉,却得不到回应,阿伦全程一言未发,因为聊到爸爸,他自己也是个孩子,片中讲到,阿伦以前是和爸爸一起住一间房子,去世后,房间里还留着爸爸生活过的痕迹,房间标示牌,一架钢琴,阿伦是一辈子丢不会主动去弹奏,因为爸爸,Chris最后在阿伦家被女主的安慰给说哭了,崩溃了,再加女主的按摩,Chris被治愈了,再最后加上阿伦对他书店的赞助,重回了正常生活的轨道。
最开始的快递员那个好搞笑,其实有他的存在,是联接了Chris和Alan的直接见面,两个人产生了精神上的沟通,
女主和阿伦的见面不必说,在片子的最开头,那女主和Chris的见面说通过Alan的,其实,Alan根本没有疏导出Chris真正最根本的心结,他的爸爸,书店的状况,最后是女主才真正走进了他的内心,疏导开来了,其实,Alan,女主,Chris他们三个人,互相说对方的精神导师,最后,他们可以说,都明白了!
Alan疏导女主,教孩子不能这样教,孩子是女主的心头肉是她的全部,Chris被女主治愈,通过Chris,Alan被治愈,达成一对情侣真正回到生活本身,而不是与什么上帝交流。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就好。我们是什么自己的上帝,相信自己即可获救。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摄影手法,场景的过度,人物对话的拍摄,很赞,还有,BGM的运用,虽然我找不到用了什么,但每一个都恰到好处,点燃起影片的小高潮,还有,出演的每个演员,颜值都在线呢,女主阿伦克里斯Max卖书的小女孩快递员刻薄的老师特丽(哈哈说到特丽,最开始与阿伦躺在地上起不来时的对峙,很可爱,影片结尾的听到阿伦说出来事实的真相,那表情,哈哈哈,内心OS阿伦,你在说些什么?_?)Alex,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有演技啊啊啊,因为这部影片,因为Lou taylor pucci的演技和颜值圈粉,他的《卢克的故事》看了,演技简直爆炸!演一位自闭症患者,这多难演啊,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这部影片也很好看,值得深思其里面的内涵。
3 ) the answer
- Is there such a place as hell?
- Yes, there is. Hell is other people.
---------------------------------------------------------------------------------
-Why can't I do the things I want to do? There's so much I know I'm capable of that I never actually do. Why is that?
- The trick is to realize that you're always doing what you want to do. Always. Nobody's making you do anything. Once you get that, you see that you're free and that life is really just a series of choices. Nothing happens to you. You choose.
---------------------------------------------------------------------------------
- If God made everything, then why are some things bad, like, for example, the whole pain-and-suffering thing?
- Opposites. Without things that suck, you would have on idea what good was and therefore would be directionless. You smell shit and you walk the other way.
---------------------------------------------------------------------------------
- Do I have a destiny or is it all free will? Destiny or free will?
- Free will moving toward or away from a purpose.
---------------------------------------------------------------------------------
-How can I love him(his father) even though he's selfish and he's scaring me?
-I guess what's getting in the way are your expectations. If he would do "X", then you'd be happy. It doesn't work that way. I think you have to let go of that and maybe what you want will happen and maybe it won't. Either way, you're better off.
---------------------------------------------------------------------------------
-The monster destroys some people and spares others.
-So who is the monster?
-God. God is the monster.
4 ) 别样版的“与神对话”--精神导师之梦The Answer Man
元旦三天假,无比忙碌的生活一下闲下来,还真的有些不适应;对着电脑看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悠闲的,不有跑来跑去,只动下眼睛、耳朵与手指就行了;
[09美国浪漫喜剧片]
话归正题,昨天看了部电影《精神导师之梦The Answer Man》,很是有趣,笑声不断中还有些新的认知;
个人认为这是部《与神对话的》别样版,所不同的是,她不似“与神对话”那样神秘而沉重,本片相对轻松了许多;
08年初,第一次看《与神对话的》,觉得困境中,迷惑的心更容易平静下来,如尼尔那样打开心智,得到开悟,甚至“通灵”--与神对话,呵呵!搞笑的是,半年后我就身处绝壁困境,九转回肠后才重回平常,才知“心想事成”有时也很吓人的;
《精神导师之梦》没有“与神对话”那样曲折神秘, 这是部关于直面我们内心恐惧、困惑的影片:
阿伦·菲伯The Answer Man: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太少出门的‘宅男’而已,因为过多面对一个人的世界,已经失去了在别人面前伪装自己的能力。他完全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冲动和激情,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场面话,拒绝和任何人做心灵方面的交流……
二十多年来,阿伦把自己遇到的题写下来,再给出答案,结果成了本畅销书《上帝与我Me And The God》一本对精神学重新定义的文学至宝,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翻译成了超过100种语言的版本,已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这很像《与神对话》中的尼尔,不过不同的是 他不是先知,他只是个爱收藏古怪玩具的大孩子,一个满口粗话、脾气暴躁的大男人;他不能与神通灵,甚至在他最迷茫的时候,神也不曾给他答案;面对父亲的怪病,他每天都问神他能做什么,不曾有答案。慢慢地,他开始每天问自己,给自己解答。不断问,不断回答,不断记下,他的这本记录这些这些的文字的书,成了一本畅销20年的书《Me and The God》,仅此而已。
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一位脊椎指压治疗师,是个单亲妈妈,体贴而感觉细腻,想给儿子“安全”,甚至在车里用安全带把儿子包的如粽子,而自己去心处恐惧困境,极度不安……
小男孩阿历克斯:聪明,听话,爱助人,却是个问题男孩,对数学几近无知,老师都认为他应进“特殊智力”学校就读,而起因是,‘爸爸带他去公园,说二个星期后回来,结果三年不见其人。’小阿历克斯想知道:二个星期到底有多久……
书商克里斯是个酒鬼,如同阿伦早年一样,心中有无数问题,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想让阿伦给出答案,只是……
本片导演杰夫·丹尼尔斯讲,本由阿伦所著的虚构的小说《上帝与我》,其灵感则来源于融合了几代信徒的一种文化现象,丹尼尔斯说:“可能我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一直没办法像书中讲的那样,碰触到自己的内在与灵魂……但是,我在创造这个故事的时候,确实需要一本小说,借由它来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我们所有人都会对生命不断地产生某种质疑,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如何理解那个一直保持着沉默的‘造物主’?我之所以想要制作《精神导师之梦》,灵感则来自于一本名叫《奇迹课程》 (A Course in Miracles)的书,里面充满了所有让人感到惊奇的内容,而这其中最大的讽刺自然是它的作者海伦·舒克曼(Helen Schucman)了,因为她竟然是一位无神论者。
其实热衷心理读物、心灵修习的人们,多是心灵敏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结”,那个困住自己的“牢笼”,我们能做的是,提出我们的“问题”,然后得到那个“答案”……
看影片后,想起许多心灵工作坊的朋友喜欢用“上主之师”“大师”之类的名号敬畏于自己信奉的那个“神”样的导师,或许我们要把大师请下神坛吧,因为我们在人间……
“ 我只是那个用手脚爬向文明的人!” -- 阿伦·菲伯
涅槃九尾狐
5 ) 美剧中的老牛吃老白菜
我在看喜剧系列的时候,顺便把这部喜剧瞧了瞧,本期待是一部恶搞喜剧,没想到是一部温馨的爱情喜剧。美国人的信仰很奇怪,竟然相信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看过很多美剧,通灵法师能够看见死去的灵魂(人鬼情未了),我想这可能源自于圣经故事,人们相信耶稣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所以在耶稣死后,人间仍然有类似的故事在发生。
后来翻书查了一下,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圣灵是教会,教会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是连接教徒和上帝的纽带。后来宗教改革,可能就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了。
老牛喜欢老女人这个我也能理解,女主角很迷人,是我也会被吸引进去的。那女人的孩子是个傻呵呵的小朋友,我觉着老牛和他到挺有父子相的。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算是俗套的温馨结局。
我个人感觉,故事的主线是老牛由半人半神,最后堕落为人的一个过程。最开始一个人孤独的生活,不接受外界的影响,读书写字,但遇到一个美女医生,就开始了入世的路程,到最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是神,光环摘去,幸福生活。
我想可能是角度的问题,一个智者(老牛)在面对诱惑(美女加家庭)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现代人的答案是接受诱惑,平凡生活;因为大家感觉这很正常。但我想起了苏格拉底的故事《十字路口的赫拉克利斯》,“你必须与阿蕾特一起生活”。这是一个伦理问题:一个人偶然生命的幸福,与如何获得幸福,都包含着如何处置自己的身体。
老牛的处置方法是选择了卡吉娅,我也选择卡吉娅!
6 ) 真话难说——看《精神导师之梦》
看完《精神导师之梦》,我觉得《和莎莫的500天》里汤姆辞职时说的一番话特别正确——贺卡替人们说出想说的话,代这个世界撒谎。《精神导师之梦》也与谎言有关,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早年间,平民Arien Faber因照料生病的父亲而苦闷。他向上帝祈祷,但毫无回音。他愤怒,指责上帝的漠视。但当他平静下来,将自己的问题写下来,甚至还得出了答案。就这样,他写出了一本书,名曰《Me and God》,一时间风靡全球,被译为上百种语言,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按Arien当时的说法,这本《Me and God》是与上帝对话的结果。这本书之所以大卖,与其标榜的“对话”不无关系。Arien若勇敢地说出实话——自己编造了这本与上帝的对话实录,势必会将肥皂泡戳破,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会就此轰然倒塌,然后发生什么,没人预料得到。
顶着众人崇拜的目光,Arien陷入了焦躁之中。首先,他找不到当初写出《Me and God》的感觉了;其次,他与上帝继续无法对话;最后,经纪人要求他继《Me and God》之后再出新作,或者为此书出版二十周年出场演讲。然而,Arien做不到,他已才思枯竭到难以平静的地步,甚至对着慕名前来的邮递员一家泼了一盆实实在在的冷水。因此,故事才得以继续发展。
自我封闭的Arien遇到了Elizabeth、Kris等人。
Elizabeth是位理疗师。意外扭伤后背,趴着前来就诊的Arien成为她的第一位顾客。Elizabeth独自照顾儿子,丈夫在多年前离家出走,给母子二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在面对儿子和独自一人时,她表现得完全不同——乖妈咪和疯婆子。不过,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她却从来没有读过《Me and God》一书,所以在初次见到Arien时,完全不知他是何许人也。
Kris随了老爸的坏毛病——酗酒,在戒酒疗养所呆了些日子的他出来后,发现自己的小书店已关门歇业二十多天。其原因竟然是粗枝大叶的店员丢了钥匙,等他被“释放”归来再作打算。沮丧的Kris需要同时面对老爸的旧疾难改和书店的惨淡经营,真可谓心力交瘁。
几近绝望的Kris通过心怀不满的邮递员(还记得之前提到被泼冷水的一家吗)获知Arien的地址。他意外发现,鼎鼎大名的Arien竟是前来小店“扔书”的墨镜男。出于对这位能与上帝对话的男人的敬仰,Kris答应以回收旧书换回答问题的条件——每次问一个问题,回收三本书。别看Arien自己无法与上帝对话,但在回答Kris的问题时,依然表现出色。可是,打不开心门的Arien已无法更进一步帮助Kris。这让Elizabeth很是生气,她因此停止和Arien的交往。Arien就此悔悟,在Kris的小店办了《Me and God》出版二十周年的读者见面会,说出自己因祈祷无果而编造此书的真相,再度赢得Elizabeth的心。
这个略显平淡的故事似乎告诉我们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真话或许很难说出口,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步。电影的主人公或许还有其他路可选,但真正的普通人——你我,不就得脚踏实地吗?
以上文字来源于:Mac Love Me,
http://maclove.me/,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要叫做精神导师之梦?根本和片子沾不上边。。下了很久才下到这电影,怪不得这么少人看过了。。片子看起来挺舒服,笑点还是有的,想想还是四星吧。。
不温不火
温情小品。 好多台词不错,适合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CCAV6 還蠻可愛的
神秘的总是美好的,最难的是捅破那层窗户纸
小孩子不知道握住你的手,只是轻轻的拉一下....
竟然这么一见钟情了!
一部很平凡的电影,感觉是在品味生活。感觉有些温馨
让人重拾信心,重新认识自己和别人。重新对待生活。沟通之术其实就是这么简单。ps为毛分数这么低?
模式片儿
圣丹斯总出这样的生活小品,舒服而惬意,雅痞味十足。可问题是,这么多距离好莱坞大梦有点距离美的、舒服的生活小梦导演们,拍了一两部片后都干嘛去了?
早想到胖妞戲份少,沒想到這麼少……
A reclusive author of spiritual books, is pursued for advice by a single mother and a man fresh out of rehab.片曲片尾很好,情节不温不火,但喜欢的就是这种效果。
音乐很不错。
Me and the God,I don't believe in you, so what?里面的配乐还不错
很像《与神对话》电影版 对比观看电影《Charlie Bartlett》 (2007) 很有意思!Kat在里面的角色不出彩 嗬嗬 不过片子本身值得看!
豆瓣评介低了点
演员都很喜欢,但是故事讲得不怎么好
不知道多少人又将影片中的大道理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这是一部极为做作的电影。即便我们冷眼旁观他人的生活又如何,这也需要一定的思想高度。不想与麻烦扯在一起,是孑然一身的冷静。
這個世界,應該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