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围城》。
也许是年长了,很多事情和过去的看法完全不同。看法改变最大的,绝对是苏文纨。
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感情,是建立在知道他所有“丑事”的基础上。他和鲍小姐的一夜,她虽然嫉妒,但方鸿渐一示好,她很快就忘了,还帮他洗手绢。方鸿渐买假文凭,用丈人的钱出国读书,她还宽慰“有才学的人是不靠招牌的”。
有人说她并不爱方鸿渐,不过是因为虚荣,喜欢看几个男人为她你争我夺。选择方鸿渐,是因为他好控制。她确实喜欢男人围着她转,但是在这三个男人里,她感情天平毫不犹豫的偏向方。赵辛楣言语挤兑的时候,她立即帮方鸿渐说话。酒席上赵辛楣灌吐方鸿渐,也是她丢下众人,独自照顾他离开。她的感情没有方唐那么纯粹,但也不能否定,她确实很喜欢方鸿渐。
还有人说她有心计,而且还嫉妒,在方鸿渐面前说表妹的坏话。但是苏文纨说唐晓芙“抓了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不是空穴来风。唐晓芙的爸妈也说“我们的外交官回来了”,说明她交际很广,至少不是养在深闺的内向少女。而唐晓芙确实也有心计,第一次见面就一眼看穿方鸿渐的吹捧,后来私底下和方鸿渐见面,明知表姐喜欢他,却一直瞒着不说,两个人还互相通信。放到现在,闺蜜瞒着自己和自己喜欢的对象交往,到底谁比较过分?
至于她告诉了表妹方鸿渐的过去,导致方唐闹崩,被说是自私妒忌恶毒,拆散美满的姻缘。但是,人家苏小姐说他假文凭说他和鲍小姐一夜情,本来就是事实,又没有添油加醋。站在她的角度,方鸿渐就是个感情骗子,哪怕不是出于愤怒嫉妒,她是唐晓芙的表姐,跟表妹说一下男方的劣迹,也是提醒她不要被骗,有什么不对?
她还努力把方鸿渐带到上流社会,真心实意为他打算。邀请他参加沙龙,参加诗会,拓展他的朋友圈子。她还借法语主动索吻,对于一个自我定义“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女人来说,能做到这一步一定是非常喜欢对方了。
而唐晓芙对方鸿渐的感情显然还没有那么深,书里写,唐晓芙和方鸿渐摊牌的时候,看到雨里失魂落魄的他有些可怜,但他离开,她也没继续挽留。而孙柔嘉,说她爱方鸿渐,不如说他是那个时候出现最合适的人。
只有苏文纨,明知道方鸿渐的所有劣迹,知道他不学无术,碌碌无为。方家家境比她差,方鸿渐学历比她低,她毫不在意,真正的对他无欲无求,只是因为他这个人。
如果这都不算爱的话
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
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的爱情故事
看完了书,一鼓作气把剧也看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没想到这部电视剧比我的年纪还要大了。非常遵照原著的改编,很多台词甚至场景都和原著一摸一样。方鸿渐的人生好像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失去。而这个故事就是从方鸿渐的人生顶点、或者说抛物线向下开始的。正值青春的翩翩公子、欧洲留洋归来、邮轮上有两位美女倾心,这样的注脚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属于人生赢家级别了。可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越来越不尽人意,被有名无实的岳丈敢扫地出门、苦恋一位女生却无果、战火中艰难的去湖南的大学任教、与孙柔嘉结婚却万分失意。钱钟书先生写的是方鸿渐的故事,但是把书里的每个人都写得活灵活现,人物性格惟妙惟肖、金句不断。
吐血推荐,从小看到大,定期复习。
当年觉得陈道明长得和我爹好像啊....小说也看了很多遍 最后的结局 每每看看 每每唏嘘...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很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的人,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201703
那时候电视制作的水准真是高。主要是演员都太厉害了
毕克的旁白威武!
重温 每个人物都掐得神韵 读小说时最喜欢的是赵辛楣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在没有特效没有收视率压力的年代,拍出来的电影、演电影的人都是有灵魂的。这个时代搭建了恢宏的电影工厂,却成就了背后的一个个欲望。可悲不过如此:浅薄得自以为深刻,深刻的屈就于浅薄。
这剧看完了!表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是孙柔嘉同赵辛楣吃醋,方鸿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悲催ending。孙柔嘉就是那种把婚姻当职业的女人,就算读了大学学历,这个学历的用处也是钓丈夫。一旦得手,就原形毕露。
后来似乎吕丽萍再没演的这么好过。结尾方鸿渐一个人走着,流泪,不好,哭,大抵还是不甘心,对未来也还有期望,可方鸿渐有吗?
鲍及时行了乐,苏终是足了面子,唐没有丢失自尊,孙千方百计嫁了,赵实现了抱负;他,什么也没有。
演员个个出彩,如得神助。
那个年代,心无旁骛,演的个个出彩
豆瓣为什么没有六颗星?总共看过三遍,分别在9岁,16岁,21岁时。最经典的原著改编电视剧,没有之一!
经典就是经典,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把方鸿渐演得这么好了,再次重读围城,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也就是陈道明,葛优这些人了
最好看的还是旅行和三闾大学这两部分,其他的像小说一样,太琐碎了。
围城就是照着红楼梦写的,十个龌蹉男子也比不上一个汪太太,那是王熙凤和尤三姐的合体,众女子又更衬出唐晓芙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