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搪瓷脸儿李俊基比起来,我更喜欢燕山君郑振荣在影片中的表演。传统的朝鲜历史中,一直将这位李氏王朝第一位废主入为暴君行列,但把他的暴行放到中国,就如同朝鲜王宫的规模和紫禁城一样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很欣赏导演李俊益对燕山君的诠释,《大长今》的蜻蜓点水显然并不足以详尽这位暴君的短暂一生,年幼聪慧的长今更是将别人的风头抢尽。此番导演总算空出手来好好描摹燕山君一番,同时他的视角令人赞叹,起码他没有将影片拍成《罗马帝国艳情史》那样罗列事迹的宫闱大史记。
在这部宫廷影片里,高高在上的王被彻底还原成一个人,他的实实在在颠覆了以往用于君王身上的神化抑或扭曲,无论事实怎样,电影中的燕山君只是一个怀念母亲的Crying Babe。他的孤独无人能解,即便张绿水也不过客串了母亲的身份而已。他的痛苦却与孔吉产生共鸣,与其说是三个男人的争风吃醋,倒毋宁说是孔吉因为触摸到了王的痛苦进而萌生母爱。杀戮不过是失意男孩的残酷游戏,而历史的编纂又从来都是胜利者的特权。皇宫生活极大泯灭人性,这点我们怕比谁都更清楚。就如同华夏帝国的开辟者嬴政,他又何尝不是在“焚书坑儒”的恶梦中苦尽甘来。李俊益的视角与陈凯歌其实大无不同,对旧有观念的颠覆并非出于哗众取宠之心,他们只不过做了最简单的事情,将一个符号还原成人而已。
你我都不会忘记李雪健在《荆轲刺秦王》的表演,他的颠狂、暴戾、凶残和孤单正如今天的燕山君,嬴政在亲情和权力中痛苦抉择,李斯幽灵般的呼喊逼迫他只能在父亲自决后才紧抱着尸体“认祖归宗”。两人所诠释的君主不约而同地在这泯灭人性的皇宫中抗争,最后屈从。不同的是,嬴政成了万世流芳的始皇帝,而燕山君被流放,终年才三十岁。
从燕山君起,上溯八百年,中国另一位暴君齐文宣帝也在醉生梦死中结束了他三十岁的生命。我一度怀疑这两人命运的冥冥相通,可转念一想,似乎不是。高洋用以自卑的只是容貌,他的暴虐带着末日前的狂欢味道。传说高洋好测字,曾于玄冥推演中算出自己十年的皇帝命,于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成了任何昏聩者绝望者的首选。但燕山君只不过是被小心保护甚至处心积虑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不在乎王权金钱,有了这些又怎样?众叛亲离是如何也无法挽回的。他当了王,反而愈加孤独,从此不难理解现实里他对亲生奶奶仁粹大妃的鸩杀,即使他是大妃竭力保护并推举出来的王。
嬴政怀念和赵女在赵国的日子,但他不会选择回去,童年的欺辱历历在目。长平一战除了坑杀四十万人之外,连孩童也不曾留下。在今天看来这是何等暴虐的功绩,可假如彼此置换一下,你我是否又能为了仁爱之虚名而将头颅付与他人之手?“离开赵国时赵国人派人追杀我,他们怕我回到秦国后报复,现在,我也怕了。”高处不胜寒,难以生出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此情此情,谁都会怕。虎狼之师为秦国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同时为嬴政争取来残暴的恶名。没人在乎他对吕不韦的牵念之情,也无人理解他对赵女的至深爱恋。人们只知道,他统一了中国,他杀了很多人。
赵女离开嬴政,成就了后者的功绩;绿水陪伴燕山君,等待着最后的覆亡。谁知道这里有什么关联呢?两个女人皆充当着母亲的角色,他们给了孤独的人儿最后的慰籍。你看绿水裙子,多像《铁皮鼓》里奥斯卡时常栖身的场所。埃菲尔铁塔让这个长不大的孩子想起了祖母的长裙,燕山君最终也回归这里。各归各位,孔吉完成最后的演出,燕山君和绿水镇定自若等待着叛军,嬴政也终于完成了人到神的转变,将天下尽收囊中。
我们如今在真正接受到一部电影之前总是会被过多的媒体和舆论所误导,那么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如果将之与你已经现有的固化印象相比较,很难有对电影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王的男人》这部被誉为韩国版《霸王别姬》的电影,如果你希望能够在电影中看到一个模糊性别名优如何在舞台、人生、历史上悲欢离合,那么这部电影就会偏离你的预期,从而得不到中国观众的正面评价。
《霸王别姬》中竭力塑造的人物“程蝶衣”历经断指——我不是男儿郎——被公公猥亵,三个段落鲜明的心理历程,从一个男性身份走入一个女性身份,因此对于其性别身份的变化,陈凯歌给予了相当笔墨的描写,然而《王的男人》却只是在电影开始就给予了“孔吉”这个人物的女性身份,而并没有在剧作上给予人物足够的心理刻画的支撑。因此,在观影之后,李俊基卖力的表演总是让人觉得浮于表面,人物的不饱满和剧本的不厚重有很大的关系。此外,电影的主题也不尽相同,《霸王别姬》着重程蝶衣对于艺术人生的执著追求,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和历史长河中人物的卑微命运。《王的男人》则只是通过小丑杂耍剧为媒介来展现宫廷内的欺诈和凶险,而结尾孔吉长生表示下辈子还做小丑的愿望并不是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懈向往,而是对于这种小丑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渴望。由此,比起那部历史痕迹厚重的《霸王别姬》,《王的男人》只能称之为一部合格的韩国古装正剧。
由此,一个错误的定位势必造成观影上的主观偏见。如果我们抛开《霸王别姬》这个前提,立足于《王的男人》本身,我们会发现,电影刻画主体并不在于“孔吉”而是“王”,电影英文片名“King and the clown”,中是两个集体抽象名词的对立,“王”和“小丑”,就这部电影来看,王只有一个人,而小丑至少是长生和孔吉两人。然而,实际上电影中的三个重要人物都是小丑的化身,长生被刻画为男性的小丑,孔吉被刻画为女性的小丑,王则是一个不纯粹的小丑。王从这些小丑身上发现了自己,无论在历史中,现实中,还是自己悲惨的往事中,自己都只不过是一个小丑,然而在作为王的至高权力的扭曲下,王固执的接受了小丑的身份却同时又扭曲了小丑的身份,他丢弃了小丑自我和现实反省的本质,而是使用这种戏谑的方式对待否定自己的人,用残暴掩盖自己的懦弱。王对于孔吉的迷恋更多的在于对孔吉身上的小丑身份对于自身的内在投射,简单说就是需要一个能够和自己感同身受的人,而后面孔吉在扮演了自己被杀的母亲之后,王内心强烈的恋母情结有投射到了孔吉身上。孔吉实际上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小丑化身,他拥有太多的女性的优柔,因此没有选择离开王宫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由于他对于王的恻忍之心。然而,我觉得整部影片中刻画最为成功的是“长生”这个角色,其勇敢豁达,又自我嘲讽,游戏人生,才真正体现了小丑精神。
转自我的博客:
http://spaces.msn.com/sprint16 最初有听说准基的名字和他演的《王的男人》,没有想看的冲动,因为对韩剧不很发烧,以为只是个花瓶角色,哗众取宠的宣传而已。近日偶然有人借我碟片,也算是硬塞到眼前的。《My girl》和《王》都有,随意打开《王的男人》,却怎么也搞不出中文字幕,仅仅看了开头几分钟,便丢在一边,换《My girl》。看着看着被剧集吸引,并每当有准基出场都会不由自主想起《王》开场中那面具一揭的曼妙。于是发现不得不看,翻出碟片,鼓捣出英文字幕,边听韩语对白,边看英文,看了大半也理解大概。实在忍无可忍,终于去音像店买张新碟片,店主保证了会放出中文字幕的。
此后的事一发不可收拾。虽然还没忍心看第四遍,但每次看后都有巨大的悲怆压在心头,紧紧地,不去回想都不可能。在影片中,我分明看到的是三个无法自救的男人。
长生——戏子的野心
长生,出身贱民,一个街头卖艺的戏子,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然而,长生是骄傲和自信的,从粗糙的服饰和面具后,透出的眼神充满坚毅和光彩,他坚信自己是个了不起的戏子,他有摆脱现状证明自己实力的野心。当王给孔吉官职后,他说:我们是诗人,官职有什么用,满腹经纶才有用”可见其何等骄傲。他一次次保护孔吉又见其何等坚强,虽然他自己也一无所有,但他敢于不惜性命的守护一个人。他是意志上的强者,精神上的王者。戏子的野心,成为他宿命的根源。当王让他们留在宫中,自负的长生被野心蒙蔽了双眼,丢掉了保护孔吉的敏感,以为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一国之君,开始踌躇满志起来。殊不知,王是被那个美丽灵动的孔吉打动。等他意识到什么,一切已晚。长生的自负与野心,将自己导向了悲惨的结局,无法自救。
燕山君——王的自卑
燕山君,贵为国王,手握无上的生杀予夺大权,坐拥朝鲜王朝江山。然而,他是孤独自闭的,他自怜母亲被害的身世,痛恨无能把持朝纲,厌烦朝野拿他的错误与先帝的英明对比。虽贵为君王,而故作威严的面具背后,躲藏的是一具脆弱、自卑、自怜的灵魂。因此他身心失去了平衡,他靠嗜血与出格来壮大自己的信心和引人注目。他的一时激愤和耍耍王威,只能处置个把贪官和后宫奸妃,而满朝满野都已背弃他,他纵然肯再背负十世的罪名,也杀不尽,斩不绝。只有一个绿水,拿他当作天,却被世人讥笑为祸国的妓女。名义上他是王,但他是意志的弱者,精神上的卑微者。一国之君,外强中干,成为他宿命的根源。他更加暴虐而强硬地对待他能够控制的人和事,包括孔吉,这个对他既畏惧又怜悯的善解人意的戏子,他不会放手让他走。一意孤行,导致他的王朝无可救药地走向没落。
孔吉——至纯至善至美
孔吉,我的至纯至善至美的孔吉。他象一朵独自绽放的花朵,唯美却需要有人识。他的宿命根源是依赖,依赖于他人强大的意志,才会使他感觉踏实,进而尽情盛放美丽。他不需要自己做决断,他的天性与容貌,决定了哪里都会有人帮他做决断,甚至控制他。在与长生的卖艺生涯中,大胆、妖娆又纯真的笑容,因有长生共进共退才收放自如。不过,他始终是长生身边默契的合作者,是个不可或缺的美丽配角。来到皇宫,一切发生了变化,一个更加强有力的支配者为孔吉的美貌而动容,为孔吉的善解人意而动心。在王的面前,孔吉成为了主角,于是他最绚烂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他乐于为王表演,为王分忧。何况,那个王根本是他无法违抗的权威呢。是的,孔吉就是这样,一分激赏,就能换回十分回报。因此,在两个强有力的控制者之间,他根本无力自救。
以上三个无力自救的男人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注定的悲剧。孔吉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躯体,他更象征的是两个男人已经失去的全部的美好天性。长生是因卑微的生活与苍桑的经历,王是因长期的压抑与身不由己。于是,他们对孔吉都是真心,绝非达官贵人低级的趣味。他们是象抓住自己缺失的另一半自己一样,珍惜着孔吉。正如我们所有看客一样,对这朵出于泥土却纤尘不染的花朵如何也放不下、丢不掉。痛就痛在两个人都太强大、太对峙,一个胜于精神,一个胜于权力。孔吉对于两人又是截然不同的情感,长生是一辈子最信赖的人,没有他,孔吉的眼中可能只剩脆弱和彷徨;而王对孔吉既有些神秘的吸引,又有无法违逆的地位,他满足了孔吉被赏识的小小虚荣,让孔吉无从选择,也无权选择。
本是两个想守护他的男人,却不料在两人貌似强大的意志或权威下,都有软弱无力的一面。长生再不畏强权,不计生死,终究是一芥贱民,他的生命尚且如蝼蚁一般,被权贵踩在脚下,何况孔吉?王有无上权力,却无法在朝臣和女人的中伤与陷害中为孔吉辩解,还必须亲自治罪。就这样,两个男人眼睁睁看着孔吉毫无杂质的心被撕成碎片,三个人都束手无策。失控了的局面,生不如死的痛苦煎熬着他们,最好的解脱可能真的是死。于是,地动山摇的起义中,戏子在绳索上快乐地演绎人生中最后一幕戏剧,相约来世什么也不要了,再作一回戏子,痛快地与苦楚的今生作别;王回到绿水的怀抱,排除能够毁灭他人的可怕的占有欲,在他本该在的位置上,欣然入戏,听着长生“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只是以各种形式存在而已,最终都会到一起”,微笑着告别自己无力掌控的江山,从此永获自由。
影片结尾点出所谓《王的男人》不单单指那个名义上的王,长生又何尝不是精神上的王呢。而纠结于“王”之间的孔吉,美得让人无法呼吸,孱弱得似乎随时凋零,却最终果决地做出选择。此时,我们想抽身已来不及,孔吉深深钻入我们心底,成为一道一触即痛的伤。
别说了我舔的就是李准基的颜
伴君如伴虎,只不过因为那不是自己真正的王。
喜欢李准基,电影也不错吧~
导演应该感谢李俊基,也许只有他才能把孔吉演的如此让人怜惜吧~~
姓李的真漂亮
李俊基简直绝色倾城
李准基好帅
李俊基也太美了吧。
还行吧,中规中矩
李准基拯救了整部戏的平铺直叙。与艺术性相比电影的商业性更值得注重: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同志电影票房第10、韩国最卖座的年度票房总冠军?作为研究同志电影商业化的范本,“王的男人”对东亚文化圈如何改编本国大量同性野史轶事提供了一个参考。
李准基演得挺好的,剧情还行
一个男人和一堆男人
燕山君他只是寂寞了啊。
还好吧,能看的下去
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后半段,我当年的喜爱并没有错。从理论上说,该片不仅故事完整,情节点安置合理,而且在风格上带着传奇的色彩。而人物的设置也在商业片中非常出彩,这一次观影较侧重王、后、群臣的塑造。总之,不管第几次看都较有感觉。【第一次标记在08-03-29:准基的美...
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李俊基也不美型啊。
6/10。长生和孔吉互扮盲人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段落,既象征两人无杂质的情感世界又为长生被王烙瞎双眼进行铺垫,当结尾叛军攻入皇宫,两人走绳表演飞腾的定格然后出现了剧团成员沿着花草小径打鼓的嬉闹场景,那已经完全用心灵感悟现实、飞向广阔的自由;皇帝同性取向的暴虐荒唐,来自无法克服母亲遇害的心理阴影,把王后当母亲的替身,在戏子身上恣意放纵,总管因此策划了针对凶手和贪官的假面演出,通过顺从皇帝压抑的欲望再疏导欲望,摆脱理性的失明状态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小丑们讽喻现实的无拘无束使皇帝回归童年的快乐,他变成了天真浪漫的孩子,冲到戏台跪在长生脚下自愿饰一个丑角,皇帝拥有一切权力却不能像小丑一样想开心就开心,之后他的笑愈发恐怖命人剁掉贪官的指头,总管疏导欲望却激化皇帝暴怒与童真的双面人格,皇帝象征无力正视现实的灵魂。
还行
舵舵给刻了,就看看吧!真的不错,为什么人家可以拍出这样的东西呢!
这部电影最让我惊艳的就是李准基他能比女的还美还妩媚,当然更让我映像深刻的就是导演把昏君和市井小民刻画的淋漓尽致!深深吸引着观影人的心,一直追随着主角的步伐来看他的命运。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