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给丘吉尔做饭 2022-11-16 发表于湖南
纪录片,说一名越南出生的僧人,法号一行,信众很多,被驱逐到法国。他在法国又开始影响大众,在一个叫“梅村”的地方建立了全世界最好的修道院——当然这样翻译是不对的。
一行就是“正念修行”的创始人,修行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很慢的速度行走,无声地走,但是走得很远。
纪录片不承担介绍教义的功能。更多地是从日常的情节来展现。
第一个画面是在越南的行走。非常缓慢。简单一句,说不得不远走法国。
在法国的丛林更像一个乌托邦,而不是我们心目中对寺庙的印象,建在森林中的木头平房,没有菩萨像,没有庙宇。
表现得很细致的场景是:剃度。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论男女,接受剃度。先用剪刀,然后用推子,最后用剃刀,将头皮刮得锃亮。
一行率众僧尼很庄重地穿上袈裟,为大家主持大礼。
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讲经,没有木鱼,只有一只罄,尾音拖得极长,长得超出我的常识。
在西方人心目中,罄应该比木鱼更能代表佛教吧。
僧人们都有故事,有从牧师转行的,二十年前患了癌症做化疗,后来就信佛了,追随一行大师。
一行是他们所有人的大师,此外他们这个组织中再没有别等级之分。但是教规很严:没有私有财产,不能有性生活,等等。
僧人们一路行走,可以回家去看父母。在养老院与老父亲见面拥抱,父亲说“上帝保佑”,女儿也不以为忤。儿子回到家中,父母拿出他小时候的日记,看到自己七岁便已规划好的完美人生,一家人哈哈大笑,母亲却趁人不备悄悄擦了擦眼泪。
他们行走,静坐,有基督徒在一旁高声斥责,路人过来帮他们争辩,只有他们不出一言,甚至连眼睛都不抬。
也有一起开怀大笑的时候,比如一起坐旋转木马。下来后对管理员说:太感谢了!我们给你唱首歌吧!
旋律十分简单,但就是亲切好听,词也是很简单很日常的祝福,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完全听不出佛教的意味,更像基督教的赞美诗。
他们还有乐队,弦乐四重奏的音乐也简单优美。事实上,我是先被音乐吸引后才种草这部片的,当时并不知道一行与“正念修行”的关系,也不知道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更不知道影片的旁白是卷福。
佛教讲“供养”,但我们接触到的佛教缺了“音乐供养”,与基督教的音乐经典相比,佛教的音乐过于简单陈旧,缺乏亲和力和美感。而一行的组织,正念固然是核心吸引力,“关注当下”也是非常普世的观点,话说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说服我父母:过去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来,能够关注的只有今天,你们为什么要为过去和未来烦恼呢?看来我颇有慧根哪。
行走、正念、音乐,是我从这部纪录片里感受到的三个关键词,其中音乐是最应该去发展的部分。
一行法师去年已经去世了,我不知道他的衣钵有谁来继承?那个弦乐四重奏是否还在创作更多好听的歌?
我现在想起来怎么形容那些歌了,就像约翰克利斯朵夫小时候听他舅舅唱的那些歌,又简单,又优美,已经唱了好多年了,好像是田野的风和夜空里的星星一样自然,就是乡下没有作者的民歌呢。
在姜思达《仅三天可见》当中,采访柳岩。柳岩告诉思达:“所有在送走亲人过程中,你没有办法控制你最揪心难过的事情,不是看着他日渐消瘦,不是看着他身上管子越来越多,而是在每一个时间点,你该如何去告诉他,他的病情。还有更难的是什么?!就是做决定。……我觉得失去至亲的那种疼痛,根本不是时间可以修复的,是你一辈子会带入土的。”
去年春节,我经历人生第一次失去,失去我的爷爷。我觉得送走亲人过程中做决定最困难,但最难过是亲人还存在生的愿望,而你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他指甲慢慢变黑,体温慢慢变冷的过程。爷爷临走前,躺在老家的床上,闭着眼睛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眼里不时流出泪水,当他听到我们熟悉声音的时候,他的泪水流得更多了。床钩挂着药水,它“滴答滴答”地往下落,不断地提醒我:爷爷还在世上没有远去。但最后液体还在滴,但爷爷已悄悄地离我而去。那一刻我长声痛哭,好像有一股气压在我胸口上,使得我呼吸困难,快要窒息。
今年的春节,按照习俗回去祭拜爷爷。脑海里回荡着熟悉的画面,却没有那个唠叨我们的人。昨日谈笑的人,却只能用上香的形式怀念。那一刻,大家鼻子一酸,眼睛不由自主地泛起泪花。我们抑制自己的哭声,生怕破坏过年的氛围。我们偷偷拿纸巾抹去泪痕,生怕影响身旁的奶奶。疼痛像极了伤口,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结痂,最后残留下一道伤疤,而这道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纪录片《与我同行》中,禅师与我们一起探寻生命的本质,寻找生命当中得与失的平衡点。片子开头是禅师和一群人在慢慢行走,氛围肃穆、神秘又阴森,有那么一刻让我想放弃观影。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再接着看下去,不好再放弃。我很庆幸我选择观看下去,因为它完全没有让我失望。
纪录片每一帧画面与每一句对话都深深治愈了我。一草一木,一屋一瓦,一人一话,简单且美好。
纪录片里面有一个画面深深打动我,成为我向朋友推荐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原因。荧幕音乐响起,伴着此起彼伏的牙牙学语,紧接着一位手拉着小提琴的修女出现在我的视野。悠扬、温柔且有点小忧伤的曲调萦绕在站着几十位修女、禅师和坐满外宾的修道院内,跳动的音符穿过耳朵,直击心灵,音乐里时不时掺和人们的抽泣声,我也不禁因触动而留下泪水。修道院禅师们唱起“南无”那个音起,整个人像被洗涤了一样,内心所有痛苦,全部赤裸裸暴露在天地之间,并随着唱诵逐渐走向宁静。镜头特写一部分人,有的眼神清澈干净,有的残留泪痕;有的背影不断颤抖,头低着开始出现哭泣,并与唱诵声和在一起。我想这一刻,荧幕内外的我们都深深被治愈了吧!
随后,一位小女孩问一行禅师:“我有一只狗,但是小狗死了,我很伤心,我不知道怎么不那么伤心?”一行禅师平静地回答说:“这个问题很难。假如你仰望天空,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一朵美丽的云彩,你非常喜欢那多云彩,但是突然云不见了,你觉得云死了,现在我深爱的云朵去哪里了呢?你会发现你的云朵没有死,没有消失,云朵变成了雨水,当你看到雨的时候,你就看到你的云彩。当你专心喝茶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水在你的茶杯里,你会说,你好,我的云朵。我知道是你,你没有死,你以一种新的形态活着,小狗也一样,如果你看得深入,你会发现你的小狗变成新的形态。”
这个问题看来,人也是一样。
影响我很深的一本书《生命密码》也有类似的表述。大意是,在二元世界,人才有生命与死亡,而对于一个灵魂而言,它没有结束,他一直是开始的。如果你觉得他存在,他就在!
这不像是答案,确是最好的答案吧!
- [ ] 我们一直在奔跑,但是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一直在追寻,在寻找,在渴望,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于是我们继续奔跑。我们不知道,我们还要跑多久,还要跑多远 ,也不知道我们追寻的到底是什么。也许你寻找的是一种,你觉得自己没有的某种幸福的形态,于是奔跑和寻找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是生活还有生活中的奇迹,都只存在于当下。因为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未曾到来,我们只有现在。
- [ ] 我很早就知道,寻找真相和寻找幸福不一样。你渴望看到真相,但是你一看到真相,就无法避免遭受折磨,否则你就什么都没有看到。
- [ ] 如果静默是通往正念和觉醒的道路,那么声音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神圣的声音又是什么? 静默也会爆发巨响,你知道就像黑洞可以吸收所有的颜色一样,静默可以吸收我饿们的声音。神圣的声音是伟大的,所有在我们的练习中, 要达到内心深处的静默。 所有感知,思维,还有身体的静默。
- [ ] 那一刻,我感到十分平静,没有悲伤或者焦虑的念头进入我的脑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想法都不见了。我站在现实的光明的门槛上,超越了时间空间和行动。晚上剩下的时间,我都起身打坐🧘🏻,剩下的就是深深扎根的平和。
一行禅师走路的样子真迷人。
截了几张图,其实还有两处让我落泪的地方没有截图,想再看一遍。
我是听了樊登老师解读《正念的奇迹》后才开始关注一行禅师的,以前总觉得这本书名太俗了,原来我的感觉是不靠谱的,所以现在也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些未曾想过的事情,打破自己的惯性生活模式。
这部纪录片让我看清了很多我执我慢等等。
朋友圈充斥着一行禅师圆寂的不舍与以往的事迹,深受感动,在一位哥哥的推荐下看了这部纪录片心里甚是感动,这又何尝不是缘分,把禅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把佛陀的教诲践行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又伟大的一行禅师,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
第40分钟,穿花裙的小女孩坐在一行禅师对面,面对大众,拿着话筒,紧张的笑一下,不知所措。在禅师示意下,她举起话筒,急促呼吸两下,快速说:“我有一只小狗,它死了,我很伤心,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不那么伤心。”说完不再不安,静静的抿着小嘴望向禅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禅师第一句话,引起底下几只笑声。笑的人好厉害啊!
“假如你,仰望天空,看到一朵美丽的云,你非常爱它。但是突然云不见了。你觉得那朵云死了:现在我深爱的云,去哪里了呢?”听到这里,女孩表情悲伤,人同此情。
“如果你有时间去思考、去发现的话,你会发现你的云朵没有死,没有消失,云朵变成了雨水,当你看到了雨的时候,你就看到了你的云朵。当你专注喝茶的时候,你可以看到雨水在你的茶水里,你的云,也在你的茶水里。”女孩一直专注的倾听,此刻抿嘴微笑。
“你会说,‘你好,云,我知道是你,你没有死,你以一种新的形态活着,小狗也是一样的。”女孩开心笑了,露出一排可爱的乳牙。一行禅师同样笑着,合十。
此刻,窗外雨声叮咚,或轻或重,时疾时徐,鸟声脆亮油绿,悠闲自在。远处隐约的救护车声,间或电锯声,都被雨声鸟声遮没了。铅色的云天,渐渐现出微蓝的薄云。你好,亲爱的云!
看得我都想去梅村出家了。现在越来越欣赏佛教的多元化,也不会执着于某种尝试或者流派是正法,其他的都是坑或者歪门邪道。梅村里的每一位僧人看起来都像是艺术家,总是在演奏乐器或者唱歌。他们有时候还会去游乐园骑木马、吃棉花糖或者冰激凌。有个很喜欢的片段就是两位年纪很大的法师看着地上的玩具像小孩子一般笑起来。影片中的人常常在微笑或者流泪,也许我们在这种表达中,被佛法治愈了。
Soul cleansing
男朋友问我,为什么选这部片看,我说,想平静一下,他说,恩,看完觉得很安静。
紀錄片製作算是中規中矩平平淡淡,用卷福的旁白把一大堆影像串起來,似乎導演沒什麼特別要說的話,只是想營造一種流動的詩意。可是展現出來的影像裡,有些並不是那麼經過審視的。哭,每一次哭都是正義的嗎?在禪修營集體唱頌底下哭,只是哭自己的淺薄、重複和世俗生活吧,沒有在面向更大更深的東西...
旁白沉吟般的語言氛圍很好,講到即便是居住在幾千光年外的星球,只要開悟了,在這之間穿梭都不是個事,因為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聽到這段以及背後的感覺,覺得配音者Benedict Cumberbatch應該也是信徒吧,果然是。梅村也提供一個禮拜的短期禪修營,好像是五百歐全包,下次去歐洲的時候想去看看。
一行禅师确实很像尤达大师
mindfulne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没有无聊 看完莫名的舒心 开始前还有影片教呼吸法 很正经。最后日出 感觉灵魂都升华了。要大赞一下收音 这音效师怕不是专业asmr吧。卷福念白也加分。第一次看修行题材的纪录片 也不懂到底是不是佛教吖。有几个小片段很温暖 家人对修行者都好包容 可能没有几个天朝父母能接受孩子这样的选择吧。
伟大的纪录片 无可挑剔的剪辑和恰到好处的表达 并没有刻意聚焦在一行禅师本人 而是通过他的弟子的状态展现他们师父的伟大之处 任何有过禅修经历或者看过一行禅师书的人都很难不有深深的共鸣
Silence can be thunderous
剃度洋人和尚我一个爆笑。配音存在感稀薄。观影过程中间或感到宁静,但大部分时间都觉得这群教徒只是自我感动得厉害。不理解信仰,只看到无边的矫情(会看这个大抵也是在越南影院没什么可看的@CGV Vincome Da Nang
看了书有来看电影 觉知自己
安安静静的生活,如客,旁观自己。
平靜,最簡單卻又最深。就當短期出家一下。
当你喜欢的云彩消失了,你以为他死了,下雨的时候你又遇见她,喝茶的时候茶杯倒映出他,他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存在
電影沒有對梅村和一行禪師的貢獻有公平的交待,反而拍得他們像群雲遊野鶴。但在小鎮難得看到這部片子,是禪修小組的包場,而且聽到觀眾的反饋,觀影經驗可以讓電影多一粒星
充满慈悲和欢喜。1.里面还有一段基督徒大骂佛教的,然后修行者们只是静坐着,没有人有反应。2.小女孩问我的狗死了,我很伤心,怎么样才能不伤心?一行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当你看到你喜欢的云, 不见了,你以为它死了,下雨的时候你看到它,喝茶的时候看到它在杯子里,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每个瞬间都走在回家路上,每个瞬间都欲离家,每个瞬间都在外飘荡,每个瞬间都在家中。i am almost home. “i am truly home.”
几度泪奔,大道至简,无关宗教。
抛开宗教,这也是部很美的电影,镜头、音乐和本尼的配音都属上佳。成熟运作让人得到心灵慰籍,是现在建制宗教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