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舞台设计出身的的导演,50年代的彩色片能够拍出这么美的画面的,真的不多。如同该导演指导的《梵高传》一样,无论是梵高传中的田野乡村风光,还是这部电影中的巴黎街景、舞会,包括本片后半段大量出现的歌舞场景,都非常漂亮唯美。
片头的巴黎的一些著名地标的镜头,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男主同一位钢琴家一起住在塞纳河左岸艺术街区里的一栋多层小楼中。男主那起床后要把小床升起来,然后通过各种机关摆出起居家具,也是超有意思的一段。
待续
很经典的歌舞剧,歌舞剧我只看过红磨坊和芝加哥,但是这部的歌舞排演很赞啊,除了最后的男主yy生命大和谐外,最喜欢那个钢琴家躺在床上白日梦那一段。记得有一句歌词是: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那段白日梦就是他,是他,全是他,哈哈。不知道有个小细节有人注意没,连最后叫bravo的那个观众,都长得钢琴家的脸,不禁让人想到是白日梦结束后,钢琴家自己为自己的表演大声喝彩,很有爱,也很能引起爱白日梦的我的共鸣啊。虽然从剧情上来说,那一段颇显的多余。 钢琴家其实只是连接男主男儿的功能,花太多笔墨显的累赘了。可能是因为那段白日梦太精彩,导演也舍不得删掉吧。
另外这算是蛮早的天降胜青梅的桥段了。不过个人觉得女主的演员不合适,龅牙,脸长,像只驴。而且女主人设不讨喜,脚踏两条船不说,颇有点东家食,西家宿的感觉。男主么,就是蛮典型的浪子。他不是爱你,他是爱上了在巴黎一见钟情的感觉。
在《拉拉蓝》余热的影响下终于看了,之前一直停留在“听说阶段”。看完怀疑自己看了假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一个时代错置后便无力吐槽的经典。当然,最后十五分钟重头歌舞段还是很提气的(前面九十五分钟就当不存在吧
剧情与歌舞脱节的歌舞片,最后20分钟的群舞感觉是为最佳服装、最佳置景专门设计,眼花缭乱看的昏昏欲睡…
浪漫派,歌舞跟剧情的搭配恰到好处。
好难看,可以把跳舞以外的内容全部拿掉。故事俗,女主土,正常审美的都会选防晒油女皇吧。
全片都洋溢着一股浪漫的气息,这是巴黎的特质,也是那个时代歌舞片的特质吧……结尾前很长的那段舞蹈创意十足。结尾的大团圆莫名其妙了点。
Leslie Caron绝对的不可方物。不过那一年真的没有好剧本了吗?
女主角又丑还劈腿,可怜的男二被戴了绿帽子还那么高兴,可怜的女二花了钱不说还被当做备胎,女主越看越像凤姐。。。。补充:本来是三星,但是最后那段长到离奇的歌舞和那个操蛋的结局让我改成2星了
⒈《雨中曲》甚至都没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却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等6项大奖,所以说啊,奥斯卡和IMDb、豆瓣评分一样于我只能是观影参考呀;⒉丽丝莫名其妙地就移情别恋上杰瑞,这剧情设计,我也是醉了;⒊相比片尾的奇幻舞蹈秀,我还是比较喜欢两人初次约会的湖边舞蹈。……
影史最差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除了凯利带领孩子们学英语(《I Got Rhythm》)与怀才不遇冷眼旁观的钢琴家梦见音乐会上所有人都是自己外,再无精彩场景。对巴黎的虚伪庸俗化呈现。高潮多个画与舞台布景互切的歌舞联欢冗长无趣。结尾毫无铺垫的强行大团圆令人恶心。女主选角失败。(5.0/10)
看到巴黎贵妇称赞男主角宋庄门口几十块钱一张还带框的画好,自己看了上百个青年艺术家就属他的画好看就没兴趣继续了,中途还顺带嘲讽了下抽象画,真没劲好莱坞品味太可怕,最有意思的该是那个法国小伙子回忆自己女盆友的那五段舞蹈了吧。
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后面只剩下男女主的感情线,顾不上刻画其他人了,还好有美妙的音乐和最后一大段舞蹈。爵士,踢踏,大布景下的完美场景转换,没唱一句歌,全凭身体语言表达情感。Gene Kelly真是个让人快乐的人,永远充满着向上的活力~如今科技发达,但想象力有时还不如那个年代旺盛。
原以为是两种文化的冲撞用歌舞形式来呈现,然而确是歌舞加上俗套的爱情故事,五十年代的奥斯卡审美似乎有些落入对传统类型片的奉承。歌舞与叙事的结合脱离现实,变成纯粹梦幻式场面营造,结尾不就是强行用盛大歌舞来达到高潮。
C’est la mise en scène
落魄艺术家、巴黎贵妇人与小店丑小鸭的酥烂三角恋剧情,但导演讲述方式真是迷人。明奈利成名作,拍摄时导演会回忆起他早年做商业插画师的往事吗?被宝琳凯尔称为好莱坞纨绔子弟的他,也是有自己的作者风格的
要么就是George Gershwin的配乐实在不适合在一个小电视里听...
虽说是歌舞片,而且也非常精彩华丽,但大段与剧情联系不甚紧密的歌舞表演也太喧宾夺主了吧
请注意,这是70年前的电影,评论区各种秀优越感的可以滚了,要考虑片子的年代性,70年前你还没生出来,70年前你家还没电视也看不到电影,你更不会踩着节拍跳舞。一帮被偶像剧的硅胶脸霸道总裁豢养地都毫无审美观可言了!【哔哩哔哩】
灯光、颜色、演员、道具呈几何状态增减的万花筒和人物的动作一起构成德勒兹所谓的Global Movement,事实上是这种眩晕的效果导致我们感受到在世界上的存在。片头的结构性房屋、中段的一人乐队和片尾的场景无限制穿越证明明奈利不止有结构意识,也在有目的地进行知觉试验。
真心欣賞不來 全片精華在最後二十分鐘的舞蹈大場面……前面除了Gene Kelly的舞……其他劇情什麼的可以不用看了
本片获195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效果,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最佳剧本六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