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开场五分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2MzA1NjEy.html 《意外》将于9月17号在港上映,而内地看到却不知是何年。发行方寰亚除了制作相关制作特辑外,也流出了五分钟的开场戏来吊足观众胃口。
五分钟开场戏足以说明郑保瑞的个人能力。对于郑保瑞是否丧失个人风格沦为翻版“杜琪峰”,开场足以说明问题。如果没有猜错,摄影应该是银河映像的御用摄影师郑兆强,如果要挑刺的话,超宽银幕以及一些顶光的布置确实一如既往,连滤镜也十足杜琪峰,但郑保瑞却赋予了郑兆强不一样的影像意义。
开场古天乐,叶璇,林雪,冯粹帆暗杀四人组逐一登场,制造一起“意外”事件。郑保瑞基本上是使用简单的固定镜头和极其内敛的运动镜头组接而成,暗杀的全过程除了玻璃下坠一刻具备视听刺激外,其余的剧情则相当克制。其克制的镜头叙事竟然渗透出些许写实意味,换做杜琪峰,他一定早已经长镜头加快速运镜了。而在相当缓慢的叙事中郑保瑞却用镜头描绘出一番杀机四伏的暗涌:其中多视角的切换隐喻了各种窥视的幕后操盘手,而镜头的小心翼翼则反应了这件accident中各人相当精确计算及谨慎行事的幕后心情……而整个开场中几乎没什么音乐,除了落幕处的简单音乐点,全部用街道现场声做出一番以静制动的吊诡气氛。
说到“精确计算”,这个开局几乎是我看到的最酷最完善的杀人布局。团体作业从老千到窃听到文雀,无刀无枪的集体杀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而在香港电影中,一些团体作业题材相对都交待得相当“求其”,没有真实性。而《意外》开局竟然只用几个镜头便交待了几个暗杀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又真实又有戏剧性,对于习惯港产片敷衍作风的我辈实在是相当“意外”。据郑保瑞说,一些杀人手法设计更是非常理性的用物理学等方程式精密计算而出,足见其对这部电影的良苦用心。
更绝的是,开场五分钟的设计,已经交待出暗杀四人组的基本性格,冯粹帆的粗心掉烟头不但反映了这个人的行事个性,更是为后面的叙事埋下了伏笔;而古天乐捡起烟头,也正是反映了这个小组领头人的冷静及近乎夸张的克制,暗埋下了他“心中有鬼”的后段叙事。
郑保瑞现在已经是阿杜最为欣赏的一位少壮派导演。看看银河映像成立十多年以来,阿杜从来没栽培过任何电影公司外的新导演,而即便是游乃海和罗永昌,在银河映像中混了这么多年,也只有机会拍了几部戏,而且全部都有所掣肘。而阿杜竟然主动希望郑保瑞入伙,并让《意外》拍摄长达17个月之久,自己则鞍前马后给这部电影提供监制意见,足见阿杜对郑保瑞的信心。
而开场5分钟也确实证明了阿杜一定程度上的慧眼识英雄。郑保瑞必定是银河映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罗永昌你如果再这么颓废的话,以后就只能给阿瑞提鞋了!
如果郑保瑞能够继续进步的话,他一定有机会成为来日的杜琪峰,以后他的电影中如果能上演一幕杜琪峰与王天林式的师徒之谊,让阿杜客串几部戏的话,便是我等银河fans最大的八卦欣慰事。
持续关注《意外》!
制作:五保瑞
监制:半保瑞
导演:杜保瑞
劍走偏鋒的鄭保瑞加入風格凌厲的銀河映像,這樣的強強聯合對於影迷的意義不言自明。單說我自己,作為銀河飯屎,同時也是《狗咬狗》的推崇者,聽到這個消息著實興奮了一段時間。二者碰撞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鄭的首部銀河作品《意外》便要在眾目睽睽下交出第一份答卷。
《意外》拍了一年多,千呼萬喚始出來。看了之後,卻發現這份答卷的成績很尷尬──
它的確非常“銀河”,但是卻不見了“鄭保瑞”。
鄭保瑞的風格,看過他片子的人應該都清楚。簡單說來,激烈、暴力、污穢到極點,產生奇特美感,絕望中仍有希望。然而這曾經鮮明的一切,在《意外》中蕩然無蹤。《意》主題上的宿命、黑色、團隊精神,視覺上的高對比度攝影、頂光運用、強化的空間感、舞台式走位,無一不是由杜琪峰建立的銀河映像標誌風格,標誌到若是抹去頭尾字幕的導演姓名,大概99%的人都不會知道這部電影原來是鄭保瑞拍的。
強強聯合造成這樣的結果,一方面似乎可以理解,畢竟該片起用的都是銀河班底,剪輯David Richardson、配樂Xavier Jamaux都是銀河重臣,劇組人員也是銀河老將,銀河人自然拍出銀河作品;同時也相當令人疑惑──要知道,美指、攝影都是鄭保瑞舊時《狗咬狗》、《軍雞》的拍檔,這些對影片視覺風格影響至深的崗位,按理說跟銀河沒啥瓜葛,為何這次突然全盤銀河化?當然最重要的是關於創作者本身──這種對銀河風格的追求到底出自誰的意願?
相信不會是杜琪峰的要求。杜sir這樣的聰明人,請鄭保瑞加入銀河絕不可能是為了培養出一個杜琪峰第二。再說如果他需要執行者,已經有羅永昌在(這話說得很不厚道-_-),沒必要再製造一個複製品。相信他看中鄭保瑞獨樹一幟的風格,一來與銀河有相通之處,二來可以為銀河增色。所以他一直對鄭強調,“你要拍你鄭保瑞的電影”。然而即便這樣,鄭保瑞拍出的片子仍然很杜琪峰,看來只能是鄭保瑞自己做出的選擇。
這種選擇又分有意與無意。我不大相信是有意為之,作為電影作者,複製他人無疑是自尋死路,鄭保瑞不可能不知道。剩下的可能性便只能是無意之舉。這種無意識是潛移默化的──受到杜琪峰的潛移默化,受到整個銀河團隊的潛移默化,最後被吸入銀河強大的氣場中。
一入銀河深似海,不是沒有前車之鑒。銀河成立之初,有游達志為例,《兩個只能活一個》、《暗花》、《非常突然》都是他名下作品,堪稱銀河經典,當年與游乃海合稱“二游”,如同銀河左右護法。然而江湖盛傳這幾部片其實都由杜琪峰導演,游達志只是執行及掛名。游達志離開銀河後,回過TVB,混過大陸拍電視劇,又混馬來西亞,拍出來的東西口碑不佳,混得一天比一天寂寂無名,似乎也印證了那個傳言。最典型的例子還數羅永昌,做了十幾年杜琪峰的副導演和執行導演,待熬到自己獨立做導演,仍然活在“杜琪峰”三個字的陰影之下,甚至被指為老杜的山寨版(《機動部隊之同袍》、《警例》)。他的警匪作品統統逃不開杜琪峰的影子,可惜畢竟不是杜琪峰,僅僅學到五、六成,倒是不那麼“銀河”的《每當變幻時》有點意思。再者便是游乃海,也是多年銀河的媳婦熬成婆,待到由編劇轉去導演,《跟蹤》也毫不例外地烙上濃烈的銀河印記。銀河的強勢,在於它在不知不覺間溶掉個性,突顯共性(所謂共性,其實是杜琪峰的個性),將所有的手下都統一為一種風格。這樣的情況下,鄭保瑞加入銀河,幸焉,不幸焉?
作為電影人,是幸──銀河為鄭保瑞提供了更完善的製作條件(包括資金、製作週期、演員陣容等級)和更廣闊的平台(更加面向國際,如這次的威尼斯影展)。作為電影作者,是不幸──個人風格的迷失對於創作者十分致命。《南海十三郎》裡,傳奇編劇南海十三郎教徒弟唐滌生,“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模仿我有甚麼用,模仿得再好也是我”。唐滌生警醒,最終自創一格,成為一代名師。
“學者生,似者死”,對於身在銀河的鄭保瑞同樣適用。
如何既吸收銀河的長處,又在銀河中找到自己,應該是鄭保瑞接下來思考的問題。
==================嘮叨完的分界線==================
以上扯淡純屬由作者論出發。若只說電影本身,一部沒有個人風格的電影不代表就不能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意外》其實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至少很對我這個銀河飯屎的口味。哪怕它有點“竊聽風雲”(古天樂竊聽任賢齊的段落),有點“神槍手”(古幻想死去的老婆仍在),甚至有點“Prison Break”(-_-,真的耶,古牆上貼滿note的那些鏡頭…),都不影響它的好看──其實從創作時間上推斷,《意》比《竊》要早,跟《神》大概平行,不會是跟風,只能說導演們英雄所見略同。
拭目以待鄭保瑞下一部銀河作品。
银河映像的电影,好像是欧美两大类型电影的集合体。角色架构上借鉴了像霍华德·霍克斯的冒险片:总有一个针对专项任务开展行动的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团队;队长,也就是男主人公,沉稳果断具有领袖气质;为了使角色性格更有层次感,制造更多戏剧冲突,通常会设置一个年长的男性成员,和一个年青的女性成员,等等。而影片的其他几个方面,因袭的却是与霍克斯的冒险喜剧浪漫迥然不同的法式犯罪惊悚的风格:强调演员简约内敛的表演,风格相对写实节奏相对舒缓,最终提供一个火山爆发式的震撼结尾(通常涉及宿命论母题)。
在这样的风格框架下,银河导演们所要做的就是寻找适合题材依照模式编排情节塑造角色,最终制出成品。而郑保瑞此次的银河流水线作业之所以不太成功,主要是第一个选材环节上出了问题。
影片的确有个很像《跟踪》却更加华丽的开场。可在了解到四人团队的干的是“制造意外买凶杀人”的勾当后却不免疑惑骤生:这样一种充斥着高度不确定性的东东,怎么可能成为职业罪犯的谋生手段?例如第一次行动。之前的诸多步骤,甚至当事人下车后的站位,姑且忽略不计。可你怎么保证高空落下的玻璃碎片足以将其毙命?第二次的“雨夜行动”占据了更多的篇幅。其中古天乐因天气和队员状态等原因数次取消行动。这或许是导演用来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说明制造“意外”也不总是像第一次那么顺利和完美。可他似乎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有哪个保险受益人,愿意出现在被保险人被杀现场?
既然“意外杀人”在逻辑上如此难以把握,为什么编导还要勉为其难地拿来使用?个人胡乱揣测,这多少与上面提及的银河风格有关。
港片如要提供惊悚悬疑,十有八九离不开犯罪。而要锁定犯罪,角色身份就只能局限于警察和罪犯两个行当。同时,刻意追求的“群戏模式”,则进一步压缩了选择空间。比如义警忠魂、独行杀手之类的故事便只能被排除在外。那么所剩下的,无非就是扫黑小队、组织窃听、协作跟踪、甚至小偷公司等有限的几类。可糟糕的是,这些真实职业背景的题材已相继被银河等公司搬上过银幕!再拍,无异于拾人牙慧。怎么办?牛群讲话,“死人都吃了两遍了,现在只能吃活人了”。于是开始凭空杜撰职业,于是就有了这个“意外杀手组”。
特定风格下的题材创新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就需要在角色刻画上多做文章。但遗憾地是,本片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太让人满意。通常情况下,当影片的主人公是杀手时,为了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免不了引入一些良心救赎之类的心理描写。可意外的是,《意外》却没有!原本曾认为那个“帮派老大”的身份,是一种善良本性的暗示。可当看到四人一如既往地实施对那个无辜老者的谋杀,才发觉导演本无意探讨道德底线的问题。他只关注于讲一个经验丰富同时爱疑神疑鬼的冷血杀手的故事。
公平地说,对于引发古天乐猜疑心理的诸多细节,编导的确下不少功夫。不仅前面以“烟屁事件”作铺垫,后面所发生的事件也都在保持模糊性的同时,力争做到能够自圆其说。比如,新闻报道,卡车司机受伤不省人事。潜台词是:如果是杀手,会玩自己的命?古家被盗后,警察特别强调:小偷洗劫了大楼里的很多家。潜台词是:没有专门针对你哦!老伯精神恍惚记忆丧失。潜台词是:很可能是自己跳的楼!……但考虑的过多过于周全,反而成为影片一大败笔。因为如果单提其中一个,都可被解释为“意外”。可包起来一股脑地起扔过来,只有傻瓜才会相信是“意外”!
结尾的处理也是同样问题。“人算不如天算”的构思要比《跟踪》来的更为合理流畅。但之后的“恶有恶报”则过于拖沓。莫不如将两者合二为一。
至于演员方面,对古天乐和林雪两人已经严重审美疲劳。一成不变的造型做派。夸张点说,把两人片中镜头截一个出来,你甚至都分不清这是哪部电影。相比之下,冯淬帆就够新,虽然也够老。对任贤齐没有好感,特别是开口说话。两个女人的气质都不错,可惜戏份太少。最可恶的是导演,你要玩床戏就像人李导那样敬业一点。结果一个正面,脖子以上,另一个倒是腰部以上,可惜是后背!还不知道是不是替身。
以制造意外牟取利益的大脑(古天乐饰演)具有“真正”的专业精神,他不认可任何巧合,而将巧合看成人为制造的意外。我们可以说,他走火入魔了。一次雨夜杀人计划的失败以及居室的失窃,导致他怀疑此乃他人制造的“意外”。怀疑矛头指向了委托人投保的保险公司老板陈芳洲(任贤齐饰演)。
大脑的偏执或许源于妻子意外的车祸,这件事不仅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也导致他变得极端自我,强势,只相信自己。他遵奉着一种可称为“人定胜天”的理念:一切意外都是人为设计的结果,从而使得他反抗命运,挑战宿命,自信能借助自己的能动性改变世界背后无从捉摸的运作规律。
很显然,命运回予了大脑一声犀利的嘲讽。这是电影的结尾,当日食的意外到来导致原定复仇计划的失败,醒悟的大脑想违抗自己制造的“意外”,却成为了新意外的制造者。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命运无常、死生有命,人越是用力越无力,也是那句犹太谚语阐释的深刻意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为什么人类的思考会引来上帝的笑声?因为在上帝看来,人要做的是敬畏与谦卑,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将思考当作行使个人自由意志的工具,妄图以此凌驾于全知全能的上帝之上。以有限来违抗无限的行为,只能走向失败。在这里,上帝可以换成佛法或其他宗教的概念,归根结底是大自然运作法则。
《意外》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主题在此,背后渗透着一种深刻的佛教无常的思想。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惯常言及的命运、宿命、天意不可违……等概念或俗语,均在传达这层意思。人一旦自大,企图反抗无常的命运,命运便会给予他难堪的嘲讽,说是意外,实则是命中注定;大脑的结局不正如此吗?
尼采认为宇宙的运作是普遍的混乱无序,无法预设目的,运作过程就好比是掷骰子,是一个永不停息流变(becoming)的过程,骰子每次投掷出去,代表偶然性(chance)的集合,而投掷出去就肯定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非理性的必然性,是命定的结合(combinaison fatale;fatal combination),是谓永恒回归(eternal return)。而与此同时,也可以把重复性的掷骰子、重复的确认偶然性看作永恒回归的一部分。骰子被投掷出去的第一时刻是永恒回归,骰子停下来翻转过来出现数字的第二时刻也是永恒回归。永恒回归绝对不是对同一性的认同,骰子结果相同是偶然的结果,不是对同一性的确认。但柏拉图认为生成(becoming)是一个无限度的生成,所以必然会衰败,会变坏,会有罪孽,所以需要一个造物主出来,需要一个理念(idea),通过外力使它扭曲,成为一个循环,造成一个机械的因果律,造成一个最终结果。在苏格拉底以前,只有Heraclitus意识到生成不能被评判也无法被评判(judge),生成的法则不是来自外力,来自其他地方,生成自身就是正当的(just),法则就在生成自身内部。我们要确定的只有偶然性(不是因果律),目的是为了确认(骰子投掷后得到的)数字或者说骰子投掷后必然会翻转停下来的结果(不是最终结果)。反目的论的对于无限生成偶然性的过程的确认就是永恒回归。
以上是对德勒兹解读尼采永恒回归理论的最简单粗放概括。
古天乐团队通过因果律的方式来制造表面的偶然性(柏拉图方案),发展到最后以至于不再认为有真正的偶然性存在,但偶然性的必然性存在才是真正的必然性,非理性的必然性。
这电影很难不用永恒回归概念去解释。银河映像巅峰年代的水平完全可以比肩梅尔维尔。
一部《神探》,一部《意外》,银河出品,相隔不久。故事外包都是奇巧精微,扑朔迷离;内里的重心都落在人性宿命。我想编剧导演如果不是对人的命题有十足兴趣,又怎能深入挖掘,把每个镜头拍地冷冽清醒。
日食出现时,天幕骤暗,云涌如浪潮带来不祥的预兆。古天乐饰演的何国辉,光影勾勒出棱角分明的脸,双瞳中太阳被投影遮盖,只剩黯淡的光圈,痛苦与绝望被瞬间放大。那一刻他所看见的不止是一个大自然的意外,更是无路可逃的宿命。
对于命运来说哪里有什么意外,一切都是注定。
所有的死亡都来得费尽心机。完美的意外,需要奇思的想象,缜密的设置,天时地利的配合,以及严丝合缝的团体操作。只有一次死亡是突如其来,那就是片尾何国辉的死。这是真正的意外,完美的巧合。起承转合,全是天意。
制造意外谋财害命的杀手,不过是一个痛苦的人。没有感情,独来独往。不信任何人,赚来的钱整齐地堆积,家什简陋,穿着灰色的旧衣,不抽烟不饮酒,只有死去妻子的幻影能带来些许慰藉。孤独并不是找不到爱自己的人,而是找不回自己爱的人。影片推进到三分之一,突然急转直下。入室盗窃、两死八伤、形迹可疑、暗布杀机——一个个货真价实的意外穿织在一起,成就了最好的谋杀。这一向是他行凶的原理,然而道高一丈,老天玩得比他更加炉火纯青。一个个意外令他坚信自己已身处危险之中,作茧自缚,自掘坟墓,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人如蝼蚁,天命难违。何国辉死的时候没有闭上双眼,但眼里已经没有了痛楚。逆光的镜头,余晖从镂空墙面直射在脸上,温度带来幸福的刹那幻觉,一切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出生,成长,一帆风顺的平凡人生,遇到了意外,或者丧妻,或者丧母,无非突生枝节,却彻底改写了命运的走向。人无力改变外在环境,也无力修补内心的漏洞。表面寻常平静,内里满目疮痍。天意没有告诉我们,当内心被挖走一块,遗留下残缺后,该用什么办法去弥补那些痛苦;也没有告诉我们,当已经走上了错误的不归路,是否人生真的覆水难收。即使收拾心情重新上路,如履薄冰小心讨好,是不是水急浪高的这一程路,依然避不开偶合意外,难抵彼岸。
山高路远,走得越久,心里越苦。你我谁都不必否认。快乐变得越来越轻,内心变得越来越重,倘若学不会与自己和解,又如何面对来路的暗涌。既然宿命难违,不如不问,不思,不辩,笃行。也许执着善意与坚韧,得以在百年后,让这一生,成为老天又一个意外杰作。
片子太短,意犹未尽,布局精细在港片中很难再寻,剧本中有些许冗余,或者说尚需展开;这部电影很不杜琪峰,基本就没有多少用到轨道的镜头
殺手不相信有意外,正如雞不相信真愛
一只狮子追十只羊,有肥有瘦,分别钻进了10个山洞。狮子只能进1个山洞,其他9只只能放弃。问狮子为什么进了一个瘦羊的山洞而不是肥羊的山洞?答案是:它愿意……《意外》的逻辑和思路跟这个不算脑筋急转弯的脑筋急转弯差不多。
过于平淡,尚欠火候。
非常精彩的剧本,开篇意外四人组的亮相十分惊艳,短短数分钟,主要人物职业、性格、分工全部交待清楚,四人组在研究讨论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银河映像主创在开会的样子,十分有趣。说到底该片探讨的是一个人能有多自负,自负到怀疑一切,自以为掌控一切。古天乐全程几乎独角戏,也是近些年来香港电影里最被低估的表演之一。
《跟踪》的姊妹篇,古天乐演得很像独行杀手。
男主们都爱女上位
所有意外都可以制造出来? 很小的一个切入口,却能把故事拍的精妙、精短、精湛。大佬不再牛逼闪闪、无所不能,越来越人性的人物塑造,给人不一样的港片感受。
说的谎多了,就不容易相信别人的实话了;假意外制造的多了,就把所有意外都幻想成人为的了。
就算你调子搞得再错乱抑郁,也拍不出《The Conversation》的水平。还有我受够了古天乐要么无厘头劈腿贱男、要么臭脸抑郁症自闭衰鬼的两个定位了,还不如年轻时的小白脸让我顺眼,拜托大哥这种戏少接点吧。
还不错~编剧的思维我喜欢!开局5分钟很精彩!杀手不相信有意外,正如妓不相信真爱。
妄想症至躁郁症的过程,杯具至餐具的过程。
冷场过多
我想知道为什么在日蚀的时候古天乐突然就想通了整件事情发现自己错了……
1小时12分时,仔细听,你会有意外惊喜。
黄健翔友情客串
整体节奏不错,但是情节越到后面越扯。香港人民的眼睛很彪悍啊,都直接用肉眼看日全食...
日食居然都不报导...好意外..
摄影和剪辑很好,日食那个切入点也不错,可惜过慢的节奏毁了一切。主题上脱离不了PTU和神探的神神叨叨路线,以及小段不痛不痒的女上位床戏,最后再毫无意外的收场。郑保瑞没什么才情,不让人意外,除了制造意外的过程本身,以及自闭症加被害妄想狂的天花板红色草图稍微给人一点惊喜外,沉闷到不值一提
警告:日全食不是齐刷刷抬头看的!十秒钟后,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