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正片

主演:黄渤,贾玲,朱一龙,徐帆,高亚麟,吴彦姝,许绍雄,王骁,周冬雨,刘昊然,乔欣,王一楠,刘天佐,田小洁,孙茜,张宥浩,尚语贤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 / 武汉年份:2021

 剧照

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2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3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4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5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6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3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4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5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6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7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8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19穿过寒冬拥抱你(方言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英雄的城市,无畏的人民,温暖的人间。

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总是有着女性视角的独特美感。在残酷的疫情面前,导演没有刻意去渲染人间的惨烈,而是从普通人视角带观众感受环境的冷暖。快递员,钢琴老师,旅行社老板、医生以及护士等人物的刻画,每一段都非常真实,感情真挚,笑中带着泪,糖里藏着刀,非常好笑,也十分好哭。我觉得能牵动观众如此丰富情绪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我觉得应该是武汉方言的输出。我是真的没想到,地道而日常的武汉方言,听起来这么有味道,说起来特别普通的一句话,用武汉话表达出来都会很有意思,而且特别有老百姓过日子的那种烟火气,实在好听极了。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黄渤老师和高亚麟老师,他们俩都是我们山东人,我们山东话跟武汉话可完全不是一个调调,他们能表现这么好,真的是下了很多工夫的。

让人最惊喜的莫过于武哥和叶老师的故事了,简直承包了全场的笑点,我以前知道贾玲的戏很好笑,却不知道贾玲跟朱一龙搭配起来这么好笑!他们从相遇开始就看点十足,订外卖遇上不接电话不开门的客户,这实在是太常见了,因为我经常办这事儿(坏笑),但我很幸运没有遇到过这么火爆的武哥来砸门(举手投降),叶老师黝黑黝黑的皮肤,在电影院一出场,我差点没认出来是朱一龙,不过这样看起来十分符合电影里普通人的设定,给化妆师加鸡腿!他给小朋友们上网课的样子实在是喜感十足,加上又说的是方言,简直不要太搞笑!跪求朱一龙去演个喜剧吧!

黄渤老师饰演的勇哥和妻儿之间的互动十分逗趣,尤其是和儿子之间的,太自然了,我怀疑私下里渤哥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因为我们山东的爷们,总有那么股子侠义在身上的!

本来以为中年组企业家夫妇的表演不会有什么水花的,但没想到薛导这么会拍,俩人的互动也同样很有看点。尤其雨中那一段对话我听了都有点受不了了,那是每个女性听了都会有共鸣的一段话,送给全天下的女性朋友!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爱自己!

要说前几对是负责逗趣搞笑的,老年组就真的是负责甜的!我滴个神呐,想想他俩的黄昏恋,丝毫不输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不对,是年轻人根本比不了啊!厨师爷爷真的是十佳男友,太羡慕医生奶奶了,虽然最后那一刀有点疼,但是结果多欢乐啊,最后奶奶那句粤语真好听!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初投放在我们身边的重磅炸弹,给全世界的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稳,我们之所以可以安安乐乐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源于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真的应该庆幸,生在中国,真好!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要懂得感恩,也教会了我如何勇敢,以前的我真的很畏惧死亡,每次想到,都会像武哥给叶老师打电话时一样,脆弱而无力,可叶老师的话多么温暖人心啊,真的让我鼓起了心灵的勇气,我觉得,晨光一旦升起,一定可以消融我们头上的云涛,地狱和天堂,不过都是无尽的宇宙,心中有爱和勇气,我们终会在宇宙中的某一点相遇,续写不一样的人间温暖!

 2 ) 没想到2021最后一部电影了还翻车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去年最后一天看《寒冬》的时候,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电影的开头几乎是写实的,拍出了,疫情当时的情境。非常的真实,非常的直击人心。 看开头我就哭了,也许是想到现在还有城市被封城,也许想到当时的医护患者,经历着比拍摄现场更加困难的经历,也就是想着哪怕两年了,当然这样的噩梦笼罩在我们心上的时候,依然会非常触动。 然后我两旁的人无动于衷。 这时候我以为这部电影会出乎我的意料。 果然他出乎了我的意料。 口型不对,剧情散漫,笑点强行而老套,价值上得生硬,很多镜头也不知所云。 相比去年看过的。《第一炉香。》虽然很出戏,但起码是帅哥美女,画面的构图和配乐也是大师级别的。然后到了《寒冬》,全面的拉跨。黄渤和贾玲的演技被埋没在不知所云的对白,口号以及背诵式的台词中。 但我旁边的朋友笑得很开心。 于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他们欢乐,我觉得无趣的时候他们放声大笑。 这时候我想到隔壁老乌说的一句话,艺术是有门槛的。现在豆瓣的很多,平分也好影评也好,确实脱离了很多大众。他们其实并不关心这个电影说了什么故事,他们甚至也很少来电影院。有的人可能只是想着元旦放假了,来聚一聚。有的人可能是单位送票。有的人可能是看见朋友圈或者抖音上有人发了短视频就被吸引了过来。 所以他们并不理解我如坐针毡的。观影状态。 我也很难理解他们为何能把这个电影看出这么多笑点。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们如果去看爱情神话,他们会笑吗?他们看得懂其中的明喻暗喻。明朝暗讽吗? 这是我又想到了。当下流行的是当下的视角,无论取得了多高的票房,用了多少的明星?多么声势浩大的拍摄,都会过去。 只有经典,只有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受到大家推崇,经过岁月的磨练反而在放出更美妙,色彩的那些艺术,那些文化才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帷幕,也能感受到他当日的风采。 如果能卖票房又能卖口碑,那当然是最好的。 但我觉得疫情这么重大,影响如此深远的一件事情,不能拍得那么儿戏。正是因为悲欢不能相通,所以这些作品才更加要真实,而诚恳深入又浅出的去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告诉我们卫生管理是否应该加强,疾病防控要如何的改善以及物资的发放,还有那些为了市民送物资的所有快递小哥运输人员他们经历了什么困难? 强行的感人…实在是赶人。

 3 ) 凭什么玲玲不能和龙龙在一起?!

平安夜看了点映。嘻嘻嘻哈哈哈呜呜呜嘤嘤嘤

直到编剧开始发刀。

不是,怎么滴,我们玲玲和编剧有仇怎么滴?

跑腿是我玲玲,救人是我玲玲,捡垃圾是我玲玲,给猫接生是我玲玲,然后我玲玲还不值得一个好对象咋滴?非得可我玲玲一个人发刀祸害咋滴?

就问你,不把龙龙整死了,是不敢想还是不会写龙龙和玲玲在一起?!!!!

哼,生气

 4 ) 纪念2021年看过的最难看电影

能理解拍摄意图是好的,但是剧本导的实在是太烂太烂太烂太烂太烂了太烂了太烂了🆘烂的程度大概就是观影两小时中我全程都在写要如何diss它的影评。 电影充斥着各式符号化的人物形象,人物经历没有完整的细节刻画和情感挣扎,纯粹是剧本安排下为了完成某种单一的"属性意义"输出的工具人,在所谓正确的场景下说出一些机器人台词,该离开的时候就及时"退场"。 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人一定是大年夜不回家,坐在车里默默遥望家里窗户; 疫情下旅游业的不景气就是一对夫妻上头爆炒台词输出还要怪妻子太爱钱; 医护人员消毒城市街道,痛苦的医院看病乱象,城市标志热干面长江大桥,导演让它们在剧情中体面地露一小个脸就算完成了其应尽的使命。但是他们和剧情主线的关系是?这可不是up主随机剪辑合辑投稿哇。在本就荒唐的故事中随机切换伤情bgm并播放以上画面,我看穿了我一定是正在看两部被强行缝合起来的电影吧! 而且和前一场高下对比真太明显了我好苦(就要拉踩就要拉踩(ノ`⊿´)ノ 有些情节一度让我荒唐到脚趾抓地: (球球了你们吵架先把下巴下面的口罩拉起来啊喂) (45岁高龄产妇怀孕了,丈夫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担忧妻子还能不能生,劝生宣传使命1/n) "同样都是离婚组你们为啥整的像毫无来由的尴尬陌生初恋呢"; "同样都是几十年老友离开,一个是后知后觉时靠在墙头默默流泪;一个是听闻噩耗下一秒立刻把车丢在下大雨的路上,冲到路中间对天嘶吼,然后夫妻对喷,然后抱头痛哭,这是什么古早狗血剧本吗〒▽〒"; 披着防疫皮的尴尬青中老全年龄爱情片外加怪味拼盘,快结尾时竟然还出现了完全没有来头的一段动画😰,想拍众生群像却只拍出了导演完全不接地气的一堆刻板印象,一部虚假的片子在每一个时刻疯狂输出我要感动你的意图,结果完全无法打动人心。 可惜了电影这些演员的演技,浪费了我宝贵的两小时ヽ(#`Д´)ノ站在年末我可以骄傲地说这真是我今年看过最难看的电影,2022 bless me!

 5 ) 江城子·叶子扬

1

看到朱一龙老师出演以武汉疫情为背景的电影,是意料之中的事。武汉是他的家乡,是他远隔千里也心有挂念的故土。

记得电影开机时,这部电影叫做《江城子·在武汉》

江城是武汉的别称,“江城子”类比“武汉伢”,是很巧妙的字意。

“江城子”三个字为人熟知,是作为词牌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是以,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我就对这部电影心生期待。甚至几个月后,看到最终的电影名——《穿过寒冬拥抱你》,还有几分遗憾。

而观影后,当我一遍遍回味朱老师饰演的钢琴老师叶子扬,不禁再次想起了这首《江城子》。

苏轼写下这首诗的年纪是38岁,电影中的叶子扬也是相近的年纪。不知道这是否是巧合,但我确实从叶子扬身上看到了东坡先生的乐观和豁达。

2

叶子扬的出场是整部电影的气氛转折点。

气急败坏的快递员武哥“砰砰砰”地敲开了门,一句抱怨的话堪堪刹车,尾音生生折在了“美色”里。而这“美色”的拥有者偏偏还不自知,一边跟学生们道了再见,一边对着武哥连连致歉。

温柔和相貌出众是朱一龙老师本人的“杀手锏”,换成涂了厚厚黑粉的叶子扬同样奏效。于是,也许准备了“长篇大论”的武哥态度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朱一龙老师和贾玲老师的奇妙搭配,是整部电影的搞笑担当。

喜剧人贾玲老师的表演自不必说,而长相极为周正的朱一龙老师演起喜剧来,真就应了粉丝对他本人的评价——不搞笑但是很好笑。

而这对荧幕CP让许多人捧腹又走心的基础,是互相的欣赏和尊重。

3

叶子扬是格外真诚的人。与生俱来,又或是经历了生活的沉淀,我们无从得知。一如他的过往,离异独居几个字潦草揭过,再深刻详细一点?没有了。

然而我们清楚明白地知道,是叶老师的过往,造就了他如今这般令人心折的模样。

.

平心而论,叶老师具备极佳的品性修养。温暖善良,君子端方。弹得钢琴,颂得诗章,谱得乐曲,下得厨房。对于心向温柔的人,可谓理想范本。

而对于性格直率善良却外貌自卑的武哥,几乎是一击致命。何况,他还好看。

4

但《穿过寒冬拥抱你》讲的是普通人的故事,叶子扬当然也不是流水线上误差为零的完美样品。

跟朋友交流观后感时,避不开的一个问题,“他的妻子为什么要跟他离婚?”

电影里没有明说,但作为观众可以猜上一猜。或许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看起来没那么体面阔绰,或许是有些板正的叶老师没能成为前妻心中“理想的丈夫”,又或许,是因为叶老师的疾病。

电影设置了四组人物关系。比起其他组的情感稳定,叶老师和武哥的关系是一个刚刚发生的模式。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因一份药品外送相识。初次相见就上演了“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是有些浪漫意味的。

爱情的发展始于深入了解。

武哥了解叶老师的渠道是朋友圈,她看到了一个喜欢雪莱、热衷旅行,吃饭要摆盘的——文化人。

而观众通过反差来了解叶老师的憨厚可爱。看起来一本正经却会在脑门上贴纸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脸写着“诚实”却在和武哥的“步数比拼赛”中用节拍器带动手机轻松取胜。

这是电影的喜剧效果,也是叶老师立体人设的展现。

5

不过,可爱归可爱,叶老师的高光时光,却是悲剧基调。

实习护士晓晓的离世,是猝不及防的一把刀。当武哥在电话中痛哭,向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叶老师第一次眼泛泪光,眉头紧皱。我突然意识到,看起来积极乐观的叶老师还是有着痛苦的底色。

.

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人,对于生死的认知往往会更深刻一些。那种生命无常的痛苦不会消失,最好的方式也不过是慢慢淡化。

叶老师安慰武哥,“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在日夜更迭的那几秒钟,我们可以见到我们最挂念的已经去世的人。”“他去世之后我真的见过他。”

听武哥不信,他又援引雪莱的诗,“奇异的晨光一旦升起,就会消融你头上的云涛。地狱和天堂,将化为乌有。留给你的,只是无尽的宇宙。”“你不相信我爷爷的话,你总得相信大诗人雪莱吧。”

“等解封的那一天,日出的时候,我们在鹦鹉洲大桥上碰头。我向你保证,你一定可以再见到她的。”

叶老师很会安慰人。一步步地安抚武哥的情绪,用自身的例子、大诗人雪莱的话以及“鹦鹉桥大洲”的约定来缓解武哥的痛苦。

对于成年人来说,阴阳相隔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道理,但叶子扬言辞恳切一再佐证,脆弱如武哥,似乎也可以暂且相信。

6

而作为旁观者的我,已经敏感地嗅到了悲剧的气息。

这“得益”于朱一龙老师强大的共情力。他不太圆满的角色太多,而作为忠实观众的我久而久之也练就了一定的观察力。

电影囿于篇幅,角色的每一次出场都须得精心琢磨。

朱老师塑造的叶子扬,在第一次出场就给我留下“出手阔绰”“病情严重”的印象,是以,尽管被后续两人的愉快气氛所感染,我还是在武哥的这场哭戏里,及时回忆起了前面的伏笔。

.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朱一龙老师大概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于是,成功把叶子扬演绎得格外让人心动的他,在电影尾声联合导演狠狠地捅了我一刀。

而“坚强”如我,还是要夸一夸这刀捅得确实好。

7

电影没有赘述叶老师离世时的情景,而是用了仍旧带着手机摆动的节拍器一扫而过。像是叶老师的生命,不疾不徐,生生不息。

.

叶老师倒在解封前夕。是因疫情耽误治疗的病人的缩影。

而由器官受赠者和他的学生一起演奏的遗作、鹦鹉洲大桥上的虚影,无疑是叶子扬“向死而生”的无声宣言。

叶老师不算圆满的一生,也因此在武哥和观众的心里,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存在。

 6 ) 英雄主义和烟火气息的平衡在哪里?——同一事件不同视角的差异化问题

这一次,我会将《穿过寒冬拥抱你》和《中国医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做一个比较。很简单,这两部片子都是关注到武汉疫情的历史时刻,但是却用了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事。

本片中难得一见出现黄昏恋的剧情,吴彦姝的表演过于青春和琼瑶了,说实话我接受不了

相比之下,《中国医生》更催泪,也更具有舞台感,人物的刻画也更高光和英雄主义,但这正是影片要塑造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而《穿过寒冬拥抱你》继续用这种手段来刻画普通人,则略显过犹不及

对于两部影片,我始终抱有一个问题——

如何展现医护人员的勇气,如何展现一个城市的勇气?

可以是面对病毒的不屈,可以是牺牲,可以是同情的泪水,可以是憧憬。

但这还不够!

对于电影而言,矛盾和冲突,才是能够绽放电影魅力的最佳手段!

这里我愿意再次重复《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段名言——

“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唯有恐惧方能勇敢。”

而这恰恰是《中国医生》比《穿过寒冬拥抱你》要更出色的地方。

于是在《中国医生》里,我们能够更多的病毒的可怕,我们能看到身边的人倒下,能看到束手无策的医生,能看到惊慌的市民,能看到恐怖的传染性,看到瘫痪的城市,看到面对病毒哭泣无力的护士。

影片中这种类似于新闻画面的镜头出现,能给人一种很好的紧迫感,这种大场景镜头可以更多一些时长,把前期城市中人们的惊慌更真实的表现出来,而这越真实,后面的浪漫才能越让人接受,给人的冲击才能越大

并非是因为我以他人的痛苦为喜,而是因为这正是真实的反映,这才是人。

此刻,我们越是害怕,越是困惑,随之而来,人所爆发出的勇气。

便会越加光芒四射。

于是这种绽放的光芒,在《中国医生》中让我们把目光都聚集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将英雄主义的情绪渲染扩大了无数倍,赚得了无数的眼泪。

《中国医生》中对医护群体的统一符号表达的异常鲜明

从手法上来说,通俗点儿,便是将一个人群升华,艺术升华,成为一个符号。

看似简单粗暴,但是他们选择的是医生和护士,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他们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

即使进行了艺术升华,也并不违和,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有了固定形象的一个群体。

似乎《穿过寒冬拥抱你》也采取了这个手段,而重大的差别在于,本片视角的转变。

从医护人员,变成了武汉的普通居民。

有快递员、钢琴老师、超市和旅行社老板、退休的妇产科大夫、粤菜厨师….

影片中八成的内容都在展现武汉封城阶段普通人的生活,主创们希望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一座城市的不屈不挠。

这个方向完全正确,一个城市的样子不仅仅是站在聚光灯和所有人目光之下的医生护士,更多的是在疫情期间顽强生活,相互搀扶的普通民众。

那么,对于普通人,在历史车轮下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讲述呢?

真实,是根基,只有真实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和它的真正样貌,也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真正的勇气和光芒。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应该呈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变化应该是这样的:迷茫——从众恐慌——小心翼翼——一次事件激发勇气——成为榜样影响他人——一个城市的勇敢

而《穿过寒冬拥抱你》在前三部走得过快了,基本上从开场十分钟开始,就快进到了第四步。

直接体现在黄渤扮演的阿勇身上,这个角色是本片中最能体现英雄主义,而又最脱离现实的一个人物。

影片一开始他第一个出现,便是在爱人的反对下,载着医护工作者前往医院,组织志愿者、带着大家练拳、三过家门不入、扮成大侠在楼下祝儿子生日快乐…..

这个沟通,够讲究的,人物的平衡,一上一下的罗曼蒂克浪漫感,可惜,你很难在现实中看到吧,看到以后肯定得一身鸡皮疙瘩吧,反正我在银幕前是起了

也许真有其事,也许当时身在武汉的朋友,你的身边便有这样的勇士,但在我观影时,并没有片后的彩蛋片花来告诉我,因此在我眼里他现在只是一个王进喜式的人物,更多只能出现在银幕上,而非让我相信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

在我看来,对于阿勇的塑造应该增加更多他的苦恼和普通人的软弱。比如他的剧情可以用一开始一系列的拒载,到最后看到一个孕妇,犹豫再三后出手相救,借这个契机,他通过两次三番的犹豫,进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而他和家人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用一种更隐忍的方式,来表达妻子的不满、儿子的想念,而非在语音中的调侃,和志愿者群里面看似怒骂实则喂狗粮的秀恩爱。

创作者的担心,我认识是新冠疫情对于国人的冲击,是否观众们愿意再一次直面当时的心情,因此选用了乐观主义的风格让观众的心情不至于始终沉重,同时也不妨碍用英雄主义的情节来激发观众的眼泪。

这一点在贾玲扮演的武哥与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的情节上最能表现。

贾玲扮演的武哥,是本片中我认为最接地气,也是最有观众缘的人,几乎所有的笑点都出自她的身上,而所有的泪点也都来自她的身上。

这两个人非常成功的让我认同了一个不可思议的CP

一个能将观众的喜与悲都凝聚在一个人的身上,是演员的成功,也是导演和编剧的成功。

武哥是一个在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人,我们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困境,她都碰上了,离异、高强度的快递工作、女儿在外……但她的大大咧咧的气场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困难都在银幕上以一种快活而真实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而这种快活并不脱离实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几个类似武哥这样的人。

而在这个疫情肆虐的舞台上,她碰上了他,身患绝症的钢琴老师,叶老师。

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是一个超脱于现实的人物,他过分的美好。

一个接地气的胖大姐,一个仙气的音乐老师,擦出了火花,这一对原本不太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人,带给我们的竟是,朦朦胧胧,略带青涩的青春感情戏。

并不突兀,而是过于美好。

美好到,最后的遗憾,最后未能实现的桥上的约会,带给我们的遗憾之美,带给我们的眼泪,给了整个电影最出彩的亮点。

影片最后,每个主人公似乎都与过去的问题做了和解。

这种和解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因为人与人的羁绊。

 短评

哭是哭了,笑也笑了,但是真的好无聊……剧情稀碎……

7分钟前
  • 滚滚章鱼烧
  • 还行

高亚麟那段我从头到尾都没有感觉,反而是老年线最感动我,老奶奶重回一线的那段,两位老人各自穿上战袍,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那段太帅了!某种意义上贾玲线承包了本剧所有的BE,姐也太惨了吧。

8分钟前
  • 栗纸
  • 还行

年末最温暖的电影,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故作痛苦,都是平凡人的小故事。女性导演的叙事真是细腻又磅礴。

9分钟前
  • 烨明
  • 力荐

咱就是说,没有剧本咱就可以不拍。电影拍成了电视剧,看的我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半个小时我就想走了,枯燥乏味,全凭背景音乐铺陈,一场大型的mv,靠着把哭戏层层堆叠来硬煽情,主角也不录制同期声,后期配音口型对不上实在尴尬,把疫情当时的纪录片放一遍都比看这片强,缺乏真实感的故事看的人确实难受,真没必要为了煽情把人写死,然后再让俩人在雨里哭,这对劲吗,这不对劲。

13分钟前
  • 很差

真难看。。。台词剧情太差了,看完我只想电影院还钱,根本不想拥抱

15分钟前
  • Quinta
  • 很差

救命…我今年都不想再看国产电影了

16分钟前
  • 九尾猫和七秒鱼
  • 还行

感人的是真实,不是片子。导演不太会煽情,倒是压迫感很会拍,开头看得我头皮发麻

19分钟前
  • Océanefall🌈
  • 还行

就是说朱一龙和贾玲……太尬了,类似不能理解的情节还有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配音用力过猛,配乐也过于努力了。

24分钟前
  • 米拉啦啦啦
  • 还行

不提倡打着正能量的名义,做这么差的剧。浪费了好题材。剧情太零碎,没重点。看得我如坐针毡。上一次在影院让我感到这么尴尬的影片,好像是姜子牙。

27分钟前
  • 没有抑郁症
  • 较差

浪费时间 ,如坐针毡,选这么一个跨年的时间来消费疫情,拍的什么七拼八凑的电影。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狗血而狗血,高龄产妇生孩子,态度大反转,大方捐赠物资。我真不明白编剧导演的脑子在想什么,拍这一段是为了鼓励生育吗?七零八碎的片段东一点西一段,几度想要离开电影院!近期看过最烂的电影

31分钟前
  • 余戏
  • 很差

很散碎,很任务,不及格,不推荐。

36分钟前
  • 最烂漫畫
  • 还行

不能更难看

39分钟前
  • sUsU
  • 很差

一塌糊涂,如坐针毡,烂得发吐。不是说不能快乐,只是说,为什么苦难可以消解得这么轻易和理所当然啊。

44分钟前
  • 瘪了的珊瑚鲨鱼
  • 较差

强行煽情,只能给主题加一分了

49分钟前
  • Fc
  • 还行

难看是真的,好哭也是真的

54分钟前
  • 葵小葵。
  • 还行

作为一部电影,拍得还没有B站点击最高的那几个抗疫混剪感人,绝倒

58分钟前
  • 薄荷酒里的冰块
  • 还行

太晦气了,今年最后一部就看个这……

60分钟前
  • 史矛革
  • 较差

一般 特别是高亚麟的part太刻意了 在桥上拥抱的地方尬死我了

1小时前
  • 万愿寺
  • 还行

疫情,太现实。发生在身边的事,终究是电影很难再引起共鸣的。

1小时前
  • 勾搭你的不是我
  • 还行

越来越多,如此的,缺乏艺术价值的,现实搭载过剩的,电影

1小时前
  • Zephy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