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阵阵其实不是瓜导一贯风格,更算是一部实验片,瓜导除了风靡一时的cmbyn,代表作应该算是“我是爱”,这部片子很体现瓜瓜的个人风格。
碎片化的叙事,真的不是巧合,三部都不连贯,当时cmbyn的时候觉得是可以碎片营造时间流逝感,现在发现其实是瓜导习惯性手法。
讲讲比较喜欢的地方吧。
1.食性色也,艾玛对安东尼的沦陷是那一盘虾,吃虾的镜头很棒,剪出了味觉的刺激,所以我是从吃虾看出奸情的(一见面就看出来这个太厉害了,我不行)
2.艾玛和安东尼在教堂附近的偶遇,这次太清晰了,慌张的追寻和躲避,躲进书店之后往远拉的那个镜头太心机了吧!我还以为是拉到对街的相望!结果突然调转方向,迎头撞上安东尼的脸。
3.结尾,艾玛的离开,逃离,整个屋子里每一个人参与营造的张力,每一个都参与了构造这种这个大房子对艾玛的囚禁。母女对视,女儿流泪的鼓舞,很动人。
其实cmbyn的成功一方面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也是一种必然吧,不算阴风阵阵的实验,单看我是爱,瓜瓜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玛蒂尔达遇到了里昂,他们每天一起喝牛奶、健身,照顾一颗绿叶植物,角色扮演,练习射杀。
玛蒂尔达告诉里昂,她可能爱上他了,过去她的胃里总是冷冷的,遇到他之后她感到自己的胃暖暖的。
爱可以治愈一个人的胃病。
《烈火情人》里,男主爱上了自己的儿媳妇安娜,这种不伦之恋让他维持了几十年的理智瞬间崩塌,他翘掉了一场“无聊的”国际会议,他在儿子与安娜下榻的酒店开了房间窥视她,结果看到安娜与儿子亲热的画面,那一刻他因为突然的胃绞痛倒在床上。
爱可以紊乱胃里的菌群,使他患上胃病。
《我是爱》讲的是一个富贵的中年女人的困境,她在一个传统的意大利家庭扮演着一个合格的媳妇、妻子、母亲的角色,在平铺直叙的电影语言中,你感受不到这个家庭的压抑,相反,是一种和煦和体面。公公婆婆喜欢这个儿媳,丈夫尊重她、爱戴她,儿子、女儿信任、依赖这个母亲,她没什么大烦恼,家庭成员互相理解,衣食无忧,也没有胃病,她和丈夫曾经也有轰轰烈烈的爱情。
但是,她却因为一次味蕾的开启选择出走家庭。
《昼颜》里面也有一个为了艺术家出走的中年贵妇,丈夫为了惩罚她的不忠,一毛钱也没分给她,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
她婚前也有许多追求者,但是婚后却成了丈夫一个人用以炫耀的战利品,为了扮演好一个妻子的角色,容忍作为富商的丈夫明目张胆的出轨,男人出轨是动物本性,成功男人更是可以被原谅一切。为了扮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她更是把自己所有的情绪收敛起来。在她出走后,孩子再也没有母亲用心做的便当,生病也没有人尽心尽力地陪护在旁。
为了一个家庭的和谐,需要一个女人透支毕生的精神力。
丈夫说,你休想拿走一分钱!
于是女人把自己给家庭注入的精神力抽走了。
你不理解女人为什么为了一场虚无缥缈的味觉之旅出走,就像你不知道为什么“无用”的她离开时,你的本来温暖胃会慢慢变冷一样。
这部电影评分是困难的,摄影、配乐极其让人称赞,野外做爱那段更是美好。影片也让人觉得像是意大利版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但影片实在太过文艺,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看,不然会觉得故事混乱而又不合常理,但最后五分钟却很震撼,同时也是电影的高潮与升华,演员的表演也都发挥到极致。★★★☆
伪情色闷片儿,雷死我也~ 要不是鞋横竖找不到了我早提前退场了!下次我一定把鞋穿严实!
爱是自由的呼吸
《一个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反向悲催版:一个俄罗斯人在意大利。这个故事教育西方资产阶级,俄罗斯妹不能娶。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美好的激情戏了吧。
如cmbyn之先声预演,通过名字(身份)的迷失与唤回,彰显爱的觉醒与情欲的伸张,不少闪回段落剪辑得恍惚梦幻,如金色漩涡状发髻般令人迷醉(《迷魂记》附身)。意大利光亮通透的阳光下,绿意葱茏中汩汩爱欲的流淌,与万物同步生长,发烫的皮肤闪闪发光,她驱除了孤守空房的落寞,重新跌入乡愁,与女儿凝视的瞬间,眼神中燃烧着少女般的万丈光芒。大宅内运动镜头行云流水,配乐跌宕优美,摄影氤氲美妙,极富古典气息。
很美的电影,为自由,自然而抒发,特细腻抒情。我很喜欢声效上下很大功夫制造的主观感觉还有主观幻想的镜头,Tilda Swinton演技确实不错。
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摄影,服装,配乐,到Tilda Swinton 的表演,大气到不能
「不要说快乐,那是个悲伤的词」意大利古典主义的复兴,贯彻以局部见整体的模糊美学,盘根纠缠的人物关系与其间隐喻饱含安排技巧,背负秘密的圣鸟在家族之间来回周旋,看到了欺骗,看到了不甘,也看到了真实,而当秘密泄露瞬间,堕落与飞升只是一念之差。| 记一次微醺的观影体验,同样浪漫。
审美永远在线的导演太会拍意大利的夏天了,永远都那么慵懒、情欲流动,带着流火的气息。(里面好几首古典乐和CMBYN重合了)Tilda真女神!意大利语居然说得比母语还溜!你就是爱!
B / 某种程度上说前半部的无重心状态是最好的,而后半部则略为情节剧化。不甚理解最后半小时将儿子的角色功能化的处理。暂且不论人物的自主性完整性,情绪的推进一旦在关键情节上暴露出过分的操纵感对观众而言也是破坏性的。唯一的解释或许还是为了突出暴露于新旧断层中的人的不同结局。而这种矛盾也恰恰挖掘出了爱与传统中某些纯真信仰的微妙关联而非简单的斥力关系。除此之外在视听上的处理堪称昂首阔步流光溢彩了,剪辑看呆的段落尤其多。拍情欲的方法论的确和CMBYN一脉相承,只不过后者的确克制了更多。
因为刘亚仁过来的
斯文頓並不演得怎麼好,風格也並不怎麼圓熟
前半小时真是冗长乏味,从58分钟开始此片进入全新境界,后一半的长镜头,心理时空的营造,都是极为出彩的。蒂尔达·斯文顿的表演也入化境。这个故事叫做,“到女人心里的路也有一条是胃”……哈哈
配乐大赞,结尾情绪宣泄到爆,已完全影响我对本片的判断。摄影极佳,草地上做爱一场拍的真是美。也想到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很正统的文艺片路数,讲情绪不讲情节,很多人不喜欢也正常。
经济大潮下一个家族企业的大厦摇摇欲坠,暧昧纠葛中一个女人家庭的大楼岌岌可危。大厦将倾,那压抑着的情欲如台灯中的飞蛾、教堂里的白鸽,四处冲撞试图冲出囹圄。她习惯了扮演一个称职的贵妇或母亲,却由着男人将她的鞋跟戒指项链衣饰逐一褪去,在花丛间赤裸着仿若初生,并通过一场意外点燃爱的觉醒。
果然沾染了维斯康堤的蓝血,旧世界全面崩溃,中远镜尤其富华丽神采。本片是艺术电影,除了摄影一流,John Adams的音乐也很上乘,Tilda Swinton的炉火纯青,金发盘髻简直迷魂。影片以感官出发,食色性也,男欢女爱拍得甚美,也拍出家变的震撼。
近乎完美之作,这个年代还能看到这种古典气质的片子太难得了,从摄影、配乐、表演到演员调度,一切太完美了!★★★★★
佩服的是这个故事把人物心里的压抑和苦闷成功的转化成了外在,就好像画湖的人不画水,而去画层层叠叠的雾气,所以结局来的更酣畅淋漓。斯温顿值得一看,但是剪辑和转场稍觉僵硬和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