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场景镜头都很棒,剧情娓娓道来,但一直都是苦涩的平淡,特别遗憾缺少一个高潮剧情,平淡没有高潮的剧情也让几位演员中规中矩,没有释放点。剧情如果有一个转折爆发点再接结局就好了。观影感受也一直都是闷闷的,看过觉得心头一口气没舒缓过来。
安狄:五十岁的世故老男人,十八岁的少女心
对于第三性人,有听说,知道些,有了解,会好奇,不会歧视。这大概就是对于他们的所有感觉和想法吧。有时也会难以了解,为什么好好的生活不过,要给自己选择一条众叛亲离最难走的路。但是看了迷失安狄,忽然有些懂了。一个女人的内在被一个男人的皮囊包裹着,长期的压抑伪装,就像大脚憋屈在小鞋子里,然后选择脱去伪装,释放自我。心舒展了,但所有荆棘坎坷伤害没了鞋子的保护,也只能受着。
所以在安狄老婆去世后,他选择做自我,未来会变成什么,他心里一直都很清楚。所有不幸难过不开心,他默默忍受,却不曾后悔。更多的时候他乐在其中,那些生活里的小细节,穿漂亮的裙子,化艳丽的妆容,听孩子叫他阿姨,以女人眼睛的角度看男人,以母性细腻的情感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人,这都是让他舒服的享受。而当在子女面前,他是撕裂的。他想做个好父亲,却做了让子女无法接受的改变。他无法替自己说什么,只能以一个卑微安静的样子奢望还能在子女生活中留着一个位置的存在。
之后他遇到了阿德,苏荷和小康。他把阿德当朋友,当异性。他把苏荷当无助的可怜人,当朋友,当姐妹。一个近五十岁的老男人,世故沧桑知天命。就应该知道没有金钱,没有年青的朝气,没有美丽的皮囊,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情。最好的朋友走了,苏荷来了。也只是走了一个,来了一个。老男人应该知道没有谁是冥冥中安排为了弥补谁的缺失而来的。
可初为女人的安狄,如初入社会怀抱着十八岁的少女心和天真。阿德看着他,眼睛没有闪躲,想下一直以来的陪伴,是不是他不在乎那些,在他眼里,自己也是个女人,哪怕有过一刻的动心。相信了,沉沦了……
在为去不去女儿婚礼犹豫时,苏荷说,想了就去做。受伤回来了,苏荷一个温暖抱抱。她是懂他的,大家都是可怜人,也会和去世的好朋友一样相濡以沫,互相帮扶,是朋友,是姐妹,也会是家人。信任了,相信了……
最后天真的少女心被世故的背叛打了一巴掌!
苏荷:一念成善,一念成恶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观影时,刚开始这个女人好可怜,被家暴带着孩子逃跑流落无家可归。在人们潜意识里,弱小代表被欺压的善。所以同情她。然后结局出来了,哇,原来这么坏,大恶人。太坏了,安狄太可怜了!
让我联想到最近大火的林生彬事件,从被同情共情的受害家属,到被当偶像崇拜的至情至性的好男人。到现在人设崩塌忘恩负义欺骗大众的大渣男。
好人和坏人中间有一条道德底线,越过了道德底线,就会好人变成坏人。而中间其实有一段过渡的灰色。有的人在灰色地段徘徊或者回头,那还是好人。反之就成坏人了,看林生彬,从被同情的受害者到现在被骂的渣男恶人,中间他炒作营销自己深情丈夫父亲人设,引舆论压制攻击其他声音。然后又利用这个人设直播卖货。而私下里结婚生女。这都是他灰色的地段,如果他中间回头收手止步,再提他还是至情至性的好男人。未来就算知道他再婚省女,也只不过感叹他也只是普通人。再说会苏荷,苏荷弱,但她并不是安狄所认为的简单。她教小康叫安狄阿姨,放纵小康接近安狄。她通过孩子把自己遭遇告诉安狄,让安狄可怜同情她。她让孩子告诉安狄她冒火救了相册,让安狄彻底信任她。一些细微的小心计在灰色地段蹦跳,然后直到背叛偷走安狄彩票,一念终成恶。
安狄被天真伤害,阿德天真的说,我给你我的一切。唯独苏荷没有半分天真,一个在电话里知道至亲妈妈去世,爸爸还在要钱,至亲的人都毫无人情,只讲钱。又怎么会相信安狄那个家的遥远梦,相信阿德那句我可以给你一切。有钱才有一切,父母对她讲钱,她对安狄说我马上工作有钱就还给你。阿德说,我有钱了你会跟我走吗?一声呜咽是为母亲,所有强硬都为孩子。只要能改变现在的生活,她嫁给老头时就放弃了爱情吧。现在她也毅然选择背弃安狄和阿德一起开启新生活,也许也只是另一个开始。
阿德:安狄,你只是我没有选择时的选择
阿德是安狄少有的朋友。安狄,一个朋友很少的人,如果生活中有一个肯对你笑,肯来往,那么就会下意识把他画到自己德朋友圈。会亲近他,对于他的举手之劳的帮助非常感恩。然后变成好朋友。
阿德,同样朋友少,有一个能说上话,能说一块然后处多了,成朋友。可是,如果他换个身份,他有钱了,有地位,会和安狄做朋友吗?
不会, 他和安狄的这个朋友关系有距离感的,他无法把安狄当同性没有任何介意的同躺一张床。也无法用欣赏的目光把他当异性看。同样苏荷和安狄的相处也是有距离的,交流都是小康转达,那个拥抱也是先拍肩膀转成拥抱。可能因为背家暴还有工作原因,苏荷对异性有应激的排斥,第一次见阿德,她向后退。而阿德初见苏荷,打量的目光都是对异性的兴趣和好奇。这也是安狄的可悲之处,她把自己当女人,而苏荷和阿德都没把当女人。而叫他阿姨的小康,过不了多久就会忘了有这么个人。
很多人说太悲了,太丧了,一点希望都没有。我却没有这种感觉,对于安狄,影片开头那个和自己共舞理解自己护着自己的好朋友好姐妹的去世才是安狄最大的不幸。那个是朋友,是姐妹,是知己,也是家人。而苏荷和阿德的背叛也只是下雨天里又摔了一跤。这就是生活,那些天灾人祸,那些生老病死,每一件都能把家拖到深渊里,可是哪怕在深渊里,只要喘着气,就继续生活。如果还有下一个镜头,会是安狄穿着漂亮裙子依然婀娜行走在暗黄的夜灯下。
不知道这个结局是不是导演故意想带出一些深层的含义表现变性人的惨,看的人特别不舒服,边缘人忍受着这个社会特殊的眼光,但同时又在互相欺负?实在不理解想表达什么,还有女儿跟变性人父亲吵架那一段,演员表达的太露骨,太表象,太单一……实在爱不起来。反而安迪这个演员,确实一开始妆发让人看着很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选一个长得man的演员),但他温柔善良,看到后面发现了他的美。从不了解前对变性人外表的不适应到了解后对他内在美的接受 可能是我对整部剧最大的正面感受,其他的我实在get不到……
“所以我和你的美好生活必然不能并存对吗?”,看到电影结尾时我脑海里就冒出这句话,Evon披头散发地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镜头闪过苏荷和阿德坐在明亮精致的客厅里的温馨画面,那是Evon的幻想,我想这句话应该在那一刻,在Evon的内心里也不断地在重复吧。
这是边缘人群的悲剧,当别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会有人百无禁忌,陪着你,说鼓励的话,而一旦有了更宽敞的出路时,还是会丢下沼泽之中的你,任由沦陷。所以即使Evon说愿意帮阿德还债,愿意收留苏荷,二人仍然选择背叛。
在博弈论里有一个“囚徒困境”理论,是说两个囚徒在认罪和不认罪得到的不同惩罚中,两人都认罪即是纳什均衡。因为,除了自己,谁都不可能真的可靠。这就是人性。
谁又能保证,如果阿德和苏荷老实巴交等着Evon施舍,时间久了,Evon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夏洛克?眼看着自己心爱的男人爱着自己收留的女人,二人还靠着自己的金钱过上美好生活,任何人都难免产生报复心理。原谅我比较悲观。
所以,阿德和苏荷选择了背叛,选择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回到电影结尾,Evon看着一片狼藉的客厅,她眼里流露出的不是恨和愤怒,而是一丝释怀和向往。那一刻,她是真的祝福他们二人的吧,她真的是个善良的人啊。而这也是她最后被残忍地抛下的原因。
虽然我们应该歌颂善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我并不主张极致纯粹的善良,善极则愚。若有朝一日有潜龙出海之日,请先独善其身之后,再考虑兼济他人。因为,别人的美好生活和你真的不能并存。致那些生活在底层的边缘人群。
当然,我们依然还是要相信真善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的友谊和爱情,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
底层之下的底层,代表了跨性别者的悲凄世界。尽管男主一再选择相信,到底还是败给了人性。什么是爱?怎样才能做到永恒? 我们常常听到鼓励的话语,诸如加油做自己,却在取向问题上相形见绌。大的环境根深蒂固,勇敢踏出那一步便无法获得绝对的尊重。 谁能够彻底拯救一个人的内心? 男主和自己达成和解,却遭到亲人孩子的恶意揣测,是他不对吗?还是错的本就应是刻意的冷漠。 善良会变质,亲情会破碎,人生终是艰辛,所以不用太过取悦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行。假如你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别处,支持不住就会坍塌,到头来还是害了自己。 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麻烦多点理解和包容吧。
蛮惊喜安狄这种带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变性人。对这个群体不太了解,但想来真正像Lucy那种神态举止言谈都十分女性化的变性人只是一部分。Lucy很早就对家人坦白内心,想必一直就有坚定做女人的决心。她对于如何表现得“像女人”,如何完成从男人到女人的转变没有太多的心理包袱。变性给他带来的更少是迷失,更多是真我的释放。相比之下,安狄做社会期待的男性角色太久了。更何况他是父亲,曾经是丈夫。他成为了这些角色也说明安狄过去一直在掩藏自己的内心,没有Lucy的坚定,否则难以想象他会娶妻生子。“男性”的角色迎合久了也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变性的代价就是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坐标完全紊乱。演久了的男性特征难以抛弃,女人的新身份仍让他感到不适应和不真实带来的眩晕,说是迷失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可惜这点没有太拍出来。
想到这就会好奇安狄为什么要去变性。电影没有拍安狄决定变性时的内心故事—为什么顶着迷失的代价、家庭的决裂和社会的偏见去变成女儿身?看到安狄对小康的关怀、对阿德的向往才明白,这些时刻或许就是他想要追寻的—真正作为一个女人去关怀和爱。他想像一个妈妈一样记录孩子的身高、温柔地给孩子唱生日歌,想像一个女人去看自己爱的男人洗澡时露出的肌肉线条。丧偶后五十岁的他或许感到不甘了。他渴望表里如一,将女人的内心真正地释放。
片子着重于外界对安狄的暴力。这种暴力让苏荷、小康和阿德的温情显得美好。除此之外,面对苏荷和阿德,安狄能够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的情感。少了面对别人的无所适从,好像把他从身份转换带来的迷失中拉了出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安狄当作一个女人。阿德拒绝安狄的那一刻,安狄做到了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做的,但却没有得到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得到的。中彩前,苏荷和阿德对于安狄有真实的惺惺相惜。中彩后,边缘人抱团取暖的情感抵不上自己的私欲。尤其是苏荷和阿德一起构建的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随着安狄的中彩有可能不再只是天方夜谭。两人或许早就做好了偷彩票的决定。但是在逃走的当晚,阿德亲了安狄的额头,温柔地抚摸安狄的肩膀。苏荷在车里身子一摊,若有心事地望向窗外。两人在车里相对无言,完全没有彩票到手后的兴奋和喜悦。或许都是愧疚使然,安狄在他们心中仍然挥散不去。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真假好坏交融,做出这种事大多都取决于一念之间。看似给安狄带来温暖,帮助安狄逃脱身份迷失的人却给了安狄当头一棒。安狄变性时的期待和向往被辜负,勇敢往前迈一步后等待自己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迷失。
可惜安狄变性后的身份迷失没有拍出来(除了开头车里那场戏),大部分时间只能感觉到安狄承受的外界敌意。这导致变性人的困境好像都是源于外界的欺压,较少源于自己的内心。然而被霸凌的角色绝不只可能是变性人,可以是各种身份的甲乙丙丁。没有太多聚焦到变性人内心的困顿让变性人这一角色的意义被消解掉了。影片的主题越来越偏向人性。如果想突出人性的话没有必要用变性人的题材。况且变性人题材也没有拍好,反倒有点将变性人当作噱头的意思…
电影想要展现和揭露社会边缘人的压抑生活,主角evon是变性人,苏荷算是黑户,阿德是残障人士,都是底层人士,却各有各的不幸经历。
evon为了变性,为了成为自己,失去了建构多年的稳定生活,被误解、被歧视、被辱骂,但是有句话怎么说,麻绳总挑细处断,一场意外还失去了自己变性后的好朋友lucy。看到很多影评中的人都在说李李仁的演技不好,并没有把evon的女性形象给演活,不如Lucy的表现来的灵活生动,我反而觉得李李仁的表现非常符合evon的人设,要从数十年的的社会规劝中的性别身份中跳脱出来,五年的时间并不长,并不能让她很好的适应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就应该是那样拘谨的,不够活泼的形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变性人都是那么自信的,大多数的变性人,并不像我们所能看到的那极少数的人一样,那么的自信,那么的坚强。可能更多的是在慢慢的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过程中,艰难的重建自己的生活和自信。
个人来看,片中表达的不大好的地方是女儿和evon婚礼结束后的对手戏,也许导演是想要表现性格沉默的父亲无法言说自己痛苦和挣扎的情绪,但是在歇斯底里的女儿和父亲之间,总感觉给人的压抑感过于强烈,也有点不合情理,evon既然迈出了去婚礼的那一步,也许在婚礼结束后直接离去,或者是坦然的面对女儿的崩溃,可能都会比原片的表现形式更好一点(也是我个人的拙见罢了)。
还有最后结尾的时候,evon发现自己中奖了,但是苏荷和阿德却把彩票偷走,这个情节的设置,按照剧情的发展是可以理解的,是说得通的,但是总觉得让人不适。这种底层互害的情节,确实可以带来更强烈的冲击感,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样的情节设计,有点脱离了电影本身的变性人的主题了。
我更情愿看到彩票中奖是一个乌龙,也不想要看到黑暗中簇拥在一起取火的人为了生存而互相欺骗伤害。
也许这个就是电影的魅力吧,这样的情节设计,会引起更大的讨论,但是这样的情节设计,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得劲儿。
emmm,我觉得导演没把故事讲好。
没有刻意要消费跨性别性别,更多的是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作为一部带有命题性的电影,我觉得拍得相当好看,虽然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1.5/5 - 怎麼可以這麼難看,最後半小時編劇直接下地獄。片名應該是以李李仁為主軸,為何從頭到尾都沒為跨性別平反呢?被污名化及歧視的事實不需要再次被電影妖魔化,謝謝。
倒是觉得不难看。但最后20分钟的结局反转就很让人讨厌,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感,我非常讨厌那种“看,这就是所谓人性”然后轻贱人了“人”的方式,而且自己感觉是,反而是一些边缘群体对主流的一些标准和价值追求的时候还有一点自尊体面而言,这种中产阶级幻想生活对几个风雨中相依偎的人的生活的摧毁,实在庸俗。
压抑,而且为什么搭上跨性别,没啥关系啊
不错,值得一看
這個題材新穎罕見,為特殊人群發聲。林心如這几年在台灣做的影視戲劇真的不錯,口音腔調有認真把握,表演也很不錯。有看到李李仁的付出。好電影,值得推薦。
没有相互救赎,不过是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电影其实有挺多地方没讲清楚的。那个女儿可也是真让人来气啊…
马来西亚赶上,今年亚洲国际都要集齐了
不要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底层边缘人物,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拼死地活下去已经不容易,更别提去挖掘什么人性光辉。给这部戏结尾打低分的其实还限制在,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吗?坏人一定会被惩戒吗?未必,现实就是,即使你掏心掏肺,赌上人生,永远有人会把你拽进泥潭。
本以为是边缘人的相互救赎。没成想是善良人被欺被骗的惨淡收场。干嘛对谁掏心掏肺呢?
故事有老電影的感覺。林心如跟男二給我驚喜比較多欸⋯⋯李李仁,大概就是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跨性別的象徵?
既然要做女人,为何要做爸爸?我理解平等对待跨性别人,但是我不接受变成妈妈的爸爸
红色男女偷走了绿色的希望,来自底层人士的互相伤害,比亲人的那两场冲击更迫害人心。亲情的崩塌,挚友的离去,善良的辜负,不知道如果是真实的生活,evon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卑劣人性和死去的希望,心存善念的安狄很难不迷失。
结局。。太emo
比較迷失安狄丶親愛的房客,前者易吞服,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匠氣,一切都點到為止,不會挖更深更痛的東西(有深度的結局,反而成了最突兀的部分),比較適合中國丶東南亞丶一般電視播放;後者則是臺灣影展丶影業丶影展受眾偏好的。
易装的中年变性男子,飘零逃亡的单身按摩女,听障的负债底层年轻人,你以为只要一台修好的洗衣机、一只蓝色手机、一架金鱼水缸,就能包裹住他们仰望家具店五光十色的明媚梦想,却还是输给一张彩票背后人性的私欲深藏。只是差了一口气,没有能成为更好的电影。
虽然我很不喜欢中彩票后的反转,宁愿故事就停留在那个温馨的圣诞夜,但马来西亚毕竟不是日本,一个trans一对单亲母子一位失聪青年最终也无法组成一个大马版的小偷家族,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与人性吧。看到他们在街边吃东西的场景,就想起了两年前在吉隆坡过的那个圣诞,也真是恍如隔世啊,陈泽耀也太可爱了吧。
从制作班底到每个演职人员,都从电影里看到了她们的用心和演技。我们生而为人要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这是一部很特殊的电影,为边缘人发声,感谢林心如监制又出手一部好作品,演技有了,深度也有了,是真的值得一看的电影!
质感很不错,关注边缘人生,深度也有了,林心如自己制作的剧和电影都很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