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光阴的故事1982

HD国语

主演:张艾嘉,石安妮,李立群,张盈真,李国修,欧阳莎菲,蔡灿得,孙亚东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2

 剧照

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3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4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5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6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7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8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19光阴的故事198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阴的故事198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被誉为台湾“新电影”的开山之作。四位导演拍摄的四段故事(《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构成了童年(小学)、少年(中学)、青年(大学)、成年(社会)四个人生时期(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梦幻世界的快乐和现实世界的烦恼,只是随着年岁增长,两者比例会有所变化。童年因某个好伙伴的离去而忧伤的小朋友(《小龙人》),成人结婚后的烦恼,可能会是因钥匙丢在房里只能穿着短裤在外面晃动(《报上名来》)。而青春期时被帅气强壮的大学生房客吸引了目光的女孩(《指望》),进了大学未尝不会变成另一种模样(《跳蛙》)。——人生充满多种可能,阶段的人生也没有好坏之分,只过就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咒怨2002我们之间假面骑士歌查德剧场版:THE·未来·破晓短柄斧龍咁威国语抢孤少年叶问之危机时刻天空的尽头是另一片天空坐88路车回家小戏骨:武林外传城镇新生倩女幽魂(粤语)致命关系2018鬼吹灯之寻龙诀天赋异禀第一季全世界最好的你爱猫之城英语RAILWAYS 给不能传达爱的大人们独播 星空瞰华夏 第二季狗狗学院第二季德翁·科尔:永远是你的儿子第六感主厨的餐桌第一季神奇侠侣

 长篇影评

 1 ) 新浪潮中的人生光影

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开山之作。

《小龙头》:被监管的童年、拥有共同秘密却远在大洋彼岸的伙伴。(喜欢电影结束、黑胶唱片机指针上跳的设计)

《指望》:男孩期盼着学会骑自行车和长高,生理变化与对异性的好感令阿芬既期待又束手无措,在认清失落是成长常态之前,青春期时的我们又指望着什么呢?“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既是成长后的空虚失落,又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台湾社会面临的困惑。

《跳蛙》:觉得自己天生是读中文系的人,但面对父亲的询问变成了其他院系。纵使爱慕之人隔着距离、举办活动被拒,杜时联依旧在自己认为最好的年纪磨砺自己,“只想做好一件事”,全力以赴后纵使不能如愿以偿至少也不为虚度光阴而后悔,而如跳蛙纵身入水,全力凫水的杜时联赢了外国学生,也收到了心上人抛出的花。(老师录音机放课,学生用录音机录课有意思。)

《报上名来》:平淡生活中因上厕所必看报纸导致的意外。城市化加大人口密度,却疏远了人心距离,当我无法表明自己的身份,我还是我吗?(最喜欢的镜头:丈夫上一秒还在凶邻居家的狗太吵,下一秒便对准备出门的妻子说“你忘记亲我啦”“记得早点回来哦”,以及妻子一边说上班时间紧一边还是经不住丈夫的请求给楼上的丈夫扔报纸。)

 2 ) 46.琐碎的日常,平凡的人生


据说是台湾新电影发轫之作,台湾电影一向如此,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和七零八碎琐碎又平凡的日常,台片尤其喜李安、杨德昌。
《小龙人》里两个小朋友去垃圾箱里翻被爸爸丢掉的恐龙,芭比抱恐龙的蜡笔画。都是我们童年最懵懂时候最朦胧的心事。
《指望》里的厚眼镜片小男孩认真的规划自己的人生,等我长到160的时候我……等我长到180的时候……,或许每个人都曾这么一厢情愿的规划自以为是的人生吧。“小芬,我努力学骑自行车以为学会了就可以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可我学会了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这句台词充满着隐喻,好多事情都是这样,以为得到了一个东西就得到了一切,然而真正得到却发现远不是想象里那个样子。同年纪的女孩总是要比男孩早熟一点,小芬拉着男孩回家的手回家的背影颇显温情,小芬的寂寞心事无人倾诉,只有让它烂在成长的路旁,等我们回望来时路才会发现这一朵不经意间开放的野花竟然是这一路上的辉煌。
《跳蛙》里,时联一腔热血的准备自己的活动,爸爸却一心让他转系学建筑。镜头和台词很玄妙,且不说爸爸把时联左胸前象征自由理想的野花换成一个锦标这一象征性极强的物象,单是窗外工人擦玻璃怎么都擦不掉的一处污渍,爸爸在屋里轻而易举的擦掉了配以台词:我白手起家……用你们的话说就是“有搞头”,实在是大有细细品读的空间。
《报上名来》看的心头堵,早起没有报纸看,没有厕所上,下楼拿报纸被邻居奚落,不穿衣服出门被小孩子关在门外……把中年的窘相刻画的淋漓尽致。然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
光阴的故事,我们踩着时光的脚步一路走来,总有一部电影的一个细节让你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台湾电影,琐碎的日常,平凡的生活,此为代表之作。

 3 ) 光阴故事 岁月如歌

《光陰的故事》分別用陶得辰導演的《小龍頭》,楊德昌導演的《指望》,柯一正的《跳蛙》和張義的《報上名來》四個互不相干毫無關係的故事,講述了人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四個不同階段的現實與夢想,快樂和悲傷。光陰讓成長把人生分段,歲月把故事寫成了歌。
滿天的星星會說話
《小龍頭》里,導演給我們營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小毛眼裡大人的世界,小毛自己的世界。在大人世界里,我們總是能看到小毛懵懂不理解的眼神,伴著留聲機的歌聲,他不明白為甚麼跟著爸爸媽媽到大人家玩確沒得玩,也不明白為甚麼阿姨不斷的展示自己的衣服,不明白為甚麼小芬拿著自己的畫的時候,媽媽就會誇畫得好,更不明白為甚麼爸爸一邊感謝鄰居,一邊罵收音機質量太差。而在小毛的世界里,小龍頭是他最好的朋友,他喜歡檢查午睡的大女生,他捨不得陪他一起找回小恐龍的好朋友搬走。。。
這兩個空間的差距,在電影的第十五分鐘表現的極為明顯。媽媽沒收了小恐龍,在球賽的背景聲中,畫面里小毛一個人在黑暗的環境里,鏡頭從中景慢慢拉出,他偷偷的跑出來到床下拿回自己的小恐龍。小毛的空間和在客廳的其他三口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沒有人發現他從房間出來,他仿佛和爸爸媽媽弟弟毫無關係。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小世界,都對大人的舉動充滿著好奇與不解。小時候我會對著玩具說話,隨便一個玩具就可以快樂的度過一整天。有些話媽媽從來不讓說,好像不管怎麼學習都不夠好,只要玩就是影響學習。導演在《小龍頭》里,並沒有為我們刻意的講解甚麼,但是這種簡單而又真實的紀錄,卻勾起了對於童年的回憶。同時,兩個空間明顯的對比,在大人安排下生活和大人世界里的表裡不一,更加凸顯了童年的單純和美好。
“小龍頭喜歡大女生”被寫在牆上,小毛追著調皮的同學,奔跑,踩在桌子上打鬧。這一段導演並沒有設置任何的語言,用歡快的音樂配合長鏡頭的畫面。教室,桌椅,校服,走廊,課間,跳繩,打鬧。這些屬於童年的場景,構造出一個純潔美好的環境。就像是背景歌詞里所唱的“滿天的星星會說話”,小毛對於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心理,小學和童年該有的樣子,也是只屬於那個年紀的肆無忌憚。
指向未來 望著美好
《指望》為我們描述了少年時期的夢想和青春期的懵懂與對長大的期盼。“要長到一米八,要學會氣腳踏車,要會打籃球”,小男孩的夢想在大學生的房客出現後,讓小芬看到了白馬王子的樣子。素面朝天背書學習的初中生,看到姐姐化妝,蕾絲的睡衣和妖嬈的曲線,開始幻想自己長大的樣子。這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和自然。而小芬的初戀,卻在鼓起勇氣打開窗戶的一瞬間告終。與《小龍頭》的小毛相比,《指望》里的小芬的眼神里除了對於大人世界的好奇,還多了一點想要去瞭解的萌動。

 “小芬,我以為學會以後,愛去哪裡就去哪裡,現在會騎了,卻不知道要去哪裡了。” 夜晚路燈下的小巷子里,兩個少年推著自行車聊天。練習跳繩會長高,上了高中就開始打籃球,長到180就可以打校隊。這一段是整部電影中,我認為最感人的一個情節。伴著蟬聲的夏夜,昏黃的路燈,安靜的街道,兩個推車回家的少年,他們說著理想,規劃著單純而又簡單的未來,溫暖並且充滿希望。我們在青春期買下一粒夢想的種子,最美的年華便是懷揣著美好,指望著未來,做自己想要去完成的事。
激昂的青春,堅持的理想
《跳蛙》為觀眾展現了青春的激情。杜時聯就好像總是不滿意的牙齒和裝著彈簧的鞋,雖然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但是確想要活的生動一點。他像許多大學生一樣,希望有機會證明自己,也懷有一腔熱血希望被磨練。他說自己一生下來就帶著拳擊手套,無論如何也不會放棄聯誼會的活動和比賽。
與之前的兩個小片段相比,《跳蛙》里的環境不再是學習和對未來對愛情的憧憬。小胖並不只是坐在教室裡面專心學習,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對於愛情,不是童年對於愛情的一無所知,也不是青春期對於初戀的懵懂,他主動去給李小姐送飯,他在公車上遇到心儀的女生怦然心動,開始想要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
在一個段落中,導演幾處運用旁白和背景聲音的方法轉場。聊到週末司機,在為李小姐的講述中,轉到令人討厭的永遠在指揮司機的太太,用摩托車的聲音從浴室轉到去游泳的路上。最後一場關於游泳比賽的完整描述,將小胖實現願望的過程完整的紀錄下來。急流勇進中表現出了激昂的青春和為了夢想的勇往直前。
瑣碎的生活 平凡的日子
《報上名來》是四個故事中時間最短的,以至於結尾人物態度的轉換顯得有點倉促。故事是說一對夫婦搬家之後由於一系列的巧合在第一個早上所發生一系列的陰差陽錯的事。
與之前其他的三個故事相比,不再是青春的萌動與激情,理想變成了早上可以安穩看一份報紙,節省一點車費生活的好一點。凌亂的房間,鄰居家的狗,拿錯的報紙,不小心關上的門,瑣碎的生活和平凡的日子,故事簡單而有趣,但是卻囊落了社會百態。結尾矛盾解開之後,他們回到來自己的家,也得到來鄰里之間的和諧和信任。但是由於時間太短,前後轉變的轉折太匆忙,所以顯得過於刻意。
在整部電影中,童年時代的留聲機,少年時代的自行車,青年時的摩托車以及最後一個故事裡,開始擁擠的台北。從收音機到電視機,從公車到對堵車習以為常的出租車司機,在這四個毫不相干的故事中,為觀眾呈現了台北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變化。《光陰的故事》被認為是台灣電影試探新創作路線的開始,影片的題材選擇和敘事方式上,都有所更新。在影片製作二十年之後再看這部影片,再李國修張艾嘉李立群年輕的臉上,我仿佛也看到了關於光陰的故事的另外一種解釋。

 4 ) 我们的年少指望过什么?

杨德昌《指望》

妈妈指望姐姐 考上大学

小芬指望长大了 和姐姐一样和喜欢男孩子谈恋爱

四眼小男孩指望长高 可以打篮球校队

四眼小男孩指望学会自行车 可以到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姐姐指望和大学生之间的恋情

大学生指望个体的欲望

我们的年少指望过什么?指望实现了,我们到底有没有获得?

“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学会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了”

小芬练车时候的肖邦的《练习曲》第四首配合场景正是相得益彰。

 5 ) 《指望》大学一年级写的影评

     这是一部在20世纪60、70 年代台湾人所值得期待与盼望的电影。它虽然是一部剪辑片,但它却带了台湾电影一丝春的气息。在政治色彩十足的台湾,《指望》犹如一缕阳光,温暖了早已潮湿的“大国民”的心,尤其是那些面对政治铁幕早已麻木的民众,并唤起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成长的关注。它是台湾新一代电影导演对新电影的成功尝试,并奠定了台湾现实主义的基调,并开启了新的艺术方向。
     该故事发生在台湾60年代的一座小镇上,一位母亲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大女儿由于高考失利在上补习班,小女儿小芬还在上小学,由于父亲过世,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母亲的身上,并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计。
     该片是以小芬的心理成长历程为线索的。在内容上用小芬的生活事件作为故事情节,并描写了她的心理状态与潜意识的活动,深刻地刻画了小芬这一人物形象。
     无论是她看到姐姐成熟迷人的身体,还是看到姐姐时尚潮流的打扮、参加 party、与男生约会,都会无意识的使自己陷入深深的思考。
     当她脱下上衣惊奇的看着自己镜中含苞欲放的“花蕾”时;当她因痛经肚子不舒服而求助于姐姐时;当她梦中醒来,惊奇地看到并感受到他并不清楚的月经初潮时,她的心理;惊讶、欣喜、羞涩、恐惧、迷惑、无助……然而,这就是她身体发育的履历表,每个女孩儿都经过的那段的心理长草的花季岁月。
     由于渴望长大的愿望,促使她和同学一起去学习脚踏车,因为在孩子的眼中那是评定人是否长大的一个标准。也许是童心未泯,在鸟声悠然,阳光和煦的日子里,两个孩子欢快的练习单车,那轻快的钢琴曲伴随他们频频摔倒的镜头,无奈静坐的神情和撅起的倔强的小嘴,告诉我们成长是要付出下小小代价的……
    也许是女性荷尔蒙的作用,也许是姐姐交男朋友的刺激,使小芬原本迟钝的嗅觉敏感到男人的存在,她不禁问姐姐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男孩子的……
     就这样一个男大学生走入了她的眼睛。这位新来得房客,占居了她所有的幻想空间 他健壮的肌肉,强壮的体魄,成熟、英俊、潇洒,赋有磁性魅力的一切无一不深深地吸引了小芬的眼睛和激发了她强烈的渴望……此时,音乐又响起,悠扬的钢琴曲,节奏是心情,那种痴痴的滋味是倚目驻足……
     然而就在她鼓足勇气去靠近他时,夏夜蛐蛐的即兴演唱并没有让她成为她心目中“白马王子”的公主,当她即将叩开王子的房门时,她却叩开了自己青涩的心扉。那一幕——姐姐和她的王子贪婪的吻,不仅刺穿了她的眼睛,更刺痛了他羞怯的心灵。心跳加快却使她走出了家门,走在了夜里……
     在昏黄的路灯下,只有影子伴着她的脚步,此时此刻她在想什麽那?一个被爱召唤的天使,就这样静默的从天堂走到了人间……她的脑际是一片空白,这时她的同学骑着她的单车晃晃悠悠在她面前停下,可她空白的思维却不能使她去注意她的同学,那种青涩幻想爱的突然死亡,并使它流产于她对同学的无视……
     男同学的喃喃自语,莫名了自己对小芬的关切,孩子天生的自慰心理告诉小芬并告诉他自己,他要再去逛逛……随着“啪啦”一声响,静谧的夜将小芬唤醒,而他同学的自行车梦也在黑夜里结束了,他同样从天堂来到了人间。而小芬的空白却由那颗和同学同样遭遇失落心的吻合而获得了充实,使她快步上前,扶起了她的同学。面对两个人的迷惑,面对观众的迷惑,导演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并让小芬的同学告诉了你我他,同样告诉了小芬:“我以为学会自行后,该去哪里就去哪里,可是当我学会了之后,我又不知道去哪里了。”这句话是导演的点睛之笔,使观众和小芬都找到了人生的支点,平衡了每个人的心理。
     最后的电影画面,有理由让我们和小芬他们继续走下去,继续成长……
     深蓝色的天,群星闪闪, 昏黄的路灯,男生喋喋不休的成长话语,远去的背影,不禁使人联想到:夜更深了,舒服的床,温暖的被子,甜美的梦乡,再见,成长的烦恼……
     该片的视觉画面柔缓恬静,虽然没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冲击,但却可以陶冶观众那私处的真性情。故事情节稀松平常,仅仅是平常人的生活画面,没有那麽富丽堂皇,但却能够召唤沉迷于黑金政治中的人们回归生活,回归人本位。
     就像影片的名字一样,《指望》,一语双关,不仅是女主人公的美好期待,也是电影导演对观众的期待,对这个社会的期待!
                                    
                                              2007 年 1月 6日
                                                   

 6 ) 开山之作

《光阴的故事》被认为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开山之作,非常精彩,以后还会反复去欣赏。电影中四个导演四段故事,分别代表童年、少年、青年、成年四个时期,片段融为一体讲述了追忆成长的光阴的故事。电影和音乐同样作为艺术,我认为要像音乐音乐一样,带给人美感,让观者陶醉其中,享受观影之过程。我觉得这部电影首先带给我的是像音乐一样让人享受。第一个故事《小龙人》,以唱片机播放开始,播放完毕而告终,除了追求影片的结构完整性,是不是还想告诉我们像享受音乐一样享受故事呢?这个故事我觉得最有韵味。第二个作品《指望》有些片段,如草地学骑车,拍的很默片,最厉害之处是对懵懂少女心理的刻画;《跳蛙》中有几段很有诗意,其中一段台词太美了,我抄写了下来: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我应该念文学科系

我的内心蕴藏无穷力量

我的眼神传达了我的冒昧

我的嘴唇会告诉你 我爱你

如果你看了电影,你就会知道这里引用司马光的诗多么合适。

第四个作品《报上名来》则是一个喜剧。

 短评

《小龙头》那夜我们手牵手一起寻找小怪兽,童真的色彩记忆常伴左右。《指望》初潮戳动了春心的觉醒,对身体与情感的探秘如同学骑单车一路摇晃摸索,踏出青春的轨迹。《蛙跳》大学时你如沙僧一般隐忍坚韧,如八戒般春光灿烂,如悟空般大干一场,如唐僧般不近奶妈。《报上名来》这个男人真牛逼,裹条浴巾闯街区。人模狗样爬墙梯,仰面朝天认邻居。最喜欢的还是《小龙头》,因为会回想起小时候手牵手的女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每个时间段的光阴故事,不需要刻意编排戏剧性,不需要配乐烘托情绪,不需要镜头营造视觉冲击力,只是自然的想起就自然的在脑海里放映。

3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喜欢跳蛙那段,里面一个教授讲西游的挺有意思,“孙悟空代表了心,猪八戒代表了性,沙僧代表了意,三藏有了心性意才为之真人,才能在自我意定的路途前行。”

6分钟前
  • 胡子一大把
  • 推荐

最喜欢杨德昌的部分,精彩,中学时青春期的萌动,4星。《小龙人》3星半,《报上名来》3星,诙谐有趣;《跳蛙》两星半,无感。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曾经还以为罗大佑的那首歌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创意不错 大事云集 但感觉缺少些什么

13分钟前
  • Bill
  • 推荐

杨德昌让其它三个黯然失色,原来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没有什么关系…20170709@广州奇遇书店

15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指望》是里面最为成熟的一段。杨德昌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女性叙事视角,而他的影片中多半都是男人自杀。他似乎希望用女性的角度看待世界,但内心永远是个绝望的老男孩。

16分钟前
  • 牛角酥
  • 力荐

《小龙头》、《指望》、《跳蛙》、《报上名来》分别对应童年 少年 青年 壮年时期,看了不少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主要作品,感觉新浪潮就是借用孩童视角为外壳,本质还是对成人世界的探索与诉求。这么说的话,他们好像一直没有长大的样子。拍得最好的肯定是《跳蛙》,但个人最喜欢《小龙头》

1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四段故事喜爱程度从前到后,都有对身体的关注和展示,修复版清晰。小龙头里少年成长中不被理解和委屈有被触动,尤其在操场上神游配When a Child is Born那段。而杨德昌的指望能看出其锋芒,视听语言极为细腻,眼镜怎么那么像我小时候。三四有趣但糙些了,看几位大咖年轻时的样子,有现在微电影的意思。资料馆

2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1、小龙头和指望,严重契合共鸣了记忆,如携手偷逃寻模型、分别时眼波流动、旧式庭院布景、少女的温婉感伤、静夜朦胧的小巷。2、“我一直急着想学会骑车。我以为学会以后,爱去哪里就去哪里。现在会骑了,却不知道要去哪里了。”——人的一生,不断重复着这个过程,直至归于尘土。【★★★☆】【入】

25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指望》:有披头士也有越战的沉闷压抑八十年代。除却庭院外观俯瞰镜头以外,将外景贯入室内的窗外镜头无一存在。暗淡灯光充斥整个室内外空间。无力的悲伤基调就像少女无表情的脸。少年是杨德昌,说着和“一一”一样哲思而沉重的话:我以为学会骑脚踏车就可以去喜欢的地方,现在学会了却没有想去的地方了。

30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第一个的歌曲好听 忧伤 第二个一般 萌动 杨德昌一直爱说教 第三个 迷乱 结尾好冷 拿错旗子了?第四个有意思 证明长大了就是一废物 结尾应该是摔死才完美

33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有趣 越看越好看的电影2010.6.27/没想到因缘际会的居然大银幕2刷了。上次看国修老师还在世。。。

37分钟前
  • 不聊电影
  • 力荐

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是对理想主义的尽情描绘,四阶段合一便是成年之前的散漫时光。镜头一直在描摹成长,以时间为线条勾勒出人物蓝图,消音处理则把人物缩小化,丧失本能后任其生灭。[指望](自行车与启蒙;大师范十足)≈[小龙头](怪力梦境之歌,情感的胜利)>[跳蛙](以闹钟声为背景,略沉闷)>[报上名来]

39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喜欢后三个故事!红色大门〜骑车的那个tracking shot很赞音乐也好。啊呀,小妹妹移情别恋了虽然剧情看来狗血,但杨导处理得很好,空镜头和家门口街道的几个镜头都很赞。好吧那几个镜头竟然想到杨树与路灯。。台词不多不少很合适哈哈!柯一正的出乎意料的好虽然节奏略奇怪。心里心外,蛤蟆的意象等

41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力荐

塞满了一堆概念,包括杨德昌那段,仍是拷问多次的“你到底需要什么”。所谓台湾新电影开山之作,也不知新在何处?两相比较我觉得比其晚一年的《风柜来的人》才更具代表性。

46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2012修复版,画质感人。四个短片应该对应的分别是50,60,70.80年代。《小龙头》里移民的背景。杨德昌那段有明确时间标定(1966披头士武道馆演唱会),古典音乐确实用得漂亮,声音剪辑有想法(比如少女决定去敲门之前的那段),也能看出些日后[牯岭街]的视觉动机。但,杨德昌那段居然还不是里面最好的——柯一正那段《跳蛙》真是起点太高了,剧作、人物、表演都可圈可点,可惜后面主要当演员去了。之前看《白鸽计划》还记得张艾嘉对参演这个短片集念念不忘,不过《报上名来》水平也只能说一般。

4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小龍頭:被遺忘的孩子,被放逐的童年,失語、冷漠與孤獨;2.指望,經痛,懷春,少女情懷總是詩;3.跳蛙,理想的現實之痛,如同瓶中的跳蛙,束縛與重壓;4.報上名來,一個早晨的細瑣,透視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隔膜,現代生活中的另類孤獨和處境。四個故事,一段人生,如果來詮釋光陰,最好的是,死亡。

52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最爱老杨的《指望》。第一部电影就让我春心萌动。小芬很漂亮,大学房客是陈晓东吗?《报上名来》很生动(张艾嘉和李立群原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56分钟前
  • 陈上进
  • 力荐

最喜欢的反而是陶德辰的《小龙头》,不被理解的童真和别离之愁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杨德昌的《指望》是个少女怀春物语,超前九把刀三十年表达出“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子永远要比同年龄的男孩子成熟”。柯一正的《跳蛙》略乱了,张毅的《报上名来》是非常有趣的幽默小品。

60分钟前
  • Mr.Graceless
  • 推荐

这叫神马玩意。粗糙,虚伪,根本没有开创性。

1小时前
  • 四月物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