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熟知的生活之外,在同一个星球上,还有另外一群精彩而独特的生命。”
南太平洋,一望无垠的水世界。这里,大海是主题,海岛是点缀。
从空中看起来,这个世界单调、平淡无奇甚至充满危险。
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从水面下来看,这个世界又是生机盎然的。海洋中的生态系统一点不比陆地来的简单。
纪录片的片头和片尾非常精彩地刻画了本部影片的精髓。那就是从海底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
换一个角度,平时充满着力量感而又千篇一律的巨浪,经过阳光的穿透和海面的折射,在慢镜头下如梦似幻,如流动的水晶。
南太平洋。这里有神奇的物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成群结队地拨动着短鳍,在海面上滑行,宛若飞鸟。
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岛民仍然通过古老的部落仪式祈祷丰收,而这仪式竟是现代蹦极运动的起源。最先进的文明就这样从最原始的文明中吸收养分。
新几内亚人的祖先乘坐简陋而又凝结着智慧的双支架独木舟,跨越万里海面,将人类的足迹拓展到一个又一个遥远的海岛。
热带风暴既是摧毁生命的元凶,也给生命以希望。生命就是搭着这样的便车将一个个荒芜的小岛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栖息地。
复活节岛上矗立着的巨大石像时刻提醒着人们一个已经消亡的文明留下的最后告诫。
导演就这样平静地向我们述说着南太平洋上发生的故事。
看纪录片能够暂时将我们的目光从对人类文明的潜意识专注中移开,带我们领略造化的神奇与美妙。
虽然极少人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机会,但纪录片能够给我们开一扇窗,带我们一窥这辽阔世界的一角。
当摄影师从水面下给我们展示企鹅在水面上飞行的场面时,当巨大的波浪的翻涌着席卷海面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特别的震撼。
在我们熟知的生活之外,在同一个星球上,还有另外一群精彩而独特的生命。
当我们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为一日三餐而奔波时,在世界的另一端,有着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存规则。
这些生命们同样残酷而又精彩的活着。
这份激动不亚于获知美帝的新探测器又发出了一张新的图片。
空间探测器给我们揭开另一个陌生星球的面纱。那么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就是给我们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太空的时候,也许未曾想到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
这种感觉很奇妙,一直觉得人们文明世界就是地球文明的全部。潜意识里总是忽视自然界的奇妙生命也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颗地球上这个事实。
其实这个地球上有太多有趣而精彩的事情等待着人们。
第五集Strange Islands看得很揪心,不过觉得这是六集中最好的一集了,有我很喜欢景色很美的新西兰,有憨憨的热带企鹅,有素食的猴尾石龙子,有胖鸟號鹉(好喜欢这种鸟~只在它们最喜欢的食物结果丰年才繁殖的生物,大约四年一次,寿命虽长但现在总数不到百只),有会亮起来头上羽毛的鹭鹤,还有进化出58种不同嘴部的雀鸟。岛上的生物生活得很安稳,每隔35000年才会出现一个新物种,大部分鸟类的翅膀都退化掉了,因为没有天敌食物也都在地面上--直到人类与哺乳动物入侵了这些世外岛屿。
幸运如楔齿蜥,从恐龙时代活下来,生活缓慢,几天才动一下肌肉,一小时才呼吸一下,甚至眼嘴协调都做不到,在适者生存的今天这种生物很容易被淘汰掉,但这些仅存的活化石在没有哺乳动物的斯蒂芬岛上得以保全。
悲剧如鹪鹩,这一段使用回忆的手法拍的,感觉相当残忍。人类登陆了小岛,带来了伙伴猫,猫发现了不会飞的鹪鹩,人把标本送去研究院鉴定,但当宣布鹪鹩为新发现的物种时,鹪鹩已经灭绝了,被那只猫一个个吃掉了。
还有数不胜数的生物也这样灭绝了,那段昔日丛林中鸟类喧杂的叫声以及博物馆里被咬过的标本是对它们最后的纪念。
我们人类连自己祖先的文明也会极尽毁灭,又怎会罔顾动物呢。
所幸人类正在悔改。
前几年看过南太平洋的文字博物读本,再配合BBC老板的影像服用不要太感动。
尼西亚-nesia是希腊语nesos(岛屿)和地/国名后缀-ia的结合体。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些地名都是海里的,比如印度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
美拉尼西亚Melanesia来自希腊文melas (melanos的生格/属格形式,意为“黑色”) + nesos “岛屿”+ ia,意思就是(小)黑人居住的岛屿之国或黑人群岛。
同理,印度尼西亚前面的词根是希腊语indos(意为“印度”),波利尼西亚前面的词根是希腊语polys(意为“很多”),密克罗尼西亚前面词根是希腊语mikros(意为“微小”),所以这几个词意思分别是印度群岛、多岛群岛和小岛群岛。
开篇的冲浪视角极赞,绝对是突破性的。在我印象中拍摄海浪都是从表面拍,虽然气势有了,可对海浪本身没有进行深入的体验,这总让人有些闷。这次爽了,从海底这个角度拍摄让我们把它看了个清清楚楚,真满足啊。
食肉毛虫捕食的招数很神奇。它先是模仿树枝僵硬地立在树枝上,等果蝇飞到脚边,它就不紧不慢地弯下身子用六根尖脚一下就把果蝇夹住了。不是蝇类的反应速度都很快吗,怎么这么慢的动作都能把它抓住。后来我想到可能那只果蝇也没想到“树枝”能抓人吧。
最爽的还是恩浮塔岛的渔民生活。在海里边潜水边钓鱼,真的很自在。从随身携带的章鱼脚上撕下一块做诱饵,然后把钩沉下去,等鱼上钩后就用嘴将其咬死,顺便叼在嘴上暂时携带。一般的钓鱼是在岸上用钓竿进行,看不到水里的情况,和鱼仿佛处在两个世界里,不免有些闷。这下可好了,跳进清澈见底的海里去钓鱼,想想就敞亮就自在。这种自在在于人能够在自然怀抱里得到极大限度的满足,想怎样爽都没事,不用怕水脏,不用怕弄湿衣服,不用担心捕食动物,甚至能看到海底的一举一动,真是很顺心啊,人仿佛与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从初中就开始看,电脑里一直存着,最喜欢第四集,岩浆滚入大海的那一幕、鸟瞰环岛的那一幕很震撼。
记得高中时候拿到班上放,本以为大家会惊叹一下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大部分人都很漠然,玩手机的,做作业的,跑出去打球的,让我很受伤。
从此我就有条规矩:再也不把自己喜欢的好东西随便分享,除非对方是对我很重要的人;一是别人不会懂,二是,自己也不要把任何想法或事物强加给别人,三是,好心被当驴肝肺真的太心寒。
但是,任然避免不了受伤,也许是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吧,至今,总把什么都藏在心里,自己默默消化,默默开心,也养成了欲言又止的性格,不知道这颗心什么时候才再对一个人开放。
第一次看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在央视纪录频道,我最喜欢的一个频道。后来看原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卷福配的音。但无论是怎么样的声音做注脚,当大自然的魅力图卷被高科技摄像技术不失真的捕捉,在面前展开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会不住屏息凝视,被震撼,被吸引……
总觉得,作为现代人,有的时候是可悲的,蜗居在钢筋水泥的小格子里,困顿在移动的铁盒子中。记得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北京正在大雾,厚厚的一片污浊,压得整个城市都透不过气。于是只能在家中“体会”自然的纯净聊以慰藉,也因而邂逅了《南太平洋》。
这是一个关于一片海,一群岛, 还有一些人和动物的故事。平静安宁,虽然也会有些悲伤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睁着眼在海里捕鱼的原住民,镜头向上,海水的蓝与天空的蓝通透成一体,早已分不清人和鱼是在水里游还是在天上飞…… 这是怎样的一种和谐,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却又彼此相安无事,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的境界么。我不知道人类为什么渴求天堂,却不能珍惜自然的馈赠。跟随摄影机走了一遭南太平洋,我只想说我无法想象比地球美好的地方。
有时我就在想,或许海和岛在我心中早已成为了一个抽象词,我不与它们常见,因而心中走就没有了具体的意向。我久居城市,麻木与疲惫,呼吸着浑浊的空气,行走在灰色天空下,目之所及都是人工的色彩与痕迹。我是否忘记了我与自然的联系,忘记了年幼时对着书本上的图时对它们的向往与想象。我太纠结于自己的社会属性反而忘却了内心那份自然的呼唤。或许无论人类如何发展,内心深处却永远住着一个大自然中野性奔跑,自由追逐的孩子。因而,或许回归自然,回归本性,才是对不堪重负的疲惫心灵最好的治愈,取自自然的给养。
被圈养太久,或许我也需要自我放逐,像纪录片中讲述的那些流浪者般。跟着镜头,做心灵的放逐,再一次寻回人类的本真……一切自然而生,自然而张,悠然自得,自由自在。颜色是绚烂的,镜头是流畅的,在一次次高空鸟瞰中,在一次次近距特写里,几个小时中我就这样与自然亲密接触。无法形容,那种美是摄人心魄,夺人呼吸。那种神奇,是不加雕饰,纯净天然。
特别喜欢这部片子的背景配乐,出自作曲家David Mitcham。片头曲《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插曲《Mooki Ana Low-Hey》《Hey Nama Kay》《Ho’okahi Moana Uli》三首带着悠远的人声,以及《Journey Through Paradise》《Once There Was An island》是我的最爱,每每听到,脑海中都会勾勒出心中那个纤尘不染,轻松自在的南太平洋,在地球的一角,静静地在时间中安详。看完这部片子,我就在手机里下载了背景音乐。我知道,我带不走南太平洋,如果会破坏它,不如不去打扰它的平静。但是我知道,每当我放起那些音乐,南太平洋都会来到我身边,带着海浪清新的味道,给予我大自然的宁静安慰。于是乎,伴随着乌克丽丽轻快的旋律,金枪鱼群变换着阵型,在一片似海又似天空的蔚蓝里忽闪忽闪;珊瑚丛在温柔的洋流中荡漾荡漾;远处岛民咿咿呀呀的唱着悠远的号子,迎着碧波粼粼,连久居城市心中的浑浊也会一下清澈开来……
只是希望在若干年后,我们还能留得住这美好,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因为我们总需要那一片休憩的岛屿,看海浪拍打在岸上……
Benedict的帮白哦!
那是一片蓝色的大洋,它赋予了我们这个小小星球的生机。BBC每一部自然纪录片都堪称至高无上的经典。
无语。。。。。那片蓝色!
一定要去
看过其中一部,壮丽,用一个个小主题串联这么多素材,也很有创意
绝色神作
看的是高清,画面真是一级赞!
主题曲是Over The Rainbow,让我小小高兴了一下。可惜不是爵士讲解。
相比于Planet Earth,BBC这部新作的亮点在于,它展现了南太平洋的的整个生态系统,从自然地理到人类社会,尤其是加入了后者;所以学人类学的童鞋也非常值得一看,里面有很多“西太平洋上的阿尔戈英雄”。整部片子的基调是Anuta岛式的可持续发展,而反例则是著名的复活节岛。
Anuta.
这个片子实实在在地延长了我的生命
这次配乐进步了。
没有“在看”这个选项,我也愿意看上一辈子,Over The Rainbow好好听
逼逼西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果断不能错过!蓝光版的画面看起来真是绝顶赞!在那片深邃的蓝中有各种惊叹,恐怖,还有奇葩!完完全全的刷新了我的视野!!!每一个画面定格起来再截图都是一副完美的桌面!!!BC的配音大大的加分,voice porn!!!!舒服到不行啊!!
最喜欢里面慢速摄影的部分,在高清的镜头下太迷人了。每一集里还有不少值得人类反思的情节,推荐中学地理、生物老师们都放给学生们看看~!
好吧身为一个重度恋声癖,我承认我是冲着BC的旁白去看的。BBC09年的片子,制作极其极其极其极其精良,慢速摄影美到爆!
小鸟10天就要学会飞行,不然就饿死了
人间绝美,比《海洋》好看一千倍。
神奇,恐怖,新奇,你从未见过甚至想过的景色和镜头!
Benedict Cumberbatch 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