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两个房客租了同一间房子476号,十分尴尬。外面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屋内是不干净的床单,疑点重重的茶,未开封的红酒,陌生男女同处一室,却相谈甚欢。
一觉醒来,恐怖的是,整个镇子俨然已遭废弃。不巧女子为了拿一卷纸巾,被锁进废弃的地下室中,纸巾如同一个陷阱。她发现地下室里机关重重,黑洞深深,潜藏着诸多不测。
接下来,室友犯傻,女子救援失败。
片子跳跃到一个导演的遭遇,由于性丑闻,他即将身败名裂。他也来到476号,想卖掉自己的房子来挽回损失。而地下室里的黑洞会吞噬所有进入的人。这位想卖房的导演,为了测量地下室的面积,不小心闯入了黑洞之中,在地牢里,和原来的女子相遇了。
片子再次跳跃,时间回溯到40年前,一个男人为未出生的孩子准备物资。当时底特律还处于繁荣时代,476号宅子周围一片美丽祥和。
整部片子有一种奇妙的跳跃感,仿佛水上行舟般一波接一波的情节涌浪,推动着释放着诡异而突兀的恐怖氛围。女子逃脱后报警,但似乎并不管用,警察十分冷漠,认为这里早已空无一人,镇子一片死寂,根本不存在犯罪。女子只能孤身再入魔窟。
如果说,一开始女子陷入黑洞是因为好奇和对室友的好感的话,那么回到魔窟救人,那就是为了正义了。男人是弱者,警察更是无种,唯一依靠的,就是女子自己的胆量和良心了。而困在黑洞里的导演真没用,还误伤了前来救他的女子。外援的黑人又死了,导演爬上铁塔,野蛮人紧追不放,关键时候,卑鄙的导演拿女子做诱饵,换取了自己苟且偷生。
到底谁才是野蛮人?是狡诈无情的导演?还是有情有义的恶魔?影片用强烈的对比和反转的情节引发了这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野蛮人的杀人动机是为了救宝宝,而所谓现代人,则处于冷漠隔阂与狡诈自私之中。野蛮人的内心并不野蛮,而现代人的内心则非常残忍。在凋敝荒凉的小镇上,这个后工业时代世界的象征中,警察的冷漠,小镇居民的自私,还有导演的阴险,这些现代人的光鲜面孔,其实比面目狰狞的野蛮人还要可怕。
女子逃离了梦魇般小镇,杀死了可怕又丑陋的野蛮人。但谁都不记得的是,这个在坑道密布的476号地下室里,生活了40年的与世隔绝的野蛮人,其实正是她的救命恩人。
风雨交加的深夜,女子驱车来到郊外的民宿。
她按照订单上提供的密码打开了门口的密钥盒,里面却没有钥匙,客服也不接电话。
天上电闪雷鸣,四周荒无人烟,女子被困在门口进退两难。
此时,屋里的灯突然亮起,一个人影缓缓走来打开房门。
如果是你,进还是不进?
这是9月份在美国上映的一部R级新片,口碑和票房双爆。
截至目前,豆瓣评分7.0,IMDb评分7.2,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2%,在恐怖/惊悚片中算很不错的成绩。
不仅如此,它在上映首周就以超过1000万的票房登顶冠军宝座,可以说是今年必看的恐怖片黑马。
这部电影是导演扎克·克雷格自编自导的首部惊悚/恐怖片,他本人也有参演。
在创作期间,扎克·克雷格曾向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乔丹·皮尔(《逃出绝命镇》)取经交流,还请来了《小丑回魂》的男主比尔·斯卡斯加德(四妹)加盟出演,可以看出其满满诚意。
故事上,他结合了自己使用租房app的经历,来编写出一个发生在出租屋的惊悚故事。
影片一开始,女主角泰丝开着车出现在风雨交加的深夜。
她获得了在底特律的一个工作面试机会,于是租下了郊外的一间房屋过夜。
当她到达住处,却发现门打不开,钥匙也不见了。
正当她万般焦灼之际,一名男子打开了房门,并声称自己也是这件房子的租客。
刚开始,泰丝认为这名叫凯思的男子非常可疑,不相信他说的话,警惕十足。
但当凯思打开手机给他看了租房的记录,他们才意识到,原来他们被重复出租的中介公司骗了。
正值深夜,再加上这里位置偏远,泰丝别无选择,只好凑活住下。
凯思也非常绅士地让出了卧室,自己在沙发睡下。
当天晚上,泰丝突然从梦中惊醒,她发现自己的房门被打开了。
来到客厅之后,泰丝发现凯思在沙发上熟睡,屋里也没有其他异常。
即便如此,泰丝依旧惊魂未定,并在警惕中度过了这一晚。
第二天一早,泰丝就开车去城里面试。
昨晚来得匆忙,再加上天色黑尽,她并未留意四周的环境。
等早上一看,她才发现四周全是破败老旧的房子,根本无人居住,整个小镇看起来凋敝又诡异。
这场面试进展得十分顺利,泰丝随后又回到了镇上的小屋。
她依旧对昨晚的经历心有余悸,于是打算收拾东西离开这里。
但当她上完厕所,去地下室取手纸的功夫,却发现地下室的门意外锁上了。
凯思一早就已经外出,她的手机也没带在身上,泰丝彻底被困在了这里。
在地下室的窗边呼救未果之后,泰丝决定自己想办法。
她四处查看可用的工具,竟然意外发现了一道隐蔽的房门。
原来在这个地下室下面,还有一个更加黑暗神秘的未知空间。
泰丝利用微弱的光线壮胆,径直走了进去。
更加瘆人的一幕出现了——在这个暗道里面,隐藏着一个十分离奇的房间。
里面有一张污秽不堪的床,床边架着一台摄像机,屋里的墙壁上还有诡异的血手印。
泰丝被吓得不轻,立马跑回了地下室。
她继续向窗外呼救,正好发现白天外出的凯思回来了。
在他的帮助下,泰丝成功从地下室逃出。
经历了眼前的这一切,泰丝想要报警求助,但凯思却不相信泰丝说的话。
不仅如此,他还执意要去地下室的暗道里查看。
在一段时间的等待之后,凯思还没从暗道里出来,泰丝开始慌了。
她前往暗道大声呼喊凯思,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泰丝不愿抛下同伴,无奈之下,她只能硬着头皮往暗道里走。
在这个暗道里,她看到了沾满血迹的铁笼子,以及更加漆黑深远的通道。
正在此时,消失的凯思突然从远处跑了过来。
他满脸惊恐,拉着泰丝就想离开这里。
但他俩还没来得及逃跑,凯思就被身后冲出的“怪物”抓住,并狠狠地砸向了墙壁,当场殒命……
画面一转,一名叫AJ的男子开车行驶在公路上。
AJ是一名知名制片人,但最近却因为涉嫌强暴女演员而惹上了官司。
当然,AJ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这间出租屋的房主。
为了打官司,AJ决定把这间房子卖掉。
当他来到房子里,却发现里面放着很多私人物品,地下室的门也敞开着。
但AJ本人并未出租这间屋子,于是怀疑有闯入者住进了他的房屋。
他拿着刀走进地下室,并发现了隐藏的房门,以及门后的暗道。
随后,他打着手电筒走了进去,并一步步通往更深的空间。
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诡异的房间:
屋里的地上铺满被子,还有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在循环播放母亲哺乳的科普影片。
虽然身为房主,但AJ之前从未发现地下室下面的暗道,更不知道这里藏着这么一个诡异的房间。
他被吓得不轻,但同时也在窃喜这些空间能为他的房子带来更好的价钱。
就在此时,先前的“怪物”再次出现,逼得AJ只能往深处逃窜。
突然,AJ眼前一黑,掉进了一个地下的陷阱。
在这个陷阱里,AJ遇到了泰丝。
原来,在凯思死后,泰丝就被这个“怪物”关了起来,把她当做孩子一样照顾。
而这个怪物其实并非异类,而是一个同样被囚禁在这里多年的女人。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这个女人已经成为了老妇人。
长期的地下生活让她衣衫褴褛、满身污垢,但是却保留了最原始的一份母爱。
在这个地窖的更深处,还藏着一个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正是这一切事件的始作俑者。
这个名叫弗兰克的男子,在多年前伪装成水电工,闯入并侵占了这个房子。
随后,他四处作案,把女性诱拐至此虐待囚禁。
他甚至还用摄像机拍下了自己的作案过程,并把录像带作为收藏品一般保留起来,其变态程度可见一斑。
而那个在暗道里的“怪物”,其实也是弗兰克手下的一名受害者。
当泰丝和AJ相遇后,决定联手一起逃离。
他们要怎样对付“怪物”,如何离开陷阱,又能否从地下室逃出去呢?
这些谜题就不过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电影中寻找答案。
只能说后面的反转一个接一个,不到最后一秒钟猜不到结局。
片名《野蛮人》,随着剧情的推进,可以发现它有多层含义。
一开始,它指的是在地窖里生活的“怪物”。
她面目狰狞,力量惊人,杀伤力十足,让人望而生畏。
但后来大家才知道,她其实也是一名受害者。
在影片结尾,当她誓死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时,这份母爱甚至会让人忽略她的可怖,让人对她的经历心生同情。
她保留的最后一抹母性与温柔,也很难让人再用“野蛮”去片面地定义。
这个“野蛮人”,指的是强占房屋、虐待女性、非法囚禁、破坏法纪的弗兰克,指的是强暴女演员、陷害帮助自己的同伴,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矢口否认罪行的AJ。
当然,它指的更是这个让女性陷入危险,需要时刻小心翼翼才能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社会。
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旨在说教或引起对立,在围绕着女性搭建起来的恐怖元素之外,也有很多黑色幽默的部分。
比如无能的警察,利欲熏心的房主,以及房地产泡沫等等。
这些讽刺的情节既影射了荒诞的现实,同时也适时地缓和了观众提心吊胆的情绪。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层层反转、引人入胜,且结局让人意料不到的黑马新片。
如果你也是惊悚和恐怖片爱好者,那么这部好片一定不要错过。
首先,我写不了技术流影评。其次,我搞不来二元对立。
续命符先贴上,下面聊聊这部电影对我触动很大的一些元素。
你说这片子有多吓人,其实boss看着看着就习惯了,毕竟嘛,大女主戏。你说这片子结构有多巧妙,无论是章回体还是寓言体,Nope都玩过了,人家还有一套自带政治正确buff,解读空间拉满。但是吧,有些片子它对特定群体有一些额外的题眼。这个片子对我这个女观众来说,可以看成”是女人能下第几层“的恐怖游戏,尤其联想到这个房子的地下构造,和片中的台词“there is something worse down there"(类似),我想来阐述一下一些女性的独特恐惧。(女性恐惧刻画更多更深刻更迷离还有很多作品)
一些无用的背景知识:看导演采访得知了这个电影如此构成的几个原因。第一章的创作牵引出了第二章,但最初的诱因是想创造一个令人有同情感的怪物,以及一个变态男。但是导演自己说,他不想看男变态的故事看一个多小时(建议他看一看Des哈哈哈)。而自己对租房软件的个人经历让他有创作假期出租屋惊魂的灵感。因为写完了第一章,意识到应该有一个镜像人物,于是诞生了第二章。这两章我个人比较喜欢,比起真正铺垫出的第三章,其实更有的挖掘。
章回体在观影上肯定会让人有割裂感。看豆瓣讨论里就有很多人觉得剧情很多铺垫没了着落人物交代不清楚的问题。但是我必须要称赞一下第一章结束的刹那秒切第二章时候的那种巨大的呼吸停滞,心理落差!就好比你疲惫的下班回家发现门没有反锁,狐疑的悄悄打开门,忽然,一声巨响黑暗中涌动着模糊的人影!你张大嘴正要尖叫的刹那,嘴里被塞进了一块蛋糕,一群朋友拉着彩带唱起生日歌。我一个人在漆黑的放映厅里,惊得一哆嗦的瞬间就被下一秒逗笑,感觉自己在精神分裂的边缘。再次称赞电影对于建筑环境营造氛围的有效利用。狭长昏暗的地下隧道绝对是恐怖片绝佳拍摄场所之一,这也是《黑暗侵袭》尤其经典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秉着呼吸等待Tess的面前随时跳出来的未知恐惧。这里导演摊牌,其实原本Keith就是打算俗套的写成反派,并在地下隧道展开袭击,但是他写到这的时候意识到,无论他能想到多变态的桥段,恐怕都达不到观众此时的预期(喂,观众们你们是不是该自我检讨一下!)于是,他笔锋一转,Keith就是个普通村民。好,这正是我所谓的题眼,原来一个真的从始至终都是好人的男性角色,也能让一个过度紧张的女性角色的一切行为合理。因为我们习惯了一些男性对女性的犯罪并不需要他是一个外表举止凶恶粗鲁体格魁梧,言语激烈的存在。
宕开一笔,我的朋友亲身经历的故事。她在留学期间租住在女房东阿姨的独栋房子里,后来又来了一位女朋友在国内在这里念博士的瘦弱有点宅的男室友。室友人很好,毕竟是家里唯一的男性,经常承担体力活,借东西也很大方。甚至会把买给女朋友但不合适的靴子送给我的朋友(很奇怪吧其实)。之后某一天里,朋友在女租客使用的浴室里洗完澡,照镜子的时候,发现浴室的灯泡似乎是换过了,之前的灯泡有些电压不稳。新灯泡的造型有些前卫的抢眼,上面又一个黑色的像盒子一样的结构。她并没有在意,只是穿好衣服后向房东道谢。房东诧异地表示她并没有做这件事,并且好奇的来到浴室查看。两个女性盯着这个灯泡安静的看了一会儿,忽然朋友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是男室友私自换的灯泡,他为什么不提前和她们打个招呼,为什么不告诉她。于是她们合力,把灯泡拆卸了下来。正在这个时候,男室友回来了。朋友下意识地喊了他,脱口而出的问道,是你换的灯泡么?男室友马上冲上来,借口“让我看看”把灯泡从她们手里拿走了,并随便支吾了几句带着灯泡回到了房间。当晚,朋友发短信问房东该怎么办,房东说,她们没有证据了,不然就这么算了吧。一向大大咧咧的朋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就这么算了。事后,她和我讲起这段经历,可能她都不知道,她的表情有多悲伤。
导演在挑选第二段男主角的时候,是照着汤姆汉克斯的老好人形象找的。他意识到了,最可怕的性罪犯并不长着令人生畏的面容,而是那些每个女生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当你无法判断一个普通的好男人究竟会不会突然兽性大发的时候,你只能选择毫无意义的“过度紧张”。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到最刺骨的恐惧。尤其是当我看到Keith不是坏人的时候,甚至会惋惜没在他还好好的时候两个人多温存一会儿。有一个很妙被我忽略的点,是看了豆瓣讨论才发现的,Keith刻意或无意的忽略了地下室的摄像机。在(大多数)男人的认知里,地下室,牢房,血迹,不明物体是恐怖的,但摄像机不是。
被侵犯的身体是犯罪的第一现场,被舆论和道德绑架的心灵是永恒的监狱,被摄像头纪录的暴行是无法愈合的伤疤。女性性受害者,远比想象中承受的罪恶更深更重。
剧中的男性角色没一个伟光正,Keith真的是矮子里拔高个,他也确实高。无能的(种族歧视的)男警察二人组,明知地下室一直在发生什么不作为的流浪汉(普通却自信的认为Mother进不来),权力型性侵害的导演,地底的真正的恶魔。至于Mother到底是不是个能让人共情的怪物boss呢,我觉得其实刻画的算失败。人物受时长局限很单薄,母爱来的莫名其妙。只能算是男导演攒大招最后崩出个屁的感觉。
一个不幸的女人可能会下到18层地狱直面Frank(老头)这样的绝命变态,也可能会在第二层遭遇职场性侵害,虽然可能会换来一点点外人看似的宏利,但最可能的还是遭遇永远不能安定的第一层地狱,对一切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对此饱含愧意。
看这类作品,图的就是酣畅淋漓,结果搞出来个疯癫妈咪,由此可知,导演的视角并不在变态男和这个怪物身上,而是另辟蹊径,直接在闯入者的言行里做文章,折射出所谓的危机意识、话语权、利己主义、性心理、受害者有罪论等,本质上都是在嘲讽对女性的不尊重,也正因此,乱伦导致的悲剧才会被放大…… 虽然打着恐怖电影的旗号,对世俗男性在认知层面上进行批判,是一次大胆的、巧思的、脱离低级趣味的呈现,但是抛开女凝以及圣母的对立话题,仅就对故事内容做出评价的话,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逻辑的漏洞,重心的倾斜以及进展的无力,都会给观感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只能说,我前几天刚看完《断魂小丑2》,来看看前段时间trail的“氛围恐怖”式惊悚片,结果给我整懵了,我觉得真的可以说超乎预期,确实是反套路,开头阴森气息渲染十分恰当,所有矛盾集中点在这一个门口有灯的房子和里面的基斯和泰丝,让人以为基斯会是什么“双面人”,前几个月的《黑色电话》也有给人这种感觉。(诡异的男性,四周孤立无人的环境以及房子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等因素甚至让我产生了点《万能钥匙》的感觉)
先是铺垫人物,塑造基斯的人物形象(这边涉及电影深层含义暂不过多赘述),地下室的单向门,这个老套路了,不管是《惊声尖叫1》还是前不久的《X》都有这种类似桥段,一般都是想表达外面有人暗箱操作,对应此电影偏向《惊声尖叫1》双人犯案的感觉,然后这个点子先放在这,往后走,女主逐步发现地下室下面等等的秘密,只有女主呼唤男主时,男主才会叫一两声,然后就再不作声,这点就完全像是诱导女主下楼对其行凶,因为首先要明白,基斯下来就是确认那个暗门和后面的破床的,常理来说根本不可能再继续去找第二个暗门,如果“大妈”就在那等着,他也不可能一声不吭的就被抓走了,所以如果不是“大妈”抓着基斯撞墙,前面的种种指向,几乎都是在诱导观众相信是基斯想谋害泰丝,紧接着就是反套路式出来个《死亡录像1》大BOSS僵尸女的“大妈”对基斯大尺度虐杀,前半段戛然而止。
这里也挺反常规的,就根据前半段影片来说,除了女主去城里面试等等,主视角几乎都在那个房子里,那里就是故事主要展开的地方,也没有提起房子的主人是谁(这里我一开始以为只是个悬疑的点,用来和夜晚下雨四周漆黑的环境一起侧面烘托这房子的诡异,没想到算是伏笔),吓人的桥段来了以后,突然另起一段,提起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前面压根没提过名字的房主),并且用不小的篇幅和环境去描述这个人的人物形象(也涉及影片内核),很反套路。
房主的行为也很反套路(麻麻的智障),为了那点不确定性的计入面积,这都敢下去,明明房子疑似被入室抢劫了,还能出去喝个酒在里头睡一晚,自己一个人发现多个暗门和疑似虐待受刑的房间等地方也依然勇猛直入(纯纯的逆天),如果和《小丑回魂》里的那群小孩选择门时的桥段相比,这个房主根本连群孩子都不如,就仿佛他看到“地狱之门”四字都写门上了,这时他还来一句,“那我还是得进去测一下面积,免得下次搬家下来时,家具不够地方摆”一样,真的逆天。
一口气连看了《危笑》和《野蛮人》,说真的,前者只是毫无新意的jump scare合集,并且没有很恐怖,尽是陈词滥调,看了就看了,像吃了一盘没有沙拉酱的生菜混合物,丝毫没有在新年第一天穿上新内裤的那种快感,概念也不如《它在身后》。而后者的剧本结构和氛围,在当今恐怖片中是难得可以给人带来惊喜的
《野蛮人》里的b级片要素呼之欲出——地下牢笼,怪物,变态老头,近亲繁殖。没错,抛开各种解读出的隐喻以及男女拳斗士们问候爹妈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首先是一部娱乐性十足的b级片。编剧的任务就是以出其不意的血浆和突如其来的剧情转折刺激你,所以他达成目的了吗?我认为他是成功的
恐怖片往往从雨夜开始,女主发现自己在爱彼迎上订的民宿竟被一个陌生男子捷足先登(爱彼迎应该是欠编剧钱),故事天然的戏剧冲突产生,加之现在男女对立风声鹤唳的大环境,
影片第一个反高潮出现在怪物现身那一刻,此前影片用几十分钟来铺垫氛围,这里导演的掌控力尤其强,雨夜,被抢先占据的房屋,莫名其妙被打开的房门。当我们都认为那个陌生男子有问题,也许是一个性无能的杀手,地下室就是他自导自演的手笔,下一秒他的头就被怪物摁在墙上蹂躏,像砸一个西瓜一般砸开了,再下一秒,画面又随着轻快的音乐又来到了AJ开着敞篷车的海滨。
这个转场可能让一些观众不适应,主角的突兀切换往往伴随着情感与观感的抽离,但这也许恰恰是剧本的秒处所在,恰到好处的反高潮能让观众在日渐趋同的审美疲劳中耳目一新。毕竟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伎俩,希胖就惯用这招。
落魄的AJ回到自己同样落魄的房子,此时女主正在地道体验返老还童,而AJ在十几分钟后也同样得到一份天降的母爱套餐,但他面对热情似火的crazy lady显得无所适从,贯彻“喝完了有奖励,喝不完有惩罚”的原则,AJ获得的惩罚竟是……观看亲子育儿影片。
女主借着AJ的惩罚阶段逃离地下室,被一个黑人大哥所救,这个黑人大哥真是全片其二最惨角色了,其一当然是脑袋像被开西瓜一样砸开的帅气男房客。(这样的纯情帅气傻男也是受害者好不好!)
AJ也顺着铃铛线深入地下,找到了本片真正大boss
那么这个boss是谁呢?就是此前闪回的那个男人
女主在逃离后,找到警局报警,结果……被当成了磕high了的毒虫。这也是为很多人所诟病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不合理的地方?
其实结合底特律这个地方,以及此前铺垫的这片区域的破败程度……这座鬼城里,磕high了毒虫还会少吗?此前可能不乏有这样的先例
本片中那位crazy lady真是小号的变种人了,战力爆表
看了一下豆瓣只有6.8,可能是对恐怖片足够苛刻吧……至少在我看来,有反套路,有故事,有猎奇,有血浆,这是一部能够带来惊喜的b级爽片
四个字总结:男的不行
期待很高,看完之后觉的比不上smile。首先这个片子里所有人都有点智熄,女主戏份最多,女主最智熄。导演暗示她不要住那里,她就自顾自的说着没事儿,也不问问为啥;流浪汉说底下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她也不问问是什么。您就没有好奇心吗?所以这个房子是怎么被挂在各种网站上租出去的呢?keith非要拉着女主往另一边跑又是为什么呢?我真的以为地底下还有另一个大怪来着,结果就老的动不了的frank。所以他为什么要挑那天自杀呢?因为枪被送到眼前了?我还以为他要拉铃召唤妈妈怪呢。第一段拍的最好,张力十足,展现女性在社会上面对太多危险整个人都很害怕的样子。。。然后我觉得导演就被夺舍了。。。
这么用力去刻画男租客,结果是个酱油,那何必花时间呢
看到最后甚至有点希望女主不要扣下扳机🚬
那一跳,我惊了……那一枪,我犹豫了,也心痛了。
又不是变异,地窖生存几十年的女人 力大无比 摔不死 撞不烂 厉害厉害
结尾竟然有点感动,发疯了的女人只不过是embody了女人独有的苦
第N+1部底特律劝退作品。。结构出彩的密室片,点子类似《寄生虫》,摄影很有恐怖游戏画面感。这年头“有趣的”恐怖片并不多见,三星半。
房地产泡沫崩盘,metoo,无用police,中产阶级的骷髅柜,所有常见话题都精巧点到,但最难得的是真的很吓人
airbnb为了硬广不惜自黑,以后小心在上面订到鬼屋。想起几年前用它在花莲订了个公寓,晚上到了以后发现是五十年以上的老屋,木地板咯吱咯吱,且掀开马桶发现有撮长头发……本片在万圣节扎堆的一系列恐怖片中算是质量最好的一个,三段式分的有点儿意思,悬疑基本保持到片尾。
今年看过最好的恐怖片。吓人的片段干净利落,很多凝视黑暗的第一人称镜头足够有代入感。怪物背景有交代,并且结尾让观众发现面目可憎的其实另有其人,怪物的形象都丰满起来。结构巧妙,紧张刺激中通过切换主角穿插了很多诙谐幽默,张弛有度。女主和男二完全不是脸谱化的恐怖片主角,形象都很鲜明。本片是底特律以及Detroit Police形象宣传片,Airbnb客服宣传片~
心疼四妹子,但心疼男人就会跟女主一样吧。这故事发生在底特律我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每一次在女主做决定的时候都在心里大喊:why!!!理解导演想表达的关于女性生存的问题,但是这是个恐怖片啊大哥!房间的莫名人影、破烂无人居住的小区、朋友的暗示、回家遇见的npc、阴森恐怖的密室、一去不复返的作死队友、终于逃出去之后不顾npc警告还要回去……200年前就用烂了的桥段,主角在每一个选择时候都往更危险的一边选是认真的吗??正常人谁会这样啊
结尾哭死了,的确是女性受害者们的悲歌。剧作依旧存在牵强附会和逻辑漏洞,但在性别议题上的写法很亮眼,种种反套路的惊吓反转点都与“男人不行”&“心疼男人会倒霉”的母题表达环环相扣,在没有用台词做明确观点输出的前提下也完成了对“男子气概”的绝妙讽刺。更亮眼的设置在于女主角是此类电影中少见的存在,她的行为逻辑是完全符合常理且智商在线的,她和“怪物”一起完成了对于过往同类电影之“厌女”属性的打脸。另,A24要不要考虑一下招募这个导演?
喝一口奶就活命有那么难嘛 一帮笨比哈哈哈哈
这电影的割裂感太严重了,前面一直到中间真的很不错,氛围也好,反套路用的也挺好,期待后面能带来一个个揭秘,结果最后几十分钟各种神操作直接给我整的满头问号,最后这是什么沙雕展开,前面埋得坑也一个不填,你好歹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沙雕公司能把一个房子租给两个人还不确认一下?女主再也没打过电话,也不解释这地方为什么荒废,流浪汉哥们更是迷中之谜,前一百分钟是高分恐怖片,后几十分钟是沙雕烂搞笑片
全场最无辜选手:黑人大叔。
哈哈哈,后半段搞笑得猝不及防,四妹有点惨惨。这都不算女权片吧,只是讲了点实事。真的不要去心疼男人,会变得不幸。
我和我朋友又一次连trailer都没看就去了…非常惊喜!女性角色都是受害者,各有各的闪光点,却都被污名化为“野蛮人”。男性主要角色大多是都是加害者,有绝对邪恶的掠夺者,傲慢的强奸犯,还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几位公职人员,却都曾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把责任推到更弱势的女性群体上。啧,点题,到底谁是野蛮人?电影后半段好多笑料,整个电影院都在“吃吃”的笑🤣到了结尾一点也不可怕了。想起了林嘉欣《怪物》,这一晃都17年了,这角色我还记得,不剧透了。
什么玩意儿。前三分之一都很有意思,但后面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恐怖片的元素都来了点但又什么都蜻蜓点水。故事看出来了是想反套路然后教训人渣,但拉Billy做幌子打酱油真的也很无聊。整部电影就像把三部电影给硬生生缝在了一起,观感极为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