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这个人有点毛病,看电影之前不能看影评,因为看了就影响自己看电影,所以从来不看。但是这次我发现我毛病大了,看电影之后也不能看,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解读之后就会忍不住想写上几句,可见以后也不必看了,但是这次就算了,已经中了招了,就随便再说几句吧。
看《色戒》里的的王佳芝,让我想起很早以前看《爱情白皮书》的时候,挂居保和成美说过的一段话,那时候他解释他为什么会和他现在的女朋友在一起,挂居说,因为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是个酒鬼,所以自己从小没人爱,也不那么可爱,所以特别希望有人爱,甚至到了祈求的程度,一旦有人施舍了他一点爱,对他好一点了,就会不顾一切的想报答对方……
于是想,日剧虽然浅白直接,但有时候到也是有好处,这样大白话不拐弯的说出来,到是没有几个人听不明白,但是李安是大导演,大导演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话绝对不会直来直去的说,要靠你自己去发现,但是李导前面铺垫了那么多,遗憾的是竟然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倒是其实前面的东西太细节了,一般观众没有对细节留意的训练,所以眼睛就都看着那大钻戒。说白了,王佳芝的心态,无非是挂居的那几句大白话而已,其实女人真的好简单,人性也好简单,故事也没那么复杂,复杂的只不过是看客而已……
王家芝,介整个就一倒霉孩子啊。娘,不知道哪里去鸟,爹,也是带着她弟弟跑掉了,把她一个人扔在内地自生自灭,她等着她爹来接,结果人家在国外结了婚,寄了张照片回来,照这情形推断,平日里这姑娘在家也不太招人待见。这么个乱世,这么个活法,能当亲人的,也就这么几个同学了。对于这么个姑娘来讲,那就是组织,集体,归属感,那就是家啊,所以,当王力宏提议搞什么刺杀行动的时候,她怎么可能不跟着呢,这小孩哪能想那么多,不跟着是不是不想混了?况且还有王力宏那么个帅哥在里面。况且还是“爱国”行动。
介帮子倒霉孩子啊,可愁死我了!那个刺杀行动简直就是瞎胡闹嘛,还“在不杀就该开学了!”。闹吧,闹吧,最后闹砸了吧,一帮小破孩子傻眼了,四处做鸟兽散,王家芝再在上海遇到这帮人的时候,亲戚卖了她的房子,施舍似的给她上个学,除了这个,啥也没有了。这孩子挺老实的,也挺明白的,就忍者,这个时候碰到老同学,那还不和终于找到组织了一样,何况后面又有了靠山,又是爱国的教育,又许诺可以去英国,又可以估计也说了保证安全之类的话吧,当然一猛子就扎进去了。
其实这故事结局大家早就知道了,最大的看点是看李导怎么把这事儿给说圆了,这压根就是假命题,所以说李安确实厉害,在前面就用种种质疑和模糊了所谓“爱国”行动的意义,爱国,的确没错,但是具体到这次刺杀行动上,对于这群倒霉孩子,和在这个倒霉姑娘的心里,到底有多少意义,杀姓易的一人足以救中国?还是说重庆方面的老刘后来那狰狞扭曲的脸能让姑娘内心焕发有多少爱国的理想?另,这老刘太不会忽悠了吧,看我党把广大人民群众忽悠成啥样(具体可参看江雪琴事迹)。不得不批评中统的同学们都太阳春白雪,不懂得做好基层宣传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佳芝这倒霉姑娘最后有这种举动也真是太正常不过了,谁同她肌肤相亲,谁为她的歌声流泪,谁给了她一间公寓,谁给她买大钻戒,谁跟她深情款款的说,放心,哥哥我罩你。(注意,全世界的女人他都不给买,就给她一个人买)……
更何况,伟仔那叫一个帅,一个酷。(此处播放背景音乐:如果这都不叫爱……)
都是简单的道理,看很多影评拼命分析爱国和性欲这事情,越分析越复杂,觉得好可笑。李安的电影就是李安的,咱不说郑萍茹,不说张爱玲,就说生活本身,说这个电影本身,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导演最大的尊重。搞那些对比,很无聊。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一层,就是,人,一个很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当把她放置在一个动荡的大环境之中,在被身不由己的,来自外界的,内心的和身体的力量的推动下,所产生的荒谬,和无比真实之间的对比。就像以前自己也写过的那样,所有伟大的作品,最后的指向,都只有两个字,虚无。
我们就是靠咀嚼虚无,战胜虚无的。这就是这个电影,现世的意义,是关于无论在什么年代下,一个人存在的永恒意义。
顺便说,李安是非常会利用演员的家伙啊,现在看,汤唯用的是非常成功的,这姑娘大器晚成,估计早年不顺利,磨去和很多棱角,身上特别有那种蔫巴人干事儿吓死人的劲头,能够在试镜的时候一咬牙,在李安面前脱个精光,可见这姑娘不简单。的确有王加芝的感觉。而且众目睽睽之下,她又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怯,正是符合这个角色,而当年章子怡能出演卧虎藏龙,李安分明是看上了她身上年少轻狂的劲头,那时候她年纪轻轻的一张脸上,就有一股纯天然的戾气,这是演不出来的,而且越老越明显。包括王力宏,我看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演什么,不过现在想想, 其实满合适的,邝裕民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小团体的小偶像的那种,也是一稀里糊涂的傻孩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吗。在看电影之前就忘记在谁博客上看,说王力宏是一说RAP的,搞得我一看到他张嘴就想笑,李安为啥让一个流行歌手来当革命青春偶像,太有荒诞感了,他是故意滴。介就素个坏人!
不过这个道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我不明白的只是,为啥女筒子们都在用张爱玲的调调来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好多人说看了这样的影评都哭了,可惜我每次看到“他终究是爱她的吧……”这样的句子,就笑到不行。
总结一句,李安,老狐狸,死啦死啦的狡猾的说。
前面王佳芝与梁润生的部分不提,单说后面极有层次感的三场床戏。
第一场虐爱。我记得以前读到过一篇描写男女情与性关系非常精彩的一段文字:“两个人要相逢,相吸,然后是眼角眉梢,你进我推,徘徊着,猜测着,试探着,多少的辛勤多少的准备,赤身肉搏,就为那欲生欲死的一瞬。尔后,就是大海退潮清光万里,万花吹雪繁花落尽……情欲的尽头就是这样了吗?”而《色戒》中这第一场床戏,从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挑逗开始(其实从在香港那次吃饭就开始了),到易先生对王佳芝的暴力入侵,无一不是“眼角眉梢,你进我退”。其实,男女之事,生理也好,心理也罢,一切的过程不都是用“进退”这二字来概括了么?王与易,在故事里的进退是被推至极致的夸张的体现,再没有比虐爱更合适的形式来表达这种试探与你进我退。这一场,表面上是易占了上风,但王事后的一抹浅笑却更像是胜利者的宣言。
第二场,王佳芝与易先生在易家偷情。这一场情欲戏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易先生常常用手按住王佳芝的头,这样的性爱,压抑,苦闷,但也同时因扭曲而倍感刺激。如果说上一场虐爱是王与易之间进退试探的开始,那么这一场偷情就是王佳芝生理沦陷的开始。这一场戏重点在于二人各种姿势的“相互折腾”,并没有情感上的交流,只是单纯的谁压倒谁,谁主宰谁。爱的愉悦在这里并不存在,心有些疼,因为视觉效果的痛苦。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想到曾经读过的一本法国作家 Anne Desclos 1954年发表的经典虐恋小说《O娘的故事》,那本书的重点除了露骨的情色描写,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写到了痛与快感的相互转换。后来看电视剧House,有一集也讲到过人在生理上遭受极度痛苦的时候,大脑会自动分泌产生快感的化学物质,所以很多时候“越痛苦越快乐”。当然,痛与快感的生理转换距离《色戒》的话题扯得有点远,但我想说的是电影中的这一幕,正是把痛与快感,对人来说这两种趋于极端的情感结合到了一起,把王佳芝对易先生的情感发展的第二个层次毫不遮掩近乎于残酷的展现了出来。
第三场,是《色戒》情感戏中的次高潮,直接为后面艺伎馆一幕奠定基础,铺展台阶。这一幕中,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纠葛已经正式从生理上升到心理,从在汽车里易先生对审问犯人的血腥描述,到后来两个人同时看挂在床边的枪,到王佳芝用枕头蒙住易先生的眼睛,这里,痛不再是纯粹的生理之痛,痛,源于心理上的挣扎与情感上的撕裂,源于看不到结果的纠缠,源于明知下一步就是深渊但依然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无奈与不甘,痛,源于一切没有答案的问题,源于人与自身欲望的战争,源于理智与情感的对立。正是这样强大的心理洪潮,才会伴随着生理高潮的到来,让最汹涌的浪潮摧毁一切禁忌的防线。而当这些无比强烈的情感与挣扎都达到极致的时候,眼泪才是唯一的出口,这才有了结束后王佳芝痛苦的表情与眼眶中隐约的泪光。这一幕的结束,让我禁不住暗自思考,李安怎么能如此了解女人,不仅在心理上细腻刻画,竟然在与生理有关的细节上也可以做到细致入微!
最后一场情欲戏结束之时,王佳芝的从生理到心理的感情变化已经被充分交代,一切的铺垫,渲染,准备都终于完成,影片的高潮正式到来。随后在日本艺伎馆一幕,当王佳芝为易先生轻轻唱着《天涯歌女》的时候,我的感受竟然是肝肠寸断。一方面,是爱上一个不能爱的男人,另一方面,是民族大义,是最应该遵守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藉口可以失守的阵营。在这两种强烈的情感之间,眼看着面前这个女人被生生的撕裂,眼看着悲剧不可逆转的到来,就如同影片前一部分邝裕民他们一刀、一刀、又一刀把老曹扎死一样,没有半点隐晦与遮掩,只有残忍,残忍,赤裸裸的残忍。
但无论如何,李安比起张爱玲,是温情的。他至少安排了易先生对王佳芝动情的细节,让王佳芝最后的沦陷可悲得还不那么彻底。在张爱玲的书里,易先生对王佳芝有的,仅仅只是感动,仅仅只是感动。女人的感情强到可以放弃一切,可到头来,自己却只是一颗棋子,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红颜知己”罢了。张爱玲的心,在我看来,实在是一块青黑的千年寒冰,什么东西到那里都失了温度,不过是一把灰,一滴泪,一捧虚无,一场空梦而已。
三场情欲戏,看完没有半点愉悦,只有说不出的压抑,胸中如同堵了大石,怎样挣扎也没有出口。而影院外的阳光,明亮得刺眼。也许,悲剧的意义正在于看到、理解苦痛从而学会悲天悯人,从而不自觉的去思考而珍惜生命。色与戒,戒不掉的并不是爱欲情仇,而是人与生而来的挣扎,与自己,与别人,与社会。正因为这样的人性戒不掉,爱与痛,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
补充:
对《色|戒》的完整解读: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32207/
恍惚间,她相信他爱她。
李安最大的成功不是拍摄了《色戒》,而是找到了一个王佳芝,一个有着隐忍闷骚眼神、永远嘤嘤喘息的王佳芝。
佳芝临死前面容很坦然,爱情就像有着超强药效的毒品可以使病危的人忘却痛楚。我想她不会后悔救了易,更加会庆幸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份灵魂和肉体的束缚。她随时都在准备着结束这场必输的赌局,只因为她压错了时间,压错方式,压错了对象。
伱演過一場話劇、愛過兩個男人、抽過三次煙、打過四場麻將、流過六次眼淚、換過十六件旗袍。可昰伱為甚麼都不笑了呢? 我很喜歡看伱笑的。
好一个汤唯
对,我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甚至有细节偏执狂的倾向。我喜欢王佳芝的嘴角总是倔强地微微翘起,在父亲寄来结婚照片她发去贺信的时候,在她为了王力宏那一心复仇的疯狂甘愿把自己最宝贵的给一个不相干的人的时候,在她接到梁朝伟太太电话的时候,在她和他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在她看到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女人疯狂的“鸽子蛋”的时候,在她确认自己是真的爱上他救他一命的时候,她嘴角的弧度,堪称完美。
李安的控制、梁汤和几个配角的表演,台词,场景,摄影,剧本,音乐,都几近完美。非要挑骨头的话,大概就是抗日大背景交待不够,无法形成王佳芝愿意作如此牺牲的充足理由。
汤唯一曲天涯歌女,彻底把我给秒了
一群涉世未深的毛孩自以为精心策划的刺杀计划造成了一个女孩的悲剧的一生,全片最佳背锅王佳芝。
“快走”, 汤唯说完这句话转到梁朝伟特写, 梁表情数变(“表情数变”,这是我在看网络小说时经常吐槽的一个词,但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能够表现出来)从微笑,困惑, 到醒悟, 再到慌乱, 种种神情一闪而过, 梁朝伟在这里直接奉献出了影帝级别的表演。最后一幕, 妻子进来, 光落在梁脸上, 而眼中隐有泪光闪动…
再看《色戒》觉得很残酷。王佳芝是因为爱上了邝裕民才加入了这个所谓的爱国计划。但这个口才甚好的爱国青年却不像他所标榜的那样勇敢。甚至连担起对心爱的女人在肉体上负责的能力都没有。而后她却发现易先生跟她想的确实不一样。易是个好情人嘛。至少她愿意为了他放弃这个计划。而这个计划的败露则意味着让她自己死。最后那些革命者面对死亡哭了。这个电影蕴涵的太多。很喜欢。
男人是政治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李安用床戏“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外显他的恐惧、他的愤怒和挫折。你可以形容一个人如何不具备相信别人的能力,但更绝的是让他在高潮时都不敢闭上眼睛” “如果说断背山是一段发生在天堂里的爱情,那色戒就是来自地狱的爱情。”——李安
看完之后整晚都觉得很累,李安的电影我只看过中文的,所以感觉风格相差还不是太多,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很“细”,人物表情,布景,镜头移动,满满得都是细节,演员的发挥也是这么细致,每说一句话都意味深长,需要品味很久才能咽下去,这个故事情节本来就压抑,再加上这样缜密的拍法,感觉有点儿透不过气来。其实“卧虎藏龙”也是这样的细,不过里面穿插的几场打斗是很舒畅的内容,所以没那么累,“戒色”穿插的几场床上镜头,比其它情节更让人累了几分。唉,这真的是一场好电影,只不过没有情绪张弛的变换,让观众看得太辛苦了。
父亲支付不起她去英国的旅费,舅妈卖了她的房子才让她读书,邝裕民喜欢她却把她推上最危险的境地。她要成全的是谁的信仰呢?是邝裕民和那几位同学的,他们在二楼喊“王佳芝,上来啊”,可从头到尾一位男同学损失了钱财,王佳芝失去了贞洁,邝裕民什么代价都没有付出。一刀一刀扎在曹副官身上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那这份信念也太可悲了。在王佳芝和易默成的交往中,王佳芝的血泪和哭喊中,易默成才能感受到真切活着的滋味;易默成残暴的性爱中,王佳芝才能品出一些被珍视的意味。王佳芝恨他,因为易先生她才会失去一切,可她真的爱他。易默成那样一个毫无安全感的人,却对王佳芝说“我相信”。在最后赴死的时候,革命者轻易的招供、惧死的哭泣都让这场革命变得可笑至极,只有迷茫的王佳芝平静淡然,不为革命,为爱而死。
“第一次觉得李安可怕,是看《色戒》。觉得害怕,不是那十分钟的床戏,而是因为电影里彻头彻尾的虚无——爱情是荒谬的,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革命者更是不可靠的……只有性爱的快乐是真实的,而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是不可说的。”—摘录
王佳芝的一生毁在两个男人的手里,为第一个男人献身,为第二个男人牺牲。
街市上人们急着回家烧饭,牌桌上太太闲话下次的宴请。没人关心一场波诡云谲的情爱,悄无声息轰然落幕,如床单上的皱褶,化成眼角噙着不落的泪。穿着,一件旗袍动了心;戴着,一枚钻戒动了情。他那么怕黑的人,却摸着黑和她走了情欲钢索。她如此无根的人,却把篱下当做家,把假戏当真情,淹进爱欲深海。
是个女学生时,她素颜也灵气十足;扮富太太时,她明艳不可方物。她真的是将才。
一个鸽子蛋的心意换一条命,女人是真傻,还是真聪明?
也许他们有一瞬间是真心相爱的.但只有那一瞬间的假戏真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