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可爱的八集,只是非常羡慕有从小长到大的朋友。
现在35+的我从小也是长在母亲工作单位的院子里,从小也有几个可以在楼下叫名字下来玩的女生好朋友,平时总是一起玩各种游戏。记忆中没什么男生,小时候总觉得男生是另一个世界的生物。反而跟妈妈同学的儿子在一个小学和初中,由于家长的原因家又住的很近,总可以在一起聚聚,稍微熟悉一些,也算不得青梅竹马。高中不在一个后渐渐断了联系,而妈妈和他妈妈倒是经常可以见,我也可以从妈妈那里听说那个男生的消息,妈妈总是无意转达说他谈了个什么样的女朋友,怎么又分手了,为什么又辞职了等等。我想我妈妈也是这样跟他妈妈说一些我什么时候领证了什么时候结婚了这些有的没的消息。本来不是很关心的人,因为小时候的情谊又想多听听八卦,就是淡淡的情绪无波无澜的听着一个又陌生又熟悉人的信息。
直到有一次妈妈聊天跟我说起,之前他跟他妈妈说要是找到我这样的媳妇就挺好的,为什么没早点让他妈妈牵线搭桥这种的话…我才惊到了。那个时候我已经生了老大,肚子里还怀着老二。我惊诧的问我妈为什么突然说到这个话题,我都结婚这么久了怎么说到这些。原来是我博士毕业回国后在老家补办了个简单的婚礼回门仪式,他妈妈在席间拍了我的照片给他看了。当时听了这些我也是哑口无言,哭笑不得。
其实也没有后续,过了两三年他也结婚了,找了个年轻的小姑娘,现在他也只是躺在我微信里面的一个人名而已。看了电视剧,感觉只是有一群能陪着长大变老的朋友真的很好,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时候的玩伴渐渐的长大了升入不同学校,加上体制改革,妈妈的单位破产了,院子也被房地产收购开发成商品房,朋友们各家都搬走了,也就慢慢断了联系,都是有联系方式的陌生人罢了。
珍惜眼前人,珍惜青春!
《如此可爱的我们》明天就是会员大结局了,在快要说再见之前,想要写下这三十点,来回忆一些拍摄时候的故事,也让你们更多的了解到《可爱》的幕后。 1.当时,拍这个剧真的是因为在《她病的不轻》之前想做一个年份不同的项目,然后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年份会比较有把握,所以定在了2008;没有那么想做怀旧剧,单纯想做一个轻松搞笑的青春剧,所以很多人看了第一集可能会误会我们的定位,希望大家能坚持往后多看几集。 2.可以接着1说,看第一集的人,有的人可能会讨论黄橙子的表演方式。但是我想说,我们本身的定位就是沙雕剧,所以我觉得黄橙子就是最好的橙子。 3.李明德是在编剧还没有写剧本之前就确定的谈宋不二人选,我在开机差不多两年前机缘巧合与李明德见过一次,于是《可爱》中谈宋选角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了他。 4.里面很多情节都是身边的朋友的真实经历,也是大家很多都能体会到共鸣的事情。比如“帅哥都在邻隔壁班”比如“妈妈总会忘记自己也是女儿”比如“喜欢上一个人的不肯承认却又默默关注的小心思”比如“少年少女那个时候的暗恋”,比如“在楼下默默等待喜欢的那个她回家的傻事”还有(不能剧透) 5.其实因为预算不够删除了很多戏,比如第一集的第一场,大家自我介绍处,本来是在搬家途中的卡车后车厢内发生的故事,是一场需要大调度去完成的戏,也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戏,但最终因为预算和时间不够(疫情来了)所以被迫全部删除,只留下了那段自我介绍,所以有的人评论说这里可能会看起来比较突兀。 6.删除的戏还有第五集,橙子和谈宋穿着无脸男的衣服去晚会,对,关于晚会的戏份全部都删除了,也是因为预算和时间真的不够了,所以才草草补拍了一个结尾,还是在江苏的一个幼儿园里补拍的(细心的网友已经发现了后面教室牌子上的小二班)。 7.看到很多人说服装造型好,但其实我们这个剧是没有造型老师的,第二天要拍摄的衣服都是等前一天拍摄收工后,我们自己熬夜去服装间一个个选出来的(回想起来实在是太心累了),哦对了,衣服也都是淘宝买的,于是因为私心,搭配出了很多情侣装。 8.还有,我们这个戏没有美术,其实很多场景都不是搭景,是现成的,直到开机前一天还在和道具老师跑家具二手市场。 9.武汉的冬天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冷,因为我穿棉袄都觉得冻到不行,很多时候演员拍夏天戏时全身都忍不住发抖,但是即使如此,每次演戏的时候,他们都会以全部状态投入进去,没有一句忘词,表现的也非常好,但很多场穿着短袖嘴里吐着白气真的解决不了了。 10.我们拍摄的高中离华南海鲜市场隔的很近,后来武汉发生了疫情,我们真的都很难过。 11.因为疫情,只能被迫杀青,后来的有些戏份是年后疫情逐渐好转才在江苏补拍的。 12.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剧情有点碎,这个我们也有讨论,因为之前的剧本时间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做一个特别耐人寻味的故事,所以在写的时候,就希望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让里面的人物变得鲜活,喜欢上里面的角色,也会跟着喜欢上他们的生活,这样对于观看的人也会轻松很多。 13.的确有一些bug包括道具年代的不符,其实当时已经顾及不了那么多了,比如旺来小卖部是无意间看到的一家真实的小店,就跟老板商量直接借来用了,拍戏时还不断有人进出买东西。 14.除了我这个剧,包括之前几部青春剧,我看到很多人都会提到1988,我也是1988的粉丝,能够和偶像的作品提到一起也是很开心,但是里面的内容以及主人公人设以及故事其实是从我们本土的90后的青春里提炼出来的,因为十六七岁那些经历的事情,包括和爸妈的情感,确确实实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经历的青春,在我以前短片也会体现。不过还是很开心,也算是一种肯定。 15.里面很多群演都是工作人员,出现最多的有三次,你们可以找找看,是同一个人。 16.有一场祝今宵和陈最录制节目,当时找的特约演员,也就是女主持临时放了鸽子,但场景的时间很有限,不足以现场再联系一个特约了,所以剧组梳化老师直接现场背词就上了,而另外一个角色(男编导)其实是摄影B机。 17.当然,摄影A机也不能放过,他在第12集奥运餐厅内饰演福娃“晶晶”(虽然他内心是拒绝的) 18.片尾最后一场本来也是准备删除的,同样因为时间的缘故。注意看能看出拍这场戏的时候天由黑变亮了,那是因为刚刚拍完一个大夜,赶在最后一点时间抢拍出来的。 19.游乐场的戏份是后来江苏补拍的,所以能看到过了个年,所有人都胖了(除了贺今朝) 20.看到网上有人吐槽说我们剧很多歌曲都是之前就已经发表的,我承认的确因为预算原因剧里只出现了两首原创,其余都是我们在网上一首一首选出来的,我很喜欢,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很开心的是也因此结识了一些音乐圈的朋友,比如坤木,他的《明天可以见到你吗》我在拍戏的时候就安利给了演员们,也经常听到他们在片场循环播放。 21.里面的插曲是喊朋友董昱坤写的,《如此可爱的我们》和《星上人》,但是因为没有预算,他等于没有收费。 22.这两首歌的歌词是我们编审团队帮忙一起完成的,真的太穷了 23.黄橙子的确很爱吃道具,剧组为此斥巨资买了很多零食。 24.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很焦虑,我在北京隔离了整整一个月,也吃了一个月的泡面,编剧66是之前给我邮箱投稿的女孩,以前有过一次征集剧本的活动;这也是她的第一个作品,当时戏没拍完又遭遇疫情,可能因为不相信自己和看不到未来,她也曾提出过想要放弃写剧这条路回家找工作,但幸好大家都坚持了过来,撑到了《可爱》的播出,我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大家也是的。 25.我一直想说,其实国内有很多很有才的人,不论是写东西的还是拍东西的,但是影视圈是封闭的,他们根本进不来,影视圈比起你的才能更看重的似乎是资历,所以我也希望如果有喜欢写东西,拍东西的朋友想尝试这行的,可以给我发点作品到私信,有机会我们也可以一起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大家给国产剧一点耐心,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26.校园时光距离现在太远了,创作的那段时间没少去看知乎和榜姐话题。(感恩) 27.可能因为我的青春生活里并没有这么多朋友围绕在身边,也没有过青梅竹马的爱情,所以我真的很爱群像戏,以后也会陆续拍一些其他类型的青春群像戏。 28.这部戏如果自己要打分的话,我给演员打100分,自己导演部分打70分,未来努力做的更好。 29.清水市其实是樱桃小丸子的家乡,觉得可爱就用上了。 30.因为你们,我也希望有《如此可爱的我们2》 最后说几句,其实这部戏播出的效果到目前为止是远远超出我预期的,也真的很谢谢喜欢并且支持《可爱》的你们,未来我会更加努力,一步一步拍出更好的作品。
本来看了三集的我看不下去已经弃了,但是身边好多的人说好看,特别好看,我就继续看了。 首先,我最不能忍受的点就是强行煽情,比如男女主对视啊,插一段bgm,应该还有很多,都挺强行煽情的。可能很多人说这是小甜剧啥的,可是打的不就是2008怀旧青春的旗帜吗。看的时候并不是让我享受这个过程,只想快点看到男女主在一起,而不是在享受这个剧情。 当然,男女主有一些很搞笑的剧情我觉得也还是不错的,这点值得认可。 其次,就是很多人说到的像1988的问题,我觉得国内想拍一部像1988这样温情的群像片,我也会很支持。但是这个真的像1988又做不到那么好,就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像的点真的很多,比如那个楼梯,第一集的“妈妈也是女儿”,谈宋的那个房间简直跟1988一模一样,橙子在那边嗑瓜子也基本一样,谈宋下雨天等橙子的剧情跟狗焕等德善一样,然后大人一桌,小孩在沙发一桌这个剧情也是类似的。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我只是提了几个我看到的让我会出戏到1988的剧情。
然后再说橙子,橙子确实超级漂亮超级可爱,但确实让我觉得演技浮夸了些,让我有种强行装可爱的感觉,当然后面稍微有点渐入佳境吧。谈宋这个演员的演技就很自然。
反正最大的问题是刻意煽情,最好的剧是温柔的平铺直叙却又带着深深的感染力,不是几个慢镜头几首bgm可以带来的。
还有如果说这是小甜剧的话那我觉得还算不错,但整部剧的滤镜氛围故事却又带着浓浓怀旧气息,恕我不能理解。
豆瓣给了7.9的高分。说明什么呢,如果没刷数据的话,只能说明95后中还在看剧的这群人对文艺作品太没要求了。这根本不是模仿的问题,也不是新潮流与旧标准的问题,更不是两代人有不同审美偏好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好坏问题。
请回答1988写的是一群70后,但带来的是无代差的感动。因为故事真挚细腻,符合逻辑和时代背景,每个角色都是不同的,但都很典型,同时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符合人物性格。
作者编剧李佑汀/李有静/李友贞和导演申源浩以及每一位演员、布景、灯光、音乐、剪辑都相信他们的故事和人物,并且有能力呈现在剧中。
同样是写父与女的戏,1988中,德善是家里的老二,姐姐宝拉是学霸,个性霸道,弟弟最小,又是东亚的男孩,父母无理由偏爱,而老二德善总是被父母「亏待」。家里生活拮据,德善抱怨连自己的生日也没有,要在姐姐宝拉过生日时吃同一块蛋糕。那天晚上,爸爸偷偷买了个蛋糕等在德善放学的路上送给他心疼的女儿,「爸爸妈妈对不住你,爸爸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
女儿心里压抑已久的不满,被生活中无奈的爸爸的细腻体贴给化解了。
像这样的关于亲情友情的真挚而闪光的段落,简直数不尽。这些跟年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双门洞还有个叫阿泽的孩子,从小妈妈去世了,性格孤僻,少言寡语。德善祖母葬礼结束,德善爸爸回家,在门口遇到了阿泽。夜里,路灯昏暗,长辈跟晚辈坐在一起。
阿泽问,「听说您母亲去世了?」
德善爸爸红着眼,「死了也好,活着也好,最想念的是妈妈,我想我妈妈了。阿泽你是什么时候最想念妈妈?」
阿泽眼里噙满泪水,「每天。每天,每天都想念妈妈。」
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但对于失去了妈妈的人,阿泽是长辈,德善爸爸才是孩子啊。一个刚失去妈妈的中年人,希望能从一个从小失去妈妈的孩子那里寻求经验,这样一段相遇和对话不是只靠智力能做到的。
编剧的细腻,不是为细腻而细腻,而是为了呈现真挚和真实的感动。
《如此可爱的我们》开头也有一段父女关系的刻画。女儿想要一辆新自行车,但家里刚刚搬迁,没钱了,要省吃俭用,爸爸想用自己的800块私房钱给女儿买自行车,但钱被妈妈发现了。于是爸爸就用给领导送礼买酒的钱买了自行车,也是夜里等在女儿回家的路上。而送礼其实是为了怕下岗,想跟领导搞好关系,最后送了领导一本关于怎样酿酒的书。这段戏整个是戏谑的、失真的。藏小金库在网上是个段子,真实生活里,是严重的夫妻道德问题,是彼此的不信任的体现;家里没闲钱,女儿想要换新车,理由是不充分的,在戏剧里,矛盾不够大,冲突不强烈;800块对于一个刚搬迁的公交车职工家庭不算是小钱,戏剧真实不允许在这样毫无必要的地方以这种形式体现父爱。用一点小钱偷偷给女儿买个蛋糕是真诚的,把房卖了给女儿搞个豪华生日宴会就不是真诚的,是做戏;给领导买一本怎样酿酒的书送礼,就跟真诚更没关系了,是戏谑,如果给领导送礼是戏谑的,那前面的严肃性和真诚又如何衬托?整段戏,父女间仅有的一点呈现真挚情感的可能性全被消解掉了。
这段戏明显是从《请回答1988》中来的,编剧和导演不懂家庭,不懂父爱,不懂孩子,更不懂戏剧。至于演员,演员太差了,他们甚至对不起这部剧的烂编剧和烂导演。
还是很喜欢校园青春类型的剧,好的校园剧让人感同身受一下子就回到那个青春时光,但是这部剧怎么说呢,感觉就是有些奇怪,不是很自然,也不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 剧情线和演员人设走的是类似韩剧《请回答1988》的路子,一样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大家又不一样,是中国的年轻人的风格特点。至于一样的地方不想细说了,主要还是从本剧的观感来说一说吧! 演员方面这部剧五人组仍然是各有各的特点,对于这几个人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从这部剧的角色演绎来说说我的看法,惯用的男帅女美胖逗比。祝今宵有点像撞脸周冬雨,两位男生也很帅看起来很舒服,尤浩然这么多年终于重回大众视野,但是他讲话的时候总是觉得怪怪的,台词功力还是不太行,对于同为童星出道的几位同龄人演技确实不够看,有些拉跨。女主黄橙子也是一样有点硬凹欢脱神经大条女生的感觉,台词也不太行,就是不太舒服。其他三个演的也都是中规中矩。最关键的是五个人的群戏每次都是感觉几个陌生人硬拉凑局,在一起做做游戏聊聊天,台词念一念就完事了,总之这五个人就没有什么友情的火花,没有台词说的时候感觉就像是JPG图片,就是感觉没有那么亲昵。长辈们演的也都还好,胡一统都演爷爷辈的人了,电视里还时不时放一下家有儿女,感觉有硬卖情怀的感觉。
再说一下服化道方面,女主全程浓妆出境,眼影涂的也太明显了,假睫毛还有眼线,完全把其他人抹的大白脸的不自然妆容盖过去了,最有意思的是谈宋有一集还特意问了一句你今天化妆了吗,然后橙子说没有啊,当时我就想你糊弄鬼呢你从第一集就顶着浓妆出来了,最后一集最后一幕大家还以成年人的形象回到小区,你会发现过了十多年女主还是一样妆容就是换了一件衣服罢了,单把她拎出来不看其他人你就会觉得根本一年都没有过去女主依然是那个女主。。。只要你稍微对比一下同类优秀校园剧《最好的我们》《我在未来等你》《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等,里面的校园男女主哪有一个浓妆艳抹的啊,这是校园高中青春,就算是大学青春剧也没有抹那么浓的妆吧!尊重一下我们朴实的青春OK?
再说说剧情,最主要友情线刚刚说了这五个人就没有什么友情效应,亲情线还可以算是矮子里拔大个完成最好的了,爱情线就离谱,女主没有给我一种单纯大条的感觉,而是营造了一种婊里婊气的感觉???我不懂,青梅竹马的你们已经长大了性别意识是肯定有的,就算再熟也会保持应有的男女界限吧,女主我都数不清多少次刻意靠在男主肩膀熟睡怎么都叫不醒,还有感冒了你想看男主发烧没有,脸都要贴上来了,我以为你要用嘴唇测温呢,原来是用手你靠那么近手还能伸进来算你厉害👍,两人被城管追,那么宽的胡同你俩非要抱在一起?很冷取暖是吗?就强行亲密,没有确定是否喜欢对方的情况下,就一直一直莫名其妙贴在一起。还有那个一起参加作文比赛的男同学,完全就是妥妥的工具人,感情出来的莫名其妙的,之前补习的时候也没见你多喜欢,咋就突然就喜欢就要表白了,看得我云里雾里的,就是为了表现男主幡然醒悟来表白女主,弹幕里总说圆了狗善cp的梦,拜托圆也不是这么圆的,阿泽可不是工具人,反正这里的青梅竹马线看的我心里是真的难受。
总之这部剧就是真的一般,哪条线都没有让人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全程2倍速看完,完全没有办法比肩同类优秀类型。离1988差得太远了,所以完全不想讲相似之处,讲了的话就可以打一星了,抄都抄不明白
目前主力观众只有少量是有这种“大院”生活经历的80、90后,00后和农村长大的孩子们找不到太多共鸣点。大部分人又看过像1988所以只能觉得像1988这点有共鸣。
中国大院题材的故事很多,导演想拍但有很多难度,主要就是经历的人相对少了,比起在村里长大的孩子,真的是太少了。还有就是这段历史离我们还不远,各种大院国内还有不少。
大院从只建国到80年代末存在,那期间城市所有单位都安排职工住房,有自己建的、有集中大家钱建的,那个时期大家对单位特别依赖,没有什么跳槽的概念。到90年代初各种市场化改革,使大院中人数最多的工厂大院的许多家庭买断工龄然后下岗,变成了打工或下海的群体,反映这些时代的成年人电视剧挺多,但青少年儿童视角的太少了。
大院分几种最多的是厂区大院,其次是部队院、政府机关大院、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大院。每种大院最大的特点是内部都是一个可以照顾人生老病死的小社区,也有自己的小社会在里面,好多内部家庭工作都是父子,甚至到孙辈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大部分亲戚朋友都还有同事或师徒的关系。
拍这种片子要找好角度,平衡自己想表达的和观众有共鸣的点,需要编剧强大的能力,《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部队大院孩子的故事算是比较好的一部,但实际反映青春期孩子的感觉更多,大院特点作为了背景的一部分,毕竟部队大院的经历对大家来说更少。
其实拍一个院里大家都是同学,邻居和父母都是同事或亲戚,爷爷奶奶都是同单位退休老师傅的三代人群像故事可能更有历史感和年代感,怎么突然感觉是《我爱我家》,哈哈。
很治愈很好玩啊,看几分钟就过来打一星大可不必,真的挺吸引人的,主角演技也在线,看下去,你值得拥有
3.5-4之间,剧情有些套路但不妨碍我吃这种套路,青春校园甜剧只要选角对了剧情不尬就算成功啦
挺惊喜的一口气刷完了,虽然弹幕总说1988总说女主像谁像谁,但真没必要。1988很好很难超越,但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怀旧题材都要拿来跟它做比较。可爱的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亲情友情爱情的表达方式也是多元化存在的。黄橙子的性格和颜我超吃,和谈宋这种劲劲的拧巴感觉,就是让人不自觉地咧嘴微笑,亲切的不行,他们有着青春时期里常有的躁动、快乐、直接,甚至感情的表达都是突然随心且又真挚适时的,这是一种一齐头脑发热的浪漫。陈最、祝今宵和谈欧阳的单向箭头,就是在劫难逃的一场盛大暗恋,他们的秘密藏在了不知哪里的许愿池或者烟花面前,带着隐忍、守护、沉默的雀跃,和差一点将到嘴边的那句话说出的勇气。但无论如何,青春都是唯一且不可逆的,这部剧集齐了所有生活里的美好,而我现在回忆的青春也刚好都是美好的样子。
年轻演员选的不错,但是滤镜是真的不好看!父辈演员表演都略浮夸,剧情略尴尬,人设也没有1988那么丰满,不过在最近几年的国产青春剧里面已经算拔尖的了,还有饰演谈宋的小演员不错,未来可期。
B。全员小可爱,宝藏小糊剧!喜欢剧里的滤镜和打光(在国产剧里画面质感绝对不差),新人演员灵动鲜活有记忆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橙子是”,万万没想到那个演二条的李明德有一天会演感情戏,万万没想到演得还挺好😂傲娇的谈宋嘴上不饶人,但所有的小心思都藏在眼底掩饰不掉。饰演黄橙子的演员妥妥的甜妹,少女的可爱和内里带着真实的小做作,诠释得特别灵动。“谈黄”cp的名场面太多了,每次看到都尖叫,导演会拍编剧会写演员会演😭至于第二季,我倒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了,因为第一部非常圆满,到最后人物也没什么遗憾,有的时候告白的话说出来才会长长久久,可有的时候有些话放在心里也是温柔的守候,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会有不同的结局,编剧的情节安排我都能接受❤
国产青春剧陷入了一个怪圈和鄙视链,只要是拍九十年代末和00年初的青春片一律都叫模仿、靠拢、抄袭1988。不知道祖国的文化是哪里让你们这些人觉得不自信了。一群没有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只凭借一部韩国电视剧就否定中国大部分人的童年。很多人的青春和童年就是这样一个大院里周围的邻居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的氛围z这是历史的原因。一伙老乡因为西部支援,或者去南方打拼,最后事业有成在一个院子里组成家庭,孩子一起长大。都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事情,电视剧呈现出来的也就是这种东西,就叫模仿1988?那请问什么才叫做不模仿?天天拍家有儿女还是我爱我家?醒醒吧
唉,期待了这么长时间,结果只让我想到两个字,就这?有感觉到制作方想拼命往1988那里靠了但是真的好寡淡啊这剧情,而且这是我见过长辈演员演技最烂的群像剧了
今年夏天最好看的青春剧,不是吗。
主角演技太差了 尤其是女主 吹胡子瞪眼的 真的好做作 还有剧情一直在特意又尴尬的强行强调2008年 有非常强烈的出戏感 在此处拉踩《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虽然严重烂尾 但是前期剧情同样是2008年 各个方面的处理方式高下立见 比这部剧自然身上太多了 另外 个人觉得影视剧画面这样的调色可以说是十分糟糕的 短片就算了 这样真的不适合长时间观看 另外还发现宋体虽然好看 但是还是黑体比较适合做剧字幕😅。。
很可爱 就说青春剧女主好看就成功了一半 没毛病
1988汉化版,某些情节、台词甚至镜头高度雷同,是应该给李有静女士付版权费的雷同程度了……如果我不是1988死忠粉可能会真情实感卖安利打四星。三星给尚算成功的本土化,还专门拍了08年奥运背景。
模仿1988其实没什么,但能不能有点诚意,家庭剧又不需要特效成本不高吧!好好的写给个剧本,演员好好表演,不要做作,浮夸,其实也是能出好作品的。几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有待提高啊,明显在演,太不自然了
男主误会女主喜欢自己的那些桥段 也太搞笑了吧!喜欢下饭剧!不错不错
刚开始周杰伦的海报就触动了老阿姨的心,披着怀旧外皮的小甜剧,可1988之所以成功,是于生活细微处讲真情,自然的演绎。一直希望有讲95后的好作品,我们那时候不仅有周杰伦,偶像天团比如今更知名,校服也没那么好看,学习负担重没有很多课余时间。可以当小甜剧看,怀旧剧没有认同感。在演技上略不自然,人物也单薄,剧情表达略不足。奔着李明德来,真的太帅了。李明德虽然都演一些耍宝角色,可身上莫名有一种忧郁气质。
问题是确实不像1988啊,怎么你们看青春片都像1988还不让人说了?只准说像不准说不像了还?青春片只要踏踏实实用真正的小年轻演,就成功一大半了
看过第一集来评! 搞笑又温情!爱了
那么多说模仿1988的,妹的1988还是模仿的台剧光阴的故事呢
非常符合剧名了!真的是超级可爱的他们~以及,这年头如此不拖沓的剧也是很少了~很多个瞬间都想高呼:是喜剧吧是吧!但是又有温情的时刻!好治愈啊~
不是,这不是就是仿1988吗,这年头仿还说不得了么 我们又没抵制 说一说也不成了?
有点像高中写作文老师说假大空的感觉,强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