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学名著如果被一再重拍说明了什么?它实在太牛?它实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它实在太流行有钱可赚?它戏剧性极强?它特别容易触动导演的心胸?它之前的版本实在都不如意?《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菲茨杰拉德在1925年出版了这部小说,在第二年就有了电影,接下来,1949年、1974年、2000年这部小说又被三度搬上大银幕,再接下来,预计在2012年,又一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将在电影院与我们相会,这部小说竟有如此魅力,一再被人搬上银幕。
在我看来,《了不起的盖茨比》对电影人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出众的品质对整个美国人的魅力,它有极强的故事性,又充满了时代感,批判性、文学性、艺术性更达到很高水平,当我读罢小说结尾悲剧性的结局,那种梦碎之感堪称给人一种拔凉拔凉的味道,同时又是一种烙印在心中,长期留存的情绪,想必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会有更多体会。而如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又何尝不能体会到一个崇尚成功与物质的社会,人的真情与滥情,虚伪与高尚呢?一部出众的小说无疑会让有想法的电影人惦记着将其拍成电影,就如去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电影上映,尽管评价不佳,但是之前,多少人期盼过这一杰出小说登上银幕。而这又是名著电影改编的难点,就《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言,原著戏剧性已经足够强,无论剧情还是情感的一波三折都让编剧的工作相对轻松,反转性和批判性俱佳的结尾更是天然满足了电影的需求,而如何表现电影的那种气质却才是最大的困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几部改编电影中,我看了1974年版,被认为目前水准最佳的罗伯特•雷德福扮演盖茨比的版本,这部电影总体看较好的反映了小说味道,算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改编。
作为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先生在出场前宛若神人,而整部小说的叙事者则是满怀理想来到纽约的尼克,几乎尼克接触的每个人都会向他描述盖茨比的富有、神秘和流言,而尼克正好又是盖茨比的邻居,他寒酸的小屋与盖茨比高大的豪宅相比,可谓对比明显,而盖茨比夜夜笙歌的聚会更是撩拨着这个年轻人的神经,直到有一天他被荣幸的邀请。盖茨比尚未出场,菲茨杰拉德就以绝妙的文笔将一个崇尚物质成功和荣耀的社会展现在我们眼前,大家都想巴结盖茨比,都想围绕盖茨比,都猜测着盖茨比,都又以各种传闻表达着一些微妙的眼馋、忌恨的不甘,总之,人人都想成为盖茨比。这在中国当前社会也不新鲜,富人的事业传奇在媒体不断放大,而富人骄奢的生活又在民间被不断传播,大家都想成为这样的人,媒体前台荣耀,后台尽享富裕生活。1974版的电影这个环节变现很好,首先将当时的社会风貌表现的感觉和小说一样,那种虚荣的、市侩的气息都很传神,盖茨比迟迟未出场和大家对他的传言跟让观众产生良性的焦灼,快让盖茨比出现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戏剧的着力点还是最容易表现人性的爱情,为何?爱情是人性善与恶、纯与俗交锋常常最为激烈的地方。盖茨比出场前,另一对重要人物,汤姆和黛西就已经将一种中上层阶级的诡异婚姻生活表现出来,汤姆是个花花公子,连黛西都知道,但是黛西却也只能任其发展。而盖茨比出场后,本片的核心戏剧冲突来临,盖茨比和黛西的往事与今日的感情纠葛;汤姆与情妇纵情声色下其情妇之夫的隐忍和痛苦;尼克在期间的穿插周旋。这一切在1974年版电影都表现的很不错,而且那种文艺味道的节奏与摄影都让影片氛围也有小说那种平静下暗流涌动的感觉。是的,整个故事在激荡的感情下,整个表面是平静的,汤姆大方的带尼克去见情妇,而且其正在家中的丈夫只是去里间一会儿就与情妇当尼克面缠绵;盖茨比、汤姆、尼克、黛西等人在一桌交谈,汤姆去接个电话,黛西就迫不及待的起身与盖茨比接吻。所以人都似乎不愿意打破这平静,大家都心知肚明,又只是暗中较劲,他们甚至可以一去外出狂欢,直到一出车祸打破这平静。
1974年版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在反转的凶案处理上,它把这起带出多少人虚伪的凶杀案的细节做实了,这反倒让影片少了小说那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带来的梦碎感和凄凉感。小说中这一笔和之后各人的反应实在精妙,之前每个主要角色的个性都逐渐展露,但是如同整个事件的氛围一样处于冰层之下,这一出变故打破了一切,丑态与觉悟尽显。汤姆可谓上流社会典型的占有欲强烈的人物,他对黛西已无感,自己可以外出寻欢,但是怀疑黛西与人们热议的盖茨比有染就恼火的摆出决斗姿态,此时也不是为了感情,只是他的占有欲和虚荣之心。而同时他又外强中干,真正到了关键时候也不敢担当责任,甚至移祸于盖茨比;而以痴情形象示人的盖茨比又何尝真的高尚,他对黛西的深情中也显露世俗的欲望与占有,而最后还揭示了他与父亲间的纠葛。黛西可谓其中前后对比最强烈的角色,事发前她显得魅力、高雅而令人怜惜;事中她又显得充满爱情的热情,令人欣喜;而事后她的冷酷又给之前对其寄予同情的读者和观众以梦碎之感,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现实,一切都是如此物质。而尼克,这个整个故事的叙事者,看透这一切的虚伪与狡诈,离开伤心之地,回到了相对单纯的西部,这也算菲茨杰拉德留下的一个几乎让人感觉超现实主义的觉悟和人性本真的希望吧。而也正是原著结合文学、批判和文艺性情感诸多特点,让它天生就有吸引电影人的气质,也因为其文学界的地位让其市场空间不成问题,所以,在1974年较为出色的版本后,2012年,迪卡普里奥版本的盖茨比必将激起更多观众的关注。如果10年前,我还难以想象迪卡普里奥可以扮演这个角色,但是十几年的演技锤炼和生活阅历已经给了他足够的积淀,凭借名著改编和演技的积累,或许他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倒是近来新生代女星代表的凯瑞•穆里根扮演黛西让我难以想象,总感觉她气质还稚嫩一些,她会演出怎样的黛西?
《了不起的盖茨比》给人一种宿命之感,直到最后你都难说悲剧的命运究竟该源于谁,是始于滥情的汤姆让黛西绝望?还是从黛西多少年前世俗抉择与盖茨比未能成就爱情而开始?或者该怪盖茨比给自己套上痴情外衣的插足?这个宿命的循环链条下,大家都是一个大萧条之前表面繁荣社会的一员,就如盖茨比院中狂欢聚会,大家都那么物质与虚荣,又常常丑态百出,梦碎的背后你很难说谁是高尚的。在如今的中国,大家看到的成功人士的生活,正如尼克远望的盖茨比的狂欢会,精彩纷呈而又丑态毕现,但是,大家都希望参与进去,哪怕只是靠近,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些鼓励。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始终都有美国梦,哪怕一批批人梦碎,但是最终那个承载一个国家软硬实力的梦依然坚挺。而在如今的中国,似乎大家看到那富人风景后,越来越多的是猜疑它的来源,以及伴随而来的不满和忿恨,而富人们也伴随着不屑与不安,而贪赃枉法者更在其中继续着自己的不义,这个社会,你会听到谈个人奋斗越来越少,谈拼爹、拼干爹越来越多。尼克、盖茨比们尚且有美国梦可梦,而当下中国躁动的社会下,似乎梦还没开始,就已经被现实惊醒!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c2f99528fa371150df3e310.html结局好突然,有点看荒诞剧的感觉。其实有点不明白想宣传个啥,他努力往上爬就是为了接近这个女人,这女人只是上层社会的代表而已,也许就是他的最终理想吧。
小李子演技还是OK的,虽然年华老去。但女主没有那么的吸引人,美貌度不够啊。
最后部分让我想起危险关系,不知道为什么。
我还得加多少个字才够啊!!!
人生于世,仿若置身与茫茫大海之中,初始不知忧愁,不识烦恼,整日畅游于碧海蓝天之下,享受阳光下海水的滋润,欣赏夜空中繁星的深邃。渐渐有了欲望,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满足于海平线上那初升的红日,也不再满足于那落日映红的彩霞,他们开始追逐声色犬马、酒池肉林的生活。但是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生活真的适合我们嘛?外在的不适滋生了内在的恐惧,种种莫名的恐惧,害怕熊熊燃烧的红日会熄灭的恐惧,害怕深邃海洋未知海底的恐惧。
难得的是那些一直保持童真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简单至上,以快乐幸福为准,每天踏浪而来,乘风归去,都能让他们快活不已。
然而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他们不满足于当下简单的生活,痴心追逐复杂渺茫的未来。因为有着太多的欲望,所以他们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就算有恐怕也只是拥有那么短暂的一瞬间,随之便会被更多的目标而替换。他们向着不断变换的目标前进,最终却累死在原地。
但是也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他们认定了方向就至死不渝的前进下去,哪怕在别人看来是那么无知与荒缪。就像盖茨比,他认定黛西的离开是因为他的贫穷,于是他卖命地努力赚取物质上的丰富只为能唤归美人心,然而被铜臭蒙蔽的双眼的女人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唤醒,可盖茨比无视她的缺点,还是毅然决然的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最后终于奉献上了自己的生命。聪明如盖茨比,他不会看不出这个梦想的飘渺,但是这是他奋斗的动力,他认定的生活中的全部,所以即便是错了,也只能将错就错,一错到底地走下去了。最终他乘着假想中的帆船,直达苦海彼岸。
苦海无边,人生有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认定一个方向坚定的走下去。
原著已看无数次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终于赶在莱奥纳多版本之前把74年罗伯特雷德福版观影完毕。快要上映的莱奥纳多版本更花哨更流畅,更像《红磨坊》般的绚烂迷离。但是74年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非常追崇原著。
蓓蓓的电影世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94247001013epv.html现在看来,我不知道该说盖茨比是痴情还是傻?
我曾经超喜欢菲茨杰拉德的这个短故事,喜欢故事的巧合巧妙,讽刺黑幽默,以及盖茨比的痴情与浪漫。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也随着我不断反复的观看和思考,我不再觉得盖茨比纯粹是一个为爱而存的人,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受世俗大众影响的可悲人物。
他对安娜的痴情其实已经超越了爱慕爱娜本身,而是爱慕着她所代表的地位和金钱。
其实他并不是不知道她是一个世俗,现实和贪恋权财的人,但是她的美貌与地位正是他内心真正的渴望,所以这种渴望变成了对她的占有。
所以他那么努力的做着走私的生意把自己树造成一个被有钱人都尊为家财万贯的了不起的人。
他也那么努力的办各种名流舞会,砸重金只博美人关注的戏法其实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自己曾经的失落与不公平。
但是他犯了一个上流社会有钱人不会犯的错误,那就是动了真心。
他以为他这么做就可以得到她的心,心想,你不就是喜欢钱和地位吗?既然我能给你,那么这次我终于可以让安娜选择我。
可是他错了,他即使再有钱,再挥霍,再有地位,但也改变不了他的出身所与生俱来的性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无法做到生来便有钱并挥霍奢侈的有钱人的冷漠与自私。
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融入上流社会的世界,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是在几十年的累积中逐渐根深蒂固的。
所以安娜最后仍然没有选择他,甚至盖茨比的死对于她来只是暂时性的难过。
安娜和老公都有外遇,互相折磨着,却无法离开彼此。因为他们太相像了,同样的自私,同样的冷漠以及同样的势利和拜金。
这是那些靠自己双手发家的人无论如何骨子里都无法继承的“传统”。
所以,安娜和老公的外遇都成为了牺牲品,只是他们寂寞和发泄的牺牲品,她对他带来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无论如何不在一条道上的人是无法走在一起的,这也是他们两个共同的外遇无法理解的真相。
安娜的老公虽然享受汽车维修站老板娘带给她的刺激与快乐,却无论如何是给不了她未来的。身份和地位悬殊太大,他不可能为了她而放弃现在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把自己搞得身拜名誉。
但是汽车维修站老板娘不明白,她以为他给她买奢侈品,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就是爱她宠她的表现,而她也在这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才刚刚得到钱的滋味,怎么能轻易放弃这样一个招财猫呢?
因为她已经开始想要一直持续这样的生活,沉迷在金钱中无法自拔。
而盖茨比不明白的是他即使再有钱也无法真正抓透安娜的心。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安娜贪念的只是盖茨比的金钱变化游戏,这种角度的转变以及对自己丈夫的失望让她有了新的寄托。
但是她老公一召唤,她屁颠屁颠的就回去了,她已经无法割舍一切和放弃目前所拥有的地位稳定,也不愿为了一个曾经的穷小子冒这个险。
但是盖茨比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却居然也迷失在了对金钱的欲望中。他想要得到她,以此来证明他自身的地位变化,这可能是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长期的自卑做崇所带来的一种追求。
所以,在自私冷漠却势力有钱的人面前,盖茨比和汽车维修站老板娘在这场游戏中都输了。这也许是菲茨杰拉德的无赖吧。无论如何出身低微的下里巴人有一天再怎么有钱,也不一定能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
这就是菲茨杰拉德给我们看到的赤裸裸的现实。因为现实太可怕,所以我们有些时候不愿意去相信。
一年之内先看了小李子版的电影,又看了中文译版原著,一点英文原著,因为太喜欢这个故事了,现在忍不住又看了旧版电影。我现在看这个故事就跟老熟人一样,每一句台词都感觉好亲切。
关于这一版的角色:
daisy给我的气质感觉更符合原著,多了些俏皮可爱的感觉,但更强烈的是轻浮和活在当下感,不那么软弱过头了,新版让人感觉有点昏昏沉沉的,她是我这部电影里感觉演的最好、人物塑造最完整和流畅的角色。tom的选角则相比13版少了点攻击性,不过只是视觉上的而已,演得还是挺粗鲁的hhh。Jordan的话新版更男性化,这个倒很有女人味的魅力。
nick和Gatsby都很贴!Gatsby出场的那个镜头拍得太好了,高高站在夜色之中,这一幕让我的心脏都仿佛漏了一拍,真的。没有新版华丽的服化道和特效,一切都镜头都是真实的,虽然给人的视觉冲击减弱不少,但有着可以触摸到的美,而且更符合真实的时代样貌,新版太幻梦。
不同的设计:
1.Myrtle这个角色在这里凸显的很好,那段独白演的太好了,我差点都和她一起哭了,然后下面立刻接上两个人发飙,这个设计的是真的好。Wilson也是,演出了他的悲惨和绝望,他对妻子的感情,情绪更加生动。有弹幕说他们的生活像是daisy如果嫁给贫穷的Gatsby的写照,这个角度特别好!之前完全没发现,确实如此。
2.每个bgm都选的非常好,歌词和主题太贴切了,新版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young and beautiful,这里的每一首都让人感觉恰到好处。
3.电影中演员们几乎每时每刻脸上都带着汗,一开始我还想怎么不给擦一下看起来多不舒服,但想来这反倒是一个好的细节,毕竟故事发生在夏天,原著中也一直在强调天气的炎热。
4.后来tom和Gatsby在酒店对峙的片段居然没真的打起来,白期待了()翻阅了一下手头上的书才发现原著中确实没新版的冲突那么严重,只有言语上的互相挑衅。
5.nick和Gatsby的初遇少了偶然与必然交织的浪漫化处理,daisy和Gatsby的重逢也少了冲进雨里的桥段,还有一起去Gatsby家里的片段,Gatsby要去游泳前和nick敞开心扉的片段,都略显平淡或几乎没有了。而且居然没清楚的交代好Gatsby为什么要见daisy的原因!如果第一次看这个的话我一定会感觉一头雾水的。小李演的好痴情情绪好充足,这里相对更多的凸显出了两人的矛盾,Gatsby全程好冷静,看daisy看得更透彻,不过最终当然还是选择沉浸在自己构筑的梦里。而且重点刻画的片段不一样,这里二人重逢后的事拍了挺多。最后出车祸时也没有Gatsby和daisy的第一视角,而是直接转到tom一行人后来遇上,同样的更符合原著却少了冲击力。
6.旧版比新版选角总体上颜值更高,十分的赏心悦目(ゝ∀・)Gatsby太太太有魅力了!但是,我还是最喜欢新版那个还原原著的Gatsby初登场的画面啦。那个设计实在是太浪漫了,并且有足够的铺垫来制造悬念感,就那么被nick误打误撞碰上然后再绽放出一个经典笑容,比旧版直接被管家引过去更让人感动,每次看到那个镜头都让我感到一阵温暖。不过这个改编的两人初遇也很可爱啦哈哈哈哈哈,我傻笑得好开心。还有新版以nick第一人称视角贯穿开头到结尾,挺贴原著的,而且能体现出nick在Gatsby去世后的状态,强化了对nick这个重要人物的心理展现,这里边nick存在感实在太低了。
6.Gatsby的父亲。这是我在原著中非常喜欢的一个情节,尤其是他的父亲给nick展示他儿子小时候的计划本的地方,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仿佛眼前就出现了还是个少年的Gatsby为了他一切的梦想拼命努力的样子,更凸显出他的悲剧性。把这一段加上是最好不过的。我本以为已经熟知了这个故事就不会再为Gatsby流泪,但看到这里还是哽咽了。
7.结局部分处理的非常好,欢快的片尾曲,更给人荒谬和凄凉的感觉,这个反差塑造的太好了。
总的来说,确实,旧版更加写实,新版更像舞台剧,唯一不变的是注视着一切的上帝之眼。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看的是新版电影,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带给我的震撼太过强烈,如果不是它的话我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喜爱这个故事,而在阅读过原著后去看旧版电影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在补充和对照中会产生许多新想法。
不管怎么说,我想我真的是爱上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本身。它的一切人物与情节都设计的太完美。
原著不好改编,所以两版看起来都不是很精彩;但这一版演员的表演大赞,老盖茨比和卖狗老人就已让人折服,也可以说,是导演给予了演员发挥的足够空间;场道服化都完全忠实于原著年代;相比之下,最新版更像个堆砌失焦全无着力点的花哨大杂烩
黛西真是太美了,和描述的一样人见人爱的美貌,自带柔光。盖茨比是个有梦想有野心的人,可惜败给了不应该发展的盲目的爱情,最后丢了性命。婚外情要不得,肇事逃逸要不得,由此可见,人既不能违法,也不能违背道德。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写得比较细腻,科波拉改起剧本来也不容易。感觉导演执得相对平庸,虽然有雷德福这么优秀的演员。片场的灯光显然打得太强了,特写镜头都能看到几个男主演满脸大量的热汗。
1974年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由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同名作品改编而来。
还原了故事,情节和大多数细节表现没问题,但少了原著暧昧氤氲的调调——这是此小说最难的一点。戏剧性的渲染也弱了。且,尼克几乎边缘化了。期待今年新版
聚会过后被人遗忘的舞鞋和碎了一地的玻璃都像你回不到的过去。不是每个人都会浪漫到每夜守在海边看对岸的闪烁的灯塔。虽说电影没有那么理想,而且也有点破坏了我对小说的印象。但这还是一个“我见过的最浪漫的人。”
为啥没标过。看的时候觉得好热啊,大家都一直在出汗,还好20c已经能穿浅色衣服。19c的大家连夏天都不方便穿浅色外套真是辛苦呢!有点莫名其妙地神经质得我头疼,罗红福特别帅,最后看他死了竟然挺割裂的,毕竟这张脸上简直是刻着“最后的成功者”六个大字。
男的都直出汗
罗伯特·雷德福真帅,蓝眼睛的Oxford man,始终对米亚·法罗喜欢不起来。看完真是伤感啊。
重温完巴兹·鲁赫曼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再来看下杰克·克莱顿版《The Great Gatsby》。2013年版是豪华绚丽的呈现形式,1974版则是比较平实的打开方式。2013年版视觉上更好看(卡司阵容也更让我中意),1974年版叙事上倒是比较平铺直叙、有条不紊一些(尼克与盖茨比之间的友情也没像2013年版有基情的味道)。
女人才不是漂亮的小傻瓜,她们是最势利的。所以不会傻傻等,所以只对钱趋之若鹜,所以不会真的离婚,只是贪恋你的爱情。盖茨比本来是造物主,可惜动了真情最后输得一败涂地。结局真是体现了“冥冥中自有公允”。故事非常精彩!70年代的片但风景色彩都很美!盖茨比和尼克都很有范儿!布洛克的小皮鞋!
看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雷德福长得像布拉德皮特啊。
的确是小李子那版强,至少不那么浮夸,美国梦碎这一点也表现出来了。不过……貌似也就这么点吧……
有点明白艾略特为什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推崇备至了。菲茨杰罗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美国社会,从有钱人(盖茨比)到没钱人(修车铺夫妻),一概未能幸免。跟《荒原》确实很对脾气。PS:与幻灭无关,毕竟有过理想的人才谈得上幻灭,但这群美国佬只是不断地赚钱、花钱,没有精神追求。当下吾国何其相似!
觉得这版的气质比新的好太多(虽然只看了预告片,最炫民族风一般的感觉)!尼克简直就是美国版的梁朝伟啊!!
基本上原作的故事主干都讲了,不过也仅限于讲出来,罗伯特·雷德福真帅啊。另外这片是有意把所有人都拍得满头大汗的么
“Daisy! Daisy! Daisy! Daisy! I will do what I want!! Daisy! Daisy! Dai..” “啪!”
你知道梦幻最终要消失于现实
肤浅是肤浅。。。。daisy还行,但米亚法罗在我眼里永远呆笨。。gatsby就逊色啊,jordan过分美艳了,实在太诱惑。远失真了运动的气质
Weakened by a tender gesture, a feeble green light, the vanishing past, and the appealing future. Love and everything contrary to it. Don't we all see ourselves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