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部电影带来的感触是截然不同的。琵琶语出现在片头片尾,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多深的爱才能如此爱到彻骨,甚至放弃一切。只因他一句呼唤,便飞蛾扑火。在人世百转千回,却做路人甲乙。
我爱你,与你无关的伤感贯穿全片,我们看到了老徐作为一个女导演的细腻和才华,背景音乐的基调,主要演员的选择,人物情感的变化,几次和管家的相遇,作为线索的白玫瑰,结尾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印象深刻。除了旁白的略显刻意,叙事的略显流水化,作为一枚女观众,我还是被触动到了。
电影很好看,故事也挺感人。一段女人暗恋的故事,只是付出的更多。
一个小女孩爱上一个风流的作家,长大后也进入作家的交往视野,并同居几天。小女孩以为爱情实现,对于作家而言,不过是个倾慕自己的文艺女孩一夜风流罢了。后来作家他往,女孩怀孕生子又逃难,后来成为交际花。多年后,再见,作家早不认识女孩,只把她当作风流对象而已。后来孩子死了,女孩也要死了,写了一封信给作家,告诉他这么多年的爱和自己的生活。
印象很深的一幕除了小女孩长大初与作家相遇时,表现出的纯真美好的恋慕以及初在一起后,幸福的小女人态。就是成为交际花,一夜风流后作家给了钱,女孩将钱还给了管家。那样卑微的爱中只有这么一点自尊,这是一夜平等的爱。
都说,暗恋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女孩最后还是写这样一封信,终是不甘心的吧。
其实,有点矫情了,既然愿意选择这样无对等、无回报的爱,终要自己承担。临死前转嫁了这样一份沉重给作家,也是一些发泄与报复吧。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只有女孩子才能深刻体会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思过完了这一生。
“早啊,小姐。”当管家再一次看到她从那门里走出来的时候,他立刻认出了她,管家认出了她,而她爱的他,竟还是不知道她是谁。管家可能是这世界上除自己之外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了。管家怔怔地僵在那里,对她说出一句“早啊,小姐”,她回以微笑,还有眼中噙满的泪。
看到影片这一幕的时候,我又一次哭了。
我爱你,我的爱与你无关,你不需要知道。
当我十二三岁年纪的时候,我是你的邻居,我帮你晒过被,我渴望靠近你,被你记得,在漆黑的夜里我在自己家窗前,望向你,憧憬着你那里的美好;后来我搬离这里,又考回来,这次我是个女学生,我终于引起了你的注意,并实现了我的梦,第二天你送了我一束白玫瑰,让我走了,你对我一无所知;我怀了你的孩子,我又离开你了,战乱的年代我过得不容易,你对我一无所知;我又来到你身边了,带着我的孩子,我的生活离你越来越近,你又喜欢上我了,带我回家,你还是对我一无所知,你给我塞了钱,当我再次走出那扇门的时候,管家跟我说“早啊,小姐...”我把钱塞给他...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快要死了...
男人读完信,望向窗外,他看到一个短发圆脸的少女,在对面微弱灯光的窗里,温柔地看着自己。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姜文有些老,静蕾有些崩,其它都还好。
自闭少女苦恋发福作家18年,至死不知其患有心因性失忆!
看了三遍了。暗恋是一种病。
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关于一个二逼文艺果儿从献身到傻逼的配乐诗朗诵
什么啊!
林海的配乐很棒
好的电影值得细细品味,配乐很赞。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不知所依,至死方休。
如果高中没有看过原著,或许我会承认徐静蕾你很牛.
看得大哭了一场,不知道是不是被其中的音乐感动.其实我知道,这样的爱情在现实里并不存在.但是觉得,幸福,其实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认真的爱过一个人,一辈子,就够了.
原来《琵琶语》出自这里。可惜还是拍不出结尾: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百感千愁一时涌上他的心头,他隐约想起了那个看不见的女人,她飘浮不定,然而热烈奔放,犹如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变成了东方式的暗恋,不能说不好,总是有些遗憾,姜文是好演员,不过不适合这个电影,不够英俊,不够万人迷,这个家伙有匪气,不如路易斯·乔丹一下子就能俘获一个女孩的心。那封信写的也不好,废话太多,有些话用镜头说就好了,总是念白,韵也没了。文艺腔也太重。配乐帮助了你许多。
音乐不错.我喜欢那个小姑娘.穿着棉袍子,眼神倔强清冽.
深深地深深地被感染。每一个画面都像泛黄的照片。为每一句旁白而动容。像亲身经历一场漫长的刻骨铭心的暗恋。女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翅膀张在心里的动物。
徐静蕾不适合演这个女主角,姜文不适合演这个男主角,其他都不错。
我爱你,这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那个时候时间很慢,慢到只能用一生去爱一个人。
我也是这种女人,只是很遗憾,你没能成全我。让我苟活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