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战争的画面,却在孤独新年夜的一对白发老人的眼里看出战争带给我们什么,儿子的战亡,故人的改变,阶级的变化,一切都在平静发生。贵族不会永远是贵族,仆人有一天会趾高气昂,贵族的儿子战死在了前线,仆人的女人变成顶级流量,唱着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不变的是人们对亲情的珍惜,对逝去的生命的痛苦。
这部电影最令人深刻的是,很少直接表现战争画面,代替为出发前人们送别的狂欢,战后人们庆祝的盛大场面,与之对比的是失去了两个儿子的母亲逆行的悲伤的脸。
但故事过于宏大,以至于加入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时显得有些突兀,还有结尾时表现人们对牺牲了一切的年轻人与麻木熟视无睹的狂欢人们的移动镜头,虽立意鲜明,但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信息量过大而无所适从。
总之,打一星的人们不知何想,仅仅这些镜头就很经典。导演构思还是非常有个性的。只不过不像后来好莱坞那样专注只讲一件事情罢了。
一部战争背景下的爱情片。当战争发生时,不论贫穷或富有,都将一视同仁。正如片首语:“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通过一位妻子和一位母亲的眼睛所看到的历史,她们的爱锤炼着人间的运气与灾难”——足以概括这部电影。
感触最深的不是大儿子没逃过泰坦尼克的沉没,也不是小儿子在一战中牺牲,也不是经历一切后的沧桑。而是“古老”的命题——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两次战争期间,战场上危机四伏,国内却歌舞升平;出车祸后妻子痛哭而身边欢快的奏乐一直未停;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夫人昏厥而下个镜头却是庆祝……我不去多想、深究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电影本身可能也给出了答案:
-“亲爱的,我们以前也遇到过战争,世界也并没有爆炸”-“可我的世界没这么大”
①This is the story of a home and a family, history through the eyes of a wife and mother whose love tempers both fortune and disaster
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通过一位妻子和一位母亲的眼睛所看到的历史。
她们的爱锤炼着人间的运气与灾难
②No news is good news ,what must be it must be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该发生的事就躲不了
③人总是这样,爱情也会枯萎你会忘记一切
④-“亲爱的,我们以前也遇到过战争,世界也并没有爆炸”
-“可我的世界没这么大”
1.5。《壮志千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好莱坞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制作与之类似宏大叙事的"史诗"电影,企图复制之前的成功,于是就有了这部所谓"史诗"电影再度拿下BP。肆意拉长时间跨度是最低级的手法,一家人每个都被赋予了戏剧性的遭遇,目的是突出"乱世"主题,但流水账似的剧情走向与"闯关"似的冲突设置丝毫没有符合所嵌入时代背景的严肃性,反而冲淡了对动荡局势的反思性,无论是战争还是各种造成他们悲剧的因素皆可简单归结于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与电影空有其表的"史诗"叙事完全对立,实在是讽刺。
虽然是黑白影片,但丝毫不影响影片的艺术性表达。在战争面前,个人的英雄主义显得十分可笑和无知。经历过战乱的伯爵夫人一家,以及伯爵家从前的侍从一家的命运轨迹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是侍从一家的男主人去参战,参战回来后买了一间酒吧,自己却成了酒鬼,家人都厌弃他,以他为耻。最终他也死于一次车祸。影片的主题,time changes many things.时间过去了,一切都在改变。伯爵家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伯爵夫妇依旧还相爱。影片有悲伤,有温情,有残酷,丝毫不因技术的原因而逊色。
看之前豆瓣看了下简介,提到泰坦尼克时感觉好像是看过,可是看的时候发现跟我记忆里的细节有差,可是记忆里的怎么也找不到文字记录也实在想不起来,算了,后面想到再说。此片时间点跨越三十多年,无论是世界历史国家历史还是家庭乃至个人都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意外发现开头的时间跟《小公主》里的时间是同时的。
宏大叙事,细节不足。底层主线,却身形俱散。
20世纪英国几场战争为线索,家族的变化,沉闷无趣,帝国的人民VS被压迫国家的人民……1933年奥斯卡最佳
6.2 结合历史上诸多重要事件,包括维多利亚女王逝世、泰坦尼克号沉没 、一战等讲述了两个家庭的经历
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历届奥斯卡BP分数最低的一部,也是名副其实最差的一部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的电影居然还能拿奥斯卡...一日贵妇都比这好。
找不到字幕,乱七八糟看了一回,基本上没看明白在说什么,除了战争和女人
太!……没劲了。政治正确手法拖沓无聊的战争片。乏善可陈,彻底的乏善可陈。这么多年的奥斯卡最佳到底是有多少部这样的烂片啊。
Noel Coward的本子啊,所以基调必然是king&country,然而本片主视角是不列颠的母亲和妻子,从世纪之交的布尔战争、维多利亚女王辞世到泰坦尼克号船难和一战摧毁性的打击再到战后迷惘的一代,终结于影片公映的1933年,时代的动荡并未就此平息。大历史与小命运的交融。逊色于美国视角的Heroes for Sale。
20世纪的新年来临的时候,简和艾伦要为远赴南非的丈夫担心,33年之后,经历过一战洗礼的简和罗伯特容颜苍老,又一个新年即将到来,然而长子沉于巨轮,次子一战阵亡,两位老人共同举杯,为过去和也许的未来,全片来不及抒情,只是历史的简述。
1.布尔战争、女王伊丽莎白去世、泰坦尼克号沉没、一战,流水线的剧情发展、制作,实在乏味,最最主要的是中文配音,配乐大段消失,雪上加霜;2.舞台剧式的台词搬上了银幕,严重让人脱线,感觉无比做作。
二十世纪黎明前的英国乃至欧洲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影片截取一个家族的兴衰来投射整个时代的无奈,可谓具有史诗级的粗胚,可遗憾的是撞错了编剧,又生错了时代,出炉的只是一本空洞的流水账,加之秒杀一切美好的国配,怎能让观影者口下留情啊~
主旋律影片只能看Coward的,格局再大,人也还是人。不知是不是黑白片的关系,觉得衰老装化得很好。
只能说太过“正确”以至于无法不得奖
没故事没人物的流水账,目前为止看过最差的奥斯卡最佳。
英国的战争编年史,各种家庭,各种人物,都为了战争复出了很多。不过整部电影编排的很乱,张弛度也很差。透过不同的家庭,来观看战争,但是效果并不是还很好。
目前为止,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获奖作品中,豆瓣评分最低(5.8分)也是唯一一部没超过6分的一部(IMDb 刚好6.0分),倒数第二是第二届的《百老汇旋律》(6.1分);而豆瓣评分最高的是同9.4分的《辛德勒名单》和《阿甘正传》;其次是9.2分的《泰坦尼克号》《教父》和《乱世佳人》。……国英双语版……
获1934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奖,不过现在看来就很一般了。
我们要周期性地越过海峡,去杀杀德国老的锐气!另外, 作为:本节明巴顿奇事,小巨人这类电影的祖宗,也就是分镜头脚本弱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