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成本网络影视作品频频传出佳作,总能够刷新观众对于网络影视作品以往的认知。腾讯视频上映的电影堪称小成本网络电影的典范,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到结束,真真配得起上乘之作的评价。
该电影以平型关大捷为背景展开,主要讲述了八路军一支精锐小分队护送国民党密码专家郑忠的故事,在护送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日军的重重包围,敌众我寡,九死一生之后成功地将郑忠护送至后方。
在最初收到需要护送国民党密码专家郑忠到安全区的任务时,小队长冉征在领导面前犹豫了,甚至直接急了。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对“友军”的不满,另一方面在于小组队员和密码专家还存在着个人恩怨,他们两人之间不愉快的过往为这场营救必然会增加不少的难度。
冉征内心的挣扎和隐忍为影片本身贡献出了不少的看点,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取舍,从大局出发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郑忠是一位情报人员,他的能力可以说直接关乎到战争的走向。随着营救任务的不断进展,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冉征不惜以身犯险深入敌后,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密码专家的安全,而自己与日军同归于尽。
金开庆在小分队里最为擅长爆破,他的性格也如同手雷一样一触即发。无论是听到郑忠让共产党人不要痴心妄想,还是面对郑忠一意孤行地选择坚持走险路时,金开庆都会生气地举起自己手中的步枪威胁对方。临近山穷水尽之际,明知道前方即将攻克的碉堡是绝地,金开庆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示自己不想为是敌人的郑忠搭上一条性命。
原来是在国共合作第一次破裂后,郑忠曾带人杀害了金开庆的姐夫,两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这样一个和郑忠无法和谐相处,也不想为他付出生命的人,却在危险时刻为了抗战胜利回到了碉堡,顾全大局放下私怨,最终以肉身抵挡子弹,用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保护战友和郑忠撤离。他留给郑忠最后的话语竟然是“你这条命是欠我的,不能丢在这“,瞬间泪点的爆发值就拉满了。
机枪手高大岗别看他平日里大大咧咧,似乎一直不着调,其实在战场上是一条真汉子,性格直爽为人仗义。碉堡战中他的右眼不幸被击伤,这个时候他也不忘吃东西、安慰年幼的憨娃,身受重伤的他坚持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为战友的胜利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
憨娃在小分队一直是大家的弟弟角色,由于他年岁太小,队长冉征派他和大部队一起撤离,却没料到憨娃出现在雨夜里,追随着大家而来。憨娃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数次好兄弟的生死,他的坚强也逐渐得以养成,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同时,作为小队中唯一活下来的战士,老兵视角讲述的昔日战争往事也充满了真实感,他的胆怯、他的担当都浮现在观众的眼前。
除此之外,狙击手倪强、步兵徐成、步兵北方相继都在战斗中牺牲了,他们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尖刀小分队成员为了坚持完成任务,抵御重重困难,面对敌人火力压制,士气不减勇猛冲锋,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了时间。
通过对战士们的细致刻画展现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幸存者1937》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为小成本网络电影的拍摄做出了典范。
“冉队长,这路不对吧?”
“按照撤退计划,我们要先去往黑庄户,然后走水路去秋水荡前往安全区。”
“这不行吧?我们部队有人在鸡鸣渠接应。”
平型关大捷首战胜利后,由冉征为首的十八路军独立团特别小分队接到上级命令——前往应县解救国民党高级情报人员郑忠。
郑忠是一位情报人员,他的能力可以说直接关乎到战争的走向。
自打抗战开始,我军情报密电总是被日军破译,导致正面战场处处受制。由于郑忠是唯一掌握最先进密码模型的人,我方决定成立以他为核心的密码情报室,又称为“中国黑室”。
“中国黑室”将是以后我方对付日军的秘密武器。
郑忠从美国辗转回到天津,随后天津、大同接连失守,现在只能经应县前往太原。
虽然郑忠是国民党的人,可此时国共已经开展第二次合作,再加上国民党军自顾不暇,只好向八路军求援。
冉征接到任务后,立刻带领小分队前往应县接应郑忠。
经过一番激战,郑忠成功被救出。
可接下来的去向,双方发生了分歧。
冉征建议绕远路前往黑庄户,郑忠却和其他几位国民党军打算前往鸡鸣渠。
一方面那边是离太远最近的路,另一方面上级给郑忠指示说鸡鸣渠会有部队接应,即使日军赶过来,也有一战之力。
见郑忠执意如此,冉征只好同意冒险前往鸡鸣渠,但是如果在那里没有发现接应部队,后面的安排就要全听他的。
经过一夜奔波,冉征小队和郑忠赶到了鸡鸣渠。可在这里除了一位老大爷,没有任何人。
据老大爷所说,之前日军到这里把其他人都杀了,还放火烧了村子。
“老人家,党国的军队来过吗?”
“那些大老爷连影都没见一个。”
看到村子的情况,郑忠心理已经有了七八分猜测,可还是忍不住的想从老大爷口中听到答案。
日军很快就追了过来,这一次,郑忠跟随冉征小队前往黑庄户。
“这个点还没有烟火气,有问题。”
刚进村子,冉征就察觉到了异样——现在是吃饭时间,照理说村里应该生火做饭了,可空气中居然没有煮饭的味道。
原来,在冉征等人逃离鸡鸣渠时,日军就已经占领了黑庄户,就等着冉征等人自投罗网。
此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郑忠想去的鸡鸣渠提前就被日军扫荡完毕,而冉征想去的黑庄户,也被日军占领了呢?难道小队里有地方卧底?
这毕竟不是谍战片,所以没那么多的猜疑,而且问题的答案在电影中就已经给了。
冉征小队在应县把郑忠救出之后,日军也很快得到了情报。
经过日军军官分析,郑忠如果想去太原,可以经过三个地方——三峰口、黑庄户以及鸡鸣渠。
三峰口处在日军掌控之下,而且地势险要,如果冉征等人想走这边,势必九死一生,是最不可能的。
相比于鸡鸣渠而言,黑庄户要多绕一大圈的路,花费时间太长,在敌人眼中概率偏低。
所以日方军官第一时间派人搜查鸡鸣渠,可此时冉征等人还没到这里,扑了个空。
鸡鸣渠被烧毁,已经打草惊蛇,于是日方军官再次派了一个小队前往鸡鸣渠,逼冉征等人前往黑庄户。
“自从郑忠他们第一次遭到伏击,再到鸡鸣渠日军进村,咱们被迫转移,最后在黑庄户再次遭到伏击,我们的每一步行动都在日军掌握之中。”
“我估计,现在我们已经身处他们的合围里。从黑庄户到鸡鸣渠的包围圈会越来越小,以咱们的情况突围根本不可能。”
一步慢,步步慢。冉征最终铤而走险,带领小队前往三峰口。
电影剧情中,好似日军总是快冉征一步,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博弈。
如果一开始郑忠不那么坚持去鸡鸣渠,而是听从冉征的建议直接前往黑庄户,情况就会很不一样——敌方派人扫荡鸡鸣渠,冉征等人已经在前往黑庄户的路上。等日军反应过来,冉征等人已经平安脱险。
但是站在郑忠的角度,也完全可以理解他的顾虑。
在冉征小队中,有一位战士叫金开庆,在国共合作第一次破裂后,郑忠曾带人杀害了金开庆的姐夫。所以两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再加上虽说处在国共合作时期,归根结底还是难以完全彼此信任,互相提防都属正常。
如果多一点信任,冉征小队的人根本不用死。
正是郑忠的猜疑,导致冉征小队只剩憨娃一人。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总体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在部分场景比如战斗、撤离等较大程度地偏离了基本史实与常识,这点大家都批判得差不多了(狗头~但是还是有一些内容值得说道。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有两点:一、憨娃的转变。在不断地战斗与转移过程中,憨娃不仅树立起顽强的革命意志与拼搏精神,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自己的名字。“薛凯”的大名不仅宣示着他的重获新生,还暗示他是抗击侵略、取得胜利的希望;二、郑忠的新生。在影片开头,郑忠是不折不扣的顽固分子,追杀我党成员、枪击恐吓平民……让人对其很难有好感,但是随着剧情推进,他在不断变化,他脱去了标志着旧革命者的大衣与军装,披上了标志着新革命者的八路军军服。最终他接受了我党的意识形态,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通过这两点,我也充分体会到在无恶不作的侵略者面前,中华大地多路义士是如何抛弃前嫌奋起斗争;体会到我党我军是如何最终取得了全中国人民的信任与拥护,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最垃圾的“抗日神剧”之一,影片中提及的“中国黑室”密码破译情报机构是存在过,但是那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戴笠联合国外密码专家组建的,片中的“郑忠”查不到任何资料;国民党情报机构,曾经有过一位名叫池步州奇才,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码,但是此人根本没有加入过中国共产党,营救任务纯属虚构也毫无疑问! 该片的战斗场面粗看一眼还凑合,仔细看就不行了,拼刺刀报销的都是鬼子;炮弹和手榴弹爆炸,同样距离很近,是鬼子就炸飞,是八路就啥事儿没有,服了;很多场景,子弹打中的地方没有任何痕迹,摄制组拍摄水平不行,控制成本的能力却非常出色! 该片模仿经典名片《拯救大兵瑞恩》,但是“照猫画虎”都整不明白,题材、演员、剧情、特效等跟《拯救大兵》相比,被狂甩一百条街都不止! 拍摄一部篡改甚至虚构历史、弱化日军战斗力、特效水平在二十多年前的“抗日神剧”来缅怀抗战中牺牲的英烈简直就是讽刺!还没有看过的朋友们,本人在此建议你们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幸存者 1937》 场景、战斗特效、服饰道具,相比较其它网大抗日类题材,更具有真实性。不再注重大场面,也不注重儿女私情,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家国情怀上。同理,演员一改往日的“娘炮”风格,战斗期间“灰头土脸”。 但,“老毛病”依旧没有改掉,就是过度贬低日军的战斗力。在抗日期间日军经常与我们肉搏战,并不是日军沙雕,而是受到战略物资限制,以及日军单兵作战素质极高,所以才敢近身肉搏战。这也是前期我们打不过的原因之一。 观后感:过度贬低对手,就是侮辱自己。
二战战场上,与苏联与日本军队交战,绝对是噩梦中的噩梦,这两支具有近乎宗教思想的军队能在战场上发挥出难以估量的杀伤性与作战潜力。中国军民在8年间地狱般的作战环境下,以付出3500万条生命的沉重代价,仅杀敌不到150万,如此惨烈的历史事实却被一遍又一遍地在屏幕上美化。各类抗日神剧除了把日本鬼子演成毫无战术意识的啥比,把中国人演成身怀绝技战无不胜的超人外,几乎没有客观展现这场侵略战争真正的样子。抱歉,看完这类神剧后,我真的无法共鸣中国当时抗日有多么英勇,反而会想为什么日本人脑子像猪一样却还能在我们国土上耀武扬威整整8年?我们的先辈在怎样的环境下以怎样惊人的意志力坚持打完这场战争,这类电影从来不会表达,他们根本就不懂这场战争我们之所以能胜利并不是靠的武力,而是精神力。战争题材的电影不好拍,但不代表可以瞎拍,关于二战的电影早就被拍烂了,其中不乏神作,看看国外的电影,德国军队什么时候被拍成过脑残?诺曼底登陆是不是几乎不死人吹个冲锋号就可以皆大欢喜?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制作人就不能虚心学习,非要闭门造车?抗日神剧我们真的看恶心了,真的别再拍了,浪费资源,更浪费观众时间。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从海底出击》《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之流的抗日电影,我想这场战争才真正没有白打,我们的后代才能真正继承先辈们最宝贵的精神。
整片还算不错,你看出处来还是用心的在拍电影!几个bug:1开局炮轰举例很近,但我方赢了不去抢高炮阵地?!2快结束的几场战斗场面2次枪声居然不给日本人镜头,日本人居然没听见!给句台词也能交代过去啊!3老头子坐着拿枪等死,莫名其妙!要不就留点手榴弹打个鬼子,浪费生命!4抢来的炮楼里,居然不盘点,冒死去同归于尽,油桶手榴弹居高临下扔啊,就等死吗?5保护的人莫名的任性和忽然的转性,猝不及防!最后好像和《绝地狙杀》一样在保护密码专家?碰瓷了!演员王智是女的?整片哪有女的?
抗日神剧版拯救大兵瑞恩,除了我们部队人少了点,其他还算在线。
战士们的真实情况应该远比这艰难的多
完全违背了历史真实,通篇胡说八道,缺乏最起码的战争常识
作为网剧,小成本电影,不能苛责太多,原本就是献礼片,只要不手撕鬼子,我觉得都问题不大,只是细节部分,编剧和导演还是需要多努力,即便是网剧也不能信手拈来,这片要是放在电影频道后半夜播放还算是不错的。
开头五分钟炮轰五分钟枪战五分钟白刃战,还挂着平型关大捷的外衣,我以为有多牛逼!
题材可以,但演员演技真的不敢恭维。
比长津湖好
比较写实,又从小处入手的主旋律作品,某种角度来说比那些大阵仗大制作更好。
严重偏离史实,严重偏离军事常识,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不建议观看。
跳着看的。国民党军官的声音是一个败笔。总体的思路跟红海行动的挺像还。总的来说也算是另辟蹊径,但是投入产出场面化的大规模的东西,给人的视觉震撼还是稍微有些不够,毕竟是网剧。
战争片里的营救题材,距离大兵瑞恩还有10个太阳泪,无史观视角,无人文关怀,更无两党之间的思想角斗,更不用提任何主义修辞了,作为一个大书特书的点,毫无表达,好像拍这种片子打打打就完了。
一星给党 ! 这种电影我估计就是趁着献礼在洗钱 ,剧情一塌糊涂,摄影师跟得了小儿麻痹症一样抖镜头,看的人头晕。 先说几个缺点 1 跟鬼子白刃战,以少打多,几乎没看见我军战士伤亡。 差评 。2 战后休整时,战士吹口琴吹的是魂断蓝桥里的《友谊地久天长》,太可笑。 3 几个日本兵进城跟国民党小队遭遇,一把机枪扫了半天,国民党站着半天没一个被打中。(距离20米内) 4 看了40分钟,电影中无论步枪机枪冲锋枪在战斗中,没有一颗弹壳退出,差评 ! 看到这里实在看不下去,所以就写这么多。 PS 优点也有 1 爆炸场面不错,有点水平 。 2 第一场战斗里,战士们开枪有拉枪栓也有添弹的细节,机枪有换弹夹的细节。3 城中战斗中有弹壳坠地的声音
好特么河蟹
故事题材不错,摄影美术也很用心。
把战争场景的预算借给大决战吧!
摄影战斗场面还不错 就是演员还是青涩了点
五分给男演员苏鑫
题材不错,可惜还是走的主旋律主角光环那套,很多想法表达都流于表面,远远达不到集结号那种真挚的情感
看到了不同信仰合作之艰难,也看到了革命战士之牺牲精神,更看到了抗日统一战线之格局。够了,真要上了战场,谁都保不齐是那个一开始被炮火吓倒的憨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