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最后没有在一起,但这不是因为有了小三
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中,特蕾莎知道托马斯是有着很多的女人的。她甚至同其一的萨比娜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之类的关系,而且互相脱光衣服让对方进行拍照。这并不意味着特蕾莎性意识的解放(或者说接受3P之类的事情),更不是对托马斯偷情行为的宽恕。
陆姐在得知一切真相之后,并不是立刻就离开乔永照。这期间跟他做爱,争吵,拥抱,互相说我爱你。(当然她说的我爱你谁也搞不清楚是重复乔的话语还是自己的表达)当她精心设局之后,却发现乔在楼上边骂着骚货边干着桑琪,那是怎样一种心情。最后当众人在楼上碰面,乔却让她先带着孩子回家的时候,她才最终下了决心离婚的吧。(我是这么觉得的)
特蕾莎带着托马斯回到了乡下,托马斯也终于没有了偷情的土壤。而特蕾莎并没有得到在坦克侵入布拉格之间那几天的平静和祥和,这说明,她或许也不是把托马斯栓在身边仅仅由自己拥有就让她得到满足和美满。
记得在电影里现实里都遇见过这样的场景,“那时候我特别的专一,但是女(男)朋友总是怀疑我出轨,那么我干嘛不出轨“。看非诚勿扰的时候,很多女人都有这样的问题,怕自己老了将来比不过年轻的姑娘了。我当时心里想,如果想靠仅仅靠一身皮囊留住身边的男人,那么最终肯定是留不住的吧。后来在琢磨,其实可能不一定留不住,也不一定就留得住。
珍妮特·温特森曾经是说过,”爱情不是润滑剂,我也不是机器。爱情就是你和我,此地与此刻。“那么爱情的持久力到底有多久?《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最终章卡列宁的微笑,我一直私自认为那是特蕾莎和托马斯聊以自慰的爱情投造物,当卡列宁死掉后,他们的爱情最后的寄托也荡然无存。换句话说,他们的爱情的生命力就跟那只狗一样,只有那么长的长度。(好像这么说都有点抬举这两位了)这就是大自然法则,这能赖谁?
好吧,娄烨说乔永照还没有碰到他爱的人,这一切都只是在处理他的麻烦事情。那么他选择了桑琪,是不是也是某种程度上的选择希望?毕竟跟桑琪在一起,是可以看到她听着欢乐颂绽开幸福的笑容的。是可以在某个做爱的午后,回忆起当年的朗诵的。可是这毕竟是已婚男士,有家庭了。可惜啊。没碰到那个在《大丈夫》里面,到了抓奸现场给丈夫发短信告密的妻子。那样子的话,形势就一下子不一样了。
------------
另:看完这片子,出了影院。这心冷加天冷,实在让人绝望。然后我去要了一份鱼香茄子,泡椒猪皮,吃了米饭。觉得世界还是美好!哈哈。
2 ) 《浮城迷事》: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可怕
他让你流泪,让你失望,尽管这样,他站在那里,你还是会走过去牵他的手,不由自主,爱一个人,大概就是这样。但如果爱真是这样,那么《浮城迷事》里你会喜欢小三桑琪,相比正房郝蕾饰演的陆洁,她对于爱情更坚持,不顾伤害的坚持,忍辱负重,终于上位成功,也算一个二奶励志史。
这是一个微博勾搭出的一夜情引发的血案,当然这并不是《浮城迷事》全部的内容,秦昊饰演的乔永照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还是两个。正房美丽温柔,女儿天真可爱,有自己的公司,住着大别墅,二奶也很乖,替他生了个儿子,生活简朴无欲无求,但这一切并没有让永照停止猎艳,这也有了后面的一连串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故事。不得不说娄烨依然有玩艺术的心,但这部电影却明显向商业妥协了,千万不要小瞧女人的嫉妒心,正房二奶联合对外敌,再关起门来斗智斗勇的厮杀,无非就是为了爱,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可怕,当她们轮番殴打另一个永照的“泡友”直到死亡时,她们已经在爱里迷失了自己。
看《浮城迷事》的时候,我跟坐我身边的好朋友聊天,我说你咋来看了,他说特别喜欢郝蕾,我说好吧,脑子里已经在开始想象郝蕾待会要如何脱。但这个想法在整个看片的过程中已经被忽略掉了,我惊讶于这种远离我生活的爱情模式。我无法将自己投射到陆洁身上,因为没有一个女人愿意去经历爱情撕心裂肺的背叛,我也没法认同桑琪,我觉得在爱情里面至少要保有那么一点尊严。都说电影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确实是源于生活,因为二奶已经司空见惯,但也确实高于生活,我无法猜测男主角永照要从不同的年轻肉体上去寻找什么,他迷失的是感情还是生活?到最后他抡起铁锹杀人的那一刻,一下一下的击打,我似乎有些明白他了,也明白在这个高压的世界里面,任何超乎想象的故事都可能发生,爱和恨常常在一念之间,如果没有控制情感,心里隐藏的魔鬼随时会跑出来杀掉别人也毁灭自己,不只车永照,陆洁,桑琪。
娄烨的电影有一批死忠的粉丝,裸露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他的一贯风格,我不算他的粉丝,可能是老了,我已经害怕看到真实世界的丑恶,婚姻,情感,诱惑,欲望,面对这些要经历的争斗与抉择让我非常害怕。可笑的是在我感慨这个电影让我有多纠结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故事在我身边真实存在,我推荐给我最好的姐妹看,我说你去看看娄烨的新片《浮城迷事》,里面会给你很多思考,也许会改变你的一些决定。爱一个人没有对错,如果对于我们的爱情,加上了自尊,世俗的眼光,没有尽过全力就放弃那也不能称之为爱情,但我们在准备掏出一切真心扑上去的时候,是否还是要冷静的衡量一些事情,这个男人是否值得爱,他懂真正的爱你吗?
至少我觉得车永照并不是一个值得爱的男人,他对谁都没有爱。在《浮城迷事》里面,唯一相对正常人是郝蕾饰演的陆洁,对待爱情的冷静是每一个女生应该赞赏的,当有爱的时候我们珍惜,对他好,关心,照顾他,一旦爱不在了,即使痛苦,也要放弃执着,不要恨他或者任何人,安静的忘记,不然爱的天使变成恨的魔鬼会让我们丢失自己,狼狈不堪。
这个电影推荐给所有女生朋友,这个肉欲高压的社会,随时可能遇到小三或者被小三的女孩们,可以看看这个电影,同时这个电影也推荐给所有准备身体出轨或者心出轨的男生朋友,请学会爱才去爱一个人。
3 ) 谋杀者的合理生活
在那座浮城,人们的生活被标上了价码。古老的权力正在以新的形式迅速发了芽,人们借助着对物质的占有重新拥有了特权身份。那些令人艳羡的幸福家庭,像是被摆在了精品橱窗,他们事业有成,男帅女靓,孩子像天使,房内有楼梯。他们的生活去除了表面的污垢,像一个外面光的驴粪球,所有的丑陋都被遮盖,与此同时所有的危机也无法揭开,它们直接来自于情感的深渊和欲望的沟壑,不能被调和。
《浮城谜事》里的乔永照,一个携带着“成功”标签的男人,他仿佛一个讲规则的消费者,他已经习惯于用付款去解决一切问题。他用为妻子换辆新车为说辞,来把自己的早出晚归与家庭的幸福未来紧密捆绑;他用钱来换取和一个漂亮女大学生的短暂交欢以及出轨的快感;他用“好好弹,将来爸给你买架钢琴”,来鼓励自己正在练琴的私生子。这些事情听起来并不残忍,如要对照现实,似乎他的做法还合乎一定的理性,这种理性与这个社会匹配得严丝合缝,让人觉得这是人之常情的一部分。如果从一个细节看去,乔永照可能是个体贴的好男人。
但问题就在于那些用物质兑换来的关系并不是能够完全把握的,有一天这些人会发生变化,会改变想法。物质上的富足值得信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简单直观,容易分辨。但正因为简单,它才回答不了复杂的人性。所以说,这个时代最尖锐的矛盾就是过于单一的评判、奖励手段与人无穷的欲望之间的不相匹配。
与乔永照类似的男人千千万,符合时代需要的个人条件让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就如一个有钱的大叔应该有一个爱钱的萝莉作伴。看起来乔永照占据了更多的情感关系,享有了更多的性伴侣,然而事实是没有一个他爱的人让他停下来,他只能用爱情之外的方式不断地回报自己,给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然后在这些麻烦中苦苦周旋。
影片的故事之所以成了谜,是因为其后的铺展越发的错综复杂,多年前的一次隐密偷欢,组成了一个婚姻之外的家庭;情人对妻子有意为之的暗示,较量和复仇就在无声处正式开场;两个女人,一个富二代,愤怒和狂欢,在大雨滂沱的傍晚,意外的杀死了乔永照的小三蚊子。物化了的生活突然要面对婚姻、欲望和死亡的难题,大家都瞬间沦为一个束手无策的小孩。对于蚊子的死,没有人是无辜的,你甚至搞不清谁才算是真正的凶手。
这样的乱局中,一名拾荒者目睹了蚊子被害的经过,他看到陆洁和桑琪都参与到了这一次事故中,并且是主动加害的一方,使得整个事件有了更大的讨论空间。我很喜欢这个改编的设定,娄烨想要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知道我们的秘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已被莫名的偷窥者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破。而比这更可怕的是这些秘密开始有了连结,拼凑成一桩悲剧的雏形。
这是让人沮丧的城市,女大学生蚊子在事故发生之后,整天对她着微博上照片意淫的乔永照即刻取消了对她的关注,她对他是彻底的物的存在;而撞死蚊子的富二代买通了警方,赔给死者家属一套新房,就顺利脱身了,那个死去的人只是一个麻烦。
所有坚硬冰冷的都解决不了问题,所有柔软炙热的又都被抛弃。 当我们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中,人们都丧失了作为人的权利,他们只是被收买。陆洁被表面美满的生活收买了,蚊子被最简单的物质收买了,拾荒者被砸下来的钞票收买了,办案的警察也被富二代的老爸收买了,而蚊子的家人被一套房子收买了。只有桑琪,她是爱情里的理想主义者,只有她还保有热情,对生活有所期待。也只有她,会无条件的接受爱人,所以在一个巨大的悲剧里,她竟然尝到了些许获胜的喜悦。
这样的家庭和悲剧并不离奇,它们就嵌套在这样的社会结构里,它们的存在和发生成了必然。娄烨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它就是这么狗血。我不相信生活就止于此,但娄烨确实用镜头戳破了一个时代症结,就是我们自身的矛盾,我们的观念、想法和实际的作为远远不能达成统一,所以当我们作为旁观者观看自己的故事,也会震惊和心痛。
在又一个暴雨之日,乔永照发疯似的拿起铁铲向拾荒者身上拍去,他在那名目击者的身上宣告了内心的崩溃。有些人说这个情节好啊,就应该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娄烨填充了足够的细节,使得影片更合乎人性,这些杀人犯可能和我们持有相同的逻辑。平静如水的生活只一个小小的变量就扑朔迷离,波澜四起。
影片的结尾,蚊子的母亲在路边为蚊子烧起了纸,终于,一个人还会纪念起另一个人,只是在快速流动的时间里,在令人窒息的暴雨里,在从前的爱人隐忍难辨的表情里,这已经变得很奢侈了。
4 ) 帮我问问娄公子,为什么字幕用Comic Sans这么丑的字体
和Kuma桑从Les Halles的UGC出来,我们依然被娄公子的手持镜头晃的头晕不已。
虽然娄烨说已经从地下浮出水面,这一部看似大奶斗二奶杀小三的伦理剧显然不能完全满足那些喜欢天涯狗血帖子的人们,仅仅是要看戏的话,也许同样是以武汉为背景的《万箭穿心》的情节更戏剧化。
以往所有的娄烨电影中爱情都是主线,而唯独这一次,爱情仅仅扮演了配角,郝蕾扮演的Luojie(郝蕾的演出一如既往的好,只是不知为何觉得她越来越像闫妮了。。。)对于男主角的感情是一种契约式的婚姻关系,所以当感情出现危机,她反应不是去沟通理解,而是急于要在这种契约的公平性上面争个你死我活。最后,女主角高姿态退位,自尊和女儿得以保留,但爱情早已荡然无存。
唯一能够称得上是爱情的是二奶Sangqi对男主角的感情,这也是整个影片情节的导火索,本来她可以安分的在汉口老屋继续做她的二奶,然而爱情的占有欲和排他性让她终于忍不住要破坏整个游戏的规则去跟大奶吐槽,貌似后来在与大奶的斗争中占了下风,可是难道她在咖啡馆的时候没有预料到如此么,嗯哼,其实她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再怎么折腾,她失去的也不会比别人多,正如片中她说的一句台词很好:“我吃过苦,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原意大概如此)”,这让我想起了《春晚》里秦昊扮演的角色说的那句“我没问题,我一向没问题”。所以说爱情需要有一根筋的精神,正如有人处就有江湖,有爱情处必有贱人。
男主角是个很有趣的设定,但是秦昊本身的那种忧伤的文艺气质则深深的损害了这个角色,我和kuma桑都认为片中的这样一个事业有成性欲旺盛而又没心没肺的男人不会是这种范儿。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明显的要被道德批判的角色,娄烨依然用镜头温情注视而非鄙视,他做的事情只不过是许多男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问题在于,男主角本身已经不再相信爱情,而沉迷于经营自己的小后宫,本质上他跟甄嬛传里的皇上是一路货色。所以,最后男主角一脸郁闷的跟妻儿坐在幼儿园听着孩子们唱欢乐颂,眼光也许在搜索下一个小三。
貌似是一起人为的谋杀,实际上则是一环环的道德故事所串起,为了一个被孽缘所束缚的女人的成功上位,牺牲了一条人命,一桩婚姻,一个警察的节操,一个富二代的小官司,而这一切结果,在未来又将形成一个新的孽缘。娄烨高明之处在于用一个狗血故事让我们看到的喷涌狗血的源泉,正是当下社会的贪婪和冷酷,让我们发现可怕的不是无节操的游戏规则,而是我们破坏这个规则要付出的代价更高。
可能是内地审查的缘故,娄烨的性描写比上一部大有收敛,简直就是从良了,一共才三次,从女主角求安慰,到男主角发泄愤怒,都拍的算含蓄,最后那次跟二奶的那次明显男主角已经被弄颓了,只能被人骑。。。好吧,闲话少说,片尾的儿童发现拾荒者尸体的一系列俯拍镜头堪称大气,Kuma桑认为导演为了方便俯拍不惜更换场景以致有点穿帮(作案现场明显是一片树林而后来变成平地),不过我觉得为此也值得。
另外,在电影里看到武汉夜市的烤串异常亲切,还有罔闻和李志的歌声也为此片加分不少,最后,@Virgohi21,又在字幕里看到你的大名啦,帮我问问娄公子,为什么字幕用Comic Sans这么丑的字体?
5 ) 爱与欲的墓冢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劈腿、放纵、乱伦、车震、养小三、嫖妓女?也只有这些东西占据了大大小小的报刊头版、杂志封面。天涯上有个帖子叫“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因为关乎这种事而高悬不沉,直到有一天,它被中国最具现实主义的第六代导演搬上大银幕,故事相当晦暗、污秽,但就像这个时代的爱情,零落成泥碾作尘,直把美好的期许,变成了悲观主义的墓冢。
应该说娄烨是悲观的,他的电影总是忧郁,黑夜的场景、灰蒙蒙的天、湿漉漉的环境,阳光灿烂的和谐世界之外,他在寻找另一种真实,《浮城迷事》中他构造了一个畸形的家庭关系,一个男人,两个家庭,各有子女,男主角乔永照不但在这种三角关系中游刃有余,还能外出偷腥,享用年轻的鲜肉,在子女面前,他永远表现得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爸爸,但对两个女人的态度则完全二致,对妻子的温驯和对小三的粗暴,是他性格割裂的征兆,乔永照身上存在着“爱”与“欲”的分离,这令他很难安定在某个状态,在欲望的吸引和道德的约束间摇摆不定,这是所有出轨男人的症候,更是当今众多家庭的隐患,纸总包不住火,一旦曝光就是婚姻的终结,《浮城迷事》的结局,同样是家庭破裂的悲剧,娄烨借这个负面的结果,流露出他对现代都市的婚姻和爱情的深深的幻灭感。
而关怀女人是娄烨的天性,但现实里的女人一样伤痕累累,娄烨的电影里总有一个边做爱边流泪的女子,仿佛被时代强奸,那种阵痛,形成了强有力的隐喻。在爱情关系里,她们最容易为情所伤,即便是电影里陆洁这样的贤妻良母,也会因妒忌化的冲动做出疯狂的举动,末了想坦然离开却已身不由己。桑琪是另一种女人,有强烈的依赖感,爱得过火,爱得卑贱如母狗,蜗居在狭小的房子里,为爱人生儿育女,甘当爱的性奴。爱情关系里,女人永远是弱者和不理性的动物,但与乔永照无赖式的“理性”相比,她们的所作所为能得到观众更多的谅解,即使在电影里,两个女人面对一个丈夫,既没有骂街式的争吵、亦没有扯头发咬人的争斗,或曾剑拔弩张,但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女性视角上的同病相怜,反正情深是一种悲剧,在这种危险关系里,要么如陆洁那么走得坦荡,要么就如桑琪那么卑贱地爱着,从一而终。
这部《浮城迷事》拍得是一代年轻人的悲剧,情感的迷惘,欲望的伤,他们在彷徨之间成为浮游生物,抑或行尸走肉。娄烨的电影一直在拍摄年轻的一代,他们曾经经历改革开放【周末情人】、战争【紫蝴蝶】、政治风波【夏宫】这样的时代变革的阵痛,成为受伤和垮掉的一代,而《浮城迷事》虽定位于和谐年代,但大多数人苦难的生活背后,我们能从中读出这个年代的幸福指数,生活不如意,爱情分崩离析,家庭的破碎,人生的毁灭,这些都在这部现实主义的电影里有着深刻的涉及。倘若推向更隐喻化的层面,那么这部电影里的陆洁和桑琪亦能代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活状态,乔永照则是指代自己的一个符号,在现实中,我们既怀着社会主义的草根理想,又耽溺于资本主义的生活,所以不快乐。
整个电影里,乔永照虽然是男主角,但很少处于第一视角,娄烨对这样的形象,几乎给予彻底的否定,对两个女人来说,她们都有悲剧的宿命,自身的幸福扼杀在这样畸形的关系里,太多叹惋。两个女人是情敌,却相互可怜,面对桑琪的挑衅,陆洁曾反击,但最终选择各安天命。郝蕾和齐溪两个女演员都有强大的内力,把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状态诠释得格外出色,雨夜杀人戏更带有强烈的幻灭感,迫近的构图、局部的放大特写、晃动的镜头都突出了她们的内心挣扎,亦注定了宿命。情杀是无数的悲剧结尾,电影里也一样,她们最终都因双手沾血的罪恶,要被困在人生漫长的荒冢。
很小的格局和很微妙的关系,《浮城迷事》并未用撕心裂肺的呐喊,却在淡漠间诉说了现实的爱情悲剧,调子果然就是悲的,这个世界太苦了,所谓的乐只有两种,一种是装出来的喜庆,一种就是苦中作乐,《浮城迷事》大概就是后者,声声响彻的《欢乐颂》背后,犹似丧钟哀鸣,数着现实中层层的心灵伤痕和一把一把的眼泪。
6 ) 娄烨城事:从“我城”到“浮城”
看完电影2天,在补上了<花>之后,才突然意识到:当娄烨声称自己从拍自己的故事转向了拍别人的故事时,也渐渐地从(个体的)“情绪”走向了 “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细想起来,在娄烨摇晃的镜头之下,那些城市总是晦暗的,却带着一种暧昧的鲜活.不论是<春晚>里的南京,<花>里的巴黎,再到如今<浮城>里的武汉,他似乎总能从类似于后街的地方找到一些缝隙,通过镜头的放大,击中那些对这个城市无比熟悉的人们.
南京和武汉都在江边,巴黎也依傍着塞纳河.可水的存在远不足以成就一座“浮城”,哪怕加上娄烨近乎标志性的雨水也不行.作为物质实体的城市建筑在娄烨的某些镜头中确实宛若浮于水面;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漂浮其中的除了可以是建筑,更可能是记忆,情绪,味道,关系这一类难以用手指去触摸的东西.
<浮城>的开场是一起死亡事件.由此引出了一个过着双重生活的男人和一场正室小三间的缠斗.狗血的气场挥之不去.然而,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死者最终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局外人,一个偶然.她全然地无涉于那个名为“婚姻”和“家庭”的战场,而顶多只是被人当作了棋子.她的无足轻重无限地接近于微博上取消关注时的简单与随意.但问题恰恰在于:就是这样的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她死了.
在日本的本格派推理小说中,通过精密的设计与执行并最终成功行凶脱罪的群体性犯罪并不少见.<浮城>中的情节与此有些类似,区别只在于:在<浮城>里面,大约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心一意想要置少女于死地的.也即,如果有“如果”,少女本是可以不死的.进而,少女之死站到了精密设计的对立面.整个事件的谜题也不再单单落于作为旁观者要如何发现少女抵达死亡途中的一次次推手,或者说案情要如何告破.这一切都显得过于表面.或许娄烨真正想要追问的是: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造就了这种无意识之下的偶然---当这种偶然以死亡事件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被迫不得不去面对这种偶然.我想,这大概是为何娄烨会在影片名中加入“谜事”二字,且将英文名直截了当地敲定为“mystery”---城市是谜事的舞台----的原因;这也能解释为何在临近影片的末尾,在接连呈现了女孩的死亡翻滚和对拾荒者的暴力击打后,娄烨选择给出了一段甜蜜温馨的室内长镜,仿佛在暗示:在偶然之下,美满的背后,死亡与暴力如影随行.每个人都可能偶然地吃到那颗由幸福糖衣包裹着死亡的水果硬糖.
比起精心设计的本格式谋杀,<浮城>中少女的死更接近于一次自洽的非正常死亡.之所以会选择“自洽”这个形容词,是因为事件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在依据自身利益和情感行事.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连贯与自然,死亡变得像是某种自组织系统的正常产出---每个人都不是凶手,每个人都又是凶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就此将凶手认定为这一事件背后的人际关系么?甚或于将它定义为“结构性的谋杀”?
于是,问题变成:这是一种怎样的结构?是谁的结构?在此,轻易就得出 “城市生产偶然性死亡”这样的结论无疑是十分脱线的.显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死亡.我想,没有人能通过统计确证城市与偶然性死亡之间的关联度究竟有多高.唯一无法否认的,是这种城市与偶然性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除了指向死亡,也还指向其他更多的面向.重要的是,这样的偶然性似乎很大程度源于人口的集聚,就像布洛克说的那样:纽约有800万人,就有800万种死法.在这当中,城市变成了媒介,在这种人口的集聚之上孕育和催生出各种错综复杂的偶然.而这种催生和孕育的过程,或许才是娄烨在<浮城>中打算追问的真正谜题.
一次偶然的死亡,让我们偶然地察觉到了一块城市人际网络的碎片.我们并不清楚,在现实中,抑或在娄烨的镜头下,这样的碎片是以怎样的方式悄然流转于城市建筑中,串联起一个又一个的城市生活空间.如果正是这种潜隐的特质使得城市看上去如同浮于巨大的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我们或许可以说:每一座城,都是浮城.而娄烨之所以能成功拍出了南京与武汉的气韵,也恰恰在于他没有一味地把镜头留给城市建筑的表皮,而是选择在晃动中深深扎根于室内(interior)空间的诸种细节.
在<浮城>里,武汉是属于乔永照,陆洁,桑琦,蚊子,警察,富二代的;在<花>里,巴黎却几乎仅仅只属于“花”一个人.花在巴黎的几次搬家,在若干地点场合的性爱,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次地尝试和试探,想要看看究竟能通过怎样的方式---做爱时彼此的气息与味道,还是舒适便利的公寓,又或者是一个值得托付的恋人---去融入一座城,去找到一座城.一座让自己安心,能被称为“我城”的城.不幸的是,电影中的“花”并没有找到,无论她面对的是巴黎还是北京.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不知道如何去接近,去爱一个人.殊不知,我们其实也并不总是知道该如何去融入,去爱一座城.于是,我们才会看到电影中的“花”怀抱着爱(love)一头扑向巴黎的怀抱,却换来遍体的瘀青红肿(bruises),最终只能茫然黯然地往来于巴黎和北京之间,宛若漂浮于巨大的虚空(void)之中.无根的个体被各自巍然不动的城市实体衬托得轻微如凡尘.
在电影<花>里,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娄烨个人的故事或情绪,而变成了旅法作家刘捷或者是女主人公“花”的故事与情绪.只是,这种对于“我城”的追寻,依然是娄烨所擅长处理和表达---在我看来,<花>可以算得上一部十分整洁的娄烨作品---的个体与外部世界间的情绪对话.换句话说,是个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其出发点依然是个体的.而在<浮城>里,娄烨才比较彻底地由个体走向了群像(这大概也是为何不少人认为<浮城>中人物刻画不够饱满的原因),开始去处理一座城与一群彼此勾连的人之间的桥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由<浮城>,娄烨才真正地由“自我”走向了“别人”/“他人”, 由“我城”走向了“浮城”.
#影评#又吊丝又文艺,2012唯一读懂中国的院线电影。娄烨镜头语言秒杀其他上蹿下跳的同类。
你我带着爱,做尽人间丑恶事。
娄烨用电影中非常有限的理性支撑着一个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迷局,到最后有些散簧了。不过看片会上他有一句话说得好,“他(乔永照)没有遇到自己爱的人,他只是一直在应付生活中的麻烦,这是他的悲剧。"
其实,片中最大的谜团并没有解开,就是那个在宿醉醒来的早晨,汽修工在阳台上搂了一下警察,问我昨天跟你说了什么,我饿了,你给我做点吃的——这俩人到底是什么关系。隐约觉得这应该是属于《春风沉醉的夜晚》那个平行世界里的情节。
1,郝蕾你保养保养好不好。。。。。2,娄烨你把镜头拿稳好不好。。我这种俗人真的会眼晕啊。3,最后一下子变鬼片了有木有!
麻麻那个叔叔怎么那么快就硬了呀!!!!!
床戏和废话都一刀未剪,建议娄烨快跟李玉结婚!
第一胎一定要生儿子!
即使以一个狗血的言情故事为载体,娄烨依然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情绪、环境的气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暗角与人格崩塌的细节过程。结尾画蛇添足的硬性交代是败笔,大学生从山坡滚落的慢镜拍得惊心动魄。
感情的迷宫长满锈蚀的青苔,欲望的丛林尽头是仓惶,连环扣,欢乐颂,不甘心,不放手,飞蛾扑火,在这里没有一个幸福者,故事背后是湿漉漉灰扑扑雾蒙蒙的中国现实,像一个人格分裂的怪兽,吞噬着可怜的美好。故事略残,人物出彩,情绪极佳,有神来之笔。四星。
虽说郝蕾是挺漂亮的,但比她漂亮的年轻演员也不至于找不到嘛,小三比原配难看这合理吗?
娄烨:我觉得乔永照最爱的人还没有出现,这就是他的悲剧,他只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麻烦。
烂到扶不上墙,娄烨不署导演名是挺明智的哦。其实我是来听李逼的歌的!
娄烨将这个卑贱社会最龌龊的一面,揭开皮,露出肉,淌着血,翻个底儿朝天给你看,还要伴着《欢乐颂》的音乐。
看到《浮城谜事》这部电影结尾的字幕,就像吃了一只苍蝇,这应该是广电强加上去的吧。虽然如此,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豪宅(合法妻子陆洁)、老房(地下妻子桑琪)、酒店(女大学生蚊子),这三个空间三个女人是一个整体,包含着庸碌男性的主要欲望(旧时光、性、子嗣、金钱)。大学同学、出租屋、女大学生(微博),这三个女性都是乔永照对大学/青春的怀念,对于很多人意义只残存在旧时光里,现在和将来已是一片虚无。
家门口同一场景,陆洁对女儿说:“安安,爸爸接你回家了…”,桑琪对儿子说:“宇航,爸爸回来了…” 此景一出,三观就重塑了。娄烨的电影镜头美到爆,甚至有时候看他的电影不一定要看讲什么故事、表达什么主题,能被他的镜头在影院里包围和感染,就是一种享受。
镜头感觉还是娄烨的,包括他最爱的晃动着的、带着情绪的镜头。果然是根据网贴改编的,情节相当奇情狗血,好像《故事会》的段子。也是由于这种狗血,让人很难进入影片的情绪。偏偏喜欢娄烨电影的第一步,就是要进入他的电影情绪里,有点遗憾了。
故事与气质不符,造成很错位很不舒服的观影感。不够好就是不够好,哪怕他是娄烨。
郝蕾开始像周迅一样捏着演戏,像范冰冰一样吊着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