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巴塞罗那

HD中字

主演:泰勒·尼科斯,克里斯·埃吉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剧照

巴塞罗那 剧照 NO.1巴塞罗那 剧照 NO.2巴塞罗那 剧照 NO.3巴塞罗那 剧照 NO.4巴塞罗那 剧照 NO.5巴塞罗那 剧照 NO.6巴塞罗那 剧照 NO.13巴塞罗那 剧照 NO.14巴塞罗那 剧照 NO.15巴塞罗那 剧照 NO.16巴塞罗那 剧照 NO.17巴塞罗那 剧照 NO.18巴塞罗那 剧照 NO.19巴塞罗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巴塞罗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When cousins Ted (Taylor Nichols)and Fred Boynton (Chris Eigeman) hit Barcelona, the sexiest city in the world, the possibilities – and the beautiful girls – are endless. But without warning, international intrigue interrupts the pair's romantic pursuits... and what follows is a dangerously sexy comedy that explores life, liberty, and the labours of love.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双重怀孕好孕测验异形魔怪2不良番长 野良犬机动队阿奇一家便当店的款待多十郎殉爱记东方秃鹰带剑的小孩搭车人(1986)苦中带甜的滋味探查医秘戏里戏外第二季少女茯苓2:七生七世桃花劫超高跟手机不是爹痞子超神死路一条吃饭跑步和恋爱生死 800 米: 巴塞罗那恐怖袭击案神秘肌肤勒热夫战役关中刀客之虎头

 长篇影评

 1 ) ■ 伍迪艾伦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致意

  《午夜巴塞罗那》,类似一部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致意之作。
  
  其间三人关系的部分,用摄影术语来形容,仿佛一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反转片——街头随手捕捉下来的黑白照片、暗房、与做为点睛道具出现的黑色礼帽。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妻子与情妇,一个作画、一个摄影,一个单纯坦白随性,一个狂野不羁火热,然而同样富于感受力与生命力。甚至包括她们之间暧昧的女女情愫,那些肢体的缠绕和轻吻,一个对另一个在摄影上的启发和点拨等等,都可视作《生命》中采集过来的素材。更包括最后cristina那个几乎有些宿命式的离开——她去“寻找她并非真正想要的东西”了。
  
  唯一不同也许是两部作品之中,将两个女人在角色身份与人格特质上,做了调转和互换——伊莲娜对应萨宾娜,cristina则对应特蕾莎。或者再加上导演试图探讨和建立一种“三角形的稳定结构”的企图。

其实,这种“三人行”的恋情模式,在影视作品中并不新鲜。 除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外,搬上银幕的,还有讲述阿内伊丝宁、亨利.米勒与妻子琼的《情迷六月花》,也作《第三情》。有《爱的边缘The Edge of Love》中诗人迪伦.托马斯与他的妻子、情人间的故事,其中,也包含两个女人之间的微妙情愫。因此,单从“三角形结构”这个角度出发,说伍迪.艾伦益在模仿哪一部,似乎都可以成立,之间不存在“更”。
 
  只是,阿内.伊斯宁的三人恋,如果排除她的已婚身份,还有她的老公这名第四者的话,单看她与作家亨利.米勒、以及作家妻子琼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那部电影的重点,甚至于他们关系的重点,都与《午夜巴塞罗那》想要探讨的趣旨,还有很大区别。那部片子主要探讨的,似乎是一种情欲上的追求,和女性从身体到精神上的自我完成。以女作家阿内.伊丝宁为主体而切入,表现她在追逐性、与自我完全释放的过程中,同亨利.米勒及琼的邂逅与纠结。 而《午夜巴塞罗那》似乎更着重于研究“三角形结构”如何在“力学”上达到,或者说如何造就了一种微妙的完满与平衡,而脱离这个结构,伴随着它的解体,完满跟平衡都会随之打破。 之所以提出《生命》一书,主要还是从身份设置,以及三人之间的心理互动模式去比较的——女摄影师与女画家之间,妻子与情人之间的嫉妒、谅解、观察、接纳、支撑、依偎,彼此需要。都与《第三情》那部作品存在区别。又或许,老伍迪年入古稀,因而也随之有了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心境态度。他的姿态,是探索跟探讨式的;他的这部片子,是开放式的,没有提供什么明确的结论。。

  扮演妻子角色的Penélope Cruz,表演是亮点。不知为什么讲母语的她总能流露出平素讲一口半生不熟的英语的她,所不具有的格外的风情。也许是西班牙语天然的那种开扬和奔放语调、那种活力与热力,为英语所不能提供。讲母语时的她,表情与肢体语言也随之丰富活跃起来,整个人处于一种完全开敞的状态,焕发的风情和气场是她在其它英语电影中扮演的花瓶角色不能比拟的。今年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的大热门,如若最终真的获奖,绝对是实至名归。
  
  至于Vicky这个角色,代表着有追求所谓稳固的愿望,但同时又有无法克制被危险所吸引的冲动的那一类女孩子吧。时常处于分析、自律当中,要求俗世认可、尊重通行的规则与标准。婚姻结实如砖石、如牢狱,生活中最大的事故,不过是一次心猿意马。只是,最后手枪走火及时遏止了她的小小偷情,将之扳回生活常轨的这一场戏,暗示和象征意味实在太明显了,充满巧合与偶然,伍迪电影中经常可见类似的一些桥段。扮演Vicky的瑞贝卡.米勒,初看觉得眼熟,随后想起她曾经与詹姆斯.麦卡沃伊合作过《恋爱学分》,似乎总是擅长这种理性先行、个人主张很明确固执、有些天然严肃性的女性角色。不过我很惊异这个英伦女孩,能够迅速纠正掉英国口音,说出这样一口道地的美语。也侧面反映出英国女演员们似乎普遍具有较高的戏剧素养。

  伍迪.艾伦还是一样的唠叨。大量旁白的出现,在提领片子的发展,也在解释片子的谕旨,在帮助和平衡叙事,甚至填补了镜头、以及演员表演的空白。或许Penélope的表演并不需要额外的话语来做补充,也足以完成她所应当担负的表达任务。不过斯嘉丽约翰逊还欠些火候,那种始终一贯的、呆呆的、木然的表情,则非有旁白在一边支撑,否则太难传达出应有的、足够的信息量。

一路看下来,我有些强迫症的,在脑中不停思考和质疑:是否可以把这些似乎有点冗余和干扰的旁白统统剔除,也能不影响完整的叙事,获得更流畅,更沉潜的观影感受?不过做为伍迪艾伦一大特色的,可能也正在于他与导演身份平行的作家身份,他不甘心于把叙事任务单纯的交托给影像,喜欢将小说的阅读体验与电影的观看体验做一种技巧上的糅合。这种影像和阅读穿插的叙述手法,或许是伍迪艾伦刻意想要实现的。那我们又何必强迫他把旁白完全剔除?即使剔除,他也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侯孝贤。

 2 ) 这一本读不完的书

美国导演中,最有文学气质的,恐怕非伍迪.艾伦莫属。

他那絮絮叨叨自言自语的对白,以人物对话自然推动情节进程的方式,还有影片头尾常常出现的话外音,都让人觉得他的电影明明就是视觉化了的都市小说:街头穿行的人群,那些难以安身的爱与孤寂,对话、笑话、疯话、痴话。

《曼哈顿》中的纽约在伍迪.艾伦的眼里无疑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城市——减去一切杂音的黑白剪影,中央公园里散步泛舟,西区街头的小饭馆里觥筹交错,人生,爱情,音乐,艺术,总是熙熙攘攘。这个他爱了一辈子的城市一直是他电影中永恒的主角,直到2006年《赛点》伦敦取代纽约初登场,伍迪的标志性絮叨也不见了,风格大变让人诧异。我带着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去看2008年这部《午夜巴塞罗那》,不知道从伦敦再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伍迪.艾伦的视觉都市小说该怎么续写下去。

结果,我也爱上了巴塞罗那。

电影开始,头脑清醒理性的Vicky(Rebecca Hall)与脑子里充斥了不切实际梦幻的Cristina(Scarlett Johansson)来到巴塞罗那住进Vicky的亲戚家打发夏天。二人在一次画展上邂逅了当地画家Juan Antonio(Javier Bardem),Juan直白的邀请二人与他去西班牙最古老的小镇奥维耶多共度周末。Vicky与Cristina,这两个对爱情看法完全不同的女孩,一个对Juan不屑而激烈的反对,一个情挑的欣然接受邀请。奥维耶多的古老青石小巷,西班牙热烈潮湿的夏夜,情深款款的西班牙吉他,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加泰隆现代主义建筑作品…… 精致的画面与以橙色为主基调的温暖摄影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的梦幻色彩,难怪伍迪要说这是他“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

伍迪本人没有出现在影片中,甚至连充满了伍迪风格的旁白都不是他自己的声音,但这部《午夜巴塞罗那》依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量的细节。对话与细节是伍迪.艾伦电影的生命,没有这些精心安排的细节,那些絮絮叨叨罗罗嗦嗦的对话便都没了着落。在《午夜巴塞罗那》中,Vicky与Cristina出场的走位与结尾走位之对比,暗夜里Vicky手指上熠熠生辉的大订婚戒指,Juan的前妻María Elena(Penélope Cruz)身着白裙于绿树掩映下坐在池塘边一只脚轻轻划水的掠影,Vicky的未婚夫Mark(Kevin Dunn)抵达巴塞罗那遇见Vicky的成功亲戚二人寒暄“全球企业”…… 这些小细节与幽默的对话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许多本来只有纸面之上才能讲明白的情绪一下子鲜活了起来。没有这些执行上近乎完美的细节,“字里行间”的韵味就无法被精准的表达出来,电影最后的留白也不可能成功。

二是充满了特色的旁白。优秀的小说,尤其是剧本,讲究的是要通过细节“展现故事”,而非把人物所思所想一股脑倒出来“讲故事”;但这个旁白偏偏逆其道而行之,片中Vicky与Cristina的内心活动在相当程度上都是通过旁白来讲述的。这样的旁白之所以不令人厌烦,其成功依然要依托于大量的视觉细节,换句话说,那些细节才是影片要表达的重点,至于人物心中所思所想倒不是影片的关键——电影一开始主要人物Vicky与Cristina的性格就已经被合盘托出了——它们刚好作为类似“过渡段”一样为影片提供片段之间的转承起合,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需要慢节奏着重笔墨来表达的情节发展,而对人物性格构建这些次重点的部分迅速带过,增加了影片起伏的节奏感与文学色彩。

再有是影片的哲理性。哲理性可说是伍迪.艾伦影片的一贯特色:爱的意义,生活的目的是他的“都市小说”的永恒主题。在《午夜巴塞罗那》中,一开篇,Cristina所拍摄的12分钟短片主题便是“爱情的定义”;Juan的诗人父亲之所以“憎恨人类”,写出无比优美的诗篇却不肯与大众分享,就是因为“千年之后,我们人类仍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天才María Elena的情绪波动与Cristina悲伤自省缺乏艺术天赋的对比;艺术家Juan关于生命短暂与爱情飘逝的对话…… 从纽约《曼哈顿》到《午夜巴塞罗那》,伍迪一直都在拍摄关于寻找的电影,寻找什么?也许像片中的Cristina一样,我们找不到答案,“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小说用文字来叙述哲理,而视听综合艺术的电影要表达哲理便离不开对话。伍迪.艾伦最大的特色是他能够通过充满幽默感毫不做作的口语对话来“寓教于乐”,既有娱乐性,事后又令人回味无穷。《午夜巴塞罗那》中他本人不出现在荧幕之上,但他的影子藏在每个人物身后,Juan的诗人父亲跟儿子赞叹美丽的María Elena的时候是伍迪,Juan邀请Vicky与Cristina去奥维耶多共渡周末的时候是伍迪,María Elena与Juan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的时候也是伍迪。这个无处不在的小老头儿用他特有的天才与幽默方式把观众在他的故事里绕的团团转!而跟《赛点》中每个情节都在意料之中相反,《午夜巴塞罗那》的每一个情节发展都出人意料——该前进的时候是停滞,该低谷的时候是高潮,该结束的时候才刚刚开始,而该总结的时候却是一片空白。

留白,我看来,就是伍迪.艾伦所有电影的最大魔力。他从不告诉观众该想什么,故事的结论该是什么,相反,他的都市故事似乎从来都没什么结论,从来都是意犹未尽,从《曼哈顿》的惆怅到《午夜巴塞罗那》的迷惘,伍迪更在意的是电影所表现的一种过程,在大量的细节与对话之后,缺乏结论的结尾空而不白,正如同生活本身:不去投入的活,不去真诚的爱,哪有什么结论?!

还不得不提的是片中精彩的表演。Scarlett Johansson的青春气息与Rebecca Hall的内敛气质相得益彰,但最为精彩的还是两位女配角——Patricia Clarkson扮演的Vicky之亲戚Judy,以及Penélope Cruz 的María Elena。Patricia于2003年因为《四月碎片》中的癌症母亲一角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还有同年的《心灵驿站》中受丧子之痛的女画家,都充分体现了她平静中充满爆发力的表演特色,令人过目不忘。这次在《午夜巴塞罗那》中Judy与Vicky坦露心声一节Patricia的表演动人之极,短短几分钟,便让片中其他女演员黯然失色。而Penélope Cruz的美则完全不同于Scarlett Johansson青春活力,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神秘与力量感。如果说她在阿莫多瓦的《回归》中所体现出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感,那么伍迪.艾伦所表现的便是她西班牙式狂热外露的力量感。天才画家María Elena被Penélope刻画得勾魂摄魄,直叫人欲罢不能。

夹在两大美女之间的Javier Bardem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在戏中同时拥有Scarlett Johansson与Penélope Cruz这两位人间尤物。去年他梳了个“全世界最丑发型”,一路“杀”进奥斯卡轻易摘走最佳男配角,今年哪怕不提名,仅在《午夜巴塞罗那》中甘享这齐人艳福,就够人大大羡慕了。

伍迪.艾伦的这篇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直让人读得如痴如醉。读完了,我发现自己对生活、对爱情似乎更加迷惑了;但同时,出乎意外的,对生活的理解却也加深了一个层次。这新的一层究竟是什么,我说不出来,只知道伍迪.艾伦这本书我读不完,也永远不愿读完。




《电影世界》2008年10月稿

 3 ) 这出戏踩在临界点却无伤大雅

   Vicky如同悲观主义花朵里那个玩不起的摩羯女,这种女性有多安于秩序就有多渴望打破它。一夜春宵不是不是她的错,仿佛清晨的露水一样应该悄然蒸发的小小插曲,可是却长成了她心上的致命顽疾,要花去后半生好多梦境来辗转低徊的秘密,她和枕边那个亲密的男人身体之间那条深不可测的河流。Vicky是这场游戏里最输不起的一个,因为她在界线之外会迷失,而清醒是她赖以呼吸的东西。她在故事之后的婚姻生活一定是工笔画式的,线条简洁,气氛安宁,什么都不缺,但好像总是缺少点儿什么。Vicky和幻想无关,她一定会培养对爱情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来打扮她的那部分空洞,只有在午夜听到她喜欢的西班牙吉他弹唱的时候,她的眼神里才会有迷雾一样的感伤。但那不是她的真实,晴天才是。

   Cristina胃口很好,贪得无厌,没有什么比以生活的丰富性为兴趣的人种更加坚不可摧的了。连羞耻和痛苦他们都可以如数买单如同伊斯特康吞下满口的玻璃。整出戏里只有她是彻底认同空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她即是飞速运转的空洞本身。Cristina像毒蛇猎犬夜色下的猫科动物一样灵敏,能够在人群中分辨因为生活态度不同而散发的各种气息。像Vicky未婚夫那样的男人在她看来一定是一本乏味至极翻一眼就能猜到结局的书。Cristina寻找的是身上充满当下、不确定和游离气味的人种,她当然会在画廊里发现那个红衬衣的男人。只要一个低头的姿势,一个眼神,就够了,阴暗莫测的如同受伤的野兽一样的男人,热情一触即发在光和暗夜里穿行不止的男人。临界点,是的,Cristina和Vicky完全相反,恰好要的就是这些。她有多少的迷失,就有多少快感席卷而来。有人在一厘一寸的控制生活里体会自身的存在,有人却在失控里找到相同的感觉。除了回忆,也许到死亡降临的那一天,什么也不会留下。Cristina所有丰富的当下都会成为回忆守护她衰老的身躯。她实现的不是生活得更好,而是更多。

   我还年轻,而你们却已经老了。画家和他的妻子一定在Cristina选择离开他们的时候感到了父母眼睁睁看着孩子离家出走时候的痛心。生活在当下的问题在于你必须一直能够令生活如同活水处于流动之中。必须改变并且经受得起。画家和妻子相似的自由灵魂和浪漫情怀不可能在静止里达到平衡,他们只能在不断的运动里互相伤害再紧紧拥抱在对方的血和眼泪里面寻找相爱的感觉。这对歇斯底里的恋人在巴塞罗那的街头互相攻击、唾沫横飞,那是他们的亲吻,是他们的性高潮,他们乐此不疲。毁灭并没有真的到来,那是他们赌上性命的游戏,他们的戏剧法。像一出戏剧一样的生活……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都过于的殚精竭虑,承受不起。可是有些人只能按照这样的幅度和节奏来组织他的命运,那仿佛是种自身深处隐秘的召唤,不能减速,无法停止。

   巴塞罗那还有那个叫做Oviedo的小镇,草木娇艳欲滴,阳台下的紫阳花开得粉团簇簇。很多人喜欢这片子里的风景,你看着它快乐得想要叫出声来,因为它几乎给人某种幻觉,生活也该这样的丰富而鲜美,但是如果穿越情节表面男女、女女混乱关系的表述,穿越人和人关系的各种可能性的极致假设,你会发现其实每种关系,无论干净还是混乱,临界还是清醒,都有它的可悲之处。Vicky Cristina Barcelona里面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可行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安东尼奥尼《放大》结局的那场网球赛,球是根本不存在的空洞,可是人人都装做它存在一样的继续比赛,倾注全部的热情。齐泽克说这是后现代表述的开始,因为人们已经不再去追究那个球到哪里去了,它是否存在过。Vicky Cristina Barcelona里面也没有那个球,而且人们照常玩耍,打出了不一样的迷人风格。

 4 ) 谁的爱情,又是谁的宫殿

我今年21岁,问我的朋友们。很多人已经记不起自己的初恋了。突然一切,都变得快了。在这个所谓人生最灿烂的年华里,我有幸老了一次。躺在床上,有时候会想念很多人,有时候又谁都想不起。被曾经的朋友们叫出去,倾听着他们混乱的生活。那些故事让人无所适从,你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对方。因为你根本分不清她们在说的是一场恋爱,还是一次做爱。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会羡慕那些白发苍苍依然牵着手的老人们。我们想分享同甘共苦后的甜蜜,却又不能挨过时间的考验。

曾经在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不存在所谓的爱情。男女授受不亲,沾衣裸袖便为失节。可突然有那么一天,爱情被歌颂了。大家都去爱,可爱来爱去发现自己爱的不过是自由。后来长大了,又去爱,发现这次爱的其实是自己。就好像那些伟大的宫殿,一般人一辈子都不曾达到的地方。突然有一天,那一扇扇红漆的大门打开了,门口站着一个美丽的售票员冲你微笑。大家冲进去,想看看这个禁地,曾经神圣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有些人看得明白,知道蓝天还是蓝天,这不过是个曾经的故事。但是大部分人,兴奋异常。冲着镜头挺起身子,鼓弄出僵硬的笑容,等待着眼前那个举着相机半蹲着的家伙喊一二三。回到家后,拿出这张在朱红色大门前的照片,走街串巷,恨不得告诉所有人去过那里。可你真正到达过那里了么?你所作的一切究竟是为了告诉所有人,还是为了你自己?

男人总是忘不掉自己伤害过的女人,而女人却总忘不掉伤害自己的那个男人。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伤害的双方永远不可能是你忘不掉的那个人。女人被伤害,是因为“他”心里面有个永恒的愧疚。而男人,却又永远无法抚平“她”心里曾经的那个创伤。大家就这么交错着,哀怨着。当你抹去从未停止的眼泪,愤怒着质问他:“这一切TMD是为了什么?”他一定会冷静的毫无愧疚的告诉你这都是为了爱情。

有时候谈一场恋爱,只是因为这是一个恋爱的时代,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双方互相揣测,只要对方稍不如意,自己心里那个曾经的人就复活了。你为对方付出着,他感动着。就好像你做出一盘很难吃的炒菜,你问他:好吃吗? 他回给你一个微笑,说:太好吃了。其实他觉得并不,而你也从他那个勉强的微笑里看出一切。当你们之间毫无精彩可言的关系结束后,你后悔不已,觉得为了老天开的这个玩笑又是何苦对他那么好,对方不感动,自己心力交瘁还落得个骂名。

有时候,喜欢对方。却不想着急表达。希望两个人像好朋友一样继续走下去。当一切稳定了,再诉说这份感情。以为两个人可以每天美好的像昨天一样,可突然有那么一天,你发现他开始向你说着另外一个人。你很不开心,却又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你们毕竟只是朋友。后来,你还没来得及表白,他就恋爱了。开始渐渐的远离你。你觉得自己好傻,自己珍惜的一切却不过是个梦。

谈一场恋爱太容易了,因为大家发现光自己爱着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别人的那份。曾经一封送到战场上的信,流淌着你思念着他的那无数个日日夜夜。而现在,你只要发一条彩信就可以告诉自己的“爱人”自己中午吃了什么。科技让人和人的走的越来越近,近到你根本不用用心去记住对方的摸样,因为每天都可以看到。可心和心那个网络,信号却越来越差了。

有那么一天,你爱累了。你想安定下来过生活。于是学着父母的样子,去相亲。你或许会对每个都不满意,也或许每个都可以。就这样,你结婚了。像你曾经嘲笑的没有爱情的父母那样。很多年过去了,他很好,你学会如何满足。有天晚上,你刚到下班,他在做饭。你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着新闻联播。后来你去洗碗,他把电视调到电视剧频道。他看着电视,你在一旁为他削着苹果。11点你们躺上了床。你因为今天的言情剧,突然有些感动,开始拿出自己曾经在宫殿门前的那张照片给他看,讲着过去的一切,好像自己就是戏里的主角,自己都快都被自己感动的哭出来了。而对方微微一笑,告诉你说:“这里,我早就去过了。”

 5 ) 我们都不过是一把胡椒

眼光频扫,克里斯蒂娜已能让胡安记牢,仿佛高手过招,他也洒脱来邀,只不过,隔了几个小时,再多加一个维姬唱反调。她们来巴塞罗那度假,一个为的是消遣失恋,并对一切爱情的可能抱以open怀抱;一个为的是大婚之前为高迪建筑和加泰罗尼亚民俗过瘾取材。那个胡安是个比米罗奔放、比波洛克煽情的画家,有一个暴烈前妻玛丽娅,动不动就会持刀舞械,仿佛爱人不仅用来爱,还要用来战。
在追求刺激浪漫的场合里,维姬是最不可爱的那类,虽也美得五体眉眼端正灵秀,却注定无法演绎风流。因为她要设定、也能设定所谓安全的轨道。不逾矩,像老派清教徒,也像决意提前老去的良妻,对一切不伦诱惑说不(这还是次要的),更要将一切不安定因素扼杀于摇篮。但这种女人,根基越牢也越薄弱,因为不谙风流便最会被风流迷倒,只需一夜恳谈,谣言绯闻中的坏男人便可施展善良、体贴或性感,拨乱反正,说的是端端正正最易被搅局——只因那天平太正,多一点砝码就会失衡。
与此相比,克里斯蒂娜就像银盘中的那颗珍珠,流光溢彩,却无所定居,在清场里跌摸滚爬,成为盘中的不安定因素。那是本能,亦需学习,故此也需演习。当她准备就绪推进前戏,你会发现那就像按部就班,对花花公子驾轻就熟的花花女子。可惜风流晚了一步,因荒唐的急症,也因伍迪·艾伦要巧用她卧病在床的那一天一夜,让维姬的天平不堪一击。
和V一夜情之后,和C的拍拖正式开始。艺术家个性和性爱激情各方面匹配到位,刚刚到达默契平衡,乃至同居,擅长把爱和死连在一起的玛丽娅骤然冒出来。一山更比一山高,克里斯蒂娜这才知道,M和胡安的默契是机关枪一样连射的加泰罗尼亚母语、是彼此取材灵感的创作、是认定谁也甩不掉谁的死磕态度。
你和他默契,但总有比你更适合与他吻合的人。V懂,现在C也懂了。归入正统阵营的人尚且有退路,哪怕听那些白领族陈词滥调已然味如嚼蜡。认定要冲锋陷阵的爱情战士却只有一条路,只能向前冲,K便接受三人同住的事实,如果没法独霸,那还可以通杀。艺术家气质并非只有男人有,被灵感激荡得心醉神迷,那也不妨试着爱爱女艺术家。K眼看着就从沦陷逃兵晋升为主力干将,眼看着要在一场三足鼎立的爱情三国战里不可或缺。然后狠心抛掉,浅尝辄止,任凭未知欲望勾引她去寻新的刺激。
这个故事是浓缩萃取而得的情感方程式。用孤单这瓶液体,冲撞另一瓶,怀抱中和的企图,或许得到平衡,新元素冒出来,关系渐变,那就再找一把盐、或一把辣椒,让爱的化学反应从不稳定再到稳定,如此循环反复,一锅粥越搅越乏味,仿佛掌管爱的丘比特永远控制不好火候。抑或是,掌管人性的神太诡谲,让谁都不能满足于平衡?不能停顿于得胜后的餍足?
所以便求败。宁愿抛掉那锅试验失败的中和物。而她们那么年轻,一次盛夏度假决不会令她们老去。所以宁愿继续满世界去寻找神秘的永不厌倦的味道,或是,宁愿封锁激情,对平凡安全俯首称臣。趁年轻,怎样都敢舍。
胡安说过,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不止有爱,还会缺少某种原料,就像盐。那么,谁是盐?谁是糖?也许最终,我们都不过是一把胡椒,可洒也可不洒?只因爱的方程式永远无解。

 6 ) 让我意淫不严肃的人生

吃饭的时候我跟LFF提起晚上准备看《午夜巴塞罗那》,他使出标准的坏笑答道,“你小子看完又要意淫了。”果然被他不幸言中,Woody Allen这部最近期的作品把我这两天积累下来的压抑和郁闷一扫而空,忍不住又要开始裸奔写影评了。

能让我如此激动之处就在于,电影带给我的意淫与想象空间。这首先是一部很唯美的电影,西班牙夏天的阳光、露台、街道、红酒、佳肴、海景、岛屿、公园和美女。然后这又是一部鄙视正常人生的电影,华尔街的金领被刻画得乏味无趣而又愚蠢至极,自己未婚妻出轨了都还茫然不晓;相反那位不顾任何社会礼仪直接邀请两位美女搞3P的画家则享受着爱情、呵护和崇拜。同样的,严肃认真的Vicky卡在自己对未婚夫的忠诚与对画家的迷恋中进退两难痛苦万分,而那位率性浪漫的Cristina却在享受了一段完整的三角恋后不带遗憾地离开了西班牙。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的魔力就在于,它让我意淫了一把不严肃的人生。通过电影Woody Allen向世人雄辩地展示了,华尔街那些“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只会靠高尔夫消遣的人,远不及西班牙小岛上泼墨作画的艺术家来得有魅力。最爽的的人生必定不能严肃认真追寻意义和价值,因为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和价值。相反的,你应该选择一个不严肃的职业——比如画家、作家、心理学家,住在一个不严肃的国家——比如西班牙、意大利、马尔代夫,维持一段(或N段)不严肃的感情,就这么度过一段放荡浪漫的人生。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在走入一个常规可预知的轨道并将因此非常无趣及无意义之际,这部电影是太好的麻醉剂。于是,我陶醉于这个故事之中,快乐地意淫着一个激情艺术家的不严肃生活。

当然,这一切也只能是一场短暂的意淫。其实看电影画面里西班牙的美景,就像看自己旅游时拍下的那些照片一样,剥离现实地来欣赏会觉得美,可真正置身其中的那些时候可能也就没那么强烈的感觉。想象中的画家生活一定丰富多彩浪漫而自由,可当你真要靠卖画来维持生计的时候,你也可能就被压得浪漫不起来了。到那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意淫自己是个华尔街金领,随便摆弄一下数字就日入斗金。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形容词一样,人总是容易处于“chronic dissatisfaction”之中,我们只知道我们不要什么,却很难知道我们要些什么。人就是那么麻烦的一种动物。

但我至少还有Woody Allen,我至少知道我还要他。他的电影就像大麻一样,在湿嗒嗒的伦敦让你情绪低落暴躁的时候,至少能消磨掉一点精神上的无趣和空洞感,过上一把西班牙阳光的瘾。享受你的意淫吧。

 短评

全都不是爱情。

8分钟前
  • 鲍小斯
  • 力荐

你别指望能从Woody Allen这里得到什么显而易见的东西,可你一定得到了些什么东西。

1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伍迪·艾伦在讨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薇琪是理智却心有不甘、蠢蠢欲动;克里斯蒂娜是冲动并渴望浪漫,但不会迷失自我;爱莲娜是一个极端,不顾一切。你是哪种?我三种都是。

14分钟前
  • 苏更生
  • 还行

怎一个爽字了得……

15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有漂亮妞 有西班牙 还有好听的小歌 就足够让人愉快了

19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只要导演本人不做主角,并且没有絮絮叨叨的知识分子作派对白,那多半就是一部漂亮的“伍迪·艾伦制造”了。

21分钟前
  • 任晓雯
  • 力荐

本质上,伍迪艾伦段子式的故事跟彭浩翔是一个调调,他俩对爱情的态度也是一个调调。不过,伍迪艾伦比彭浩翔读过更多书,装逼也更文艺范儿,而且,故事结构更他妈的精巧。所以导演还是应该多读书,别让自己快中年了还只剩下点青春期过剩的荷尔蒙在电影里挥霍。

23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

24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所以说旅行、治愈神马的都是骗人的,性格决定爱情,与文艺无关。

2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伍迪这个老头子好像很喜欢琢磨女人。三个女人,vicky是黑色,内敛现实;christina是白色,率真洒脱;玛莲娜是红色,天才的灼人,热烈的灼人。vicky是立方体,偶尔滚动最后也稳固落地;christina是球体,偶尔落地最后却不会停留;玛莲娜是跳动的火焰。如果我说她们三个都是你,请不要奇怪,其实本来女人就是很复杂的动物,老伍迪把她剥开了而已。

32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推荐

为什么电影里,男人骗女人上床都很容易,现实生活中恰好相反。

33分钟前
  • V
  • 还行

就算是女人,也会好奇为啥两个女人明明爱上同一个男人却没把彼此掐死反而暧昧了起来?双性恋在本片中并不是讨论重点,女人、性和巴塞罗那,才是伍迪艾伦要唱的主旋律…生活总不能平淡的像一潭死水,有一天过一天,走到哪儿算哪儿…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有声读物……或者,这就是立体小说。紧凑流畅,伍迪艾伦早成精了。

40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非常棒,那种不动声色却跌宕起伏的人物内心变化,是伍迪艾伦电影里最诱人的地方,没有一场多余的戏没有一句多余的对白,都是人物的起承转合。很多情况下,抱着cynical的态度才带来最完美的真实感,爱和人生的真相不一定刺骨冷峻,反而更可能是平淡无聊可笑中的深刻和动人。

42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奥维多岛的3P之夜~

45分钟前
  • Over5
  • 还行

“千年之后,我们人类仍然没有学会如何去爱”

49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狗改不了吃屎,其他的都是插曲。

53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3P的顶尖和谐~~

5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我不知道我要什么,也不知道我不要什么,但我知道我有个不安分的灵魂,蠢蠢欲动

56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类似一部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致意之作。其间三人关系的部分,用摄影术语来形容,仿佛一段《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反转片——街头随手捕捉下来的黑白照片、暗房、与做为点睛道具出现的黑色礼帽。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妻子与情妇,一个作画、一个摄影,一个单纯坦白随性、另一个狂野不羁火热,然

59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