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百业萧条,罗斯福当选总统开始推行新政。由于电影业的不景气,影片也大多是小成本制作的室内剧。由米高梅制作葛丽泰﹒嘉宝和琼﹒克劳馥两大美女影星参演的全明星电影《大饭店》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
第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大饭店 GRAND HOTEL
这部剧可以说是屌丝逆袭剧的始祖,影片集中展现了各色人物的一天:陷入破产边缘沦落为杀人犯的财富巨擎、年老色衰想自杀的芭蕾舞演员、迷恋赌博而倾家荡产偷窃为生最终惨死的旧男爵、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年轻漂亮贪婪自私的速记员。大饭店让各色人物聚集一堂,在短短一天内各自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谁又能想到最悲惨的孤独老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的屌丝逆袭、并抱得美人归呢。
大饭店也许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闹剧,一切过后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大饭店、总是一样、人来人往、一往如常(Grand hotel, always the same.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have happened. )。轻轻地你走了、没带走半片云彩...
----从第历届奥斯卡开始,讲述经典影片背后的故事,做值得收藏的自媒体。我的执着需要您的支持,欢迎关注‘看电影聊世界’并留言。
内容复述
这部电影讲了发生在柏林大饭店的事情。一开始各色人物登场,入住大饭店,表面风光亮丽,却为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埋下伏笔。医生、男爵、大老板、小员工、芭蕾舞明星、速记员、侍者、小黑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的事儿,相遇碰撞在一起,发生了不一样的反应:有人相爱、有人仇恨、有人坐牢、有人旅行,还有狗失去了主人。
心得体会
可能没有到那个年纪还没有经历太多,对每个人的发生了的事情没有太多感慨,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总有诸多个节点在慢慢串联着,未来某一天回头看,才能恍然大悟。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饭店,人来人往,没发生过任何事,但你我他她它发生了。
经典语录
①大饭店,人来人往,没有任何事发生
②大饭店,永远一样,人来人往,没发生过任何事
在著名的《大饭店》中,葛丽泰·嘉宝扮演的歇斯底里的芭蕾舞女星说了一句台词:I want to be alone。于是这句话,成为了葛丽泰·嘉宝的标志,谁都知道那个神秘、冷艳、成熟、脆弱、性感而神经质的女人,时刻需要孤独。获第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大饭店》是根据维基·鲍姆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以柏林的一家豪华大饭店为人生舞台,表现五个主要角色在一天中的离奇遭遇。这种特别的故事结构,在当时好莱坞电影中尚属首创。更令人引起兴趣的是,五位主角全部由当年米高梅公司的大明星扮演,这种纪录亦算空前,所以导演埃德蒙德·古尔丁的叙事手法虽然只是中规中矩,但因明星们的出色表演而显得星光熠熠。其中饰演面临事业危机的俄芭蕾舞女星的葛丽泰·嘉宝;饰演嗜赌男爵的约翰·巴里摩尔;饰演患上绝症小人物的莱昂纳尔·巴里摩尔;饰演企业家的华莱士·比里及饰演速记员琼·克劳馥。这些角色以三线交错的方式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剧情发展流畅,但场景局限在大饭店之中却显得有点挥洒不开。
故事在后来的《柏林饭店》和《琼楼风月》中再度出现,并被改编成百老汇歌舞剧。《大饭店》也有着好莱坞经典影片的特质,比如精妙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华丽的布景、语速颇快的对白,以及不算特别黑色的结尾。总的来说,《大饭店》是一部完美的好莱坞娱乐电影。好莱坞娱乐电影虽然商业化,但一样有着发人深省的主题,即本片所展现的——人来人往,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虽然饭店没有变、服务员没有变,但是房间内的故事却不停上演,有悲剧、有喜剧,还有滑稽剧,等等。总之,《大饭店》通过完美故事,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的众生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深度的娱乐佳片。好莱坞的电影事业是由好几根坚强的支柱支撑起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支柱之一就是“大明星”。很多时候,一些影片的编导表现平凡,故事亦无太大的吸引力,但只要大明星表现精彩,依旧可以在观众面前博得满堂采。《大饭店》就是典型“全明星电影”的成功例子。
在影片中,葛丽泰·嘉宝扮演性格冲动,事业上正面临危机的俄国芭蕾舞女星格鲁辛斯卡亚,她一会儿因为演出卖座不佳而意图自杀,一会儿又因得到爱情的鼓舞而信心十足,是个典型既忧郁又天真的大明星;约翰·巴里摩尔扮演一位嗜赌的男爵,为了还债而不惜在饭店中做小偷,但为人友善而充满正义感,跟葛丽泰·嘉宝之间有一段短暂而浪漫的恋情;莱昂纳尔·巴里摩尔则是一位自知患上绝症的小人物克林格雷,希望花尽金钱享受最后的一段日子,不料既得到男爵的友谊,又运气奇佳地赌博赢大钱,最后更有美人相伴同游巴黎,堪称“柳暗花明又一村”;华莱士·比里扮演企业家普莱辛,他来大饭店是为了进行一宗企业合并的谈判,于劣势之下铤而走险,以说谎的方式取得对方信任而签下合约,得意之余乃想用钱收买年轻漂亮的速记员陪他到英国出差,不料却因此惹上杀人之祸;琼·克劳馥扮演速记员法兰丝,她一方面因为得到男爵的约会而高兴不已,另一方面在金钱的利诱下也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反映了小职员的悲哀。本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以俯摄拍摄一排十多个电话接线生正忙碌地应接电话,跟着跳接多位客人分别在电话室中讲电话,交代他们前来大饭店的目的,手法简单而直接,但因时间拖延太久,对白也太多,直到令人开始感到厌烦才结束这段序幕。
故事从饭店的大堂和柜台之间正式展开,只见各式人物进进出出,场面颇为热闹,几位主角分别入戏,表现出各人的身分与性格。这种手法是群戏中常常采用的,效果精彩与否应视导演的场面调度准确性和演员的表演节奏是否配合恰当而定,本片的表现颇为平凡,只能达到交代事情的效果。其后,场景随着电梯升到楼上的房间和走廊开展情节,除了一、两个俯摄的全景镜头可显示大饭店的壮观映像之外,大部分的镜头都显得小格局化,这可能是在摄影棚搭建布景拍摄而造成景观上的局限,要是本片在大饭店的实景中拍摄,应可使全片的映像效果显得灵活和气派。剧情方面,全面分为三条主线交错进行:
一、男爵潜入女星房中偷取珠宝,发现她想寻死,乃挺身而出劝慰,并坦承仰慕之意。女星对这个风流潇洒的神秘男子十分欣赏,不但不追究他的偷窃行为,还接受了他的爱意,相约在第二天一起乘坐火车离去。不料男爵在企业家房中偷窃时被发现,企业家失手将他打死了。女星在离开饭店时仍念念不忘男爵,众人只好欺骗她男爵已前往火车站。
二、克林格雷到处遭受奚落,只有男爵给予友善的照顾。克林格雷十分感激,想给予男爵金钱上的帮忙,但被婉拒。克林格雷一生循规蹈矩,在生命面临终了之时才第一次公开跳舞和赌博,不料赢了大钱。输精光的男爵趁克林格雷喝醉时偷去他的皮夹子,后来看见他遗失皮夹子时痛不欲生之状过意不去,把偷到的钱又技巧地归还给克林格雷。当企业家失手打死男爵之后,将凶手捉住并打电话报警的人就是克林格雷,冥冥之中成了克林格雷对男爵的另一种报答。
三、速记员被男爵在走廊上搭讪,心中暗喜,因为想不到男爵竟然会跟她这样平凡的小女子约会,不料她兴冲冲赴约时,男爵却已得到女星的爱情而将她介绍给克林格雷。既然失去爱情,她便想得到金钱,于是答应企业家的要求留宿在大饭店中,准备为钱出卖肉体。当企业家被警察捉走之后,她自愿陪伴克林格雷,因为克林格雷已活不长久,他死后所有的钱都会属于她。
每个时代都有新的阶层出现,也都旧人被迫离场。成为旧人或许是天生的,但只要你够努力还是可以做新人的,不过最好是做个“可爱”的新人。当服务员接到自己孩子出生的电话时,他很高兴,可是他只能在中午吃饭休息的时候去医院看孩子。不知道他能否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新人。芭蕾舞女星格鲁辛斯卡亚每次演出都面临很大的精神压力,她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尽如人意,担心台下观众不多,担心获得不了掌声和称赞,担心自己很快会被新人取代。这也是好莱坞每个明星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她努力摆脱成为旧人,只是新人会像潮水一样向她涌来,她成为下一个“Baron”只是时间问题。全片拍得颇为通俗流畅,几条情节线也交代清楚,但因受场景不离大饭店的先天限制,某些地方便不能深入描写。如男爵被债务逼急了,却不见他想办法找钱,仍留在饭店跟克林格雷和速记员等喝酒跳舞,显得不合情理。不过,几位大明星都能确实掌握角色的个性和处境而发挥出精彩的演技,弥补了本片在气氛上的平淡。甚至葛丽泰·嘉宝看似夸张的演出,因切合了芭蕾舞女星本身的情绪化心态,看来仍显得气派十足。
《大饭店》优点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精妙的故事。只说一点:片中每一个人的发生的故事都顺理成章,而且故事与故事之间的交集又那么的浑然天成。这些都使得电影看来流畅自然,仿佛它们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这一点就优于很多现代电影,讲故事不难,讲好故事才难!此外,片中人物的性格塑造也是完美的。影只通过开始片段的电话,就简明扼要的概述了人物性格、脾气秉性,然后又随着故事发展让人物性格渐渐鲜明起来。因此,善良的男爵、软弱的职员、飞扬跋扈的大老板、孤独的芭蕾舞蹈家,等等这些人物,汇聚在银幕上给观众们上演了这一幕幕好戏。此外,影片结构清晰完整、节奏张弛有度,布景、服装、道具奢华,这些都让影片看起来愉悦而畅快。电影拍摄方面更是出色。通过前面的剧情概述就可以知道,本片故事非常复杂,但影片却讲述的条理清晰、游刃有余,还颇觉观赏性。这就让人不得不佩服《大饭店》的编导们。换句话说,本片这样的故事放在21世纪来说,对编导们并不是难题,可本片是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作品!那时候就可以将群戏似地人物、复杂的多线叙事讲述的清楚而准确,实在让人惊讶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伟大。总之,本片拍摄上的优点不一一历数了,因为它已经远远超越于前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葛丽泰·嘉宝生前就是一个标本,眼珠埋藏着刀枪剑戟。她生于20世纪初,上个世纪的女子个个都是王。于是,她自然继承了王者衣钵——纳江山于红袖,携矜持而上重霄九。作为唯一一个跨越默片时代的王牌美人,醉心于刚刚兴起的新民主,渴望逃离“王位”的自由。因此,在37岁的黄金年龄毅然息影,引得好莱坞上下一片惋惜。全世界只有一个这样的女人,被高尊在上却不屑一顾,呼之欲出却又春梦无痕。葛丽泰·嘉宝领导了女人眉骨的美。细弯的眉毛,刮露出闪亮的眉骨,似眼睛上佩戴的宝石。这种时尚首倡精神使男人为之卑躬曲膝,而她踩着他们的肩膀,一心寻找向下的阶梯。因为1926年的《肉体与魔鬼》的光影效果使嘉宝被尊为“银幕女神”;1930年的《安娜·克里斯蒂》是她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当时全美国都奔走相告“嘉宝说话了!”奥斯卡眷顾她是在1932年的《大饭店》。但是,葛丽泰·嘉本人从为此片发表任何见解。《安娜·卡列尼娜》与《茶花女》是后世永远留恋她无可争议的美的原因;而她的经典名作《瑞典女王》被称为她本人性格的写照,那一年她28岁,与戏中的女王同龄。《大饭店》在上映后立即取得极大成功,尽管葛丽泰·嘉宝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戏不多,断断续续的,并且琼·克劳馥将片中那个牺牲色相以求高升的速记员表演得也十分出色,但葛丽泰·嘉宝仍然不失为影片的主宰。葛丽泰·嘉宝在影片中喃喃低诉,“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感到这么的疲乏。”突然她倒在地上,蜷缩在那薄如蝉翼的芭蕾舞裙中。
虽然出场人物很多,但还是有落魄贵族和女演员做主线串联起了全部故事。而整个故事,说的也不是什么人生如寄,在我看来它就是在说钱有多混蛋。因为钱,小职员劳苦一生到最后因为得绝症才敢来酒店住几天。酒店算什么东西,什么东西能比人值钱?但还真是有,这酒店就是比人值钱。也是因为钱,大商人被迫撒谎,情急杀人;因为钱,贵族落魄成小偷,面对爱情连张车票都买不起;因为钱,小打字员一天只吃一顿饭;看起来只有女明星不缺钱,但她同样受到制约:她的经纪人需要钱。钱钱钱,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晚睡不自由。有钱底层变富豪,没钱君子成小偷。
”铁打的饭店,流水的客人”。天使视角下的饭店旋转楼梯,一圈圈涟漪般漾开,像包罗万象的万花筒,各色人等纷纷登场,即使衣着光鲜派头十足,也都逃不过”天使之眼”,逃不过自己的宿命。剧情毫不狗血,完全把人性撕开了给人看伤口。无比绅士、讨人喜欢的男爵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赌徒(演员是那个时代的超级巨星,当时50多了,脸上的妆很厚,说实话有点不习惯),为了还债爬窗盗窃,坏事是做了,但却没有与之能匹配的胆量:偷项链遇着真爱,不忍,放手;偷钱夹遇着临时朋友,不忍,放手;最后一次偷又撞见冷酷好色的资本家,经不住吓唬,招了,被打死。人死后,饭店依旧人来人往,男爵的狗成了丧家之犬,被保洁员用扫帚驱赶。虽然略表惊讶,但很快就已经没有人在乎这个曾带给他们温暖的男爵:要在生命最后享受人生的小职员,很快就和美貌的打字员往巴黎私奔,可前一刻他们都还惦记着男爵的好,独独只剩葛丽泰-嘉宝饰演的落寞芭蕾舞明星,那颗刚刚被爱情唤醒的荒芜之心不知接下来又将遭遇什么样的寒冬。
没想到这部戏最后竟然是悲剧成分居多,开头群戏拍摄的镜头很好看,人物多而不乱,性格鲜明,不足就是收尾有些草率。Barrymore兄弟俩饰演的角色都很让人印象深刻,心善又命苦的男爵,面临死亡反倒重新享受生活的老人,“我是我自己生活的主人!”,最惨的莫过于找回事业青春却还不知道与恋人阴阳相隔的芭蕾舞女,Garbo把活在艺术真空的内心纯真小女人演得真好哇。生活就是这样,悲欢离合,高山低谷,最终落得一声叹息。
大饭店的群戏。有爱情、有罪案,其实就是人生小舞台。人来人往,一如人世。给布达佩斯大饭店预热
这让我想起《口哨与小狗》。sweet是sweet,但可不要掉入陷阱哦……
不看到最后不知道是悲剧,所谓“grand hotel”,翻译成“人生如寄”最贴切。
1.开头与结尾的衔接设置太妙了,看完影片翻回去看了一下开头,实在太赞了;2.人来人往,人生各异,却都在一个相似的地方落脚;3.大饭店,见证着金钱、人性、人情的浮光掠影。
嘉宝在本片中做作的表演真令人直起鸡皮疙瘩。。。幸而剧情在后半段急转直下,男爵的结局,以及垂死的小职员和小打字员一起去往巴黎的剧情拯救了整部影片。。。
在琼克劳馥的对比下,嘉宝真是浮夸又尴尬,但她又太好看了,到后来做作到癫狂的样子还是有点可爱的。不过这大饭店里里外外都看着好破。
-9坑爹呢?!一股掩饰不住的艺术生装逼范儿。看这片子学不到任何东西,得不到任何享受,不好意思我不迷嘉宝。看它还不如去看剧本书。什么三线交错,分明是瞎扯淡,写得比它好的电影一把抓,还把那么多的名曲瞎改成这样。这水平和《母女情深》也差不多了,对得起烂片的称号。
我可能是傻了,结尾前台接到医院的电话一脸惊喜我还以为是男主诈尸了。
Worth every claim as an Oscar best picture! Saw it on the plane to Paris.
英语版的《茶馆》。嘉宝真美,琼演技好。故事好,男爵印证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原则,一个有title的男人,负债累累又无能为力,不必要的自尊,不接受女人的帮助,只会小偷小摸却连自家性命都不能保证,话说这种人也真是可怜可悲。看看人家小打字员自食其力,势不由人就低眉顺目,终有出头一日。
故事在后来的《柏林饭店》(Hotel Berlin)和《琼楼风月》(Weekend at the Waldorf)中再度出现,并被改编成百老汇歌舞剧
all-star film,前一分钟女人还在为所爱男爵的死而伤心难过,后一分钟却因另一个有钱的男人而破涕为笑,"Grand hotel, always the same, people come, poeple go, nothing has ever happened.”
琼克劳馥和她的死对头贝蒂戴维斯都是嘉宝的粉丝,只是后者没有前者那般狂热。克劳馥曾说自己在神秘嘉宝面前,“膝盖直发软。她的美丽摄人心魄,使你一度想要弯出蕾丝边。”也正因为如此,在听说片中没有与偶像同场戏时她非常失望。就连嘉宝都曾问过导演,“为什么没有我和克劳馥小姐的同场戏?”对此爱德芒德古尔丁回应说,“如果你仔细去看就会发现,大饭店其实是两部影片的合二为一。每部的核心角色都是一位身处危机之中的女子,而将她们串联起来的那个角色是男爵。”……三星半
In grand hotel,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have ever happened (just like the way life always remains). 另外,爱情力量真那么大么?真嫉妒。为什么我从来没有感觉到。
2014年《布达佩斯大饭店》没拿到的奥斯卡最佳影片,1932年《大饭店》拿到了,而且只提名一项最佳影片就获奖了!……听到因《2001太空漫游》而熟悉的《蓝色多瑙河》配乐惊喜刚过,没想到电影接下来还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因周杰伦的《琴伤》而耳闻、话说《雏菊》也用来当配乐过)……Grand hotel, always the same. People come, people go. Nothing have happened. 大饭店,总是一样。人来人往,一切如常。—— 《大饭店》这部电影,如果前后看两遍,就可以发现电影里有很多前后呼应的细节设置。
6。大饭店里来去匆匆,嘉宝和克劳馥整片竟然没见过面
故事不算太出色,结构生硬。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片儿有匹配上的低级错误,是那时候胶片太贵了?
最喜欢的Garbo表演,这么说很土可她真的能让她周围的空气跟她一起哭和笑。
人来人往,不管是在哪儿都会有大饭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