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很有意思
结尾,爱德华·诺顿看到公共汽车里的黑人孩子,孩子在车窗上写下他的名字“TOM”,从诺顿的角度看是“MOT”,然后诺顿写下了自己的名字“MONTY”,用“MONTY”减去“MOT”,看看你得到了哪两个字母?
导演是斯派克·李,所以这不太可能是巧合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7901/board/thread/96008336 2 ) 诺顿的一枝独秀
如果你是爱德华·诺顿的超级粉丝,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中大部分镜头几乎是诺顿的特写,而诺顿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本片几乎靠爱德华·诺顿一人的表演来撑起,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才觉得诺顿确实无愧于“表演天才”这个称呼,他是整部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不管换什么大牌明星来演恐怕都没有人能像诺顿一般像是真正有主人公蒙蒂的灵魂一样在出演这部电影,这电影类型算是一般的剧情片,没有跌转起伏的结构和高潮部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就剧情而言显得太过冗长而且拖沓,而我却跟着诺顿的表演一起沉浸在这130分钟里享受着他的表演,就像13分钟一样快。
感觉斯派克李把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塞到这部电影里,希望能借用这部电影表达出来,但是可能就是这些东西太多了夹杂在一起而导致每一样的失去了那么点变得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所以让这部电影变得平稳甚至是平淡,不过依靠诺顿的演出和巴里佩珀和菲利普霍夫曼这两个神经质气息的演员,很好地和这部电影平稳的节奏融合。
影片一开始就采用黑色作为基调,包括后面的灯光色调都是暗色系为主,这点衬托了主人公蒙蒂入狱前的24的心情:忧郁、失落。开始这段对话诺顿和克雷斯在争论这条狗究竟是普通的狗还是pitbull或者是bullpit……这段谈话显得特别幽默,而诺顿的表演也散发出他那种像是天生的表演家的气质,轻车熟路,驾驭着这个角色。影片讲主人公蒙蒂入狱前的24个小时,之后他就要告别他的死党,女友,父亲开始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失去7年自由的最后24个小时将变得无比珍贵,他没有表现出太多沮丧,而是坦然面对现实,只是他最后24小时的所作所为将变得大不同,而蒙蒂此时内心肯定是既平静而又复杂的,他贩毒,将辛苦耕耘的人的钱不断纳入自己的钱包压榨他们,将面对自己的惩罚,他表现的心静如水。他将要入狱失去长达七年的自由,却不知是谁出卖了他而愤慨,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就是这些,这部电影最大看点,是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他想逃避他应有的惩罚而却觉得他有这个责任,无尽地遐想自己在西部远离尘世的简单生活后却笔直地开进了监狱……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主角的两名死党的表演同样非常出彩亦是影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影片尾声的时候三人在公园大打出手,都却又不知为何如此而趴到地上痛哭流涕,这是非常的感人一幕。
看完电影在父亲最后几分钟的无尽想象的画面,和语气的煽动下,刹那间心里有一种难言的澎湃感。电影还有一个大亮点,就是主人公在厕所把new york city的每一种他讨厌的人,讨厌的事情,甚至每一个类型的建筑都从头到尾狠狠地fuck了一遍。过瘾~不过诺顿那随和的眼神和温柔的声音配着这段还稍微有点押韵台词听也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3 ) so overrated...
其实导演编剧演员都挺优秀的,但这个组合真的很失败。故事挺有意思的,单看简介或者听别人描述就能让人产生极大的兴趣,但这个叙事感觉没能很好的把这种兴趣延续下去,当然跟演员有很大关系!
首先,Edward Norton,with all due respect,这个角色不适合你,演的相当烂。主人公应该是个会耍小聪明、擅长与人打交道、但意志力薄弱、经不住诱惑、混迹于社会底层的毒贩,对不起,一点没看出来。首先Ed的荧幕形象一直偏正气,在这里更像个不知为啥有着底层口音的落魄贵族。。。。我想说脸圆的人,除非满脸横肉,就很难演滑头的形象,总觉得让Ethan Hawk来演应该会好很多,同样英俊小白,就长相来看更能让人进入这个角色。
故事节奏让人觉得太缓慢了,不紧不慢的开场,很多铺垫完全没有作用,两个朋友的back story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尤其那个老师的意淫,那段关于percentage的谈话,跟主角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就主人公而言,所有情节都在重复的描画加深人物的同一面,除了交代人物的背景外,没什么其他作用,通篇都是这个感觉,他那大篇独白的内心戏除了宣泄一种愤怒,读不到任何更多的内容,而且这样的主人公竟然是个愤青?!我可以理解一个命途多舛沦落至以贩毒为生的小人物会有很多对社会的成见和固执的偏执,也可以理解他一定程度上的愤世嫉俗,与一群市井混混为伍但内心对这个群体并无归属感,冷漠的看待世事,但他一定不太可能有特别敏锐的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口才,一番长篇演讲让人觉得蛮突兀的。而且这个人物不需要多正面,他是个有爱心有爱人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遭遇本身值得同情,不用硬是被Ed演成遭小人陷害大义牺牲的英雄既视感。
女主角,无力吐槽。。。。主角和一群男人脑子都进水了吗?这种姿色有什么可垂涎的,Latino里她的颜值和身材绝对不算高,(样貌上看觉得她似乎不是Latino,但这么重要的配角外形真的很重要,哪怕是个white trash的白人女人也更可信一点)还让主角被迷得神魂颠倒,为了满足她留住她才不断贩毒,这姑娘也不是单纯外貌的问题,她必须是有种神秘的魅力的女人,这个Latino角色设定就是需要一种南美女人天生的热辣、奔放、邪魅的气质,可演员的表演里我只看到僵硬,呆板,笑的令人尴尬,跟Ed的搭戏也糟糕,没有亲密感,没有可信度,情侣间的猜忌和敏感没有体现,只有两个生人在镜头面前被迫近距离相处表现出的尴尬。
这个配乐,让人频繁出戏,什么品味,有的噪音实在让人不想吐槽了。。。。。
感觉是Edward Norton被硬贴到了这个project上,出于他的明星价值也好,导演偏爱也好,不合适的主角电影一定不会好。作品的整体观感就是,分裂,夹杂着导演私货的奇怪混搭,所有信息和情感都漂浮在表面,只有看到最后15分钟才能进入角色,情感和主题才慢慢显现。
总的来说就是部不可信难以产生代入感的电影,无法相信主人公是个毒贩,无法相信他的口音,无法相信他good with people,无法相信他迷恋他老婆,无法相信他老婆是他老婆,连他的恐惧我也无法相信。
4 ) This life came so close to never happening--25th Hour
一种宁静的绝望。
影片的台词,背景音乐,镜头都很赞。这里只谈对影名的理解。
毋庸置疑,印象最深的两段,就是开始时Monty(爱德华诺顿饰)在他父亲的餐厅面对镜子诅咒整个美国社会以及自己的生活的长达5分钟的fuck.
和结尾Monty的父亲开车送他去监狱的路上他父亲的独白。
我始终觉得,只有最后这一段独白,才是本片的重中之重。所谓的第25小时,就是Monty梦境中父亲描绘的那幅田园诗歌般的画面。
前面的一切都是铺垫。之前24小时的告别仪式,每一分每一秒都弥漫着现实的残酷。却又不得不面对。而这24小时过后的下一个小时,7年的监狱生活的开始,人生必将陷入更深重的黑暗之中。
人们当面临未知总不由自主的恐惧。弱者选择把这种恐惧表现出来,以期待得到鼓励与帮助。强者选择压制甚至忽略这种恐惧,从容面对。有时候,没有谁能真的帮谁。
在看过《越狱》这种以“密切跟踪Mike的行踪拍成的大型监狱生活指南性的纪录片”之后,正常人都知道,在美国,或许没什么比锒铛入狱更恐怖的了。但是我们的Monty是坚强的,他选择了“硬着头皮直面惨淡的人生”!
巨大的恐惧被强压下去了,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没有歇斯底里,他只是有条不紊的处理完所有的留恋,以最理智的态度为那未知的第25小时做着准备。
太宁静了,他怎么可以这么理智!以至于电影中Monty的女朋友Naturelle替我们喊出了这份疑问---我觉得他今天晚上很不平常,我想要看到他恐惧的样子(I want him to act like he's scared.)
但是恐惧有什么用呢
It won't do any good to us.
绝望,常常是不能分享的。人必将独自品尝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孤独。
他其实多么想逃避这一切。他其实多想要重过此生。
我知道。因为最后一段是这么演的么~
从他父亲描绘的新的生活,其实正是Monty美丽而渺远的梦境,梦不会说谎,它在我们的主人公终于放松的那一刻跳出来告诉我们,Monty一直这么理性与坚强,其实心里有多害怕。害怕到想要不顾一切的逃离。
他宁愿放弃曾拥有的一切,隐姓埋名,重过一生。过一种生活,仿佛之前的种种,30年的光阴从来没发生过---It all came so close to never happening...
在那段梦里,他的父亲反复又反复的强调,you can't come back ,and you never look back.
一个人究竟要聚集多大的勇气才能对自己朝夕相处了半生的生活彻底决裂?将过去的人生彻底否定去过另一场人生?!
其实一直我们是不知道那些画面是Monty的梦境的,导演把现实与梦里的画面衔接的非常了无痕迹,他故意迎合了观众的期望,让我们以为善良俊朗的主人公逃脱了入狱的噩梦。虽然即使面对这或许已算是最好的逃脱现实的情景,我仍然感到难过的要死。而导演竟然在最后我们终于开始认同那样的一生或许还不错的时候,把画面切回了现实--开往监狱方向的车仍然在行驶,Monty依然鼻青脸肿惨不忍睹的睡着。。。
我忍不住唏嘘--原来仅仅是场梦啊---同时更加抓心挠肝的难过
他爹平静富有磁性的旁白仍在继续---This life came so close to never happening...
原来Monty睡着了的这25th Hour,it never existed.
过去。梦境。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附最后一段父亲的旁白-----
(F:Father M:Monty)
F:Give me the word,and i'll take a left turn.
M:Left turn to where?
F:Take the GW Bridge and go west.(去乔治华盛顿桥,然后往西开)
Get you stitched up somewhere and keep going.
Find a nice little town.
On the way,stop in Chicago for a Cubs game.
You always told me you wanted to see Wrigley Field.
M:Dad...
F:I'm saying that if you want it...if that's what you want,I'll do it.
M:No,they'd take your bar.
F:My bar.Jesus.My bar.They can take my bar to hell and back.You think my bar is more important to me than you,my only child?
Give me the word,and we'll go.
M:(think)They'll find me.
They'll find me sooner of later.
F:You know how they find people?They find them when they come home.
People run away,but they usually come back.That's when they get caught.So you go...and you never come back.
(Monty suddenly looked at his father...And I guess that's when he fell asleep.)
You never come home.
We'll drive.
We'll keep driving.
Head out to the middle of nowhere.(开到中部的无人区)
Take that road as far as it takes us.
You've never been west of Philly(费城),have you?
This is a beautiful country ,Monty.
It's beautiful out there.
Looks like a different world--mountains,hills,cows,farms,and white churches.
I drove out west with your mother one time.before you was born.
Brooklyn to the Pacific in three days.(用了三天从布鲁克林开到西海岸)
Just enough money for gas,sandwiches,and coffee,but we made it.
Every man,woman,and child alive,should see the desert one time before they die.
Nothing at all for miles around,nothing but sand and rocks and cactus and blue sky.
Not a soul in sight.(连个鬼影都见不到)
No sirens, no car alarms,nobody honking at you,(没有汽笛声,没有汽车喇叭声,没有人会冲你按喇叭)
no madman cursing or pissing on the streets.
You find the silence out there.
You find the peace.
You can find God.
(singing..keep driving...)
So,we drive west.
Keep driving till we find a nice little town.
These towns out in the desert--you know why they got there?
People wanted to get away from somewhere else.
The desert's for starting over.
(Getting into a bar.)Find a bar,and I'll buy us drinks.
I haven't had a drink in two years,but I'll have one with you,one last whiskey with my boy.
Take our time with it--taste the barley,let it linger.(享受它的每一分每一秒,品尝大卖的味道,让它在口中萦绕)
(They drunk.Father laughing)
And then I'll go.
(Monty took off his necklace and pass it to his father)
M:I want you to keep that.
F:(nodding,.)I'll hold it for you.
(they get out of the bar and say goodbay.)
I'll tell you,"Don't ever write me.Don't ever come visit."
I'll tell you,"I believe in God's Kingdom,and I believe I'll be with you again and your mother,but not in this lifetime."(they hugged.)
(Slow music plays)
(Engine turns over)
You get a job somewhere...a job that pays cash,a boss who doesn't ask question.
And you make a new life and you never come back.
Monty,people like you.It's a gift.
You make friends wherever you go.
You're gonna work hard.
You're gonna keep your head down and your mouth shut.
You're gonna make yourself a new home out there.
You're a New Yorker.That will never change.You got New York in your bones.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out west,but you're still a New Yorker.
You'll miss your friends,you'll miss your dog,but you're strong.
You got your mother's backbone in you.(你有你妈妈的志气)
You're strong like she was.
You find the right people,and you get yourself papers.(找个正确的人,给你自己弄张出生证明)
A driver's license.
(taking pictures.)
You forget your old life.
You can't come back.
You can't call.You can't write.You never look back.
You make a new life for yourself,and you live it.You hear me?
You live your life the way it should have been.
And maybe...
This is dangerous,but maybe after a couple of years,you send word to Naturelle.
(He met Naturelle.and they celebrated New Year's eve together.Naturelle's with baby.)
You get yourself a new family,and you raise them right,you hear me?
Give them a good life,Monty.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You have a son.
Maybe you name him James.It's a good,strong name.
And maybe one day,years from now,long after I'm dead and gone,reunited with your dear mother,
you gather your whole family together,and tell them the truth,who you are and where you come from.
You tell them the whole story.
And then you ask them,if they know how lucky they are to be there.
It all came so close to never happening.
(back to the reality...)
This life came so close to never happening.
(Man vocalizing)
5 ) The life is just a life.
这是一部拍给美国人看的电影,一部911之后反思生命的电影,如果不知道这背景,我几乎难以理解那冗长的对话和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我承认,我是为了诺顿找到这里,而电影本身的基调也充满了诺顿那种优雅沉静的气息,影片开头那长达数分钟的纽约街头漫步,因为是诺顿,所以赏心悦目不觉沉闷,然而,电影并非为了花痴而存在,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普通纽约人的一天,清晨的河边,变幻的街景,生活在这里延续,并没有特别,然而对于MONTY,却是最后的一天。
MONTY的两个朋友,在等待他出现时倚在窗边的对话,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循规蹈矩的老师认为七年过去便可重新开始,华尔街经纪人却认为今日过去,一切都将消失。镜头转向世贸废墟,昔日繁华灰飞烟灭,那不过是纽约最为平常的一天,而那些匆匆赶去上班的人们,并不知道那即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一个是花费一生才能看到教育成果的老师,一个却是瞬息之间需要决断的经纪人,难道是巧合?生命该如何选择,是今日尽兴而归,还是相信明天終将来临?老师的那一吻,是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表示的绝望,经纪人对MONTY女友的诘问是末日将临之前对过去的悔恨,那不只是MONTY生涯的最后24小时,是这座城市对于生命的反思。
影片中最为人称道的诺顿在洗手间的独白,展现纽约这座城市的风貌,fuck这里的一切,但仍热爱;经纪人在窗前说:拉登就算再炸,我也不搬离这座楼;父亲送MONTY离开时的旁白,异乡终老亦不忘:“我是纽约人”。这是治愈纽约人创伤的电影吧,是要说,生活在继续,第25个小时是新生的开始,无论曾经遭遇过什么,忘记吧;无论去到哪里,请记住吧,我曾有的过往,曾爱过的人,属于过的城市。
因为我们不是纽约人,更难深刻的理解这电影,但无疑,它舒缓悠扬的配乐让我领略到忧伤,清晨河边牵狗的男人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无论在哪里,life is just a life,有绝路,亦可逢生,enjoy it,不管明天是否还将来临。
6 ) 爱德华•诺顿:谁能比你酷
休息这几天,决定了做爱德华•诺顿的影迷。
很多年以前看《搏击俱乐部》,那时候对诺顿没留下太深的印象,对那个电影的好感来源于它对物质社会的反思。而且那时候总把诺顿跟另一个演员混为一谈,那个演员叫约翰•库萨克。
豆瓣上有个人做诺顿的豆列,取名叫我们的爱人,这个名字太酷了。唉,很多人决定聚于他的门下,完全不必争风吃醋,反而是有了暗号一般,脸上暗挂浅笑。这情景想起某次去教堂,门口的教友那笑容,让我不自在,荒谬感何其强烈,世界这么大,仿佛我们握有真理的钥匙,这感觉我不喜欢。但是诺顿,大概一大票人都心甘情愿捧他为爱人。
我们因为这暗号,而内心踊动,这时节,想起诺顿的眼睛,温柔却神秘。
还是得原谅我的驽钝,很多年我都没能记住他的长相,甚至跟另一个演员混淆着。要知道诺顿可不是个一般人,他是个纽约人,耶鲁人,总是有自己的想法,连大卫•芬奇都拿他没办法。而芬奇,刚重看了《搏击俱乐部》,他是个多么酷的导演啊,就是这么酷的人都拿他没辙,拍摄中要听他的,可见诺顿绝不是省油的灯。
我决定归于我们的爱人的名下,大概是看了那部美版赌片,和马特•达蒙合演。达蒙也是个好演员,但是诺顿一出来,他完全没有了风采,这真是奇怪的事,好像能量场整个被诺顿给吸了去,达蒙在一边,有点白痴,而诺顿,活灵活现,一个神经兮兮的赌徒,不讲信用,却机灵极了,天生的老千,他出神入化,让整个屏幕都活了起来,活泼得就像一只跳蚤,没人敢忽视他的存在。
太酷了。
其实每一个诺顿的角色都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这个字,而不是别的一个。
他笑起来的时候难以抗拒,那是因为他突然变成了一个甜蜜的孩子,眉毛浓密,眼神柔软,充满了柔情蜜意,这是在不同电影里唯一泄露他的地方。虽然他总是不停变身,可是一笑之下,就是诺顿,我们的爱人。他认真起来的时候也很迷人。
《第25街》觉得蛮像他本人,纽约人,衣着很有品位,他的镜头是腿开始,都极有型。他常穿黑皮衣,黑风衣,灰衬衫,笔挺,绝对的品味之选,他不选牌子,如果我没记错,但是他是一个纽约人,你知道所谓时尚这东西在他们的血液,简洁,低调,智识阶层,中产阶级。
这个电影里他一直很严肃,最有型的时候是对着镜子咒骂这个城市,那些人,他痛骂的时候,撕去了那层壳,虽然他力图作出憎恶,可是奇特的是眼神突然温柔,却奇异地焕发了活力,你发现这个平素不苟言笑的冷漠的纽约人,在咒骂这个城市的时候却难得表现了他的热爱。我只知道,没有人在憎恶的时候会好看,人们那时候是扭曲的,愤怒在那个时候令他们丑恶,不知道诺顿为什么与之相反。他擅长打破定律吗。那么我喜欢他。
总之诺顿最可爱的时候,总是不那么正常的时候。我们装作很可爱,很正派,想讨人喜欢,怕被人抛弃,可是诺顿呢,让那些非正常的人们焕发了光彩。
《搏击俱乐部》最可爱。他念台词的声音迷死人。诺顿很大的魅力来源于他的声音,有时代感,有巫术般的令人迷醉的魔力,感性。片子的吊诡之处在于,反社会的英雄却要装作不明白这一切,想回归规则。他装作他是个好人,也许是吧,失眠症令一个人面目全非,之后他装可爱,但是你就是愿意看他装可爱。一个焦虑的现代人。
他的身体随他调遣,是他的,又不是他的。看了一些之后这样想。《搏击俱乐部》里的自己打自己,《大买卖》里面装智障,假若要去演个“雨人”真是轻松。非常无赖,没有一点羞涩,去做这些变异的动作信手拈来,仿佛早跟他的躯体粘连,于是召之即来。演员这工作,有时就像幽灵上身。
看了《面纱》,却将一个古板男子的深情演得很好。我这弱智的女观众总是会为这样的男主角迷倒。谁跟他传绯闻来着,科特•柯本的遗孀,演弗里达的女演员,都是满个性的。演《面纱》的时候被人采访是否有火花,他这么说:“找女朋友没问题,我不缺女朋友。结婚的人不一样,我还没有遇到我的妻子。”
太酷了。对于诺顿我说不出别的什么,只这一个酷字足以。
爱德华诺顿的黑色风衣帅的掉渣
1.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入狱前的最后24小时,亦似他一生(或人生黄金时期)终结前的告别与弥留。于是,他变得如此专注,往昔的片羽都袭上心头,而曾经的过错或遗憾也得以重新反思,但他又会时常遁入恍惚混沌之中,这一心理状态与本片叙事结构卓然贴合:总体上线性完整,前后呼应,持守着三一律,但又不时插入乱时序闪回,散漫得有章法。2.一部后9·11时代的电影,无论是本·拉登照片/影像、偶尔涉及的谈话内容,还是弗兰克俯瞰世贸大楼废墟的房间,都连缀着那份创伤记忆。3.一场诺顿的演技秀,情绪拿捏神乎其技,涉及监狱题材的部分则令人想及同是他主演的[美国X档案]。4.一封斯派克·李写给纽约的情书。男主对镜fuck遍纽约各族群及朋友家人的蒙太奇极有味道,配上结尾的微笑告别与臆想,都彰显出对纽约的深情。5.摄影与用色精妙。(8.0/10)
英俊毒贩爱心救狗接受伏法,矜持老师对学生勇敢施吻,狂傲华尔街操盘手却原来重情重义……一场危机,三重救赎,或者正名。片中没有完全坏咖,皆具性格弱点却也尽显性格魅力,和睦社会意图明显,但妙在故事视角切入甚佳。最后行将投监,蒙蒂让布兰科暴揍自己一顿,既受剧情驱动,也在呼应自家客厅那副醒目的壁挂海报。同《冷手卢克》中的保罗纽曼相仿,蒙蒂是一位独立自虐型的反从流者,绝不作警方线人,也绝不血腥报复出卖我的朋友,从此与犯罪生活决裂。……另,那段对镜粗口独白与绿皮书之“司机嫌弃丢瓶可见到雇主肤色之后并无异常反应”应该算是同类概念:主人公远非道德完美之人,内心深处也有着大把的牢骚怨恨偏见甚至种歧,但他更有着极强的社会阅历情绪管控或职业操守,自知应尽量避免使其发生在与他人互动的公共空间。
最后一刻,美好的影像幻灭了
我是冲着那一段一口气儿说了几十句“FUCK”的台词才找来看的,本以为是个反社会猛片结果看完之后万分失望
心情不好,看这个就越发地不好,好多次莫名流泪。。只是不知道犯人在坐牢之前还可以回家呆上一天。。诺顿总是瘦瘦高高神情疲惫,眼神迷离我见犹怜。。胖子演过很多反角这次演了一个忠厚木讷的教师,言行举止甚至眼神都很到位演技很不错。。还有那个帅哥神枪手总是酷酷帅帅的样子,只是一直不怎么红。。
更喜欢Barry Pepper饰演的发小
总体来说还是推荐的,有爱德华·诺顿、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巴里·佩珀三个神经质气质演员的参与,电影的戏不差,想要表达的主题太多太杂,道德救赎?父子关系?种族割裂?背叛于宽容?就像打开装着两星期食品的冰箱,不知道该给拿出点什么。
一部神奇的电影。最大的神奇,在于它总给你一种下一秒就会出现神奇事情的强烈感觉,但神奇一直没出现。
蒙蒂这个人物有些平面化了,主要是前后的对比。但是对于纽约那种恨和爱,还是挺吸引人的。
很平淡的剧情片。主角发泄时的独白有搏击俱乐部的影子;其他独白很有语感。独白是这个片里的亮点
当斯派克李还没有成为美国的六小龄童时,他对影像的组织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爱德华诺顿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尤其是在镜中连续fuck40次的段落,剪辑和表演配合的天衣无缝,简直炸裂。后911时代的人文关怀,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救赎故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盘他,啊哈哈哈。
工作需求多了,就业率上升么?错。工作需求多,表示人们在找工作,还表示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很难,那就意味着你要抬高工资来吸引他们,物价就会升高。。。。就业率下降;人生如此短暂,好像从来没发生过
運転し続ける、どこまでも、見知らぬ土地を道が続く限り遠くまで。我々は西へ向かう、人生をやり直すために。昔の人生を忘れろ、二度と戻るな、決して振り返るな、新たな人生を築き存分に生きろ、約束されていたはずの人生を。こうしていることがいかに幸せか、存在しなかったかもしれない。この人生は
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关于出路与觉醒的一部容易被人忽视的佳片。虚拟结尾以及对镜fuck那段简直是独立界经典教材。三位男主在桥底争吵厮打这场戏,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经济(Frank)把生活(Monty)狠狠殴打了一顿,面目全非,精神(Jacob)夹杂在两者之间无所适从?
7年告别当然是个漫长时间,尤其被黑白两道一遍遍郑重告诫/威胁只是多么可怕和生不如死的7年后,也就有了充足理由,让观众跟着诺顿珍视最后的自由时光。片中狂骂911后的纽约和各族纽约人民的饶舌,过瘾极了,像94Woodstock一首嘻哈Fxxk the World,连自己都要Fxxk那种(忘了组合名)。最后的公路时光,却又以不舍的告别眼神,抚慰被他屌过的每一个纽约人。
1.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呼风唤雨的毒枭在入狱前对监狱的恐惧,冲突美感 2.那段Fuck的台词大亮,很有Spike Lee的风格,尤其是那句"they take five steps on every lay-up to the hoop",完全是写给五步上篮天王勒布朗詹姆斯的.
我是在补课吗,汗,不过这部片子有种奇怪的美感,Fuck那段经典到家了,最后10分钟搞的我差点飙泪
诺顿太有魅力
多好的剧本啊,大卫·贝尼奥夫当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fuck you一段梦回《为所应为》。一个常见母题放在后9/11的背景下加上斯派克·李对纽约的一片赤诚之心,让影片升华不少,剪辑与摄影都相当出彩